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鹿晗摸過的郵筒成「網紅」 粉絲為求合影排長隊】?

【鹿晗摸過的郵筒成「網紅」 粉絲為求合影排長隊】鹿晗 最近在上海外灘邊拍了一張照片,然後身邊的郵筒君就變成新網紅了因為粉絲們紛紛過來與郵筒合影,據說現在還有很多妹子排隊等著和郵筒君拍照。 (新聞晨報)郵筒:曾經的我你愛理不理,現在的我你們高攀不起!


我不喜歡鹿晗,但我捍衛他的粉絲與郵筒合影的權利

文/楊時暘

外灘邊的一個郵筒因為鹿晗的撫摸而爆紅,引發眾多鹿晗粉絲前去「朝拜」,紛紛想摸一摸那隻被偶像「臨幸」過的金屬物件,和這個冷冰冰的圓柱體留下一張合影。其實,這也沒什麼可奇怪的,只不過,聽起來比去看鹿晗的演唱會,或者去參加他的新片發布會,要顯得更加狂熱一點。本質上講,明星加持過的一切,都是明星周邊。那麼多韓劇中明星穿過的服飾,第二天就有同款上架然後很快被買空,這和那隻郵筒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但是,鹿晗粉絲的行為還是引發了很多人的批評。甚至最被認可的一類非議是,「你們父母把你們養大是為了讓你們做這個嗎?」還有諸如,「這就是一群無腦少女。」之類。

從照片上來看——僅僅只是從照片上來看——鹿晗的這群粉絲不但不應該被批判,反而甚至應該被讚歎。他們隊伍整齊,行進有序,甚至竟然還在排隊時讓開了盲道。那群在跟帖中義正辭嚴地質問這些粉絲的評論者,有幾個在平日通勤地鐵排隊時能保持這樣的素質和教養?你們又見過其他中國人在哪個景點,哪個售票處,能自覺這樣排隊而不是擠作一團?那群小姑娘只是去一個她們心中的「景點」有序拍照,並未侵犯任何其他人的權益,憑什麼被如此指摘?所以,相比於那群有秩序的粉絲,做道德審判的質問者才是更缺乏教養的一群。

與此相對的,是有關胡歌勸說粉絲不要去探班的消息。相比於更顯得縱容粉絲的鹿晗,後者的行為普遍被認為顯示著成熟和理性,值得稱道。其實,胡歌和鹿晗同樣都是藝人,他們的盈利基礎都是粉絲的關注,只不過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在粉絲中樹立存在感。有人蹦蹦跳跳地和粉絲稱兄道弟,就有人冷若冰霜地扮演「老幹部」,後者對於粉絲看似是規訓,但實際還是拉攏。粉絲們會覺得,我們的偶像如此為我們著想,甚至會產生某種嚴肅師長+兄長的投射感,從而產生更強的粘性。無論胡歌還是霍建華,都是這樣行事的典範。他們在虛構作品中塑造了一種禁慾系的模板,在現實中延伸著這種成熟、理性的樣子,這其中當然有他們的真誠,但同時也有他們的商業考量,與熱絡親昵的小鮮肉相比,與粉絲冷面相對,可以顯露更明確的、獨樹一幟的標籤。

其實,人們對於追星族的批評並沒有什麼道理。這需要我們聊聊娛樂業和藝人的本質。

娛樂業的根底就是一種注意力經濟,而藝人的本質就是一種幻想的投射對象,自從這一行出現以來,就是以粉絲粘性作為盈利基礎的一門生意。從最初進行街頭雜耍表演的賣藝者到現在成熟的影視歌藝人經紀模式,這一行的內涵就從來未曾改變過——用自己的形象和藝能儘可能地吸引並黏住受眾,讓其為自己的影響力買單。所以,追星這件事不可能被阻斷。

