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徐向東校長9.22講座是一種什麼體驗?

原題:聽徐向東講座是一種什麼體驗?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徐向東校長,毫無疑問是一位優秀的演講家。那麼,作為學生,聽他的講座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要辦數一數二的IB課程」

——淺談徐向東校長的單口相聲

以下文字全由某對教育學沒有任何了解完全不負責任高中小屁孩撰寫,言辭偏頗。若家長或準備進入交大附中IB課程中心學習的學生看到,請務必無視。

9月22日下午,徐校長站在台上,再一次對自己熱切的情懷侃侃而談,再一次博得台下眾學生雷鳴般的掌聲。


整理一下校長混亂的思路,他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1 應試教育or素質教育

眾所周知,或是聽過徐校長的隨便哪一次演講就會得知,全外教教學是我校的優良傳統。但是,徐校長敏銳地發現了一些問題:

  • 外教水平參差不齊
  • 外教流動性大,很多外教重在體驗中國生活而非教學
  • 外教不重視應試成績
  • 我校若強行應試教育,即學生高一開始提前學習IB,極有可能被外教向IBO舉報

出於這幾個原因,我校全球統考成績十分不理想,而計劃中我校平均成績應至少達到40分以上

因此,校長做出英明的決定:開除化學老師Bob(因為我校在全球統考中化學成績最低是他的錯)(劃)因為他到了退休年齡

除了教學的問題外,校長又敏銳地發現,某一部分學生根本不適合學習IB。因此,校長再次做出英明的決定:

  • 在Pre IB階段不合格或是偏科的學生不能學習IB,而是學習A Level課程,雖然我校還沒有開
  • 在學習生活中不合格的學生可以選擇留級或轉校
  • 犯重大錯誤的學生可以選擇在交大附中學生檔案中留底,或是轉校
  • 高一公費班學生到本部學習至少4門AP課程,提升競爭力

2 本土情懷or國際視野

校長指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我校作為全市最優秀的公立學校之一,應建設社會主義接班人,而IB學生並不像真正的交大附中的學生:

  • 學生不懂得愛國,崇洋媚外
  • 有些畢業生甚至是罵著學校走出校園的
  • 學生應該走在校園中應該積極同老師打招呼,即使自己並不認識他們
  • 128校區的紀律管理十分符合IB學生的學習生活

3 未來的發展

交大附中與英國國王學院聯合,以後要開設A Level課程和交大附中國王學校幼兒園


看上去並沒有什麼不妥,對不對?

對的。在答主看來,並沒有無比不妥

那麼為什麼學生的反響如此激烈,校長每將一句話,會場里都會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因為校長眼高手低啊:)

在會後的提問環節中,學生對校長評價外教的標準產生了較大的質疑。被開出的化學老師Bob在外教中屬於「教課的老師」,而科學組有幾個老師教課?

可能由於語言原因,校長並不十分了解他的員工。有些老師在Quiz中出一些普通學生根本沒有見過的題目,導致全班平時成績低下,而自己並不在意;有些老師沒有明確告訴學生作業的打分標準,導致學生以為自己做了很多題能夠拿滿分,最後卻多了七個1;有些老師根本不會講英語……

這些問題都來源於,某些外教並不像中國老師一樣重視成績,拼盡全力幫助學生拿高分。他們覺得學生的分數是學生自己的事,有好學生就有差學生。這些老師可能學歷很高,但在教學上,在中國教育體系中,並不能算作好老師

校長說,每年學生都有機會評價老師,而學校對老師的評價是極其尊重學生意見的。但是,許多學生打低分的老師,卻仍在領著家長的血汗錢當游泳教練。教師評分系統直接從本部取來,但答主發現,比起能否對班主任評分或是否能全打滿分,教師評價體系上有個更重要的問題:IB教師的criteria和本部教師相同本身就不合理。

在學校的評價系統中,有這樣幾個標準:「教師是否耐心回答學生問題」、「教師是否對作業進行反饋」、「教師是否重視預習作業」、「教師是否衣著得當」等等,這些標準評價傳統教育體系下的中國老師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對外教,學生更重視這幾點:

  • 教師有沒有備課?有沒有上課?
  • 教師有沒有對此學科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對學科的知識水平怎樣?有沒有答不上學生問題的情況?
  • 教師有沒有亂給學生打分?平均分數低不低?

什麼是參差不齊?最基本的評價標準才能有效對參差不齊的老師進行評價。換句話說,本部的評價標準太高了

IB學生的全球統考成績低是校長的心病。不管學生升上了什麼樣的大學,這些大學是否是名校,是否真正適合學生,IB統考的成績才是評價一所IB學校的標準。但是在我校的環境下學習,只有又能跟老師打好關係,又能自己摸索出一套應試標準的學生,才能拿到全7。這樣的學生有幾個?實際上,這樣的學生不管是否在JZIB念書,他們都會很優秀,跟校長的情懷論全無關係

除了成績外,校長對學生缺乏愛國情懷做出了批評。

愛國?

唱一唱國歌、背一背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升旗儀式上追念一下918、罵一罵日本人就是愛國?

愛國是一個人的自我認識——我是誰?我的故鄉是哪裡?我的故鄉有哪些好、有哪些不好?我愛不愛我的故鄉?

