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恭忍讓,什麼時候是君子風範,什麼時候是姑息養奸?

君子謙恭自守,認為與小人計較不是君子行徑,對小人退讓,小人得寸進尺,君子卻以吃虧是福寬慰自己,不以為意。而小人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什麼時候該去稱讚君子的謙卑大度,什麼時候認識到這其實是不作為會引發惡果。


三個字,看後果。如果忍讓完了被人拍死,叫姑息養奸。忍完了還有能力一巴掌拍死對方,叫君子。區別,在行為實施後雙方的實力對比有沒有翻轉。君子的美稱是送給能控制局面的人的,不會送給糊塗蛋。


與人無害,與己無害,是謂謙恭忍讓。

與人有害,與己無害,是謂姑息養奸。

與人有害,與己有害,是謂懦弱可欺。

如何評價,是結果決定的,與其尋找一個普適的行為準則,不如去學會如何將目光放的長遠以及擁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一頭是利益,一頭是感情,互相想有交集的,就基本在這條線上來回跑。所以人和人之間,基本的準則就是換,誰也不欠誰,我們得拿我們有的,去換我們想要的。

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人與人之間所交換的東西,許多是沒有統一貨幣衡量的。比如我們計算不出,讚美別人多少錢,給別人叫個外賣多少錢,指導一次別人的工作多少錢。。。因為許多交換的價值是難以測量的,也是無法馬上兌現的,所以一個成熟的人際關係投資者,並不會太計較眼前的利益。因為大部分時候的大部分人,主觀客觀都或多或少會遵守交換原則。只要交換的是自己給的起的東西,只要對方有了興趣,只要自己熟知了解交換原則併科學應用,再加一點耐心和運氣,結果總還算看的過去。這就是我理解的吃虧是福。

但當然了,總有人和自己不是一條道的,總有些人連爭取他自己的利益都會覺得自己委屈,永不滿足。要相信世界很大,我們從不應該做所有人的生意,發現惡意就最快的停止交易,中斷聯繫,看對方的反應。用距離和行動讓對方明白,除非交換,否則寸步不讓。大路朝天,我們各走一邊。這就是我理解的不姑息養奸。


謝邀。以我的認識水平,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凡對自己是吃虧的事對他人可能會養奸。例如,受到無端指責不分辨/解釋/反駁在某種程度上可看做是君子行為(某另種程度也可看做是懦弱)。這樣的行為對指責者是姑息,因為他/她的指責也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過失,甚至為了逃避責任而嫁禍他人,是不對的。那麼,凡遇到這種情況都應該奮起反擊嗎?沒有固定答案,因為事分輕重緩急。一般而言,當你自己處於當事人的地位,事關己的時候,說話別人不一定會相信。分辨不一定於事有補,反擊可能會更糟。一段時間以後,「是非自有公論」的效果就會顯現出來。所以,養奸有一定的意義。「鄭伯克段於鄢」是戰略層面的養奸。君子與否,你怎麼看?


做員工,吃虧是福;

當領導,姑息養奸。

PS:不得罪人的領導一定不是好領導。


好吧,我代表當代犬儒主義者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回答有點長,也有些偏題。如果想節約時間,並且直入主題,請只看下邊加黑的三句話,夠了。)

為了這個問題,我首先很認真的百度了一下「君子養奸」,得到的結果是……

然後我又搜索了一下谷歌,結果……結果,我就不好意思貼上來了。

對,還有wiki,也沒有……

就如我在「被邀請」的那個評論中所說的,雖然是玩笑,但卻也認真:當我把周圍的人都養成了奸人之後,那麼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是就少了很多絆腳石了嗎?

我不懂君子養奸是什麼意思,我只能胡亂猜測:

吃虧是福,是針對自己做事的一種態度;

君子養奸,是自己做的事情而導出的結果,而且這是別人的結果。

就像@無知 朋友舉例說假如在公車上,有人吸煙但卻因為「吃虧是福」就不吭聲,就是典型的養奸。

但是,我又得說,吃虧是福我更傾向於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來使用——比如:職場、人際圈

而,公車等這樣的開放無邊界的一個區域,就不是「吃虧是福」的問題(當然,可以舉例說,結果乾涉了那個吸煙的人,而那個人是黑社會的,給自己扁了一頓,其他人就覺得忍忍就吃虧是福了——這種太極端的不討論)了!