中國的「80後」一代,幾乎是第一批滋長出追星族的一群人。很多人傾向於用道德化的判斷聲稱,從這一代人開始,年輕人變得無腦甚至墮落。其實,這是因為以前幾代人的生活狀態很不正常,他們根本沒有基本的娛樂生活。我們長期以來把那種由於特殊情況造成的禁慾、刻板的准軍事化生活當做了正確的標準,所以,伴生市場經濟催生出的追星行為,從一開始就不斷地承受著莫名其妙的污名化和道德審判。而與此同時,這個國家中那些更為極端的,對實體社會有害的狂熱崇拜卻反而從未被清算。那些民族主義的,盲目排外的,民粹化的行為被默許甚或讚揚,所以才會有人以愛國為名砸碎日本車車主的腦袋,卻還能獲得擁戴。

偶像崇拜行為,永遠不可能終結,也沒什麼可慨嘆的,因為這是深植於人性深處的一種精神需求。人們交付部分精神世界於自己的偶像,以換取某種程度的慰藉。只不過偶像的界別不同罷了。誰的生活沒有安慰劑呢?

其實,中國年輕人的粉絲文化已經有了很大改觀。從最初剛剛出現追星潮時,無秩序的狂熱,到如今,經過多年曆練和互聯網聯結之後,日益形成了自組織的模式。如今的很多粉絲,已經非常懂得群己邊界。他們的狂熱,其實是一種群體內部的狂熱,屬於小群體內部的亞文化,並沒有侵犯到粉絲群體以外的普通人和更廣闊的現實世界。

我們應該以一群人行為造成的結果去做判定其有害或者無害,而不是對他們的初衷與動機加以道德審判。舉個例子,鹿晗的粉絲去接機,如果圍堵了機場通道,影響了航站樓秩序,那麼應該如何行使法律強制手段就按規定去做,如果他們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他們的追星行為本身就不該被指摘。你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好惡而去嘲諷和審判一個人。憑什麼你們在球場大喊傻逼,就是展現激情?憑什麼在馬路上一邊堵路一邊大聲喊叫地慶祝北京拿下奧運會主辦權就是愛國?憑什麼刮花了人家的汽車,用大喇叭擾民,雷打不動地去跳廣場舞就應該被尊重?又憑什麼對於養生節目中的一個騙子出售的治療儀不惜與家庭決裂也要付錢,卻不算狂熱?而幾個年輕人,用課餘和下班後的時間,用乾乾淨淨的錢和有秩序的行為表達一種對自己偶像的喜愛,卻需要被大張旗鼓地嘲諷和質問?

1990年代初開始,中國大陸逐漸出現了追星亞文化,之後,逐步與世界同步。最初,人們對於追星者進行批評,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老一輩產生的文化休克,他們震驚於這種從未見過的對於某個歌星的狂熱行為,而現在,大多數人對此基本上見怪不怪。如今那些質問粉絲,「爹媽養你們為了什麼?」以及謾罵對方「腦殘女」的人們,大都是因為嫉妒。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天然覺得,科學家之類的嚴肅職業應該得到比歌星更隆重的對待,這才是高素質的體現,但其實,如果真的出現了那樣的情況,一定是社會出了大問題,因為那一定是硬拗過來的結果。普通人天然更喜歡顏值高身材好又具備舞台感的明星,這是人性本能。青春期過後,這種階段性激情行為會自然而然地衰減,它根本不會造成什麼問題。

而同時,我們還有一種奇怪的價值觀,讓我們對於娛樂業從業者有著天然的蔑視。很多人覺得只有諸如種地、做工,或者寫字樓白領這樣的工作才叫做勞動,娛樂明星都是不務正業和驕奢淫逸的,所以,潛意識裡總認為他們憑什麼獲得那麼多的資源和矚目?在這個時代里,注意力就是生產力!顏值就是生產力!不要再以小農經濟的想法去衡量一切了。

鹿晗也好,其他小鮮肉也罷,圍繞他們的新一代粉絲已經有了完善的自組織形態。這群粉絲懂得維護自身權益,也懂得不要侵犯他人的權利,他們甚至主動把自身素質和偶像形象聯繫在一起,認為向公眾展示自己良好的面貌,就能反向替偶像打造更好的形象。他們內部有著明確的分工和良好的聯結關係。所以,不要再把他們看做一群單純的無腦狂熱分子了。他們懂得自己在做什麼。而且,客觀地講,比這個社會的平均值做得都要好。

