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石油、天然氣、煤等化石燃料,世界將是一個什麼面貌?
首先可能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交通問題 ......
沒有這些燃料,我們的技術可能還在原始階段,木材燃料能讓我們做飯取暖,但不能冶金,也就不會有比青銅更高級的材料可用,一切大機器、精密機械和化工都無從談起。樓上幾位的蒸汽機和風能太陽能設想非常好,但我想像不出用什麼工具和器械來實現。用青銅做蒸汽機和電線嗎?
假如沒有了石油、天然氣、煤等化石能源,世界依然很精彩。。。
一、樹葉蒸汽機
全世界第一台蒸汽機將採用樹葉和枯枝作動力。一種稱為 劈柴工 的工種在早期將非常盛行,收集各類柴火(指可燃的樹枝樹榦等)的企業形成了早期的基礎能源市場。但隨後,採用柴火和蒸汽機驅動的木柴粉碎機出現,劈柴工這一工種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在電能普及後,柴火依然佔到了全球25%的能源供給。柴火指數(指每立方米中密度一級柴火的價格,現價是1800美元)依然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二、頑鐵成寶貝
早期鐵成為一種珍惜金屬,幾乎和白銀一樣昂貴。人們需要將樹榦燒成木炭,然後再用於冶煉鐵、銅等。在電普及後,能夠電解的金屬成為主流,鋁合金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金屬。比如摩天大樓普遍採用鋁合金構件直接鉚接而成。三、太陽能當道
早期文明發展稍顯緩慢,但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出現後,人類迅速進入現代化和網路時代。其中太陽能逐漸成為最普及的能源來源,佔到全球能源的45%。電池板幾乎覆蓋了全球一半的平原,人們用大量的蓄能水庫來儲存能量。所有的沙灘都被徵用了,潮汐發電場遍布海岸線,佔到能源的11%。人們遠行主要乘坐高速電氣機車。四、飛機鬧饑荒
早期萊特兄弟發明了燒柴火的飛機,但在一次意外中柴火點燃了整個機身。後來人們用更安全的木炭作為能源,但飛行速度和火車比較一直沒有太大優勢。曾經有人發明了27個人用腳蹬的飛行器,並且成功升空,不過落地後27名自行車運動員全都虛脫了。直到1960年,豆油內燃機的發明,讓航空器走向了高速時代。1962年引發的全球饑荒之後,各國擁有的飛機數量受到嚴格配額限制。中國目前的配額是2137架中型客機,以及3200架小型飛機。老式的低速木炭飛機不受限制,但因為動力小更多用於本地巡邏等用途。五、別墅帶土炕
由於電能昂貴,同時為了環保以及傳統的沿襲,即使是北方的高檔別墅依然採用土炕的方式來取暖。大量玉米田的收入主要來自秸稈而非棒子。中國最昂貴的別墅——價值5億元的蓮花別墅,因擁有12個大型現代化土炕而成名,在電腦操控下秸稈會自動添置並能通過App自由控制溫度。六、全民自行車
雖然有蒸汽車和電動車,但是過於昂貴。曾經有一段時間,出現了豆油花生油汽車的風潮,不過因為引發了饑荒問題而被聯合國禁止發展。目前,全球都流行用即環保又健康,而且廉價的自行車出行。在美國紐約街頭,可以看到浩浩蕩蕩的自行車大軍呼嘯而過,零落的汽車如風中的枯葉一般被擠在當間。轉自2008年11期《科幻世界》(劉維佳)
人類能有今日之輝煌,可以說幾乎全部得益於古代無數生命所截留下的陽光、煤、石油、天然氣……這些儲藏在地殼中的「遠古陽光」,支撐著人類發動工業**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登陸月球……假設,當這些古代陽光餘暉散盡之後,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了——你可以認為他們敞壑難填,終於惡貫滿盈,和恐龍做伴去了;也可以認為他們終於功德圓滿,進軍宇宙深空去了……總之,他們不在了,那麼,地球的下一次文明該怎麼辦?化石燃料已經被之前的人類揮霍一空,重新崛起的後代們還有可能進入工業時代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學會開發核能以前,人糞的歷史就是一部截留陽光的能力的發展史。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於燃燒五百萬噸煤所釋放的熱量,可是,想要有效利用這些能量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
一開始,後起文明的發展歷程同我們當年走過的路差別應該不是很大,都只能以非常粗放的方式截留當下的陽光,依賴於畜力、風力和水力,以植物為主要生產、生活燃料。
分歧的關鍵就在工業**這道坎上。其實對人類文明來說,沒有煤,比沒有石油更可怕。石油雖然重要,但社會發展到能夠利用它的時候,人類文明畢竟已經過了弱不禁風的年紀,輕易不會在一棵樹上被弔死。比如說二戰時期,因石油短缺,德國全力開發煤炭液化技術,所生產的合成燃料佔到戰爭期間油料產量的一半,德國空軍一度幾乎全部使用合成燃料。而在工業**之初,「營養不良」對人類社會就比較致命,這時人類遭遇的危機,其實遠大於沒有石油。
