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阿里巴巴馬雲叫板工商總局?

1月23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網路交易商品定向監測報告,結果顯示淘寶正品率最低,為37.25%。4天後,淘寶發文表示不滿,稱相關司司長劉紅亮「吹黑哨」,有著「神一樣的邏輯」。昨日下午,工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網路商品交易監管司副司長楊洪豐對此作出回應,稱委託第三方抽檢目的是找問題,而不是為了反應網購領域質量有多差,不能過度解讀。

雖然文章以個人名義發布,但把有關部門如此寫進標題,將其與「黑哨」、「違規」放在一起。現在,他還要正式向工商總局投訴,這樣真得好嗎?


老思維(遇事就罰款,天天搞指標)遇上不怕事兒的主了,這才是一個好看。

我開放市場,總不能沒有一個企業敢行政訴訟吧?

挺。


工商基層當臨時工也十餘念了,從事大多數工商執法工作,對於全民關注的淘寶大戰工商總局,自然也有一些業內的看法。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小二和工商總局以及全國觀眾,大多繞在了「假冒偽劣」和「正品率」上,而工商總局對其中的概念表達不清以及小二對工商程序有意無意進行了曲解。

作為監管流通領域的行政執法部門,工商局沒有任何鑒定的資質和權力,所以工商局必須委託第三方機構來進行檢測。

一、關於「正品」和「假冒」

工商執法,必須依照的是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所謂假貨,在工商部門使用的法律概念里是商標法規定的「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也就是冒牌商品。工商部門在查處類似案件時,必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由商標權利人——也就是廠家出面舉報、鑒定。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正品廠家出來指證,同時廠家還要承諾如果出現錯誤的檢測要負相關法律責任。

簡言之一句話:是否假冒、是否正品,其實是「商品真偽檢測」,由廠家鑒定。這一部分是不存在複檢的。(你真想複檢?拜託是同一個廠家鑒定好嗎?)

那如果不是註冊商標怎麼辦?對不起,不管。

因為沒人能夠鑒定,所以必然證據不足。

工商機關在執法程序的把控上比較嚴格,所以能否受理,能否處理的案子有很嚴格的條件,不滿足的話,一般不接,否則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這樣有很大的弊端:接到假貨線索但沒有權利人怎麼辦?去,因為證據不足,到了現場束手無策且打草驚蛇。不去,明擺著不履職。最後的選擇是:不履職就不履職吧,起碼條件不足能推出去,總比程序錯了算瀆職、濫用職權強。

就在筆者開始寫這篇文章的頭一天下午,我單位接到轄區派出所通知,民警接舉報查獲一批假酒,由於不夠警方立案標準,希望工商部門前往控制現場處理假冒商品,但是由於沒有商標權利人,無法進行鑒定,我向基層單位領導彙報後,領導拒絕出動執法力量,因為無法採取有效措施。建議民警聯繫轄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理。

以行政強製法為首的各種規章、限制和程序規定拴死了執法力量的靈活性,客觀上保護了很多違法者,在此不細表。而實際執法面臨種種苦難,難免有意無意破壞這些規矩,基層工商執法人員這些年為此背了無數黑鍋,最近幾年,北京的工商幹部為此入獄,被潑汽油點火,個人承擔賠償等等,得到的只有:呵呵。

所以,寧可「不作為」,也不壞規矩。

二、關於「偽劣」

所謂偽劣,在工商部門所使用的法律中多指產品質量法規定的「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兩條在消法里也有出現(消法實際沒啥用),簡單來說,就是「不合格」。查出此類違法行為有兩個必要不充分條件:1,有標準。2,經過理化試驗等權威檢測不符合標準。

必須要說明的是:所謂「以假充真」在實際運用中大多指材料以假充真,因為材料是可以鑒定的,而商品的「以假充真」只能通過前面說明的商標法去處理。

如前面所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沒有檢測資質的,所以相關檢測一定是委託擁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簡言之一句話:是否偽劣,其實是「商品質量檢測」,由專業機構鑒定。這一部分,在程序里包括複檢。

而不合格的產品,是在檢測中某一項或幾項測試不符合標準。

那麼合格產品,就是某一項或幾項被檢測的項目符合標準。

言外之意:其他項目是否合格,不知道。

那麼多做一些檢測,把他們都測明白,不就得了。

想法不錯,可惜,測不起。

實驗室能做的理化檢測大概有三百餘種,平均每種檢測的費用都要成百上千。

14年下半年我所聯繫分局和相關檢測機構定向檢測了十幾件睡衣,測了三四個項目,花了兩萬多,最終對兩家商戶處罰了一萬多元。

那就讓不合格的商家出錢。

主意不錯,可是,那合格的那部分費用怎麼辦?