有些人總是習慣於搬出一種觀點,要求人們做什麼都不要過度。這種典型的帶有中國式中庸態度的觀念根深蒂固,諸如什麼「滿招損謙受益」之類。其實,所謂的「度」,應該也只能是一個自我衡量的指標,而決不能變成一個「他律」的指標。我的度,我做主。我不是球迷,我就覺得所有半夜起來看球的人都是熱愛足球過度的瘋子,這是不對的。自己要求自己叫有度叫自律,別人要求我必須有度,叫強迫。而他人只能在我的行為侵犯到公眾利益時,才有權用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尺度強迫我約束自己的行為。

至於追星這件小事,在它沒有侵犯公共利益時,它是一件完全屬於私域的事。如果我是成年人,我用我的業餘時間,飛往全國各地追隨明星,那是我的消遣方式和基本權利,他人無權指摘,而如果我是未成年人,有我的監護人為我做出行為規範,也不需要他人指手畫腳。在我沒有侵犯他人的情形下,一切外界強力請遠離我的私人領域。我不喜歡鹿晗,但我捍衛那群粉絲去和那個郵筒合影的權利。


第一,這已經不是娛樂新聞了。上海郵政轉發鹿晗的微博,美國bbc報道,微博熱搜好幾天沒有下去,你們覺得一個娛樂新聞憑什麼這麼大張旗鼓,那主流媒體接連發通稿影響網友對這件事的看法就是對的嗎?

第二,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定有人要這麼嚴肅的說什麼中國青少年的素質就這麼低.當年四大天王的舞蹈在歌廳,郭富城的髮型,不也是被爭相模仿嗎?為什麼現在就扯什麼腦殘粉了?

第三,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偶像也分三六九等了。你喜歡文學,偶像是魯迅,是巴金,你喜歡畫,偶像就是梵高,是達芬奇。那你模仿魯迅寫作,觀賞梵高的畫,去魯迅故居參觀合影,這不是一樣的嗎?(而且還不能保證你能如此有素質的排隊。)

第四,現在追星傾家蕩產已經很少見了,什麼鹿晗的同款,淘寶幾十塊一件而已……

粉絲喜歡鹿晗,鹿晗也帶給了粉絲正能量。演唱會杜絕黃牛,全部統一原價實名制搶票。生日做公益,08年地震時捐出自己的飯錢。

你如果還是覺得一個偶像明星的粉絲就都是腦殘的話,這才叫素質低。


這事作為粉絲來看真的很正常,就是很簡單方便的和自己偶像get一個同款而已。不過給媒體一報道就變了味,路人眼裡就覺得是腦殘,也不去多想想。鹿晗成為內地首位獲白金唱片的事沒幾個營銷號報道,鹿飯這幾年做了多少公益沒幾個營銷號報道,鹿晗演唱會後場內乾乾淨淨還是沒幾個營銷號報道,都選擇性眼瞎的營銷號與路人。有時候我就奇了怪了,為什麼這些好事正能量從不見上熱搜,其他那些乍一看就容易引鍵盤俠瞎噴的事老在熱搜上?


樓下的言論我大寫的不服!!!作為我大天朝的迷妹,我天朝國力強盛,是你能隨便說的嗎?

還有鹿晗郵筒的問題,人家粉絲拍照合影留念干你啥事兒?用你的時間了?用你的金錢了?占著你家大馬路了?人家有足夠的人身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用得著你在這兒酸來酸去的了。

我直接放圖,你看看別人的思想境界和覺悟,別總在現實生活里找不到存在感就在網路屏幕前面當鍵盤俠。

行得端坐得正,回答問題從來不匿。

——————————分隔線————————

現在再看我這條回答感覺怪怪的,這個問題下面的兩個不好的回答都已經被刪了,尷尬症要犯了(⊙﹏⊙)擔心會有人覺得我這條回答莫名其妙啊!!!


