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如何吸引並留住粉絲?運營中有哪些重要節點?
《羅輯思維》的主角羅老師在「移動端的媒體未來」沙龍(現場內容見:羅振宇:我如何守著《羅輯思維》「等包養」)中提出,自媒體有三種模型。第一種代表是潘石屹,在產業鏈上自己生長出媒體;第二種是媒體人自建產業鏈,如李開復的創新工廠模式;第三種就是自己,即「等包養模型」。這個提法很有趣,簡單說就是,免費內容,通過「人格魅力」被讀者消費,達到維繫讀者的目的。
如何吸引粉絲,應該是諸位自媒體大俠的囊中寶典。不過,必須有連貫性的話題(魏武揮老師在微信公號上幾次變換主題,我擔心這種方式會掉粉),這是留住粉絲的核心,讓粉絲產生「坐等下一期、下一篇」的心態,才可以提高粘性。其他的法寶,歡迎各位嘉賓貢獻。
那麼,如何運營自媒體?這裡,我想提一下鈦媒體上一篇討論很多的文章《自媒體能從遊戲行業里學到什麼》(鏈接在此:自媒體能從遊戲行業里學到什麼?),該文作者將當今的遊戲行業和媒體行業做了一個絕妙對比,即「在一個高度競爭的遊戲市場里,一切其實都是免費的,但遊戲玩家卻肯為自己喜歡的遊戲付費。而這種情況也同樣出現在傳統媒體行業中,如今,向新媒體轉型的傳統媒體正在努力說服讀者為數字內容付費,這裡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其訴求都是一致的。」
免費的高質量內容,各路自媒體人士應該不在話下;關鍵是如何設計吸引人的「引子」,比如增加互動的成分,圍繞內容的話題設置「小額付費」,都可以做出嘗試。比如:花兩塊錢,老師可以私人回答我的一個問題之類的。(1)自媒體像是一串山楂果,粉絲則像是一鍋糖漿。 最終做成的糖葫蘆,不會無限制地裹上無窮多的糖漿。自限其規模,是自媒體健康成長的前提。追逐儘可能多的受眾,正是很多傳統媒體變得平庸的原因。 自媒體是未來圈層社會的共生物,它天生就是一個社會圈層的「意義生產者」。而有價值的圈層,在規模上總是有上限的。
(2)自媒體不需要「推廣」,只需要「吸附」。一時湧進的大量粉絲,如果不是因為價值觀和趣味的深度契合,只能是「水過地皮濕」。1、有趣,沒人願意看那些絮叨書本話的東西,因為這個原因我取消了不小20個帳號。2、有效。你的東西能叫你的受眾有所共鳴樂於探討,如果你1萬個粉絲只能接到幾十個回復我估計意義不大。3、勤奮。受眾很挑剔,我一直奇怪免費的東西怎麼還這麼多人挑三揀四的。乾脆以後直接收費完畢了省得廢話。4、犀利。越是引發爭論的越是有人喜歡。這也就是我覺得最終企業所謂的自媒體完全不可能比個人自媒體有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1,不要試圖討好粉絲,做自己,保持初心,堅持個性,可以屌一點。2,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提供自己滿意高興,對他人亦有價值的內容3,前1000個粉絲最重要,吸引少數人形成社群倒逼大眾。就算李宇春有1000萬粉絲,也還是大眾眼中的異類。做異類挺好4,不要逼你的粉絲為內容付費,要讓他們為你們的價值觀和態度買單
5,堅持做苦逼的事情。大家都喜歡苦情戲和大團圓結局
剛和女友吵完架,怒答之。以下以本人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為例。——————————————————————————————————個人簡介:新聞專業研究生;英語好;在外媒實習;個人知名度為負公眾號競爭力:外媒記者;英語新聞視角事件:2013年4月12日,在看了幾天@潘越飛和@warfalcon 推送的公眾號信息後;我申請了自己的公眾號。取名的失誤:我把自己的公眾號命名為我的英語名字——F4bregas(一個西班牙足球運動員Fabregas的變體)。但事實證明如此生僻的公眾號帶來了諸多不便:一方面,不能表現出該公眾號的定位;這也直接導致另一方面的弊端,不能像「xx新聞」那樣被微信用戶輕易搜到;最後,在查找添加的時候也很麻煩。
- 這個微信(F4bregas_)用以和大家分享筆者在外媒工作的經歷和一些收穫;並且每周推送一篇編譯過來的來自國外的有意思的文章。
- F4bregas系法國i-Tele電視台新聞助理,時事評論寫手,國際新聞報道研究先銳
- 聚微信&
- 微信聚&<微信聚 - 微信公眾平台導航NO.1&>
- 4月27日&
- 4月30日&
- 5月2日 &
- 5月3日 &
- 5月4日 &
- 5月5日 &
- 5月6日&
以下是廣告:
我是F4bregas,目前在法國i-Tele電視台上海記者站工作。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共賬號F4bregas(在微信客戶端「查找微信公共賬號」里可以查找添加,也可以直接掃描文章下面的二維碼)。這個平台是用來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外媒工作的一些經歷以及推送自己和同事寫的時事小評。
http://weixin.qq.com/r/d3U0OxnE5SeahwhYnyBT (二維碼自動識別)
- 豆瓣。現在正在豆瓣累計人氣,在一些小組裡耐心地回答組內的問題;並非常重視答案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 譯言.。繼續擴大在在譯言網站的知名度和人氣。
http://weixin.qq.com/r/d3U0OxnE5SeahwhYnyBT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了@潘越飛 的模板,然後自己在PPT上製作,然後截屏得到) (5月2日晚上開始使用Wecool &<微庫Beta - 智能化微信互動系統&>,得到的數據為3——10——13——48——53——23)其中「自己」選項和「Known」選項分別是自己的微信和通過加微信好友得到的。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微信好友加的這麼少?我的答案是:我臉皮薄,拉不下臉;別人不加,我也不好意思再提醒。因為是昨天才動手通知,應該還有上漲的空間!(自我安慰中)「unknown」選項基本上就是通過網上發文獲取的。你可能又會問,為什麼加的這麼少?我的答案是:我的文章比較嚴肅;受眾群體應是比較熱愛閱讀和關注時事政治一類人,其中很多對科技,尤其是」微信「不太感冒。(姑且,當借口唄!嘿嘿)推送目錄截圖(製圖過於粗糙,請原諒)—————————————————————————————————————粉絲不過兩百,敢來此處獻醜;主要還是跟女朋友吵了架!天色不早了,我去看她睡了木有。各位,晚安!PS 其實知乎才是我的心之所屬!自媒體是純內容運營的東西, 內容不好終究粉絲會離開你, 就像我最近也不訂閱韓寒了,因為那些《一個》 裡面的文章真心看不進去。
粉絲獲取:
從我第一天寫微信開始,我就打算考口碑傳播和通過朋友推薦招粉,起初做得很舒服,小道消息推薦後加了2000多粉(間接的估計也有2000),道哥推薦後1000多,還有瀛寰姐,三表哥,池建強等幫忙,1萬粉以後,粉絲漲得就飛快了,但是很可惜遭遇了無情的永久封號。
微信被封號後一度不想寫了,反正封號之前就有很多文章因發送失敗發不出去。 封號後好不容易調整好心情繼續開寫後,望著那可憐的幾百粉絲,我突然想起了老郭的話:」 台下就算只有一個觀眾,還是得說啊。「
現在粉絲經過小道消息,三表等人第二次推,已經回到了8000多粉了,其中不少人是因為同情票,或者是好奇為啥被封才加的。
我沒有選擇其他方法的運營,我想如果需要的話,還是根據內容,連載的話就應該上貼吧,天涯等地同步, 閑談的話就通過專業社區去推廣吧, 反正我是打算靠口碑宣傳了, 反正誰不看是他的損失。
留住粉絲:
這個第一個是定位要准,比如你的定位就是90後,你說兩天二次元再說兩天體育新聞,最後說回愛情動作片那掉粉肯定是攔不住的。 我初期定位是說一些國內國外的制度的對比,但是很遺憾大部分都發送失敗, 很多粉絲很有意見,只好改成說歷史上的國內國外的對比, 間隙談談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互聯網圈子的玩法之類。
定位之後就是內容,你要寫的跟別人一樣,都同質化內容的話久而久之也就沒人看了,你得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外加豐富的想像力。 喜歡看我微信的人都能接受我中文水平差沒有文採的這個事實,但是願意接受我說故事,覺得劇情好就可以了, 所幸的是我就是故事多,而且我的故事別的網上都沒有,完全無法同質化, 我評論的觀點也和主流公知啊,大V啊不一樣,長久下來,死忠粉就形成了。女神很漂亮,但是即使帥如宋仲基,看到宋慧喬時也不是一上去就說:我這麼帥,我人這麼好,你和我戀愛吧。他和女神戀愛的過程也是經歷了各種急迫狀況,在互相關照中一點點靠近 。
企業自媒體前景很誘人,老闆們往往是看見別家微信號做得好,最後帶來了可觀的營收,就YY自己未來有一天也能有一個XX萬粉絲的大號——但是他們卻不願意去思考,為什麼別人做得好。
於是一堆老闆們還沒那個耐心給給粉絲展示公眾號的好,一上來就迫不及待地想來各種「賣賣賣」。
在領導的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下,新媒體運營的小編做得難受。
如果你不想逼走你的新媒體運營,是時候反思下自己有沒有犯以下的五個錯誤,並且學習學習企業新媒體正確的思路了。
老闆說,今天晚上一圖文推送我們最新的促銷活動;
老闆說,公司剛剛贏得了XX獎,這個必須得好好宣傳一下了;
老闆說,這個月,微信號承擔XX萬的銷售KPi;
…………
老闆,我單獨給你開一個號好不好?在這個號的世界裡,我們的產品世界第一,我們的企業在未來5年會邁入世界500強!
企業說,我這麼好的新產品,用戶肯定喜歡,我這麼大的優惠,絕對是對用戶的福利!
用戶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想了解什麼?請不要把你想了解的,當成我想要的。小李子得奧斯卡了,我開心,但是你家得了什麼大獎,關我什麼事?
那一個好的企業微信號應該怎麼做呢?請思考你們微信號的定位,根據定位再確定你們能給用戶持續提供怎樣的價值?
比如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房地產企業可以提供本地的樓盤開盤,價格等信息作為購買參考;餐飲行業可以提供美食推薦,美食製作等信息等。
比如通過微信號提供服務,票務平台通過微信下單預定、支付,汽車類平台開發違章記錄查詢,去解決你生活中的問題。
再比如利用企業的微信號和用戶管理綁定在一起,為用戶推薦優質的活動,折扣以及積分管理,如餐飲店,咖啡店、書店、品牌服裝店等等。
想不想關注你的微信號,是粉絲說了算,不是你說了算!看看下面三個微信號是怎麼做。
江小白,張裕葡萄酒,瘋老闆爆米花,都會承擔企業銷售的任務,但是分別根據「有趣」、「有利」、「有用」三個反向為用戶提供了價值。
老闆,你明白現在的80後、90後們在想看什麼么?不知道也不要緊,但是你要記住一點,所有人都不喜歡看無聊的「官話」。
微信並不是很好的銷售工具,別讓員工成為你發廣告轟炸信息的幫手,美其名曰「全民營銷」,實則讓員工與企業、朋友之間的距離更遠。
老闆,請你想一想你平時願意轉發的內容,是不是這些文章都有一個讓你願意轉發的理由?下面看看具體怎麼做?
老闆說,活動要上線了,要多一些曝光渠道!於是大家就拿著錢去投放自媒體了。
除了閱讀量,你的推廣還帶來了什麼呢?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應該如何做推廣?
一些朋友來問怎樣漲粉的時候,我覺得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投票,病毒式H5,紅包,跟蹤熱點等方式,覆蓋範圍廣效果好,但是這樣追求粉絲數和閱讀量的方式,注意力落在了強推廣上。
而如果你的注意點放在了打開率,轉發率和轉化率上,你會發現你會去做好文章內容,做好客服,做好社群等服務上。
不同的導向,會讓公眾號有著不一樣的前進方向的。
自媒體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是你能夠找到你的用戶。以前你賣書,你就算賣了30萬冊書,你不知道是誰買了你的書,他們在哪裡,也不能和他們持續溝通。
自媒體的優勢,就是你在吸引了用戶之後,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把用戶圈起來,為他們提供持續服務。
但是中小企業老闆是非常實在的,每分錢都要有產出。所以還是抱著「客戶」的心態,用戶像坐火車一樣,這一站一撥人下車,就同時吸引另一波人上車。但是並沒有想著把原有的客戶維護好。
是一回事。那麼地理位置呢?互動習慣呢?別迷信新事物,也別排斥,多思考。
姑婆那些事兒是移動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台,我們邀請一線互聯網人分享實操經驗,內容包括App(android,ios)推廣運營、Wap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大家積極踴躍與我們一起探討推廣運營那些事兒。
http://weixin.qq.com/r/e0lNVQvEi1b0rU829xxp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講廢話,拆分為三個板塊,一一作答。
一、留住粉絲靠內容和更新頻率;
1、內容是否優質、有趣、或者觀點犀利、或者對他人有幫助;
脫離內容來談漲粉,就像用底部有孔的桶來裝水,引來多少粉,就會跑掉多少;
用戶都是基於內容來關注自媒體;一個公眾號要作大,要麼有趣、要麼優質、要麼觀點犀利、要麼緊跟熱點等等。
不排除個人很小的自媒體,是跟交友一樣的玩法,最多幾千個粉絲,基於感覺你這個人挺有趣。
2、是否有穩定的更新頻率、日更?每周幾更?時間是否固定?
