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能化解一場戰爭嗎?
讀《不焦慮的活法》,第4課「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中有一段「慈悲化解一場戰爭」,說的是波羅奈國的國王波耶,以慈悲管理國家,為避免與鄰國交戰、傷害無辜百姓,將自己的頭割下來獻給鄰國國王,從而避免了戰爭的爆發。
不能理解的是,如果鄰國國王要的不是波耶的頭,而是為了侵佔土地、掠奪財富、奴役人民,那這種做法還有意義嗎?
聯繫到實際,比如被騙子騙了錢、被小偷頭了東西,如何化解這些來及外界的傷害?即使自己的內心能夠平靜,又如何能夠通過慈悲心來保證騙子不再騙錢、小偷不再偷東西?
求指教。
首先。佛教的慈悲不是老百姓常說的慈悲。
佛教的慈,是願諸眾生用具安樂及安樂因;悲,是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佛教的慈悲。總說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說到底是希望眾生永遠離苦得樂。
而在佛法中,一切生滅的,都是無常的;一切無常的,以及把無常認作恆常,把假當作真,是苦的。包括這個我本身,也是假的,只是眾生的無明顛倒。認為有個真實的我,而且很實在,死死抱住不撒手。
故而有了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以及最後一個放下無常證得常樂契入無我之後的涅槃寂靜。
所以,佛法從來不是要用眾生理解的慈悲去遮破掉一切凡夫的煩惱和世間的痛苦。
進一步說,不是用生滅的、無常的悲天憫人的仁慈、仁愛、博愛,去遮破痛苦,
更進一步說,不是用有為法去遮破有為法;有為法也不可能遮破有為法。
打一個邏輯上不完全嚴謹的比方。
生石灰丟進水裡,反應生成熟石灰,我們現在需要取用一些澄清的石灰水。
有為法好比用人工的方法去獲得,攪拌,翻騰,再兌水……無論怎麼折騰。石灰水都不能澄清。
無為法好比是靜置。你壓根不用管他,別去動他,別手賤。放著就行。石灰水自然澄清了。
戰爭,仇恨,好比是石灰水,用什麼東西來對治他,都是頭上安頭,都是有為對治有為。
而如六祖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或者楞嚴經所說的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里……不去管他,不去分別,不去妄想,不去執著。那麼仇恨的又是誰?!
菩薩用般若,凡夫用意識。
菩薩用無住,凡夫用準則。
菩薩用無生,凡夫用無常。
菩薩的慈悲里壓根就沒有戰爭,
凡夫的慈悲是戰爭上的一塊創可貼……
謝邀!
若此戰爭是世間定業,非世間小慈小悲可以化解,更何況你說的慈悲是一個有所求的慈悲。
而佛法的慈悲是出世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可以使眾生遠離苦難。大慈非慈,大悲非悲。世間萬物四大假合,隨緣而來成其相緣滅即去變其像,四大本無生滅,見生滅者皆因我知我見我所。世間眾生萬物平等不二,視為大慈。見眾生因緣際會下妄見生滅,而感同身受,視為大悲。若自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憐其迷惘執假為真,即大慈大悲。若能以大慈大悲之心行世俗之事,豈有苦難能存汝心。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其實啊,慈悲是在因上斷惡,就是斷惡因。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發生的不幸的事,都是果報現前,未曾有一佛不從因緣生,都是有原因的。
文殊師利菩薩曾經示現給眾生,讓大家把他的錢袋,丟到最繁華的街道上。結果好幾天都沒人撿,為什麼,文殊菩薩告訴大家,他百千劫來都未曾撿過東西,佔過別人便宜,他沒有那惡業,所以從不丟失東西。
想必這些道理你想通了。
『』侵佔土地、掠奪財富、奴役人民『』
國王的頭都可以割下給你,這不是光是事相上簡單的要頭,而是表示說我這個國家不需要戰爭,都歸順你,只要不戰爭,那麼你所假設這些不都是達到了嗎?所以是你自己理解的問題。
然後,那是獻頭避戰的是菩薩的行為,一般人當然無法以此菩薩無我智慧來接受外在的逆境,但是也有最基本的其他佛法智慧來面對,那就是三世輪迴因果。
『』比如被騙子騙了錢、被小偷頭了東西,如何化解這些來及外界的傷害?即使自己的內心能夠平靜,『』
如果你真的信任佛陀的智慧,信任佛說的三世輪迴因果,那就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因為都是自作自受啊,不接受的都是沒有佛說的這種了知一切皆因果的世間正智,真的信任佛說輪迴因果,那麼一句佛偈就足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又如何能夠通過慈悲心來保證騙子不再騙錢、小偷不再偷東西?『』,在此之前,前面已說這樣做的前提是以輪迴因果來平靜甚至歡喜接受,歡喜是因為在你能承受的時候惡業它成熟了,而不是在你死亡時,這樣完全接受之後,有了完全信任輪迴因果的基礎,為生慈悲心,需要緣自己的生母做深入觀察思維修,發起知母恩感母恩報母恩的心,並推之於所有眾生無始輪迴以來無一不做過自己母親而救助報恩於所有善惡以及無定的眾生,以什麼來報恩救助呢?首先就以這種廣大心量來包容他們,於他善行生歡喜,於他惡行生悲憫,然後盡你所能將你接受的佛法三世輪迴因果的世間正智傳遞給他們,讓他們知道求樂避苦的正道,如果暫時沒有能力,自己就發願願意成為佛那樣的大智大力,來最終能夠幫助他們,並將自己三世一切善行功德都迴轉施向他們能迷途知返,得世間正見。
最後回歸主題,"慈悲能化解一場戰爭嗎?"』,那麼這需要從兩個層面的角度做觀察,一個是共業的層面,對於涉及戰爭的雙方或多方,來說,戰爭是這些參與方甚至牽連方的共業成熟,一個就是慈悲的願力,如果大家慈悲的願力,慈悲的力量,強大過即將成熟的共業之力,當然可以避免,就如獻首免戰一樣,即便不是慈悲心,只是謙讓心,都可以化解紛爭,何況慈悲?譬如諺語也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又譬如古代六尺巷云: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願有助益。推薦閱讀:
※「電影」這個名字是源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嗎?
※這世界真的有道嗎?
※我天天讀金剛經,怎麼我的寵物還是被車軋死了?傷心。
※金剛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