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85英國礦工大罷工為什麼會失敗?


-

一、

台灣在八零年代,非常重視英國這次事件,主要是發生了「海山煤礦災變」(維基:海山煤礦 )

我當時讀高中,假日打工,為一份報紙作編輯,因為這個時間點,參與過類似資料的搜集。

在很多國家(地區)的眼中,英國整個煤磺產業變革是非常成功的,更是學習的對象。

當然,這得站在國家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說。 / 站在礦工的立場,那當然是相反論。

二、

頁面中有答案宣稱,柴契爾夫人利用「福島戰爭」造輿論云云,我覺得不是很正確,

主要是福島戰爭是1982年的舊事,當時已經是1984年,已過去兩年。時間點對不上。

要說英國大變媒礦體系,擋住了礦工的對抗,我更認為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

就是石油。

英國能源史上有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正巧就是1984年。

那一年,北海石油的產量破億噸。

作為一個石油出口國,再用數十萬人去地底挖煤,明顯不是一件聰明的舉動。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英國改變能源的依靠,幾乎已經是全體英國國民的共識了。

所以,煤礦工人的罷工,這幾十萬人的不知進退,不願變革,於是成了眾矢之的。

要知道,英國政府對煤礦產業動手,是有法理依據的。

那些法案,全是民主程序走出來的正規手段,工會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三、

第二個原因,就是礦災。

我的印象中,七零年代末,還是八零年代初,英國伯明罕地區還出了一次不小的礦災,

(可惜找不見資料,只能有待補充了。)

任何國家的重大礦業改變,總離不開人命的堆積。

台灣當年也是,因為煤礦災變頻傳,1984是個可怕的一年,台灣連出三大礦災。

6月海山,7月煤山,12月海山又來一次。

當老百姓聽到,礦工為了挖煤,挖進海底近百米下,全島人民,無不震驚。

那樣的作業環境,一旦發生災難,根本無從挽救。

也就是在這樣的民意下,台灣才真正放棄了煤業。

說到底,英國的礦工罷工為什麼失敗,根本的理由,我認為其實也就是一點。

國家上層結構,到下層的普羅,有志一同,要狠心整改「煤」這個產業。

罷工,又怎麼可能成功?

-


(先更新到這裡,再來總結)

謝謝邀請,爭議部分已經打上特別標註。。

英國史學界關於英國全國煤礦工人工會失敗的原因存在很多看法,我這裡對學界觀點做一些總結,並且加入一些自己的討論

一,首先我們要明白「罷工時期」兩個經濟背景:

1. 工業結構轉型中,煤炭業重要性在下降

煤炭資源在能源市場的地位是在那個年代下降的,雖然在化工領域在慢慢被重視,但仍然是能源產業主導的煤炭業使衰落的。那麼,與之捆綁的英國全國煤礦工人工會無論話語權還是動員力量,都是被削弱的狀態。

僅僅1984 年,全國由國家煤炭委員會經營的礦井由戰後初 980 個減少到 172 個,僱用礦工人數由戰後的七十多萬減到 17. 4 萬。

而煤炭業的衰落對英國全國煤礦工人工會及其行業利益被壓縮,使得其不得不與政府財政政策補貼捆綁,以求得找補,而當政府開始削減這一塊的時候,工會就不得不採取激進行動。

2,工會的要求和政府底線的衝突。

英國煤礦業戰後衰落,但為了煤炭業從業者的選票,歷屆政府在選舉過程中不顧後來者利益地去許諾產業工人各種經濟保障。但產業經濟的態勢並不好,那麼這些許諾的執行就變得很難,故而,工會在這個政治權衡中,就有了話語由頭,針對這些「許諾」的監督,工會的政治話語權和民眾的支持都變得空前強大。

這樣英國全國煤礦工人工會成為一個強勢組織。 面對產業的萎縮,工會不會考慮妥協,以及和國家政策共進退,而是提出更高額的財政補貼。這樣,政府和工會的矛盾激化。

二,知道這兩個背景之後,我們就可以來探討「失敗原因了。

大致有這麼幾點:

1. 過分激進的領導方式導致工會內訌

阿瑟·斯噶蓋爾過分激進,且固執單一的領導手法,使得內部工會勢力的互相不滿,因為各方訴求不同,阿瑟的「一刀切」態度是值得商榷的做法,引起內訌。

其次,這種不兼顧盟友,非常單一化的做法,也使它失去了外援。

比如,他個人立場偏左,於是他支持工會中左派勢力而有意削弱右派,他任內,左派力量幾乎把控了整個工會行政體系。這樣,他將工會戰線中的右翼盟友全部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以至於在整個罷工進程中,左右對打非常嚴重,互相給對方下刀子。

2,「不妥協原則」看似理想主義,實際上並不明智。

在事態激化過程中,雙方妥協的機會是有的,而且撒切爾政府前期相當保守,工會卻無比強勢,天然正義,這個時候見好就收,實際上能夠取得相當大的利益,這其實是個靈活政策。但是,工會堅決反對關閉老礦井這個要求,而觸及了政府底線,並多次拒絕了政府的妥協條件,使得結果開始僵持,而工會本來就不是很團結,僵持只會把自己陷入被動。而且,他過分高估了工會的實力和籌碼硬度。。

當右派主導一些煤礦工人已開始返回崗位。整個工會就開始被撕裂,他們不得不繼續堅持原則,但後期工會的經費相當拮据了,而礦工們也急需錢財來保持生計。當他們拒絕TTUC( the Trades Union Congress) 的調停時。基層礦工們就開始崩潰,跟著右翼跑回去工作,或者選舉工人代表香政府示軟。

3,撒切爾政府對工會力量的打擊

私有化政策,本來就有打擊工會勢力的考量,而且是直接從人員源頭和資金源頭上打擊。斷然拒絕了煤礦工人工會提出的高額財政補嘗要求,也對補養工會的政府臍帶,作出了切斷。

主要在於兩點:

(1)通過煤炭業法案從法理上否定了煤礦工人工會的財政補償要求。名義上是給工會獨立運作,實際上是切斷財源。

(2)政府採取措施打擊和分化英國全國煤礦工人工會的力量。

比如,早年實行「煤炭儲存計劃」,在罷工時期給市場緊急供應,讓工會的談判籌碼被削弱。

又比如,在後期,煤炭工人陷入運動疲勞態的時候,主動在公眾媒體上宣傳安撫政策,以造成工人動搖。

4,撒切爾夫人的強硬態度。

撒切爾夫人及其內閣成員都是「宮斗高手」,對於政治勢力間的權衡以及對異己的打壓,水平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對付工會上,一方面動用宣傳工具宣傳維多利亞時期勤勞、節儉的價值觀喚起人們面對困難時的自信心和同理性。

另一方面,並利用主體宗教價值觀中罪惡判定(比如「貪」)去給「討價還價」的工會扣了一個大帽子,並且把工會「過於功利」的金錢訴求作為靶子,大肆抨擊。

以上方式,

第一,讓她理論目標明確,貌似把自己的理念和人民利益捆綁在了一起,獲得了民眾的支持

第二,乘機將英國幾乎所有工會都推到了社會道德的對立面。

政府本來在這次罷工中是弱勢,一下子被我們「撒太后」和謀臣們扭轉過來,獲得了民眾的,以及各資本團體的全面支持。

在煤礦工人大罷工爆發後,撒切爾夫人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立刻組建了一個由她本人擔任主席 的內閣委員會來決定政府應對罷工的措施。

5,政治局勢詭異莫測,但都被撒切爾政府抓住,毫不留情的對工會勢力打擊。

福克蘭海戰時期,撒切爾政府強調一致對外,通過強大的宣傳手段和政治姿態,轉移民眾注意力到「英國海外利益」這個敘事中去,愛國主義氛圍濃厚,並幾乎補全了罷工時期的全部支持率。

