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medium與曾經的博客有什麼區別?又有哪些創新?

同樣作為互聯網文字記錄網站,medium及簡書與已經沒落的博客有什麼區別?

這類網站又有哪些創新來支撐它們生存發展?


先來看看 Medium、簡書和十五言的 slogan。

* Medium - Everyone"s stories and ideas

* 簡書 - 找迴文字的力量

* 十五言 - 每個人都在創造

最終都是回歸到內容本身。博客的沒落並不是因為這些平台,而是 Microblogging 的出現,並不意外。博客最火的時候正是社交網路快速發展的時候,所以大多數博客系統承載著大量的社交元素,突出人,而非內容本身。可以說,存在大量的噪音,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博客,而是個人的主頁,讓作者沒有寫作慾望。而 Twitter/微博的出現,在這個快速消費品時代,很多人開始把思維限定在 140 字以內,達到了發聲的目的,也就懶得去組織成文章,前幾年能堅持寫作的人真的很少。但是民間有想法的人很多,慢慢的人們厭倦了那局限的短內容,我們需要更好的載體去書寫心中的想法,回歸內容本身,是發展的必然,但是原先的博客系統,並不適合使用。

這一年間,除了 Medium、簡書,還有很多新的博客平台,Svbtle,Logdown,Farbox,GHost,因為時代的關係也對這些產品賦予了更多的要求。

1. 無擾的編輯器。乾淨簡單,讓作者可以專註在內容本身。無論哪個平台,編輯器都是吸引用戶的首選賣點。

2. 移動優先,簡潔設計。移動時代,手機/平板是讀者消費內容的很大渠道,平台提供商如果不在移動上下文章的話,就會面臨雞和蛋的問題,無法聚集用戶。

3. 社會化內容。淡化作者,拋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突出內容之間的關係。結合推薦系統,我覺得會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上面這些,沒有一款上一代博客平台做到了。作為內容平台,能承載這些平台的希望也是內容。然而,內容的生產者是作者,作者是稀缺資源,那個平台能留下作者,給作者提供更大的價值,那個平台就會有更好的未來。


簡書有一個很不錯的特點,是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創立主題,這樣,每個人都是編輯,所有的人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寫作去獲得賞識,而不僅僅依賴於幾個編輯的癖好。

因此,簡書製造了一個公平的平台:人人都是編輯,每個人的文章都可能被選入任何一個平台,人人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投稿給你認為適合的主題。這時候,你的文筆、思想和勤奮就比你現有的名氣更重要。

目前看來,除了推特,沒有比簡書更平等的寫作地方。

由於這個原因,我認為基本上沒有幾個名氣很大的寫手願意把簡書做為他的主力寫作場所,因為這些人脆弱得很,根本受不了平起平坐而淹沒於人群的寂寞感。——尤其是那些實力比名氣差很多的那些「著名作家」。

簡書適合的是那些相信自己的實力的人。如果你相信自己,又不願意忍受那些「大家」、「百家」雖然文章一塌糊塗卻高高在上的網站,到簡書最合適了。

至於十五言,和簡書大不相同,這是有果殼基礎的,離不開果殼的圈子,所以十五言的適合對象,是那些在果殼圈子混熟的人,或者需要依賴於這個圈子而生存的人。

此外,果殼適合約炮,十五言可能成為約炮展示才情的另一個適合舞台。簡書是不適合約炮的,但是簡書適合那些乳臭未乾卻扯高氣揚自以為是指點江山的人,在自己的小天地洋洋自得地裝13.

medium不會有很多中國作者的,死了這條心。

另外,喜歡markdown的人適合在簡書寫,因為別的地方不支持這個。


拿自己的經驗舉個栗子。

Medium各位都已經提過了,簡化布局和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完全專註在寫什麼上(這個在官網和創始人的採訪中都有提到,各位可以找找看)。但除此之外,還有些特別的設計讓它與眾不同

1.圖片

雖然很簡但是插圖有不同效果,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接近單頁網頁的長相(...)。下面這個栗子中的圖片是我分別在medium(設為大圖)和blogger貼的同一篇文章中插圖:

上面的圖片比較暗是因為滾了一半,已經有圖片標題的字顯現出來了。下面就是一般博客平台上的,只能嵌在文章中間的呆圖。

還有這樣,貼個簡單的landing page 示例:

簡單來說,medium不會打斷讀文和看圖間的體驗,不過大部分人都用這種功能來寫人生格言啊情詩啊什麼東西。

2.評論

這個功能有很多人在吵,同樣舉個自己的栗子:

如上圖所示,

1.文末不能評論

2. 只能針對文章中某一部分進行評論,而且默認是非公開(必須po主更改)

(吐個槽,這導致很懶的我從來不去公開評論,比如這兩條)

總而言之,有很多人已經激烈地表揚,或者抨擊過medium(請搜why i choose/left medium)。 就解釋到這了。

另外,有人提到logdown. 那是華人社區里特別早的markdown語句博客平台(不過這麼說起來,blogger貼文還支持html格式呢,實測寫起來很方便啊)。發現的比較有趣的一點是標題的自動翻譯功能,比如:

打下標題會自動出現英文說明,而且時常是精準中帶著喜感

以上就是我對這些比較特別博客平台創新之處的體驗。。。


在我看來,我覺得簡書的初衷是回歸文字,但是正是因為在13年年底加入了評論功能,加強了作者和讀者的互動,反而更加偏離初衷,更像博客了。我已經看不出本質區別。


medium與上一代書寫平台最大的不同是什麼?研究了一下,除了書寫體驗和設計的升級,我覺得應當是編輯功能的回歸。雖說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medium上許多廣為流傳的文章,都有這麼一句話:本文首發於xxx,修改後發表於medium。

這個修改過程是怎麼完成的?我還沒有看到資料。但medium後台的讀者行為記錄,應當可以給寫作提供很有價值的反饋。medium後台的統計數據有「瀏覽次數」和「深讀次數」,15言把這個功能也搬了過來。就像Netflix的播放器會記錄觀眾在哪些地方快進、哪些地方跳過,以此來判斷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情節,事件密度應該怎麼安排,如果medium能夠記錄下來讀者深讀的文章都是什麼題材,在哪些段落停留時間長,花多長時間判斷一篇文章應該認真讀、掃讀還是不讀,那麼這些數據也就能夠幫medium的編輯做篩選和給修改意見。

之前還看到關於The Verge的一些評論,Vox Media有一個內容管理系統,叫做Chorus,據說能夠協助編輯和作者高效完成采編及寫作,並且寫出來的文章都有很強的可讀性。但我暫時也還沒有找到更詳細的介紹。

哪位有深度研究,還請分享一下^_^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2月6日天翼校園客戶端自帶木馬病毒導致全國大面積 Win10 藍屏的問題?
iPhone 為什麼那麼貴?
「所羅門創客」和「所羅門矩陣」是騙局嗎?到底是做什麼的?
自互聯網誕生到現在,出現了哪些稱得上是傳奇的黑客?
天才小熊貓、叫獸易小星、李鐵根、所長這四個人是什麼關係?

TAG:博客 | 互聯網 | 網站 | Medium | 簡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