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認為有生皆苦,苦是否是有多少的?
01-08
佛教的慈悲是佛傳授佛法的動機所在。
但是諸多未成佛的修行者也常常行慈悲,兩個典型就是割肉喂鷹和以身飼虎。佛因為慈悲傳下佛法可以使人得以超脫苦海,但割肉喂鷹和以身飼虎並不能使鷹和虎發菩提心。即使餵了鷹和虎,那麼鷹和虎同樣還在六道之內,佛教有有生皆苦的說法,那麼割肉和喂鷹兩個行為是否是減少了苦?之前看見一個說法說「慈為予樂 悲為拔苦」。
那麼眾生在六道之中的苦難是否是有數的?因為有數量才會被減少,沒有數量就不能被減少,那麼如果苦是可以被減少的,那麼苦是否是可以被全部減除的?,那麼修行的意義是什麼?
謝邀。
兩個故事的整體,因有必要讓大家知道。原文太長,就不複製了,但各位看管能去看看原文,善莫大焉。這裡把故事加工一下,做個簡單介紹:
割肉喂鷹出自《六度集經》
過去世釋迦牟尼修菩薩道時,是個仁慈的國王。帝釋天王的壽命將近,怕人間沒有正法,就讓自己一名手下變成鴿子,自己變成老鷹去追殺鴿子,試探一下國王是否真的慈悲。然後偶像劇一般有愛的一幕發生了:鴿子一頭撞進國王的懷裡,嬌羞地說請救救我,國王英眉一揚,豪氣地說你別怕,朕來保護你。老鷹不幹了,說國王你這樣太不地道了,干涉我們動物世界的事!勞資餓了好幾天了,快把小鳥兒還給我!國王說,你不就是餓了嗎,我把我自己的肉給你吃。老鷹於是發揮了威尼斯商人的偉大精神,說你不可能短斤少兩。國王就叫人拿來一架天平,鴿子放一邊,自己割下肉放在另一邊。沒想到鴿子雖小,重如黑洞。國王把身上的都割完了,天平還是高高翹起。最後,奄奄一息的國王自己爬上天平,一時天平平衡,天地震動,枯樹開花,天女頌歌。捨身喂虎出自《賢愚經》
有一母二子三人,其中二子因偷盜要被處死,母親就去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智瞭然,知道他與母子三人的因緣到了,就向國王請命,放了二子。二子感恩戴德,皈依佛門,很快就證得阿羅漢道;二子的母親,聽法之後也證得阿那含果。作為佛陀的小跟班,阿難自己都未能證得阿羅漢,覺得太不思議,就問佛陀怎麼回事,一母二子怎麼會有如此福德。
佛陀就說了一個故事:原來過去世的時候,有個國王有三個兒子,到樹林玩耍,看見有隻老虎剛生了兩個虎娃,因為太餓,要把兩虎娃吃掉。最小的王子看不過去,就將兩個兄長支開,以身飼虎。等到人們發現的時候,小王子已經只剩下一灘血了。小王子一死,立刻往生兜率天,為了不讓父母兄弟太傷心,就出了天宮,在半空中顯身說法。佛陀說完故事,就解釋說:原來那母老虎和兩隻虎仔,就是現在他度化的一母二子;那個以身飼虎的小王子,就是他本人。我們一般看到或聽到這兩個故事,都是斬頭去尾的,但對一件事存在質疑,則需要知道它的全貌。這兩個故事,其實都在說明一件事:釋迦牟尼能夠成佛不是偶然的,是無量劫以來,修來的功德與福德。喂鷹那個,鴿子與鷹都是天神幻化,略過不說。說說飼虎。
小王子是主動飼虎的,沒有嗔恨心和懊悔心,等於是清凈心布施。老虎雖然不懂這些,但小王子與三隻老虎,從此結了個善緣(如果小王子沒有慈悲心,就是個惡緣)。至於老虎會不會因為吃人受到暫時的果報,就顯得一點也不重要。因為無盡的輪迴之苦中,一個善緣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如果沒有這個善緣,想想老虎要多受多少輪轉之苦?當時的小王子,也不會想自己以身喂虎,是度化它們,而是在因地上的菩薩行。但後來覺悟成佛,宣說佛法,才叫度化。
至於苦是否有數量,等於在問:風有沒有形狀。苦像是往一汪平靜的水面投入石子,只要投入一塊,水面就會久久波瀾不息。那一塊石子相當於什麼,相當於萬分之一念。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一念的善惡或無記,就等於生成了一萬個石子,並將這一萬個石子連續不斷去投入水裡。
一生會有多少個一念呢?
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在輪迴中,又會有多少個一念?無量無邊的業,無量無邊的苦。
一念止,風平浪靜。
為什麼說善念也會生苦?對不起,諸漏皆苦。然而善因終得菩提果,就如同小王子以身飼虎一樣。說說我的看法吧。佛教說的不是有生皆苦,也不是眾生皆苦,而是「諸漏皆苦」。漏即是煩惱,聖人因為已經覺悟,斷盡煩惱,因此他們不會覺得苦。而凡夫有因為煩惱不斷所以覺得苦。煩惱歸根結底來源於我執,我執不斷煩惱就不斷,苦也不會止息。財物的布施能暫時解決或減輕凡夫的煩惱,所以佛也一直有教導弟子們布施。佛在布施的同時,也是以身傳教,告訴弟子們怎麼樣是放下我執,怎麼樣是斷除煩惱遠離苦。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棒。如果有一天我能夠用計量經濟學的辦法來解釋佛學的一些現象最好不過,比如說對苦的計量。
一種是階段性的、暫時的苦,如飢餓、差一塊錢不夠坐車等,另一種是終生的、根本的苦,象死亡、追求一些虛幻的東西等。不能脫輪迴,那麼苦是無數的。只有脫輪迴,才能除滅所有的苦。
佛教認為,苦包含: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通常所說的苦,壞苦是指我們認為樂的事不持久,行苦諸行無常世界的本質就是苦。同時,苦的因是集,苦可以滅,滅苦的因是道——明白苦集滅道的內在聯繫,就是四諦。
佛法所說的苦,真正要指出的是生滅相迫。這種苦,是在正法上修行到相當程度才能觀察到的。講世間一般的苦,只是為了便於凡夫理解,引領入門。從不引經論典,表達能力也有限。對真相感興趣者,請自行深入了解,嘿嘿。
在沒有功夫練到心開,很多見解都是極端和自以為是的。和這樣眾生說多了根本沒用,而且誤解越來越深。何其天性本自足。其實等到功夫到了真的不用多說,善知識點撥一下就夠了。佛法真的很慈悲,本師生怕你不懂,說了一堆又一堆。實際是不懂是功夫沒到,懂了好像回眸一笑,就是一剎那懂了。說簡單點,喂鷹飼虎的,普通人覺得受不了而已,在菩薩眼裡和我們像災區捐衣服差不多。補充一下,苦的多少取決於欲的多少,可以參考地藏經里的苦海,老子也說罪末大於可欲,咎末大於欲得。下面可能就要問了,我無欲無求啥也不幹行了吧?我的回答是可以,先一年別做愛,然後精神正常的一個月不吃飯不睡覺,然後再自我感覺一下,無欲無求這四個字。
推薦閱讀:
※怎麼給4歲小朋友解釋佛菩薩?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有什麼政治意圖?
※傳統佛教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靈修?
※如何拯救一個信佛過於極端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