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諮詢轉行去哪?
泛文藝青年一枚,想過去做記者,但是考慮到收入前景等,有點猶豫。
管理諮詢,空無一物,除了一些夸夸其談的工具,忽悠下老闆之外,沒有什麼長處。考慮未來,諮詢對我而言不是長久之計,遂想轉行。有前輩指點,有兩條路:1、近企業,從頭做起。2、根據個人興趣特長,轉行產品經理之類。
想知道有沒有過來人可以分享點經驗?
管理諮詢出去無非是去甲方,做投資,創業這麼三個大方向,總的來說做管理諮詢的出路還是比較寬,基本上什麼都能做。
去甲方:
- 一般做到項目經理級別走的佔大多數,去到甲方做戰略的總監或者VP,做幾年戰略之後接受某一個業務單元做GM,這是一種典型的路徑。
- 另一種是在某一行業或者職能上深耕,跳到甲方之後做某一個職能部門的總監或者VP,然後一路再往上,比如說做到CFO,CMO之類的位置。
- 當然有些級別很高的合伙人的出路就更廣一些,跳到上市公司做CEO甚至去商學院做院長的也有。
做投資:
- 做投資的第一種是在MBA之後直接轉,也就是諮詢公司sponsor你讀完mba之後跳槽去投行或者PE。
- 第二種是對某一個行業很了解,也有很多人脈,去PE的居多,做投資和做投後的都有。
- 還有一種是做成某一個職能部門的專家,跳去PE做投後管理,比如說供應鏈的專家去PE做Cost Saving。
創業:
- 創業的類型比較豐富,有加入早起創業公司的,也有自己拉一個團隊從零開始做的。
- 有些做到級別高一些的顧問,也有自己開諮詢公司的。
想到哪寫到哪,隨便扯兩句,不嚴謹也不Exhaustive,歡迎補充討論。
管理諮詢行業的職業發展不外乎以下兩條路徑,之前有所闡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62164/answer/103624927)。
- 諮詢-&>(MBA)-&>諮詢:為諮詢而生。不過考慮到諮詢公司萬精油的性質以及大部分人很容易對這份工作產生價值的懷疑和內容的厭倦,真正一直做諮詢的人非常少。
- 諮詢-&>(MBA)-&>轉行:諮詢只是跳板。
(註:中間的MBA是可選項,最大的價值在於品牌、人脈及提供更多的選擇性。不過讀MBA是吸引許多人加入諮詢的重要原因。許多本科或碩士畢業直接加入諮詢的人,都會在三年左右選擇去讀MBA,MBB的員工比較容易申請到頂級MBA Program,而且MBB三家還提供資助計劃,對於MBA之後回到原公司的同事給與學費及部分生活費報銷,所以選擇此條路徑的人不少。)
儘管管理諮詢在這幾年沒有其他一些最光鮮亮麗的行業跑得快,但是就業及轉行前景絕沒有像題主說的那樣悲催,除非你是做了一個假的諮詢。大部分諮詢顧問會在從業2-5年後都會選擇離開,而這份工作賦予他們的除了絢麗的背景、形成習慣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心態、強大的人脈以及在市場上一貫的好口碑,對於招聘打工仔或者高級打工仔的獵頭及公司來說,諮詢顧問都算得上是小鮮肉。據說在投融資及萬眾創新最紅火的2015年,某家大牌諮詢公司的離職率高達30-40%,大部分人跳槽去了市面上最紅火的各類公司。
另外離開諮詢後的去處還是非常廣泛和分散的。不過值得提醒的是,本人周邊從事過諮詢的朋友以MBB為主,所以樣本有偏差,容易過於樂觀。請大家選擇性得理解,但是大體轉行方向如此,無非是在這些方向上的公司好壞差別而已。
現列舉如下:
- 投資。工作內容和諮詢高度相關而且希望招到最優秀的人才,所以諮詢轉行各類天使、VC、PE及基金的人非常多。而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前諮詢從業者自立門戶開創自己的基金。
- 創業。雖然有人經常諷刺諮詢顧問創業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是就博士屯一個小小公司在中國而言,已經湧現出小紅書、碳元、碰碰及多點等估值超過1億美元的數家公司,一點不比號稱互聯網創業黃埔軍校的BAT差。如果再考慮到博士屯只有小几百人的員工規模,對比BAT任何一家都是上萬人的規模,其創業靠譜程度更是秒殺BAT等互聯網公司。
- 創業公司及互聯網公司。隨著它們越來越有錢或者越來越提供更令人興奮的工作,許多諮詢顧問離開後加入這樣的公司,所從事的崗位從經營分析到運營到產品技術,不一而足。特別是騰訊這樣的大款,更是號稱整隊整隊從博士屯挖人,安排到投資部、戰略部或者各種業務部門。
- 甲方公司。一般是去跨國企業或者各類大國企大私企,從事的職位從中國區CEO到某一個部門的總監。
- 學術。有些人離開後去頂尖名校做研究帶博士,還獲得加入中組部的青年千人計劃的殊榮。
- 自由職業者。從自媒體或藝術類,到自己做一些兼職的諮詢項目,到慈善事業專業戶,各種各樣豐富多彩。
要知道更多細節,可以聽聽我之前的一個Live(何明科的知乎 Live -- 解密管理諮詢)。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
不知道樓主從事什麼方向的管理諮詢,作為一個也是從諮詢行業進入實體企業的人來說,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思路比較亂,包括不僅限於問題本身,將就著看吧)
一、針對國內管理諮詢行業:1、魚龍混雜,誇張一點說,70%的管理諮詢顧問不太懂企業具體運作,宏觀層面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僅僅是人云亦云。2、諮詢顧問輸出的價值也許更多的不是體現在方案上,而是一種第三方的思維方式,或者是一個系統性的解決問題的模型。綜上兩點:個人認為國內諮詢行業(國外諮詢公司接觸比較少,不方便評說)比較浮躁,提供方案理論大於實際,有浮誇之嫌;但是整體就業人員個人素質還是不錯,大部分人受過正統的理論教育(掛羊頭賣狗肉的諮詢公司不在討論之列)。二、管理諮詢行業從業人員轉行問題:
1、通過項目積累人脈直接進入甲方,做你從事的專業方向工作,如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營銷策劃等等。很多人說要是大咖才能直接進入甲方,或者說是要進入甲方直接做高層,這種觀點恐怕不太全面。作為非資深人士,以中基層身份進入甲方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一點重要的是人脈的積累,需要你做項目時除了儘力做好項目,還要留意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2、打鐵需要自身硬,要是你有經驗積累,有客戶資源,有自己的團隊,拉一個班子自己做吧。當老闆和打工仔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付出收穫都要多很多。(這一條對大部分提出轉行問題的諮詢顧問都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3、轉行,不做自己專業方向內容,你以前做戰略諮詢,現在去做營銷推廣,做產品經理,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積累,而是真正意義上歸零的心態。這與跳入甲方工作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三、談談個人對管理諮詢從業者進入甲方工作後的感想:
1、以前在諮詢公司的基本素養對工作是有極大的幫助的,例如你的溝通能力,你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你對整個公司運作的理解能力,還有對工作的全盤規劃與計劃能力。2、人際關係複雜導致心理落差,原本工作氛圍的單純性完全被破壞,你得忍受有的同事的刻意刁難,整個流程的拖沓,領導有心無心的疏遠(因為本人暫時還達不到高層層面)。
3、朝令夕改的政策、工作內容(額,可能是本人面對企業的特性吧)。
4、專業縱深方向與同事的差距,你沒有辦法和一個做了多年某某行業的人比較專業能力,除了迎頭趕上,就得虛心請教(這一點在也不能像之前做諮詢一樣的溝通了,因為很少人願意心甘情願的教一個新來的同事)。
5、怎麼融入原有企業的小團體中去,很多企業的員工都是校招進來後一直在本公司工作的,他們相互之間有一個用「本是同根生」所聯繫起來的圈子團體,做為一個突然冒出來在他們圈子邊上的人,都有一個不自覺的抵觸。怎麼融入與適應這種被孤立的感覺。也是一個考驗。
額,不知不覺打了這麼多了。算是有感而發吧。第一次在知乎上打這麼多字。可能是假·管理諮詢。
因為哪怕low至Accenture都不會問出這種問題的。。。啥? 只有聽說為了去企業中層工作先去做管理諮詢的,沒聽說做管理諮詢轉行的。
管理諮詢一般做個幾年就自然去企業做中層了。麥肯錫,波士頓的僱員一般都是這樣哦。你這個很另類啊。估計你那個管理諮詢公司的團隊水品比較低做不到好生意,換個團隊吧。管理諮詢是一個專業,你要是外行自然看不懂,你要是個MBA或者實實在在的做過一些重要的項目,不會這麼膚淺的認為管理諮詢是忽悠的。
建議你好好學習管理諮詢的知識讀個MBA什麼的,不然你這一行沒法混的,頂多做個諮詢助理。如果你只是諮詢助理,又不熱愛學習,你自然抵觸情緒拒絕學習,暴力歸納為忽悠了。
可能你真的不適合這個行業,畢竟這個行業從業人員要求比較高,我國招聘管理諮詢顧問普遍是碩士及以上學歷。要是MBB這樣的管理諮詢公司出來的顧問,按理說是要蔑視整個知乎網友的.....比如說你們的大師兄馮唐老師......
短期來看,你需要一個保證你現在生活質量的工作,但長期來看,你一定要找一個能夠給你成就感和事業感的方向;
綜上,建議你在諮詢行業呆著,然後去接觸新聞行業的人,俗話說遠香近臭,你可能深入了解了之後就不想轉了,實際上我也在考慮自己現在方向是不是能一直做下去,所以能體會你的感受對於管理諮詢來說,我認為應該立足於某個行業而非某一塊專業化諮詢,比如戰略等諮詢。如果立足於某一個行業,首先應具備管理的專業知識,然後對於行業深入的了解,保證諮詢落地。那麼如果以後你不想干諮詢,你還可以在整個行業干任何你想乾的職務,個人覺得很容易。
管理諮詢是極好的!只是相比金融,性價比稍低。同樣是招人要求賊高,入行不易,工作很辛苦,金融中上水平,就能過百萬,而諮詢,過百萬的,可能已經相當資深。另外,金融的入口比諮詢寬、entry level招人更多。另:對管理諮詢抱著題主這種認識的,與諮詢各走各路為好,無謂互相傷害!