微信公眾號不同於知乎,知乎讀者的喚醒時間是出現在內容的信息流和關注者的時間線上;只要你一打開知乎就有可能看到相關話題的回答。對於部分領域的大V,還有個人權威加成,能提升打開率等等。
而微信公眾號的讀者大部分的喚起場景是你的推送時間,也就是說,你推送,我才會關注你;不推送,我很可能過段時間就忘了你。
所以內容的推送時間和更新頻率很重要,所以大號的推送時間都是穩定的;就跟巴普洛夫的實驗一樣,到點提醒,條件反射。
當然,不排除部分大號的內容特別優質,只要是他輸出的內容,不管什麼時間,一周推送幾篇,用戶都會關注。
以上兩點,做不到;不建議玩自媒體。
二、吸粉靠內容、活動和渠道;
1、內容+渠道;
內容做好了就可以一稿多投,找准與你用戶調性相符的渠道;投信息流,專欄投稿,大號背書等等,都可以引流。
之前知乎寫過一篇文章,被領英轉載,爾後被各種號轉載,就掛了個微信號,來了800+粉絲,(我的號沒有原創,沒法直接授權轉載。不然會更多)
內容不夠就渠道來補,但是要保證更新頻率的穩定。投今日頭條,投知乎等等,研究透了一兩個渠道就夠你玩到大幾萬粉了。
2、活動+渠道;
內容不夠,活動來湊;送什麼電子書籍,免費視頻;可好使了,零成本,高收益。
如果是牛逼的活動策劃,一個H5遊戲或者活動能帶來大幾百萬的瀏覽量。
但是一般的自媒體用不著涉及到這個層面。
在公眾號,或者知乎做做這種類似的免費送的推廣就好,轉化率賊高。
三、運營的三個節點,這一塊我不是特別懂,但是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板塊,僅代表個人經驗。
1、定位階段。
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自媒體?能否做出完整的用戶畫像,可以給自媒體和用戶貼上多少個標籤?
比如說新榜,每一個公眾號都會給他貼上標籤,方便檢索。情感類,人文類,營銷類,兩性類,等等。標籤越細化越精確越好,建議不超過三個。
比如說我的知乎號,定位成營銷與人(思維)(目前還處於一個比較模糊的階段)。
對於初級選手來說,一開始可以沒必要這麼細化,先貼三個粗標籤,再慢慢的根據你輸出的內容進行標籤細化,用戶精確化。
2、互動階段。
自媒體的粉,如果是死粉;那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用戶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就一定要有用戶運營和互動的意識。
比如說公眾號的語音、投票、自動回復、留言、讚賞、點贊、話題等等;這些都是用戶運營能切入的點;適當的時候還可以植入幾次有趣的活動。
留存總比拉新爽,用戶活躍度提升三倍,品牌價值估摸著也要提升大幾倍吧?!
3、品牌階段。
咪蒙,當初憑藉幾篇閱讀量百萬級別的號,圈了一大波粉;一條,憑几條優質的視頻圈了大幾百萬的粉。
再說說我,靠2篇優質答案圈了6000+的粉。
在這裡我主要想說明,你閱讀量最高的那幾篇文章會定下你這個號的品牌調性;比如說我的知乎,最開始我答了幾個創業的問題,然後又答了幾個思維的問題(累計贊數破萬),所以這個時候我還想要把這個號與思維撇清就很難了。
但是我還可以再嘗試下新的領域,增加我這個話題的回答權重,改變一些用戶的印象。(主要是覺得回答思維類的太無聊,學不到東西)。
用戶對你形成的品牌認知是靠你的成名戰和文章權重的,推文請慎重。
另外,這些大號都有一個統一的調性,從配色和用圖上都是統一的,形成品牌認知。
比如說咪蒙,都是那些色彩繽紛的人物圖;毒舌電影,周星馳的專屬表情包;深夜發嗤,從標題到配圖到文案,都是時尚、不裝逼;一條,美。
#以上謹代表個人意見,歡迎私信交流。最早接觸微信公眾號運營,是在2014年。
一個同鄉的師兄,在深圳跟人合夥開了家牛肉火鍋店,並開通了公眾號「深圳潮汕人」發布一些店面優惠或線下聯誼信息,為了將公眾號做大,他找了包括我在內的另外4個同鄉一起運營。後來,由於大家都忙於工作或實習,這個賬號慢慢就停運了,積累了幾千的粉絲,其實也蠻可惜的。
陰錯陽差去了媒體公司實習,才真正接觸系統的公眾號運營知識,幫大企業做官微代運營、做創意策劃;機緣巧合又做了一年的互聯網商務擴展,卻總想再做個新媒體賬號。2015年8月,參加了一期八節課的線下新媒體培訓。其實課程的內容,我並沒有認真聽講,因為大部分的套路,我都懂。但卻重燃了我想開個公眾號的慾望。
培訓課程有個作業,每個學員都要註冊個公眾號,我便註冊了「零基礎學做吃貨」,發了幾篇文章,卻不知道要寫什麼了,便停運了,還想就此放棄。2016年初,我的新媒體老師又要開新課,邀約了我和之前的學員去做助教。晚上,大家聚餐。跟同學談到不知道公眾號要做什麼內容時,有師兄建議:你乾脆就用自己的姓名註冊算了!
我還真的註冊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斷斷續續,這一年,我原創了近40篇文章。在不做推廣的情況下,各自媒體平台粉絲總數逾千,單篇文章最高閱讀量超過15萬。知乎、簡書、今日頭條都開通了同名賬號。上周,正式成為新榜簽約作者,加入今日頭條教育問答導師團,並受邀開通了UC訂閱號及企鵝平台。
我的經驗,可能不適應於企業官方賬號或團隊運營的個人賬號。但對那些基於興趣,想在業餘單獨一個人運營賬號的,倒有些借鑒意義。
為什麼我不主張團隊運作呢?因為在沒有資金支撐,沒有形成項目規模運營時,團隊是很難堅持的。當大家工作都忙時,賬號運營就容易被忽略,甚至會想著「反正我不做,別人也會去做」「反正我做了,最終也不歸我所有」,正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反而,一個人獨立運作,也許沒有商量選題,文案排版都要自己來,但卻相當自由,正因為無論成果好壞都是自己的,反而有恆心能堅持下去。
如果你剛巧有心想開個自己的公眾號,又剛巧看到我這篇文章,不妨記住我下面的6點建議。
1. 不要局限於公眾號,多平台戰略運營
除了微信公眾號外,知乎、今日頭條、簡書這些自媒體平台都可以註冊。文章在公眾號推送後,可以複製到其他平台。這4個平台的個人賬號註冊門檻比較低,按要求填寫註冊資料一般都能通過。知乎偏向乾貨技能類,可以針對熱門問題用心撰寫答案,在文末及個人資料都可以提及微信公眾號,導流效果還算理想;今日頭條偏向娛樂生活類,熱門影視作品、熱門社會問題、娛樂八卦這類內容關注量大,但用戶喜歡罵娘,一言不合就問候小編祖宗,因此要有顆強大的心,漠視不雅評論;簡書算是比較文藝的,情感、職場、辦公技能或各種旅遊攻略貼比較受歡迎,對微信公眾號抵觸大,導流效果最差。另外,UC訂閱號、搜狐自媒體、企鵝媒體等都可以考慮入駐。
這些平台有個共同點,就是大號通吃。但凡知名度高的微信公眾號,在這些平台也都能看到,而且關注量也大。不起眼的個人賬號始終處於邊緣,但不要因此而放棄。運營,本質上是個細水長流的活,要耐得住性子,要抵抗失落消沉的情緒。
2. 比起公眾號名稱或排版,內容更重要
