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說周鴻禕一周看10本書,是不是真的,他是怎麼做到的,哪方面的書多?
關於老周愛讀書這事,我之前有懷疑過,看著這麼大大咧咧一人,竟然鼓吹自己是閱讀愛好者,閱卷無數。後來有機會接觸,才發現確實如此。
老周喜歡讀書且速度很快,平時太忙主要就是出差和養病時讀書,坐次飛機一般能看幾十本雜誌或兩三本書(這應該是真的,腦子轉得快的人真的沒辦法),導致有時候收到一段信息,直接就是一封雜誌或者一張報紙上撕下來的一個文章。他會直接問你:有什麼啟發?
老周經常分享兩類書——如何挑戰巨頭以及如何更懂用戶,曝光率較高的有:《商業秀:所有行業都是娛樂業》、《柔道戰略》、《創新者的窘境》和《創新者的解答》。 周鴻禕認為這幾本都是創業者的必備書。
當然,私底下老周還推薦我們看過小米的《參與感》。(別人做的好的就好好學習,沒什麼大不了的)
老周主要讀三個方面的書:專業、財經、傳記。他的讀書心得是:取其精髓,忽略不重要的糟粕,你又不是海綿寶寶什麼都往裡吸,咀嚼,反杵,消化,吸收,該吐該泄都由自己。
他說對他人生影響比較大的是《矽谷熱》這本書。
九十年代初我去上海實習的火車上第一次讀到矽谷熱這本書,很震撼。其實故事都一個模子,矽谷的公司都是通過產品改變了世界。細節忘了很多,但一點印象至今:自己的夢想,要用產品來實現。由此一來,產品主義一直是我的互聯網世界觀的基礎。這本書後來我讀了好幾遍。他經常提到早年讀過的《商業秀: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這是本關於用戶體驗的書:所有的行業都該向娛樂業看齊,最重要的是銷售用戶體驗。
好的用戶體驗,不光要讓用戶感知到,一定還要超出用戶預期。拉斯維加斯一個酒店,客人結完賬後會送給客人兩瓶水,讓客人在沙漠里開車的時候有水喝。結賬完畢即交易完畢,送水完全超出客人預期,而且代表一種關懷。結果這家酒店的回頭率特別高。公司本質上就是一個舞台,你要在這個舞台上,為你的客戶、員工,也為你的潛在客戶,「秀」出你要賣的東西。客戶有無限的選擇,員工是自由代理人。精明的業主和管理者意識到,留住最好的客戶和最棒的人才,關鍵就在於銷售用戶體驗。經歷過很多失敗和挫折,越來越體會到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他給360的88後員工推薦了一本叫《異類》的書。這本書提出「一萬個小時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發現無論是比爾·蓋茨,還是打高爾夫的泰德·伍茲,要想成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個領域成為傑出的專家,一萬小時是最基本的投入。
他還舉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里的一個例子:所有格局的改變,不是敲鑼打鼓來到的,都是以一種噪音的方式來到的,要耐心分辨噪音里哪些是代表未來趨勢的信號,哪些是代表繁雜的噪音。
周鴻禕經常推薦的還有另外兩本:一本叫《柔道戰略》,講的是找對方最薄弱的環節,以小搏大。另一本叫《創新者的解答》,講的是怎樣改變遊戲規則。一隻大鱷魚,你要打敗它,在水裡打,肯定打不過。但是,你把鱷魚引到樹上,猴子都能把它收拾了。互聯網上,小公司打敗大公司,改良沒有出路,只能靠顛覆!
但很多時候,顛覆性創新其實都是馬後炮式的總結,同時所有顛覆創新在剛開始時候都是微創新。沒有哪個人某天做一件事,然後說馬上就要顛覆某某公司了,幾乎所有顛覆創新的例子,在剛開始做出來的時候都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做了一些改進,然後堅持不斷的持續的微創新,少則五年,多則八到十年。然後你就會得到倆結果:一個是很不幸,實在運氣不好,公司完蛋了;還有一種結果是運氣很好,找到了市場中一個針尖一樣的突破點,你也熬到了時候,你也產生了足夠的積累,持續的微創新,最後形成顛覆性創新。
在顛覆式創新之前,周鴻禕最喜歡談的話題可能是免費,因為360正是從免費安全起步。可能出於這種聯繫,周鴻禕為《免費:商業的未來》作者安德森講述3D列印的新書《創客》寫了推薦序:
幾年前,我和安德森有過交流,我從事互聯網10多年,一直是堅定的互聯網免費主義者,360也正是從免費安全起步,以此積累了數億用戶,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有效的商業模式,這是全球第一個基於免費安全的商業模式。在安德森總結出互聯網免費模式之前,360和其他互聯網公司一直在這方面進行實踐。
這一次,與免費不同,安德森將視野從數字世界拓展到了實體世界。老周也研究《毛澤東選集》,「偶爾翻一下毛選覺得收益很大。」老周熟讀我黨革命史,對「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兵法頗有心得。毛選第一卷開篇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換成他的說法就是,「誰是我們的用戶,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這個問題是從事互聯網的首要問題。」
