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申PHD最看重什麼?
請問一下,本科直申PHD最看重什麼?是以弄個漂亮的GTGPA分數為主,閑暇時看看paper,還是趕緊弄完GT,保持3.5以上的GPA,趕緊弄出些研究成果呢?本人大二,正在殺G,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路線,避免走太多彎路,希望大家多多指點。
我又要來說實話了。實話可能很多人不愛聽。
我大學時候申了PhD,沒成。於是去讀了一年半的master,接著申,成了。讀博這幾年幫老闆看過各種套磁信,也面試過幾個學生。總體來說,我覺得招個從本科來讀博的學生,老闆比較看重以下幾點,排名分先後:
1. 熟人介紹的。
這個熟人是指可靠的熟人。比方說,組裡有個很能幹的technician,這個technician有天跟老闆建議,我認識個undergrad很不錯很努力很聰明很有天分blablabla,比起來從一大堆簡歷裡面篩出學生,老闆肯定願意先看這個學生的簡歷,或者先考慮這個學生。如果這個熟人是系裡的其它老闆,或者老闆的朋友,一樣有用。
我爸也是搞研究的。他招生之前,總是願意先問問他師兄弟有沒有好學生推薦。
2. 優秀的簡歷。
不僅僅是指GPA,而是比如曾有過相關實驗室經驗,參加過某個會議,去過某個公司實習。其實想想,現在去找個實驗室實習並不難呀!去實習,就會有機會參加某些會議,或者在某篇paper上掛名字。3. 推薦信。
推薦人的簡歷一定要過硬,比如院長、實習單位的上司領導。4. 如果沒有以上三樣,那麼優秀的GPA也不錯。
至少可以說明你的腦子夠用。5. GT。夠用就行。絕對不是老闆要看的,是graduate招生委員會的硬性指標而已。我看上面回答的基本都是理工科的,於是來補充一下人文社科方向的PhD申請經驗吧。我是本科(美本)大四直接申請的PhD, 有幸能被非常Top的社會學項目(特別是在我的研究方向算是最強的項目)錄取。通過和本科導師以及未來PhD項目中各位導師的探討,感覺在人文社科這種Committee做決定、系裡給Funding的情況下,申請者自身的硬實力(特別是科研實力)是最重要的。套瓷的作用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是你現在的推薦人教授有私人關係在你申請的學校,經過她/他的私推,最起碼能保證你的簡歷不會第一輪第二輪就被刷。GT和GPA這種標準化考試成績只是一個門檻性的標準,達到一定程度即可,不用非刷到很高這樣。另外,人文社科PhD申請還很注重你對你研究領域的整體性把握(比如說你要知道這個領域現在最尖端的研究是在做什麼東西,具體體現在你的Writing Sample和PS裡面),以及你對學術的Devotion(動輒七八九十年的項目,沒點熱愛真堵不下來),因此他們可能會更偏向錄取有一定工作經歷、年紀稍微大一些的申請者(之前已經有那麼好的工作都放棄了,說明是真愛學術)。總結起來,申請的各個部分重要性在我看來,是 Writing Sample/科研經歷(特別是高質量的publication) &> 推薦人私推 &> 推薦信 &> PS &> GT, GPA. 但是要注意的是GPA和GT作為門檻性的要求,如果沒有達到,則很有可能你整個application都不會被拿到committee審閱。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考慮:
1.為什麼外國的項目想招你?
2.為什麼你的背景會被招?以往我們的理解更多是從申請者的角度理解,所以並沒有站在招生官的立場去真正體會申請的核心競爭力。
1.為什麼外國的項目想招你?
PhD畢竟不比Master,可以給學校提供財源滾滾,學校冒著不招低成本的本地學生,為什麼要招你這樣一個English說得再流利也是非母語級別的歪果仁?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1)招不到美國人,比如每年生物學、化學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做實驗,但是美國人可能很多生物背景的就直接去學醫了,畢竟出來就業的薪酬差的不是一般多;
(2)中國人確實在能力和精力上要大於美國本土學生,所以教授會更加傾向花更多金錢去招收可能在溝通上存在問題的中國學生。2.為什麼你的背景會被招?
