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說》和《曉松奇談》的關係是怎樣的?
在《曉說》第二季結束之後的第一個周5,百度立刻推出了《曉松奇談》,不但形式內容幾乎沒變,甚至矮大緊說話間也做到了無縫對接,回頭再看《曉說》結束篇的抒情音樂和解語還有製作組的合照,這中間會有什麼故事么?下面這段是網上公布的介紹:
「互聯網首檔脫口秀節目更名為《曉松奇談》6月6日於愛奇藝獨家重磅上線,由愛奇藝旗下的高曉松工作室打造。」裡面使用了[更名]和[旗下]這樣的字眼,有內部人員可以解疑么?
依照高曉松本人微博簽名檔:<曉說>6月6日起轉到愛奇藝改名《曉松奇談》依然每周五早晨上線。高曉松本人說法:我們和優酷的合約到4月4日已結束,並未續約。其實吧,我依然每周五在天橋耍把式賣大力丸,只不過攤子支在了對門愛奇藝,丸子改名叫《曉松奇談》啦!《曉松奇談》,和《曉說》的製片人同樣是魯浪,愛奇藝基本是把高曉松整個團隊挖走了。而《曉松奇談》第一集對於《曉說》第二季的結尾一集也有作交代呼應。所以《曉松奇談》基本可以視作《曉說》第三季。《曉松奇談》上線五期數據彙報。播放兩千兩百萬次,期均播放約440萬次;而《曉說》第二季優酷網頁數據。65期,播放三億一千六百萬次,期均播放約486萬次;
基本保持《曉說》時期的格局。
附上人物周刊採訪高曉松的幾個問題:至於 @杜牧 (卧槽開始沒仔細看名字,@的時候虎軀一震) 提到的怪的兩點:一、開場文案怪;這點贊同,還談笑有鴻儒咧,噗二、沒有小曉說(老王和小芳)導致《曉說》的魅力大幅度下降;這點反對,我一直覺得小曉說像一塊狗屁膏藥貼在人臉上一樣突兀,好好的五星級酒店用的傳單卻是街角小快餐店的美術風格。沒有了小曉說,魅力大幅度上升了好嗎!人物周刊:你從優酷「轉會」到愛奇藝,中間有什麼樣的故事,古永鏘怎麼看待這件事?
高曉松:互聯網是個跳槽很頻繁的行業,連高管、CEO都跳槽,所以這個行業讓我挺高興的,不像20年前,我把你捧紅了,你他媽跑了。現在大家也都挺習慣的。張藝謀導演簽了樂視,大家也都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很正常嘛,商業社會。我和Victor Koo(優土集團總裁古永鏘的英文名)現在也保持了很好的友誼。他是一個很不愛交際的人,晚上幾乎不出來。當然我最後簽約的時候是最先跟Victor Koo說的,我說我已經簽了別人了,但是沒關係,大家還都是朋友,OK,有空聚,幾位大佬回得都特好。
人物周刊:轉會愛奇藝因為有些東西是優酷沒法給予的?
高曉松:其實我覺得愛奇藝最重要的是風格,跟我談事的風格,他們比較了解我。我不會談生意,也不會算賬。有人給我一套複雜極了的分賬方法,這啊那啊,我就看不懂。我並沒有想要很多東西,我也沒想要特別多的錢,我也沒想要特別火的節目。愛奇藝有一個想法就是大家一塊兒玩玩,我覺得挺有意思,大家能聚一塊這樣。
人物周刊:此前有人專門為《曉說》估過值嗎?
高曉松:優酷自己內部肯定估過。愛奇藝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其實也就是做這一個節目。因為《曉說》有一點好,它囊括了一切。比如我有一個笑話,就把笑話講在《曉說》里;我想唱歌了,在《曉說》里抱把琴唱不就完了嘛;我想做軍事排行榜,我也把它說在這裡面。所以我就說,最好只干這一件事。換句話說叫徒手賣藝的事,都扔在這裡面就完了,其他幾件事都是攝影機、吉他和筆。《曉松奇談》也沒規定我要說什麼,從來都沒有限制。
人物周刊:從《曉說》到《曉松奇談》,從優酷到愛奇藝,你的分成機制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高曉松:我基本上都不管這些事,我也懶得監督人家,還天天看你掙了多少錢。其實也沒外界傳得那麼邪乎,沒那麼多錢,說實在的。包括電影我也是,最後我就看票房,人家跟我說多少就是多少了,書人家跟我說印了幾本,我從來沒到出版社查單子,我特隨意。
人物周刊:脫口秀類型的節目似乎更適合生存於互聯網時代?