哪些情感是藏在心底的,哪些行為和話語是說給人看、做給人看的,大家都清楚

答主認為,校長向前看總是好的,但他並沒有充分地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學校,這才矛盾的主要原因。(學生對學校的福利是很感激的,比如IB日程跟本部分開管理、咖啡機等等)

IB課程難就難在破事多,學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聽到校長在台上談情懷、談幼兒園、談別的學校40多分的平均分,學生自然要對校長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還有,沒有事實論據就開婊的都是耍流氓:)


仍然待更新,持續寫作中

在以下這篇長文中,答主將會以交大附中IB課程中心學生的角度,以盡量客觀但根據立場仍然主觀的態度,來對今日徐校長的演講與交大附中IB課程中心的現狀進行盡量理性但應該不怎麼理性的分析。首先聲明,筆者寫下這篇長文,是因為相信——相信徐校長以及IB課程中心的各位老師,會本著因材施教,讀書育人的態度,冷靜的採納來自學生們的意見,儘管似乎大多數都充斥著謾罵與怒火,或是惡意的暗諷與指責。但其實,這一切來源於學校在過去幾年的辦學情況,而非是學生對老師無意義無根據的嘲弄。明確了這一點,接下來的內容,才會顯得有意義。筆者先前曾發布過並不如何客觀描述講座情形的答案,如今想來深感不妥,但為警醒自己,仍然附在本文最後。關於講座內容的表述,原文內容並不完全記得,只得以轉述的方式。以下是具體探討:

1. 關於交大附中和英國國王學校的討論

首先,作為一名交中學子,我為交大附中能夠打響中國教育的招牌,走向世界得到國際認可感到由衷的高興,並相信未來當交大附中國王學校成功辦學後,將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社會精英與時代領袖。

但是,作為一名2019屆的交中IB公費班學子(請允許我使用這一辭彙),我的內心是矛盾的。幾乎所有當年的家長和學生潛意識裡都會承認一點:當初選擇交大附中IB國際課程中心,正是看中了交大附中的辦學理念,辦學成就,以及良好的社會影響。身處交大附中的校園內學習,學生們能夠接觸到優秀師資,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及最終極佳的升學成果。在過去的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我班同學始終生活在交大附中本部的校園內,使用本部的硬體,科創條件,食堂,寢室……可以說,我們與交大附中有著難以割捨的情誼;在內心深處,我們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名交大附中的學生。徐校長在講話中以近乎欣喜的態度提到(此處以轉述的方式),大家的出身改了,以後大家畢業了到社會上,可以說自己是交大附中國王學校畢業的。但事實上,我們更願意稱自己為交中學子,「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是校訓,也是鐫刻在心中的箴言。

此外,對於未來的美好藍圖,我們期盼看到最終的成果,但身為當下之人,也更希望學校能夠著眼於目前的在校IB學生,滿足學生們合理的需求,提高辦學質量,在擴展國際視野的同時,激發學生們的本土情懷。

2. 關於交大附中IB和本部的關係討論

在這一段論述中,我將具體探討整個IB與整個本部之間的關係,以及2020屆公費班與IB和本部的關係。

在過去數年,交大附中IB國際課程中心擁有單獨的人文樓以及部分圖綜樓教室作為教學場所,住宿學生居住於本部宿舍樓,擁有獨立的社團系統與教師系統,享有豐富的科創資源。身居本部,與本部具有不同的教育體系與管理辦法,這點所有人均可以理解。已進入正式IB課程教育的同學固然需要完成IBO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學校也需按IBO規定完成教學指標;但對PIB同學來說,除科創和模擬社區資源以外,學校在很多方面未能提供學生們所需要的活動資源,如本部選修課以及本部社團課。例如PIB有部分同學對物理競賽十分感興趣,而本部恰好有此類選修課程提供,PIB同學可趁此課程不斷鞏固並學習物理知識,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並廣闊視野,然而PIB的同學卻因為缺少報名課程的渠道和恰當的時間而無法參與課程。又例如PIB同學想要參與本部社團課活動,然而本部社團課和IB社團課活動時間不同,當本部社團活動時,PIB學生可能正在參與班會課等內容。但事實上,PIB的課程安排相對靈活,IGCSE難度也在情理之中,對時間表作適當調整,是可以保證PIB學生們對於本部資源的充分利用的。

需要承認的是,本部許多老師,工作人員和學生對IB國際課程中心不夠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出國的IB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任務輕鬆,每天只需娛樂,不遵守校紀校規——實際上大多數IB學生並非如此,雖然有個別學生的確行為需要改進。這一偏見在過去數年導致了許多看似微小實則可以小見大的矛盾。筆者耳聞過去數年,高二學生參與學農時常和本部學生發生特定形式的衝突,而老師等人處理均偏向本部學生(不保證真實,需確認:去年,某老師看到本部情侶相處,認為IB學生全是談戀愛的)。這一偏見的形成,與學生自身有關,與學校有關,但更多與社會輿論環境相關。但學校可以做到一點:在不對IB學生升學和教育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對IB學生和本部學生一視同仁。但學校的個別安排,儘管看似影響極小,其實在無意間加深了這種區分。如IB學生校服與本部學生校服不同,使許多高一新生在剛拿到校服時甚至隱隱感到有「被歧視」的意味,儘管並不如此(筆者對此有深刻感受)。

今年大多數IB學生的日常課業生活在128校區進行,以上內容的部分討論在今後數年並不適用。但須知,將部分學生與另一部分學生的生活分割在兩個校區的安排,並不符合校長所說的「同一個校園」。而這一點也引發了我對2020公費班的思考。