你不會相信的,在工商局負責監測食品的時候,北京市食品抽檢合格率百分之97點多,具體情況跑題,在此不細表。

全國聞名的蘇丹紅事件,事發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令各基層執法機構每日抽樣十種左右辣椒產品送質監局檢測,不到半個月時間,欠了質監局幾百萬。沒人出此費用,檢測嘎然而止。

你妹!別扯了,三公經費那麼多,你們幹啥用了?

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領根筆都費勁。win98裝上都不能運行的筆記本至今不讓淘汰。

我頭上曾經掛了至少五十萬的食品檢測設備,而那些設備的檢測效果……不提了。

言歸正傳,這一次總局發布這那公告,然後淘寶小二質疑的工商總局抽檢程序不規範,不包括複檢等等,那就是扯淡。《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規定的是商品質量檢測,管不著這次工商總局發布的是否正品的問題。

再看工商總局的回應,簡直想大耳光抽上去。總局答不對題,說得完全是天馬行空。我懷疑總局自己是否能分清這其中的區別,或者他們只是一如既往發布任務,收報表,然後統計發布而已?實際連紙上談兵都談不清楚。

再者說,總局稱是委託消費者協會進行的抽檢,內行人一看就更加搞笑。消協名義上是消費者組織,其實是行政事業單位,工商局的一個附庸,一家人。即便這個活真是消協去乾的,也是消協協調了諸多廠家進行是否正品的鑒定。

淘寶小二質疑本次抽測數量少。少么?確實少。但以國家局直接附屬的國家級消費者協會的執法能力來說,五十幾件就不少了。但如果國家局布置一項專項任務,動員全國工商系統執法力量做這項工作,就能得到一個相當龐大的數據。可能國家局並未真想動搖阿里系,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抽測而已。

小二提到,基於這麼少的抽測數來判斷正品率不妥,這妥妥的是在打臉,曲解或誤解文字,實際是國家局的報告寫的蹩腳,叫人抓住了把柄,把「正品率」改成「本次抽樣的正品率」就好了。但是為毛非要標一個正品率呢?為毛呢?大爺們堅持以率以數據來衡量工作所以習慣了吧……

淘寶小二還說了,非正品的定義有問題。報告中非授權渠道就等於非正品,這樣的新「罪名」是很有問題,其實有問題么?可能有,但是是否正品是由廠家說了算的,你說廠家沒有授權的商品,會侵犯各種利益,廠家會說他是正品么?會么?

後來,司長下任務罰款指標的事情又被扒了出來。我去,這麼傻的話也敢說出口,還被錄音了?多年以來,我們早就沒有罰款任務和罰款指標了,我們只有目標,目標!或者努力方向也行……

以上。


故事的結局難道是阿里要和工商總局聯合來一次對行業的整頓?


阿里是不敢直接叫板工商總局的。

中國自古有「民不與官斗」之說,再富的人,也怕見官。部委棒打企業不是新聞,企業對抗部委才是新聞。2014年發改委打了那麼多外企,沒一家企業敢吭聲。每年315過後各地工商局雷霆般查封企業,沒有一家企業敢反抗。這次淘寶敢向國家工商總局的官員說不,已實屬罕見。

那麼,淘寶針對工商總局網監司司長劉紅亮,叫板的問題又是什麼呢?

來來來。提煉出2個關鍵詞:「情緒執法」和「程序失當」。 程序失當,關於抽檢樣本比例過少,沒有複檢就公開等問題近日多有報道,不多啰嗦。現在了 說說情緒執法問題。

情緒執法:

什麼是「情緒執法」?因為我們多聽說「釣魚執法」,很少聽到「情緒執法」一說。

  查了一下,「情緒執法」的意思是在執法時「因情緒不佳做出情緒化的舉動」。2006年曾有一南昌交警因家庭矛盾,情緒不佳,在路上5分鐘內連開16張罰單,引起輿論嘩然,這16張罰單被稱為「情緒罰單」。

  後來就有義烏城管大隊在2008年推出了「情緒不穩定,不得上街開展執法工作」的舉措,被認為也是避免因「情緒執法」而侵害執法對象的利益。

  但是這個詞語多用於城管和交警等基層執法人員身上,阿里巴巴今次把投訴對象用在了一個局級幹部身上,恐怕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那劉司長情緒執法又從何說起?證據呢?