高曉松:對,因為我自己沒有證據傾向,在這方面沒有什麼限制。比如說柴可夫斯基,我說他是同性戀,要不然說什麼呢,哼歌?柴可夫斯基的一生都和他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包括他的作品,他最終為什麼會死,都和他的身份有關係,今天的人都認同這個。當然,中國有中國不能說的,美國有美國不能說的,我就是賣藝的。
人物周刊:你怎麼定位《曉松奇談》和《曉說》?
高曉松:我自己也在摸索,美國並沒有這種類型的節目。主要原因是美國人不喜歡歷史,美國中學歷史及格率才12%,歷史考試就拿地球儀讓你指美國在哪,一般都是這樣。美國學生及格率最高、成績最好的是商科,然後經濟,最差的就是歷史。
《曉松奇談》基本上會延續之前《曉說》的思路,誰都沒想有什麼大變化。所以我先講世界盃,講6期,其實是講32國的歷史、恩怨。然後我就說,他們講杯,我講世界,加起來就是世界盃,因為我講球講不過別人。
人物周刊:你有沒有關注其他類似的視頻脫口秀節目,例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高曉松:我看過他的一點兒,可能幾分鐘,我覺得很好,所以我就沒敢看。我怕我從人家那偷觀點,會不由自主。我說的時候我沒稿,我也不知道從哪就進入到我腦子裡了,說得特跳躍。基本上我的準備是先直接在飯桌上跟人聊,人家聽完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才講。人家說你什麼都懂,其實不是,我只說我懂的,沒吃過的飯不聊,沒去過的地兒不說。
人物周刊:做節目是知識輸出,那你知識儲備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高曉松:看書。走到哪,就找知識分子聊聊天。在紐西蘭,我去找維多利亞大學的校長聊,特別有意思,他還知道鄭和。每一期節目下面的評論都有方家,這個也很有意思。我一看這下面有特懂的人在那說,這個補充其實也相當重要,所以我在錄《曉說》的最後一期還感謝這些人。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反正都是一些方家。
《曉說》講的主要是識,知識夠不夠不重要,見識夠了很重要。同樣的事你都知道,但是我把它聯繫起來了,這是我的節目最好的地方。其實我沒有猛料,我說的是這幾件事它們之間的關係。比如大家都知道哥倫布,我講的是哥倫布為美洲帶去了馬、牛、羊,怎麼改造了大陸,帶出了玉米、白薯,全世界的人口因此暴漲。我這樣講,這個角度就挺有意思。主要是講識,而不是講知,知的部分上學就行了。
人物周刊:這種知識的結構和能力是什麼時候開始奠定的?
高曉松:這是一個慢慢的過程,我們家吃飯最愛聊的事就是講國外。從小訓練記國旗、背首都,甚至我自己閑著沒事,都把各國的煤產量、鋼產量背了一遍,慢慢形成了習慣。我們家人最討厭的就是胡說八道,因為科學家最討厭的就是立論。
另外我在國外呆著。在美國有大量的(在中國)看不到的中國的歷史,包括我在美國買的那597封電報,就是1930年中原大戰時期的,那些資料你在中國看不到。蔣介石日記在斯坦福大學的圖書館裡,我也去看了,而且看的人之多我都沒想到。能看到的各方面資料極其之多。所以從小養成的習慣就是這種比較願意把事去深入地想。想得深,說得淺,比較容易。最難的是你想得淺,但說得深,就特別容易被人逮到。
可以來看一下《小曉說》優酷網頁數據:集均播放:76615,
7.6萬而已,和曉說本劇的486萬播放量一比就知道大家到底喜聞樂見什麼。不過不管是《曉說》也好,《曉松奇談》也好,主體都是高曉松一個人在脫口秀,還是無稿。而脫口秀的內容是高曉松本人的見識。我覺得高曉松再怎麼才子,見識再如何廣博,終究會逐漸逐漸枯涸,因此這個系列節目在達到一個高峰以後,節目質量總體水準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君不見流行音樂才子周杰倫,專輯帶給人的感覺...也是一張比一張往電影界發展了嗎?終於告別腦殘小芳了,老王快語速的東北話不看字幕完全聽不懂,從南明悲歌奇談會進入高潮,而且你不覺得奇談的flash動畫明顯好於曉說嗎?
