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羅輯思維羅胖推薦的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昨天有幸在群里見到了羅胖的直播,全程一小時講解了6個關鍵點。羅胖的敘事風格我還是很喜歡的,裡面提到的,科技和人構成為第七生物,以及生物容錯性,有沒有不同看法的人來講講?


瀉藥.

不好意思,題主, 我沒有讀過羅輯的書和文章.希望有人能很好的回答你的問題.


手裡有幾十本書還沒有讀過呢,這個沒看,不知道,無法回答。

最好的答案,是你去自己買一本來看一看。

開卷有益,在書上花的錢一般都物有所值。


謝邀。不過我除了他的名字和節目名字什麼也不知道啊???從沒看過的說


我在另一個題目下回答了這個問題,現在貼到這裡,希望對您有幫助。

歷時20小時三天的連續閱讀,終於讀完了此書,讀完後思潮湧動,各種想法噴薄,想著知乎上現在定有各種大神的巨著問世,沒想到僅一個問題孤獨的躺在這裡,那麼,作為一個知乎小白,也只有獻醜在此拋磚引玉,同時殷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到此深入討論。

仔細搜尋了一下關於此話題相關有價值的解讀,羅振宇的一次線上活動分享算是非常精彩,但是是以他的語言來表述的,我們想我們都不需要書摘,那麼我就放開書用我自己的語言做一個淺薄的解讀。

一,KK是懷著什麼初心來寫這本書的?

我認為,KK是懷著對人類,對時代極大的善來寫的。我們知道,狗會幫您看家,而狼可能吃掉您的家畜,當我們知道這個規律以後我們就不會把我們的家畜和孩子放到狼出沒的地方,順應規律我們會得到保護,逆規律而行我們可能受到傷害。然而,在認識到這個規律之前我們肯定受到了很多傷害。

那麼,如果互聯網也是一個生物,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認識到這裡面得規律或者法則,如果沒有認識和了解到,那麼我們是不是會受到很多傷害,看看我們現在企業、國家的狀況,以及被互聯網衝擊得凌亂不堪的個人及家庭生活,相信我們大多數還沒有或者完全認識到,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因為我們沒有認識的規律而做無用功、而被傷害。

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一般,KK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先驅,他先於我們大多數、甚至所有人認識到互聯網世界的法則,而且把結成書來出版。

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是為了讓世人有更多且更快的認識到互聯網世界的法則,那麼,我們就能以更符合規律的方式來經營我們的個人、家庭、組織、國家甚至人類社會,讓我們盡量少受傷害。

二、KK的觀點有何獨到之處?

KK看待互聯世界最明確的方式就是用生物學方式,生物學方式是相對於機械學方式的一種觀點,機械學講求精準、齊備、且可控制,而生物學觀點講求自然生長、發展,同時有錯誤混亂和不可控制。其實,同樣,我們看待互聯網也有社會學觀點,也有政治學觀點,只是在KK的書里這是一種基本觀點,然後還會與其他觀點交融。

三、那麼,互聯網生物產生於何處?

其實偶然和必然都是相對的,就像我們很難說人類起源那鍋原湯裡面的第一細胞是偶然還是必然。互聯網生命的起源是偶然還是必然也很難回答,至少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如同細胞組成了組織,組織組成了更為複雜的上層組織然後才有了多樣的生物種群,如果我們以細胞為比喻的話,那麼互聯網這個生命就是起源比特,更多的Bite可以組成文檔、圖片、網站等更高性質的組織或者叫比特生物,而當它發展到組成電腦後就如同有了人,有了更多的電腦並且相互連接就如同更多的人可以組成家庭、企業、國家等這樣得組織一樣。這也許就是KK看待互聯網世界的方法,而這個生物起源於比特。

四、那麼,必然,就是針對互聯網這個生命的必然,那麼互聯網生物為什麼會有必然呢?

