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結尾?

啊,超人類是個什麼鬼_(:3」∠)_是我太蠢么覺得這部分好雞肋哦


今早剛聽完這個小說,來說兩句,首先,知乎的阿西莫夫粉絲好少啊,話題少的可憐,可惜了這麼好的小說群

回到正題,永恆的終結是阿西莫夫小說里比較獨立的一個故事,雖然結尾提到了銀河帝國,看得出作者是想把這個故事引向自己的大一統的銀河帝國,基地,機器人的世界裡,但永恆的終結本身就是完全獨立的一個世界觀

首先,永恆的終結這個世界是唯一一個涉及到時間旅行的世界,其他的故事唯一涉及到時間旅行的故事是pebble in the sky,銀河帝國的第一部小說,但那個時空旅行時意外造成的單向的旅行,其他的故事都是按照時間線從20世紀的機器人到人類殖民外星的人類變種-Spacer,到銀河帝國,再到銀河帝國的衰敗,基地的崛起,到Gaia和未來的Galaxia,兩萬多年的歷史都是按照時間線來串起來的。

(下面永恆的終結劇透,沒看過這部半世紀前小說的同學請勿繼續,請看完小說再來討論)

但永恆的終結不是時間線,而是時空旅行,時間悖論,更改歷史,這些都是enternity的任務,而最後的隱藏世紀-hidden centries的人類,或者叫超人類不但了解了時間旅行,更重要的是他們認識到了multiverse-多重宇宙,No?s是來自超人類的一員,超人類可以觀察所有的可能宇宙,而Andrew Harlan和Enternity機構所在的宇宙只是許多可能宇宙的一個分支。No?s觀測到了這個宇宙因為Enternity不斷干預下,人類發展及其緩慢,而到了遙遠未來終於發展出了星級旅行技術的時候,銀河系已經被其他智慧生命佔據並且設置了屏障,把人類困在了地球,而人類在這之後的幾千年之內因為內心絕望,不斷衰敗,出生率不斷下降最後消失了,No?s就是觀測到了這個結局,被派來改變這個宇宙的可能的發展,希望可以阻止enternity機構的產生(就是書名 the end of eternity,永恆不是說的是永恆而是Enternity-時間規劃局),讓人類可以在冒險中自由發展,提早開始星際旅行,散布到宇宙中去,而且No?s觀測到這個可能性中她和Andrew可以幸福的活在primitive-20世紀中,她在見到Andrew之前就愛上了Andrew,所以她也決定去改變這個宇宙,而且超人類對這個世界的改變只會有一次,目的就是防止enternity的產生,然後這個宇宙世界就可以自由發展了。這個結尾是整個故事的最終揭秘,不是雞肋,而是真正把所有的故事情節串聯在展開讓人真正理解,這也是為什麼阿西莫夫的小說那麼吸引人的關鍵,總是一點點的解開謎題,讓你最後哇的一下,原來是這樣.......

所以永恆的終結的宇宙觀是多重宇宙,多線程,多重可能性的宇宙觀,不可以同其他的阿西莫夫故事的宇宙觀融合,想像一下多重宇宙下的多重銀河帝國和基地系列可以怎麼寫,能寫出來也難以理解,如果硬要和其他的故事連接起來,我們只能假設在Andrew和No?s改變的世界中發生了以後的所有機器人銀河帝國基地的故事,但這樣一下子就把阿西莫夫建立的龐大的宇宙觀縮小到了一個小世界中,會讓科幻迷非常的難以接受。


《永恆的終結》全篇闡述的就是一個問題:蜷縮在溫柔鄉中在漫無邊際的時空中孤獨終老,還是追逐一絲一毫的可能性去冒險。

這個結尾其實很正常啊,不管是作為正常的讀者,還是試著作為書中的人物,尤其是像哈倫一樣,始終有著質疑的想法,甚至是「變革」「革命」(提到過一次)的思想。他就是作者眼中始終保持著冒險、激進或是有著擴張慾望的本能的人類縮影。

心中的質疑、曾經的理想、眼前的愛情,使他最終為人類選擇了星辰大海的征途。

----------------------

PS:引用一位豆瓣讀者的話

科幻小說不能多看,尤其是涉及終極思考的那種。因為它會輕易地把你從現實世界裡抽離出來,讓你看到時空是多麼廣大,生命是多麼渺小,你的存在,甚至一切的存在是多麼的無意義。它會給你帶來強烈的美感,繼而是空虛,最後是恐懼,最強的迷幻劑不是達利,不是平克佛洛伊德,是阿西莫夫。