今年的高一15班,被稱為IB國際思源班,為原思源國際班和原IB公費班的合班。在本學年過去後,原思源國際班的高一學生將赴外交流,而原IB公費班學生則在交大附中IB國際課程中心繼續IB的學業。(筆者與高一15班逾半數學生相熟因此了解他們的日常情況,以下為個人觀點的表達。據我所知,)高一15班的同學與2019屆不同,不再進行IGCSE或A-Level課程的學習,而是投入大量時間於本部國內高中課程,另外一部分時間於托福和AP課程的學習。誠然,國內高中課程可以良好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在學習IB課程或備考SAT II時,相對來說更為輕鬆,但國內高中作業卻耗費了學生們大量時間。因此,在有AP課程提供足夠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學生應將重心置於AP的備考和標化考試,而非國內高中教學內容。另外,目前IB社團除了部分社團有對高一15班的IB公費班同學招生的想法以外,其他社團都無法接觸到這些學生,同時IB公費班學生只在本部進行學習生活,也不參與IB的盛大活動如Assembly,以至於IB公費班學生缺少對IB同屆其他同學以及學長學姐們的人際關係以及對IB國際課程中心的歸屬感。在未來一年當他們正式進入IB課程的學習時,極可能出現無法融入IB集體的情況,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筆者建議,適度增加高一15班與IB其他班級的聯繫,以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而非成為「夾縫人」。

3. 關於教學的討論

許多對學校辦學的批評,來源於對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滿。那麼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教育質量的定義是什麼。

《教育大辭典》中說,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對於IB課程,效果優劣應指最終IB全球統測的分數,即「分兒」(個人所得到的教育效果難以量化評價),因此判斷教育質量的高低,分數確實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標準。那麼教育水平高低呢?詞典上說是在教育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我無法找到這一解釋具體的指代對象,但我把它定義為,教師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的能力(如果有更好的解釋歡迎分享w)。許多老師們可能以為,學生不會愛上任何一門課,因為學習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大家都喜歡多玩一玩,而不是坐在課堂上無語的瞪著黑板。但並非如此,由於老師教育質量的不同,學生們可以明確感到自己對進入哪門課的課堂感到由衷的欣喜,又對哪門課的老師不由得暗暗蹙眉。一節課,可以讓人受益匪淺,深深嘆服「來這節課真的是值了!」(如某單車變摩托老師,現在可愛的化學老師們,等等)也可以讓人感覺「我好像大半節課在聽無聊的討論,另外小半節課在對錯誤的答案,也許還有那麼一兩分鐘我的發言還被老師打斷了……」(如個別老師)。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集體評價可以使人得出對一個老師教育水平的相對正確判斷(可見相關關於集體意識得到靠近正確量化值的研究)。因此,在學校決定教師教育質量時,需要參考教育水平這一指標,值得肯定的是,我們已經有了教師測評系統,儘管個別部分尚待改進,但總體規划上值得稱讚。通過校長的講座,我們也得知學校也將對教師測評系統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學生們衷心希望通過教師測評系統作出的反饋可以有效地落實到學校未來的舉措中。

而效果優劣,確實需要看最後的分數,但怎麼看也是個問題。是看這個班的平均分嗎?還是中位數?還是有極端值?要不要考慮學生本身的基礎?我們必須明確,確實有個別學生沉迷於其它娛樂,以至於荒廢學習,導致最終得到了極低的分數甚至fail diploma,這一現象有老師未能及時督促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如果因為一個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0分使統測分數看似「慘不忍睹」,學校應慎重考慮背後的原因,再進行人事決定,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與師生矛盾。還有一種可能,如果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本只有如2分的水平,但經過老師的教導達到了5分,雖然這種例子比較極端,但可能也是需要考慮的一方面。

4. 關於國際視野和本土教育情懷的討論

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Mindedness)和本土情懷,一直是交大附中IB國際課程中心極其重視的教育理念。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會主要探討本土教育情懷,而將國際視野的內容與第五條相結合進行討論。

中國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精神,都是每一個中國學生需要根植於心的。但當今中國教育時常面臨一個問題: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流於表面。而筆者認為,這也是IB部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形式主義,指置內容於不顧,而把形式強調至絕對化程度。學校積極推進各項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愛國精神的活動與項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否有效呢?還是說成了形式主義的又一例證呢?怎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愛國者不是靠喊口號培養出來的。愛國者是需要通過對中國偉大的傳統文化,偉大的勞動人民精神,與輝煌歷史進行深切親身體驗來培養的,這也符合IB中CAS所強調的experiential

learning。與形式相對比,由學生組織自主發起,學生自主創造,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與愛國精神的活動,將會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們的綜合能力以及本土情懷,如過去幾年學校舉辦過中國文化周活動,即是非常好的例子。

5. 由國際視野的教育引發——對學校具體政策的討論

我校堅持開拓國際視野,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教書育人之所,每一位交中學子均受益匪淺。學校堅持盡量用外教教學的方式,也使學生能夠提前接觸到真正的國際教育,為大學生活鋪平道路。但在實踐國際視野的過程中,傳統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理念的衝撞不可避免,也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那麼,在傳統教育和現代國際教育中,我們應該取哪個?舍哪個?