因為基因的特性,所以我們人類必然首先滿足生存和繁衍的需求,這是基因決定的人的必然,因為基因的特性,作為其載體的人類的形成家庭及各種各樣的組織成為必然。

同樣,因為比特就是互聯網的基因,基因一定會決定它的行為模式,那麼由比特組成的生物具有互聯的特性、分享的特性、複製的特性等等這些規律就成為必然,因為它本質產生的規律的規律也成為必然。

所以,KK的《必然》就是告訴我們以比特為基因的互聯網,有那些必然會發生的規律,因為這些規律的融合發展又會產生哪些必然,以及必然的必然,這些共同構成了互聯網生物。

五、互聯網生命現在處於一個什麼階段?

用KK的話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原因是聯網才剛剛形成。互聯網之前的發展我們可以理解為人類形成之前的由細胞到組織由組織到海洋生物到哺乳動物甚至到猿類祖先從樹上走下陸地那一刻,當然這個比喻不一定精確,但是,過去的三十年就相當於互聯網發展的這個階段,但是他開始的標誌應該是互聯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明顯且可識別的趨勢,且開始從根本上影響我們原來的世界。

六、互聯後的世界將如何產生影響?

做一個也許不恰當的比喻:就如同水一般,一滴水可能很快乾涸,但是更多的水聚合在一起就可能形成江、河、湖、海,一滴水沒有波浪,而江、湖就可能形成波浪,而在更多的水形成的海,就可以形成滔天巨浪、海嘯、可以吞噬巨輪甚至大地。一台台聯網後的電腦就如同水滴已經形成了小溪,很多的小溪必然會形成江、河、湖、海,到那個時候,互聯網將會升入我們的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甚至我們的大腦、每一個機器,我們可以想像這將是什麼樣的影響。

KK的書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從他的眼光來看,互聯的時代就會如何形成江河湖海,以及如何颳風起浪的規律。

七、這將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

如果,您認同前面所述,那麼您將意識到互聯的世界將會深刻影響我們的時代、我們時代的每一個方面、以及我們時代的每一個人,比如:

我們的社會體系包括協作體系、政治、法律、商業等構建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基於工業革命的體系來構建的,但是隨著互聯的深入發展,所有這些都將與新時代不能匹配,需要更改、替換甚至廢棄,而且這種影響還可能深入影響人類的倫理觀:比如比特世界的本性就是傾向複製,那麼現有的版權保護觀很大程度是與相背離的;

隨著互聯的深入,人工智慧會深入我們的社會的每一個方面,比如,體力勞動將絕大部分被機器人取代,那麼必然有許多人失去工作。而且不光是體力勞動者,隨著人工智慧的深入很多原來需要人類智力的活動難度會降低,甚至完全被替代,所以必然有很多現在的腦力勞動者被替代,比如如果過濾技術發展成熟,那麼法律的查詢、使用將變得容易,那麼也許很多律師也不需要了。

隨著互聯的快速發展,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每一個都需要巨變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且當互聯衝過原始發展階段,其發展速度將會是幾何級數的,所以,變化可能會快得超乎我們的預料!

八、我們該如何面對?

這一點,我真的不敢妄言,但是可以談談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1),儘快的認識趨勢吧,這個是面對變化可能掌握主動性的前提;

2),擁抱新事物吧,常懷對於世界的好奇之心,學習之心,才能融入時代;

讀的過程我自己就在想,由於人們對於這種變化的反應不同到底會給我們帶來多大影響?會或如同狩獵將人類和猿類祖先區分,第一次工業革命將人類劃分成城市和鄉村,這樣的巨變帶來的變化一樣甚至更大?我覺得可能更大,甚至大到我們不能想像,而且這種巨變發生的時間越來越短,可能我們這代人也是見證和參與的一員。

隨著互聯的深入,什麼是智能?可能預測的是人工智慧不僅會參與我們的生活,也會參與我們的大腦,那麼也許以後我們的智能就是我們自己得傳統不可替代的思維智能加上我們可以獲取適應的人工智慧之和。

