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府的「台灣省省長」有權力嗎?

似乎和「台灣地區領導人」權力大面積重合。


96年「總統」直選後,98年「精省」方案通過。現在的台灣省是行政院的派出機構,省長由總統直接任命,已沒有地方自治與監督施政的權力。連虛極化以後的中興新村都準備向創意產業園區發展了。

這種超級行政區的情況歷史上也發生過,多為統治原政權一個次級行政區並宣示正統的地方政權,主要考慮的也是「勿忘在莒」的政治意義。例如諸葛亮曾領益州牧。


「台灣省省長」一職只在1994-1998年存在。宋楚瑜是歷史上唯一的台灣省省長;其就任期間有相當可觀的行政權力。

1994年中國華民國開放地方行政官員及民意代表選舉;台灣省省主席應運改名為台灣省省長,由省民直選產生。宋楚瑜民選就任,職權不小;因為中國民國大部在台灣省境內,宋楚瑜的行政範圍和權力甚至與總統府和行政院重疊。宋楚瑜大權在握,又得民心,「功高蓋主」,令李登輝及黨政高層不安。因此1997年通過「凍省案」以精簡行政部門為名虛化台灣省府,架空台灣省長宋楚瑜權力,並在1998年宋楚瑜任滿後取消台灣省省長這一職位,重設台灣省省主席這一虛職。


「台灣省省長」這個職稱, 在臺灣只存在四年, 在1994-1998年。

是民選授權的政府首長, 是有實權的政府首長。

當時台灣省這個行政區域的轄區, 在外島方面, 是包括離島的澎湖縣, 但不包括金門跟連江縣(連江縣

也就是馬祖。這兩縣是另劃歸在1949年之後就因軍管而形同虛級化, 之後也虛級化了的福建省政府) ,

而在臺灣本島這部分的轄區, 是本島扣除跟省平級的兩個直轄市 - 台北市跟高雄市。

當時台北市跟高雄市這兩個直轄市的人口, 佔台灣總人口數的將近五分之一。

1998年台灣因為實施精省, 將台灣省政府虛級化, 之後台灣省政府僅成為中央政府的行政院

之派出機關, 不具備地方自治能力, 徒有名稱跟一個空機關。原來轄區內的各縣跟省轄市, 也改

直屬於中央政府。該空機關的首長職稱, 改稱「台灣省省主席」。也因無轄區, 就無民可選首長,

也無權, 當然就不需也無從經由民選來授權, 台灣省省主席便另由總統指派人選擔任。

另外, 「台灣省省主席」這個職稱, 在臺灣也同時是個歷史職稱, 存在於1947-1994年間。

同個職稱, 但是, 其內涵是與1998年精省之後如今可見的台灣省主席, 大不同。

1947-1994年間的台灣省主席, 是有實權的首長, 而那時的台灣, 民選地方首長最高只到縣長級(這是

從1950便開始實施民選), 當時的台灣省主席並非民選的首長, 是由中央政府指派。

而1947-1994年間的台灣省政府的轄區有經變化, 起初是整個台灣本島跟澎湖縣。1967年台北市

升格為直轄市跟省平級, 台灣省政府的轄區縮小, 1979年高雄市也升格為直轄市, 台灣省政府的

轄區因而又再縮小。

接著的就是上述的1994-1998年間, 僅四年的台灣省省長時期, 以及1998年台灣省政府虛級化後,

現在可見的, 無轄區無實權僅守著一個徒有名稱的空機關之台灣省主席。


台灣省省政府完全仿照五院制機構,只是沒有外交部和國防部。省政府有自己的內政、財政、教育、農林、交通、公共衛生、公安等部門。從行政效率的角度來看,台灣存在兩套並行的政府班子有點奢侈,讓這樣一個小島來供養也有點困難。但是,這種機構重疊是一種政治需要,因為設立一個中央政府不僅可以證明它所聲稱的對全中國的管轄權,而且也代表著它最終要回到大陸去的希望。

《中國近代史》,徐中約


這招狠,大陸說的台灣就是那個台灣,而人家現在的台灣指那3個市和11個縣而已。

言順需先名正也。如果不是因為得要有省這個名號在那兒的話(國下一級沒省恐怕會聽上去很怪異),估計台灣兩個字也可以去掉了。


台灣省已經被虛級化了,沒權力了。


目前已經取消了這個職位。在兩蔣時代是有實權的,但是自宋楚瑜之後1997年「中華民國憲法」修正後,台灣省政府被虛級化,同時省長廢除,改列省主席,由台灣地區領導人指派。2006年1月24日,新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不再任命台灣省府主席、副主席、及省府委員,將繼續向廢省、政府架構精簡化的方向努力。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大學裡「 得毛概者得天下 」的說法?
如何評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遭弟弟妹妹公開聲討?
為什麼要堅持18億畝紅線,為什麼通過進口解決主要糧食問題不被認可?
假如「自干五」們出生在美國或日本,會有什麼政治主張?
大多數中年人喜歡關心政治時事,年輕人該不該關心?

TAG:政治 | 台灣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