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時人有沒有可能在不讀出聲(包括腦中默念)的情況下明白句子的意思? 一般人看文章的時候是不是都是在心中讀出眼睛所看到的內容?


默讀

默讀(英語:Subvocalization ) 心理學研究表明,默讀可以有效降低閱讀時的認知負荷,從而幫助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是指一種在閱讀時不作聲而默默在心內閱讀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除非使用專門的設備,否則哪怕是閱讀者本人,對於是否進行了默讀也是不可察知的。根據一些速讀術的理論,默讀是拖慢速讀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儘可能在速讀時省卻默讀,使速讀的過程可以加快。但是有研究表明默讀是閱讀理解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無法完全排除,而且還有助於提高速讀時的理解度。


人腦認知不是我的強項,但對此題我有一個很簡單的解釋。

我本科是英語專業,做過兩年兼職筆譯,之後轉向口譯,語感還算好。我有一個發現:當我近期英文閱讀量明顯增大的時候,看英文理解的方式是「形—意」,即在頭腦中不反映讀音,直接理解意思。此時如果轉向聽英文,那麼我理解的方式變為「音—形—意」,即無法直接將讀音和意思聯繫起來,必須回憶字形,然後理解意思。

舉個例,看到apple時我直接反應蘋果,而聽到??pl,我要回憶這個詞是寫作apple,然後才能轉到「蘋果」。

如果近期聽力訓練做多了,情況則相反。

所以我認為,人腦在閱讀理解方面,解讀方式應該是和近期對於這門語言的熟悉方面分不開的。你聽多了,看到字就要轉化成讀音來,看多了,聽人說話腦中就浮現文字。大腦內的神經迴路,哪部分用的多了,響應方面自然就會嫻熟一些。

所以,讀書靠朗讀或者默讀來增進理解的人,我的解釋是,閱讀量比較少,哈哈。


小學的時候上過一個「速讀速記」的班,其理論核心就是所謂的眼腦直映吧,當時培訓老師的說法是:速讀是將書中的文字直接映入腦中。其理論依據就是:大腦對於聲音的記憶是使用左腦,而對圖形的記憶是使用右腦,而「眾所周知」的,大多數人大腦的潛力一輩子都沒有得到真正的開發利用(關於這則流言的破解詳見果殼:普通人的大腦只開發利用了10%?)。所以其方法身兼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以及開發右腦等多重功效。當時我很努力的去學習但沒有學會......現在看來,雖然其中一些訓練如畫思維導圖、眼球做z型運動提高視域等等都可以算是不錯的閱讀訓練,但其核心思路其實只是個噱頭。

另外一個困擾我好久的說法是說錢鍾書先生讀書極快,而且記憶力極強,過目不忘,只要是讀過的東西都可以信手拈來。我一直覺得錢先生要麼是天才,要麼是掌握了這種「速讀速記」的法子。直到後來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這只是個謠言。詳見: 錢鍾書照相式記憶之謎

我的看法:

  • 所謂通過不默念而提高閱讀速度的人往往在閱讀中也有一個默念的過程,只不過就連他自己也沒注意到而已。其實默讀本身就是一種快速的閱讀方式了,而相對較慢的方式則是動嘴唇的發聲閱讀,藉助讀出的聲音來領會意思(和提高注意力)。有些人說聾啞人的閱讀速度因為沒有讀音的羈絆反而更快,這方面我查到的有關的資料都是類似的」快速閱讀「培訓班的商業性言論,而這種言論是不足信的。我想,如果聾啞人能夠比正常人閱讀速度更快,更多的還是在於其聽不到喧囂的聲音所以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吧。
  • 提高閱讀速度的真正法門還是在於熟練,有經驗的閱讀者往往會不自覺的訓練大腦自動補全片語和句子,比如讀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讀前三個字的時候就知道後七個字是什麼,自然就直接跳過了這一句話,而且在讀一句話的時候經常會自動略過一些不重要的辭彙(比如括弧前這句話中的「自動」二字就會被跳過,因為「自動略過」和「略過」表達的意思實際上是基本相同的),默讀時形成了自己的節奏感,這樣一來閱讀速度自然提高。
  • 而所謂的一目十行其實和是否默念無關,這種快速閱讀的技巧在於利用通常的行文規律把書中的引文、圖表、推理過程等「省略」或者「跳躍」過去,只抓取書中的重點、要點和脈絡來閱讀,類似於高中做英語閱讀題的科技類文章往往只讀首末段和每段的第一句,這實際上是一種取巧的方法,不應該用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文上。
  • 私以為,常常朗讀文章應該也是有助於提高閱讀速度的,因為既然對文字的理解無法離開讀音這個拐杖,那麼就讓讀音這部分更通順和流暢。默讀時的速度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吧(存屬猜測)。

