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學習效率?

最近關於學習總是挺著急的,學的沒什麼效率,有什麼方法更有效率的學習?

我發現在學習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比如考試前,很有效率,這是什麼原因?怎麼樣才能保持這個壓力下的學習?


有一段時間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效率很低,那種「花很多時間學習卻回報甚微」的感受令人絕望,甚至一度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遂開始查找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並且進行嘗試。我發現網上就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建議多是各種「方法」,例如:正確的學習方法、時間管理方法、定義目標的方法、GTD方法等等。

我曾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天,使用GTD方法(將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事列出並 step by step 地執行),利用所謂的好的「學習方法」(一些前輩、業界大牛分享的學習方法),制定目標,使用番茄時間管理法等等...

然而效率卻並沒有很明顯地提升,說明僅僅掌握「方法」並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效率的低下另有其因。

我認為,效率往往流逝於不經意間。因為種種原因,我們難以覺察:

不專註。不專註的原因還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主要是被外界所干擾,比如社交網路、電話、瀏覽網頁時無關緊要卻吸引你眼球的信息。內因主要來自於自身,比如想太多而難於專註,在工作學習過程中無意間蹦出的離奇想法等等。

拖延。好了,按照 To-do-list 開始一項項完成既定目標。等等,刷會兒微博再開始吧?刷微博時看到了某個有意思的視頻,看完後覺得這個視頻很有意思於是分享給朋友,再和朋友聊會兒天,你會發現時間過去大半你卻還沒開始執行你的任務。

安逸。為什麼總覺得自己的進步很慢?可能是因為你的學習歷程太過安逸了。

"The more you struggle or even fail while you"re trying to
learn new information,the better you"re likely to recall and
apply the information later."

簡而言之,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越是舉步維艱,越有可能在日後更好地回憶、應用所學的知識點。

在這點上,不願做題和脫離自己「舒適區」的我深有體會:

就拿英語語法的學習來說,看語法書僅僅還停留在理論上,配合做題、寫作就能了解知識點如何運用。這不只是為了應試,熟悉了知識點的運用就能更好地鞏固知識點。

所以,請嘗試用一種「不舒服」的方式去學習,可能會有意外收穫。

關於「學習方法」,我發現很多人在下決心學點東西前,都試圖去找到一種「完美的方法」而浪費大量時間,甚至期望有人能把自己的學習路程都規劃好才是。如此猶豫不決,卻是在原地踏步罷了。

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必糾結於到底用什麼方法。只管去做,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才是更有意義的。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可能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供參考。

---------------------------------------

關於作者

互聯網產品/運營。聽播客,學英日語,對攝影影視與日本文化很感興趣。我的博客:http://fuhanlee.com,歡迎訪問。可以加微信交流:frank36912,記得備註喲。

歡迎掃碼或直接搜索「Glosion」 關注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kDu5oQPEEl5trUfC926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底部有講座錄音鏈接哦)有任何問題,請在答案下留言,會根據留言補充答案。

考前有效率,是因為有明確的目標和動力。明天上午10點就考幾十頁書的固定範圍,如果現在不複習,那麼可能會掛科導致不能畢業,或者影響保研和獎學金的申請。同時,這不是一種常態,不能期待自己每天都有DDL前的效率。

合理利用平時的時間,在保證睡眠及健康的情況下兼顧學習與社交,不僅GPA4.0,還可以拿下頂級諮詢實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制定合理計劃

二、合理管理時間

三、減少不必要的熬夜

四、利用身邊資源

五、緩解心理壓力

六、平衡社團和學習時間

七、拒絕拖延的方法

一、制定合理計劃

Smart Goals(設定目標)

1.明確性

e.g. 恢復身材改成每周去三次健身房,每次健身2h,連續52周健身

2.可衡量性(Measurable)

e.g.恢復身材改成3個月減5km

3.Achievable

e.g.大一定下畢業後去投行改成大一GPA4.0,大二在某社團成為主席,大三找到xx實習

4.Relevant 相關性

e.g.比如別人的目標可能是每天學習6h,但目的是做科研。而你將來想工作,就不能和別人比花在學術上的時間

5.Timely限時性(這點最重要)

e.g.2個月考GRE多少分。之後再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分解成每周、每天的目標。

計劃規劃對於大學規劃、社團、GPA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剛進大學,應該有一個general的目標,儘管目標可能會改變,但是也應該有一個大概的目標。

同時,每個學期都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大二注重社團,之後放的經歷越來越少,但付出的會給自己很多收穫。比如大四剛決定學數學,決定每一門課都要拿A,證明自己的專業實力,就要多去圖書館,少做其他社團活動。

二、時間管理

1.To do List

確保每天都要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即使沒幹完,也知道明天該幹什麼。不僅有利於完成計劃,保證效率,還有利於獲得成就感

2.Calendar(推薦使用Mac和iPhone自帶日曆)

學校的課程、活動,公司的校招等等想要參加的活動都放在自己的日曆上。

放上之後可以從中取捨,保證自己能參加想要的活動。

有些活動(比如招聘會、說明會等等)一次兩次不參加可能沒有很大的區別,之後會慢慢體會出很大的差別。

3.Prioritize tasks

重要、緊急四個象限分類

這樣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4.養成規律作息

剛進大學的時候,課業輕鬆,社團不擔任重要的任務,可能可以每天睡到早上11點。有的時候一直熬夜,有的時候一直睡。然而,可能大一大二沒有感覺,時間長了會感覺到身體不好。