正如 @小豬所說,《永恆的終結》的結尾中,人類由專註於所謂的「自我完善「,即」永恆空間「和時間旅行,轉變到」對外拓張」的軸線,即研究星際旅行的技術上,從而開創了第一銀河帝國,而這就是為後來的「基地「做鋪墊,從這條軸線上發展,才有了謝頓,有了第一銀河帝國、才有了基地。具體就要繼續去啃《基地七步曲》啦。


結尾真的棒,阿西莫夫寫這種很龐大世界觀的小說總能寫出自己的特點,小說中也埋了大量的伏筆,比方講諾依的那本《社會經濟史》,以及描寫小學徒面貌與永恆時空創造者的相似,看到一半時確實有種預感,最後劇情也的確有了一次很震撼的反轉。

看阿西莫夫的小說確實會有一種空虛感,畢竟題材太大,但不可否否認是真的好看。


小透明知乎首答。

結尾很好,非常好。這麼說吧,我在看到男主把庫珀送錯時空,然後忒賽爾坦白心聲那個地方,是覺得這感情用事的人物設定、故意製造本可以避免的差錯的情節,毀了前半本架下的宏大世界觀的。但看完結尾,又推翻了上述的想法,認為這本書是神作。諾依真實身份的揭露和最結尾那幾頁,把這部小說的思想和架構提升了一個台階。

由於結尾對於全書十分重要,就把對全書的評價一塊簡單寫寫好了。

不過這本書我只花了三個小時看完,可能細節方面會有所疏漏,還望指正。

【1】邏輯體系

《永恆的終結》為許多科幻小說都有涉及的時間旅行設定了自洽的世界觀邏輯體系。

它帶有一定的決定論思想,認同唯物史觀中的歷史必然性,同時也包容無法精確測量的微小誤差,這使其真實性大大提升。對於祖父悖論,它採用了與時間旅行合理性相容的解決方案,即現實會自動做出調整以避免悖論發生。就比如(物理時間中)後來的哈倫能看見之前的哈倫,但之前的哈倫絕不會看見後來的哈倫,因為在之前他確實沒看到。即使後來的哈倫心血來潮想讓之前的自己看到他自己,也會因為各種各樣小概率事件的發生而無法實現。

這也就是說,當所有邏輯上不可能的可能性被排除後,剩下的無論多麼荒謬,也一定成立——結果因為是原因的結果,而必能造成原因的成立。這一塊似乎都能延伸到人擇原理那邊去了,挺強大的。對於人擇原理,可以參見百度百科。

因果鏈的構建和「改變過去」的命題是時間旅行中很難處理的矛盾,這本書卻毫不避諱,甚至拿來作為了核心情節,作者功力可見一斑。《永恆的終結》引入了一定的平行時空概念,但又不完全是多宇宙理論(MWI),而是在承認現實是所有無數個可能性的集合的基礎上,定義當前現實為「那之中遴選出的一個」。而永恆時空則是遊離在所有現實、所有時間點之外的時空,因此可以不受限地保存各種「現實」里出現過(而「當前現實」里並不存在)的各類資料。打個比方,有點像是推翻一座大橋的半成品再沿原來剩餘的基座重建一個新的,之後對別的部位也一樣地再推翻、再重建,而所有曾經出現過的版本都被工程師保留在圖紙里。如果這樣比喻,那就是把時間軸也看作一個新的空間維度,那麼在「時間作為橋」的世界裡,應該還有更高一層的新維度作為「建橋和拆橋這些動作的時間」維,而這個時間就是永恆時空中流動的物理時間。

【2】情節和人物

在宏大的世界觀和邏輯背景下,這本書的主線情節其實是個很俗套的愛情故事。我甚至懷疑哈倫喜歡上諾依只是因為她是和他真正相處的第一個女人。哈倫的男權主義色彩(直男癌)也有些強,對女人有一點看低、物化和單方面佔有的傾向。哈倫的性格缺陷還有很多,如嫉妒心強、責任感弱,以及對感情的控制能力遠遠沒有開篇寫得那麼強,或者該說幾乎完全不會控制。其他的人物也是一樣,勾心鬥角常有,推心置腹全無,明明忒賽爾可以早點向哈倫坦白一切以獲取他的信任,卻非要等到把庫珀都送出去了再悔之莫及。這就是我看到這裡幾乎覺得這本書的人物設定毀了世界觀的原因:這幫人又傻又壞,把永恆時空整得滅亡了不是很正常么,自作自受而已,有什麼可寫的?

