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微博開始厭倦了嗎?理由是什麼?

媒體開始炒作:微博活躍度下降,具體如下:

今年在新浪微博的用戶突破三億的同時,在線用戶活躍度也下降了1%,從10%下降到了9%

引用自:http://www.huxiu.com/article/2074/1.html

在過去的六個月里,美國本土用戶量降低了1.1%;在23個Facebook佔據50%的市場份額國家中有14個國家用戶量的增長微乎其微,甚至在近3個月里降低很多

引用自:http://www.huxiu.com/article/2127/1.html

從你自身來看,是這樣嗎?


對單純微博從未厭倦,但對於新浪版的那個QQ空間化的「微博」確實已經有些厭倦。理由就在話里。


最近一段時間發微博明顯少了,一般就是回復一下朋友些的微博。


微博都是編排好的生活,所以,通過微博看到的他人都是別人希望你看到他的樣子,這是自媒體不可避免的屬性之一。

最近網路不給力,並且手機上網也不方便,所以暫時沒有像以前那麼勤快地織圍脖,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自己獨處的能力提高了,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才幾分鐘不到,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生怕滯後於他人,缺乏話語權。並且微博傳遞的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其更多的讓我們成為碎片化的信息接受者,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滯後,很多人都慢慢成為只懂轉發卻不懂思考的信息傳播者,只顧在信息的一旁搖旗吶喊,卻沒有時間來深究信息背後的真實性和信息的涵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微博中毒以及微博反思後,我現在對於微博沒有之前那麼依賴,也沒有那麼討厭了!自己想說什麼繼續說,別人的信息能看到則看到,看不到的也不想去一條條去翻出來查看。反正被各種大小媒體包圍的世界裡,真正有用的信息遲早會傳到你眼前來的,不管是通過何種途徑,不管是通過哪個傳播者.........


從開始接觸微博,我就不喜歡這款產品,原因如下:

  1. 學生群體天然缺少話語權,進而缺少存在感(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優秀的運營者活躍度高、粉絲關注度高,從而有很好的存在感體驗)。
  2. 信息量雜而龐大,且十分缺少深刻內容,進一步強化了信息過載時代對互聯網用戶的閱讀困擾。(假如以減少對其他用戶的關注數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將使個人的微博氛圍嚴重冷淡,畢竟微博不是閱讀訂閱應用,其定位就是要求用戶不斷擴大關注面進而增加體驗樂趣和新奇感,但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信息過載)。
  3. 微博本質上就是」個人狀態的即時發布專欄「,對於社交性弱的群體自然缺少吸引力(例如我)。同時,在社交網路發展如此龐大的今天,社會主流價值觀中對」社交開放、擴大範圍「的刻意強調會不斷地使個體越來越難以掌控和應對自己的社交網路(根據研究表明,一個人理想的社交網路群體數為150人以內,看看你的微博、人人、空間等賬戶,應該絕對不止150人吧?),隨著時間積累,個體將有可能陷入疲於應付的狀態(或者是不經意地將自己的注意力僅僅限於關注少量的人),如果再加上微博上話題質量不高、新鮮度減弱等問題,這些原因將使個體對微博的喜愛不斷降低。
  4. 微博本身特點的局限。140字的限制必然也限制了微博內容、形式上的多樣性。想一想你每天看到的微博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樣子——幾句總結性的精闢話語+@很多人+一些表情+新鮮度不夠的內容,你應該也會對其產生視覺疲勞吧。

補充一些觀點:

  1. 就社交平台的環境而言,我對話語權的定義有兩方面,廣義上是指你有很強烈的表達慾望,並且基本上可以得到你朋友的回應,核心點在於你說話的意願。狹義上是指你的言論及其他形式的狀態對你的關注者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甚至在某些方面你的言論具有主導和決定作用,核心點在於你說話的能量。在人人上,你的交友群體集中於你的同學,從彼此間的地位平等性、聯繫緊密性而言,廣義上的話語權普遍上得到滿足。如果你平時還比較活躍、甚至是學校小小著名人物,那麼狹義上的話語權也得到滿足。但在微博上,我們主要是fellow商界精英、娛樂界名人、媒體公知和專業機構,我們彼此間交集甚少,很難滿足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上的話語權。當然,微博一般用戶(絕對的主體)的行為——分享、轉載名人名言、幽默段子、即時新聞等——可以看做是廣義的話語權(儘管從本質上這些都是重複別人的話),但比起我們重點fellow的那些人而言,我們的言論產生廣泛影響力了嗎?這就是話語權的缺失。
  2. 從個體心理學分析,一個人在微博上主要行為是分享轉發他人言論而缺少自己的獨立觀點表達,長期重複將導致:其一,行為厭倦,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逐漸厭煩微博的交流方式了;其二,話語壓抑,不停地轉發,自己的思想卻得不到輸出,嚴重了自然就想找其他平台去表達,於是活躍度下降。