規律的作息是11點、12點睡,如果有做不完的事情早起。這樣反而可以更有效率、更有計劃地完成任務。

三、如何減少不必要的熬夜:

1.Start ahead

把工作放在平時,尤其把考試前的工作放在平時。

作業要提前做,越拖越不想做,而且降低完成的。同一天Due的作業分開做,不要堆在DDL最後一天再開始。

考試要提前開始複習,這樣不用擔心考試的時候考到自己沒有看的內容,或者自己沒有看好的問題。

2.不要拖延

學習的時候不要刷手機、微信。

2.1學不進去的時候就去玩,或者培養心情,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分開,分成小的時間。不要看兩行,看一會手機,而是想玩就玩,不要把一邊刷手機一邊看書當做學習。如果把學和玩混在一起,學習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拖到精神崩潰。

2.2學不進去的時候可以換一個環境,比如去圖書館。

2.3找study buddy,一起看書,規律吃飯等等,相互監督,互相影響。

四、利用身邊資源

1.向教授提問(問題不解決就會越來越多,最後難以解決)

提問的時候不要覺得難為情,不然不懂的部分越積越多,會像滾雪球一樣難以應對。

比如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一開始如果聽不懂外教,則要積極提問。雖然問題很基礎,而且看起來大家都懂了,但其實可能很多人也不會。帶頭提問之後,大家都會開始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會放慢講解速度,整個班的學習效率也會增加。

換位思考,教授在講課的時候很難設身處地想到沒有接觸過的同學會有什麼問題,提問是和教授交流的過程,會幫助教授更好地了解這個班的情況,也會加深教授對你的印象。數學等等也是這樣,不要因為同學都會就不敢問,同學不會因此看低你,老師反而會喜歡你。最後,成績好的是你自己。

不過,提問也要看課程和老師,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換位思考。如果在國內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課程,老師可能也只是照本宣科,完成任務了事。如果較真的同學非要在100人的大課上和老師討論黑格爾的辯證法,可能會讓老師覺得下不了台。

2.問同學

同學思考問題的思路和教授不一樣,和同學討論對你也有啟發。

3.校內其他資源

美本有TA,writing center,家教等等。國內有各種社團及輔導項目,還有助教、習題班等等。就人大而言,有「手拉手計劃」,請高年級的同學一對一輔導數學、英語等科目。

五、心理壓力大,如何緩解

大學一般是獨立做出選擇並開始承擔後果的開始,因此,有時候會覺得壓力超級超級大。

1.可能的原因:

個人選課比較多?雙學位壓力大?

同學奇葩,遇到公主病室友?

和男/女朋友發生感情危機?

不知道該往哪裡去?考研?出國?保研?工作?轉專業?

2.方法

2.1找同學幫助

尤其是找高年級的學姐、學長聊天。會從過來人的角度,分享她的經歷。比如她當時怎麼做的,如果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怎麼辦

2.2找教授

比如跨學科教授,會從另一個高度,給你很有參考性的建議

2.3心理健康中心

比如失眠、掉頭髮等比較嚴重的問題,可以尋求專業幫助

2.4旅行

旅行是重塑個人心態的重要途徑。取得成績,非常自滿的時候可以通過看到不同的風土人情,有新的動力。處於低谷的時候,可以在旅行中發現不同的可能性。

2.5換一種生活方式

比如調整作息方式,從晚期晚睡改成早睡早起,不再翹課,保證睡眠時間,可能會使事情立馬不一樣。

2.6其他常見的自我緩解方法

冥想:想想自己哪裡煩,心裡想一想自己生活中發生了什麼,有什麼事情不滿意,不滿意的事情如何做得更好。

自己出門走走,吹吹風

彈鋼琴(或者其他樂器),去鋼琴房

放鬆身體,給自己按摩

運動,吃得健康,睡好覺

六、在社團和學習時間中如何平衡

首先,二者都非常重要

1.社團活動重在質量,不在數量

不應該以自己做了十個社團為榮,而應該看自己在不同社團中做了多少貢獻(比如一個做主席,做領導;一個做副主席,支持他人領導),在每個社團中有意地鍛煉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應該追求做了多少社團,混個臉熟,把自己搞的非常忙碌。

2.社團中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

保證每次開會都在,對社團很了解,有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遇到空缺可以頂上去。

3.可以在大一到大二的時候把重點放在自己的社團上

一開始做社團的時候不要太功利,要腳踏實地地做事情。一方面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學會面對失敗,和不靠譜、不努力的人共事,帶領一個小團隊。社團經驗的積累對個人發展很重要。

七、怎麼拒絕拖延

1.首先,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即使追求完美,也必須從不完美慢慢改進。比如寫論文,不要想著一開始就能寫出最完美的論文。而是先寫大綱,再想主題句,再慢慢寫。這樣可以幫助你開始。

2.其次,做事情想「我想要xxx」,而不是我一定要xxx。比如不是我一定不能玩手機,一玩手機就對自己心灰意冷,而是想好我希望自己不玩手機,如果玩手機也是正常的。這樣可以幫助你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在遇到問題時立刻心灰意冷。