但是,我讀到那裡的時候還不知道,使永恆時空走向滅亡的,不是人類又傻又壞的自由意志,而是隱藏世紀人類給予他們的命中注定。你以為你在自由地思考和選擇,你以為你的行為只是受環境和經歷影響的,結果那些「環境」和「經歷」都是別人想要操控你而特意造的。如果想要操控一個人、一個社會乃至一部歷史,弄一個MNC(minimum necessary change最小必要變革)就行了。一封信、一次會議和一趟誤車都可以導致所有的事情發生巨變,小到性格與行為,大到戰爭與死亡。對,自由即命定,愚昧的人類總是在被操控著,而操控者自己也被更強大的操控者所操控。而且即使沒有人在操控,這本書也告訴我們,你所做出的選擇都是你經歷過的偶然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可以被分析和預測的,自由意志大概不存在,至少不在很大範圍內存在。類似的命題還可以參見《你一生的故事》(電影《降臨》的原著小說,但個人認為電影略毀原著),也是統一了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科幻小說,但個人認為遠沒有《永恆的終結》的邏輯完備。

【3】主旨思想

社會倫理的問題也被阿西莫夫用「時間技師」一職所引出。若說「更多人的更多幸福」是社會的更好狀態的話,估計很多人都會同意。但若讓這些人「給少數人痛苦,換來更多人更多幸福」的話,估計都會於心不忍。這是由於,人類有著人人平等的觀念,如果社會自然而然發展成了少數人痛苦多數人幸福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如果是你主動毀了一些人的幸福來換另一些人幸福,道德倫理上就說不太過去了。

但時間技師必須如此而為。他們的真實工作若被一般時空的居民知曉,定會被判為十惡不赦。但對於共時理事會,他們的工作是為了全人類整體的福祉,從來都無關個人。

這是正確的倫理嗎?人類歷史的洪流中,微小的個人總是被捲入漩渦,卑賤飄搖如螻蟻,如果這歷史的洪流是正向的,那大家就唏噓一下了事,依然承認歷史發展是進步的。但如果可以人為選擇的話,有任何人有權力主動做出「更好」的選擇嗎?如果未來的預測和分析結果被所有平民百姓知曉,孰好孰壞又該如何判定呢?

如果告訴你,來,我們要改變當前現實了,你將成為一個無依無靠風餐露宿又老又沒能力天天等死的乞丐,這樣幾百世紀後的人類就不會捲入戰爭,你同意嗎?你不同意。幾百世紀後的人類與你無關。這是人類自私的本性,並非罪過。

我覺得永恆之人沒有權力改變人類的命運。我覺得應該讓一般時空自由發展,讓不知曉未來的決策層進行盲目的選擇。畢竟,一部分人知曉未來而另一部分人蒙在鼓裡,這件事本身便是極度不公的。這是命運問題,而民眾的命運被隨意掐在計算師和時間技師們的指頭間,如飯後談資般自然不過。我就是覺得,這是錯誤的。

隱藏世紀的人類所想略同,也覺得永恆時空的人們肆意改變現實的行為是錯誤的。但他們考慮的也不是倫理公正,他們考慮的仍然是未來,是一個「人類說不定能稱霸銀河」的未來。這仍然是一個僅僅被一部分精英決策層認為「對人類最好」的未來。諾依所說無數的幸福無數的可能性,也只是這未來中一個最為美好的側面。在實現稱霸銀河這個未來的路上,多少人會死於核戰爭,或作為早期太空旅行中犧牲的試驗品,或成為將來星際殖民戰爭中的殉葬者。「這樣的風險是必須冒的」,說得真是又輕巧又悲壯呢,卻只在以人類作為宏觀整體來看時才算得上英雄豪言,若是換成那些死在路上的並不想拯救百萬世紀後的人類的人們的視角,這種立場也一樣是武斷的獨裁者、自利的小人之語罷了