說到工業**,自然要提及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令人類拿到了打開遠古陽光儲藏庫的鑰匙,它使得當時西歐和北美人均可得到的能量分別為亞州的11.5信和29倍——由此不難看出,為什麼當時亞洲在衝突中老是打不過歐美。煤的匱乏可能不會阻止蒸汽機的發明,但蒸汽機的出現並不是工業**的全部。沒有煤,就沒有焦炭,人們只能像農業社會時一樣以木炭為主要冶煉燃料,這在技術上完全可行,但木炭的產量受制於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難以令鋼鐵工業如同使用煤炭時那樣突飛猛進。鋼鐵是產業**的基礎,鋼鐵產量少,蒸汽機就難以普及和大型化。
在我們的歷史上,蒸汽時代是短暫的,還在它方興耒艾之際,內燃機時代和電氣時代就闖進了歷史舞台,以至於現在有個幻想小說流派就叫「蒸汽朋克」,專對蒸汽時代的充分發展展開全面想像。而在那個沒有化石燃料的世界,蒸汽時代雖然會延續很長時間,卻難以充分發展。沒有了幾乎不要錢一般的「遠古陽光」,就難有大量蒸汽機生產出非常便宜的商品,傳統經濟模式不會受到很大衝擊,社會變革因此不會很快產生,諸如自由主義商業原則、鐵路網、以競爭而不是血統為主的資源分配方式、城市化進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分化與對立等等這些東西,不會那麼快地出現在新的人類社會中。
對我們來說,蒸汽機的轟鳴聲是中世紀的輓歌,更是新時代的禮讚。但在那個世界裡,蒸汽機不會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蒸汽時代很可能只是文明發展中「黎明前的黑暗」,工業**的希望,可能在更為先進的動力機械上。
蒸汽時代的不發達,極可能反而會刺激人們努力尋找新的動力,內燃機時代和電氣時代並不會因為沒有煤而無法降臨。歷史上,最初設計的內燃機是以可燃氣體為燃料的,後來才改成了液體燃料。對內燃機來說,沒有石油根本不是問題,甚至都不能阻止汽車的發明——當年汽車剛發明的時候,本來就沒打算燒石油產品,而是以花生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的能量轉換效率比蒸汽機高,對能源的運用直接、充分得多,將使得那個世界截留陽光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而發電機的發明更是如虎添翼,水電站提供的電力將使鋼鐵產量大幅度上升。江河之上將密布大大小小的水電站,即使小河溝也不會被放過,水力勢能的開發將達到近乎瘋狂的地步。
風帆(面積巨大的風帆太容易被對方擊毀),啟動內燃機,依靠珍貴的生物燃料提供的強勁動力與敵艦激烈廝殺。這時海戰的戰啼戰術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恐怕做什麼決策都必須首先考慮大氣環流……
不要以為沒有全面機械化戰爭和戰略轟炸,戰爭就不可怕。火器發達卻又缺乏裝甲部隊和機動能力,軍隊的數量就必須非常龐大{一支機動力強的部隊可以當幾支部隊用),戰爭的天平也會向防守方傾斜,敵對雙方很難快速擊敗對方。而戰爭能耗低,也使得雙方有能力把這種成本低廉的戰爭持續很久——曠日持久的戰爭會像慢性病一樣折磨老百姓。
國運好的國家,如果耕地面積廣大、農業發達,也是有可能建立起一支規模有限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和戰術空軍的。而供養不起同樣先進軍隊的國家,面對「閃擊戰」很可能無力招架。每當這種有能力供養「閃擊部隊」的國家獲得農業大豐收的時候,就是其周邊國家最為危險的時刻,就像秋高馬肥之時,游牧民族侵略農業國家的衝動特彆強烈一樣。儘管這樣的「閃擊戰」規模不會大,持續時間也很短,但戰略縱深不夠的小國,還是有可能在一次坎「閃擊」中被一一征服。世界的版圖,有可能在這一時期被最終劃定
當常規戰爭終結者——核武器出現後,不僅全面戰爭成為了歷史,能源飢餓時代也將一去不返,人類終於可以過上大手大腳的舒適生活了。沒有什麼能阻止忍飢挨餓了許多年的人類拚命修建核電站,即使是切爾諾貝利事件也不行,人們將視其如油輪失事一般,只會要求提高安全防範水平,而不可能徹底棄之不用,因為人類沒有選擇的餘地。核能技術所可能遭遇的最大障礙,也許會是生物燃料既得利益集團對新產業的阻撓打壓,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是幾隻螳臂可以阻擋的。
總的看來,沒有化石燃料的世界,不會是一個很美妙的世界。有名句曰: 「要浪漫,先浪費。」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浪費。有浪費的資本,生產、生活的原則才能從「夠用就行」的最起碼層面有所升級。試想,沒有美酒(用糧食釀酒,在那個世界是不可接受的),生活對男士來說是多麼枯燥;沒有石油化工產業,女士的容顏服飾會失去多少色彩……不過,人類不會甘心一直過著艱苦單調的窮日子,人類依靠科技掌握新能源技術的渴望會因此無比強烈,生物技術和核能技術會發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
