你是否對「一出國,就愛國」的觀點有同感?

剛剛看了張維為教授的演講「中國人,你要自信」,張先生在談到移民問題時說「一出國,就愛國」,不知道海外的同胞有沒有這種感覺?


這種事情不用說的那麼複雜,英語里有個說法叫rosy retrospection,中文大概就是記吃不記打。

就好像我會記得小時候身體不好,爸媽是怎麼帶我去看中醫,大夫的和顏悅色,臨走前還總提醒我不管去哪都不要吃涼的。現在在美國喝著冰水,也很難再想起一排就是一下午的隊,醫院廁所有多臟,醫院邊上的飯館又有多難吃了。在回憶里一年也就是一秒鐘的事情,何況那一下午呢。

就好像我會記得考完期中的下午和同學們去學校邊上的小店吃烤串,記得誰愛吃烤翅誰愛吃板筋,還有個傻比專吃腰子,哥幾個一塊又八了誰的卦,但很少想起在人大東門邊上吃涼皮吃出食物中毒,想起了也只會記得在家裡養病假看的足球周刊,肚子有多疼就很難感同身受了。

就好像我會記得每天中午不吃午飯去操場踢球,有幾個球是怎麼進的,有幾個球是怎麼撲出來的,專吃腰子的撒比一上場就腎虛。甚至因為誰把誰從背後放倒了,打了一架,誰玩個馬賽迴旋把自己摔成腦震蕩了。但是人造草皮有多臟,把白校服弄成黑的,身上這些傷疤又是怎麼來的,踢完球不能洗澡下午第一節課多難受,就也只是想想而已了。

就好像我會記得初三的時候天天借同桌手機打Real Football,一個諾基亞鍵盤機,射門瞄準是靠一個圓點滑到黃色的那段。考完試沒事幹了拿自己手機玩壽司被老師從後門看見了,沒收一個月還回來還有電。至於手機屏幕小看的眼睛疼,被老師cei一頓有多不爽這種事早就忘到爪哇國去了。

同理,如果我哪天回國了,也大概會記得校醫院不用排隊,學校周圍的法餐泰餐,不收錢的健身房,聰明絕頂的同學,智力超群的教授,平易近人的校領導,和室友在PS4上打FIFA,打大菠蘿,在WiiU上打Super Smash,和女票雪天開車去新罕布希爾爬山;不會記得食堂多難吃,從宿舍走到健身房要五分鐘,第二天有面試室友半夜不睡放搖滾,遊客在窗前走來走去還拍照這些有的沒的了。即使記得,也只是有這麼個事情,感情上不會再有什麼影響了。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

這山望著那山高呀


愛祖國哪有那麼多高大上的理由。小時候生長的小山村也沒教育我要愛它,但是離開以後你還是會想它;我上的大學沒給我洗過腦要愛她,校友們在一塊還是會像當年一樣罵這個學校今不如昔,但是哪個外人敢說她一句不好,我立馬黑臉。

同樣道理。承載了我那麼多年童年記憶青春記憶的地方,我熟悉她,我了解她,我說她的語言,我懂她的文化,這個地方,我會罵,我也會愛。

接下來的這些話未必政治正確,但是不管政治正確不正確,都是真心實意的話,也算是一個角度吧,希望對知乎有幫助:

我出國以後又回國工作過一年。

地溝油火鍋吃的很開心,畢竟自己在燈塔國也沒少吃剩飯剩菜;

髒兮兮的小館子裡面,7塊錢一碗的炸醬麵比什麼都好吃;

早上一塊錢一個的大肉包子,咬一口滿嘴流油,明知道裡面沒用啥好肉,但就是比健康乾淨的subway強;

可惜國內的啤酒實在是太難喝,經常懷念燈塔國的各種好酒;

交通亂不敢自己開車,好在小城市裡面打車也不貴,然後跟計程車司機一起罵到處亂竄的小電驢;

大晚上八九點敢上街溜達,路邊都是吵吵嚷嚷的燒烤攤,很嗆,很香;

藍天很少,霧霾天也遇到過幾次,專門買了口罩;

gmail被封了很不爽,氣得罵人,但是也有辦法解決,畢竟也不指望著gmail過日子。

說這麼多不是想說哪邊好哪邊不好,更不是要為gov開脫什麼,gov做的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但是小老百姓過得是小老百姓自己的日子,用不著把那些東西太當回事。到哪個國家都有不順意的事情,到哪都會踩到狗屎,能繞繞過去,不能繞的話,回去洗洗鞋底。總跟狗屎較勁,那自己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對自己的生活來說,總有主流和支流,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網上看起來都是嚴重的不得了的事情,其實生活中未必有很大影響。生活裡面自己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多了,網上又不會有別人在乎。封掉facebook twitter之類的,在信息透明言論自由方面確實做得不好,對於做新聞的人,對於國外朋友多的人來說,是個大問題。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人人網都沒人玩了,微博也衰落了,facebook開放不開放,對生活又能有多大影響。

甚至那些人命關天的事情,如果只是支流,如果離自己很遠,其實也不影響生活的感受。美國一年幾千起槍擊案,黑人區每天都在死人。對於住在差區的朋友們當然是天大事情,但是只要沒發生在自己街區,一個槍擊案的消息對生活的影響,也不會大於盒飯裡面的一顆滷蛋——遇見黑人繞道走,沒事別去黑人區亂逛就是了,你不會因為幾公里以外發生了槍擊案,就覺得美國待不下去的。國內的某些負面新聞,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倒是國內的房價是真心愁人,不過想想灣區的百萬美元小黑屋,也是一樣的發愁。其實,工作掙錢過日子,往大了想想怎麼創業,往小了想想怎麼讓老婆孩子開心,這些才是主流。

回國的也沒幾個就是為了愛國奉獻,出去了也沒那麼多所謂的自由民主。在哪邊,其實都是生活而已,好好過日子,別矯情。

至於政治那些東西,出國以後也知道燈塔國是怎麼玩的,回國這一年也稍微明白了TG是怎麼玩的。用一個美國哥們的話來說:「 different asshole, same shit"


對於我們吃貨來說,出國一個月內,必定開始進入中華料理戒斷狂躁期,達到人生愛國的新高峰。


對很多留學生來說,「一出國,就愛國」,這是事實。

但是,「在國外養出來一身的五毛氣,回國一個禮拜就吹沒了」

這事挺有意思的


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是什麼?