所以,都一樣的,人類都一樣的。永恆時空和隱藏世紀的人類沒有差別,一個想讓自己的物種活得安穩,一個想讓自己的物種活得強大,兩個都沒有考慮過這件事本身的倫理意義。如果人類失去了最基本的對平等的嚮往,活得安穩或活得強大還有沒有意義?最終無非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樣,以盡量多地繁衍後代為最高使命,傳下種就行,管他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三體》中寫道,在危機面前,如果能造出可供逃難的太空飛船,那麼人類要麼全上、要麼全死,其他所有的安排方式都會顛覆人類自古以來的平等觀念,以致社會崩潰,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

我從這書,尤其是結尾對「超人類」(其實只是未來人類)意圖的敘述中讀出,人類在這宏大的宇宙中終究會不知滿足地想要更多更多更多,終究不過私慾罷了。私慾並非不好的東西,它讓人類得以保持活著。哪一天被慾望驅使幹掉了大自然說不定就團滅了,說不定跑到宇宙里繼續和更大的自然開干,誰知道呢。我只是有些懷念那些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想盡辦法和自然和平共處,而非以功利的心態、盡量不破壞它對我們的利益的前提下、試圖壓榨它的更多。只是有些懷念,像哈倫懷念原始時代一樣。

可是發展的腳步終究會前進,人類的慾望終究膨脹,時間旅行說不定也能終究實現。

終究,正是這樣自私自利的人類,才是活生生的人類。

終究,是「意義」更重要還是「活著」更重要,我們竟不得而知。

綜上所述,是結尾完善了這本書對邏輯體系的闡釋,並將中心主旨提升到更深的層次。其他答主有為人類嚮往銀河感到自豪與感動的,我也能理解,但我的這篇回答主要側重了人性和倫理方面。我覺得《永恆的終結》想表達一種科技極度發達之後對於初衷的幻滅感:你看,你們辛辛苦苦研究那麼多時空工程學,都沒算清楚其實不建立永恆時空才是「最好的結局」;你看,你們心心念念想成為銀河系霸主於是決定推翻一切從頭開始,也不知道人類能有多大可能性活到那個時候;你看,這兩種人類的價值觀看似有所高下,其實都一樣是人類的慾望啊。

(其他

贊同@地球不在乎 的回答。

另外對於@張鵬 的回答中有些消極的部分,我個人覺得嘛,這個世界裡誕生了能寫出如此宏大世界(說不定比真實的世界還要宏大)的神一樣的作家,本身已經是人類的偉大了,其實人類說渺小也許也沒那麼渺小。


作為一個愛情故事的結尾,它是失敗的。男女主愛上對方都太過莫名其妙,最後以田園式生活結尾更是莫名其妙。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的結尾,它是成功的。(這裡想提醒題主一點,超人類只是的一個猜想,其實在本篇里並不存在,諾依只是來自於不同時代的人類)。一方面將世界觀引向了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另一方面也將主題從單純的時間與現實的探討引向了太空、人類的發展


人類的無限時空,就此開啟

挺諷刺的。

翻書評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這話充滿希望,因為它更多的是給我一種巨大的荒誕感。

表面上是阿西莫夫表達了一下對人類即將走上星辰與大海征途的無限憧憬,但是結合小說前面諾伊和哈倫在洞中的談話,一個是要儘早佔據宇宙霸主的先機,一個是儘可能消除反常為人類製造穩定和諧的環境,兩個人為此爭執,而後面哈倫開始動搖……但小說裡面是諾伊否定了永恆時空啊,這也並不能代表,他肯定諾伊代表的未來時代人類選擇的這種未來啊摔!