看著這些沒營養的回答真是…… 好歹抖個機靈啊

我是90後,還記得我們的父輩母輩,每次到北京之後第一件事是什麼么?

北京天安門,毛主席像合影。

對偶像崇拜到愛屋及烏,是一個讓他人看來完全無法理解的事,所有在座的各位都不是鹿晗的粉絲(包括我,所以並無洗地嫌疑),可以大開嘲諷技能,

那你們會這樣嘲諷我們的父輩么?跟毛主席像合影?

我們父輩也這樣嘲諷我們?

我們互相嘲諷,卻做著同樣的事?

我們在嘲諷三胖,殊不知三胖也在嘲諷我們?

甚至到我們的子輩孫輩,他們也可能不理解我們的很多行為,我們同樣不會理解他們,

那我們繼續嘲諷?

遇事多動動腦子,別著急,沒有文人的才學眼界就得了文人酸腐的毛病,別罵別人的時候捎帶腳把自己罵了。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鹿晗可是給城市街道的活力提升做了不少貢獻呢!

春天的老上海外灘一帶,人們在排三種隊。

慢悠悠地排隊買時令食品,是老派有閑階級講究生活品質的標誌。於是春日的福州路上,以杏花樓的青團為終點,排著一條長隊,簡直把一個街區圍起來了。

上海國拍大樓,也在福州路上。為了拍滬牌,人們也不得不來排隊買標書,其中不乏黃牛——這個行當正是從上海灘發育出來的,只有上海才有這樣的土壤。這個長隊足有一公里。

最後一種隊是之前沒有出現過的——排隊去和偶像合影過的郵筒合影。雖然粉絲是年輕人,但規規矩矩,拍照有序。這一公共場所的排隊行為,或許也是一種自我印證:鹿晗粉絲數量之多令人咋舌,為了給偶像增光而非抹黑,不因人多而亂,「鹿飯」們都自帶了很強的自律意識。

這就是春日裡的老中青三種排隊,這就是大上海的三種標籤。

鹿晗是誰?

鹿晗,這位1990年出生的男星,早已成為中國新生代的大眾偶像,以及當今流行文化的一個符號。以他的粉絲數量,引發一個郵筒熱潮並非難事。

百度兩年前的一項「男星品牌數字資產」的大數據分析報告中,基於內容量、關注度、參與度等領域的綜合評估,鹿晗在所有明星中排名第一。同樣在那一年,這位時任EXO組合主唱的一條微博,也創造了微博評論量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流行文化如何塑造城市?

「郵筒合影事件」也許令人詫異。但大眾流行文化的明星們,一直以來都在塑造著城市文化景觀。譬如,披頭士作為搖滾樂里程碑式的樂隊,在利物浦和漢堡留下了大量足跡。這兩個城市不僅在旅遊方面大力宣傳披頭士元素,並且設計出許多到當年披頭士樂隊演出和排練場所的旅遊路線。

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在遊客最為密集的聖殿酒吧區,一面明星牆(Wall of Fame)把包括U2、 Sinéad O"Connor、男孩地帶、Rory Gallagher等諸多愛爾蘭知名音樂人的大幅照片展現給路人,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而在都柏林的老城區,有著大量喬治時期風格的建築。這些並不起眼的老房子,也因U2的一首歌曲而重獲新生。在U2的經典歌曲Sweetest Thing的MV中,主唱Bono坐著馬車,一路從Fitzwilliam Place經過Upper Fitzwilliam Street到Fitzwilliam Square,穿過了喬治時期建築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從那以後,喬治時期風格的建築成為都柏林的城市象徵。還有不少旅遊公司推出了一些城市旅行的產品,帶著遊客重走U2一些MV中出現過的地方。