認識的人太少,和人人一樣被公共主頁充斥,每天刷微的很大因素是無聊看一些笑話。


殭屍粉!!潔癖患者


信息的大量和無用化,私人生活人際關係的公開化。

另一方面是大量營銷微博當道,內容庸俗且傳播廣泛,降低人類審美。

商業氣息變濃,企業微博的指標性管理導致在朋友圈中常有的「幫忙轉個什麼」

垃圾廣告和殭屍粉騷擾。

以上主觀感受,並不能否定微博信息的及時性和帶給生活的便利,求交流


有些厭了。

太多人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太多人走極端,不能客觀、理性看現象看問題,只抱怨不建設

太多人發的都是知道但做不到的心靈雞湯,或者吃飯啦上班啦困啦之類的扯淡化

想正經討論個問題和觀點,卻沒人響應了


不會!

那麼轉換一下這個問題,如何增進用新浪微博的興趣?

興趣產生點應該是用戶導向的。比如我對這個用戶的身份/寫微博的用語/所在地域很感興趣,所以我對TA發的內容也很感興趣。我甚至想實時更新關於TA的新鮮事。

或者是這個用戶所代表的內容,給我一種諮詢形式的知識灌輸,比如果殼的官方微博,是精選的信息,比我自己遊覽網站節省時間。

微博甚至是打開了我跟廣闊的世界。

另一個方面,微博匿名性比人人高,可以無限意淫無限吐槽。


因為大v的存在…感覺世界好無聊


微博太豐富了,其實越不單調的東西越容易讓人厭倦,人們不會厭倦的反而是那些單調的東西。


當我以為和大家很熟,出於興趣轉發了某同學爆的另一個同學的小學畢業照卻遭到拉黑,威脅的時候,我那一刻,顫抖了,害怕了,從此興趣銳減。


被各種廣告@,每次興奮地查看新消息結果大失所望;

同學,朋友大多只有QQ,所以QQ空間上能回復我或者有共同話題的人更多。微博上很多粉絲都是「一次性」用戶;

很多時候用微博更多的是看名人微博或新鮮事搞笑事,自己大多是收藏和記錄自己感受。而看新浪微博,把感受記錄到QQ空間,還可以引起共鳴,為什麼還要發微博呢?只看就好。


沒有厭倦,看八卦和新聞是第一的選擇!


自問自答。說實話有點厭倦,由以往每天工作間隙、整個晚上不停刷微博,轉變為現在的想起來才上,實在沒其他事情幹才看看。

最可怕的是新浪微博開始提示我:已經好久沒有發原創微博了。

基本上都是轉發、評論為主。

為什麼會這樣:

1、個人原因:不太想跟別人分享了,開始覺得沒啥好在微博上說的;

2、微博內容:同質化嚴重,老是看到同樣的幾個話題;

3、心情:微博上太多負面了,由一開始興奮轉變為現在的麻木,覺得沒意思了。

當然,個人還是會每天上的,只是沒那麼狂熱了。


沒有厭倦。因為有找樂子打發空餘時間的需求,之前是在人人,畢業後發現,人人上完全沒有新鮮事了,樂子不多,但是微博仍然熱熱鬧鬧的,很好,所以,無聊了還是會去。


信息零碎,獲取價值信息時間成本提高,但還是重大事件第一信息來源


信息泛濫成災,海量信息之下,人們不免感到厭倦。


發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少,朋友們都是在轉來轉去


新浪微博越來越像個由新浪控制言論的「社會主義」「繁榮區」。


推薦閱讀:

社會化媒體有什麼特徵?
如果姚晨這樣粉絲數巨大、比一般媒體更具可信度的微博,轉發了一條關於我的不實謠言,造成了我的名譽損失,那麼她要負責么?
對於大眾媒體過分誇大扭曲事實,是否存在恰當的改善方案?
把 Social Media 翻譯成社會化媒體到底好不好?有沒有其他的翻譯建議?

TAG:社交網路 | 微博 | 社交媒體 | 社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