所以,也許,擁抱和參與,是生活在互聯與傳統社會混合後的必然!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閱讀完《必然》後的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我不想寫出一份大綱,更多的希望我的一點淺思能夠激發更多的人去理解、行動和改變。

KK把書獻給我們是為了人類。

那麼,我也有責任將這份思想傳給大家,雖然非常淺薄。

篇幅有限,希望對大家有用,我會根據大家的關注陸續更新,同時歡迎轉載,但是轉載前打個招呼,

知乎新人,還希望大家能夠指正,同


謝邀!我特別回答你的是:我不知道這本書,我也不認識你提到的這個人。

可是想了想不太好,尤其是看到了有回答說知乎上裝逼的人太多之後。於是大概上網了解了一下。

這本書應該是和物聯網,智能製造,人工智慧相關的,關於這些概念的書籍很火也很多,但大多數都是造出來一些名詞,讓人感覺高大上,本質還是講互聯網技術和共享理念與人類生產生活結合的過程。像,零邊際成本,第三次工業革命,創客,大數據時代,這些書我是知道一些的,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興趣。

關於題主提到的這個人,他口才應該不錯。不過還是祝願題主能夠很快地像其他答主一樣意識到這個人講的其實沒什麼。


蟹腰,不過,這本書我還在讀。

kk大神必然不會出什麼爛書,必然是三句不離本行。

說的都是社會結構以及互聯網時代的種種。

目前我讀到的是,

在信息龐雜的時代,時時刻刻的在信息間來回快速跳躍,精力支離破碎。

但是我們不必要驚慌,不必困惑。

這是好事。

這本書已經很精鍊了,很建議自己去讀一讀。

——更新——

才看到很多答案是說邏輯思維這檔子事。我沒有關注,也沒有看過他節目。但是看來很多人都是不屑一顧的。

如果題主想知道此書內容,可以關注另外一檔節目。

大狗熊有話說 播客

書的內容和自己的看法分得很開。

這裡面也不乏思辨

他目前推出了月讀計劃,每個月讀兩本書,然後精鍊出來用播客的形式與人分享。

我想一個六十分鐘的播客怎麼說都比六十秒的短訊乾貨來得足。事實上六十秒能幹個什麼呀!也就給你提一提有這事兒,『啟發』一下idea,真要了解深處,就不要指望能說多深。


首先說這本書我沒看過,沒法直接幫你。

掃了一下答案,很多在說看羅振宇不舒服,拜託人家在問《必然》這本書怎麼樣,不是問羅振宇這個人怎麼樣。雖說我個人也越來越不看好羅胖子,但是……

就事論事就這麼難嗎?

暈輪效應的影響就那麼難擺脫嗎?

羅輯思維也推薦了張五常的《經濟解釋》,看看楊小凱這種成就的人怎麼評價張五常的直覺,看看張五常交好經濟學家是什麼檔次。難道因為羅輯思維推薦了,張五常的作品就直接變得一文不值了?

《必然》是凱文·凱利(Kevin Kelly)的作品,KK原是《連線》的主編,討論《必然》這本書如何,不如先去看看《失控》怎麼樣,如果喜歡KK的協作風格,對他的眼光和角度,以及趨勢的判斷非常崇敬,那麼就看《必然》吧,相信KK不會讓你失望。

另外說說《失控》,我並沒全看完,但不敢對書妄作論斷;這就好像當初看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一樣,看了一部分放下了,覺得不是很吸引人,也覺得部分是忽悠,但是讀完奚愷元《撬動幸福》、《別做正常的傻瓜》,丹·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納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鵝》,D.M.巴斯的《進化心理學》,普拉伊特·杜塔的《策略與博弈》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思考·快與慢》心境就完全不同了,即便是重量級的試驗很多也被作者以一個很短的章節帶過,全書的信息量有多大也就有個體會了,不是書不到位,只是自己的level沒達到匹配的程度罷了。


瀉藥。。。但是是真不懂


非常感謝題主的邀請,但是很慚愧,這本書確實沒有看過,草草看了幾頁,感覺也寫不出什麼來,所以無法回答。

不過,能告訴題主的是,羅胖就是個賣書的,自己的孩子當然是說好不說壞,建議題主慎重購買。

這是書,也是商品哦!!!!