如果明白了第上面招生官的角度,你就能理解對於PhD申請,英語其實是最不重要的成分了。因為無論如何,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和native還是有差距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作為Candidate只要能滿足和他們正常溝通,學術上的英語沒有問題就ok了。
排開英語,你的學術背景就是相當之重要了,如何體現呢?一方面就是直接和未來研究息息相關的經歷,如你參與的科研項目,而衡量標準肯定就是發表文章的數量和質量(如哪些雜誌?引用量多高?第幾作者?)。
除了科研以外能體現能力的就是客觀的GPA和主觀的推薦信了。假如你能受到業界大牛的肯定,那麼一定是你的學術能力極其強大。美國是一個networking的社會,從大牛的角度了解到你的牛那麼就是真的牛了。換句話說,如果推薦信就是一個just so so的人物,大家都不認識,那麼意義也不大了。GPA和推薦信的不同在於,這是一個很客觀的評價,高就說明你的能力強,當然也需要和學校搭配來看,所以名校+高GPA就是十分有優勢的方面了。
本次回答來自棕櫚導師 Jiadi
一、本科能否直接申請博士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留學美國申請PhD一般沒有強制要求大家一定得有碩士學位,比如人類學,社會學,公共政策,國際關係等文科專業,不過也有像亞利桑那大學那種傾向於碩士後再申請博士的。只要你足夠優秀,並且能很好地說明自己將來的研究目標,找到跟自己方向吻合的教授,就有可能被學校錄取。去美國自費讀研的學生比較多,這是因為美國對研究生階段的獎學金較少。美國較注重本科教育,但是部分理工科專業可以直接申請讀博,與研究生相比,博士階段更容易申請獎學金。像數學、經濟、化學、物理等部分理工科專業都可直接申請讀博。
二、美國讀博士要多長時間
一般美國的博士是5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你是本科生,過去後在一個學校讀碩士+博士或者直接讀博士,一般5年足以。或者在國內讀碩讀了3年半,在美國讀博3年就畢業了。同學們自己斟酌。
三、本科申請博士最看重什麼
1)相關領域的研究
申請讀博,除了在期刊發表過相關論文外,美國導師更看重學生是否從事過相關領域的研究。另外,學生幫助老師做的一些課題研究或者出版圖書也會在競爭中加分。所以,有去美國讀博打算的學生應早早開始準備。從大二左右開始最好,先準備語言考試,有計劃的在校內或者校外從事相關領域的項目研究。
2)期刊發表相關論文
博士學位塑造的是研究型人才,課程偏理論,內容也會更加深入,將來你要做的基本上也就是科研,你的整個博士生涯可以說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你壓根你喜歡自己選的方向。因此選擇讀博士肯定需要你有比較強烈的興趣和長遠的職業規劃,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正因為如此,大家在申請時應該慎重,不能為了想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僅僅奔著全獎而去盲目申請。想申請美國讀博需要在期刊發表相關論文,所以有這方面想法的學生應早早開始規劃自己的留學路。
四、美國本科申請博士需具備的條件
1)標準化考試成績:
①TOEFL/IELTS,建議考TOEFL,畢竟美國大學更信任自己的語言評估體系。
②gre/gmat/Lsat等,基本上理工科或經濟是GRE,商科需要GMAT,法律需要LSAT;如果是轉專業,根據學校要求,可能還考個GRE sub (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TOEFL 100+,GRE 1300+對於申獎才有競爭力;
③成績單,需要有個不錯的本科GPA,3.5/4.0 (平均分85分以上)才更能獲得美國頂尖名校青睞;
2)重量級的推薦信。
在研究生階段推薦信是比較重要的,學校希望通過你周邊熟悉了解你的人來全面了解你的能力、性格、品質。尤其是申請讀博士的學生,推薦信是非常有份量的材料。所以需要找有說服力、有份量的人來寫。
3)優質的文書
想申請美國博士留學名校,提供優質的文書是一個比較基礎的要求,文書中需要展現你對某一專業的看法、觀點、需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4)套磁也是必須,全方位跟蹤套磁進展,隨時準備補充最新的專業資料;
看了一樓的回答,忍不住了。
什麼是PhD?博士,博士是幹什麼的?當然是搞學術,什麼叫學術?當然指的是做研究,怎麼評價做研究的能力?當然是你發表的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引用次數都是參考指標。如果你發的是中文文章,那就可以直接忽略了。原因有兩點,第一,中文文章影響因子肯定上不去,再加上國內這落後的學術氛圍,沒有任何可能能發出一篇質量非常好的中文論文,請記住,牛人都是寫英文的。第二,外國教授想研究你寫的論文,看都看不懂還怎麼去評價,除非美國教授本身就是華人。