3.認識到我可以休息娛樂,休息娛樂是正常的,不可能做到24h一直學習。

4.不拖延也是一種習慣,一件事情不拖延,慢慢就會做到不拖延。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求自己事事都儘快反映快速,從不拖延。

講座錄音鏈接在這裡哦~(錄音)12.30 160GPA


經常有人說,他們有天賦,上課睡覺,下課光玩,成績卻還是很好。你只看到他們閉著眼睛,卻不知道他們耳朵在聽(人同時用兩個感官效率會很低,除非你腦子裡的已經有大概的別人將要講給你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做到又看又聽。預習過的人,大部分時間在完善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只是聽個別地方,關鍵地方,其他時間,都沒有特別用心,所以看起來睡覺也效率很好),另外,他們看起來大部分時間在玩,事實上是在高效之後的補充精力階段。而且,如果你觀察一下的話,會發現這些人看上去在玩,事實上會利用玩得到一種除了放鬆的額外利益,這可能是一類演算法,這是種玩是訓練他主攻方向的思維的遊戲,第二種玩,是主攻方向的相反模式的補充。比如他是數學層面,邏輯,數據,那麼當壓力積累的時候,就需要人際交往這樣的情感釋放,運動,甚至惹怒別人,或者另類的習慣,他們需要這種玩給大腦,身心一種平衡。


你必須要知道的關於人類學習的基本原理

兩年前,我在coursera學習了一門【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困難學科的方法】,至此對自己的學習路徑有了徹底的改變。在上這個課程時,我正在水深火熱的準備雅思考試的過程中,作為一個外企在職狗,每天9點開始複習已經非常幸福,再加之只有1個月時間複習,已經恰逢公司年終各種總結彙報、來年計劃的高強度時段,學習必須要非常高效,不得有任何彎路。那時的我,常常糾結的問題是:

1、很累的時候是要逼自己學習到點還是趕快睡覺?

2、工作日中午要不要抓緊時間背30分鐘單詞?

3、如何學習才可以又省時又高效?

憑藉著自己的第六感,我總覺得當下的學習方式一定不是最高效的,因為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有許多的重複動作和太多的遺忘。因此學習在這種自我懷疑的過程中自然效果不夠好...

但是,當我學完這門課程之後,這些糾結都不再是糾結!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這些原理,我覺得必須要分享它!! 下面就是我一次給同事分享的PPT~ (多圖,謹慎)

http://weixin.qq.com/r/rkx7Y-vEW6Ykrb8A9xm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好啦,分享就到這裡~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在這個智能產品+信息大爆炸的飛快運轉發展的大時代,想提高學習效率?電腦,手機,平板,wiFi,MP4等等,通通說拜拜,有舍,才會有得。

手機開飛行,wifi限時用(依賴較重的,就5分鐘吧),不聽歌會死星人,那就把MP4之類關掉,戴上耳機保持靜音模式就好了。

其次,指定小計劃加大計劃,小學初中高中,一定要培養自己有關計劃性的意識。小計劃小到完成某科作業所需時間,摳某道難題或大題的時間上限,大計划到每個知識點由不會到紮實到熟練運用的整個過程的規劃。。。

再次,我覺得這一點最為關鍵,堅決不要在身體狀態不好的時候學習,勞逸結合,適度休息,掌握好節奏。生病時學習效率會特別低,而且會造成惡性循環。

最後,要達成框架—體系—網路,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自己多做總結,多畫框架,多整理結構圖之類,整理完後先自己思考每個目錄(知識點)下具體的考點及難點及薄弱點,思考完畢後再對照教材,做進一步完善,每周整理一遍,先分章節,再綜合。


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呢?休假的時候有整整一天的時間屬於你自己,但是你卻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刷刷手機,做做閑事,本來計劃簿上信誓旦旦寫滿的學習計劃完成寥寥。你抱怨著自己的效率低下,度過了一日,卻在下次依然如此。

作為資深的低效能人士的我,也曾深深苦惱於自己磨蹭時間的功力,尤其是在充電學習上,對於工作人士來說充電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學起來並沒有學生黨那般緊張和積極,在刷完十幾題之後,往往神經懈怠,開始摸摸手機,刷刷網。

想想看,你在什麼時候曾經效率滿點?在考試的時候!規定的時間內,你激情滿滿的書寫答案,為何不給自己漫無止境的刷題或學習設定個時間呢?於是我用手機的秒錶功能定了個時間,在此期間內,要把手裡這份題目刷完,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DEAD LINE之後,我的效率急速提升,無聊的刷題變得有了競賽的趣味在裡面!即使在最後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題目,但也因為提高了效率和心率而感到實現了自我突破。

簡·麥格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一書里說道,遊戲之所以比現實更令人沉迷,其中有一點在於它人為加大了完成某事的難度,如打高爾夫球,本來的目標就是把球放到洞里,但是它為這個目標設了限定,即必須用桿打球,而不能直接用手拿球放到洞里,設定了規則,加大了難度,人們反而玩得樂此不疲。

把刷題加上一個時間限制,也正是符合了遊戲設計的一條,加大難度,把冗長無聊看不到長進的學習,變成了一個有趣的與時間競賽的小遊戲,大大提高了效率,成為一場場模擬小考試。

試試看吧,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步,掏出手機,設定個倒計時,開始!你會拚命埋頭於學海中,與時間爭高下,樂享效率攀升!