在正式談論這一話題前,我想要引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的兩句話:「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一切的措施,是不是一個好的措施,一定要看它經過實踐之後呈現的效果如何。對一貫以人為本的我校來說,好的措施,就是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益,助其贏得美好未來的措施。

5.1 手機

(坦然來說,今天演講的氣氛有些奇怪,許多爆發出掌聲的點,至少筆者不能理解為何此處會有掌聲,尤其是在談到本部學生從十一之後就嚴禁帶智能手機進學校的規定時。)

SAT模考寫作有這樣一篇文章,相比不少人都印象深刻:「The

Digital Parent Trap」。作者Eliana Dockterman認為,青少年接觸電子設備是有益的。當今社會,電子產品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由面對面交流轉變為線上交流,使人們擴大了個人人際交往圈,並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與交流速度。而在當代IB學校中,以手機和電腦為首的電子設備更是必不可少。以手機功能為例,學生需要登錄ManageBac查看成績,查看微信和QQ以進行工作處理,閱讀國內外新聞以了解國家大事,通過手機app聯繫托福/雅思口語,背單詞,查詞典,查看郵件,使用打車軟體幫助自己回家,閱讀書目等。

由於禁令存在,鑒於完全脫離手機使用會帶來許多對學習和工作的影響,許多學生會選擇偷偷帶手機,在老師不在時使用。隨著時間推移,禁令形同虛設。而當老師意外發現學生竟在課間使用手機時,自然會發怒,根據規則沒收學生手機,創造師生矛盾甚至家校矛盾。但老師的行為並不會警示學生們不再攜帶手機,反而會使學生們更加小心謹慎,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教師無法理解學生,學生不敢告知教師。

5.2 電腦

所有人都承認,電腦對IB學生的學習生活無比重要:登錄ManageBac,Kognity,郵箱,Khan Academy,寫文章,做presentation PPT,做社團工作,申請大學……電腦肩負著IB學生的「人生重任」。但學校規定,每天晚自習結束後,所有住讀學生需要歸還電腦至電腦保管室,第二天早晨再取回電腦。學校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學生們在宿舍里不要進行令人沉迷的娛樂活動如電子遊戲等。

但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IB學生針對電腦與學校進行的抗爭數不勝數,更是「歷久彌新」,新手段層出不窮,如偷渡,殭屍機等等。對使用這些手段的同學來說,當未暴露時,學生們悠然自得,帶回寢室,繼續自己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可當這些手段暴露時,老師憤怒於學生的不守規則,同手機一樣,激化了學生與教師、家長與學校、學生與家長的矛盾。對每天乖乖放電腦的同學來說,他們心裡卻會感到不公平:為什麼這些偷渡的人可以晚上學習,我就要到這裡來還電腦?我也有好多作業要寫,有很多事情要做。久而久之,還電腦的人越來越少,直到學校開始「嚴打」,形勢才會再度好轉,但一旦監管力度放鬆,一切又會迅速回歸原狀甚至變本加厲。還有些學生不願意犧牲學習時間與自由,更不願意因為違反學校規定而處於抉擇的困境之中,直接選擇走讀,於是高一還滿員的寢室,慢慢的人越來越少,IB寢室住宿人數的流失與這一規定有著直接關係。

再提到早晨拿電腦的問題,過去常常出現的情況是負責電腦房鑰匙的人生病或請假或遺落鑰匙,於是整個教學樓守規矩的人無法在當天拿到自己的電腦。現在IB1-1的同學則面臨著日常問題:早晨五點五十五起床,六點半跑去人文樓拿電腦,趕六點四十五的車,勝似早高峰。

誠然,的確有學生無法控制住自己,會犧牲睡眠時間玩遊戲。但需要解釋的第一點是,青少年需要成長以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選擇犧牲睡眠時間玩遊戲,就要學會承擔玩遊戲的後果,學校強制讓所有學生晚上還電腦,實際上是承擔了學生個人應承擔的責任。的確,學校應該勸誡學生珍惜寶貴的學習時間,不要在無謂的娛樂上揮霍時光。但採用這種手段,會導致的結果並不是大家還好電腦,回去乖乖睡覺,而是利用晚自習老師不在檢查的時候偷玩,或者偷渡電腦回寢室繼續打遊戲。第二點,會利用大量時間玩遊戲的學生仍是少數,大多數學生帶電腦回寢室,是為了文書、作業、學習、工作、財產安全,而不是為了打牌、王者榮耀。因為少數人的犯規,而讓所有人為其承擔後果,這不是一種合理的做法。

5.3 Wi-Fi

無論本部還是128校區,學生們最日常的抱怨總是由無線網路引發的。即便客觀來說,以下內容都是成立的:連上全憑運氣。

本部和128校區都採用了給學生分配IP地址以登陸網路的方法,並且只提供給每個學生一台設備的許可權。若連接上,本部網路最快速度據觀察約250K/s,平均連上後速度100K/s以下,128校區未知,但也應相差不大。但更頻繁出現的情況是連接不上:出於無奈只能對著網頁上的小恐龍遊戲發獃是常見景象。更有趣的是,根據親身經歷,在128校區不修改電腦的IP地址,運氣好時不僅能連接上JZIB的Wi-Fi,甚至能獲得與修改IP相比更流暢迅速的網路體驗。而修改IP地址後,反而難以連上網路,即便連上後,打開百度也要「祈禱三分鐘」。

筆者鑒於「修改IP地址後等於沒有網路,不修改還有機會」的網路認識,在運氣不好沒能連上128校區Wi-Fi的情況下普遍使用手機熱點上網,而和我採取相同應對方式的同學還有許多。甚至還有同學隨身攜帶網線、路由器,每到一個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找適合連接的插口。於是,對於Wi-Fi的管理,又趨向於「形同虛設」的方向發展。

筆者試圖尋找到目前學校選擇如此Wi-Fi管理方式的動機,但並未成功,也許是因為筆者缺乏相關背景知識。但至少從現狀看來,這樣無人青睞使用的Wi-Fi系統實則耗費了學校大量資金,卻並無任何實際效益,反而還會使學生們也耗費錢財購買流量包、各類設備。但請明確一點,筆者絕非主張取消Wi-Fi,而是希望校方能夠對本部和128校區的Wi-Fi進行改進。我們為什麼不能有一個不限速,不限制登錄設備數量,方便快捷的Wi-Fi系統呢?