我經常鼓勵員工多看長征,能從中得到很大的鼓舞,大家想像一下,那樣的隊伍要錢沒錢,要槍沒槍,破破爛爛,單靠一個理想從弱小走到強大,所以對我們是一個鼓勵。
讀書這事上老周很愛分享,常常偷偷幫助我們通過扣工資的方式進行買書。他在飛機上讀完《大棋局,當石油枯竭遇上全球變暖我們怎麼辦》就跟粉絲強烈推薦,英國專家有理有據講出控制美國的石油大亨所遮掩的真相,石油耗盡時人類會如何改變生活方式,文明和經濟會如何崩潰。
吳曉波寫的《大敗局》、《激蕩三十年》等經濟史他也很喜歡。他的《大敗局》讀後感是:其實成功都是偶然,不可複製,所以沒有什麼經驗真的可以總結,不要相信所謂成功學,失敗的教訓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人不怕犯錯,但是只有不斷總結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學習其他人的失敗案例對於創業者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當然更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和持續改正。
他還推薦了《從優秀到卓越》,意味深長地提到書中那個暗示青年人要腳踏實地工作的比喻:
企業都像一個巨大的飛輪,特別重。我們每個人去推,一下兩下,這個飛輪紋絲不動。但大家堅持,咬著牙不放棄。突然有一天,這個能量積攢到一定數量,飛輪就慢慢動起來了。一旦這個飛輪動起來,自己就有了勢能,後來大家再推,它就會越轉越快。大家不要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無數的瑣碎的事,我也經常要開很長的會,要跟很多人談話,每天要把講過話重複一遍又一遍。不要怕重複,我和大家一樣,都是360推輪子的人。
另外,老周之前有個十大商業經典書籍的推薦:周鴻推薦:十大商業經典圖書
總之,說真的,不要認為你的老闆都是傻大黑粗,互聯網的大佬們,都是充滿了人格魅力,各有特色的牛人,學習,學習,學習。他們這麼有權勢了還這麼努力,更何況我們這些小兵呢?每周看10、8本書,偶爾為而問題不大,如果要一直堅持每周10本很不容易做到,壓力比較大,最大的問題是時間安排,總會有一些無法控制的突發事情來干擾閱讀,閱讀速度反而不是太大的問題
我試過在很閑的時候一星期看完20本以上,每天唯一做的就是看書,學會一些閱讀技巧,能加快閱讀的速度
對於一個堅持長期閱讀和思考的人,會在長期的閱讀過程,在會某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眼光和看法,這些知識會產生積累效應,如果是再次閱讀同類書籍,除了一些經典書籍或顛覆性的觀點,否則不會從頭讀到尾,也就是用80%的精力和時間去閱讀20%的重點內容。
如果是一周10本的時間分配,大致安排如下:- 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本也就是1-2小時,再花了30-40分鐘的筆記時間
- 周六到周日的空閑時間比較多,一天2-3本左右。
如果經常出差,比如做飛機或動車,一次能拿出四、五個小時完整時間,而且干擾的因素很少,一下就能閱讀二、三本書。
使用的方法:
1、快速翻閱只關注重點,大多數的暢銷書中重點的內容非常少,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不需要從頭讀到尾2、在某方面深入到一定程度之後,建立成知識體系後可以跳過了解的部分只注意差異的點3、帶著問題閱讀,只為解決疑問,而不是從頭讀到尾4、主題閱讀。針對同一主題,同時閱讀幾十本書,互相參照。
但這種主要針對知識體系內,可以理解的書籍,比如大多數暢銷書都可以這樣用。如果看過於難懂的專業書籍、哲學之類就達不到這種的速度。看有些深度的東西,比如象:失控,我第一遍時花了8個多小時,然後又花了2個小時做筆記,還是覺得有些理解不了,然後花了一個月又反覆重讀了幾遍,。同時你要知道並不是閱讀完一本書就能達到過目不忘。
如果要維持這個速度就需要花些精力和時間專門的做些準備,但長時間堅持這個速度壓力會很大:
1、每天留出固定的閱讀時間2、能在閱讀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3、在閱讀時減少一切打擾4、有意識的改進閱讀方法和速度,反覆的練習5、閱讀完成要麼做筆記要麼反覆講給別人聽(好象老周經常用這種方法),加深印象,形成知識體系6、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把閱讀當成一種享受7、隨身攜帶著幾本書或elink之類的電子閱讀器,有效的利用各種空閑時間.