謝邀。正好這兩個節目我都看了。並且認真的聽了一下曉松奇談的第一期。
我個人總結下來就是,高曉松走了,加入了百度。而原來曉說的製作組可能文案過去了,也可能沒過去,因為我沒仔細對照字幕。老王和小芳,應該都是優酷的員工,都沒跟過來。基本上現在看曉說奇談的怪有兩點:一、文案一直想模仿之前的「此間少年」,但是屬於東施效顰;第二期改了方向,但是還是和高曉松的氣質不太合拍;二、沒有了老王和小芳的綠葉搭配,曉說的魅力大幅度下降。不知道大家記得沒有,灌籃高手中的,作者進行解說也給當時很多的籃球忙進行了一定普及,並且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寓教於樂模式。
橘生淮南,便為橘;橘生淮北,便為枳。
真的不是和加多寶和王老吉之間的關係一樣嗎?一種配方,各自運營。。。
下圖是愛奇藝官方的照片,應該是換了東家,新瓶裝舊酒。個人感覺動畫配音換了日和風,背景知識補充的很少,且不到點上,沒有老王小芳信息量大。製作也不算精良,背景雜音和亂入太多,畫外的字幕比優酷少也少了許多想像和聯想。還有服裝造型,就只能呵呵了...
我很高興老王小芳滾淡了
對曉松奇談的片頭,俺已經吐槽不能了……想學此間少年,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
想得深,說得淺,比較容易。最難的是你想得淺,但說得深,就特別容易被人逮到。
個人覺得跟之前區別不大,動畫這個看個人喜好了,我是更喜歡現在的,稍微大氣了一點點。但是,但是,我想吐槽愛奇藝的安卓端。。。放到電視盒子上,試了幾個版本,真XX沒法用!
《曉松奇談》的背景音樂很少,沒有《曉說》的能夠烘托情感,比如《曉說--航空母艦》,我是女生,航空母艦之類的關注很少,但是聽完《曉說--航空母艦》里的背景音樂能夠覺得中國的做的不行啊,應該奮起直追了,能夠有一些融合,有一些「天蒼蒼,野茫茫」的感覺,還有"八十年代"系列,真的是很感人,背景音樂起了很大的作用(我真的去看了love aid 1985).可能愛奇藝是直接把《曉說》的模式直接照搬過來了,而且自由度很高,前幾期有點隨意的感覺,沒有優酷的精緻。個人還是喜歡老王和小芳的,他們很多的插科打諢都是節目的梗,知識量也很大。比如在《曉說--科舉》,具體哪一期忘了,裡面有個為什麼南方比北方出才子多,有個幾分鐘的曉動畫,說的很對,估計也特意找了優酷里南北方的同事配音,很有效果,最近就沒怎麼看見《曉松奇談》裡面有動畫的部分了。還有《曉說morning call》的名字個人覺得比《曉松奇談》逼格高一些,尤其是英文翻譯,很到位。聽說《曉說》的名字是韓寒在飯局上被優酷的員工要求取的,確實有水平。
轉投愛奇藝後,流量大幅度縮水。在經過用PPS導流仍無效果後,愛奇藝直接修改了數據。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真人秀《美女與極品》?
※如何看待高曉松無任何預兆的離開優酷轉投愛奇藝?
※如何評價《曉松奇談》將於2016年底停播?
※羅輯思維是能夠讓人受益的么?
※如何評價第一期「火星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