繼續扒報道。身為it從業人員,這樣的年度撕逼大戲,怎能錯過。

1月29日新華社報道。鏈接如下:http://tech.caijing.com.cn/20150129/3810646.shtml

有權!就是這麼任性!

------------------------------

pk戰果:

當然,這場嘴仗也被稱為「史上最貴嘴仗」。

最新的戰況是:阿里巴巴美股大跌。兩日內阿里市值蒸發35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劉司長發白皮書等行動,甚至引發了整個中概股的信任危機——美國市場周四在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98%,道瓊斯指數上漲1.31%的大勢之下,34隻中國概念股周四(美國)收盤下跌,中國電商概念股更是逆勢下挫3.03%:其中阿里下跌8.78%,京東5.04%,唯品會4.27%,噹噹1.72%,蘭亭集勢1.35%。有消息說,這一天,中概股跌了600多億,嗯,美元!

什麼叫跌宕起伏?

就是阿里巴巴股票開盤暴跌瞬間跌掉了一個京東,京東緊隨其後嚇的跌掉了一個聚美。

so,你說,這場嘴仗值不值?

但要我說,不管結果如何,這事兒值得載入現代中國商業史。

事實上,阿里這種做法,是在為自己和中國的民營企業爭取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習大大治下的中國,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就算投訴失敗,也想為自己找到一個說法,就算死也要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就像福建首富陳發樹會願意花1690萬打官司,起訴國家煙草專賣局一樣,不圖勝訴,就圖一個知情權。從這個角度說,我們應該支持更多民營企業勇敢站出來挑戰政府,共同推進中國市場經濟的法治建設。

中國有700多萬公務員,60多萬縣處級以上幹部,5萬廳局級幹部,3000多省部級幹部。不管結果如何,這位網監司的劉紅亮局長,原本只是五萬名廳局級幹部中默默無聞的一員,很可能一輩子也就這樣過去了,但因為炮轟淘寶,而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嗯,這一刻,甚至已經「蜚聲海外」了。

你看,CNN、路透社標題都是中國政府發布「狂批」阿里的報告。其中,CNN開頭這麼寫:「即便是明星科技公司,詳細審查之下,中國商業也沒有安全的。」


個人覺得假貨是工商總局和淘寶,兩方無法解決的問題。工商白皮書講的空話是對的,淘寶恐怕自己也很清楚。但工商的抽樣報告問題眾多,說明工商能力不足,打假無力,只能講講誰都知道的空話。而淘寶呢,對於打假也是只能做表面上的功夫,不可能真的完全打假。

首先淘寶的本質就是把曾經路邊的地攤搬到了網上,利用的就是廉價產品這條長尾,讓淘寶把假都打了,淘寶也就不存在了。淘寶不存在於國於民都不是什麼好事。這也是淘寶如此高調的原因。

售假有罪,源頭在造假。假貨生存的市場,假貨在中國有巨大的生存市場。中國世界造假第一,中國很多高仿產品連廠家自己都分不清,工商總局就更無力打假了。再者消費者明明知道是假的,他們就喜歡買假貨,高仿貨。(德國同事讓回國幫帶兩個高仿的包。。。)

我覺得淘寶解決假貨的思路還是正確的,培養天貓。天貓確實還有假貨么,但明顯比淘寶至少上個檔次,至少是街邊商店的檔次。

馬雲說的沒錯么,淘寶就是為了培養更多的京東,當一家網店從地攤,積累的財富到路邊小店,到開到商場里去了,他自己就會意識到賣假貨沒法繼續發展了,然後就轉型注重質量了。

那打假還要不要打,當然要,要狠狠的打,打假就是讓進商場的店知道繼續售假得不償失,才能引發他們的轉型。換而言之,就是劃線,打比方,假貨一個月賺5k,騙幾個錢,然後就做到頭了,沒法繼續發展了。那到就得高仿,高仿一個月賺5w,再多就被抓起來了,那他到了5w的時候,他就不想冒這個風險,就會想轉型。監管在於如何劃好線,驅動造假的轉型不造假,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連生意都不做了。

工商和阿里應該合作,凡事都要順應一個道字,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


寧願看著他們兩個掐架,

也不想看到他們一起喝茶。



咱歷史上皇上賜的免死金牌向來都是不算數的,淘寶再這麼玩下去就脫了。


推薦閱讀:

高調的人比低調的人進步得更快嗎?
如何評價阿里巴巴紀錄片《造夢者》?
如何看待「古馳狀告阿里巴巴售假」?

TAG:馬雲人物 | 阿里巴巴集團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