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關鍵詞在「學習」

1、學習的內容

2、學習的方法

3、學習的目的

而效率其實是對學習成果的描述,但是,學習成果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所以重點要放在「學習」上

1、學習內容:這個很重要,關係到你是否感興趣,而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內容的選擇是根據觀點3(學習的目的)入手。比如你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在知乎上牛逼的回答問題,那麼你就會知道你要學習的內容就是閱讀各種牛逼的觀點和文章,積累經驗的同時,多跟NB的人交流,慢慢的你就可以變得NB起來。(其實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有NB的知識方便泡妹子的話可能動力更足~)

2、學習方法:這個就得靠各種技巧了,看上去就想LZ要問的問題了。。但是。。。我其實不太懂,做一件事情無非是大事化小,小部堅持罷了。至於怎麼化小,不僅是事情本身,也包括時間安排上,資源分配上等等··· ···(不太懂,我就不談了~~~)

3、學習的目的:人可以簡單的分為2種:1、有目的的。2、沒有目的的。(其實這個是廢話,嘿嘿。。。)但是另一種說法是,你做一件事情是什麼驅動的,有目的驅動型、規矩驅動型、習慣驅動型等等等(段位不夠高,所以總結不深刻,多少次想 @James 或者 @劉念 等大神~經啊。但是想想,孩紙還是需要成長的,所以我就先撐一下下,不行再搬救兵)扯遠了~~~嗯哼,回到LZ的問題,繼續認真的回答。。。舉例子,我就是屬於目的驅動型的,做一件事情之前,沒想清楚,為什麼怎麼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之前我是決不動手的(動手也是不樂意的)。而目的的選擇就有講究了,實質上目的就是慾望,而我們知道慾望分為本能慾望(食色性也)、人工慾望(黃賭毒)、高級慾望(聽歌電影獲稱讚(比如親們對這個回答點個贊吧~))、終級慾望(天下太平)。而動力最大的莫過於本能慾望,因為他不需要你在擁有其他方面的前提就可以實施起來,想飛機引擎一樣幫助你衝到終點。

所以最後總結一句,學習效率的提高,要看「學習」本身,而目的驅動力的大小極為重要。

(比如我碼這麼多字,不就為了求幾個贊,隨便在 @下幾位大神經 引起下關注嘛~如果再有幾個漂亮妹妹看上那就再好不過啦~~阿~~阿~~~~ )

(想多了,畢竟我真正來知乎沒幾天,還要繼續學習才是,上面的是我終究目標)


不如上點乾貨:養成良好的,用現代科技記筆記的習慣,學習效率自然嗖嗖上升!

所以今天,博智教育托福|托福培訓|GMAT培訓為大家介紹一款學習神器:Evernote(印象筆記),尤其適合有很多書要讀的朋友!

很多人即使安裝了這款軟體,也不知道怎樣開發出它的最大價值……

這裡是印象筆記的下載地址:你的工作空間

Evernote是什麼?

這是一款軟體,在windows、OS、安卓等各個系統下都能使用,能讓你「捕捉一切、保存一切」。它能保存各種格式的文檔、圖片、影片、錄音、郵件、記事本、所在地等等。

Evernote內自帶搜索功能,所以你記下的筆記可以很方便地被找出來。每位Evernote用戶都會有一個個人專屬賬號,所有內容都會被同步到雲端,因此即使你換了電腦,也不用很費心地轉移之前的筆記。

玩轉Evernote的第一步是:【熟練使用tags】!

當你創建/編輯了一條新筆記,你可以為它添加各種標籤。比如:GMAT的筆記,就歸為GMAT;C++的筆記,就歸為C++。這樣等你複習筆記的時候,就會非常方便。

平時養成使用Evernote的習慣,就等於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資料庫。你不妨一邊複習、一邊精簡筆記,這樣到臨考前的最後時刻,你就有了幾頁無比適合你的、反覆篩選出來的重中之重。

Evernote目前有一個弱點是,無法編輯PDF文檔,所以對有很多PDF要看的同學來說,就不是非常方便。所以,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些能夠編輯PDF的軟體,將PDF編輯好了,再拖進Evernote。

如果你經常在外奔波,有個特別省事的方法就是把你的郵箱和Evernote綁定,然後把你想記的內容用iphone發到這個郵箱里,這樣就能隨時與Evernote同步了,回家以後打開電腦,也能看到你剛才記下來的內容。

僅僅是免費版的Evernote,功能已經強大到會令人哭泣了。相信努力備戰考試、奮鬥在學習第一線的同學們,都會喜歡這款神器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小資品牌Moleskine(就是那個據說海明威福克納都用,在書店咖啡館裡經常見到,一個賣好幾百的筆記本),曾出過一款Evernote筆記本。

Moleskine X Evernote的最大特色,是其中附帶了非常多的貼紙

具體用法是:記完筆記以後,把本子裡面附的標籤貼紙貼在紙上,再用手機上的 Evernote 應用進行拍照,這樣軟體就可以自動識別標籤,把內容同步到你的 Evernote 賬號上。另外鑒於Evernote軟體只能辨識這款筆記本(使用了特殊的用紙和紋路),所以用別的筆記本是無法實現這樣的功能的。

不過你可以使用"塗書筆記「這樣的軟體來拍攝你的筆記,拍照之後,它會自動把照片轉化為文字。很適合整理筆記啦~

下載地址:塗書筆記官方網站

by 博智教育托福|托福培訓|GMAT培訓


當你放下手機,忘記提過這個問題,踏踏實實去著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焦慮會慢慢消失離你而去。當你無法專註高效的做一件事時,往往是因為想得太多,卻遲遲無法開始行動。


既然被@了,就回應一下,請參考我在別處的回答:

怎樣才算是儘力了?