關於《必然》的讀書筆記1

羅輯思維推薦的書已經到手第三天了。這幾天在北京有點太過充實所以導致看的也很慢。每天也只有睡覺前的一會兒能看個一章。

這本書我是打算精讀的,所以我想記下現在那些一閃而過的感覺,它們與我當下的感觸有關,總覺的在未來再看的時候會很有意思。

意識流的說吧,當我發現自以為獨特想法被別人更準確的闡述的時候,我心裡總是有種莫名的沮喪但同時又有點沾沾自喜。就好像《必然》里知化這一章提到的關於人工智慧在未來形態的描述。就很符合我之前對所謂「人工智慧」的想像。這促使了我有了更深一層的「發現」。為了驗證我的發現,我先問了軟體工程師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用世界上運算能力最強的計算機依次做三道數學題,第一道是1+1=?第二道是算圓周率 第三道是2+2=? 它會完成這個任務嗎?答案是不會,計算機會在第二道題那裡卡死。這跟計算機的的原理有關,它的能力再強也解決不了無窮無盡的運算。所以當計算機在任務進程中遇到類似無窮盡概念的時候,如果沒有人為干預它們將會「死亡」。所以如果以計算機的視角看待世界的話那麼一定是有限的和封閉的。人類思維則不同,我們對於無窮盡問題得態度是未可知。我們能夠同時接受有盡和無盡兩種結果。所以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是無限的和開放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模式。海量的數據也許能讓計算機表現的越來越智能,但當需求超出它們資料庫的範圍,這些「人工智慧」將再次變得笨拙和不可靠。與計算機藉助數據量提升智能的模式不同,我們有自主意識能夠主動吸收需求的知識。舉個簡單例子,現在人工智慧識別人臉的數量和速度都遠超人類。但是如果一個資料庫以外的人出現在計算機面前的時候,它要麼給你一個錯誤答案,要麼無能為力顯示無法識別。這個時候它的表現稱不上「智能」了。而人類會問「你是誰?」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還無法通過提出這種開放式問題的方式來填補它們的未知。因為這與計算機運行的基本原理不符。所以我推理的結果是,跟人類一樣的人工智慧技術可能根本不會被發明出來。(傳說有一種量子計算機能夠解決隨機和抽象問題,但如果基本原理與普通計算機相同那基於這種量子計算機所發展起來的人工智慧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但是並不妨礙《必然》中所說的那種類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只不過它們仍然都是建立在資料庫之上的。而且也不能斷言這樣的計算機智能不會發展出與人類截然不同的心智或倫理。這些都是未來不可知的「必然」的一部分。

現在想想如果有一天計算機開始問「你是誰?」了。我們是該恐懼還是該驚喜?

《必然》隨筆2

之前的隨筆1發到知乎以後就有人跟我討論電腦卡死是不是能夠解決的問題。但其實我說的並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我也不懂什麼關於計算機的高深的技術。只是開了一下腦洞,隨便暢想了一番。其實並不值得較真的去論證。

