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穩定的控制系統需要多大的相位裕度?可以結合實際經驗舉例說明。

工程上一般要求伺服系統的相位裕度要大於30°,才能保證控制的穩定性和對擾動的抑制能力。但以我的經驗來說,對於剛性好的運動平台控制系統相位裕度要保證25°以上,才能有足夠的穩定性;其次,就目前的多旋翼而言,相位裕度貌似要求也沒有這麼高,也許只有15°。當然了,實際的相位裕度需要進行準確的系統開環傳遞函數辨識才能獲得,辨識方法的差異性也可能對相位裕度產生影響。

PS:現在用頻域辨識分析法研究控制系統性能的人還多嗎?不用還有更好的方法研究實際系統嗎?比如一架飛得不好的無人機怎麼改進性能?亦或是飛的不好是由於潛在的機械、電氣性能不夠,或者就是控制器參數調整不到位,如何進行故障診斷確定根因?


額,要我說的話,我希望有無窮的相角裕量。。。可是這樣說會給人有一種欽定的感覺,非常不工程。多大的相角裕量夠呢?我也不知道。

我的個人感覺來說,開環增益越高,相角裕量就越小。因為增益越高,在0db的穿越頻率就越高(帶寬也大),對應的相角延遲往往就越大。而增益越高,響應就越快,抗擾能力也越高。相位裕量高了能抗擾么?我說不好,我是覺得對量測雜訊的干擾和環路內的計算、執行器的慣性延遲有更好的忍耐力。工程中,還是trade off。

頻域分析法做設計的還是很多,為啥?因為方便。用個信號源,功放,再加數據分析儀,頻域圖就出來了,雖然只是個參考模型,因為現實中一切都是非線性的。但是比用物理模型分析建模,再用時域數據擬合,方便的多。有理可依的調參數,比靠「玄學」靠譜。

題中最後的問題,你說執行機構和控制器演算法哪個出了問題,哪個更重要?不好說,強力,線性,快速的執行器,會給系統設計帶來很多方便,也往往意味著高成本;反之,如果能在苛刻條件下設計出控制器,那麼帶來的往往是更強的競爭力。借用老闆的一句話:This is engineering, when you solve one, actually you are creating another


拋磚引玉的答案:

應該說,相位裕度跟控制要求有關:有的需要更穩,魯棒性更高,比如響應曲線可以很慢地上去,沒有超調;有的則需要動態響應更快,乃至比如為趕緊進入某運行狀態,可以有超調。

也跟不確定性有關:不確定大的系統或環境,比如量產很多在各種環境運行,一般要求相位裕度大;不確定性小的系統或環境,比如至只此一台在可控環境運行,則可相位裕度小些。

問題描述中還有很多問題,非常好的問題,希望有大神來答~


隨便寫寫。

題主的問題描述裡面又提了好多問題。

相角裕度這東西不愁太大,要說下限的話,個人感覺35°到40°更具有普遍意義。

至於頻域辨識分析,用的還是非常多的。當我們試圖初步對問題進行了解的時候,用它沒錯,畢竟操作起來簡單。

當你具體到一個確定系統的時候,比如某個多旋翼,控制本身僅僅是一個末端的事物,想要調教好它更多的是從信息獲取(觀測)角度下手更好(我默認多旋翼的機械結構沒有問題。。。這個是相對簡單的)。


脫離不確定性談裕度是耍流氓,所以,首先要知道你的系統有多大誤差,多大延遲,然後可知裕度。比如,氣動吹風誤差導致的系統開環增益不會達到二倍,所以電傳控制系統有6分貝的開環穩定裕度要求,相位裕度同理。

當然,這裡的延遲不僅指純粹的延遲環節,而是工程上滯後的概念,比如一階二階死區都會帶來延遲。

話說,一階環節有時候可以當積分器用的,就是慢,可他安全啊!所以啊,教條的不要,融會貫通的好,對著時域的曲線想頻域的概念,會更容易全面理解所謂的經典控制理論。


大於等於60度吧。

「the closed-loop optimal system or LQR system has a phase margin of at least 60 degrees.」

參見Optimal Control Systems (by Naidu)第四章第五節


推薦閱讀:

基於51單片機的pid控制,在下小白,求詳解 〒_〒?
自動控制原理中,為什麼說系統階次越高越難以保持穩定?
為什麼截止頻率越高,系統響應速度越快?能不能從其物理意義上解釋一下
不穩定系統的頻率響應(伯德圖)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閉環系統的帶寬頻率定義為閉環幅頻特性下降到頻率為零時分貝值以下3dB時對應的頻率?

TAG:自動控制 | 無人機Drone | 控制演算法 | PIDControllerPID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