這樣的話,可能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道德、公德心的問題上來了——就不是君子養奸的問題,而是社會如何提高一個公德心的問題了^_^

好吧,對不起,我這樣是不是偏題了?

如果覺得是偏題了,那麼,就只關注全部回答中的加黑部分的三句話,其他省略。


君子風範出讓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連別人的利益也一同「出讓」了,就成了姑息養奸。

栗子:你所在的小組因為某個項目完成得出色,獲得一萬元獎勵。你的同事某甲代表小組前去領獎並自己先拿走了八千元。假定小組中每個成員對該項目的貢獻相近,而你對此事默不作聲不提出異議,那麼:

  • 如果小組裡只有你和某甲兩個人,你是君子風範,因為你出讓的是自己的利益。
  • 如果小組裡除了你和某甲還有其他同事,你就成了姑息養奸,因為你連其他同事的利益也一起出讓了。


本來是反駁曹夢迪的回答,索性再多寫幾句:

君子謙恭自守,認為與小人計較不是君子行徑,對小人退讓,小人得寸進尺,君子卻以吃虧是福寬慰自己,不以為意。而小人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什麼時候該去稱讚君子的謙卑大度,什麼時候認識到這其實是不作為會引發惡果。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多少有點誘導性,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君子什麼時候應該謙卑」,或者反過來說,什麼樣的「謙卑」可以被看成是君子的行為?但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混淆了某些概念,尤其是」以吃虧是福寬慰自己「這種完全不是君子能夠做得出來的事情……

這個時候再來考察「君子」的概念就很有意思了。我們現在說的「君子」純然是儒家話語中的概念,儘管道家也說過「君子」,但那是」雖有榮觀,燕處則超若「,跟」聖人「、」至人「是同一個概念。在道家的意義上,作為表現的」忍讓「是必須的,因為他們認為聖人本來就不求什麼,人只分得道的、求道的和不求道的,我們現在說的」吃虧「意味著存在什麼是」不虧「,什麼是」虧「的標準,這個是道家完全不關心的。

至於」吃虧是福」這種,我不知道具體來源是哪裡,不過我的推斷可能是來自釋家,因果報應么,把「吃虧」、「吃苦」跟「福報」聯繫起來的應該也只有和尚們了。司馬遷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種,指的是逆境使人變得牛逼,能去做大事,但跟最後有沒有做成大事,有福還是沒福沒關係。

那麼,「君子」本身是孔子作為比「聖人」次一等的人格存在的,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這個「聖人」跟道家的聖人有關聯有差異,在這裡就不展開了。那麼君子的理想人格是什麼呢?這個時候回答題主的可以是兩句話:第一,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二十七》;第二,子曰:「以直報怨」。《憲問三十四》

孔子說君子,說到「忍」的只有兩處,一個就是上面這個,一個是說「不忍」:子曰: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一》

這麼看就說得很明白了,忍讓的緣由不是「吃虧是福」,而是「大謀」。這裡的「大謀」,謀的乃是「大」,即「大道」、「大局」、「大義」。前面說不能忍的「八佾舞於庭」,就是因為它冒犯了禮樂制度這個「大道」,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忍;那麼什麼是「小」呢?一是「個人」,二是「手段」。這裡不是說為了達到目的自己就可以不擇手段了,而是說,為了更重要的事情,犧牲一下自己乃至局部都是可以的。

