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儀式感?


互聯網的興起讓許多東西莫名其妙的流行起來,比如最近的一個詞「儀式感」。當然最後也無一例外的形成兩個陣營。支持方說正是由於傳統儀式的不斷缺失,沒有了儀式感導致現在的人丟失了許多好東西。比如見到長輩老師不用再錯身讓路行禮丟失了道德禮節;而反對方則說,繁文縟節不過是個形式,婚禮再隆重也不能代表愛情,也可能會離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多自由輕鬆。

曾經的我很討厭儀式,但經過思考之後,對儀式感有了新的認知。什麼是儀式感?它的意義在哪裡?

儀式是什麼?說白了就是額外加上一些耗時耗力耗錢的非必要的動作來表達重要性的行為。或是通過這些動作來表達鬼神或是愛情這些虛擬沒有實質東西,和神像玫瑰花一樣是一種載體。通常一些比較大型的活動才能成為儀式,對我們平民小百姓來說儀式通常只有紅白二事以及求神拜佛的時候才算儀式了。儀式感則是日常生活中不能稱之為儀式但也同樣算是多餘的動作的行為。直白的說就是感覺像是一種儀式但稱不上儀式的行為。

對於個人來說,儀式感有兩個作用。

一個是有關於品味。一個把茶葉扔進玻璃杯然後粗魯的倒入開水的人一定不在意茶的味道。而一個人願意用一大堆茶具經過一系列程序衝出茶來,一定會慢慢的品茶。難道你沒有發現?所有稱之為有品位的活動一定都會有一套繁瑣的程序。當然,用錢到茶館裡讓茶藝師沖茶的也不在討論之列。品味和品德也沒有關係,我說的是品味最初的含義。品味顧名思義就是品嘗味道的意思,後來才慢慢發展成為一種更廣泛的含義。這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實際上就是一個靜心的過程。在一套繁瑣耗時的動作里,讓心思慢慢集中到將要吃的東西或是將要做的事情上面。你不要覺得沒有用,來跟著我試試吃一個不同的蘋果。吃蘋果之前先好好觀察一下蘋果的顏色,看看大自然的油畫是怎麼過度顏色的。再將蘋果輕輕的放在鼻子下嗅一下蘋果的味道,好好感受一下那種青澀的或是甜美的味道。然後輕輕的慢慢的咬開蘋果的皮,記住一定要慢,要能感受到牙齒撕裂蘋果皮再將果肉撕裂果漿接觸到味蕾的那一瞬間的味道,然後再細嚼慢咽,感受著蘋果的芬芳從一處慢慢蔓延到整個口腔的味道......是的,儀式感一定能讓你的生活多了許多趣味。因為你三兩口就吃下這個蘋果省下的時間無非就是用在刷朋友圈看電視劇上了,卻沒有真正嘗過蘋果的味道。以此類推,如果你的生活里沒有這樣一些可有可無的充滿儀式感的行為,一定很無趣。而像是書法之類的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行為,同樣需要通過這樣的儀式感去把心靜下來。

另一個則是習慣,關於心理的。儀式感相當於一個按鈕,當你去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就是告訴大腦,我要開始進入另一個狀態了。比如起床之後,穿好正裝,整理領帶或是領口的時候,就告訴大腦,我要進入工作的狀態了。而一個睡過頭急急忙忙穿好衣服風風火火出門的人,到了公司絕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工作狀態。同樣的,運動員在比賽開始前一般都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是武術里的起手式。都是這樣一個作用。

對於兩個人來說,儀式感則是表示重視的。儀式感的特點就是這種行為可有可無,但一定是耗費時間的。金錢不能代表重要性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公平,有的人多點有的人少點,只有那些金錢至上的人才會說男人有多重視你就會為你花多少錢。唯有時間是公平的,願意把時間花在這種儀式感上才能讓彼此感覺到被重視(無所事事的人除外)。形式(送禮物)不重要,時間點(情人節紀念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願意和你做些可做可不做的事,當然兩個人都喜歡的最好。但是這不是絕對的,熱戀期不算,穩定期才有用。又或者創業期等事業發展特殊時期也不能比較。儀式感不能代表愛情,總是很有儀式或是儀式感的也有可能是爛人,畢竟這些只要你想做還是能做的。但可能的話還是盡量有些儀式感,畢竟愛情看不見需要有些載體,需要被證明。

特別是對孩子,那些忙於事業的有錢人家的孩子最愛說的那句,我希望你能抽些時間多陪陪我,而不是一堆的玩具和有求必應。孩子的心是最真誠的,要的也最真實的。無論多麼IPAD上多好玩的遊戲多有趣的節目,只要爸爸媽媽願意坐下來和他們玩,他們一定毫不猶豫的放下,不信你試試。

儀式感,我覺得可以有,但不要強求,否則就變成了形式。


儀式感誕生於寂寞個體的卑微,存活於遍尋認可的恐懼。


這時候就要亮出我麥了,麥斯·米科爾森(Mads Mikkelsen)飾演的 Dr.漢尼拔 每一餐都是藝術,從取材到製作再到擺盤。整個過程下來,滿滿的儀式感。頓時覺得自己吃飯就只是謀生行為,單純為了活下去(〒︿〒)完全侮辱了進食這一高雅的行為。羞愧


生活就是一場盛裝舞步,一場儀式。生活的感受就是儀式感。不管你說得卑微還是高貴,都是一種儀式,一場兢兢戰戰的儀式!直至死亡!


推薦閱讀:

儀式感重要嗎?
如今的社會中,儀式感是否必要?
如何高冷地答應男朋友的求婚?
「儀式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TAG:儀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