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佛門中有求必應 」是真的嗎?

兩個問題

1、 我常常在網上看到「求金榜題名疏」、「求工作疏」「放生改運」等 ,這些是真的還是迷信的?

2、我一直是個運氣很一般的人 ,有一天 我開始抄心經 每天2遍 ...那段時間 ,只要我抽獎必能抽中 ,有好幾次還在地板上看到錢.... 運氣變好是因為抄經的緣故嗎?

—————————————

2016-10-4 第一次對問題進行了補充 ,補充如下:

一、上面兩個問題歸納為:

1、這是迷信嗎?

2、抄經會使人運氣變好嗎?

二、衍生問題:

1、如果有【有求必應】這個說法,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有求必應?

2、下面的回答已經出現這樣的分歧,哪個更準確點?

(1) 【有求必應】求的不是世俗層面的成功(如升官發財)

(2)【有求必應】存在,可以通過其獲得世俗層面的成功

(3)【有求必應】存在,肯定了它可以實現「升官發財」,但目的是為了引人入門,根本是為了使人「解脫」

3、若做好事會改善命運 ,那叢飛的例子怎麼解釋?


謝邀。

佛教裡面的「有求並應」是真的。

但是人們對「有求必應」的理解是錯的。

舉個栗子:

你對著山谷大喊一聲:我餓……

山谷也會回應你的。

山谷的回應就是迴音:我餓……

這就是山谷的「有求必應」——對你「求」,它一定有反應,但是一定有反應不見得就是給你端出一碗牛肉麵。

同樣的道理,佛教中的「有求並應」,指的是你有所「求」,就在心裡種下了這個「求」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年,幾十年,幾百年,幾萬年,幾億個輪迴等等),你在自己心田種下的種子是會生根發芽的。

這就是萬法由心生。

為什麼學佛必須發「菩提心」?

簡而言之,菩提心就是一個志向,你心裡有這個志向,以後的修行才不至於走歪,如果你心裡沒有這個志向,就好比盲人瞎馬,栽跟頭是早晚的事情。

發菩提心,其實就是有所「求」,發菩提心之後能夠修成正果,就是所求的「應」。

這才是佛教有求必應的本意,而不是去找個泥塑木雕去滿足你當下的私慾。

同樣的道理,現實中有求必應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在初中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算命什麼的,那就是沒有「求」,自然也不會去注意有關算命的理論;等到我開始對算命感興趣了,想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了,各種學習的機緣也不斷地在我面前出現了,這也是有求必應。我心裡種下了這個種子,時機成熟了,這個種子就開始發芽成長了。

同樣的,你把算命改成編程,改成律師,改成溜門撬鎖,結果都是一樣的。

老夫子不是也說「求仁而得仁」么?

老百姓不是也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么?

這都是有求必應。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有求必應」,你就會發現,「志向」是個很重要的東西。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裡面,很注重對「志向」的培養,這其實就是儒家的「有求必應」。你內心對某種東西有強烈的需求,以後才有可能去慢慢實現,沒有這個需求,即使有機緣,也會失之交臂。

儒釋道是相通的。

古人沒有欺你,宗教沒有欺你,只不過是你自己錯解了古人的意思。

話說回來,去寺廟燒個香,就一定不對么?

也不見得。

許願其實也是在自己心田播下一個種子,至於這個種子什麼時候實現——

建議你先去學習一下佛教的時空觀。

————————————

至於你因為抄心經而財運變好,那是因為你在心靜的狀態下,激活了潛意識裡對錢財的「求」而已。其實和心經關係不大,和自己對「運氣」的強烈需求關係比較大。

這也算是種瓜得瓜吧。

但是我不建議你去玩這種遊戲,比較危險。

網路上放生已經是一門生意了,有人專門靠這個賺錢的,不建議大家去摻和這種鬧劇。


1.回答問題題目:

是真的。

2.問:我常常在網上看到「求金榜題名疏」、「求工作疏」「放生改運」等 ,這些是真的還是迷信的?

答:是真的。

PS,方案一是科學,能解決問題,你用不用?方案二是迷信,能解決問題,你用不用?在答主看來,解決問題的方案只要管用就行,我才不care它是科學還是迷信,是宗教還是政治。我只看結果。

3.問:我一直是個運氣很一般的人 ,有一天 我開始抄心經 每天2遍 ...那段時間 ,只要我抽獎必能抽中 ,有好幾次還在地板上看到錢.... 運氣變好是因為抄經的緣故嗎?

答:有可能是抄經運氣變好了。但是運氣變好不一定體現在中獎或撿錢上。

4.問:這是迷信嗎?