效率低,關鍵是學習太被動。考試邊上學習效率高。也可以以此解釋。考試調動了你學習的主動性,時間緊迫了,考試臨近了。

所以,提高效率就是把被動地學習方式改成主動地學習方式。

比如閱讀和聽講其實相對被動,那就要採取方法,比如提問和筆記等方式把被動變成主動。


贊!

心理學有一個霍桑效應,簡單說來就是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能讓我們學習效率不斷增強!


運動運動運動!!運動很重要!!

運動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效率。最近這段時間快考試了,想著減少運動時間,增加學習時間,後來發現適得其反,不運動整個人昏昏沉沉,沒有思路。效率極大降低。


同樣遭遇。

個人自我分析認為原因主要在於學習上給自己的壓力過大:

我一定要看多少書,

我一定要記下多少內容,

我一定要......

但其實短期內記不下來或者記下了很快就忘了,然後引發焦慮和自我懷疑,然後尋求方法和安慰然後浪費時間在手機上導致更加劇烈的自我懷疑和厭棄,壓力更甚。

我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忘了你的目的】,把手機放在看不到【遠離手機和網路】的地方,開始學習並承認學習是艱難的過程,一步一步向前學習,凡事貴在【堅持】以及【相信自己】,【降低期望值】,付出十分努力有一分收穫也是值得高興的事,那麼收穫八分希望的時候就會有喜出望外的驚喜。