反對 @Takeshi Izumo的回答,從頭到尾都是胡扯加污衊。

1.有機會出國留學乃至移民定居的人,絕大多數本來在國內就屬於上層社會,甚至很多在國內還享受著各種各樣特權帶來的便利,而出了國這一切都不復存在,要跟國外的芸芸眾生一起,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社會競爭。對於習慣了享受特權的人來說,沒有受到超國民待遇,就等於被歧視了,自然憤憤不平。

你知道中國在海外有多少留學生嗎?2013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為41.39萬人,來源2014年出國留學趨勢報告――中國教育在線。如此輕描淡寫地就將一個數十萬人的群體污衊為紈絝子弟,你做過統計嗎,有根據嗎?我看,幾十萬人在你眼裡根本就是物體吧,一個揮揮手就是幾十萬人的主,人性何在?

你到是說清楚特權都是什麼。我們留學生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中考、高考/競賽、做研究發論文、然後申請出國。你到說說哪一步可以用特權?你用特權上個清華我看看?

我來自小城鎮,父母都是老師。比農村的孩子,我是條件優越一點。但卻比不了大城市的孩子的。我出國前的22年基本全是在學校度過,日復一日學習。我高中三年,全封閉。我大學四年在北京,最遠去過實習的地方,從未去過任何景點。社會上有什麼「特權」,抱歉我們學生沒有機會見識。

2.人在國外,GFW跟他無關,禁美劇跟他無關,背24個字跟他無關,高稅收低福利當然更跟他無關……而中國的「強大」「繁榮」卻有助於他在所在國社會上建立起更好的個人形象(至少他自以為如此:「強國人」會被老外高看一眼),等於他不必付出任何實質性的代價,就享受了「強國」帶來的紅利,這樣的安排對他當然是再好不過了,而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無稽之談。當然給我有關係。前兩個月gmail的事氣得我嘴裡起了好幾個泡,跟老闆meet都差點耽誤了。中國的一切當然和我有關係,老子是堂堂正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真想拿護照抽你的臉。

「強國人」這種辭彙,真想不到在這裡又見識了。告訴你,在國外除非吃飽了撐得誰那麼閑心沒事討論政治。誰都不會因為對方是哪國的而高看或者鄙視,你以為都像你一樣racist?

在國外大多數人都謹慎小心,生怕自己不注意給國家丟人,因為每個人都是門面。老外見到的中國,真的就只是國外我們這些人。如果非要把中國和留學生聯繫起來,那也是因為留學生而高看或者低看中國。

3.很多人雖然出了國,但外語水平不過關,也不具備什麼核心競爭力,事業上無法進取,生活上也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只能在華人堆里討生活,整天跟華人打交道,人在國外,圈子還是華人的。華人跟華人整天在一起,與所在國主流社會隔絕,彼此影響,彼此強化情緒,想不「愛國」也難,道理跟國內的少數民族比漢人抱團是一樣的。更何況華人團體、華人社區跟中國大使館的關係,以及中國ZF對海外華人群體政治作用的重視,不言而喻,一個沒辦法脫離華人圈子獨自生活的華人,如若在他的同胞中流露出沒那麼「愛國」的政治觀點,恐怕比生活在國內的人要遭遇更多的不利和潛在危害。所以對他們來說,高調「愛國」,也是一種明哲保身的作法。

一個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問題: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高,還是偷渡過去的務工人員競爭力高?我只見留學生有愛國、想回國的,沒見過偷渡過來整天想回去的。

中國人在國外不抱團是出了名的,不互相坑害就不錯了。我們學車,都是找老外駕校,華人駕校雖然很便宜但是很坑;嗯除了這個之外,我還真想不出來還有什麼地方我曾經試圖和「華人社團」取得過聯繫。

中國ZF從未給我們任何幫助。有一次我護照丟了,打電話給大使館,他們也沒有辦法,最後還是旅館的白人小哥給我發郵件說找到了。

你如果見過滿大街輪子的廣告,就知道華人在海外的「華人社團」是什麼樣子。我在學校走路,見過拿一個本讓我退黨保平安的;在紐約的某北歐國家領事館,見過輪子的各式宣傳材料;在街邊的報亭,見得全是djy;亞洲超市用來包東西的報紙,也是那些。

為了融入華人圈子流露愛國?別tm搞笑了。一大堆說粵語的,一大堆輪子,一大堆教會的,我就不信哪個華人團體曾經愛過國。

真正的愛國,真的就是每個留學生呆在自己屋裡的小心思。

我從15歲離家去外地上高中,就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這麼多年我就從來沒有真正想過家,我以為自己是不會想的。

直到來到國外一年多的時候,網上突然點開「滾滾長江東逝水」,那渾厚的聲音一響,劉關張的頭像在長江之上浮現,淚水就再也忍不住。怕室友知道,匆匆去洗手間洗了臉,趕緊回屋裡鎖上門。可剛坐下,又淚如泉湧。