關羽在華容道捉放曹(呃),是犧牲自己顧全「大義」,同時又沒有逃避他對劉備乃至孫劉聯盟的責任,只不過一家一姓乃至一國,分量依舊比不上「恩義」,所以他是君子;舜帝「大杖則受,小杖則走」,子路大杖小杖都受,孔子褒揚舜帝的做法而嚴厲批評子路,要求「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孔子家語·六本》」,是因為子路過分忍受了小的「孝」,而冒險以更大的「孝」為代價,孔子認為君子的做法是,寧可承擔(忍受)自己在父親杖責面前逃跑的「小不孝」,也要保護父親,使之遠離因為打死自己而承受更加「大」的痛苦;孔子責子貢讓金,是要他犧牲自己對完滿的追求(忍耐自己在贖救囚徒這件事情上的不完滿——他拿了賞金),而使得魯國富人願意繼續去贖人。

上面這三個例子舉出來之後,對於君子的「忍」到底有什麼前提,應該就比較清楚了。真正的君子其實是從來不會姑息小人的,而一方面,君子不應該去對一個自己不了解的行為作出評價,畢竟「君子」的評價對象乃是」人「,事有小大,看清全局之前做出判斷是不對的。只不過就連孔子自己不是也有「不識泰山」的時候么,大體發覺自己錯誤之後改正並且承擔責任也就好了。換句話說,君子其實是一個社會性的道德標準,其具體的實踐方式是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君子,至少是願意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君子。一個人事兒做得不太對頭,也許是人家家裡有事,也許是真的急需用錢,那麼」可以理解「也就好了,這個並不是忍耐,而是有著更高層次的理由。

那麼,怎麼對待真正的小人呢?很簡單,「以直報怨」,姑息養奸這種事情,君子才不會去干呢。即便是面對大得要死自己沒有辦法與之相抗衡的惡勢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的就是這個時候:能不能最終破除奸惡就顧不上了,反正我做是一定要去做的,這個是大義,比你我都要大。孔子其實根本就沒說過「謙虛」,只是一直在不斷地提倡「直」,直面自己的不足和無知,也直面別人的不足和無知,不過同時也要以「禮」作為約束,不然就近於狂且干乎大道。但是這個問題進去了就複雜了,有興趣的話可以進一步找《論語》以下的書來看。

這個時候題主的問題就解決了,在一個完滿的君子面前,小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完滿的君子必然要求一個所有人都是君子的社會,這個本身又是不可能的。那麼在當下,怎麼做一個君子呢?我不知道,並且也懷疑現下做一個君子的正當性,不過這個就在這個問題所涉及的範圍之外了。


當一個人懷好意做某事時觸犯了你,你忍讓,這是君子風範;若是不懷好意,觸犯了道德底線,你忍讓,這是姑息養奸。


其實還有一個中間的說不清的狀態,叫做「鄭伯克段於鄢」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八字打頭,首要就是三個字:做自己。

如果你都做不到君子之風舉手投足皆是也,就不要糾結這個問題。該不該忍該不該做,憑真心判斷就好。

至於別人評價,那是別人的事情。你要在意這個,很抱歉那已然稱不上君子之風了。

如果你自認從頭到腳活脫脫一個謙謙君子,該如何保持君子之風?

那還是三個字:做自己。

知禮義對錯,明辨是非,也是君子品行。你自有判斷能力,正常發揮就好。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修身再說吧。這是自己的事情,跟坊間風評沒有任何關係。

還是換三個字吧:不要裝


遇到那些不把你當外人的人,立刻與他保持距離。人和人之間交往的距離感是有必要的,大家不可能天天湊活在一起,不要浪費時間在那些沒必要的人身上。


這個要看雙方的實力和段位。


段位差不多,那就叫姑息養奸。


段位比對方強太多,那就叫君子之風。


貴以識人者貴,賤以養奸者賤。


我認為,分三類:

1.萍水相逢

請見「垃圾人定律」。你很難再碰上他(路人)。就能忍就忍,因為犯不上跟他計較。姓氏名誰都不知道,將來也找不到他了。何必扯上關係!但有兩種特殊情況:他危及你的根本利益;你之後發現你會經常見到他。前者,理論不成,若無法避免爭鬥,就做好準備打架吧。比如 當幸福來敲門 裡面,男主人公為了救濟所的位子,跟前面插隊不講理的打起來。若你發現你們並非萍水相逢,那就請跟他說清楚,我第一次是懶得計較…blablabla 長期忍讓不利於你的實際利益與心理健康,so,別慫。