所以去美國讀PhD,沒有什麼東西比優秀的英文論文更具說服力了。當然好的英語能力是基礎,不然面試一來,你就廢了。
再說一下套磁的問題,我在美國呆了3年,後兩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做項目,幫著導師干雜事。在美國,是教授出錢養著你,他沒錢,你就得喝西北風。為了自己實驗室的發展,大部分教授都黑著臉忙著拉項目,每天有固定的時間檢查自己的郵箱。每次打開郵箱,未閱讀的郵件能拉好幾頁。他們也只是挑其中比較重要的事或者人來回復。像什麼套磁這類沒營養的郵件,你覺得他們會認真看完並回復你嗎?美國教授的學術造詣,可不是一個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就有資格去套的,很簡單,因為你說的十句話裡面,很可能有九句都有問題。很多同學知道套磁這麼個東西都是從新東方聽來的,聽完之後覺得挺有意思,抱著僥倖心理去給教授發郵件,碰運氣。不要幼稚了!新東方那些名師,有幾個真正出國讀過書,大部分都只是出去玩了一圈,幾個名牌大學逛逛,回國之後就一副胸有成竹的為人師表的樣子,美國大學裡怎麼跟教授相處,他們完全不知道。
所以,希望那些打算出國尤其去美國讀博士的朋友們,在本科的時候踏踏實實的跟著一個導師做點項目,寫一到兩篇像樣的英文論文才是重要的。
人&>research&>學校聲譽+GPA&>GT成績
雖然很殘忍,但我想說最看重的其實是——
大牛的推薦信。老爺子打了一個電話給他朋友,四天後我就被錄了,top20統計PhD。就是今年15fall
看到有好多回答都是13,15年的,感覺有一種挖墳的愧疚感,不過看到有2017年的回答後,也就強行回答一波了。
周圍有GPA 3.9/4.0 的同學,無paper,推薦信也很一般,申請PhD申了12個錄了12個,也有同學發過二作的JACS,有大牛的推薦信(寫的中不中肯就不知道了) 申了9個沒有offer。其實拋開那些滿績點,N篇paper的大神,他們申請基本都是申幾個中幾個,和那些&<3.0GPA 混了四年大學的人,他們申請只能靠拜佛(拜耶穌),拋開以上兩種極端,絕大多數的同學申請都屬於概率事件,你摸不準committee那些人的脾氣。
有些不切實際或者站著不腰疼的說法,進入家長模式,咳咳--你努力把GPA提高,平時充分利用時間做research,考出一個很高的GRE,再找三個大牛,那麼你申請七八所也能中至少四五個吧? 回到日常模式,但是這些考慮到因人而異的各種因素,很難量化,也正是因為很難量化,所以才會有人說GPA越高越好,越X越X,越Y越Y。
要我說吧,每個人不一樣,大家課程不一樣,學習方法效率也不一樣,甚至說白了就是能力有高有低,智商有高有低。那麼能做的就是給按照自己的情況要求自己,邊際效益聽說過吧,你可以每周只花3小時把一門課學到80分,但是想考到95分就要花30小時,那麼取捨你自己決定,你覺得可以取個妥協的90分,那麼你也就只需要花15小時(舉例而已)。
回到問題,最看重什麼? 我不知道,我又不是committee,每個學校committe標準又不一樣。一定程度上你需要賭,賭paper,賭推薦信,賭GRE,賭GPA以及其他,這其中paper和推薦信可以說綁定的,你在lab發了paper還擔心教授推薦信寫得不好? 但是,paper這玩意是周期最長,變數最多的,你可以一年換一個實驗組,那麼本科四個實驗組,但是一年能做出多少成果呢?這些成果有多少事可以發表的呢?有機化學可能上手還比較快,其他一些實驗光是讓graduate student 帶你訓練你就可能要花上2-4個月,甚至更久,那麼你真正上手的也就是那麼7-8個月,這裡面就算一切實驗近乎完美,你來當一作?在半年內做出可發表的實驗成果並且撰寫文章發表,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那麼你就很有可能屬於我在之前提到的大神,你也就不需要繼續看下去了。接著說,假設你是2作,這個已經很不錯了吧,有多少人能在一年裡混個二作?不僅需要人品還需要實力。假設你四年四個組每個組都有一篇說得過去的paper(2-3作)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能花多少時間在平時的課程上和備考GRE上?怎麼,平時不會抽空放鬆放鬆?不會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不會談個戀愛?不會處理各種各樣社交? 這些都是事,都需要花時間處理。 你真的願意把四年賭在這個paper和推薦信上的話未嘗不可,不過~~要是沒有paper呢?你想死都來不及。
事實就是,你可以大學四年努力啃書,保持3.9+GPA以及325+GRE,順便在實驗室露露臉,那麼你申請的學校會很穩定,不過也不會太考前。(個人感覺真的做到這樣的成績,申請個30-50名的絕對不是問題,還可以往前沖沖呢)