祝好。



關掉你的手機,電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反正我是這樣提高學習效率的。


關鍵在於目的性


這是2016年寫的,做為參考

~~~~~~~~~~~~~~~~~~~~~~~~~~~~~~~~~~~~~~~~~~~~~~~~~~~~~~~~~~~~~~~~~~~~~~~~~~

最近和小夥伴在一本正經的準備著自己的2017年的dreamlist,之所以說一本正經,是因為當我發給他們一張只能寫一到兩個有限的願望的清單列表的時候,都表示:好難!不知道怎麼去寫了。因為這個心愿單大概長下面這個樣子(゜?(PД`q?)?゜?尼瑪,不科學啊,心愿單不該是一張大白紙想寫嘛寫嘛么?)可是我們又真的是正兒八緊的想寫一個明確清晰可確切能被執行下來的行動清單,所以我有了寫下這篇文章的念頭,把我今年學到的系統的科學的利於提高思考力和執行力的方法都整理在一起,用合適的方法去幫助需要的小夥伴更有針對性的去寫下自己2017年的心愿單以及順帶總結了一些解決問題和利於成長的思考工具。

這是心愿單的第一頁,學習的是GYL全球青年引導力的創始人張萌老師的「贏效率手冊」的方法(現在已經有效率提升計劃APP,下班加油站)。原則是只制定最多不超過兩個的心愿,然後為這個願望制定五件具體的事件來支持這個願望,接著把事件分到四個季度十二個月中去落實。我的第一感覺是:天吶!太繁瑣了吧!終於知道為啥那些優秀的人總是可以如此優秀,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在用管理一個企業的方法在管理自己。最充分的準備最深入的思考都放在了前面,所以當行動開始之前就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和全局觀去眺望一整年,甚至好幾年。

當我聽完她的「如何像頂級成功人士一樣管理自己的一天」的分享課後,發現無論是制定一年,一個季度,一個月,還是一天的計劃,都是需要一套非常清晰的目標導引系統,需要層層關聯的方法使之相互貫連,才可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心愿計劃和目標不變成無意義的「碎碎念」。

關於自己最早開始做願望清單這件事可以追溯到2012年我大二的時候,在傳說的世界末日來臨前,我和朋友在一間上著電影選修課的黑乎乎的階梯教室里,就著投影儀微弱的光寫下了一張名為「如果逃離的末日,在大學我必須做的20件事」的list,電影結束,教室的燈光亮起,我已經寫完了滿滿的一頁紙,我舉起這張末日心愿清單在日光燈前仰起頭來看它,它好像自己本身就在閃閃發光,我和旁邊的朋友說:「你看,如果我們逃過了末日,還有這麼多這麼多的有趣的事可以去做,我覺得活著真好!」她笑意盈盈的看著我,然後摸摸我的頭說「親愛的,真羨慕你有一顆永遠對未來充滿信心和鬥志的心。」然後我把那張清單上的願望一個一個念給她聽,雖然現在很多很多的願望我都忘記了,但是在2015年我離開校園之前,我再找出這張清單審視課一遍,發現當時抱著遊戲的心態寫下的那些心愿居然好多都已經成為了那一刻我已經擁有的生活和經歷。因此從末日逃出來的我,看起來好像和大多數的大學生一樣陽光燦爛的活著,卻已經開始慢慢的變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自己,我做著很多別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會在嘴角浮起一抹淺淺的微笑,嗯,就該是這樣。你相信自己是誰,你就能成為誰。也許一張小小的願望清單不能改變你的人生,但是為了達成心愿所付出的那些行動卻必然會改變你。

2016年,我畢業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實現了很多我最初的心愿,以及不願苟且的理想。做了很多當初想做的而不敢做的事,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我開始升級自己的生命系統。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網路頁面,點開了一個又一個超鏈接,這個鏈接或許是一件事一個人,或著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而今天我寫下這篇名為《開啟我的奇妙人生的八個思考模型工具》的文章就是想把這一年我經常用來處理問題,制定計劃和整理生活和工作的思維工具都整理下來總結和分享。

這八個工具分別是

1最簡單的自我管理工具:每天三件事

2.心理比對工具:WOOP模型

3.執行意圖,防執行障礙的工具:if……then

4.目標管理工具:SMART原則

5日常工作及個體管理工具:戴明循環PDCA模型

6. 思考模型工具: 5w2h思考法

7.清晰的結構思考力模型:結構思維金字塔

8.窮盡問題分析的分析法:MECE分析法

NO.1最簡單的自我管理工具:每天三件事

可應用在落實每一天的計劃和日程推進上

格式

可以記在本子上,發朋友圈或者微信群

例:#每天三件事#1/100 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小確幸+昨日收穫

小確幸(細小而確定的幸福):每天做一件讓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五分鐘,也會讓你對一整天充滿期待。

執行竅門

1.早上想

2.寫下來。沒記錄沒發布就沒有回顧。真正的重要的事被一拖再拖而帶來的內疚感比本身不做這件事情的損失更大。(如果沒完成可以思考:第一:是否必須完成,如果不是,可以劃掉,如果是,寫到第二天的計劃中去。第二:如果一周都還沒做,請思考拖延它的本質是什麼。)

3.發出去(將其變成資源鏈接)收益1:公眾承諾帶來的執行力(裝逼就是禍,寫了就要做)收益2:獲得協作和資源。收益3:帶來領導力(行動是最好的領導力)

要點:和積極的人群在一起說,先行動至少一周,然後才號召起來一起做。

總結

一個真正好用的工具,就是那些簡單到你忘記了它的存在,無需專門花時間學習和記錄的工具。

早上想,寫下來,加進度,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NO.2:WOOP模型(心理比對)

可應用在達成具體的某個計劃/心愿的行為操作上。

概念

WOOP:wish願望 → outcome 結果→ obstacle 障礙→ plan 計劃

具體方法+案例

wish:尋找你內心的一個願望,設定一個你最想完成的事情(例如:截止到過年瘦到100斤以下大概需要減重6-8斤)

outcome:如果達成了,最好的結果是什麼(身心愉悅,自我認同感提升,理性思維的修鍊)

obstacle:思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你最擔心發生的障礙是什麼(情緒波動較大,易反覆、易受外界影響,借甜食和咖啡奶茶平撫情緒。)

plan:在腦子裡預演最好喝最壞的情況,找到一個平衡點,制定計劃。(A、首先戒掉甜食(if我想吃甜食,那麼我就想想食用後一系列身體不適狀況,then盡情幻想已經享用甜食,來降低對其的期待,then有節制的藉助coffee/奶茶來緩解 B、在瘦身期間,每日澱粉的攝入量小於50克(半個小地瓜的重量) C、每次慾望升起,也是自我修鍊平靜的時刻,哪怕起初只是假裝淡定)

NO.3執行意圖if……then

可應用在具體實施某個計劃的過程中遇到阻礙的情況

概念

針對你的某個願望的明確意圖-簡單的說,就是你「具體要怎麼做」

僅僅有目標是沒有用的,因為目標執行一旦遇到障礙,往往計劃就變成了紙上談兵。

對策:if……(某個情景/狀態)……then(某個反應)

如果……(某個情景/狀態)……那麼(某個反應)

案例(可結合上一個woop模型一起使用)

比如我在下班後想要去室外跑步5公里,就給自己設計一個執行意圖

如果(我突然覺得很累不想跑了),那麼(我會先換上運動衣,做一組熱身運動後再去跑)

如果(我不想跑了),那麼(我就看看陳意涵跑步的照片然後提醒自己要始終以此為前進的動力)

如果(我不想跑了),那麼(我就去keep里看看那些身材超棒的人都在做什麼然後去跑步)

……

執行意圖的意義和幫助

執行意圖等於在潛意識裡給最糟糕的情況做了一個預案,一旦遇到障礙,這個預案馬上被喚醒。馬上見招拆招。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過去僅僅設定目標的方式在穩定的目標下好用,但是一旦環境變化了,僅僅設定目標就不好使了--因為變化帶來的壓力讓你來不及思考就被情緒淹沒了--而本能是最糟糕的選擇,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前演練所有的可能性。