無論是手機政策,電腦政策,還是Wi-Fi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映射了學校對於現代信息科技的保留態度,以及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不信任(請原諒我直接指出)。視電子產品為洪水猛獸,認為手機、電腦、無線網路只會分散學生注意力,這固然不是學校的態度,但我們應該警惕這種態度。如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科學與技術已深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與之相關的大學專業早已成為熱門,未來發展前景光明,而科技的發展更是為人類帶來了無窮益處。當然,我們也要承認,科技確實有一定的弊端,但這不是我們拒絕其進入我們生活的理由。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校應該慎重考慮政策的實際效益以及對學生健康發展與塑造優秀新時代青年真正有益的方面,再進行相關決策的決定與執行。

6. 關於管理層面的討論

今日有知友在答案下回復說希望能夠分析管理層面的問題,但筆者思考後認為與相關老師單獨進行交流更為妥當,所以如果有老師有興趣了解我們對這一方面的想法的話,我會單獨轉達。

7. 個人感想與思考(全主觀,明天更新)


以下為原答案:

朋友圈會有數十頁的相關評論

所有人都微笑,默罵,以為苟絕

全場掌聲雷動,令演講者自己都難以理解

這,就是情懷的魅力

這,就是對國際課程的熱情

這,就是對IB課程的敬畏


聽的我們在憤怒之餘 有的是為交大附中未來的擔憂 甚至是絕望

沒有作為一位校長對於IB課程最基本的知識儲備

沒有作為一位知識分子最基本的邏輯思維

沒有作為一位領導的最基本的決策能力和感染力

沒有作為一位老師 對於種族 文化 個人 集體 道德標準等事物最基本的尊敬

那有什麼呢?

對於正確價值觀 道德觀的不屑

對於雙語老師教學一味的詬病

對於外校違反IBO條例的欣賞

對於個人扭曲價值觀的全然自信

對於「外教」和「中教」的固有成見和多方面歧視

對於「分數代表老師教學水平」的奇怪邏輯

對於飽受詬病的教學評價系統的盲目自信

拿「學校資金流轉問題」當擋箭牌的三年如一日

不在乎學生申請結果只看分數的頑固思維

明知政校規不適用 卻作為校長兩手一攤說「我沒辦法」的無賴表現

回答不出學生問題就無限甩鍋的懦弱

認為學生需要尊敬老師 但是老師反則不用的搞笑論調

認為IB學生因為用英語上課就不夠愛國的詭異思維

認為本土情懷是由「用不用智能手機」來衡量的怪異標準

等等等等

但是JZIB兩年

我從沒見他在人文樓哪一個教室旁聽過哪怕一分鐘的課 何以說某某老師差?

我從沒見他和任何一個IB學生探討過任何國際/國內歷史 社會 政治問題 何以說我們不愛國?

嘴裡跑火車 跑的連中心主任都在觀眾席幫著不停洗白

我會思源的

但思的是交中IB

交中IB所有任教過我的老師 和所有認識的同伴

絕不會是您嘴裡會讓我們顯得有身份的「國王學院」

更不是您作為校長所代表的「交中水準」

這種水平 笑笑就過了 不必在意

另外 學校有「不可在網路上自由談論學校」的自知之明 匿了


一條非常丑的分割線

----------------—-------------—----------

仔細看了一下朋友圈和各位的回答

不得不說,現在的學弟學妹們真的是太認真了,原來這種三年三次每次都說我們學校什麼明修棧道暗度成倉終於辦成了ib課程,老師不應試學生不愛國的講座我們都是假裝感動受受教育就好了。

憤青之餘還是要明白,東哥也就是隨便講講,我們也就只配隨便聽聽,一個拿我們部門當搖錢樹的領導,和一幫沒有能力還喜歡叫囂的中教,這個學校的底子就是癱的,這三年中外教來來走走,好的留不住,爛的趕不走,我們學校就像化學實驗的過濾紙一樣,留下了各種渣渣。

能在這個學校脫穎而出的,跟學校本身的努力沒啥關係,學校不拖後腿就好了,平均的六個小時睡眠是靠熄燈之後手機閃光燈看書複習趕due拖出來的,10萬一年的wifi是靠我們自己花錢如流水的流量卡套餐包模擬的。我雖然成績不行,但是花了三年跟中外教打交道,我的親友們都說我成熟的像個40歲的老男人。

真正牛逼的靠自己,別的都是紙老虎。

我反而開始懷念開學講座罵我們的程敏老師,真正有管理能力的Mrs.Magret和Mr.peter,還有那些數不勝數的為了學生的最後卻離開的老師們。

不過沒關係,讀完書就會發現社會也就是這樣的。不忘初心都是說給傻逼聽的,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這樣說吧

大家別太激動呀

徐校長希望我們能在一個 頂級

艱苦的校園內學習ib

自帶掉線屬性的網路促使我們感受絕望

歷練內心

招生官來到學校無不會被2000w的游泳池系統震撼到

更會被我們艱苦的環境而刻骨銘心

對我們的申請是很有利的!

同時

這種fuck雞蛋的環境

也是對我們內心的一種修鍊不是嗎....