搞笑吧,多麼感人的電影我也沒哭過,一個大老爺們竟對著這種歌稀里嘩啦的。你不會懂,你永遠也不會懂。

我看著窗外的草坪,松鼠跳來跳去,一個人都沒有。

看著看著,我就覺得彷彿坐在了飛機上,舷窗下星星點點萬家燈火,飛機就要降落在北京。我感覺自己從另一個世界死而復生,又回到了人間。

我想人死了變成鬼魂,一定會想念陽間的人和物,但卻陰陽兩相隔,再也回不去了。盼望回國和那真的很像。想像中的北京城的燈火,真的恍如隔世。

我想起臨走的時候,老爹送我,轉身那一瞬,好像說話都有些哽咽。

在國內我看美劇,從不懂一句京劇。可是在國外,我不但學會了聽京劇,而且還幾乎是每天京劇循環。絲弦一響,心裡就安穩了許多。

人類最真誠的東西就是情感。

留學生是中國人,當然是愛國的。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我當然愛。在國內的時候我從不出去旅遊。但在國外,我夢裡想著中國的一切。我想念岳王,想去西湖邊拜祭一番;想念武侯,想去四川瞻仰;想念少林寺,想去嵩山摯摯誠誠燒一炷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我的一部分。穆斯林一生之中要去朝聖一次。而中國於我就是聖地,每一寸土地都有無數的故事,都值得留戀和膜拜。

留學生是知識分子,自然對於國家比旁人多了一份責任感。很多知識分子都是心思單純的,考慮的並不是自己的私利。我大學選的就是純理論的專業,我愛的是科學,便為此放棄了更來錢的專業。我現在知道我還深愛著中國,為了這個國家我當然願意奉獻一切,這是我的責任。

最真摯的感情遭到最惡毒的揣測。真是人心歹狗不吃。

這一代留學生更愛國,無非就是因為我們在一個相對更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少了很多病態的心理。

每個中國人都是愛國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謝邀~

我們邀請了一位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來分享他的經歷和體驗。

----------正文分割線---------

結合自己的幾年在外留學的經驗,分享一下我對「越出國,越愛國」現象的看法。

第一、「越出國,越愛國」首先是因為個體在出國前後對國家的認同度的對比和反差。出國前,我和大家一樣,因為一些社會不公、政府人員腐敗和極端案例而對政府和國家怨恨不小。尤其是在新媒體出現後,各類被人為放大和突顯的衝擊眼球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一度讓我對這個國家絕望——2011年7.23動車事件發生後,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就曾徹底激怒了我,為此我專門在聯合早報上刊發了《人禍猛於天災的中國》一文,怒批鐵道部。那時候的我,和網上很多「憤青」朋友一樣,對國家、政府充滿了怨恨,對任何維護國家的言論都嗤之以鼻。這沒什麼,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怨恨和憤怒是人性中最容易釋放的一部分——它不需要費力的理性、思考和反省,只需要發泄便可。這樣的低起點,就決定了,只要稍加理性或者冷靜的看待這個國家,對國家的認同度馬上就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多出國,有助於提升理性和冷靜,所以,變得更愛國,其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破除了許多幻想,看到了更多的現實。在未出國前,因為網路上信息的蒙蔽,我總覺得國外的月亮是那樣的皎潔,那麼的圓。可出國後呢?什麼社會先進、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淳樸、道德高尚、人民公僕為人民……出國後才發現,才不是那麼一回事……從浦東機場到悉尼機場,一出艙門的那一刻,我就一感覺:這難道就是傳說中高大上的悉尼?習慣了藍天碧水映襯下悉尼歌劇院的宏美的影像,實在不能接受一個只有兩層的、略微狹小的、恍若第三世界的機場般的悉尼國際機場(這已經是澳洲最大的了……後來又數次去了悉尼歌劇院,我能說,大家以後還是選擇遠觀吧……)說好的發達與先進呢?

拋開落後的建築、公共設施不談,僅看政府和社會服務,這裡也和國內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一個2000多萬人口的國家,政府的工作效率竟然低至讓人髮指的程度!最常見的例子,來過澳洲的朋友都應該感受過數月拿不到簽證的無奈,以及辦事情一拖再拖和必須反覆預約的糾結(每次預約至少就要有一周的等待時間)。不僅如此,政府服務可不都是免費的噢,以火警和急診來說,以首都領地為例,只要家裡的火警警報一響,消防隊員到了你家,恭喜你,500澳元沒了,而救護車一走起,800澳元的賬單也將隨後郵寄到你家裡。

政府效率低下,收費不菲也就罷了,澳大利亞的社會服務更是讓人不忍直視。想安裝一個網路?對不起,大多數網路公司只負責給你裝網,至於路由器的調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網路出問題了,你先得給網路公司掛電話,然後在工程師的指導下自己調試路由器,公司要確定不是路由器的問題後才會派人上門……等等,派人可不是馬上派噢,一周、兩周、三周的等待是家常便飯,更可怕的,派人來了,不意味著能給你解決事情,一個人解決不了,要等下一個來,那就要重新預約……反正本博為了維修網路愣是廢了快兩個月的時間,浪費了數小時的電話交流時間及電話費用(每分鐘一澳元,自己算去要多少話費吧)。此類家政服務類型就不談了,反正價格高昂,服務水準低下就對了。至於餐館、賓館和KTV,大家有機會到悉尼、墨爾本這兩個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走一遭就清楚了,價格絕對比錢櫃高几倍,而服務則絕對是中國三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的店鋪水準——美國的服務也好不到哪去,歡迎身在美國的朋友繼續補充。「服務」之外,再看看社會治安。別的地方不談,一個只有400多萬人的悉尼,一年數百起的槍擊案是家常便飯,至於偷、打、搶、殺案件更是屢見不鮮。再加上歧視、騷擾神馬的,中國留學生已經不堪其擾的發起過多次抗議活動了,可結果呢?也就是沒結果了。