NO.4目標管理工具:SMART原則

可應用在制定具體的目標計划上,應對於不同時間長短的計劃和目標的執行考量。

概念

目標管理由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提出,首先出現於他的著作《管理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該書於1954年出版。 根據Drucker的說法,管理人員一定要避免「活動陷阱」(Activity Trap),不能只顧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最終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標。

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原則詳解

S(Specific)——明確性

所謂明確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明確的目標幾乎是所有成功團隊的一致特點。

示例:目標——「擁有一個健美勻稱的體型」。這種對目標的描述就很不明確,因為擁有一個健美勻稱的體型有許多具體做法,如:減少體脂率,過去體脂率是26%,現在把它減低到20%或者18%。減重5kg,IBM達到18%,每周保證3-5次戶外運動,每天保證半個小時的室內有氧運動。

有這麼多「擁有一個健美勻稱的體型的做法,我們所說的「「擁有一個健美勻稱的體型」到底指哪一塊?不明確就沒有辦法評判、衡量。所以建議這樣修改,比方說,每個月參加一次線上或者線下的跑步比賽,能保證在相應的時間段內跑完規定的里程數,這個正常的標準可能是每半小時跑完5公里,也可能是跑完相應里程數所消耗的卡路里。

實施要求:目標設置要有項目、衡量標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資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夠很清晰的看到我們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計劃完成到什麼樣的程度。

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

如果制定的目標沒有辦法衡量,就無法判斷這個目標是否實現。比如有一天驗證你的人問「這個目標離實現大概有多遠?」你的回答是「我早實現了」。這就我們在制定目標和對達成目標時所產生的一種分歧。原因就在於沒有給他一個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數據。但並不是所有的目標可以衡量,有時也會有例外,比如說大方向性質的目標就難以衡量。

比方說,「讓自己的設計能力得到提升」。進一步是一個既不明確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麼?是不是只要隨便練習了幾個頁面的設計,也不管效果好壞都叫「得到了提升」?

改進一下:準確地說,在什麼時間完成對某一個設計技能的提升並且有完整的輸出物可供大家評價,並且找到相應領域的老師或者夥伴進行評分,學員的評分在85分以上,低於85分就認為效果不理想,高於85分就是所期待的結果。這樣目標變得可以衡量。

實施要求:目標的衡量標準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質化」。使制定人與考核人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標尺,杜絕在目標設置中使用形容詞等概念模糊、無法衡量的描述。對於目標的可衡量性應該首先從數量、質量、成本、時間、上級或客戶的滿意程度五個方面來進行,如果仍不能進行衡量,其次可考慮將目標細化,細化成分目標後再從以上五個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還可以將完成目標的工作進行流程化,通過流程化使目標可衡量。

A(Attainable)——可實現性

目標是要可以讓執行人實現、達到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權利性的影響力一廂情願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標強壓給下屬,下屬典型的反映是一種心理和行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這個目標,有沒有最終的把握,這個可不好說。一旦有一天這個目標真完成不了的時候,下屬有一百個理由可以推卸責任:你看我早就說了,這個目標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堅持要壓給我。

「控制式」的領導喜歡自己定目標,然後交給下屬去完成,他們不在乎下屬的意見和反映,這種做法越來越沒有市場。今天員工的知識層次、學歷、自己本身的素質,以及他們主張的個性張揚的程度都遠遠超出從前。因此,領導者應該更多的吸納下屬來參與目標制定的過程,即便是團隊整體的目標。

定目標成長,就先不要想達成的困難,不然熱情還沒點燃就先被畏懼給打消念頭了。

實施要求:目標設置要堅持員工參與、上下左右溝通,使擬定的工作目標在組織及個人之間達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內容飽滿,也要具有可達性。可以制定出跳起來「摘桃」的目標,不能制定出跳起來「摘星星」的目標。

R(Relevant)——相關性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度很低,那這個目標即使被達到了,意義也不是很大。

因為畢竟工作目標的設定,是要和崗位職責相關聯的,不能跑題。比如一個前台,你讓她學點英語以便接電話的時候用得上,這時候提升英語水平和前台接電話的服務質量有關聯,即學英語這一目標與提高前台工作水準這一目標直接相關。若你讓她去學習6sigma,就比較跑題了,因為前台學習6sigma這一目標與提高前台工作水準這一目標相關度很低。

T(Time-based)——時限性

目標特性的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例如,我將在2005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個確定的時間限制。沒有時間限制的目標沒有辦法考核,或帶來考核的不公。上下級之間對目標輕重緩急的認識程度不同,上司著急,但下面不知道。到頭來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屬覺得委屈。這種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定的方式也會帶來考核的不公正,傷害工作關係,傷害下屬的工作熱情。

實施要求:目標設置要具有時間限制,根據工作任務的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擬定出完成目標項目的時間要求,定期檢查項目的完成進度,及時掌握項目進展的變化情況,以方便對下屬進行及時的工作指導,以及根據工作計劃的異常情況變化及時地調整工作計劃。

總之,無論是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還是員工的績效目標,都必須符合上述原則,五個原則缺一不可。 制定的過程也是對部門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過程,完成計劃的過程也就是對自己現代化管理能力歷練和實踐的過程。

NO.5戴明循環PDCA模型

可應用在日常管理和個體管理上,有助於持續的提高。