如果按照豆瓣大多數讀者認為的,好吧,永恆時空不能存在,因為它製造出了一群變態,可宇宙霸主又會好到哪裡去

「宇宙霸主欸~好厲害哦~我們人類就是這樣子的啊~要征服整個宇宙的啊!~」這幅嘴臉讓我想起上個世紀的登山熱,人類動不動就說自己又征服了哪座山哪座峰哪個岩洞,到頭來不過是孫猴子翻了好幾個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結果只不過在如來的手掌上撒了泡尿

有夢想是很好的,但切勿自大


你可以說《永恆的終結》最後主角選擇並造就的世界,就是最後《基地》的宇宙:一個人類布滿銀河的宇宙。阿西莫夫本人的發展觀點似乎是傾向於讓人類永遠接受挑戰,永遠有在宇宙裡面不斷擴張的機會,即使要承受各種階段性的痛苦——戰爭、災難。人類如果為了所謂的「幸福」而止步不前,那麼人類作為一個文明也就喪失了活力,喪失了自我前進的科技動力。這本書裡面,擁有時間旅行技術的人類發現了自己可能消失的命運,這也正是阿西莫夫所暗示的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未來。同樣的,在《基地》系列七部曲的(時間順序)最後一本《基地和地球》中,主角選擇了蓋亞,一個已經建立了星球級別的生命、並致力於讓全銀河的人類成為一個超級有機體的文明,這正是把《永恆的終結》的主旨擴展到了下一層:對於已經佔領的整個銀河的人類,他希望人類能夠在銀河外也能夠立足,能夠通過一種更高層次的聯合來應對銀河外那些還沒有觀察到的潛在文明的挑戰。

唯一一點讓我覺得不贊同的,是阿西莫夫的世界裡人類的科技的發展速度似乎比較緩慢。我不否認人類科技可能因為社會原因退步,乃至忘卻已經發明的東西(回想一下古埃及古希臘的輝煌和後來中世紀的黑暗),但是阿西莫夫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也太慢了,上千年乃至萬年的時間裡面居然都沒有什麼重大發現,還是在人類布滿銀河有萬億人口的情況下。要知道《奇點臨近》和進來很多超人工智慧方面的書籍裡面預測的東西尺度都是幾十年尺度。


感覺和自己看的出現了出入於是特地去翻了翻書,《永恆的終結》結尾哪來的超人類??

諾依說:「這就是地球,它並非永恆不變,也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它只是人類文明無限冒險歷程的一個出發點。你現在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下定決心。決定權在你手裡。你和我,還有洞里的一切,會受到物理時間力場的保護,不受這次變革的影響。而庫珀會和他的廣告一起消失;永恆時空會消失不見,我的故鄉世紀也一樣。但我們會倖存下來,在此安家落戶,子子孫孫繁衍不息,而人類的足跡會踏遍星海。」

他轉過身面對她,她莞爾一笑。這還是她熟悉的諾依,他依然為她怦然心動。

他甚至沒意識到自己已經下定決心,直到天色突然大亮,笨重的時空壺軀體消失不見。

看到時空壺的消失,他便明白了一切。諾依緩緩鑽進他的臂彎,永恆時空已經終結。

人類的無限時空,就此開啟。

雖然還沒看看完阿西莫夫的書並不知道超人類究竟是哪本里的,但就《永恆的終結》而言,愛煞了這個結尾。

在整個宇宙和時間面前,人類乃至整個地球都渺小無比,但是我們仍有追逐星辰大海的心。

對於星河的嚮往和探求,是人類最像英雄的地方。


我理解超人類是獨立於永恆時空之外的存在,只有獨立的存在才能夠修改歷史。

結合最近看到《人類簡史》回答一下:

在阿西莫夫的設定下,社會發展就不是某種」A is more likely contribute to B」的關係了,而是可以被精確計算的因果關係,某個因素的改變可以帶來最大的有利結果和最小的不利結果。

因為永恆時空獨立與一般時空之外,這樣就能解決所謂「二級預測系統」的問題——這是前陣子在《人類簡史》中看到的詞,意思是:例如天氣是一級預測系統,氣象台預報明天要下雨,這個預測並不會改變明天會下雨的現實。但是像金融市場就是二級預測系統,如果預測明天某個股票要漲價,那麼人們就會趨之若鶩去買,結果明天股價反而下跌了,也就是做出預測會影響結果的實際發生。歷史的進程也是一樣。也如同《永恆的終結》里申納所說:如果一個人A看到了未來的自己A",那麼他就有可能採取行動避免他看到的結果的發生,於是現實就會被修改,A』的狀態就不會發生了。

而《人類簡史》所提到一級還是二級預測的問題,前提是二級預測系統里的預測者不能夠獨立於預測對象之外進行精確的預測。例如說天氣,也有可能被人工干預而導致預測的結果不發生,例如預報明天下雨,並且這個預測結果被認為是可靠的,而明天剛好有個重要室外賽事,那麼人類已經可以人工驅雲不讓雨落下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最後結果與預報不同,但是人類可以明確地分離開自然和人為兩種因素的影響。