不行了不行了

編不下去了

匿了 怕被查


允許學生問問題,問了問題不解決,像明星見面會一樣趕場子。學生問的問題回答不了怎麼辦?讓底下的人回答。

一天到晚跟周圍的國際學校比紀律,不管出什麼事都怪外教。

比何其樂樂,比庄堅良堅。不聽他的講座也不要緊,因為單單憑藉朋友圈就能還原所有的一切。

前一個小時講三年後會發生的事,作為一個高中生,這三年,於你於我都沒有卵用。

聽徐向東的講座更多的是聽一個樂趣,在他吹逼的時候自己在底下些朋友圈,就是樂趣。

最後,在星巴克吃著章魚小丸子,寫下回答


校長講得其實非常有道理,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受益匪淺,台下掌聲雷動。


過程就是:

例行領導遲到

開頭必須裝逼

每說一句話就停頓

暗示「你們該鼓掌了」

全程吹逼

到問答時間被同學錘

瞬間打回原形

愁的本來就沒幾根的頭髮都要掉光了

然後瘋狂拉老師當擋箭牌

最後實在是搞不過學生

找了個理由

溜了溜了

886

去操場散步去了

他大概是去回憶一下

他剛剛吹了哪些B吧


9/10的演講內容都是在吹。

最後的提問環節,生物生的手高高舉起,

hql就跟瞎了一樣。


外教上課錯誤不斷,且經常被學生髮現,

生物方面的知識基本限於syllabus內

沒有個人魅力,課堂無趣,所有人昏昏欲睡,全靠課後自學

學生的生物統考平均成績極低。

所以dangdang您有辭退這位老師的打算嗎?


聽完只想豎大拇指

終於知道為什麼這個學校的老師一直在挑戰我對老師的定義

原來是這個學校的校長完全顛覆了我對校長的定義

我對我的出身沒有什麼意見

我的初中是xx 我的大學是xx 我的高中???啥???高中是啥????我沒上過


自相矛盾,沒有邏輯

本以為他是憑一副口才當上的校長

現在只相信他背景後台夠硬

什麼叫一個校長帶垮一個學校?

聽他講座便知。


咳咳,兩節課之間差了一個小時,所以我來寫個回答。

我是2017屆首屆公費班,剛剛結束了在交附的生活,可以說是第一波擁有了完整經歷和體驗的人了。三年期間,徐校長的講座聽過很多,心路歷程也有過很多次變化,零零碎碎地和朋友老師們都傾訴很多次了,但正好借個機會整理一下。

一直說,2017屆是非常不像國際生的一屆。公費班的突然出現,豁然就使人回想起了當年公派遊學的輝煌歷史。許多不屑國際部,帶有先天偏見的人(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被「公費」和交大附中這兩個名字吸引了過來。我是從來都不知道國際課程的,但這不妨礙我,在風雨長廊看到密密麻麻人群排隊考試時,心中涌動的沸騰。

我們是不同的,那是一直篤定的信念。這份自豪和驕傲,是從我拿著兩張自招准考證,踏進校園,選擇轉彎走進了國際部時,就已經紮根萌芽了的。我確信我不是慌忙地逃出體制,我考過本部的自招,我準備了三年的中考,但我決定迎接改變。這一點不僅於我,也不僅於所謂的公費班,而是當你感受到紅太陽的光芒終於往這裡照射了,人群便會像流水一樣湧來,充斥著榮譽和使命。

他們只是要看到這裡有光,卻並不一定需要那點溫度。

於是,許多從未了解,也從未接觸過國際課程的人,帶著在傳統教育體制里的經驗,嚮往著這裡,也來到了這裡。所以我相信,你們可以想像,第一次聽到徐校長給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的心中滿懷著多少種複雜的情緒。「飲水思源,愛國榮校」,這真的不只是一句校訓。每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高中生,都渴望有一種信條,能成為他或她理想的座右銘。

我仍然能記得起來,當我周五坐在父母的車上,是如何激動地複述徐校長每一句話、每一段落、和每一個核心理念的意義的。我謹慎而又狂熱地揣測著現在,大膽而又怯畏地暢想著未來。我現在都很難想像,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著我度過第一年的。所有人都如饑似渴,第一天晚自習就看完了一學期要求的語文閱讀書籍。每天晚上,我會把每門科目的筆記一點點翻出來,整理複習。我還記得生物書,我不劃重點,因為我堅持要把每一字每一句都背出來。我甚至比準備中考時還要更認真地學習數學,辯論著比起本部,IG的數學是如何注重廣度與應用而非題目的刁鑽。

我熱愛音樂,我會因為對課堂的熱情把學到的知識與歷史寫成詩句;我熱愛社團,第一天就衝進去和學長學姐們談我接班了以後會採取怎樣的措施;我熱愛活動,高一的第一個學期我就曾連續一個月沒有回過家,每周末都留在學校里。我曾經也代表過那裡,參與了中新交流論壇,為國際部做招生宣講,成為校慶紀念的志願者。

我感謝我的班主任,楊磊老師,他給予了我們尊重和自信,歷史底蘊的沉厚與個人張狂的魅力是如此地融合在一個人身上。是因為他,我和我的同學們才擁有了集體感,才會一個班的男生在一起共談未來,互相出謀劃策。他曾與我談過心,為我未來的方方面面出謀劃策,還勸說我過去寫小說。

我感謝我的Counselor,成晨老師,他給予了我支持,作為管理者的睿智深刻與作為老師的真摯誠懇都能在他身上發掘。在高二,他認可了我的校外音樂平台,不鎖琴房Kotofusa的成功;他給予了我機會,去和同學們一起創立了CPF基金會,為更多本校的優秀學生社團提供支持。

很慶幸的是,我一直都有話語權。身為音樂生,我一直都能走上Assembly的舞台;作為CPF基金會成員,我也能給予其他社團評價和鼓勵;我能敲門走進辦公室,去和counselor們閑聊學校的情況。但也正因為如此,我也開始了不斷地反思。