而且好像即使在科學領域不需要或無法驗證的假說依然會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因為當事物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時候。那說服力就成了最關鍵的證明了。而回顧一下我所說的卡死,是指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出發。它們無法自主的解決未知和無限開放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人工智慧是否有好奇心。對於卡死問題計算機當然是可以通過預設程序規避或解決的。但是我最新的想法是,也許我所謂的無窮盡問題對於運算能力超強的計算機而言根本就是有限和確定的。這當然更多是哲學而非科學問題。因為我們的認知能力決定了,我們對於可能性超出一定數量的問題來說就不會浪費時間再去關注了。但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無限問題對超級智能來說也許不值一提。我們認為的無限的未可知的世界。對超級智能來說可能就像一個盛滿水的魚缸一樣簡單透明。世界對它們來說就是有限的和確定的。所以真正的人工智慧應該不會問你是誰這樣的問題。而是直接從所有角度告訴你你是什麼。這讓我想起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里超級智能關於那個終極問題的回答。在算了幾萬年之後答案是42。但對人類來說對於這個答案的解讀又會成為另一個無窮盡的問題。所以即使知道了答案,也是無意義的。還有裡面的概率機,居然能讓外星出現會說話的鯨魚。它的原理就是超級計算機的思維。只要可能性不為零,就是確定能實現的。所以我覺得關於人工智慧是否跟人一樣的討論。可以打住了,因為它有可能,所以必定會實現。

說回到《必然》這本書。因為是關於未來趨勢的描述,對於想想里豐富的人來說,它所預言的種種情況已經都是再明顯不過的徵兆。但促使人們讀下去的動力也許就來自於它對於這些顯而易見但又讓人無法明說的說服力。我們相信它描述的未來必定會實現,不是因為他是對的或者見過未來的樣子。而是因為我們被他的描述所說服。這在我看來是一種強大的總結和歸納能力。而從這本書的文字邏輯中獲取這種能力我覺得可能是比這本書的內容更有價值的東西。

我現在已經讀到後半段了,停留在「過濾」這一章。簡單說這一章講的是,在這個信息、物質、服務都相對個人來說嚴重過剩的時代。我們如何從產品的海洋里找到我們需要的產品,從效率的角度來說會變得越來越難。這就需要有人提供專門的過濾服務來幫我們高效的獲取所需的產品。比如現在的社群創業公司就是在幫他們的社群成員挑選適合的產品。人們會跟隨他們相信的人或公司選擇這些人或公司信任的產品和服務。這樣的過濾服務在未來將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將變成是別人的過濾器。人們只要認真生活就有可能創業了。打個廣告,這個邏輯跟我現在做的軟體非常類似。

從這章聯繫之前的內容,我想試著分析一下他寫這本書的底層邏輯。和他能夠具備說服力的原因。

1.個人能力的局限

仔細看這本書的每個個部分。無一不是在強調個人能力的不足,使得我們無法應付即將來臨的現實情況。從而不得不藉助互聯網的力量來彌補這些不足。同時也因為人的能力不足,所以無法對我們科學技術的發展進行進行控制。(他的上一本書名就叫《失控》)使得互聯網技術和人類最後必然會走向融合。而我們經歷的一切都處於這個互訓過程的某一段落之中。

2.人通過互聯網的協作

優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程車公司卻不擁有一台車。airbnb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酒店卻不擁有一個房間。阿里巴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卻不擁有一座倉庫。這些模式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在於我們是所有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但同時我們也是生產者。通過互聯網兩者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不清。記得王福重好像說過一個關於共產主義的定義。那就人人都可以在市場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如果這個定義是公認的標準,那麼人們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協作必然會實現這樣的願景。

3.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未來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會以流的形式存在。使用權比所有權重要。注釋權比解釋權重要。任何產品和服務都將變得沒有盡頭。書集、音樂,電影,遊戲,繪畫,甚至房子汽車服裝這些傳統商品都將變得和現在的軟體一樣。一個版本一個版本的更迭。經典會被解讀在解讀,糟粕會被改進再改進。沒有蓋棺定論,沒有以史為鑒。一切都將是前所未有的。

基本上我總結出來的底層邏輯就是上面幾條了,當然也可以用一句話高度概括,那就是羅胖所說的「用生物學的角度看科學技術」。

這本書有說服力的原因,除了上面我總結的幾條比較明顯的邏輯外。還有就是有限的發散思維和眼見為實的案例。他這本書里包含了大量案例。讓人大開眼界。同時他也能根據現有的案例克制的發散自己想像力。讓這些假設看起來近的觸手可及。當人們以這樣的方式描述未來的時候,只要不假的離譜,我們還是傾向於認可他們的判斷。