新榜收錄我的公眾號時,將其歸納在情感類別。但實際上,我的內容多而雜,還真不好歸類。當初就是不知道要起什麼名字,才用了自己的姓名。至於排版,更是不講究,我都是長文,除了封面圖或者必要的圖片,堅決不插入任何以緩解視覺疲勞或活躍節奏為目的的圖片,不求個性反而有了個性。名字也好,排版也好,其實都是形式上的東西。真正能抓住粉絲的,還是內容。
內容好不好,不要怕人評價。有爭議,才有流量。我的那篇《為什麼潮汕人做生意的多,能成偉大企業家的少?》,剛發表時,不少人跳出來指責我對潮汕生意人有偏見,甚至在群里@我,說我不了解潮汕實情。但又有人說我寫得好,還問我能否轉載。作為一個碼字娃,就該有容忍別人指摘自己文字的氣量。
3. 要會講故事,多講真實接地氣的故事
關注我公眾號的老粉,不難發現,我經常會舉例子來說理,講自己的故事、父母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朋友的朋友的故事。為什麼大家喜歡聽故事呢?因為故事裡面有人,這個人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只要稍稍描述,腦海中便有記憶。有了痕迹,便具象化,閱讀起來也有趣多了。而真實的故事,容易引人共鳴。「原來還可以這樣!」「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樣想!」「他那麼挫都能成功,為啥子我不行!」聽到的故事,觸動了心弦,激起了漣漪,盪開了思緒,便有「深得我心」的認同感。
而這些故事從哪裡來呢?只能靠多積累,在跟人交流或聽人說話時,多揣度別人的故事。我之所以讀小學就近視了,並不是因為學習多積極,而是特別喜歡看《故事會》,但老爸不允許我看這些閑書,我只能偷偷摸摸在被窩裡看、在閣樓里看,光線不好,硬生生熬壞了眼睛。但正因此,我喜歡看故事,也愛講故事。
4. 要抓住熱點,不求早不求全但要深度
王寶強鬧離婚、張靚穎被媽媽逼分手、《歡樂頌》熱播、順豐快遞小哥被打、西安電商老闆帶員工下跪、江西年夜飯等社會熱點話題,節假日甚至廣州刮颱風放假、「下雪」等,我都及時寫了相應的文章。我曾在新媒體培訓課程上,跟學員強調「文出有因」是很重要的。抓住熱點或節假日來寫文,永遠不會寫得突兀,還可蹭熱度增加流量和關注度。
但往往熱點事件會不斷反轉,各路大號也紛紛給對立的觀點站台,不用第一時間發文,也不用說得面面俱到。這個時候保持自己的觀點獨立性和判斷性很重要。但也是最難的。我越來越發現,很多人完全是沒有自己的判斷力的,做個事說個話畏畏縮縮,唯恐得罪人,每走一步都要問下一步怎麼走,你踢他一下,他就前進一步,你不踢,他就原地踏步。
5. 要有好奇心,多跟圈子人溝通多聽課
好奇心,太重要了。我很慶幸,至今遇到不懂的問題,或者新鮮事物,我會想去了解,去查資料,去體驗。這個過程,原來不懂的,慢慢就懂了;不會的,慢慢就會了。不知不覺,還多了一項技能。雖然是做個人公眾號,不用團隊頭腦風暴,但不要把自己局限起來。多出去跟自媒體人交流,多參加活動,沒有活動就自己組織。今年4年份,有幸參與策划了廣州自媒體交流會,並在活動現場做主持人,藉機認識了更多自媒體運營者,不由得感慨山外有山。
其實,自媒體運營相關的課程,並不少。線上線下都有,只要有心,想學,接觸到這些資源並不難。難在堅持,到現在,只要有空我還是會通過一些渠道去學習,找一些相關的書籍去看。為什麼別人知道的,你卻不知?並不是別人比你厲害。你只是懶,還不敢承認罷了。
6. 多積累生活素材,靈感自然會來敲門
我一直相信,文字源自生活。讀大學前,我沒離開過潮汕,我的視野和見識也局限於潮汕;在廣州讀大學後,反而對潮汕有更深的了解。走出來,從客觀的視角來看土生土長的鄉土,才有更多的體驗和想法。
上個月,我去深圳出差,本來安排參觀鵝廠的,但臨時被放了鴿子。在計程車上講完電話,司機說:「你不說潮汕話,還真不知道你是潮汕的。」我以為他是老鄉,結果不是。只是深圳潮汕人太多了,做過他車的潮汕人也太多了,久而久之,他竟能分辨。他又說:「你們那邊重男輕女呀,尤其是我這一輩的。我曾經載過一個40多歲的婦女,在市場販賣海鮮,說自己沒讀過書,但曉得做生意。我問她,你又沒知識,怎麼懂得呢?她說,我從這邊8塊錢一斤進貨,賣到那邊15塊錢一斤,不就是賺錢的嘛。」普普通通的一個小故事,竟聽得我心酸酸。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寫文字,尤其是原創文字,是需要靈感的,而這些靈感往往是不小心被觸動的。如果被觸動了,就默默記在腦海的素材庫里。
本文由「柯玉圓」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http://cc.newrank.cn)
柯玉圓,新榜簽約作者,今日頭條教育問答導師。混過傳統媒體,也玩過新媒體,干過互聯網BD,現為某上市互聯網公司碼字娃。歡迎添加微信號 keyuyuan92 交流。
我的自媒體實戰心得
2個月前,我三番四次地跟自己確認「是否真的要自媒體?」,別,我並不是頭腦發熱那種不思考就跟自己說「是」,三天後我給了自己答案「是」。
因為我有10年銷售經驗(傳統+網路),所以我做的公帳自然就是跟銷售有關,而且鎖定中初級銷售員為讀者,因為ta們比較有這方面的需求,而是疼點多,而且願意爆自己的痛點,我相信ta們願意分享這一切,果真,2個月里所發生的都一一驗證了我這些想法。
關於初步嘛
我鎖定平台為「微信公帳和扣扣空間」我為賬號起了個名稱「銷售日報」,沒錯,打算天天更新,2個月里我確實做到了,而且粉絲增長穩定,都是靠口碑賺回來的,很多公司的銷售經理都要求ta們部下關注我的賬號!
而扣扣空間(現在在申請認證中)則是我一個專業扣扣,好友不多(約800人),好友訪問與非好友訪問的比例約各佔一半,當然互動十分活躍。
總的來講:扣扣空間是導粉絲到微信上的,那麼扣扣空間的好友又哪裡來?
獲得粉絲
我從做銷售第三個年頭就開始被一些營銷專業網站邀請寫專欄,當然至今還在寫,每一篇文章都能被推薦到首頁,文章尾處都附上我扣扣號,通常一篇文章可以帶來4-10個好友左右,那些專欄是發表文章,而空間呢就是我用來跟好友互動的場地了,比如問答、爆料、小分享等,都是快閱讀,保持一天4-6條信息更新,每條信息超過200的閱讀,當然什麼贊、評論、轉發這些都表現得很好。
一句話:草根嘛,堅持,再堅持,累點,再累點;
2個月里我強烈發現那些新手們痛點巨多,另外是對銷售技巧特別追求,我每更新一篇文章ta們都十分積極閱讀與互動評論。
留住粉絲
當然,粉絲們都很忠誠的,幾乎沒有拉黑的以及取消關注的,我得感謝ta們,我設置了一些激勵機制
1、凡是新手出第一單的,我都會獎勵一份禮品,並且免費快遞到家,這很有效;
2、我鼓勵大家提問,但並都是我回答,我會把問題截圖到說說里讓大夥回答,同樣設置獎勵;(記住:友友們都是喜歡看截圖的,我問過了無數友友了),嘿嘿,提問的積極,作答的也積極;
3、推薦書籍,同樣設置獎勵,我只要發一條說說或者發微信「徵集銷售好書,請大家推薦,被採納有獎勵(免費快遞到家),一窩蜂來了;
4、我還創建了群,群里有N百人,超過6個管理員,每年都會給管理員發放年度獎品;
內容怎麼做?