所以,如果當「永恆時空」這樣的機制存在,人類的歷史確實也可以成為天氣這樣的系統。因為系統內自發的結果和外部干預的結果可以被計算和區分。

因此,永恆時空本身的進程 ,並不應該——並不能夠被永恆時空人自身的行為所改變,它只能被一個更高級的系統來改變。這可能是引入了「超人類」的合理性。

永恆時空的終結,是超人類「有組織有預謀」的計算和策划下導致的結果,是獨立於「永恆時空」之外的因素帶來的,而不是被哈倫這個永恆時空內的人改變,哈倫只是改變的切入點而已。

正如永恆時空的價值觀是維持安全和中庸,超人類的價值觀是冒險和多元。兩方也都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修改著人類的命運。

未來的人回頭看文學作品,反映的無非也就是作者當下的價值觀。

也一如《人類簡史》所寫,英美自由多元的價值觀逐步佔領世界,而這如同宗教一樣都不過是人類的「集體想像」。

當然老人家寫這本書的年代,「管理主義」大約還不盛行,否則這個「永恆時空」里的管理還真是夠混亂的。這樣一個決定人類命運的機構,制度和操作也太隨意了。


借題說一句,就沒有人和我一樣不喜歡男主的嗎...


那個結尾是聯繫到銀河帝國的呀,你需要去看機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


說來慚愧,雖然自詡極愛科幻小說,但第一次讀完的阿西莫夫這位科幻大拿的書,竟是今天這本《永恆的終結》。整本書讀完,懸念一層套一層,世界觀之宏大令人咋舌,結局更是出人意料。至於題主問的"超人類」,是解開所有套娃的鑰匙,更是整篇文章的點睛升華之筆。題主把它當成雞肋,汗顏……

有一個情況,寫過科幻小說,或者嘗試寫一篇好的科幻小說的人,應該有體會:點子好找,動機難尋。核戰爭是個好點子,可為什麼會發生核戰爭,你必須要給出一個可信服的理由。同樣,作者提出了幾個問題,並一一給出了解釋。

時空局的意義是什麼?修正過去。

為什麼要修正過去?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可能對現在造成非常壞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對過去加以修正,就能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

這種修正好嗎?看起來是好的,但是……

作為讀者,我們可以從上帝視角看出,這種修正是有問題的,這個問題也借文末諾亞的口講出:生命的進化實質上是在試錯之上產生的。對過去的修正讓人類不再犯錯,卻也就沒有了進化。

然而,《永恆的終結》並不是自帶主角光環的文章,男主角沒有生來就帶著能感知大魔王的傷疤,沒有在體內封印著狐狸。按照文章的邏輯,主角的老師是堅定擁護修正主義的,那麼他就不可能發現這麼深層次的道理——如果他不是懂得最多的那個,他憑什麼悟出這個道理?因此,最後的大幕,要由「超人類」來揭開。這是行文的道理。

從故事本身來講,「超人類」的存在,消除了一個迷團:遙遠的未來沒有了人類,那未來的人為什麼不修正現在而讓人類在未來得以存活下去呢?其原因只能是,這個世界正是導致人類滅亡的導火索。同時,"超人類」的存在,讓故事更顯張力,衝突更多,也更撲朔迷離。男主角是為了維護時間局而存在的——男主角為了女主角而去破壞時間局——在老師的感召下又轉變為維護時間局——在女人的感召下還是毀了時間局(……)。

最後,講一講故事的結尾。人類離開了溫室,擁抱了整個星辰大海。永恆的終結,卻開啟了人類的無限宇宙。

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啊,只有離開了個人舒適區,告別溫暖鄉,才能闖出更廣闊的天地。

吶,這篇文章也就是一篇加長的雞湯嘛!


這本書就是對中庸之道最好的諷刺。想想現在,為什麼最古老的文明沒有對世界做出什麼貢獻,反而歷史只有幾百年的國家卻引領了現代世紀的規則,我們究竟在追逐什麼,是苟活幾千年還是為未來創造輝煌?

不說了,玩遊戲去了。


拍成電影一定好看


今天剛看完,有個問題不明。知乎關注這本書的人少,就不新提問了,在這裡問問各位吧...