2. 抬頭不見低頭見

如果是同事,那麼請用「以德服人」的辦法。請頓飯,聊聊天,敞開心扉說說彼此的誤解。要不管用,就敬而遠之。實在沒轍的話,你可以考慮轉職/威脅。同上,先理後武。

如果是孩子們之間的欺凌。那就找個機會,嚴肅地說。那天你那樣做我很不高興,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做那種事。如果你今天能道歉的話,我會很感激。咱們可以做個朋友。 要對方繼續犯欠,就說。看來沒有其他辦法了。那咱們來個單挑吧,你和我,空手。

我不贊成無限的忍讓,尤其是孩子時代。就算你沒打過他,你也贏得了他的尊重,以及你自己對自己的尊重。記住。整個過程需要男人的勇氣以及冷靜。你能做到,就說明你是個全世界人口中1%的真正男人

3.半生不熟

我之前看@謝奕煒 先生回答過一個面對健身房壯漢騷擾的問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引起了我對本題的思考。我認為,健身房裡某個時段,很可能你們兩人會因空閑時間相同,而經常相遇。若總是忍讓,那結果則是你永遠都練不上卧推,或者說你還得等他走了再去,浪費掉自己寶貴的時間而對方心安理得。一次還好,若每次chest day都這樣,還能愉快的練習嗎? 同樣是先道理,我還剩幾組馬上做完,就輪到您了。總得有點先來後到的順序吧。您也是從我這樣的初學者練起,何必這樣刁難。我經常來這裡練習,我看您練的不錯,也是常客吧。多個敵人不如交個朋友。 對方犯欠:您不怕您練的時候我搗亂么?這樣你我今天都別想練。反正都來健身房了,時間花出來了,您自個兒權衡利弊。是今天全毀掉,還是遵守順序,外加交個朋友。 一般來說不會有人再繼續犯欠了,因為沒幾個人能冷靜做到這點。

總之一句話:沒事兒別惹事兒(萍水相逢) 遇事兒別怕事兒(總得見面/萍水相逢危及你的根本利益)

小弟不才,謹此愚論願能有助於各位。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


按照契約精神,就是要得到自己得到的東西,如果按照強盜邏輯,得不到自己的東西,心裡忍著痛,還要裝大肚,就是所謂的謙恭,這在文明社會是沒必要的,在人情社會好像有必要。因此無需謙恭,前提是民主社會,而非明面民主,底下都是潛規則的社會。


-

真正的君子,會堅守心中的理。

被小人辱罵,君子不會與之計較。

若是有人犯了理,君子總是先教育感化他人,體諒他人。若是讓他感到慚愧,小人也可以變成君子。若是對方毫無悔改之心,君子是絕不會退讓的。

不合理義的順從,算不得謙虛忍讓。

君子心中有確定的見識,可進退有度。「吃虧是福」四個字,並非是君子用來安慰自己的,只是用來向吾輩闡述。

可道理哪裡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是以後人只看到一部分便會迷惘。

常思辯,莫要依葫蘆畫瓢。

-


這樣說吧,按照社會道德,法律,一系列準則,沒有破壞社會秩序,做出謙遜忍讓叫君子風範,如果違背了叫姑息養奸。當然你要害別人,另外再說。


如果你對其行為的寬容能讓其更能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讓其會從心底里改變自己的行為,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君子風範。

若你對其的寬容、忍讓只會讓其心存僥倖、不知悔改,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姑息養奸。

所有同樣的行為產生的結果截然不同,在於人這個變數的不同,因此在決定對其採取什麼樣的行為取決於你對此人寬容的預期是什麼:是會改正錯誤還是不知悔改。


推薦閱讀:

自己父母是loser,現在還給我灌輸loser的為人處世態度,無法理解我的想法,怎麼辦?
哪些行為讓你感覺對方缺乏家教?
怎麼樣能真正做到心懷寬廣,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如何看待會讀書不如會做人這個問題?
和外表美麗內心卻令人討厭的人接觸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道德 | 思辨 | 為人處世 | 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