除此之外,民主問題是不能被遺漏的。這是中國的網路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公知們不是說有民主就有權利,有自由和有安全嗎……為了感受民主,我數次前往國會,認真聆聽上下兩院的討論。可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穫了不盡的失望——一群沒有執政經驗的靠賣嘴皮子為生的政客們,除了會在鏡頭前搔首弄姿、口是心非的進行表演外,就再無別的能力了。至於辯論的「結果」,要麼是執政黨已經內定好的方案,要麼就是永遠的僵局。民眾的所謂權利,也就是被迫在兩黨中選擇一個自己不那麼討厭的--在澳大利亞,投票是法律強制的,然後絕大多數候選人又都來自工黨和自由黨,民眾別無他選。投票,已經成為了一種沒得選擇,卻又不得不選的僵化程序。所謂的權利,不過是因為沒有權利拒絕投票,然後必須進行一次相對沒有那麼討厭的選擇。更可怕的,這種制度下,兩黨間因為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往往很難達成共識,議員們不斷浪費著納稅人支付給他們的工資、信任,重複著沒有實際意義的爭吵和辯論--架反正是吵了,事也是辦不了的,能做的,就是等待下一個熱點來取代過去的熱點,或者就這麼的僵持下去。即便一黨憑藉自己在議會的多數席位通過了某個執政方案,新的執政黨上台後,可以很快的將其推翻,從頭開始……民主所造成的混亂、低效率、不作為和資源浪費,對於發展中國家恐怕將是空前的災難--當前中東、東歐一些國家的困境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列舉的東西太多,以上這些都只是澳大利亞社會生活的一小部分,它們屬於社會的「陰暗面」。我從不否認這裡有很多的美好,環境好、生活安逸、工作學習簡單、收入水平較高等等,可它也和中國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不滿。這不該是社會最真實的一面嗎?因為看到了發達國家的更多的現實,對中國的包容度也就漸漸提升了。中國沒有那麼好,可真的也沒有那麼差,各有千秋,不是嗎?

第三、「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感受到了更多的「未來」。如很多西方國家一樣,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民眾因為享受到了西方陣營把持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壟斷世界資源,掠奪發展中國家財富所帶來的福利,長期處於「不勞而獲」的狀況,漸漸的出現了許多現實意義上的社會寄生蟲。在澳大利亞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競爭意識薄弱,奮鬥狀態全無,酒、性和毒品就是他們的信仰——別問我怎麼統計出是很大一部分的,你來生活幾天就會明白了。這種安逸的環境下,培養不出太多有毅力、競爭力和戰鬥力的人群,而那些沒有毅力、競爭力和戰鬥力的人們,就是這個國家的「未來」。相較之下,現在的這個中國,強大的社會壓力迫使大家都要去努力的求生存、求生活,使得每一個人的神經都如扭緊了的發條,隨時可以迸發出無盡的潛力。是的,這種狀態會讓人覺得很累,會逼著人去拼搏、去成長,可正是這種狀態造就了中國的下一代……他們,是中國的「未來」。將這兩個人群進行對比,如果你還以為西方國家能夠長久的居於霸權、領先和優勢的地位,那我也只能尊重你的固執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富不過三代」等道理,在國家層面,恐怕也是成立的。

除了下一代的差別外,以澳大利亞人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政客、民眾,有很多仍處於一種虛弱的驕傲的狀態,他們高昂著頭顱俯瞰著世界,將自己認為是世界的中心、人類的救世主,他們習慣了以自己的思維、價值和標準去衡量一切,不願意去接受更多的新鮮事物,尤其是來自於不發達國家的文化、價值等,造成了他們在思維上的僵化——這與百年前的晚清非常的類似。如果說百年前的「開眼看世界」讓中國逐步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窘境,那麼,這些西方國家,恐怕正在「固步自封」的道路上漸入佳境。看看澳大利亞從總理到外長到議員,再到土著人對中國的扭曲的認知,我們不難感受這些人骨子裡的那份「驕傲」。相反,中國因為自身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遭受著國內外嚴厲的批評,所以一直保持著一顆虛心向全世界學習的心,在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中保持著強勁的前進和發展勢頭。兩種趨勢,兩種「未來」。可以預見,當西方國家無力繼續掠奪如此多的世界資源時,它們的國內也將逐步陷入混亂--瑞典南部的騷亂、法國的動蕩、英國的飄搖……數不勝數的例子,它們只是開始。面對這樣的「大勢」,我為何要看衰中國,看好外國?

第四、「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開始對中國的現狀進行相對冷靜、客觀思考。在「憤青」階段,我對中國的認知基本停留在對各類信息不加篩選的接收階段,尤其「偏愛」於美化西方,否定中國類的信息,久而久之,我自然而然的閉塞了雙目,堵住了耳朵,「消極」成為了我精神深處最真實的寫照。出國後,因為看到了西方社會的現實,這就我打破了之前對西方社會的一切偏聽偏信和盲目崇拜的狀態,讓我能夠強迫自己去更冷靜、客觀的看待現在的這個中國。我個人的經驗,想要在中國社會負面消息層出不窮的現狀中找到冷靜、客觀的思考點,恐怕需要從以下五方面去努力:1、反觀發達國家在發展階段是否出現過與當前中國類似的問題;2、思考與中國同步的發展中大國有沒有比中國發展得好的?;3、正視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小了?;4、觀察中國是不是一直在銳意改革?改革速度是否落後於其他國家?;5、看看西方媒體在攻擊什麼,在讚譽什麼(沖著它們平日針對、抹黑中國的情況,它們的觀點反過來看基本就對了)。經過了這五個問題的思考後,我對中國的處境、現實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也就有了更深的敬意,進而從一名憤青轉向了一名堅定的自干五。