既然100000多世紀後的人可以把諾依送到482世紀,那為什麼不直接把她送到20世紀或者以前,幹掉發明永恆時空的人(維科·馬蘭松)不就完了么?幹嘛這麼麻煩還要男主愛上她,還在時間線上傳送來傳送去,徒添很多不確定性以及各種曲折?


諾伊那個時代的人 雖然被叫做 超人類 但不是神的設定,跟下時的人類在構造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另外,終結了永恆時空,這兩點都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給了人類一個未知的卻充滿希望的未來。


1.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2. 絕壁是在黑費米


這本書讀了一天半,可能是kindle版本翻譯不好,或者是它原來的文筆就是那樣,讀的時候不能讓我在腦海中描繪圖畫。

它的主題和思想都是很好的,有一種從空處來到空處去的感覺。而對於本文的關鍵詞,控制時間,讓我有了兩點三點的啟發。不過沒有震撼的感覺(沒有三體給我對於人類使命以及宇宙殘酷的感覺強烈,或者因為其篇幅更長的緣故)

另外關於其中的人物。我一直認為主要人物一定是有在他身上很特別的點,或者他的一些個性品質在整個故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讓讀者為之一噓,那便是很成功的人物塑造。他甚至可以有大於等於一的缺陷,都不影響的。但是這本書中的男主哈倫,特質平平,智商不穩定,講話語言也是平淡無奇。相比較他的小老頭導師更讓我印象深刻些。其實他的導師才是最躁動果斷的人啊。

男主女主的愛情線...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吧...嗖的一下就愛上了...

其實比較期待哈倫返回426?世紀的時候,遇到自己這部分能有更多的描寫,但是後面的內容把這顆雷藏起來了啊。不甘心的很...

關於結尾,不結尾成這樣廣大群眾得多惶恐啊,時刻擔心自己突然消失。如果真的發展到一定高度,能在外星球上擴展殖民地相比較窩在地球自然是更好的。畢竟在宇宙這個生態環境中,地球人作為一個物種,自然是要競爭自己生存環境的。

總體來說這本書沒有網傳那麼驚人吧,三星。阿西莫夫的作品以後有機會也會關注的。


剛剛看完這個小說,挺喜歡的。感覺阿西莫夫很善於設置懸念和伏筆,所以看到答案揭曉往往會有恍然大悟之感,原來前面那些都是作者挖的坑啊~

最後的結尾我覺得不雞肋啊,可能作者想把這個故事也納入銀河帝國這個故事體系內吧,但讀完這篇故事,感覺確實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世界觀。我喜歡結局的立意,宇宙繁星,外星生命真是天然有一種迷人的吸引力啊,想一想這些,就覺得我們現在為之煩惱的事情真的什麼都算不上。

可能是我邏輯思維不太好,並且看過的小說比較少,看的時候經常在時空悖論和因果循環這些問題上不斷糾結,有一點疑惑,借這個問題求解。

他們是出於什麼動機,必須要完成因果鏈的閉合呢?在之前庫柏已經完成了建立時間力場的任務,為什麼他們還要重複一次這個行動呢,他們不是已經達到目的了么?

最初建立時間力場的人又是誰呢?之前發生的那條現實線現在又在哪裡呢,是不斷的刷新和覆蓋嗎?如果是覆蓋了,為什麼還會有庫柏這個人呢?感覺這樣就陷入了無限的循環之中,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了。

不過本來也是永恆時空嘛,還真是病態的存在啊……

好像又陷入了無意義的自我糾結啊(╯3╰)以及我在看到馬蘭松的時候總會蜜汁代入愛因斯坦,也一樣是開創了一個學科時代的新紀元,領先時代。引力波也是在一百年後才被探測到,甚至這本書出版的1955年剛好是愛因斯坦去世的那一年(好吧是我在胡思亂想)


推薦閱讀:

劉慈欣和海因萊因、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比水平如何?
如果地球上的碳元素全部上升到生物圈變成各種生物會怎麼樣?
把三體畫成漫畫是什麼體驗?
遊戲玩家如何看待《三體》中的「三體」遊戲?
《三體》做成日本動畫會是怎樣的?

TAG:科幻 | 艾薩克·阿西莫夫 | 永恆的終結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