答:不是。

5.問:抄經會使人運氣變好嗎?

答:會。

6.問:如果有【有求必應】這個說法,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有求必應?

答:就是字面意思的有求必應。你所求一切都可以實現!當然前提是不能是惡願。

7.問:下面的回答已經出現這樣的分歧,哪個更準確點?

(1) 【有求必應】求的不是世俗層面的成功(如升官發財)

(2)【有求必應】存在,可以通過其獲得世俗層面的成功

(3)【有求必應】存在,肯定了它可以實現「升官發財」,但目的是為了引人入門,根本是為了使人「解脫」

答:(1)理解有誤。(2)與(3)理解正確。

8.關於叢飛(這個真心不想說,說了會噌噌蹭掉粉噠),貼段經典原文給題主看看吧。

《優婆塞戒經》:

若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惡人。是假名施不名義施。如是施者名無憐愍不知恩報。是人未來雖得財寶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依照佛陀的教誨,捐助他人的前提,是優先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親屬,僕人(現代社會可以理解為為你做事的人,比如育兒嫂,保姆,生活助理,公司職員等)等等眷屬。

讓他們生活幸福,心情愉快,然後再把剩餘的錢財拿來做善事,才是符合佛法中的布施原則的。

如果自己的親人眷屬生活已經受到了很大影響,還要繼續布施,其實是違背了佛陀的教導的。

佛法中的善惡標準與世俗間的善惡標準有些部分是重合的,但是也有些部分,是不同的。

佛法是慈悲與智慧並重的。

因果律是佛法中非常重視的一個規律,而因果律的善惡標準有些時候也並不符合我們的想像。

舉個例子:如果某人公司在重慶,把給公司辦公室裝空調的錢拿去捐給汶川……這就是一個不符合佛法中善惡標準的布施。

正確的做法是:裝空調的錢拿來裝空調。從自己已經納稅完畢的合法個人可支配收入或公司純利潤中拿出一部分捐給汶川。

這個話題要展開說就大了,今天還是點到為止吧。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佛教的目標是無求,也就是離欲,如果有求必應,那何苦去離欲,去無求呢?12緣起揭示了佛陀的輪迴觀,裡面清楚的提到了愛緣取,取緣有,也就是說,欲求是輪迴的根本原因,如果有求必應,那麼輪迴有什麼必要斷,談何輪迴是苦?所謂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的價值觀念,不就錯了嘛?所以佛門之中,有求必應,並非原始教法之本懷,所謂苦諦,就是指求不得,愛離別,耐憎怨,這才是佛教認知中的真諦,也就是說事與願違,所以才要離欲,才要無求。

佛教如果打起有求必應的旗號讓信徒進來了,但是發現依然是事與願違,那麼信徒們還會信佛嗎?所以還應該實事求是,佛教宣揚的如實知如實見就是要面對現實,承認現實,而不是活在心靈雞湯中,所謂苦集滅道就是指世事無常,事與願違,欲求是輪迴之本,應當離欲,當求今生滅盡無餘而來世無生,所以當修戒定慧。


梅花易數中有觀世應一說。世代表求者,應代表所應。正如高票答者說的一樣,應就是回應。不是說滿願的意思。

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並不簡單說的是你皈依了佛教,求什麼就得什麼。而是說你的所求,佛法中都有對應的方法。你按著做就能滿願。這叫應。

你不照著做,那就肯定不應。

這也是我經常強調的佛法的自證性。


∵有求必應

不止佛教講,各大文明傳統都有相似的表述。

在儒家,如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義」。這是求仁得仁。

在基督教,如「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馬太福音 7:7 和合本)。

這裡的關鍵在於求什麼!

有求必應的「求」,絕不是追求升官發財 良田美宅等世俗價值,而是追求道德,提升人格。

道德被自由法則所支配,可以操之在我;

幸福被自然法則所支配,非我力所能及。

這個區分來自康德,

其實,孟子早有洞見,他說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意思是說,有些東西,追求就會得到,放棄就會失去,這樣的話,追求有益於得到,因為追求的在自身;

追求有一定的方式,得到與否要看命運,追求與得到沒有必然關係,是因為所追求的在自身以外。

可見,成就道德人格,是求之在我,得之有道,求必能得;

追求外在,得之有命,或應或不應,就不是「有求必應」!


大乘佛教的典型……【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智(文殊菩薩)】……本著【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永恆大願……修行了【無量劫的菩薩行】……這些無量無邊數量的佛菩薩們……掌握了【無量無邊的辦法】……用來救度一切眾生……這一點……聲聞緣覺乘的修行者……聽到了之後……絕對會……腦裂!……但是……要注意……一定要依照【佛教的經論】……如理如法地……求!