第五、「越出國,越愛國」是因為割捨不斷的中國情。拋開以上所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即便在我對政府持最消極狀態的時期,我也是不允許外人說中國的不好的,這恐怕就是我「愛國」最大的源動力吧。出國以後,由於更直接的感受到了一些國家在政治上對中國的敵意,這讓我的肩上莫名的多出了一份責任感。每每聽到媒體上播放的中國的負面新聞,以及有引導性的報道時,我的內心總會非常的糾結和難過,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哪怕一點點的曲解、扭曲。隨著這份責任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凝重,我內心深處對「祖國」的感情就越炙熱:建國65年的它,雖然已經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成就,可它真的還是有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西方國家的政客們無法解決的,也不想解決的--中國真正崛起了,那對他們將是不可接受的噩耗,他們如何能真心對待中國,對待中國人?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也必須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在不斷的實踐和自我革新中實現。過去的65年里,我們走過了一些彎路,可在中國共產黨和眾多共同執政的各黨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依舊以令人驚愕的效率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當前,新的困難不斷出現,但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團結拼搏、奮發向上、銳意改革的精神卻依舊充沛、飽滿,這難道不是我們堅定愛國信仰的最好支撐嗎?中國是我們的家,離開了它,我們將失去所有,不愛它,我們還能否找尋到那點活著的價值和意義?

簡而言之,我出國了,所以更愛國了,這就是現實。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鼓勵更多的朋友稍微存點錢,努力走出國門(2萬塊錢走遍歐洲的攻略網路上很多,這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不算太大的負擔吧?),多去親眼看看和親身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而不要總是活在虛幻的網路世界裡,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美化西方的文字而感動,為一些惡意抹黑中國的內容而憤慨。因為,這種情況最終造成的社會動蕩、國家混亂等情況傷害的不是別人,只會是作為普通百姓的你和我。再退一步,從個人層面上來看,憤怒、發泄是人類最低級的情感表達,隨著年齡的增大,心理的成熟,我們是否也應當適時的提升一下自己呢?越出國,越愛國,這就是我的理解。

————————

本文作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研究生 雷希穎


十五年前出的國,現在國際貿易,國家也跑了不少,不管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治安比中國好的真不多。醫療上面也很多人說了,只要病不死你,基本就排隊去吧,我曾經高燒40°燒了四天不退,大夫讓我等十個小時。曾經踢球脖子嚴重挫傷,疼的崩潰情況下也等了3個小時。

住房只要是中心城區的,比不上北京也不會差太遠,郊區的當然都便宜了,看很多人拿國外郊區的房子和北京二環比,簡直是呵呵。


不,我並沒有同感.

實際上,在美國,確切的說在佛羅里達呆了近9年,對這個社會的運轉規則越發熟悉,尤其是對其法治越發熟悉之後,作為一個草根創業者,對這個系統的愛是越來越多.

與之相對的,則是對我國政府rule of law的缺失,對諸如一個市政府或市委發一個文件就可以在不經民眾認可下,直接對民眾進行管理約束的這種不講理的單方面行為,越不能容忍.

可以說來美這些年,最初是覺得居住條件好,可以一點點錢租住很寬敞的公寓,每天享用藍天白雲,很爽

再往後是覺得大房子好車便宜,高檔商品便宜,買了獨立屋先後買了仨寶馬買了各種明顯提升生活質量的中高檔消費品,很划算.

再往後是覺得能生活在一個可以安心的社會,生活在一個不用隨時隨地防備別人算計,人和人之間關係十分和諧,陌生人相視都下意識里一笑的環境,很舒心.

而直到最近這幾年,是覺得能生活在一個公權力被充分限制,自己的權利有充分保障,出現問題有理可講的環境很幸運.

或許這個演變也是人不同階段追求不同導致的.與此同時,因為這些相對國內的優點,我不覺得來了美國後自己更愛國.倒是越來越喜歡美國這個客居的他鄉.

----------------------------

更新一下,下面答案中回復 @熊一一知友的評論中,順便表達了一下自己對"融進"當地社會的看法,為方便大家閱讀也複製到答案本身中:

我蠻同意你的答案,你是融進那個社會了,但大部分國人融不進所以不理解

怎麼說呢,看這個"融進"怎麼講了.

一方面雖然因為生意上相關我認識一些當地人,跟某些還比較熟,但實際上真正拋開專業(或者商業,或者再廣泛說利益)關係以外,關係緊密純基於友情的美國朋友,我可以說是沒有的.在這裡真正比較交心的朋友,仍然是中國人和華人.那麼從這個角度看,我算不得"融進".因為似乎很多人所謂的"融進"是要跟本地人打成一片.我的想法是,為了"融進"而"融進"是沒啥實際意義的.如果某件事不做對我沒實質損害也不有違道德法律,做了我又不那麼開心,我就沒必要做.所以利益相關的本地朋友我要認識,但出於個人志趣的話那就未必要去主動結交.

但另一方面我算是比較了解這裡的價值觀,比較了解這個社會運行的機制,那麼也就能因此相對有效的根據這些了解,在這裡進行最有利於自己的分析和決策(或者說選擇,decision making);再結合我已有的還算不錯的以英文為載體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就更方便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並達成自己的目的;更進一步的,我自己也接受並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和機制,並因此會生活和工作得比較舒服.那麼從這一點來看我想我或許比其他一些同胞更"融進"或者說"適應"本地社會一些:)


-------------------------------

https://m.youtube.com/watch?v=V3Fc8QsyfLs (ytb)

看完這些,那些出國認為自己不愛國的有什麼感受?

