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國歷史,有哪些不是野史,但讀起來又不那麼乏味的書籍?


噗。。題主這種想法有點要不得啊,做什麼事情都是一樣,不經過那個枯燥的階段很難發現更大的不枯燥的世界啊,你把中華書局的民國史加上劍橋近代史啃下來之後,保證你讀各種年譜長編都不會再乏味了。。。

不過題主也可能是只想讀幾本有趣的書側面了解一下民國,我來推薦幾本吧。。張鳴唐德剛之類的還是算了吧。。。通史也算了。。

《綺情樓雜記》,吳儀的舅舅整理的,各種八卦,民國人物基本被黑了個遍,很多傳聞甚廣的八卦的原始出處,可信度在各種筆記中也算高的。。。《花隨人聖庵摭憶》其實也不錯,八卦量多,但是稍微有點亂,而且有些詩文唱和的實在是沒意思……

《蔣介石的人際網路》,這本書是一次兩岸三地學者關於蔣介石的研討會的會議記錄整理稿,這種體例應該是前所未有。。。基本上民國史大佬裡面都囊括無遺了,王奇生汪朝光呂芳上楊奎松林桶法金以林,絕對的超豪華陣容。。。因為是會議記錄體,也好讀也不好讀,說好讀是因為畢竟不是學術專著,說不好讀是因為一群大神聊本行,基本上一句話里好幾個梗。。。但是讀進去了絕對超級有趣。。。

《天安門》,近代史男神史景遷的代表作,從知識分子的角度透視民國大時代,立意之闊大,文辭之豐美,堪稱史詩級別。。這書最好讀英文原版的吧,大陸版刪減極其嚴重,台版聽說翻譯很差。。史景遷的母語行文那不談了。。。

《中國1927》,目前見到的對大革命時代風貌脈絡把握最精準的的著作。行文色調冷暗低回而富有張力,背後有作者濃郁蒼涼的歷史觀作為支撐,從歷史考證出發對革命的內在邏輯與悲劇性進行了反覆的探索,不是唐德剛那種歷史三峽論的盲目瞎樂觀可以比的。。缺點是畢竟民間學者,史料考證這一塊材料不太全面,還是看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相關章節參考吧。。那個其實也不算悶,另外陳公博的《苦笑錄》也很有趣。另外作者葉曙明還有《重返五四現場》、《國會現場》,都是業界良心的作品。。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這本是陳平原先生的大作。其實五四這段還是建議多讀讀當事人日記和回憶,畢竟都是文人,這方面材料多,讀起來也有趣。但畢竟這些比較蕪雜,沒有背景的話可能不太好讀。。陳先生的這本理論上是個學術史類的書,但是讀起來非常有趣,基本上都是著力從各種不同的細節側面還原五四的真實情況,第一章「五月四日那一天」逐次還原當天情況,尤見功力。讀此書可略知歷史學中細節考據的魅力所在。

《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這本應該已經被推薦爛了不過我還是要再推薦一遍。。。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我覺得一定要讀,配合何老先生的《上學記》和汪曾祺的回憶讀效果更佳。。。這是一本真正告訴我們民族精神蘊藏在何處的學術書籍。

《民國的政治邏輯》,作者鄧野的顯赫家世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他做學術是一點都不苟且。。。這本其實中心就一句話,「槍杆子里出政權」,但是它是從很多很多不同側面去探討的,裡面確實有一些比較乏味的論題比如五四時期的工讀互助主義,王揖唐的「社會主義」演說和「問題與主義」論戰等等。。。但是有很多則是非常非常有趣的考據,比如陳獨秀晚年思想轉變,1946年聯合政府的流產(後來被擴為《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一書),顧維鈞和傅作義這種爭議人物的一生定位等等。。。基本上這本讀下來對於「當時的人是出於什麼考慮問題的」就有一個大概的框架了,不會出現那種論史時開上帝視角的事情。。。

《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這本是金以林先生的學術著作,可能稍微悶了一點不合題主有趣的要求……不過我是覺得讀進去挺有趣的,到了那個層次大家都是人精啊,這可是真實的歷史,比不得《紙牌屋》那種虛構,而那種權力頂峰步步搏殺的氣氛只會比虛構中更甚……看了之後你會覺得常公真的還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的軍閥政治》,美國留學的台灣學者齊錫生的作品,這本是要力推的。。。軍閥政治這麼大一個課題肯定是要有著作來填補的,這部論據紮實氣魄宏大的作品不愧它填補的空間。如果要對歷史大潮流有興趣的話,完全可以和陳志讓先生的那本小冊子《軍紳政權》配合起來一起看,了解軍閥政治的起源和流向。如果只想看個熱鬧也無所謂,裡面考證了很多有趣的實際問題,包括軍閥的兵是怎麼招來的,怎麼訓練,怎麼裝備,怎麼作戰,軍閥的錢又從哪來,花到了哪。。。把這些考證都看進去了,起碼寫寫穿越小說不會出太大的史實錯誤了。。。