做了五年管理諮詢,工商管理專業背景出身,現在已經轉產品經理三年多,職位達到總監級。轉型純粹是興趣導向,諮詢經歷中接觸到產品經理這一崗位,深入了解後產生興趣,主動學習和提升相關技能之後,從一家做企業管理軟體的公司的產品經理開始入行,經手過失敗和還算成功的產品,目前正帶隊嘗試用一個新的切入點去設計一款產品。轉型和任何事一樣,認清自己想要的,專註的投入進去。
你對管理諮詢的描述我確實不同意。但方向基本包括PE,各類企業,非商業類的其它行業。而且如果是做了很多年轉行的話,肯定不會是從頭做起……我知道有大麥出來的30多歲就進了董事會
目測是個外行,文青嘛,都不是搞經濟管理的,這個需要理性思考的領域不適合你,轉行也無妨,做自己最適合和最喜歡的事吧
沒在頂尖的那幾家待過,你就別弄的自己跟專家一樣,還「夸夸其談」?你逗我呢吧
這個行業已經進入沒落、分裂,等待新的姿態登台。見網文:Sina Visitor System
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如今,已到中年時,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中國上個世紀90年,從研究院、報社等體制內走出了一批人,在廣袤的中國商業版圖上奔走穿插,開創一個行業,管理諮詢。
從諮詢誕生起,就披上了神秘色彩
原因一方面是早期一批諮詢從業者,原創性的思想和落地的方案,成就了一個個企業傳奇。
另一方面,處於市場經濟轉型初期,從體制內走出來的高手,也不可避免因某種人為的「背景」,顯得諮詢高人一等。
那個時代,諮詢師是一種高端職業,非平常人可觸及;諮詢師「往來無白丁」,能與其對話者僅企業董事長、總經理而已,儼然企業帳前軍師。
那個時代,諮詢師備受尊崇,成名容易,籌謀之間,一旦一戰成名,頓時門庭若市。
那個時代,諮詢師點撥之間,對行業獨到觀點,頓時洛陽紙貴;某諮詢從業者,航班行程必須保密,以避免當地上市公司股價波動……
彈指間,檣櫓灰飛煙滅。
早期的諮詢是一種生命狀態,江湖仗劍天涯
市場經濟的深入,把一切變成了生意
第一代的諮詢從業者,為了發展,成立了公司,大肆招募,依靠自身的光環和市場的短缺,賺的第一桶金;行業內,紛紛仿效、跟風,從工作室、個體戶一轉身,立馬成了「某某諮詢集團」、「某某諮詢公司」,諮詢儼然成了新興行業、高端服務業;
2000年左右,一大批諮詢公司如雨後春筍,伴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快車道,迅速發展起來;諮詢真正成為一個行業,當年從業者不下百萬人。
一直到本世紀頭五年,這一階段是諮詢從業者不斷攀升、名家輩出的階段;也是諮詢工具大創新,諮詢思想、方法論百花齊放的時代;同時,也是諮詢案例紛繁綻放,諮詢品質、標準大混亂的階段。
接下來的五年,是諮詢行業調整年;諮詢公司參差不齊,諮詢項目狼多肉少,諮詢標準混亂不一,諮詢成了企業家人人看不懂、只能作壁上觀的行業。加之諮詢公司本身的管理難度與傳統企業完全不同,眾多諮詢師開始分門立戶、紛紛出走單幹;
最近五年(本文寫於2016年),諮詢行業在分裂中走向形式上的統一,諮詢師從野生走向了專業培養。諮詢的格局也已確定,超大型企業的鎖定外企諮詢,動輒上千萬的諮詢費,也不是一般人家的花費;大中型民企的需求則求諸於本土「四大」;同時,諮詢行業本身也在合縱連橫中走向形式上的統一,以大平台吸納小諮詢公司,同時諮詢與投資、諮詢與培訓、諮詢與設計、諮詢與IT技術逐漸融合、雜交,管理諮詢以一種「混種」的狀態進入了新時代。
大部分的諮詢師生存狀態也發生巨變。
曾經仗劍天涯的夢想,市場需求的萎縮,狼多肉少的窘境,依託平台體系里的局促,生意不是生意,成長不算成長。活的惶惶乎如喪家之犬。
諮詢能力與市場認知已不對等,極為主觀性的服務交付,已經成為諮詢業瓶頸,諮詢業的偶像缺失,造成了業務標準的坍塌。
左邊江湖,右邊專業,諮詢業已落入無間之道。
一部分諮詢師放棄江湖夢想,委身企業,一部分諮詢師轉型培訓,放棄個體創意,集體擁抱共性的平庸。
——作為曾經的諮詢從業者,看著一個行業消散而去,正如這樣的情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推薦閱讀:
※房地產諮詢和管理諮詢哪個更有前景?
※麥肯錫會用波士頓矩陣嗎?
※管理諮詢行業 Business Analyst 第一年的日常工作內容是什麼?
※advancy這家諮詢公司怎麼樣?
※作為乙方的諮詢公司與甲方內部相似部門職能職責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