這也是我愛國的原因

是,出國後心裡會默認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地方,但要明白。

我愛國,因為我是中國人。

-------------------------------

我在哈爾濱的時候,我愛瀋陽,去南方的時候,我愛東北,出國的時候我愛的就是中國了。

這份愛和政治無關,一份認同感外加一份思想之情罷了。

嗯,愛與國家好不好沒關係,我們不是那種誰有錢就可以隨便叫老公艹我的。

另,無論美劇也好,FB也好,這些只能是國內的人不愛國的原因,而不能說是海外黨愛國的原因。更何況,FB,Twitter這種的,即使能上,那些在國內的人能加幾個好友呢?(即使出國了也天天刷B站的飄過)

對了,還有一點我常去的中華料理店的師傅也愛國,因為他在日本沒歸屬感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歸屬感滴。而這和既得利益者也沒半點關係。

吐槽一句,第一名答案有兩個致命問題:

第一個是我不知道他以誰的角度來回答問題,以他自己的?也不是。

第二個問題就是,他可能以一種大眾客觀的角度去試圖分析,但他回答的答案對應的是,為什麼國內的人不愛國,而沒有特別的回答出國的人是否愛國。

此外,第一名答案可能是日語羅馬音,姑且認為是留日圈的,可實際上留日圈是最窮的,大家都很拼。有錢的都在美國澳洲英國紐西蘭什麼的,沒錢才去日本(可以打工,獎學金也可觀)。所以不是很明白他的答案從誰的角度考慮的、還是想當然認為是這樣。

看了看,好幾個人開貼反對第一名了。

我在想、哪些點贊的,大概是因為第一名開噴而引起共鳴了吧。

再更一下,那個人邏輯混亂啊,他說的客觀上人那些人佔有特權了。現在我真不知道多少中國家裡拿不出10萬來(中產現在也是特權階級了,醉。再這麼說下去,兜里有1000塊錢的也是特權階級了),退一步,就算這些特權中產,出國是不是活的狗都不如啊,比在國內還慘。

最後,愛國是普遍情感,不分國籍,你讓我朋友,那些俄羅斯,美國,楓葉,泰國小夥伴怎麼辦?

一口一個小留,讓這些不要國籍要永駐的人怎麼看。


「融入國外主流社會。」

不覺得主流社會很無聊嗎,無論哪國,無論膚色。


他們只是發現了外國不是天堂,中國也不是地獄。


反對最高票的開頭句「有機會出國留學乃至移民定居的人,絕大多數本來在國內就屬於上層社會"

出國留學這件事情越來越普遍,不是非得家裡多富貴多有關係才能出去。很有錢的同學當然不少,但是大部分留學生都是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的,包括我,我一周打兩份工。甚至我見過有的人一個禮拜打三天通宵,就是為了把房租掙出來。要是誠如你所說的,那麼唐人街的老闆在哪裡招到的工?

要比較就要控制變數。不能光拿國內本科的勤工儉學的學生,和出國留學的家境殷實的學生比。我來比較的話,就會比較同樣一個人,在國內讀書會怎麼樣,在國外讀書會怎麼樣。簡單講,家裡同樣有這些錢,交著國內便宜的學費和住宿費的學生更傾向於打工?還是每分鐘都往外掉十刀的留學生更著急打工?

@Takeshi Izumo 還說出國留學的人在國內領先起跑線,去了國外要和別人在一個起跑線。這點我更加反對。

第一,在國內怎麼就領先起跑線了,你以為有多少人的爸媽可以呼風喚雨,安排孩子進好學校好單位?要知道很多人出國的時候,花的是爸媽好幾年的積蓄,嚴重一點的需要賣房子或者用拆遷費。正因如此在國外的生活才更有壓迫感,更著急打工,更擔心自己能否讓投資有所回報。不是每個人出國就是為了鍍鍍金,回國好名正言順坐位子。

第二,在國外何止是一個起跑線,明顯是在起跑線之後幾十米啊。你出國後就會感受到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精髓。首先你得擔心生理需求,比如吃飯問題,想省錢就不要下館子,一周七天二十一頓飯自己做,懶的時候吃麥片。其次有安全需求,比如每半年或者一年你要考慮房子要不要續約,或者要找新房子,要自己乘很久的火車一次次搬傢具,除非你能付得起搬家公司或者計程車昂貴的費用。然後有社會需要,這時候會發現有些外國人仍舊存在種族歧視,找工作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公司沒有綠卡連簡歷都沒資格投(讓我體會了在北京上海拚命拿戶口的人的辛苦)。你真的覺得這些東西在國內的每一個普通人都會碰到嗎?而這就是每一個普通的留學生的家常便飯。


當你在國外生活,不管你如何融入當地社會,你的身份在別人眼裡永遠就是中國人、中國人、中國人,絕無例外也絕不會隨著時間和你的努力而變化,中國人是你決定性的外在代表因素,你沒有選擇,只能儘可能的愛國,因為這是對你最有利的選擇。

我在國內的和剛出國沒兩年的時候是標準的帶路黨,還是激進到一口一個支那,主張中國分成幾十個小塊以避免危害世界那種,但是隨著定居、工作、安家,發現作為中國人,保持這種觀點是再愚蠢不過的事情,對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仔細一想,TG也沒做過什麼對不起我的事,在國內的不快更多是來自周圍的人群,一些在國內曾經嗤之以鼻的觀點,比如「中國強大了,海外華人地位高」這些,也逐漸被證明確實如此,遂果斷洗心革面,紅心向黨。

樓上某些答主認為祖國與海外華人的個人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胡扯,中國這個國家強大和發達與否,對於你在當地人眼裡的形象有決定性的影響,不亞於你自己的個人努力,如果你來自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別人100%會把你視為一個來討飯的難民和潛在的犯罪分子,至於政治體制如何,民主還是專政,只要你的國家夠富夠強大,沒人會在乎。