其實,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在Quora的某個問題下面最火的回答:How to speed-read.講的閱讀方法也就是和我在速讀班學到的差不多。如果有人用了他的方法真的顯著提高了閱讀速度而對文章的理解又不至於受損,請告訴我 ;)

http://www.quora.com/Tips-and-Hacks-for-Everyday-Life/What-is-something-useful-I-can-learn-right-now-in-10-minutes-that-would-be-useful-for-the-rest-of-my-life

另外,有一些方面的解釋,大家無妨一閱:

——————別傻了的分割線,無聲閱讀才是真正的障礙————

你要知道,」文字的出現「還不夠久,人天生的語言本能(掌管語言能力的心理機制)還是與」喉嚨、聲音」聯結在一起的——天生即有喉嚨這個發聲器官,而手卻不是天生的寫字器官,寫字是手額外的功能拓展(所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進行,敲鍵盤也是一種)。

個體的語言發展受到年齡限制,超過某個年齡段沒有得到外界相應語言環境的輸入(刺激),再學語言,甚至再學其他語言,在口語上都不如得到本土小孩。簡單地說,鄉音難改,但書面上卻受到更少的限制。這是人的「語言能力」與「發音」的另一個特殊關係

即,聲音之於語言,比其他信號(如符號)顯得更重要。說話時內心可以不響應文字,但閱讀時內心卻總會多少響應一些聲音,如果所響應的少量聲音無法被」腦補「成完整的句子,就無法被理解。

忘記是再哪裡看到的實驗,可以通過連接你的喉嚨探取你內心的聲音,不必讓你真的說出話來,你內心響過一段自言自語,你生理上的發音器官也有一些響應(即便不足以發出聲音)。

另外,我的個人經驗也向我表明:概念跟聲音是聯結在一起的,沒有聲音的響應,就沒有足夠明晰的概念。特別是人名,只認其文字形式,去有效記憶都困難。

PS:無聲閱讀(即LZ的默讀)如果確實有證據證明它存在且可以是高效的,那很好。此時我沒看到有說服力的證據、依據,只有道聽途說與個人經驗也不能說明什麼。

——————————補充說明————————————————

有同學引述了「聾啞人的閱讀無顯著障礙,甚至可能更佳」,來駁斥我說的「聲音之於語言的必要性」。這的確需要更細緻的辨析一下。

首先,窮究「視覺還是聽覺」在傳遞信息、表達情感上誰更先出現,對此題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語言」與「傳遞信息」是有差別的,動物界也有許多信息傳遞方式,它們並不被視之語言,而被描述為「聯絡」現象。

我說的是,」語言本能「跟」喉部、聲音「的進化關聯,不是沒有更細緻的針對性的」信息傳遞「,而是在大腦里有特定區域作為語言功能的生理基礎的事物

語言本能與」喉部、聲音「的進化關聯,不是使所有語言表達都必然與聲音相關,而是指人類普遍地藉助聲音去表達與理解。針對的人類這個整體,用」人類進化史「描述它的一種普遍性。

具體的人(特別是聾啞人)有可能有不同的」個體發展史「,它使人的語言本能建築在非喉部、聲音的聯結上,是有可能的。

平克的《語言本能》一書也提到了,手語也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語言而被聾啞人所使用,表達效果跟口語一樣好。他們的閱讀雖然可以脫離聲音,但沒有脫離」其語言本能與生理表達手段的知覺聯結「。他們內心不響應聲音而響應與手勢相關的感知覺。

盲人的觸摸閱讀,一樣,儘管沒有看到文字,但摸到它心裡也會響應聲音。(盲人與聾啞人閱讀時的內心響應,我並無文獻可證明,因此暫時而言,這是我的預測,可被實驗證實或證偽)。 ——————————果殼網《心讀與默讀的距離?》


