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毛澤東》里的評述是否客觀?
從天涯上看到一篇雄文《不被理解的毛澤東》,全方位展現了建國前後共產黨的運動歷史,對主要人物做了剖析,不知各位對作者的史實描述及人物評價是否認同。
前段時間看到這個,現在正在,感覺還是挺不錯的,當然,有些人把它當小說,但效果和明朝那些事兒還是一樣的,至少它帶人進入那一段歷史,最重要的是態度平和,不把人引入歧途。明朝還有排比句的味道,味道很夠,這就是很多人覺得這本不如的地方吧。各有各的好吧。有些人說很多都是臆想揣測,我不了解那段歷史,不太清楚有沒有人是看了史料很了解的,但就感覺而言,如果作者是翻了很多資料去模擬當時場景,即便臆想了又如何呢,看了我覺得作者的誠意挺明顯的。還有,這本書一直沒有出版,作者還在堅持寫,掙點錢的方式就是賣幾本別的書把電子版贈送給你,平心而論,這種堅持挺難能可貴的。如果臆想二字就可以概括太傷人了。
沒錯,我是來洗地的。
書嘛,不喜歡就不看,但請不要失去客觀,很多不明就裡的人可能就錯過了。還有,一本書,不要太拔高,能入法眼就好,我不吹它,但還是說一句我覺得這本書寫的不錯。視野有限,如有同類型的寫的好的告訴我,讓我去比較,看作者寫的客不客觀……謝推書個人認為,
1. 此書本身就是主觀論述為主的作品,因此要從這個角度來閱讀。2. 作者論述時所依據的史料大致沒有太多問題。3. 作者的態度還比較嚴肅中立,雖是主觀推論但是有自己的邏輯,而且此邏輯不算離譜。因此,此文可以作為一種擴展讀物看一看,當作真實的歷史是不行的。樓上有答主說像《紅太陽》,我也有類似感覺。最初接觸高華老師的東西也覺得主觀太多,感覺不舒服,不過後來自己調整一下心態和視角,他們所引史料還是嚴肅的,這就足夠了,至於主觀推論是否同意就見仁見智了。
你懂的。
毛澤東對中華民族的貢獻萬古長存!
先是武裝鬥爭二十八年,實現了徹底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危機關頭果斷決策,與世界頭號強國在藩屬之地兵戎相見,最終逼美帝簽字,搞了個棒
子國的劃江而治,消除了為禍中國千年的高句麗之患。乘勝大舉忽悠毛子,快速奠定了中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軍工基業,中國從此有了獨立自
主的本錢。再藉機擺脫毛子控制,事實上遠離了耗時幾十年,特別耗內力的冷戰,置身事外,大搞
原子彈導彈,基本消除了被外族軍事征服的可能性。併到處煽風點火,輸出革命,搞出了當代新三國,最後被小兄弟們抬進聯合國,摘了校長僅存的最大的桃子。
抓住美帝氣短的緊要關頭,忽悠美帝喝了雞血酒,為中國融入西方經濟陣營打開了大門。
毛澤東的一生,是把各路洋人搞得焦頭爛額,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的一生。他
準確預見了國際風雲的變化趨勢,敏銳地抓住了幾乎所有機會,運用其超凡的手段和敢打敢斗的意志,為中國贏得了尊嚴,贏得了遠超當時中國實力的國際地位和影響。毛澤東為中華民族復興所創下的豐功偉績,必將被後世永遠緬懷。
--※ 主席及其戰友最牛逼之處在於逆境求勝米帝現在牛逼哄哄,全是打的順風仗,本土遠隔海外,趁火打劫。米帝當年立國幾場仗,先後抱大腿,見人就叫爹,打的就跟翔一樣臭。主席領導區區幾萬人長征,硬是夾縫中殺出一個祖國
朝鮮戰爭,血肉之軀硬是抗住了鋼鐵到牙齒的米帝中印戰爭,長途奔襲,翻過喜馬拉雅把3鍋在丫家門口胖扁了一頓珍寶島,硬是敢頂著蘇聯的百萬雄兵,無數的核彈把老毛子日了現在國內的和平,都是當年在邊界上草鞋步槍刺刀一槍一刀拼出來的,都是當年全國屁民勒緊褲腰帶省出來的。忘本,有奶便是娘,有嘴沒腦子,就是畜生。yushan
「而不是戰略威脅」?何以見得呢?不是戰略威脅,投名狀怎麼投?23 分鐘前
回復 yushan
請結合我的前後文來理解我的本意:促使毛下根本決心的不是戰略威脅。因為毛認為,韓戰是政治帳,即使打輸了也得打。這筆政治帳就是欠蘇聯的,其根源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里旅順港的歸還,蘇聯被中國「奪去」了出海口,嚴重損害了蘇聯的國家利益。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沈志華老師已經研究的很透徹了。19 分鐘前回復 yushan
所以,美國直接把軍隊開到中朝邊境上的確是中國的戰略威脅,但那並不是老毛做出抗美援朝決策的最重要的原因。17 分鐘前yushan
什麼叫「最重要」?什麼叫「老毛」的「最重要」?