戴明循環或稱PDCA循環、PDSA循環。戴明循環的研究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統計學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在當時引入了「計劃-執行-檢查(Plan-Do-See)」的雛形, 後來有戴明將休哈特的PDS循環進一步完善,發展成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Study-Act)」這樣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戴明循環有時也被為稱戴明輪(Deming Wheel)或持續改進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

優點

適用於日常管理,且同時適用於個體管理與團隊管理;

戴明循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適用於項目管理;

有助於持續改進提高;

有助於供應商管理;

有助於人力資源管理;

有助於新產品開發管理;

有助於流程測試管理。

步驟

P(Plan) —— 計劃,確定方針、目標和活動計劃(通過集體討論或個人思考確定某一行動或某一系列行動的方案,包括5W1H;)

D(Do) —— 執行,實現計劃中的內容(執行人執行,按照計划去做,落實計劃)

C(Check)—— 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找出問題 (檢查或研究執行人的執行情況,比如到計劃執行過程中的「控制點」「管理點」去收集信息,「計劃執行的怎麼樣?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或要求?」,找出問題)

A(Action)——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效果,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認可或否定。成功的經驗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標準化以適當推廣;失敗的教訓要加以總結,以免重現;這一輪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階段步驟主要辦法

NO.6 5w2h思考法

可應用在思考說服他人為某一個具體問題尋求具體解決方案

概念

(1)WHAT——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

(2) HOW ——怎麼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

(3)WHY——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為什麼?

(4)WHEN——何時?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

(5) WHERE——何處?在哪裡做?從哪裡入手?

(6)WHO——誰?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NO.7:結構思維金字塔

可應用在總結闡述以及表達觀點的邏輯梳理上(圖片源於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專欄)

原則

四個核心原則:

1.[論]結論先行,先說結果後說過程

2.[證]以下證上,下面的數據證明上面的觀點(每個主論點都是下面論點和數據的概括,每個論點也都被下面的事實所支持)

3.[類]歸類分組

分組時將關於工作的,家庭的,學習的,進行不同類別的分類,分類之後,表達就會更清晰了。這些類別最好是彼此不交叉

4.[比]邏輯遞進,有一定的邏輯順序

有順序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常見的邏輯順序包括:時間,重要程度,結構順序三種。平時表達可用到這些順序,比如smart原則

以做一個年終總結的說明為栗(圖片源於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專欄)

NO.8MECE分析法(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結合no.7的結構思維金字塔來用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是麥肯錫思維過程的一條基本準則。 「相互獨立」意味著問題的細分是在同一維度上並有明確區分、不可重迭的,「完全窮盡」 則意味著全面、周密。

也就是對於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藉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步驟

對於分析問題的標準程序:收集信息-》描述發現-》得出結論-》提出方案。

MECE分析法主要有兩個步驟

步驟一:確認問題是什麼?

步驟二:尋找MECE的切入點。

原則

MECE即把一個工作項目分解為若干個更細的工作任務的方法。它主要有兩條原則:

1.完整性:說的是分解工作的過程中不要漏掉某項,要保證完整性;

2.獨立性:強調了每項工作之間要獨立,每項工作之間不要有交叉重疊。

所謂的不遺漏、不重疊指在將某個整體(不論是客觀存在的還是概念性的整體)劃分為不同的部分時,必須保證劃

分後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 (Mutually Exclusive)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結語

關於以上的使用工具,光只是看方法是完全不能起到作用的哦。而且不一定每個都要使用,貪多反而會影響最後的效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或著在不同的場景和問題前選擇合適的工具才能更好的將工具化於無形。真正好的思維工具是簡單到你不需要再去刻意的回憶就能靈活運用。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將它們內化。

在這些思考模型里,4和5號工具可用來制定大方向的明確計劃 。1 號工具用來落實執行一個個的行動計劃,在每一天的時間不斷精進,養成一個個好的習慣。 2和3號工具 可以運用在具體事件的執行過程中 ,有預演,有記錄有反思。6號工具多運用在具體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上。 7和8號工具可以結合起來使用,提升你的結構思考力。

好啦,雖然知道到現在很多人的年終總結報告還是一個標題掛在空蕩蕩的word編輯器上,但是希望看完這一套神奇的思考模型工具後能夠給你一點啟發。然後邊總結,不妨也開始嘗試寫下自己2017年的dreamlist,不要擔心,無論你在做什麼,要相信你並不孤單。

推薦一個效率提升計劃 APP :「下班加油站」各大應用市場均有!


答主高三文科男,坐標哈爾濱

首先,回家後。關掉手機關掉iPad關掉電腦。

然後稍微休息一下,這時候你應該想想今晚的學習計劃(學什麼,學多少,做多少題)並把計劃寫在紙上,這樣你就很大程度上不會偷懶。PS:這個計劃應在你能力範圍之內。不要太多不要太少。並按計劃認真完成。

另外:今日事今日畢!!今日事今日畢!!今日事今日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想當然的拖到明天,因為明天的任務會更多,那樣只會越來越被動。

如果用數學題不會做,首先自己思考,自己琢磨。實在是不會,再藉助於小猿搜題(不要養成依賴)。

至於作業,應「有選擇性的完成」各種練習,考試卷,必須逐道題吃透(尤其是數學!)。至於一些抄抄寫寫的東西,糊弄糊弄,或者讓爸媽幫忙。這樣能讓你省出很多時間去做其他練習。

磨刀不誤砍柴工,困了就睡,不要硬挺,那樣會影響第二天的聽課效率。

最後,就是心裡要有一個目標!這個是最重要的,就好像大海中的燈塔指引你前進,你就不會感到茫然。

祝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如你不喜歡那就是一種折磨。


推薦閱讀:

能幫助你在書桌前坐的儘可能久且顯著提高學習效率的原因/物品有哪些?
怎麼樣能更高效的獲得資訊?
感覺自學效率比聽課高很多,該翹課嗎?
如何自學思維導圖?

TAG:學習 | 考試 | 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