進入快速閱讀模式的時候不默念,精讀的時候需要默念。


人的閱讀有兩個通道,一個是視覺通道,一個是聽覺通道。視覺通道是通過看到然後直接關聯到語意,聽覺通道是看到然後經過語音分析然後再關聯到語義。

這兩個通道是同時運作的,視覺通道更傾向於簡單的詞語和熟悉的詞語,而聽覺通道是複雜的或新異的詞語要經過聽覺通道,對詞語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這樣有助於記憶。

所以默讀是正常的,而且還存在回溯閱讀的現象,因為我們的短期記憶很難保持,所以需要回溯。而消除默讀會造成理解下降,因為對複雜的活新異的詞語沒有很好的分析和理解,很難形成語義掛鉤。

提高閱讀速度要經過大量閱讀的訓練、擴大視域、提高注意力、增強工作記憶等,通過消除默讀達到所謂的眼腦直映,是違背大腦處理信息的規律的。


從維基追到這個文獻,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鏈接指向結論頁,向前能看到各種實驗)。

根據其中介紹的實驗結果,自然消除默念尚未觀察到,強制干預消除會影響理解。

據此對問題的回答是:

一般人看文章時的確都會默念,只是有人自以為能脫離默念。

沒有證據證明默念會影響速度,沒有觀察到有人能在不默念的情況下正常理解。


速讀,就是用原來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閱讀時間,達到大於等於原來閱讀效果的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比如原來閱讀速度是每分鐘300字,能理解記憶大約70%左右的內容;訓練後以每分鐘3000字或者更高的速度閱讀,還是理解並記憶70%的內容,甚至理解的更好。速讀的方法,不僅僅可以閱讀小說等淺顯的的書籍,並且可以閱讀專業書籍等需要複雜理解的書籍。而大腦密碼中的速讀訓練,一個重要的原理就是無聲思維。

無聲思維,很多訓練過速讀的人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的理解效率,恨得是它是多麼的難練,一不小心還容易誤入歧途。但是無聲思維是非常好練的,說不好練的人都是用了錯誤的練習方法。網上很多練習無聲思維的方法,基本點都是去抑制頭腦中的發音,認為把大腦的發音抑制住了,無聲理解就會了。以至於很多人談起速讀來,都要問一句「你的音讀消除了嗎?」錯誤的理論方法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很多課程都在講眼腦直映,但是映入大腦的是什麼你能體會到嗎? 連映入大腦的是什麼都不知道,說什麼眼腦直映!

無聲思維具體是什麼?

無聲思維,就是用大腦的本源性的閃念和圖像進行思維的途徑。無聲思維不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很多人自然的就存在並且用過。比如有人曾在某網上發起討論,無聲思維到底存不存在?下面很多網友回復,當然存在啊,比如我想數學公式的時候就是大腦不發音的,還有的說,形象思維的時候,還會發音嗎?之所以提問的人認為無聲思維不可思議甚至懷疑,是因為他屬於那種依賴發音思維嚴重的人。這些人並不佔少數,他們都思維都是依賴發音的,也就是想問題時每當頭腦中出現想法,就必須把它「翻譯」成頭腦的發音才能被意識到。然後再念念有詞,讓自己的思維進行下去。思維進行的過程中,還必須不時的把想法發音表現出來,否則就無法繼續。這類人一般表現為很木訥,思維慢而且經常斷片,時常遇到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寫文章的時候也是毫無邏輯性,想到哪兒寫到哪兒,看的人就一頭霧水。

無聲思維運行的時候,並不是大腦完全無音的,它並不排斥發音。因為無聲思維做為一種思維習慣,一旦建立之後是自發運行的。就像用普通的發音思維一樣自然。大腦也會在需要的時候自動採用。所以,在無聲思維訓練的時候,我們一直強調,在日常生活中絕不能去刻意運用無聲思維,能刻意運用的肯定不是真正的無聲思維。無聲思維的訓練也不是把頭腦中的發音抑制住就能實現,反而刻意的抑制頭腦中的發音會導致思維無法進行。無聲思維習慣是通過慧覺訓練來建立的。

根據無聲思維訓練者的經驗,可以劃分為以下品質等級:

第一,偽無聲思維: 有些人接觸過無聲思維這個概念,但是對其理解不深,認為無聲思維就是「抑制發音的思維」。通過自己的想當然的訓練,形成的一種思維方法。它的特點是:

1. 速度慢:和普通的發音思維差不了多少,甚至流暢程度還不如發音思維。類似於「沒有發音的普通思維」。因為它的運行還是依賴語言的,根據發音的語言思維,然後自己又把發音的語言的語音給強行壓制掉了。它的思維過程仍然是線性的,根據發音的語言逐字逐詞展開。有些人甚至感覺,不經過發音思維想一遍,那麼他的無聲思維就無法運行。

2. 不流暢:因為大腦始終是「發音-思維-抑制發音後反饋結果」這樣的過程,比普通思維還多一個步驟,所以運行是非常艱澀的,經常卡住。

3. 非常累:思考的時候,大腦不是自然放鬆舒適的,而是非常緊繃,否則就運行不下去。它沒有真正的無聲思維那種「自發思考」的特點,不是看到問題大腦自己去產生答案或者思路,而需要自己主動刻意的去想。

第二,完全以圖像為載體的無聲思維。一般見於右腦比較好的人,他們在訓練中首先達到的是形象思維的強化,很多問題都可以直接在頭腦中以圖像的形式表現和解決,思維速度快而靈敏,創造力強。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自己的動手能力突然增強,動作靈敏,一些原來不會幹的活兒和技能也能很輕易的學會。但是這種等級的無聲思維的邏輯思維不是很給力,需要發音協助。

第三,以閃念為載體的無聲思維。這是大多數練習無聲思維的人可以達到的等級。 大腦擺脫語言中樞的抑制,瞬息之間完成多個步驟的思考。在無聲思維下,大腦經常根據腦中的問題自發的思維,盡情發揮,不需要干預,也無法進行干預,只能做導引。從而釋放大腦的思維潛力,靈感迭發。無聲思維建立以後,一旦大腦中出現問題或者疑問,大腦會瞬間給出一個答案,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是以無聲思維的那種「想法」或者說念頭的方式儲存在大腦中,然後被即刻的意識到,並判斷這個答案或者解決方法是不是正確,從而決定是否還有繼續思維的必要。對於一個複雜問題來說,大腦會瞬間給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後順著這個思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個階段有可以當做「小問題」,大腦繼續以直截通路的方式給出答案,直到問題解決。總體上的感覺,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只不過非常快捷,輕鬆。

這個等級的無聲思維,在細節的處理上不是很給力。因為閃念的速度很快而且概括性大,一些細節的問題在瞬間會無法完全清晰化。為了讓這些細節的問題得以完全展示,還需要用發音思維的協助才行。比如有的人說我可以用無聲思維來進行心算嗎?在這個級別的無聲思維中,是不行的。但是在發音的協助下,會比原來的心算速度快不少。要想有快速心算能力,需要達到下面這個等級:

第四,圖像和閃念結合的無聲思維。這才是真正的無聲思維等級,對應于慧覺訓練的E級。這個等級的無聲思維兼有以上兩種等級的優點,圖像和閃念互為補充,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俱佳,並且互相輔助,取得1+1>2的效果。

無聲思維的訓練,完全不是壓制音讀就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在大腦放鬆、注意力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提高。

具體內容可以看大腦密碼思維訓練系統

速讀速記方法_快速閱讀技巧和訓練


先說結論:默讀是理解的必要條件。避免心裡的默讀,根本不可能理解你正在閱讀的內容。

文章來自Scott H Young寫於2015年1月。《關於速讀,我錯了》

I Was Wrong About Speed Reading: Here are the Facts

7年前,我讀了一些關於速讀的書和文章,並且開始練習其中的一些方法。我發現我能夠把自己的閱讀速度從450詞/分鐘提高到900詞/分鐘。因此我發表了一篇文章:讓你的閱讀速度加倍。這篇文章也是我最受歡迎的一篇。

Double Your Reading Rate

這篇文章發表於07年,在網上大熱。有很多中文譯文,可以自行百度。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純粹是憑藉個人經驗,讀的都是入門級的書,並且沒有任何科學研究的證據。

從那時起,我就已經對有速讀一些疑慮。再加上後來看了一些相關研究,我現在已經基本不用那些我本來非常擁護的速讀技巧了。我讀的書,從娛樂性質,轉向更深入的學術著作。這意味著,

我閱讀的瓶頸,不是速度,而是理解。

現在,將近十年過去了,我決定做一些深入研究,來說明速讀的事實。

一分鐘讀20 000字,可能嗎?