是的,佛教可以有求必應。

佛經里,觀世音菩薩說,「但有所求,無不果遂,惟除不善,除不摯誠。」「生少疑心,則為無效。」

第一,所求之事不能傷害他人,不能傷害自己,不能違背世俗法規。

第二,所求之事要符合諸佛菩薩所發的願力。每一位佛陀,在因地所發的願是不同的,所以求的對象要合適。比如求健康,應該拜藥師佛或觀音菩薩;求死後往生極樂世界,拜阿彌陀佛最契機。經書上都有講佛陀所發大願,要注意看。

第三,要嚴格按照經書所說的儀軌法門去實行。大部分經書上都有相應的修行儀軌,要照做。

第四,祈求時,要摯誠懇切,要深信不疑。這條對很多人來說很難,這個信心,這個誠心,是要漸漸修行而累積增長的,是要有一定禪定功夫的。定力弱,就好像收音機頻道沒調好,借到的諸佛菩薩的願力就弱,效果就不那麼明顯。而且業力越重,就越需要功夫。


那要看你怎麼玩弄文字遊戲了


我不知道我理解的準不準確

但是我一直是醬紫理解的

所謂有求必應 是不假

但是問題在於 你有這個善根和福報

你如果一點福報沒有 我覺得那些也是廢話

有求必應首先應該先自己去努力

去爭取 而不是坐等天上掉餡餅

嗯 下文恭錄了凡四訓之文

命自我立 福自我求


貪官求不出事難道心不誠嘛?

五戒十善為三觀準則,六度為修福方法,三殊勝攝持,這幾個百度吧

系統了解看慧燈之光


疏文這種東西,本身是自道教而來的。最早就是張道陵所造的《三官文書》,求天官賜福,地官消罪,水官解厄。

這東西和佛教一點關係沒有,純屬佛教僧侶竊取道教儀軌的行為。這就跟佛寺里那堆抽籤算命拜太歲的一樣,如果從佛教的角度看,通通不如法。要真想拜疏許願,趁早去道觀。


有求皆苦!


從心物一元的觀點來分析,物質是能量的振動,撥動能量之弦的卻是心識。

打個比方,這個世界好比是一個大型VR網遊,這個網遊的總體劇情受到所有玩家的影響,是為「共業」,每個人的遊戲劇情受到個人操作的影響,是為「別業」。而且這個遊戲在玩家game over後可以無限reload,新的劇情的走向則受到之前無數次遊戲歷程的影響。玩家達到一定條件之後,可以升級為管理員,此時可以不受遊戲規則的影響,是為「覺悟者」,「佛」,「菩薩」。

雖然VR網遊非常逼真,玩家在遊戲中的經歷的生死彷彿真的一樣,但是坐在電腦前玩遊戲的玩家實際絲毫不受影響,是為「如如不動」的本體心識。雖然虛擬世界森羅萬象,本質上不過是1和0組成的二進位代碼,是為二元對立的「分別心」。

有一部分聰明的玩家,觀察遊戲中的因果律,總結了一些遊戲技巧和規則,甚至編寫了一些自動化腳本,可以掛機刷遊戲,大大提升遊戲的效率,減少遊戲的肝度,成為廣大肝帝的福音,是為「科學家」,但這部分人始終沒有跳脫遊戲來探尋遊戲世界的本質,因為他們採取一種所謂「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而這種實證所需要的實驗條件和器具都依賴這個遊戲世界的環境和道具,皆是虛擬的,「幻中說幻」,因此始終無法跨越「理性的鴻溝」(康德語),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太過於相信理性的力量,過度裝逼。

而其他一部分玩家則通過和實證主義相反的途徑,一種「反編譯」的禪修,獲得了管理員資格,他們能夠直接閱讀遊戲的代碼,因此不會落入二元對立之中,因此也就徹底明白這個網遊的虛幻本質。他們因自己曾經過去無數次的reload的「輪迴」之中深受網遊之害,因此看著目下這些網癮少年,充滿了「慈悲」,希望拉後來人一把,不讓玩家們沉迷網遊,讓他們從這個虛幻世界解脫出來,回歸真實世界(腦補《刀劍神域》的劇情)。

