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能惠及每一個人嗎?

會不會讓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工業革命前人們的平均壽命35歲…現在…

工業革命前能夠吃飽就是幸福…現在…

工業革命前肉食與新鮮蔬菜沒有普及…現在…

工業革命前人們會生活在黑夜…現在…

科技革命前跨海一封信需要數月…現在幾秒鐘…

科技革命前人類無法治療很多疾病…現在…

在以前,浴缸與熱水是奢侈品,是富貴人家才能享受的…現在…?

另外我駁斥一些技術失業論:

這種反動的說法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就存在…請問有失業嗎?

正如亨利.黑茲利特總結的:人們只看到A因為機器而失業,卻沒有看到B因為機器找到了工作,C找到了維修機器的工作,而廣大消費者因此享受到了物美價廉。

「普遍貧困才是歷史的常態,過去兩個世紀的財富井噴才是真正需要解釋的'異常'狀態。」


科技沒進步之前,從北京到廣州得走三個月吧?去趟廣州跟出差似的,從廣州進京趕考跟登月似的。相當富裕的人才能湊足趕考的盤纏,所以根本沒有「窮書生」之說。現在?去美國也要不了幾天。


我覺得可以,但是不一定所有人同時開始,或許一開始會富愈富,貧愈貧,但從長遠來看,終歸是可以的,畢竟從現在看幾千年前,我們也算是享受到了科技(應該算吧)帶來的各種利。


工業革命把大量低端勞動力解放,因此更多人從事新興行業,人工智慧革命解放更多的勞動力,屆時經濟運行效率會更高,各種商品服務價格下降,人們可以選擇從事喜歡的工作,問題是你的興趣愛好怎樣轉化為生產力,例如,我個人一直想開一家咖啡廳,問題是各種成本太高,感覺難以維持,但如果成本降低了,能盈利了,為什麼做?一點本錢都沒有?沒錢,有金融!如果你總能找到欣賞你的投資者,這不是一件美事嗎?所以一切的關鍵是你自己,悲觀,彷徨,被動,任何時代都不需要這樣的人吧


打飛機不用偷看了


能啊,當今中國的貧者估計也比幾千年前的中等家庭過得好了吧。


貧富差距不能簡單的對比錢的數量。

一位長輩曾告訴我,在所謂的公平的前三十年,她從來沒有一件沒補丁的好衣服,看到穿著光鮮的同學恨得牙痒痒。

同樣的對於吃不飽的人,對於家裡有人餓死的人,你有足夠的白面饅頭就是罪惡。

而月薪五千和五萬和五十萬,存款一百萬和一千萬和一個億。

至少在我這種三線省會,實際生活體驗不會差距太大。也不會有恨得牙痒痒的情況發生。

再少就不清楚了。

在糧食不夠吃的時代有糧人藏著糧食不給別人是增加自己和在乎的親朋好友的抗風險能力,在夠吃的時代分享糧食是提高社會的底線增加自己和自己在乎的親朋好友的抗風險能力。


長期來看是的,短期不一定。


當然

雖然一方面也可能拉大了貧富差距

但原來每個人都只能吃到1分食物

現在富人可以吃十分 窮人吃2分

但大家的情況都變好了不是嗎

雖然窮人不一定覺得幸福了

現在什麼時候聽說過饑荒?以前可是人口減員的一大主因


縱向對比:每一個人都因科技進步而獲益,現在我們衣食住行的條件都比以前好的多有賴於科技進步,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進步只有惠及大眾才能實現其價值,只有大眾願意為改善他們生活的科技付費時才能激勵更多的發明創造,所以科技進步不論是事實上還是理論上都改善了和正在改善每個人的生活;橫向對比:科技進步會讓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在信息化日益發展的今天,當某些科技能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時,技術的擁有者(科學家和企業家)獲得大眾的貨幣「選票」會比以前成幾何倍數的增加,所以貧富差距會擴大。


會讓貧者越富,富者更富


新興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

面對的其實是更多人的失業

面對的也更加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處於主動位置的富人

運用新興科技節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開支

質量與產量的提高也讓他們利潤越來越高

而窮人面對新興科技的取代

失業問題接踵而來

不用考慮他們以後是否消費的起

因為收入就將是他們的難題

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廠里查理的父親一樣

這種感覺

就像是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奏

優勝略太也展現的淋漓盡致

我憑自己感覺胡亂答的

不喜勿噴

左滑翻頁


不考慮極端個例,以群體或階層作為評價主體,我認為能。今天的社會最底層的生活多少比一百年前要好。

至於貧富分化的問題,就看富人賺50窮人賺10和富人賺100窮人賺15你能不能接受了。


推薦閱讀:

「偷懶或懶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這種說法對嗎?
如果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質全部衰變了。會發生什麼?
求大神幫助!日本的水素水杯到底值得買嗎?是偽科學還是真實的?
水結晶實驗是真的嗎?有沒有科學道理?就是一個日本教授做的那個實驗。?

TAG:科技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