首先,我保持10天一篇原創,當然都是1200字左右的(友友就喜歡看這),而且筆風很平實,所有人看了都贊一個,說很實在,不像書上的那樣無味,借鑒性差(記住:友友們就不喜歡這個的)
說實話,有不少人投稿和爆料給我,通過微信和扣扣爆料的多,然後我就截圖了,然後就發到空間和私人微信了(哦,對了,私人微信朋友圈也是我的重要場地哦,好友也接近1000個,全都是銷售員,評論、喜歡也是一窩蜂的)
當然問答也非常重要,每天都巨多人提問,我唯有選一些好的問題來作答,我真的回答得很詳細,問題問得好的我會回答上千字,當然,也發到空間和朋友圈裡。
當然,最受歡迎的還是我每天的小分享,小分享的內容是我生涯里、生活里遇到的一些與銷售有關的有趣事、有啟發的小總結,我發表過投票問「小分享、文章、問答、爆料」最喜歡哪個?40%的人說「小分享」。
重點是「日報」,日報的結構為「一篇文章、一則爆料、一則問答、一條小分享」,主要是供應微信公帳的。其中,文章是我精心細選的,我要根據粉絲們的偏好以及自身需求來甄選,目前粉絲們都覺得很好,很適合。
簡單總結一下:
1、原創不原創不要緊,最主要能抓住粉絲的痛點和弱點,比如爆料、問答,對於初中級的銷售都是剛需;
2、要懂得去發現和整合最新消息,說實話,為了提供一手內容,我確實多了很多的聚會活動,以及約朋友和認識新朋友的動作多了不少,每一次都讓ta們分先一把,然後現場拍照;
3、我一向都忘記什麼關於新媒體的什麼概念那些,我就只踏實做內容喲,埋頭苦幹,為粉絲服務;
4、要把粉絲當回事,比如很多人向我提問,我都沒有忘記過任何一個;(多的時候一天40人提問)
5、自媒體這個東西,做好內容後,其他交給時間,慢工出細活;
微信不是媒體,粉絲多了我開心,粉絲少了我也開心,因為最終留下的都是和我有共鳴的人,他們就是沒有見過面的遠方的朋友。為了迎合粉絲而讓自己不舒服,不值得。自己舒服了,喜歡你的人自然也就舒服了。
與其月薪3000,不如打造個人品牌,然後月薪十萬
有些人拿著月薪三千日日夜夜加班,有些人拿著月薪十萬瀟瀟洒灑生活。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差距還是蠻大的。互聯網時代造就了一群叫做「網紅」的人類,他們勝似明星光鮮亮麗,他們勝似富豪腰纏萬貫。人人都想成為網紅,但不可能人人都是網紅。我們來看看平時轟炸我們朋友圈的一些公眾號融資情況。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我們不奢望達到以上境界,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公司的網紅,可以做一個學校的網紅,可以做一個城市的網紅,只要我們能在小範圍成為網紅,那我們離月薪十萬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如何打造個人品牌,華一先舉個例子,在每一個領域都有佼佼者,一提到自媒體,腦海就能閃現出papi醬拍賣廣告2200萬,羅振宇《邏輯思維》融資十億,咪蒙發一條廣告文章均價300萬,你羨慕了吧,但是自媒體領域也只有一個papi醬,只有一個羅振宇,只有一個咪蒙,你只能醒一醒。但是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專註某一個領域並且達到很高境界,他們也是這個領域的網紅,就像PPT大神幻方秋葉,他只專註ppt,把ppt玩透了,所以在ppt領域他是網紅,然後開通各種線上課程,出版圖書,通過互聯網擴散,以後只要提到ppt就能聯想到他,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個人品牌,也許這輩子他就可以靠ppt名利雙全。其他領域都有相應的佼佼者,他們已經形成了個人品牌,也許這就不是月薪十萬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前幾天在喜馬拉雅FM上聽到一個職場故事,大致內容就是一個員工想讓老闆加薪,卻講不出加薪的理由,因為他根本沒有核心競爭力,隨便找一個人就能替代他,就這樣憑什麼給他加薪呢。下面就聽華一講一講如何打造個人品牌來提高核心競爭力,我不敢保證你月薪十萬,我只希望你職場之路越走越好。
一、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打造成核心的技能
尤其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可能需要幾年時間來搞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然後在這個領域內鑽研,達到高境界,至少做到在職場里不可替代啊,要讓老闆覺得此崗位非你不行,必須要你來做,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你的核心競爭力。那麼什麼加薪之類的要求都不在話下。
(1)一個點的突破
提高核心競爭力需要做些什麼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點的突破,先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然後再細分這個領域,例如,新媒體運營領域中的內容運營,或者活動運營,必須很明確自己最擅長什麼,然後在這個小領域內深究,儘可能做到專業專業再專業,要在這個領域有話語權。
(2)和這個領域的大神作對比來
努力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顧埋頭苦幹,我們還要時常和這個領域的大神做對比。記得經常看看大神的動態,然後對比改進自己,千萬不要盲目,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信息更新快,要時時刻刻知道此領域的一些變化,為了更快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要時刻更新自己。
二、找到好的平台,然後去展現自己
互聯網時代有好多線上課程,這些課程的主講人就是某行業的領軍人物,就像華一經常參加插座學院和饅頭商學院的新媒體運營培訓課程,這些課程更多是以微信群的方式授課,並且這些課程都很便宜,多多參加肯定是有好處的。既可以學到主講人傳授的知識,又可以認識微信群里的好多人,這群人都是同行,多交流成為朋友,這樣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有人脈和行業資源。一舉三得的事情你難道不願意嗎?另一方面就是多參加這個領域的線下活動,這也是拓展人脈,交換資源的好方式。
當你找到合適平台的時候,你就應該開始混圈子了,什麼是「混圈子」呢?所謂的混圈子就是在這些平台上多出頭,多露臉。在這些微信群或者線下活動中多展現自我,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這樣才能提高個人品牌效應。當別人對你的優勢認可了之後,就會和你資源交換,這樣你的個人優勢才能變現。
華一是這樣做的。
(1)我總是在群裡面很活躍的
我的微信裡面有好多群,每一個群都有不同的屬性,我總是很活躍的,當別人在問問題的時候,我總能盡我所能積極回答,當我有問題的時候,我也很樂於向別人求助。這樣其實就是相互了解的過程,既給別人創造價值的機會,也給自己展現自我的機會,這是雙贏的。
(2)我總是活動的組織者
我建立過很多不同種類的微信群,有新媒體運營群,也有最近正在運行的一個「21天好習慣養成群」,我曾經多次計劃做一件事,卻總是半途而廢,更多時候無法戰勝懶惰,我想戰勝自己。基於這種情況,我發起了這個活動群,目的就是招募一群想改變自己的戰友,一起作戰,相互督促,養成好習慣,為前途助一臂之力。活動已經持續了10天左右,反響不錯,群成員很積極。服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還得到了別人的認可,這樣就產生了價值。
(3)我總會嘗試搭建平台表現自己
互聯網時代必將是一個樂於分享的時代,也是去中心化的時代,人人都可以開通自媒體,微博、微信、社群、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自媒體,開通了就堅持去寫文章更新,我身邊就有好多人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把它當成日記本一樣來寫文章,這樣就很好啊。
三、扇自己一個嘴巴,讓自己不再害羞
很多人都會說,我在這個領域還不夠專業,也沒什麼公信力,我不敢去展示自我,怕出錯。那立刻扇自己一個嘴巴,然後硬著頭皮去群里互動,積極回答問題,積极參加群活動,剛開始是刻意去做,到最後就是樂於去做,慢慢地就習慣了這一切。
如果以上套路你都不喜歡,就是不願意去主動,那麼最後還剩一個絕招,就是寫文章,很多人都會說自己不會寫文章,包括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會講自己沒文才,沒創意,從小到大作文都不及格。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這都是過時的想法。在十多年之前,我們看到的文章大部分來源於書本,報紙,還有專業的門戶網站,只有文章達到一定的水準才可以刊登在書本報紙中。所以導致很多人認為寫文章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但是互聯網時代一切都不同於過去了,微信公眾號有一句推廣語是這麼寫的:「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裡順便借用下它的一張圖哈!