由於直接教導玩家明白二進位機器語言編程這種「了義」的法門過於高段,就算是「阿羅漢」級別的高等級玩家也理解不了,甚至引起虛擬角色和虛擬世界崩塌的恐慌(參見《』妙法蓮華經》),因此佛根據不同人的資質,以較通俗的VB語言,或是C++來解釋,是為佛法。由於部分玩家文化程度較低,因此佛特意製作了所見即所得的gui的編程界面,目的是引發興趣,引導入門(先以利勾牽,再令入佛智),是為「世間法」。

因此,玩家在學習了較淺顯的「世間法」之後,可以輕微影響短期的遊戲劇情走向,且由於玩家程度尚淺,必須呼喚管理員(稱佛名號),取得管理員的幫助之後,才能在本次reload之前達到一定影響劇情走向的效果,是為「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由於遊戲世界廣播太多,一直被刷屏,所以必須持續不斷呼喚,才有可能被管理員發現。而且管理員無法直接「干預」玩家個體劇情,只能順應因果律進行「推動」,玩家必須自行種下「種子」,而管理員可以施加影響的是先讓哪些種子先開花結果。

實際上,和網遊不一樣的是,每個坐在屏幕前的玩家,所謂的「個體意識」,不是單純的個體,而是互相聯結的,都屬於一個本源心識,榮格說的「集體潛意識」,或叫做「原型」。


首先要感謝您的信任和邀請!

我考慮了幾天,覺得自己才疏德淺,雖然類似於您提出的這些疑惑我早已經遣除,但以我的文筆未必能詳盡地敘述。

《自我教言》當中有一句:「眾中出言須謹慎」,所以關於因果的問題我還是不多說什麼了。

但是強烈向您推薦我當初學習、反覆思考並認真寫過筆記和提綱的幾篇文章,都是真?高僧大德的開示。想必如果您認真讀過之後,也會完全遣除這些疑惑。

關於「迷信」的澄清

《慧燈之光1》當中的如下幾篇

《三個差別》:佛教與外道,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小乘與大乘,這三個差別。

關於「有求必應」的解釋

《三殊勝》: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迴向殊勝

《淺談因果關係》

最後補充一句:

所謂「迷信」,這個詞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動詞,即「迷惑地就相信了」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沒有考慮清楚,是可以迷信任何事物的,而並不特指任何宗教教義。

若想要真正了解佛法,乃至了解一切天文地理文理工科,都需要我們用智慧去抉擇後選擇相信,即「智信」。

否則,就會變成「迷信科學」「迷信物理」以至於「迷信佛法」。

以上,請知悉。最後,再次感謝您的邀請和信任!


南無阿彌陀佛


謝邀,大多都是不符合教義的迷信,我記得已經有經論里提到過,人要是有橫死的果才放生,有貧窮的果原因是偷盜才得多布施。但是近年這些網路營銷鼓吹放生這種買賣就能增進人緣,金榜題名什麼的,我就見過鼓吹放生能戒色的人才,都是驢唇不對馬嘴的,就好比你感冒了,我卻開一副中暑的葯給你吃一樣。

佛門從最基本來說,也不是講求必應,求什麼都不如求自己靠譜,講究的都是自己的心和行,自己不去行動達成自己目標,自己不去布施,再怎麼做都是徒勞無功,哪來什麼功德無量。

粘貼不了,評論區見。。。


恩,這裡的「應」不是解決問題的意思

而是回應的意思

至於回應的結果,那是沒保證的

而回應的時間,往往要推到幾輩子之後,甚至幾十億劫之後去了

而佛教徒收的錢財,都是這輩子能看見的!

佛教徒並不接受幾十億劫之後的錢財

不信你等寺廟開門上頭香,跟和尚們說,許諾三十億劫之後的100億人民幣

你看和尚們答應不?


  劉牧師問:「你信神嗎?」

  丁元英說:「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劉牧師思忖片刻,說:「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麼關係?」

  丁元英說:「不一不異。」

  劉牧師說:「天國遠了,沒人能救得了你,你走吧。」


泰國緬甸不丹多少人渴望擺脫貧困啊,求了多少年了,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證明上面這個是假的


走對了道路。。在加上念咒念經吃素放生迴向。。。。的確日子會越來越順心的。。。。

前提是。。走對了道路


推薦閱讀:

學佛到底是為了什麼?
學佛過程中發現自己脾氣特別大怎麼辦?
如何看待佛教僧侶不事生育、不事生產,是社會的寄生蟲這一觀點?
關於佛學體系的疑問:1、佛把植物看做無情眾生是因為人必須要吃才這樣劃分的嗎?
既然佛說無差別,那麼當天人和餓鬼有區別嗎?

TAG:佛教 | 傳統文化 | 宗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