通過這個「思想實驗」,我認為我們只有永不停息地嘗試掌握儘可能多的能源,才能一直過上豐富多彩的好日子,才能有朝一日進軍宇宙深空。沒有石油那就沒有石油化工,包括塑料、橡膠、以及很多藥物的合成都難以進行。人類會因此走上另一支科技樹,比如用酶催化法而不是化學合成的方法製備藥物,還有從基因和生物電的方式改造和修復人體。交通方面缺少化石燃料、電能的供應相對也會匱乏,太陽能、風能等發電的電能儲備和來源總是受限的,交通不會像現在這麼發達,世界工廠這一形式將不復存在,經濟體將更多的以城市為單位,就像蝙蝠俠里的高譚市,自給自主相對獨立。往好的方面想像,沒有化石燃料的世界更接近歐式生活而不是流行的美式生活,生產率沒那麼高,但是技術更先進更有意義。
首先沒有蒸汽時代,其次沒有工業革命,最後沒有現代文明。
或者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的時間更為漫長
能源問題是最小的問題,因為是最好解決的問題,雖然成本較高,但已經有不少成熟的方案。
相比之下,石油化工的缺口是非常難以填上的。隨便打眼看我們下房間里的物品,其中和石油化工完全無關的日用品的比例應該不超過10%。如果石油化工消失,我們就和塑料說拜拜了,只能回到用陶瓷、木、皮、天然橡膠等天然原料來製作生活用品了。很多東西的生產會變得非常困難。(比如說我手上這把青軸,不說軸和鍵帽了,連電線絕緣怎麼做都要好好想想)人類會在依靠人力畜力及風力水力的時代停留很久,才能進入太陽能核能的新時代,誇張一點說,搞不好要上千年,甚至會導致文明中斷。而化石能源真乃天賜良物,極速得擴展了人類的科技樹,極大得縮小了進入下個能源時代的時間跨度。沒有化石能源,就幾乎不會有近代一二次的工業革命,如果沒有一二次工業革命,恐怕也不會有第三第四次工業革命。現在所有人都知道要做的就是在化石能源耗盡之前,儘快把新能源搞出來,否則就直接回到工業革命前吧。---------------------------------------------------------------------------------------------------------------------------------------人類初期做成的蒸汽機熱轉化效率很低,如果沒有煤炭這種高能量密度的東西出現的話,基本上蒸汽機就毫無價值而不可能出現,假設用蒸汽機驅動的火車燃料是能量密度很低的柴火,大概會連跑不出幾公里就得加一次燃料,而且燃料本身的重量就拖得火車夠嗆。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上馬車快。英國也就不會有工業革命,也就不會有滿世界找殖民地找原材料找傾銷地的擴張慾望。沒有石油的話,內燃機也就不會有。沒有內燃機,就沒有汽車 現代艦船 飛機,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除了馬車就是牛車。人們被大洋隔絕,不會有如今世界的經濟一體化,甚至各國的軍艦依然還處在風帆時代,只有極少數國家能派遣像樣的海軍到達另一個大洲。不會有現代的工業和製造也,現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東西都生產不出來,就算能通過水電解決電力問題,但是能想像電線裸露在外嗎?能想像送外賣沒有塑料飯盒和塑料袋嗎?送快遞的小哥,估計還不知道電話是什麼東西,不知道裝橡膠的輪胎是啥樣,讓他怎麼送?去驛站找馬吧。
-------------------------------------------------------------------------------------------------------------------------------------
誰都知道化石能源是戰略資源,但是通過其他的途徑來獲取可再生的新能源實在是難。看看各國在新能源上花費的人力物力等巨資,最終都不約而同的跑到最現實、最容易推廣的核能上去了。假如科學家要找宇宙中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體系時,會不會把「擁有足夠的化石能源」作為一個基本條件?因為在燒柴火時代和利用核能時代之間,有老長一段科技樹要攀升,假如沒有化石能源這種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寶貴資源支撐,能有多少智慧生物會耗費千年慢慢撐到這一天??石油,天然氣是很重要的化工燃料,如果沒有,你們家很多東西都會消失。塑料製品,各類非天然衣物等等。
推薦閱讀:
※深夜食堂,講述你和石油行業的故事?
※山東地煉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如果二戰期間,「大慶油田」被日本人勘察到,歷史會如何改寫?
※2017年該不該報石油專業?
※油頁岩和緻密油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