那些聲稱你讀書可以像翻書一樣快的速讀技巧你看都不用看。在解剖學和神經系統的水平完全不可能的。

首先,我們有解剖學的理由拋棄那些高到離譜的閱讀速讀。

閱讀時,我們的眼睛必須停在文本的某一位置,這就是所謂的固定點(fixation)接著,它必須做出快速運動到下一個固定點,這就是所謂的掃視(saccade)。最後,在你跳了幾個點,大腦必須把你看到的所有信息組裝起來,以便理解你剛剛看到的內容。

眼運動專家基思·雷諾認為,即使每分鐘超過500字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眼睛的結構決定了,它移動速度和處理視覺信息的過程不能比這更快了(1)。

速讀專家聲稱他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每次掃視時獲得更多的視覺信息。你可以每次掃視看好幾行,而不是幾個詞。但這是不太可能的,原因有二。

第一,眼睛內部可以正確地解析細節的區域,稱為中央凹。這個區域是相當小的,在閱讀距離適當時,視野的直徑大約只有1英寸。我們的眼睛是相當差的鏡頭,在一個固定點能夠獲取並處理信息是有限的。它們需要不停地來回移動以獲得更多的細節走。這意味著,眼睛在每個固定點所能獲取的信息量,是受到生理因素限制的。

第二,神經系統的「內存」(working memory)限制和解剖學的限制一樣重要。我們的大腦最多可以同時處理3-5個「模塊」的信息。一眼閱讀多行,意味著每一個信息,都必須同時讀取。這對於我們有限的大腦內存來說是根本不可能。

把東西記住相當於存進硬碟,我們大腦的幾乎無限大。但是把東西記住的過程,相當於內存。人腦的內存非常小,可能只有幾KB吧。。。所以一次只能處理4個左右的任務,你非要開著PS放著視頻刷著網頁同時還開著遊戲,那要麼死機要麼死程序。放在閱讀上,就是只記住了零星的內容,或者合上書就全忘光)

Spritz系統

斯普茨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試圖避免掃視的問題。如果讓每個單詞出現在屏幕上的固定位置,你的眼睛可以保持在這固定的一點上,而詞以比你眼睛移動更快的速讀出現,那麼就能更快的閱讀。事實上,使用應用程序給人給人以能夠非常快速閱讀的印象。他們的網站聲稱有研究顯示這種方法可以獲得更快的讀取速度,但遺憾的是我沒能找到任何可靠的研究證實這些說法。

內存的限制在這裡也同樣存在。強制你必須快讀閱讀的Spritz,仍然認為速度被認為是閱讀的一切。

要知道,閱讀的三個步驟:注視,掃視和處理(fixate, saccade and process)。【處理】這個步驟減慢也經常閱讀。如果在閱讀詞語的過程中沒有停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他們,那麼它們就會在被理解之前,從「內存」中消除(2

是否有可能通過訓練適當提高閱讀速度?

證據表明:任何不以丟失理解為代價的超過500-600詞每分鐘的速讀都是耍流氓。

即使是我自己,達到每分鐘900字都意味著我很可能失去了原文的部分意思。這之所以不影響我理解,因為我讀的書中有足夠的重複信息,可以在讀的過程中把失去的信息補充回來。

然而,根據雷諾,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平均閱讀速度為每分鐘200-400詞。因此,如果600詞是讀速的上限,加倍你的閱讀速度是可能的。

似乎有一些證據認為速讀是有效的。一個研究中提到一些學生可以將他們的閱讀速度翻倍。另一項研究顯示,一些快速閱讀專家可以達到每分鐘600詞的速度。Speed Reading

不過這裡有一個陷阱。你可能讀得更快,但這並不能證明速讀技巧是不是你讀得快的原因。更快的讀者,但目前還不清楚快速閱讀技巧是原因。另外,與普通人相比,經過速讀訓練的人往往讀得更快,但理解更少(5)。但由於理解的程度很難量化,所以很多新的速度讀者可能會像之前的我一樣落入陷阱:相信他們自己把讀速提高了不只一倍,而實際上,他們這樣做是以減少理解為代價的。

速讀的技巧到底有用嗎?

