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粉彩瓷器收藏是否以道光器居多,是何原因?
在欣賞《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琅彩·粉彩》時,發現所列示的粉彩瓷器收藏以道光年最多,是否雍乾時的大多數粉彩瓷器都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是道光以後產量激增導致?
gmd帶到台灣東西數量很大,紙絹居多,比如書法繪畫,因為好攜帶。瓷器帶走的主要是宋瓷,比如21件汝窯,明清瓷器就很少帶,一則不便運輸,二是那時不重視明清瓷器,明清書畫也很少帶。你說的書我沒見過,不過從數量和質量來說,大陸的粉彩絕對碾壓台灣。幾十年前蓋的水泥房子,也好意思叫宮?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回答為有也沒有。
這裡頭牽扯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兩岸故宮『粉彩』瓷器的絕對數量,第二個就是出現在圖錄里的北京故宮『粉彩』瓷的數量。
關於第一點,現在在故宮官網藏品資料庫的一個連接是瓷器總目,是最近幾年整個庫房清理的結果。雖然沒圖,但是從名稱可以至少大概判斷為粉彩的乾隆瓷器就有上百頁,少說上萬件。其實整個清代生產的瓷器可能加起來還沒有乾隆多。只是這其中大部分尚未電子化,大部分也未出版,造成了這種感覺。
另一方面,乾隆大部分高級的釉上彩瓷是評級配匣收乾清宮的,而台北故宮正好把其中大部分帶走了,剩下也有部分留在了南京故宮。這都是當年抗戰故宮南遷的歷史原因,其結果也確實是一些值得特別關注的釉上彩瓷(非日用瓷)在北京故宮存量確實偏少。
其實究其根本,因為kmt迅速潰敗,所以其實台北故宮的藏品並非是非常有序的被運送到台灣,基本上是好拿的和順手拿的就帶走了。當然兩岸故宮因為這一次分家造成了藏品在時代上的不完整,加上北京故宮藏品基數大得多,國內博物館電子化/出版起步的也較晚,在現有的出版圖錄上就體現出對某一時期強勢藏品的側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答非所問一下
台北展出的粉彩以雍正粉彩跟乾隆粉彩為主
看館藏量並不多,但質真的很好
有一次特展展大雅齋款的青晚期粉彩,質感沒有雍乾時代的好
各大文物商店和各大博物館裡清官窯瓷器都是用箱子裝的。東西的絕對數量多
兩個數字1.故宮博物院文物目前統計的是186萬件,其中瓷器36萬件,數量極大,除去文物南遷滯留南京的10萬件外,存在故宮的有26萬件。在這26萬件里,以晚清的瓷器為最多,這裡主要是時間因素,因為時間近所以留下的多,舉個例子,根據史料,明代宣德皇帝在位10年,其中一年就燒造了瓷器44萬件,但是現在留下的全部宣德瓷器也只有幾千件,為什麼?因為瓷器大部分是生活實用器,所以大部分隨時間損毀消減了,這個道理放在乾隆也一樣,乾隆一朝60年,燒造的也是天文數字,但是現在故宮裡最多的官窯瓷器是晚清同治和光緒的,這兩朝皇帝大婚燒了數萬件成套的瓷器,現在都在庫房,送來的時候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一摞一摞的堆著,叫做筒瓷,這就是因為時間近,所以基本保持了原貌,相較於乾隆就多得多。所以基本上時代越晚,留下的東西就越多。
2.台北故宮號稱有文物60萬,實際上其中的圖書文獻佔了55萬左右(大頭是四庫全書,一本算一件),其他的書畫,瓷器,玉器等等加起來只有5萬,這裡邊瓷器最多,大概2.6萬,其中絕大部分是明代和清三代官窯,宋的東西佔比不大,因為東西本來就很少。以這2.6的一部分比36的一部分,再怎麼比也比不過,所以就清三代官窯瓷器看,故宮絕對是第一的,你看的圖錄只不過沒選那麼多三代的東西而已。另,台北陶瓷的優勢有三點,一是五大名窯,二是明代官窯,三是清三代琺琅彩和乾隆瓷胎洋彩,這三個世界第一無可爭辯,其餘都是故宮博物院佔優了
道光朝粉彩需求量大,產量也多,但質量普遍不如雍乾,物以稀為貴的道理還是適用的。
以前上課老師是說蔣總統在跑的時候把故宮內的一級貨帶來台灣,所以真的有可能在台北故宮
推薦閱讀:
※故宮三大殿周圍為何沒有一棵樹?
※故宮的照片里曾經流出過一張沒有定論的動物影像,各位大致覺得它是什麼?
※故宮的牌匾上很多都有滿漢雙文,滿文的意思可以完全對應漢字么?還是有別的意思?
※如何看待台北故宮訴北京故宮?
※唐代大明宮與漢代未央宮比紫禁城大很多倍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