而針對你祖國的污衊和攻擊,100%會直接影響你個人的形象,因為這原本就是對方的目的,借攻擊你的祖國來打壓你這個族裔群體,所謂個人和祖國是兩碼事沒必要對此上心的說法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每個當地人都知道,這是在罵你。

樓上某些答主又說,海外華人愛國是因為無法融入當地社會,這也是胡扯,像我本人在生活圈裡幾乎沒有華人朋友(本地華人圈子比較亂),連老婆都是當地女人,工作和生意基本也是立足當地,生活方式各方面一如當地,相信沒可能比這更加在「生活上融入當地」了,但我仍然愛國,因為上述這些並不會改變當地人對你「中國人」的這個身份認知,你的這個身份是刻在你的血統上的,在外表上一目了然,你沒法改變,永遠無法改變,你在當地的利益關係多多少少會來自於這個身份認知,周圍的人認定你是中國人,中國人這個身份就會影響到你的個人利益,而與你有多融入當地社會沒有任何關係。


強烈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太cynical了(本人外語水平不過關,也不具備什麼核心競爭力,所以找不到cynical這個詞的同等漢文詞,請見諒)。這其實是歸屬感的原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海外,你才會有歸屬感的需求,而這種需求很自然就轉變為熱愛自己的祖國。

之所以反對第一的答案,是覺得那位答主很多都是臆想出來的。

「1.有機會出國留學乃至移民定居的人,絕大多數本來在國內就屬於上層社會,甚至很多在國內還享受著各種各樣特權帶來的便利,而出了國這一切都不復存在,要跟國外的芸芸眾生一起,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社會競爭。對於習慣了享受特權的人來說,沒有受到超國民待遇,就等於被歧視了,自然憤憤不平。」

首先我本人是在國內一直讀到大學,來美國念的研究生。我的中國同學很少有所謂的國內上層社會,並且我不覺得在美國遇到的中國留學生和在國內讀大學遇到的普通同學有多大區別。

2.人在國外,GFW跟他無關,禁美劇跟他無關,背24個字跟他無關,高稅收低福利當然更跟他無關……而中國的「強大」「繁榮」卻有助於他在所在國社會上建立起更好的個人形象(至少他自以為如此:「強國人」會被老外高看一眼),等於他不必付出任何實質性的代價,就享受了「強國」帶來的紅利,這樣的安排對他當然是再好不過了,而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老外跟你交朋友看的也是你這個人,沒有人會因為你的祖國而高看你,同時也沒有人因為你的祖國而看扁你。這位答主所謂的「強國人」到底是海外華人自以為如此,還是您以為如此?

3.很多人雖然出了國,但外語水平不過關,也不具備什麼核心競爭力,事業上無法進取,生活上也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只能在華人堆里討生活,整天跟華人打交道,人在國外,圈子還是華人的。華人跟華人整天在一起,與所在國主流社會隔絕,彼此影響,彼此強化情緒,想不「愛國」也難,道理跟國內的少數民族比漢人抱團是一樣的。更何況華人團體、華人社區跟中國大使館的關係,以及中國ZF對海外華人群體政治作用的重視,不言而喻,一個沒辦法脫離華人圈子獨自生活的華人,如若在他的同胞中流露出沒那麼「愛國」的政治觀點,恐怕比生活在國內的人要遭遇更多的不利和潛在危害。所以對他們來說,高調「愛國」,也是一種明哲保身的作法。

這段最無語了,華人堆里討生活,您還以為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呢?抱團這種事情其實全世界人民都有,尤其在美國這個民族大熔爐里,愛爾蘭人抱團,德國人抱團,猶太人抱團,義大利人抱團,日本、韓國人也抱團,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就沒有人噴,而華人圈就經常被人拿出來噴一下,大多數還是在國內的中國人。

補充個問題:

什麼是所在國主流社會?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好多國內的朋友會問我,你能不能融入老美的主流社會。我每次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主流社會。其實就連中國的主流社會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在哪裡都是自己活得開心就好了。


我還以為會有很多人進來反駁題主看來我是想多了。

愛國這個詞太抽象了,你到底愛這個國家的哪個部分呢?我的確是對中國有愛的,但並不是全部都愛,出國這個事情也不會讓我對此有濃淡之間的任何改變。

離群索居大家保持禮貌來往不深究你隱私的歐洲農村生活挺好的,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充裕了很多,起碼這幾年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和自己獨處。沒有人對你的隱私刨根問底,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這種分寸讓我覺得很好很安心。有人不這麼認為,當然你也可以不這麼認為。而且說真的,很多人說在吃這方面很愛國,不過吃什麼不是吃,從小就被培養不挑食的我在這裡覺得各種世界料理都挺好吃的,雖然我這城市也不算大,不過一天換一國食物下館子也夠一個月不重樣了,再加上自己要能做飯的話,相信我跟國內真沒什麼差,頂多就是麻煩點(除了某些高級菜式以外,不過那些東西大概也沒人會天天想著要吃)。認識一些朋友除了中餐甚至除了某幾個菜式以外啥都吃不進去,我分析了椅子啊覺得歸根結底還是小時候培養的味覺太單一。

好吧扯遠了,回到主題,我真的覺得我出國以後沒有更愛國,只是覺得天下之大,何必拘泥於一畝三分田。我的出身是我不能選擇的,可是我的經歷是可以被我自己創造的。我選擇去了解這個世界,去愛去感知這世上超越國界的美麗和美好,這不可以嗎?本來我也不是什麼權貴人家的孩子,以前也沒享受過啥特權,大概就是託人關係看了幾次病,現在在這邊醫院每次枯坐等看病的過程真的感覺煩,不過轉念一想之前的那些東西才是不正常的,現在的狀況才是正常的,遂又覺得其實沒啥不好。至於融入不融入社會的,說的像是你作為一個外地人能很簡單的融入什麼譬如上海北京的當地圈子似的么?還有歧視不歧視的,外地逼本兒逼YP北妹這些蔑稱難道不是歧視嗎?還有交友這事兒,我覺得真跟國家沒啥關係,主要還是看人。

至於其他更敏感的就不說了,我珍惜發言的自由。


排名第一的答案的心目中,外國大概就是發達國家吧?你覺得過去外國工作的人也是特權階層嗎?