最後為我的軟體再打一次廣告。因為它太符合這本書里所有關於未來的趨勢了。


我有一個朋友買的。他問我一般看一本書要多長時間,我說三四天吧,然後他就讓我先看。

還過去的時候,他問我怎麼樣,我說:讀和不讀沒什麼區別。

他說:又上了羅胖的當。

我沒好意思問他,「又」是什麼意思。


羅輯思維我覺得不錯,給我很多啟發,裡面推薦的書我也買了不少,沒上面人說的那麼不堪呀。知乎上充斥著太多裝逼之人,對這些人,我只想說:you can you up , no can no bb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見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弈之優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節選自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標題為編者所擬)

---來自百度百科,送給以上回答的人


不喜羅胖,題主可以考慮繞過此人獲取書籍信息。謝邀。


謝邀,但是確實沒看過沒辦法回答


哇這麼多人謝邀!

我就不謝了。

說實話看了一些諸如《世界是平的》,《高效人士的7種習慣》等西方暢銷書譯本之後,我也就不打算好好看這些書了。

雖然KK寫的書得到很多文化人士的推崇,所謂偽文藝青年也有想讀的興趣。

不過依然不想買。

為什麼呢?

因為西方人的寫作習慣是在不適應,片兒湯話甩一堆,中間穿插著自己想說的東西,實際的乾貨可能半本書就說完了。當然了,看過一些西方教材的人估計也有這個感觸。

然後得感謝羅輯思維這個節目,通過講述,較為清晰的還原了一本書的作者想說的事兒,同時也能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面了解另一個角度切入的看世界是什麼樣子。

仁者見仁淫者見淫么,一把刀切水果也是用,殺人也是用,但結果不一樣,難道是刀的錯?

反正我聽老羅做節目的時候很享受。

最後說正事兒,這本書真沒看過。。。如果題主你看了,能有什麼想法,哪怕沒有看明白,都是一種收穫。


羅胖子和國內教育思路,或者說國內傳統思維方式差異蠻大的。

說到底,我的歲數過了從書里找答案的年代了,所以羅胖子的方式我是喜歡的。

至於他的結論,不爭,每個人自己感受就好。

有人不舒服,是自己的一些基本概念被顛覆了,呵呵


謝邀,沒有讀過...題主可以在豆瓣圖書上搜搜書評?


謝邀。但是,為什麼邀請我呢?羅胖以及其粉絲,屬於俺要避免接觸的人群啊!

20151220看文茜世界周報,她去了比利時紅十字會的中途之家。這位是Bob Ghosn。

他所在的這個機構每天安排近千人的食宿。機構空間不夠,他們還在網路上找願意提供家庭住宿的人,再安排近千人。即便在巴黎爆炸案發生後的第二天,他們還找到了一兩百願意給難民提供住宿的家庭。上圖是他在批評媒體時候,我隨手截屏的,對的,他在批評媒體。發到朋友圈之後,立刻有人回復,

             這樣平和溫暖的笑容,融化了我的心。

好了,說回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儘可能避免邏輯思維或者其他六七十年代男性主持人的節目,不在於他們說了什麼,而是氣場太可怕,好像……反正俺躲開就是了。

「人一旦覺醒,便是美得到來」我正在聽《11. 沉澱噪音,昇華心靈(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蔣勛」)》很喜歡!都來聽聽吧 http://xima.tv/gPE14R。(分享自@喜馬拉雅FM)


大多數人不以為然,這就對了。


謝邀,但是沒有看過,所以我也不知道。


推薦閱讀:

分享下各位大學讀書單?
大學四年讀 400 本書是什麼感覺?
有哪些事情因為自己讀書少而理解的過於片面?
如何理解「好女孩得到一個好字,壞女孩得到所有?」
總結一下《孤獨六講》?

TAG:閱讀 | 讀書筆記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 必然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