那兩個原因都很「充分」,沒必要做比較,更沒必要做區別。「戰略威脅」不但更加「偉光正」,而且可以認為是所謂「投名狀」的前提。「急需蘇聯的支持,而不是戰略威脅」 不但錯誤,而且無益,建議修改。8 分鐘前yushan
學術態度再議。似乎對沈志華老師過於敬畏了。科普文章,「因果關係」那麼容易論斷?土肥水種,哪個是增產的「最根本「的原因,哪個」老師已經研究的很透徹了「?
剛剛回復 yushan
沒有過於敬畏,很多資料是相互佐證的。而沈志華老師用自己的研究把這些史料都串了起來。well,我不想爭論,實在沒時間。就請你見仁見智吧。13 分鐘前yushan
「因為毛認為」,這個短語在所有場合任意場合不適當。1 分鐘前yushan土肥水種不需要「很多資料是相互佐證的」。見仁見智?我還不配。剛剛謝邀,這文章有一種《明朝那些事》的感覺,寫得挺好,看起來也不錯,文筆和觀點上也挺客觀,但是這類文字本身就是主觀的作品,所以它最大的作用,和《明朝那些事》一樣,就是「勾起了大家對那段歷史的興趣,對那些人的興趣,讓更多人來思考觀察研究」
很多年以後,會成為暢銷書吧
最大的問題,類似於高華的《紅太陽》,雖然比紅太陽輕很多。就是充滿太多的臆測和揣測,彷彿作者站在他們身邊,不光看得到言行,還看得到內心活動。
雖然處處學,但思想性上來說,差明朝那些事兒太遠了。因為事情過去的不太久吧,眼光還是很局限。
該文,作者的努力應該肯定,報以掌聲。
作者前期對資料的引用,和分析後,按邏輯的推論,比較有探索性。
屬於引用各方資料,做主觀推理論述的作品。
而在後期,有一個巨大的瓶頸。即:為尊者諱。首先各方資料,本身就有立場。原始資料就是為己方推崇的宣揚成績,諱避錯誤和偏差。導致,事實究竟怎樣,已經成為一個懸疑了。
所以,後期的引用和分析,只能聽之,思之,再思之呢。
哪裡有客觀?只有主觀。何必看前朝?放眼未來。
還歷史本來面目,讓人民知曉真相。
很有道理,比較客觀。強於很多類似的書。
視角獨特,行文流暢有代入感。但是感覺像小說,基於臆斷的推理過多。不過在目前形勢下,已經屬於難能可貴,那段吃人的歷史需要這種作品來喚起思考。
他能出版,就表明他的政治正確。
臆想
推薦閱讀:
※上山下鄉是為了打破城鄉差距嗎?
※如何理解「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印度會是國際資本主義體系上最薄弱的環節嗎?
※怎麼看尋烏調查」富農」一節?
※真心請教,毛選該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