對流行文化的受眾來說,偶像在特定空間上的活動,大可造就一幅他們心中私人的城市文化地圖。大眾明星們留下足跡的地方,得到粉絲的青睞,這樣的故事並不僅是今天才發生。

當我們拿著旅遊指南,到國內外的城市進行旅行探索時,多半會被帶到這樣的景點:「齊白石當年作畫的地方」、「鄭和當年出海的地方」、「李白當年醉酒的地方」、「武松打虎的地方」、「西門慶初會潘金蓮的地方」......等等。諸如此類的景點,都反映了一段時期的歷史文化印記。

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因歷史上的文人騷客而得名的經典,和上海外灘的那個郵筒,並沒有高下之分。這種名人文化,一直是某個特定地點的品牌宣傳殺手鐧。君不見,各大飯店,都要把到那裡吃過飯的名人照片放在大堂顯眼的位置。

如今,影視劇更是對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不少遊客帶著「甄嬛傳地圖」游故宮。而京郊靈水村等一些景區,紛紛打出「』爸爸去哪了『外景地」作為宣傳語。影視傳媒深刻影響旅遊景點宣傳的案例,數不勝數。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行文化新特徵?

不過,這次的故事有所不同,當今的科技創新與新生代人群的密切結合,對以往的明星模式起到了顛覆性的改變。

大眾文化、流行文化是一個時代社會思潮的縮影。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達·芬奇說過,「藝術藉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飛」。當今流行文化藉助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滲透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與此同時,90後、95後乃至00後走向歷史舞台,成為流行文化傳播的主力軍。特別是世紀之交出生的Z世代(Generation Z),更有著與前輩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代際特質。在新的時期,正如吳曉波認為的那樣,「新的互聯網造星模式開始衝擊中國的娛樂經濟。」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90後們則深度參與了這一歷史進程。

在新生代推波助瀾下,文化產業與移動互聯網深度結合,並且產生出新的用戶消費習慣。城市空間同樣被納入移動互聯網這一巨系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時代烙印。一種反精英、去中心、個性化的文化消費,開始在城市領域湧現。通過線上線下的相互滲透,流行文化將對城市空間展開更多塑造。明星藉助互聯網傳媒,在城市文化空間和旅遊景點上將產生新的IP價值。

粉絲們如何創造了城市?

在新的時期,城市的空間價值將面臨全新的變革。未來,粉絲經濟、圈層定製、垂直社交、用戶體驗、跨界營銷等電商領域的辭彙,將大舉入侵城市領域,並將產生全新的價值流和產業鏈。流行文化將藉助新媒體的力量,重新塑造城市社會。正如凱文·凱利所言,「沒有哪一家媒體能夠作為孤島存在……媒體又會逐漸構成一個類似「生態圈」一樣的生態系統。」

信息技術和流行文化的互動,將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更多素材。唱片時代的娛樂界是一種信息流的單向互動:信息從四五十歲的唱片公司老闆、三四十歲的製作人、二三十歲的歌手一直流向更年輕的聽眾。而在當今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信息流將通過粉絲的反饋實現雙向而多維的互動。科技創新將助推文化創新,流行文化將通過明星與粉絲的時空互動,產生大量閉環數據,而這些數據將在城市空間的定量研究、信息化管理和智慧旅遊規劃中產生巨大價值。

半個世紀前,著名的城市研究學者簡·雅各布斯提出了「街道芭蕾」、「街道眼」等一系列概念,從人的個體行為的角度,來深入研究和分析城市街區活力、激情、生命力和安全感的根源。她的研究對城市規劃的範式轉型產生了巨大影響。受到其理論影響的城市規劃師們,一直把城市空間的活力當做規劃重點。

但如今我們發現,一些吸引人流、充滿人氣的城市空間或設施,正如鹿晗的郵筒一樣,都不是被規划出來的,而是基於大眾傳媒和網路技術自發生長出來的。不知規劃師是否會困惑:費盡心思規劃設計一個城市熱點地區,竟不如鹿晗露個臉來得快?那麼,如果讓鹿晗來做城市規劃,會是怎樣一番狀況?