寫了很多正面的,不代表反面不存在。2017屆的錄取成功,非常得不理想。理論上被「公費」吸引來的更好生源,沒有產生任何顯著的變化。高三低到離譜的出勤率(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頻繁的老師調換,以及充斥著的與學校的強對立情緒。我們也採取過手段,交涉、改進。我們曾經通過聯名信和課堂錄音,以正規方式要求改換了教授音樂的老師。需要批評的東西有很多,我很難一一贅述,其他回答也寫得很清楚。我只想說,你們經歷過的,我也一定經歷過,而且還更多、更久。

三年,三次徐校長的講座。第一次,我沉浸其中,並憤恨那些發出調笑之言的學長是如何的不尊重;第二次,我在思考,我沒有提問,但我投向那些令人大笑之言時的眼神變成了疑惑;第三次,我沒有去,我變得迷茫而不知道應當在乎什麼。

----------------------------------------------------------我要去上課了,過會兒再更新。


吹逼大賽 自愧不如


我迷信IB課程,敬畏IB課程,我不忘初心,要建設數一數二的IB課程中心。


經典舊話,年年有餘。


一個設置諸多條件來限制學生申請的學校是好學校嗎,一個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不是改善教學方案,改善師資配置,而是限制學生申請來要求完成分數的學校,以為那麼差的ib 成績都是學生造成,而不想想你搭建了什麼團隊。


以下來自交中一個普通高二學生。

首先我還是要肯定校長每學期都能抽空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

上一年,還是PIB的時候,我在128的一個小教室聽著校長的演講。當時一個個大餅,畫在眼前,「條規可商討」 「最好的IB學校」「我們全外教分數有保障」內心還激動不已,可能就像今天在場的高一學生,對這個學校的理解還不夠深刻。

一年後,充分認識此學校的我又了全新的體驗。還未進學校前我就聽聞128就過渡2年,我們交中IB自己的新校區很快動功,現在呢?與國王學院聯辦?100畝?就這鄉村房價要11w?小學到高中一條龍一塊地?可謂漏洞百出。

接近著說說老師這事吧,被辭退的兩位老師,Bob我不清楚,但聽下來肯定不錯。Kirby要說很好那不至於,可要在交中IB,已經算是不錯了。這學校好好教課的老師有幾個?不要說好好教課,你就是天天不來也行啊。上課,唱歌?跳舞?俯卧撐?「自學意識」這就是我們的課堂。挺驚訝的是吧。還不止這樣,更有甚者,我們的物理老師,我們會的題他不一定會,我們不會的,他一定不會,一句「hopefully」說了一年,卻還沒等來回答。一個萬有引力定律,教了一節課,下課發現公式是錯的。我真的是不知道,教書又差本身還沒知識的老師是怎麼被招進來的。

那,再說說這評測系統吧,學生對個別老師的意見可謂是人盡皆知,引來的是老師的充耳不聞,這個推脫那個搪塞。在評測時,有些不選這門課的同學甚至故意給這個老師打高分,內心想著,我被禍害了,你們也躲不了。而且就算大家齊心,我也沒聽到過說這玩意把哪個老師t掉了。

評論一下所謂的本土情懷吧。堂堂國際高中,全員打太極?本土情懷就靠這個培養,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在陽光下慢悠悠的晃動著胳膊和腿?我們一直很愛國,但這不是這樣體現的,該做的升旗唱國歌我們都會做。

還有學校管理,口口聲聲的可以商討,我們聽到的是什麼?「你要呆在這兒,就遵守規則,要不就滾」「服從安排」 學生幾乎完全沒有發聲的機會與權利,這也可以從後面的問題環節爭先恐後看出一二。說說具體管理吧,10點熄燈睡覺,夜自習時11點關,高中晚上10點睡覺?這可真是新鮮,開始老師說的到IB都不能睡覺,就體現在這?夜自習本來就是對晚上需要學習的學生開放的,就開放1小時?又小又亂,無人打掃不說,像學習都不讓?可真是合理極了。還有許多校規上沒有的條例,學生做了也要被懲罰,動輒千字檢討一個已拔掉線的插頭。學校規定教室不能喝飲料,我覺得沒毛病,但是呢,學生到處都在賣飲料,教室卻連飲水機也沒有,只有老師辦公室有,這算什麼?食堂?不說小,只開3個窗口,學生老師都在一塊吃,好多老師就直接插隊,學生搶飯全靠跑,量又少,品種不換,味道還難吃。

最後總結一下這個從上爛到下的學校吧,校方不管,老師不教,學生不學(個別)一些同學確實不適合讀IB(可能有人不喜但我還是要說)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進來的,簡直就是災難好嘛,整天就知道跳,騷,弄的烏煙瘴氣,留級的要求簡直就是奇低,igcse都要2門不合格才會留級。看看我們IB的平均分吧,看看我們的升學情況吧?對的起交大附中這塊招牌?當初多少人就是被本部的聲譽騙進來的,現在就這樣對我們?要考個7得學會巴結老師投其所好,還要自學能力極強,自己有十分好的資源及學習方法,同時外面還要自己找渠道有比賽才能升上好點的學習。要是換個學校,那升的大學至少能上一檔。飲水思源飲水思源,本來有的水都被倒了談何思源?


無幸親臨講座,朋友圈與現場無異

他,成功了,關注度更比春晚高


2015屆 已經離開學校多年的我就小任性回答一次吧

我本人對學校的感情,大多還是感激的。但是,無論是在交大附中的那三年還是畢業後總聽到關於學校的各種風言風語。異國他鄉再一次因為這件事關注高中的近況,還是略有難過的。難以抑制還是分享幾句關於學校的想法。

徐校長做錯了嘛?