而此時,罷工組織者們反而被道德Judge到民眾的對立面———他們彷彿成了損害英國利益的內奸,專程給英國裹亂———此時英國自干五們就開始聲討本來站在正義立場上的工會。

而罷工這幾年,英國的民生狀況提升不少,私有化貌似帶來了宏觀產業的提升,而正好,工會的「罷工宣傳」之一,就是「撒切爾政府的經濟政策會造成民生狀況的惡化」。。正好打臉,瞬間工會在這些事情上失去了話語權。。

諸如此類情況發生很多

==========

(最後一段屬於私貨範圍,請謹慎觀看,特此標註)

故而,撒切爾夫人和其內閣,黨組成員,幾乎是天然的「宮斗聖手」,他們可以抓到任何可以打擊到你的把柄,並且通過強勢手段可讓你被迫退讓,久而久之,你變陷入完全的被動,而撒切爾政府在這方面強到令人髮指,其對人性的了解簡直令人不寒而慄。。。


樓上一哥們說的對,不死一部分,就全死了。歷來這些強權人物都是譽謗滿天下的。喜歡他的人會把他描述成救世主,恨他的人會把他說成魔鬼。最後就看你屁股坐在哪?本質是政治、經濟理念對於政治實踐的影響。如果直接斷代說這兩年就跟解繩子不找線頭一樣。要從29年的大蕭條開始說起。之前是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大蕭條後,凱恩斯主義抬頭,二戰後更是為了防止西歐赤化,西方大搞福利主義,但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福利主義看上去好,其實就是財政的大黑洞,不管誰再有錢,進去就死。從40年代到六七十年代,西方國家漸漸撐不下去,但政客為了邀買人心,隨嘴許諾,反正干幾年就退休了,不關自己事,獲勝更是能獲得巨大政治利益,反正都是國家的錢,從老百姓到政客沒人關心以後怎麼辦,過把癮就死。也有人思考這樣下去怎麼辦,加上奧地利學派的哈耶克大聲吆喝,越來越多的人反思。終於英國出了個小店主的女兒,她老爸是保守黨的,她自己的生活經歷加上哈耶克的影響,使她在當首相後開始改革。所謂的觸動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是說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難嗎?吃福利習慣的老百姓當然不滿。就如上面有人說的進行宣傳解說。大部分的是以後錢拿得多和拿得少的問題,一個馬島,調動大家的民族主義情節,自然就團結些。礦工是沒財政補助隨時可能破產,很多小鎮已經破敗,就跟現在的底特律一樣。投進去的錢還沒產出的多,怎麼辦?撒切爾說交給市場辦,政府不管了,這就是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可能名詞略有出入)。大多數的企業熬兩年,自然恢復或是行業重整、升級了。那些煤礦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就開挖的,且大多是淺地表的,挖了一兩百年,還剩多少?就算有,那也是深層的。煤礦運營不下去就自然倒閉,管理層可以走,沒一技之長的老礦工不就等死了,撒切爾又縮減福利,所以那些人恨她。但不是全部都要關的。剛才說的產業升級、重整,有的能恢復的就恢復了。天天罷工,沒收入,工會補貼也不可能無限期的補貼下去,回去上班就有錢拿,所說比以前的福利主義少點,好歹還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原來打算半年換一次的電視,現在兩年換一次(打個比方)。剩下的激進分子越來越孤立,最後就不了了之。就太祖爺說的團結大多數,打擊少數。兔子對她的印象主要是大會堂談判的時候,雖然大家達成協議,但最後不歡而散。


因為他們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我們不要做李自成。


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推薦閱讀:

想讀四庫全書,求一些指教?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怎麼樣?
電影壯志凌雲中的米格是蘇聯軍隊的嗎,為何冷戰期間美蘇兩軍會交火?
愛因斯坦在世界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在物理學方面的貢獻外,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是猶太人嗎?
封建社會盛世里普通老百姓平均大概什麼生活水平?

TAG:歷史 | 英國 | 社會 | 罷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