這個假設很難實現。不過我們需要關注這種空間演變的趨勢。儘管空間屬性一直是流行文化被忽視的領域,但城市文化空間將極可能成為流行文化和大眾傳媒的下一個熱點。與流行文化的潮流迭代一樣,這種趨勢無可抵抗。城市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一樣,勢必要站在最新的風口,把握住最新的趨勢,才能把握住未來。因此,在關注科技創新的同時,城市研究者們需要關注日新月異的流行文化,以及深入了解新生代人群:不僅要研究簡·雅各布斯,還要研究wuli鹿晗和吳亦凡。


天下粉絲都一樣。。


我覺得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鹿家妹子素質也不像有些人口中那麼低下呀。跟郵筒合照即使等了很久也不會出現我去插個隊先照相或者擠成一團誰先搶到誰照相的情況,反而整整齊齊的排著隊。有次採訪的時候鹿聽說了這件事表示以後應該做一些更正能量的事情。畢竟是喜歡平時難得見一面的偶像,誰都想get個同款,誰讓衣服有很多件郵筒只有這一個呢


年輕嘛就是活力無限的呀,鹿晗和郵筒合照的第二天就是演唱會,有上萬人為他而去了上海,到都到了和愛豆get個同款有什麼呀。莫名想起papi醬 的視屏,全民來追星,拉動GDP


我爺爺活到了99歲


首先,看到首頁各個地方報紙甚至很多權威報紙都報道了這個事的時候我是不解的。這個新聞上上娛樂板塊就算了,怎麼還上了一些基調比較嚴肅的新聞報紙呢?我想,現在粉絲文化確實在慢慢的進入了中國,未來只會越來越普遍,鹿晗效應就是個開始。隨後,在這條新聞被各個鍵盤黨噴了以後,反而使得這個新聞更火,很多路人也都願意去拍照,這個郵筒也真正成了上海一個景點。最後,我想說,其實上海郵政才是最後的贏家好么!一群鍵盤黨在那說腦殘粉把郵筒的漆都蹭掉了。人家上海郵政可是笑的嘴都歪了,立刻發布了各種鼓勵大家和郵筒合照的同時也可以寄明信片,快件的廣告!簡直免費讓鹿晗給他們代言了。而且這新聞在今天還上了BBC 和VOA!上海郵政當真是白撿了這麼大的便宜啊!


哈哈哈粉絲只是想get同款 並沒有想火啊 無奈被路人捧火 還被罵腦殘

真是累不愛


迷妹的心愿啊,現在時間這麼寶貴,粉絲們願意排那麼久排隊,真愛!

這跟吃貨們為了一塊餅排一兩個小時沒什麼區別。

喜歡一個人,去走他走過的路,吃他吃過的東西,許多陷入暗戀或者戀愛的人都會這麼做,迷妹也懷揣著一顆愛他的心啊。

而且我們飯們多有素質呀~不佔道,不阻礙交通,我們心心念念就是和偶像有共同的經歷而已。

請你嘗試去理解這種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愛。


只不過是一群愛他的妹子 想看他看過的風景 走他走過的路 僅此而已。


我去....剛剛從上海回來的我怎麼忘了和一張影啊....


如果哪天批評鹿晗粉絲的人有了自己的粉絲他就不這麼說了。


希望鹿晗每到一個城市 就到該城市的博物館和圖書館去摸一下


大家應該多理解他們啊,只是因為這是花費金錢最少的追星方式啊……


能不能給個機會追求他們喜歡的事物?礙著你了嗎


照個相怎麼了,妨礙到誰了嗎,為什麼刻意放大


我驚訝於大眾群體情感的力量。


有機會去上海拍個然後@鹿晗。

很開心。因為你能和偶像一起做一樣的事情。


我要以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名義告訴你們,這是赤裸裸的個人崇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庫克認為「iPad pro將會替代你的PC,卻不會替代你的Mac」?
如何比較 12 英寸 MacBook (2015) 和 Surface Pro 3 (2014)?
如何評價在 10 月 21 日發行的《文明6》?
怎麼評價魔獸爭霸 3 選手 Sky?

TAG:粉絲Fans | 如何看待評價X | 鹿晗 | 粉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