先說這些吧,睡覺去。。。


謝邀。

唐德剛《袁氏當國》。唐德剛的文筆潑灑熱鬧,妙在他很擅長各類以古比今,各類陳述的形象性令人咋舌。外加人是胡適弟子,幫顧維鈞整理資料的,各類口述史都接觸得到,這份八卦勁兒就不提了。

張鳴《共和中的帝制》。雖然只是聊張勳復辟一段,但北洋諸細節咬嚼得很細,歡樂無比。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比較端正,論趣味不如上兩本。建議先看這本,然後讀上兩本,可以收許多趣味。有種先看一個姑娘正正經經跟你吃飯,然後去她閨房看她撒潑瘋玩的樣貌之感。


這個不請自來了。民國史方面的著作嚴肅的基本符合學術規範的還比較有意思的,鄙人竊以為如下幾部書約可符合要求:

1.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這個不是民國史,但強烈推薦!茅先生這本「鴉片戰爭再研究」的著作是其在學術界的成名作,有如偵探推理一般層層深入,邏輯嚴密,考證嚴謹,並且文采很好。

2.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港版)》,一定要看港版,民國史部分個人覺得寫得很好,嗯。

3.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視角獨特,思路明晰。

4.易勞逸《毀滅的種子1937-1949》,考證當時很多的具體人具體事很有意思。

5.王奇生《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1872-1949)》《黨員、黨權與黨爭》,衝突迭起,扣人心弦。

6.章開沅《辛亥革命史》,近代史在世的泰山北斗代表作。

7.馮天瑜《武昌首義史》,馮先生書寫歷史向來文采不輸於文人,好看。

8.胡德坤《抗日戰爭全史》,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鬍先生體系明確,撥雲見日之作。

9.張同新《蔣介石敗退台灣真相始末》,剝絲抽繭,洞開真相。

10.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十本書,800多萬字,個人覺得編得不錯。後五卷是民國史部分。

以上。


不邀自來,比較喜歡張鳴的書,《重說中國近代史》、《民國的角落》、《歷史的空白處》,kindle有售


推薦一本奇書--陶菊隱的《武夫當國》。

陶菊隱本人是一名職業報人,和北洋時代的許多歷史人物都有過正面接觸,跟有的人甚至來往甚多,所以手中有一些很難得的史料。

更難得的是,因為職業的原因,陶菊隱把這部書寫的情節跌宕起伏,跟報紙上的連載小說似的,人物個個刻畫的性格突出,事件單拿出來都能在天橋底下分九章十八回當評書講。而且全書的人物對話甚多,引用數據也很翔實,但就是……基本上都沒注釋,根本不知這些私密對話和翔實數據從何而來。

所以,這本書成書之初,史學界評價並不高。但慢慢的,隨著對北洋時期史料的不斷收集和完善,大家發現陶菊隱書中的很多敘述雖然沒有出處,但竟然一一都能和史料相對應!

於是到我上學的時候,《武夫當國》作為北洋史入門,被我的民國史導師推薦給了我。

讀書之初,因為書中文筆過於小說化,我也是當做課外補充來讀,但最終在三年後被成功打臉。

當時書中有一段對話印象特別深:說是曹錕準備討伐徐樹崢之前,張作霖作為調解人專門跑去問曹錕,說小徐兵比咱多,錢比咱多,這仗打得?

結果曹錕一拍桌子:子玉(吳佩孚)說打得,就是打得!

這一段因為寫的太像小說,我以為只是想要刻畫一下曹錕賣布販子的憨直性格和曹吳關係以及吳佩孚的人格魅力。

因為擺明的,這種私密對話一般怎麼會讓外人聽見?

結果……

研究生畢業時查檔案……

除了個別字和語序不一樣……

這一段就是檔案里的原話。

戰爭結束後的總結報告還是調研報告我忘了。

當時在查檔室里,覺得自己的臉好腫……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

雖然是小說史。。。但是講了好多民國八卦,再加上老爺子為人過於實誠,喜歡說大實話。。。極大的滿足了我這隻右狗的陰暗反動心理。。。


要說趣味,政治史很難勝過社會史,我向樓主推薦這本民國元年 (豆瓣)

至於給樓主推薦劍橋系列的,簡直坑死人不償命。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左派說他右,右派說他左,可這段時期的歷史寫作,至今無出此書之右者,大家可以找來看看,注意,不是 北洋軍閥史話,二者判若雲泥


謝邀。

樓上寫的已經很多咯,我要推薦的已經有過了,再多嘴補充些關於書內容的個人看法。

徐中約《中國近現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我讀來的感受是:這本書的視角比較大膽,區別於正派教科書里對我黨的單線弘揚,比較客觀的描述了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的變遷,所以好像大陸版本的被刪減了不少;另外,書中認同把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是也認為「我們也仍需要熟悉中國傳統的國家和社會形態,因為這些形態制約了中國對十九世紀外來挑戰所作的反應」,所以書中首先從清王朝的歷史出發,研究了清王朝的政治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我覺得了解這部分其中之一的好處是對於理解近代的民族主義很重要。