不想翻譯了。。。雖然作用有限,但是很多方法確實有用。

最糟糕的方法是,想要提高閱讀速度,應當避免默讀。(終於到了我想說的部分了心好累)

默讀是你在閱讀時內心裡把文字讀出來的聲音。當你小時候開始讀書,你可能會大聲念出來,但當你長大了,你學會了不出聲的讀。但是如果你注意它,你仍然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在你的腦袋裡。

速讀專家稱,默讀是減慢你的閱讀的瓶頸。如果你能學會只在視覺上識別單詞而不在心裡默讀出來,你就可以讀得更快。

然而證據很明確(3):默讀是讀好的必要條件。即使是專家也會這麼做,他們只是默讀的速讀比未受過訓練的人快一點。因為你在默讀時,內心的聲音會發出微弱的信號到聲帶,而這些信號可以客觀測量。

避免心裡的默讀,根本不可能理解你正在閱讀的內容。所以,快速閱讀速意味著能夠使用這種內心的聲音更快,而不是消除它。參與研究專家也表示,他們只是默讀得更快。

我在另外一篇速讀的文章提出的建議是用一個指針。這意味著移動你的手指或筆來強調你在讀的文本。這個技巧應該幫助你進行眼神的注視,減少眼球隨機徘徊浪費時間。一項研究表明,這個方法並沒有明顯的作用,指針只能起到決定速讀的作用,而眼睛實際的位置與手或指針的動作是不相關的(4)。

如果你不應該速讀,你又應該如何讀又好又快?

懶癌發作,未完待續。。。

1.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 years of research.

Rayner, Keit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 124(3), Nov 1998, 372-422. http://dx.doi.org/10.1037/0033-2909.124.3.372

2.Conceptual
processing of text during skimming and rapid sequential reading.

Michael E. J. Masson.
Memory Cognition,
Volume 11, Issue 3,
pp 262-274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3758/BF03196973#page-1

3.Speedreading.Brian Dunning. Speed Reading

4.Speedreading. Marcel Adam Jus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peedreading" by Marcel Adam Just, et al.

5.Reading Speed, Comprehension and Eye Movements While Reading Japanese Novels: Evidence from Untrained Readers and Cases of Speed-Reading Trainees

Hiromitsu Miyata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36091


從沒沒覺得這是某種特別的「技巧」。從小就是按您講的那種「不讀出聲(包括腦中默念)的情況下明白句子的意思」的方式進行閱讀的。只有內心浮躁,或者仔細琢磨深邃的句子,再或者願意推敲有十分味道的文章時候才覺得要默念,或者讀出。之間的節奏自認為還算熟絡,是很適合自己的一種舒服的閱讀方式,倒不是全為了效率。

私以為,讀書讀得多的人,都會有這種體驗。

最靠前的答案@吳應時 未免失於偏頗,怎麼能說這樣讀書的人是炫耀呢?有被冒犯的感覺了。


大多數文章我都可以不讀出聲(包括腦中默念)的情況下明白句子的意思

閱讀時出聲正是影響閱讀速度的因素之一。

--------------------------------------

20130307 補充:

我不認同@陳浩 的答案,而且這幾天搜索了一下這方面的論文,確實沒搜到合適的論文來說明這個問題。

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發現我們爭論的前提條件在於,他認為默讀的速度是多少?是正常說話的速度一樣,還是二倍、三倍。

我剛做一個試驗,從身邊的書中找到一頁,在25秒內讀完,這頁的字數是34X26=884,平均是1秒鐘35個字,反覆做了10多次,發現這個閱讀速度屬於中等,會根據具體的內容難度而有所變化,變快或變慢。

正常說話的速度是1分鐘120-200字之間,而我閱讀的速度在1600-2000字中間。這就是我為什麼說默念會影響速度.