寫作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兒,而通過寫作獲得心靈滿足和自我成長則是水到渠成的,而當你用心去寫用心汲取新的知識時,多半兒你還會贏得他人的讚許以及認同。
我們不一定才華橫溢,我們只要把在某個領域的看法寫出來分享出去就好,這樣就會有人來結識你,和你溝通交流,隨之就產生了價值。這個過程也是痛苦的,要一步一步堅持下去。
作家連岳寫道:人人都會寫文章。
他說道:很多時候,不是你不會寫文章,而是你寫不出你認為的「標準文章」。下筆之前,滿腦子想的是:老師想要什麼?媒體社論是怎麼寫的?主流觀點是什麼?大多數人的想法是什麼?結果就是下不了筆,最後以為自己根本不會寫文章。
我怎麼想的,我怎麼說的,我就怎麼寫。按這路徑,你會寫文章,或許寫出來有些混亂、啰嗦,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也不合他人的喜好,但那是文章,而且是你真實的想法。它說不定就有某句觸及他人的痛點,得到很多贊。
我個人覺得寫文章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我現在就有這麼一個套路,就像我有一個計劃是學習原型製作工具「AXURE」,我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就是熟練之後必須寫文章總結,然後分享出去。為了不讓讀者失望,那我的使命不僅僅是學好這個軟體,還有就是寫一份有質量的總結。只有這樣強迫自己,我才能更加刻苦的去鑽研。寫總結也是理清思路的過程,也是鍛煉自己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看完一部電影,讀完一本書,旅遊完一個景點,等等,都可以寫下來自己的感受,不為其他,只為自己的成長。真實的狀態最動人。
不要怕出錯,會出糗,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物的解讀必然是不同的。對一篇文章,道理一樣如此。通過你寫的文章,更多人就會和你互動,覺得有用,點贊,打賞,個人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長時間就形成了個人品牌。
加油吧,努力打造個人品牌,讓自己活的無可替代,無論職場,無論人生,你都是不可替代的大贏家。
月薪十萬隻是一個數字,個人價值不可估量才是王道。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介紹
華一,一個從事新媒體運營的90後工科男,在通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在今日頭條、搜狐、網易號、一點資訊等自媒體平台開設專欄。
微信:wdh-1121 公眾號:華一說(huayishuo)微博:@華一
自媒體要真正留住粉絲,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獨立人格形成的個人品牌。
一些微博大號、微信大號都自稱「自媒體」,但他們的影響力無非是靠一個平台和「機遇」起來的,它的粉絲是有「平台性」的。如果哪天這個平台沒了,那他就很難重新聚攏粉絲。因為他不是憑藉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來吸引粉絲的,這不是個人品牌。比如《羅輯思維》,羅振宇就有自己的「粉絲」,這些粉絲不是靠那個平台聚攏的,即使是,但後來也轉化成「羅振宇」的個人品牌粉絲。記得羅振宇舉辦過APEC的一個線下演講,忘了是第幾期,當時去的粉絲非常多,當時看到這些粉絲高漲的熱情,我完全懵了,因為這種情況也只會在明星見面會上出現。羅振宇還故意弄了一個打賞箱,真的有很多人去打賞。如果換做其他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呵呵~所以,個人認為,真的留住粉絲的是「自媒體」的個人魅力形成的獨立品牌。那運營中有哪些重要節點呢?1)平台拓展我這裡所說的平台是「自媒體」推廣平台,而不是「生存平台」。一個好的平台是用來與粉絲互動的,比如微信。2)粉絲運營粉絲也是需要運營的,粉絲運營的好自然會形成口碑效應。所以,其實做自媒體,跟做「明星」一樣,是需要包裝和運營的。
一點拙見,歡迎拍磚。2012年,老漢在微博上推出了《蠻子文摘》,到今個兒也有一年多了。老漢最開始也認為,自媒體當然就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後來才發現沒那麼容易。第一、你不可能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鋪在上面;第二、一個人不是萬能的,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第三、自媒體不是發幾條微博,還要有微信、APP、推廣運營等等。
所以後來就與社會化傳播猛士@申音 合作,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從一個精幹的小夥子(微博@詩人王飛),到現在一共有4個人。
雖然有團隊在運營,但老漢還是主編。編輯會做一些匯總整理的工作,挑選每日最精華的內容,匯成數十萬粉絲最愛的早晚報。有時候,老漢會重點關注一些大事,比如哈爾濱打狗事件、青島種樹事件、泉州港事件等,也會讓他們做一些合輯專題。每一篇發之前,都會先發給老漢看看。
不過微博越來越重口味了,在粉絲的強烈要求下,蠻子文摘也開始嘗試做了豆瓣版的、知乎版的,偶爾來點清淡點兒的,反饋極好。未來可能還會出果殼版的和天涯版的,總之,《蠻子文摘》就是要給大家節省時間,把最有營養的內容推薦給粉絲。
總結說,想做好自媒體,最好有一個靠譜的團隊,但不要超過5個人,人多了就不是自媒體了。還有就是一定要有恆心、有善心。這裡面沒有投機取巧,也沒有花招。別的都是套話,最真實的只有兩點。做有價值的內容,或者不時送點小福利小工具,就算是爛大街的也可以,最主要是福利不斷,文章再爛也有人關注著。
第二就是各種話術了,吸引大家持續關注,不僅能吸新還能留守。反正沒有價值就沒有存在必要了。
這點同樣適合頭條號,以前不注意話術玩高傲粉絲關注少,後來加了點話術馬上日入千粉。
要麼說人話,成功案例如「槽邊往事」
要麼說神話,成功案例如「邏輯思維」實在不行說鬼話,成功案例不說了,各種成功學段子就是其一。通過不斷分享價值
不斷提供有高價值的內容從而產生粘度慢慢成長為粉絲信任的自媒體在這裡要重點說一句:
不要為了吸粉而做自媒體就像不要為了seo而做seo一樣不斷堅持為粉絲提供價值才是王道就像seo不斷堅持原創內容才是王道一樣。微信、微博的粉絲的增長曲線分析
前幾天天分享了我的二十二個媒體發布平台的情況,全部用我的賬號做的截圖,包括我的閱讀數,粉絲數都有展現,有朋友說西西你太實在了一般人不願意這麼分享的,特別是你的有些賬號數據不是很好。關於這點,我倒是沒說什麼,今天我再來點實際的。
怪木西西的微信公眾賬號【平凡的世界】的粉絲增長曲線
微信公眾賬號【平凡的世界】的粉絲增長曲線
很多朋友都有問西西粉絲有多少,西西都據實回答,看到他們一臉的惋惜,西西都細心給他們做分析:
①西西的公眾賬號,到目前為止,沒有做過大範圍的推廣【互推】最多也就是在各大網站媒體平台上投稿。
②粉絲雖然少,但是這些粉絲都是西西的朋友,西西有建立專門的微信群和QQ群,和大家聊天討論。