我自己的觀點是別只報著一種觀點不放,只讀經典一輩子能讀多少本,你問問自己前5年你讀過了多少經典,有什麼心得。有些書很經典但不一定適合自己,要承認現狀,現在是資訊發達的時候,一年讀個1-2本經典,5年能讀多少本,10年能讀多少本。如果一年讀上幾百本,幾年看一本書能馬上判斷是質量如何是否值得閱讀,哪裡是重點。別單純的去閱讀經典、也別單看暢銷書,兩種都過於極端。眼界、價值觀是一點一點積累的。
單純的 廣泛閱讀和精讀 都沒有太大意義, 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現在這個時代,一定要記得閱讀是種連續的體驗和過程,讀書只是最開始的第一步,要做筆記,要主題閱讀,要分析整理,建立框架,要思考,要實踐,要改善,要記錄,要分享,要了去了解對立的觀點,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擴展,要查詢和收集相關的資訊,用多種方式來學習,比如音頻、影像、溝通、交流、分享,這才是一種連續。而不是單純的閱讀,閱讀需要連續、需要越界。
對於閱讀來說,最好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包括主題閱讀、略讀、跳讀,精讀,分析閱讀,了解每種閱讀的優缺點,能快速判斷出書籍的主體框架和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根據不同的情況綜合運用,而不是局限於某一種方法或單純的閱讀。1.以閱讀量來說,就是說不管是學術專業書籍還是娛樂小說之類,我平均一個禮拜要閱讀大約二、三百萬字左右的文字,這個量也差不多十本書。
2.周只要有讀書的時間,我相信他可以做到。
3.但是這個事情似乎沒辦法考證。我覺得應該是可以的。
我認識一個人半年看了140本。。。。(也是喪心病狂。。。)而周老闆可能這個,空閑的時間多一點,又沒啥其他愛好,可能還不好女人,那就看書了唄。。。
我自己是渣,極限極限三四天一本,和這一類神奇的存在,根本沒辦法比。
曾經在360互聯網安全學院開課儀式上有幸恭聽老周的講座。不過當時沒說一周10本書,但是我記得是他對我們說,孩子們你們有讀書的習慣嗎?我這麼忙一周至少2本,你們呢?bulabulabula。不管怎麼說,老周應該是讀過不少書的。至於10本能不能一周讀完,我覺得,如果老周不忙,一定沒問題;當然了,要是忙起來就沒轍了!
老周愛向員工推薦書,這事兒不假,有圖有真相,我就曬一條去年2月發的微博。
什麼?書非買而不能讀?????
那天,老闆助理遞過一袋書,說這是老闆要求看的,對於讀書少的我來說,拎這一袋子感覺沉甸甸。隨後,了解到,這書不是白送的!!!是從工資扣錢買的!!!!!!
瞬間覺得這袋子書好沉重啊啊啊!!!
這一袋子是什麼書?答案——特勞特定位全系列。看過之後,漸漸理解老闆口頭常說的一些詞兒——用戶心智、品類定位、顛覆創新等等。。。
至於題主問到的一周讀10本書,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因為我個人現在閱讀也能做到逐行(甚至逐段)快速閱讀,一條知乎長文,一分鐘內瀏覽並理解,只要稍加訓練,很多人都能做到,作為有日常閱讀習慣的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另外一方面,老闆在日常時間的利用上,我也覺得匪夷所思,因為每天要和產品開會、要參加發布會、要體驗產品、要看書、刷新聞,還不落微博的每一條私信和@
老闆的時間都哪兒來的?????
我們都覺得可怕!
常常大放假、大半夜,老闆冷不丁在群里扔過來一條用戶在微博私信或者@的抱怨。。。
產品狗就慌了~烏龍院我一天十本
用平板可以。看PDF版本。翻頁特別快。一晚上看一兩本問題不大。
不懂樓上為什麼這麼多酸的,360好歹也是僅次於BAT的互聯網巨無霸企業了,周鴻禕這種成功人士,在某些方面天賦異稟不是很正常嗎。都忘了那個在清華北大如何被碾壓的問題?
現在都流行講讀書的數量么?我原來不懂事時還覺得這些數量多牛逼多牛逼,這些年真當自己看了不少書後,才猛然發現,那些經常看書還記本數的都是些什麼心態?
話說,看書又不需要越多越好,自己能消化,對我有幫助,十周看一本我也不覺得慢
閱讀是一門藝術 只有隻有數量沒有質量 是根本沒有用的 讀了也白讀 請仔細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不論一周10本是不是真的,可不可以考證,但是多讀書確實是一種開闊眼界,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和記憶力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讀書之後與人分享才能獲得更多的提高,從書中跳出來看問題,樓主推薦的幾種當代的閱讀方式方法還是非常有用的,這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新書出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真正學會閱讀。
技術類書籍有難度
大概是隨手翻翻吧。
老周是個大白乎 自然閱書無數 但閱讀量不是唯一的度量維度 大量閱讀 往往和選秀一樣 走馬觀花 這是就需要 隨手 寫下 閱讀筆記 否則就全是浮雲ps:紅衣服大叔 自爆有乾眼症 看不了電腦 被互聯網剝離的情況下 閱讀時間激增也是一個小小的因素吧
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我一天有時間都可以讀幾本
一本高數你要學3個月還不一定吃透,一周10本。。?不敢想像
我一天能看20本海賊王。
讀書記本數的意義何在?你看100本知與讀和看一本資治通鑒怎麼比?
推薦閱讀:
※恆大冰泉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鋪貨全國乃至全球的?
※Macbook用起來和普通的電腦感覺有什麼不同?
※怎麼看待有些人對現在的程序員的印象?
※普通的程序員和大神級的程序員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IT行業出國留學的優勢是否還那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