以下摘自豆瓣關於本書的部分內容簡介:

作者徐中約雖身處歐美學界,在書中想表達的卻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展進程的看法」,但這種表達不囿於任何一家學說、一種主義,開出一種折衷調和的歷史觀。作者以超越意識形態、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懷抱對各色歷史人物的寬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的發生。並且參考了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華民族之掙扎歷程的史學巨著。

蔣廷黼《中國近代史》

本書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在當時的史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蔣廷黼先生所處的時代正是民族生死存亡的近代時期,他的研究是他作為處於當時局勢中的知識分子對於國家、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的探索和思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以下摘自豆瓣關於本書的內容簡介,很好地概括這本書的特點:

《中國近代史》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不僅奠定了蔣廷黻在近代史領域中的學術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過高等教育和西潮影響的學人,在思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社會進步時的普遍心態而受世人矚目。《中國近代史》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全書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出,好讀耐看。內容上沒有拘泥於事件過程和細節的鋪陳;方法上從總體把握演變趨勢,顯示了作者沉潛思辨的寫作風格。


要說有趣那就比較推薦唐德剛系列啊。袁氏當國,李宗仁回憶錄都很有意思。一樓說的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也很好,可能是目前寫得最好的近代史了吧。


《國會現場:1911-1928》,說的是很重要,但不多國人關注的一個方面。


民國投機者,穿越小說,側重於北伐和抗戰,部分章節可以當野史看。

李宗仁回憶錄,文筆與史學價值都不錯,只是據說有自吹自擂之嫌。

沈醉回憶錄。這個有點偏了,不過值得一讀。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南渡北歸》、《巨流河》、《西南聯大的愛情往事》。

《許倬雲說歷史:台灣四百年》也可以算吧。


蕭若元細說被消失的八十年,上年出版的好書。


劍橋中華民國史


唐德剛的書


齊邦媛《巨流河》


《民國紀事本末》當然了這個考驗你看得了紀事本末體不。《講談社,中國的曆史》。還有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民國演義,可惜吧野史都算不上


《桂系演義》

非常棒的一本極度貼近史實的小說,文字歡快,讀起來不生澀,不累人

非常值得一看

桂系的成就:

桂系從軍閥割據到李白黃3人統一的這一個過程極其精彩,戰爭場面+愛情色彩+權謀詭計

第一個發起北伐,在積貧2000年卻爆發了一次,頭頂山海關,腳踏海南島

3次趕蔣介石下台,如果不是李宗仁的敦厚,沒讓白崇禧帶10萬兵去殺了蔣介石,否則中國歷史可能就被改寫了,

民國模範省,廣西,鳳凰大視野里有詳細的介紹,

可以從桂系的角度詳細了解民國的滅亡過程

文筆很好很贊,大力推薦

  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我認為《桂系演義》是一部很嚴謹的作品。作者在忠實於歷史的前提下進行創作,在堅持歷史的「真」和藝術的「美」方面,在歷史眼光方面以至一些細節描寫方面,較《第一個總統》又有了發展……作者對這些人物以及有關歷史背景做了很深入細緻的研究,所以,筆下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就更為生動,從歷史的角度看,也更為準確可信。這部作品,無論是整體框架還是具體情節,都是經得起推敲的。

  ——民國史研究專家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邱捷

  《桂系演義》是一部規模宏大,時間跨度很長,頭緒繁複的通俗歷史小說,作品相當生動地演繹了桂系軍閥形成、發跡、滅亡的過程,使我們看到了一部軍閥興衰史。全書涉及了民國史上各個派系中許多重要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一百人,其中包括孫中山、蔣介石、汪精衛、陳炯明、李濟深、唐繼堯、何應欽、馮玉祥、張自忠、陳誠、閻錫山等諸多歷史人物……桂系軍閥中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寫得頗有歷史深度,也有鮮明性格。

  ——著名文藝評論家 原《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 繆俊傑

  這是海內迄今僅有的一部如此詳盡地演述桂系史的大型文學創作。此書又是民國以來政治史,戰爭史的一個側面,是從這一側面反映出來的民國史的縮影。作者能駕馭浩瀚的民國史料和桂系史料,出入其間,剪裁穿插,筆觸並不凝重,顯示了良好的藝術結構能力和再現歷史生活的藝術想像力。

  ——著名文藝評論家 滕雲


推薦閱讀:

如何通過看歷史小說提高歷史成績?應該看哪些?
如何看待「留歐美學生更五毛,留日學生更公知」這一猜想?
瓷器的出現對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瓷器傳入國的飲食習慣有何影響?
歷史上有哪些大權獨攬、權傾朝野的良臣?

TAG:書籍推薦 | 歷史 | 文化 | 中華民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