③從粉絲增長曲線來看,一直趨於平穩增長,現在雖然少,但是堅持的力量可是不可小覷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微博【@房地產廣告精】選的粉絲增長曲線【感謝黑馬良駒做的分析】
這個微博從去年3月份開始運營,運營了大概600天,目前粉絲12萬,每天大約增長200個粉絲左右。平均每天發微博2.4條,原創率比較高,達到77%。我(黑馬良駒)問他有沒有突然一條微博或者一次與名人互動,增加很多粉絲的情況。他說幾乎沒有這種情況,每天粉絲增長150-500,基本上比較平穩。這可能也是垂直行業微博運營的特徵吧,從下圖(微博粉絲歷史記錄)更是可以看到它粉絲增長的曲線,更能直觀地看出這一點。
手游公司頑石科技【二戰風雲】的血淚史
二零一三年年初的時候,頑石科技得到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谷歌在全球給頑石科技的二戰風雲一個很大的banner的推薦,那一次推薦是在全球範圍內做的推薦,一共推薦的時間將近兩個多星期,據統計,光註冊用戶就給二戰風雲帶來了將近300多萬,因為一直以來頑石科技採取一種不推廣、不大面積買用戶的這樣一種方式來做營銷,所以對於大用戶量然後進入,他們完全沒有經驗。
舉個例子,第一天頑石科技開了三組伺服器,然後每組伺服器就灌五六萬人,然後又開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他們一共開了26組,這26組伺服器然後事實證明,全完蛋了。為什麼?因為用戶是在同一時間進入的時候,用戶之間的層級關係並沒有拉開,玩家全部都是白痴,然後在遊戲裡面也不知道該問誰,也不知道該找誰,然後所謂的用戶結構,在遊戲裡面完全沒有形成,所以導致用戶全是小菜鳥,然後進來之後他的留存率是極低的。
同樣一個伺服器灌入五萬人(直接灌入),另外一個伺服器也是灌入五萬人(逐步灌入),逐步灌入的留存率要高於直接灌入的至少五到六倍,那麼也就是說一個月之後,如果按照普通伺服器,最終留下來一千多人來算,那麼最終直接灌入伺服器只能留下來兩三百人。
微信、微博、手游都分析完了,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去分析一下淘寶天貓里的直通車,很多買家買來了大量的流量,然後就是服務、產品、物流等各個環節沒有跟上,然後成單率就很低很低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當年虛竹子收了三位大神的傳功,也是受了很多的苦才把這些功夫融會貫通。
最後寫下個人分析:
①除非互推、互粉、買流量、買廣告位,粉絲(玩家、買家)數據只能是平穩增長,不可能呈指數上升,翻倍而的上升,西西還沒有見過,即使用了這些方法,也只能是增大流量,數據忽然跳動一下,但是還是不可能呈現指數上升,所以別信那些所謂微信微博大濕們用翻倍、指數增長啥的來忽悠大家。
②互推、互粉、買流量、買廣告位。這些方法可取,可取的前提是,要做好應對大量數據的能力,做好準備。
③別小看那些現在粉絲少的賬號,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從太祖長拳、羅漢拳練起來的人,那是蕭峰,降龍十八掌,那個功夫底子,是任何人都不能撼動的。
④做微信、做微博、做遊戲、做電商,和做人的道理還不一樣嗎?一個中產價級的人忽然中了一百萬的彩票和一步一步大批賺的百萬財富,那個更好?或者說這個人心態好,即使中了百萬彩票,也能抗住,這也算。
怪木西西(趙平凡),一個奇怪的男孩子,從事移動互聯網行業,也常對挨踢圈評頭論足,交流生活智慧,偶爾文藝,偶爾深沉,外在潮男,內心卻想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微信公眾賬號:平凡的世界 微信號:ppff007】
做個真誠有趣的好人,別裝逼或少裝逼,如果裝逼不慎被發現,也要大方承認,知錯就改。另外,要會對腦殘的關注者說不。
作者:Jarod Zhang鏈接:從石油從業者轉行到自媒體創業這一年我都學到了什麼 - 數字遊民部落 - 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前言2015年6月初,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第一次開始認真經營一個自媒體,它就是「數字遊民部落」。
很多朋友問」數字遊民部落「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我在這裡稍作解釋,首先「數字遊民」來源於對英文單詞「Digital Nomad的」翻譯,也是「數字遊民部落」的中心內容。(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還不知道「數字遊民」是什麼意思,請點此掃盲)
而「部落」則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博客「(在台灣「Blog」被翻譯成」部落格「);第二是社群,我希望能夠通過這個自媒體把中國的數字遊民們籠絡到一個有機互動的社群里,從而形成一個類似於西方Hashtag Nomad的一樣的遊民社群。此外數字遊民部落的官網域名是http://jarodise.com,說白了這是我個人網站的域名,因此數字遊民部落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有的我個人網站的基因在裡面的。
迄今為止,我在數字遊民部落上總共發表了41篇文章,共計10萬餘字。作為一名在新媒體領域的菜鳥,可以說第一年是我起步與摸索的一年。那麼,在這一年中,我具體都有哪些收穫呢?下面我就來簡單的總結一下:1. 微信圈粉遠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開始「數字遊民部落」之前,我曾經幻想自己微信公眾號前期圈粉會很容易,那時候的邏輯是:微信好友有500多,這裡面怎麼著也得有三分之一會立馬轉化成粉吧?然後他們再隨手轉發一下我的文章,粉絲數量輕鬆上千。。。然而現實是冷酷的,第一篇文章發布後,僅僅有不到50個好友關注了我的公眾號,轉發的人數更是可以用兩隻手的手指數出來。就這樣,我用了整整一個月才圈到了100個粉,比我之前預想的慢了太多。
時至今日,數字遊民部落的粉絲總量已經超過了2300個,按照一般的自媒體運營標準來看,我這個自媒體已經失敗了,不過我倒是對微信自媒體圈粉這件事兒看得越來越淡了,至於具體原因請接著往下讀。
2. 酒香就怕巷子深開辦之初,數字遊民的文章只在兩個平台發布:第一是官方網站http://jarodise.com,第二是微信公眾號。很快我就意識到這樣做效果並不好。互聯網信息時代,內容與信息過飽和,無論你認為自己的內容有多棒,如果沒有有效的傳播,也屬於無效信息。先說網站,在這個移動端大行其道,PC端式微的時代,很多人在質疑還有沒有做網站的必要,我個人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有三:
- 只有自己的網站才能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任何其它媒體平台說白了都是「寄人籬下」,自己的網站規則自己定,想加任何功能或者推廣鏈接也是自己說的算。
- 由於Responsive Design的出現,現在的很多網站都可以完美適配移動端,而且用戶體驗一點都不差,目前http://jarodise.com使用的Soledad主題就是一個非常棒的Responsive主題,不信你用你的手機瀏覽器打開看看,效果是不是還不錯?