我去的是GDP第16名(其實還沒山東省多),人口3億多的發展中大國,當我看到這個國家,人民空有廣袤的國土,有令人垂涎的資源,清潔的空氣,接受西方文明300年的優秀殖民熏陶,和西式的民主制度,結果因為發展工業缺少電力,平民區每天晚上8點準時停電(中產階級區一個月停一到兩次),缺乏有效的公交系統,造成大部分人不得不開摩托車,間接塑造了一個世界最堵的城市(世界十大堵城,這個國家占倆,北上廣排不上號)。

這個國家的人民的平時娛樂活動就是坐在馬路中間的草坪上吃水果聊天。

做幼師的每個月拿500塊工資,做工人的一天3美元,當司機的一個月800塊。(當然,華人工資比他們高几倍)

這個民主國家的廉潔排名世界122位(中國六十幾位),民族歧視橫行,比如大公司里華人永遠是領導,開商店的夥計永遠是土著。

於是,我瞬間覺得當年鍵盤黨時代的自己是個XX。

就算是這樣的國家,她的小朋友捧著他姐姐的過時筆記本電腦玩著超卡的GTASA(這遊戲我高中的時候玩,三年前的普通筆記本玩它都能流暢),他在這遊戲里能做的就是玩Garuda航空的飛機的模組,然後跟我說,這是我們國家飛機,然後繼續卡著。

這個國家的女孩子在我說她們懶的時候,會糾正我,說她可以,別說她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姐弟。

做個廣告,2萬人民幣移民民主的緬甸,15萬移民民主的印尼,全家移民可優惠,並獲贈土著新娘一位。隨來隨移,歡迎鍵盤黨訂購。


你去問問在國外呆了10年以上的移民,願意不願意跟你討論這種中二青年的問題,什麼天堂地獄,民主獨裁,牆裡牆外,這菜那菜的。在國內不用你上街工作討生活,在國外不用你養家糊口掙工資,不就是剛出國沒幾年的學生們想過有媽伺候著、有同學陪著逛吃逛吃的日子了,什麼特么的愛國,少給自己頭上套光環,慣的一身嬌氣病。


我其實挺煩動不動把愛國標籤貼在個人情感上的。

無非就是距離產生美,在家鄉我可以坐十塊錢的計程車,可以上午網上訂貨下午收貨,可以吃很多很多的好吃的。在大加州我可以每晚遙望星河思考人生,可以享受新鮮高質的蔬果,可以每天過簡單愜意的生活。各有利有弊,待在這就懷念那,和對爹媽一個道理,看不見想念,歸家了吵嘴。


真正令人心寒的是,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正值新春佳節,享受不了與家人團聚,與朋友暢談,連看到了春晚公益廣告都會流淚的中國人想在這份答案下找到慰籍,結果看到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這種不負責任,以偏概全,醋味滿滿的答案。更可怕的是絕大部分同胞還覺得這就是事實。

說實話,出國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這麼愛國,反而覺得中國到處都是缺點,譬如學校制度,食品安全質量,政治因素,覺得自己生活在這真是一種不公。到了國外這麼久,也沒有真的做出什麼實際的愛國舉動,最多就是想吃罷了。真的讓自己感到詫異的是偶然在FB上看見了央視的視頻,很普通,就是拍攝了幾段家人團聚,鄰里關照,文化傳承的鏡頭,我居然毫無徵兆的開始掉眼淚。之後還不相信自己的反應,把視頻鏈接給了我好多國人朋友看,他們都覺得這只是很普通的文化宣傳視頻罷了。一出國,就愛國,可能這種感覺很難真確的體會到,對我這種回國都只能住酒店,家族的根都徹底斷掉的人來說,身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血脈之一,用著世界上最獨特的文字,領略著最古老的文化,都是上天給我的恩賜,前世修來的福,此生無悔,和任何社會階層,家庭收入或者是什麼胡扯的「社會特權」都沒有任何瓜葛。


我在燈塔國。

facebook上從來就沒有我喜歡的內容;需要各種設置才能上國內的視頻網站;看著國內的物價漲啊漲還沒長到國外的1/3,同窗的稅後收入卻趕上國外80%了;今天剛理賠保險,明天保費就給你漲三成——Government還要強制你買;吃著在美國合法但超過國內標準10倍添加劑的食物;某某自由……你可以說,但他們能保證絕對沒人聽到;只要不是立即死人的病三個月內休想見醫生,見著還要交國內100倍的挂號費,你沒看錯就是100倍;讀個書學費也是100倍;辦事先等三個月,然後也得求爺爺告奶奶——倒是不受賄,但絕不辦事。

這不就是讓我越來越喜歡,那個缺點一堆,但總能看到變化的祖國么。


推薦閱讀:

請問登陸加拿大之前,最好在中國購買哪些物品?
如何看待《羅輯思維》的主持人羅振宇的妻子赴美產子?
這裡有有過魁北克移民經歷的人嗎?請談談你們的經驗吧。
本科留學且有移民傾向看看我本人情況應該選墨爾本還是溫哥華?
在多倫多和溫哥華生活各有什麼好處和缺點?

TAG:政治 | 調查類問題 | 留學 | 移民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