對於徐校長的風評從來沒有少過,但不可否認的是,徐校長為了提高IB真的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在學校那幾年也記得,當初為了打造IB的教室和外教團隊交大附中花了血本做投資。如果沒有徐校長的支持,這一切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次的演講,不論做法是否妥當,至少證明校長很在乎IB的發展方向。

然而,花了大功夫不一定能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也許,一切的努力都用錯了方向呢?我認為交大附中本部的管理者如果想要管好IB的話,就不應該對IB內部的老師那麼不信任,反而自己在沒有完全了解IB的情況下就參與的那麼多決定。

來自本部的聲音是否適合給IB做決策?

其實真正了解IB的還是每天在IB工作的外教和老師,決策直接由本部下達並不是最合適的方案。就比如說這次的新聞事件,Mr. Bob因為化學普遍分數太低被開除了。聞此消息,我與無數同學都表示異常詫異。因為這本身一定不是一個特別英明的決定。作為曾經Mr. Bob的學生,我認為其實他教的真的還算可以,有時候可能他說話會是含糊不清,但就像剛才一位同學說的,他是一位好好教課的老師。

學過IB的同學都應該知道,IB化學的確難拿分,尤其是HL Chemistry。曾經身邊一位40分+的IB高分考生,也是栽在了HL化學上。我相信,在校長下決心開除Bob時,一定沒有聽說過IB化學的分數分布現狀。這是一個典型的花了功夫卻用錯地方的例子。

IB成績怎麼了?

外教水平不高的問題有目共睹,不多重複了。有意思的是,似乎外教的水平並不是一直這麼低下的。

我記得當年 (2013年) Ms. Margaret在的時候外教教課很認真。當時我曾經向Ms. Margaret抱怨了一位老師上課的為題。結果很快我就在哪位被抱怨的老師上課課堂上看到了Ms. Margaret坐在教室後面聽課,監督他的上課質量。那一年我們IGCSE考試相比去年也進步很大。

如果那個勢頭一直下去,肯定不會像今天這樣。而之後各種不怎麼教課的外教就來了。長久這樣下去IB成績是很難提高的。作為所有外教的直接領導,如果沒有強有力CP的話招來的外教自然是不會很好。

而強有力的CP自從Ms. Margaret離開後就沒光顧過交大附中IB了。想要招到好的CP,必須要給予CP足夠的權。這在目前的局勢下,這幾乎已經沒有可能實現。

我們不懂得飲水思源?

我覺得本部另一個比較在意的是我們的思想問題。其實愛國不是口中喊喊口號就可以的。能背的出共青團手冊的人不一定真的那麼愛國。

校長可能認為,IB的學生沒有舉行關於中國文化的古詩詞朗誦比賽,也沒有好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定對中華傳統文化沒有良好的認識,也一定被美國文化腐蝕了大腦。然而,我們可能只是覺得遵守正統的那套教育太過僵硬?我們心底里真的相比本部同學只知道崇洋媚外?

關於這點,相比本部的同學,我們至少有機會走出去,在對比國內外不同的兩個世界後,作出屬於自己的理智的判斷。

其實學校大可不必強求我們多多拋棄西方的文化,擁抱中華的精神:這麼做對於青春期的我們而言更多的可能只是激發了我們的逆反。為何不讓我們順其自然,在未來做出自己的選擇?尤其到了美國之後,在國外的留學生往往都會更加想到祖國的好,這點我感同身受。

不遵守校規不是外教的錯

然後其實我覺得讓外國人來管理也不意味著我們就會不遵守校規。好的CP也會知道教學生守規矩。無論是Ms. Margaret還是Mr. Peter在交大附中的時候,他們都反覆地試圖改善我們打掃衛生不幹凈的問題,以及針對校服問題也是對交大附中的規則保持服從的態度。

希望這些話終有一天能被管理者們傾心聆聽

所以吧,我總的感覺本部在改善IB上花了大把的努力。但是如果能真正信任IB的管理者和外國的教育模式,才是真正正確的。像現在這樣開除個別老師的效果(而且還由於不夠了解IB的課程設置,開除了錯的老師),我認為遠不如找一個好的值得信任的人來管理這些老師。

我覺得我說的這些很難真正被採納,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我建議本部的老師能真正敞開心扉和IB的老師和優秀的代表性學生聊聊,而不是僅僅根據自己的主張決定,會很有啟發的。

PS: 這一切只是我都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抱怨歸抱怨,其實我從心底里還是感謝這個待了三年的高中。我指出我的看法,並不是說我的高中不好;每個學校的骨子裡都有自己的問題。事實上,高中三年是我改變自己很成功的一段時間。而且,畢竟沒有那段經歷,我可能永遠無法擁有現在這樣的批判性思考。


不專業管理

做著不專業的事

何況自己心裡明白

有些事有規律卻非要逆行

不顧別人看法砥礪前行

國足都知道

要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此時心裡還竊喜自己多NB

就憑學校這硬體設施

有錢造樓沒錢用白板

有錢造樓沒錢裝個好點的wifi

wifi有多差 百度開10秒自己體會

老師好不好 學生心理最有數

有的人就喜歡

像個傻逼一樣

笑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推薦閱讀:

有什麼外行人看起來高大上,業內人士嗤之以鼻的事情?
如何擺脫認為談的女朋友越多越牛逼的想法?
在知乎吹牛逼需要繳稅嗎?
21歲月入十萬該怎麼投資?
愛吹牛的人是怎樣一種存在?

TAG:學校 | 吹牛 | 吹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