- 搜索引擎帶來的流量依然讓人無法忽視,目前數字遊民部落官網接近三分之一的流量來自於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導入,要知道,你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是不會被絕大多數主流搜索引擎收錄的(據我所知,只有搜狗有專門的微信搜索)。
再說微信公眾號,我上面提到,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不會被(除搜狗外的)搜索引擎收錄,這是微信公眾號內容的傳播硬傷之一;其次,微信公眾號是個社交閉環,你發布的內容首先會通過公眾號推送,你自己轉發朋友圈和微信群進行一次傳播,之後才會有基於人工轉發的二次傳播,如果轉發率很低的話,你的內容基本在發布後的三個小時內就已經死掉了。
我這時候才意識到,在互聯網時代,酒香就怕巷子深。發現了這個問題後,我採用了多點開花的策略,將同一篇文章同時發布在簡書,豆瓣,搜狐自媒體,今日頭條等媒體平台上,偶爾還會將一兩篇文章改造成對應問題的答案發到知乎上。這樣的策略在前期缺乏種子用戶的情況下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3. 乾貨,態度, 趣味一個都不能少數字遊民部落最一開始的核心內容策略主要是翻譯並總結我在Medium和Reddit等國外平台上發現的優質內容,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內容策略無可厚非,因為畢竟目前在國內的成功的數字遊民還是鳳毛麟角。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這樣的內容往往缺乏態度,從而導致很難激發用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粘度不強。因此在後面我也開始逐漸寫一些評論性質的,帶有強烈個人態度的文章,比如「致那些高喊狼性卻把你當狗養的公司」「請不要再問我的英語是幾級的」這些文章雖然在一些平台上(譬如今日頭條)被人噴得狗血淋頭,但是同時也為我收穫了不少掌聲。
此外一些隨手寫的,非乾貨的趣味性短文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例如「如何優雅地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當然話說回來,任何一個以構建Authority Site為目標的自媒體,乾貨類文章都應該是核心內容,這些ever green的乾貨內容也許不會成為爆款,但是卻能幫你樹立authority,幫你在自媒體創業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遠。例如我的這篇「把丟掉的英語撿回來 -談零基礎學習英語的高效方法」 就成為一篇持續為我創造affiliate被動收入的文章。
4. 內容變現的春天即將到來互聯網上的各種內容從誕生之日就被打上了深深的「免費」烙印,甚至一些不應該是免費的內容也大量地」被免費「(盜版)。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當前在優質內容過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習慣為內容付費了,這種付費習慣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要來得早一些,可以說這也是廣大西方數字遊民得以生存的根基之一, 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通過在自己的niche site售賣各種電子書或其他形式的info product,或者通過組建提供有價值信息的membership site來實現內容變現的。視線轉回我們國內,可以看到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也在逐漸被培養起來,從微信打賞,到值乎,分答和知乎live這些產品的出現,再到最近被風傳的微信付費閱讀功能的推出,可以預見的是,中文內容變現的春天即將到來。
這裡還想提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即國內著名播客」狗熊有話說「(我本人也有幸參加錄製了一期節目)。創始人/主播大狗熊通過四年的辛勤耕耘,不僅打造了一款深受大家喜愛的獲獎播客節目,同時也收穫了大量鐵杆粉絲,他在這個基礎上又推出了自己的membership program -狗熊月讀,並且在第一年就成功收穫近千個付費會員。他的這種變現模式十分值得我和其它數字遊民們學習和借鑒。
5. 堅持才能勝利與許多傳統創業模式不同,絕大多數自媒體創業的成長軌跡註定是一條慢熱的指數型曲線。在運營數字遊民部落這一年,我也有過幾次想要放棄的念頭。特別是自己花費很多心思寫了一篇自認為精彩的長文卻文人問津的時候,在我至親的家人和最好的朋友從來都不明白我到底在幹什麼的時候,這種挫敗感是最為強烈的。但是在採訪了一些成功的數字遊民之後,我才明白,這其實是一個普通自媒體創業者的必經之路,即便是像papi醬這樣的如日中天的網紅也曾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鬱郁不得志,人們大多只是看到了她今日成功的光環,而沒有看到她在之前付出的努力的坎坷。
我們上面說到,內容變現的春天即將到來,在這裡我也希望以「堅持就是勝利」與所有自媒體創業領域的朋友們共勉,希望大家都能熬到春天。6. 未來的規劃與目標美國著名科技評論家,被稱為互聯網「預言帝」的凱文·凱利(KK)曾經發表過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名為「1000 True Fans」, 這篇文章以長尾理論為基礎,分析並指出互聯網時代,內容創業者無需稱為網紅,他們只需要1000個True fans(鐵杆粉),即可達到養活自己的目的。試想你有1000個鐵杆粉,每個人每年願意通過打賞,購買你創作的info product或購買membership program等形式來支持你的創作,假設他們每人每年拿出100元,這1000人加起來就是10萬元,這點錢也許不能讓你暴富,但是至少可以讓一個內容創業者可以衣食無憂的專註於他/她的創作了。我對KK的這個理論深信不疑,同時也將它作為我自媒體創業的一個初級目標,即1000個鐵杆粉。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上面提到,自己對於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量看得越來越淡了,在我看來,這個絕對數字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特別是在當前微信公眾號供大於求,被摺疊而且打開率每況愈下的情況下。
在近一年的不斷嘗試和摸索中,我發現知乎這個平台與我的內容的契合度是最高的,很多我寫的文章也在知乎上取得了不錯的點擊量,因此下一步我會深耕知乎,爭取以後能賺到足夠的authority在知乎上做一期關於Lifestyle Design的Live。同時希望能夠藉助值乎的微信公眾號介面把付費諮詢業務的局面打開.
數字遊民部落目前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是Affiliate Program,目前最為成功的是亞馬遜的Associate計劃,我通過推薦書已經在上面賺到一些穩定的被動收入。下一步還要計劃深耕一些其它的推廣項目,例如淘寶聯盟,京東聯盟和攜程的推廣計劃。
一個成功的數字遊民應該儘可能的將收入渠道多樣化,因此我還有一個從今年年初就開始醞釀的niche site即將在年內上線,敬請期待。
結語以上就是我創辦數字遊民部落一年的心水總結。在這裡要特別感謝一年來所有關注,支持與鼓勵我的朋友們,我也會繼續努力,爭取在新的一年推出更多更優質的內容。本文係數字遊民部落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並註明出處。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今日頭條推薦量,快速打造100W+閱讀的爆文?
※汽車領域真正的大 KOL 有誰?
※如果做好自媒體運營,自媒體盈利模式有哪裡,自媒體是否會有春天?
※如何看待羅輯思維的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