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用的導航/路徑規劃軟體都用到哪些演算法?

昨晚睡前在看吳軍先生的數學之美,在其12章中提到導航軟體採用的演算法是動態規劃。

感覺DP解路徑規劃問題劃分一直是個大麻煩,相對於經典的路徑規劃演算法,也沒體現出巨大優勢。

早上在cnki下了一些相關論文(只討論主幹方法,因為學術界喜歡在演算法上做優化以及幾種演算法的橋接,比如基於dijkstra與遺傳免疫演算法的XX研究當做為dijkstra)

1.對於靜態路徑規劃,大多採用dijkstra,A,floyd,dp等

2.對於NP難問題,如TSP及變形(物流配送等),則採用遺傳演算法,蟻群演算法,模擬退火,神經網路等

問題:

1.在實際的商業應用中,採用的是哪些演算法或者理論呢?

2.路徑規劃是提前規劃好以後存儲(像網頁的索引),還是收到請求後實時規劃的結果?


明確一點,基本的圖搜索演算法dijkstra是無法滿足互聯網地圖檢索實時響應這種性能要求,所以各家公司都有各自的預處理方法:分層或者預計算。具體採用何種方式,這取決於採取的加速演算法相關。在2008年前後,以KIT(http://algo2.iti.kit.edu/routeplanning.php)為主的研究院產出了多個路徑規劃加速演算法,其中以contraction hierarchies 和 highway hierarchies較出名,加之微軟研究院提出的Customizable Route Planning,與傳統的A-star,基本上支撐了目前工業界地圖產品的路徑規劃服務。

A-star: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search_algorthm

CH:http://algo2.iti.kit.edu/schultes/hwy/contract.pdf

HH:http://algo2.iti.kit.edu/documents/routeplanning/esa06HwyHierarchies.pdf

CRP:http://research.microsoft.com/pubs/145688/crp-sea.pdf


一般都是分層做的。譬如說你要從廣州到北京,開車怎麼走,當然不可能直接在路上規劃吧,這樣計算量太大了。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我先知道到底要經過多少城市,從每一個城市到下一個城市之間如何走才能用高速連接起來,你需要訪問的數據就小得多。當最後約束到一個區那麼大的地方的時候,直接上DP還是可以在可接受的時間內做出來的。


題主提到的那些主要是路徑規劃最基礎的演算法,在實際商業運用中,這些公司會在它們的基礎上作一些改進,下面簡單補充兩點。

由於請求量巨大,一些比較經典的路徑規劃請求(如天安門-鳥巢)就沒有必要再實時規劃,而是直接使用別的用戶請求過的、已經存儲好的規劃結果。(典型的空間換時間,為了用戶的響應速度,google等公司是捨得花這點硬碟錢的)

再考慮一下路徑的優化問題。由於現實中的道路情況還要考慮路況、環境等更多的因素,基礎演算法單純基於圖得到的「最優」路徑,往往不一定是用戶最想要的。這時候導航提供商可能會給出一些次優的路徑,加入到檢索結果中,供給用戶選擇。再通過用戶的反饋進行學習,從而得到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路徑規劃結果。一個例子是,google map會同時給出不同的幾條線路,供給用戶選擇,其中包含了路徑最短、換乘最少等等。還有,google map中得到檢索結果後,用戶可以在地圖上「拖動」路線,以得到更合適的路線,這些用戶「拖動」的信息,都是會發送到伺服器的(吧?)。


Efficient Point-to-Point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http://www.cs.princeton.edu/courses/archive/spr06/cos423/Handouts/EPP%20shortest%20path%20algorithms.pdf


Dijkstra是一種非常經典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很成熟。通過對權值的計算,可以一次性計算出所有出發點到目的地的所有路徑信息,目前在一個城市裡,基本使用這種方法已經足夠。但是,實現路徑規劃只是基本的,想要將導航做的精確,需要對行駛在路段上的車輛進行統計,故障路段進行判斷,並實時調整路徑。


推薦閱讀:

軟體安裝在系統盤和非系統盤有什麼區別?
如何配置startlsback?就是那款可以讓任務欄全透明的軟體
Windows Media Player 為什麼這麼弱?
人的大腦是多線程的嗎?
物理學中有沒有一些高端的軟體?

TAG:軟體 | 演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