或者,你可以選擇保持大概3.5左右的GPA,GRE考個315+,而把大量時間花在實驗室上,你甚至可以把四年都花一個實驗室上,鑽研你自己的project,你四年畢業後在research上是完全碾壓其他人的,甚至可以比得過相當一部分的研究生。那麼研究生院為什麼要拒絕一個實驗能力優秀,可以很快上手進入科研的學生呢?研究生院的目的不就是科研么? 這個時候你放開了申請,想去MIT?申個試試唄,不敢說你很大的幾率,畢竟前文說的那些大神們可能也會申請MIT,不過相比較於那些沒怎麼鑽研實驗的同學,你的優勢是絕於的,但是同時,對於他們比較穩紮穩打得那些30-50的學校,你可能不會那麼穩定。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那些高績點,高分的同學申請就好比是一個數值,5,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不確定性,他們在申請中的表現可能是5+/-2(1σ),那麼對與需要5分的學校來說,他們申請中標的概率就是大概50% ,對於7分學校大概就是23%(懂我意思就好),但是對於那些9分要求的MIT來說,概率就是~3%,就是很低了。但是賭科研的同學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分數可能只有4,但是他們是4+/-3,對於同樣5分的學校,他們的概率並不到50%,但是對於9分的學校,他們的中標概率是很可觀的。
*受益越大,風險越高,你在能保證中上水平的成績之外把一切都放在科研上,會有希望進入牛校,但是絕對不要小看了風險,4年能做出優秀成果的研究生都不是那麼多,更別說一個大一才開始了解並探索這個世界的本科生了。
最重要的是科研經歷。你一定要證明你喜歡科研,能夠承受失敗。我見過當年GRE2400時考1700,1800的被哥倫比亞錄。我敢保證他們寧可要一作發過paper的也不要啥也沒幹過就是分高的
1. 本科學校。本科申PhD,前一百的學校你去看看有幾個不是985的?前五十的學校有多少不是清北華五的?
2. GPA。3.5是標配,越高越好
3. 科研經歷(paper)。主要是刷經歷,本科階段發的paper水平能有多高?做納米材料和生物之類的除外
4. GRE。首先至少要滿足最低分吧,然後當然越高越好,但是耍GRE不如刷GPA有效
5. 雅思/托福。理工科過線就行
6. 推薦信。除了熟人的推薦信,什麼牛推基本上扯淡,推薦信大部分是自己寫了找老師簽名,中國人的推薦信總體的認可度很低
7. 其他
建議刷2、3,滿足4、5,有餘力的情況下刷4先自我介紹下 本科非211 985 本科直接申請phd 拿到十多個offer 個人認為對gt一點不重要 主要就三樣 推薦信 gpa paper
對於大多數人 沒有牛腿 我也沒有 所以好好搞gpa和科研
關於本科學校 美國老師根本不知道清北以外的學校 有的甚至清北也不知道 因為我本科是南京某野雞畢業的然後今年有南大申請我們系 我們老師問我他gpa的問題 系裡老師以為南京就一個學校 好么我的經驗告訴我,推薦信最重要。。。或者說,騙推薦信的能力最重要?
我的經驗還告訴我,GT完全不重要。一家之言,聽過就算。
以及不同專業也許不一樣?之前寫過的一篇本科直博和碩士申博的差異分析,貼上來供你參考。
由於美國的絕大部分項目都允許本科直接申請PhD,因此,很多想要申博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究竟應該是本科直接申博,還是先讀個碩士過渡一下呢,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其實對於本科申請PhD和碩士申請PhD,美國學校所看重的方面是不一樣的,先看下面的分析:
本科申請PhD:
對於本科申請者來說,最重要考察的是專業基礎和科研潛質。首先,本科階段的教育在前兩年基本上都是通識教育,後兩年才會轉為專業課的學習。中國也一樣,本科學習的更多的是理論知識,因此,你的知識結構怎麼樣,你的專業基礎怎麼樣是一個考察的點。其次,本科階段參與科研,往往會參與的比較雜,各個領域的都有,且不會太深入。(個別大牛學生除外,只談論絕大部分的情況)所以,在篩選人才時,對方學校和教授更看重的是你所展現出來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潛質。對於教授來說,招本科生做PhD的好處是,一張白紙,接下來怎麼樣培養都可以,也就是說可塑性強,當然,前提你必須是一張好的白紙。通常情況下,越往前的學校,尤其是一些大牛教授,對這種高質量的白紙越感興趣。
碩士申請PhD:
對於碩士申請者來說,已經經過了幾年的科研訓練,在一個或幾個專業細分領域內一般都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經歷。這時,對於美國學校和教授來說,申請者的背景和教授的匹配程度是申請中最為關鍵的。這裡的匹配包括大的方向上說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的匹配,小的方向上說,教授在做的一些項目,恰巧需要哪個背景的人加入進來,而你恰巧就是研究這個的,那對於教授來說,你就是最佳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申請PhD,套磁如此關鍵的因素,因為你需要通過套磁了解教授有沒有需求,有什麼樣的需求。對於碩士申請者來說,優勢在於有了一定有深度的科研經歷,且在某個專業領域內研究的比較深入,如果能找到對口的教授,對申請還是更有利的,因為教授招你進來,你能夠快速上手,為教授創造價值,這是教授最願意看到的。缺點就是,你已經在某個細分領域內研究的很深了,很難再跳到其他領域去,可塑性要差一些,可選擇的範圍也要差一些。
從申請的角度上來說:
如果你是本科直接申請PhD,美國學校的要求往往是比碩士要高一個等級的。比如碩士項目對GPA的最低要求可能是3.0,PhD項目的最低要求通常是3.5.而實際的錄取的平均GPA往往都在3.7以上。因此,首先,你需要評估一下自己本科申博的可能性。假如,你本科GPA剛過3,同時科研經歷又沒有那麼有競爭力,建議你還是慎重考慮申博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申博,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背景去申博。這裡詳細展開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裡就不展開了。
另外,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申請PhD,難度都不小。因此,申請者自身的科研背景和教授的研究方向的匹配度都很重要,匹配度越高越好(上面說本科申請者沒有那麼看重背景匹配度只是相對而言)。因此,篩選教授的工作對於PhD申請,很是關鍵。
再次,如果你覺得我現在並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我並不確定自己對學術是否感興趣,那麼比較建議你先申國外的碩士作為過渡,至於申不申博,之後再看,這也是很多學生通常會選擇的做法。國外對國內的碩士通常是不認的,所以先讀一個國外的碩士,再申博,是比較合適的,一般國外碩士讀博,三年左右就差不多可以畢業了,而本科直博,通常需要五年時間。因此,這樣做既不會多浪費時間,又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個二次選擇的機會。
另外,就是你在國外的碩士期間,可能實現的背景的提升,有可能會成為你未來爭取更好的PhD的offer的關鍵。比如海外實驗室的科研經歷,海外教授的牛推,國際競賽,論文的發表,被國外評價體系的認同等等。
PHD是啥,permanent head damage,永久性腦殘?
先上看法: 推薦信&>paper&>GPA&>其他
背景: 理工科,國內C9(非清北)+美本(top10工院)去向: 本校 PhD offer1. 推薦信感覺我的三封推薦信雖不算強推,但很match. 因為大三下轉學美帝讀書, 假期research再加上平時上課認識一些教授,於是就要考慮求誰的推薦信把握和效果更好一點. 最後一封來自現在老闆,一封來自研究生院院長,一封來自老闆當年的導師(...暴露了老闆是AP...).2. paper先說明,我申請時無paper,實在是申hymps的軟肋. 但是見過同系大牛用N,S級別的paper糊我一臉,秒我於無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最後去了大S(夢校啊干) #_#! 所以paper是居家旅行,逆襲富帥的神器.3. GPA感覺別太低(&>3.5/4.0?),笑看商科刷gpa的時候,理工科可以儘早確定research方向開灶做飯了. 雖然太高感覺沒啥用,但是據小蜜說committee看到我4.0/4.0時還是比較impressive的.就醬知乎結尾都要寫以上的 =o=好好上基礎課,gap至少3.7以上,多看專業基礎書,然後再慢慢地看專業性paper,最後花時間想想自己到底以後想研究什麼,對研究的領域到底了解多少,以及怎麼把自己的研究想法表述清楚。
簡而言之,對於普通本科生來說,沒有比GRE成績,本科學校,GPA好壞(重要性依次下降)更重要的了。當然,如果你有牛人推薦和牛逼Paper,那就另說,我這裡只針對最廣大的普通本科生。有個原則,如果你沒有強大(必須很強大)的軟性條件(推薦性和paper),最值得參考的就只有前三個硬性條件,這是申請時一條規律。
推薦閱讀:
※金融,如何選擇留學國家?
※豐田工業大學芝加哥分校(TTIC) 怎麼樣?
※結婚兩年,一個孩子,我工作穩定,老公此時要出國讀博後2-3年,我該怎麼辦?
※讀博士或者拿到博士學位以後經歷和感受是怎樣的?
※自己寫代碼還是採用開源代碼openfo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