在閱讀一段文字是速度並不是恆定不變的,有的句子會快速跳過,有的會慢讀。

在使用略讀時,並不是一字不差的從頭看尾,很可能掃過一段時間文字,重點閱讀幾句話,就能理解裡面的全面內容。採用精讀時速度會變慢,有時還會反覆。

一本書如何全部這樣讀是會影響理解力,而有重點的讀、做筆記、寫書評,跟別人分享,都會加強閱讀的印象,同時還可以通過主題閱讀,大量閱讀相同類型的書籍,來補充一本書忽略的重點,這種原理在於:如果一本書中知識點足夠重要,它會類似的書籍中反覆出現,而不同書籍的對同一知識點的解釋角度和方向都不同,總有容易理解的。同時多本同類型的書籍的觀點互相驗證,角度能最開闊和中立一些。

人在閱讀時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承上啟下的聯想能力,就是一段文字中有些字是錯的,也並不會影響人們對一段話的理解。

比如這一段:

Aoccdrnig to a res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ha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ota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the huamn mnid

我們的大腦是先以圖形來辨認的

deos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st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 Amzanig!

將同樣的原理套用到漢字上,可以看出人腦在解讀一段話的時候,是整體分析的,句子中出現錯字也會聯繫上下文自動修正,並不影響理解。所以有時閱讀一段文字,只看幾眼就能理解這段文字的意思,這一點正好證明了我的觀點,閱讀時出聲正是影響閱讀速度的因素之一。


一般淺顯大段英文一眼瞟過去就知道大概講什麼了啊……


顯然是可以的。曾經給出生就聾啞的孩子們上過課,他們都是識字的,你可以和他們用筆寫字對話,他們平時也看書,有些還上網上qq,對他們來說,由於世界都是沉默的,文字從來就沒有一個feature叫做發音,因此也不存在一定要默讀的問題。正常人應該是在學習識字的時候,就把發音和文字本身建立了強相關的映射,進而導致了難以脫離發音(包括默念)來閱讀。


人家寫的時候都是「默寫」的,你想不默念而靠意念么?別扯什麼段落大意,什麼意群之類的,文字本身就是人與人語言交流的產物,本身就是要有聲音的。讀懂別人所說的話才是重要的,別聽什麼二八定律瞎扯,好像一本書了解了百分之八十的精華就夠了,如果你小學時拿80分就萬歲的話,那或許百分之八十很適合你。但實際上節省的那些時間再去多讀幾本書的百分之八十還不如讀懂一本書的百分之九十多。為了趕速度而企圖一目十行沒有意義(很多「時書」能夠一目十行,那隻代表這本書沒有讀的必要,所有適合自己的書都是捨不得錯過一個字的!),你讀書是為了炫耀讀了多少的話,那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讀書這東西,最容易騙的是別人,最難騙的是自己。

--------------昏割線~-------------------

謝謝大家給了我十多個贊,但我這個答案其實並不可靠,而且是我自己比較反對的回答方式,那就是拍腦袋拍出來的。現在回看,覺得很多都是自己以為的,正如@warfalcon 批評我所說的,「以為」這種東西的確難以評判。另外,人文社會科學的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同@陳浩 童鞋的做法,直接參閱專業文獻得出主流心理學界的答案,這才是科學的認知途徑。我覺得自己的回答只是一時口快,完全對不起自己在香港中文大學所受的社會學碩士教育,以後會更加嚴謹。雖然我的感覺跟主流心理學界的認識是一致的——默讀是沒有問題的——但這種一致只不過是經驗的結論,以後回答還是不能依靠拍腦袋這種做法。我給@陳浩 童鞋點個贊~


文字本身就是語言的記錄。人在讀文字的時候肯定是要經過『文字=&>語音=&>含義』這個過程的。

有一些『速讀』教程之類的書說可以跳過中間這個語音的步驟,是否有的人能做到我不太清楚,但是從我個人來說大腦肯定需要有這個轉換過程的,雖然這個轉換過程極快(一閃而過)。

『默讀』這個詞的意思有點歧義。如果是指『按照正常朗讀的速度在頭腦中閱讀,或者是嘴唇動但是不發出聲音』(默念),這種默讀是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的。但是如果是說只是在大腦中出現一下這個詞的讀音的話,我覺得這個很正常,這就是正常人閱讀文字的理解過程,不會影響閱讀速度的,不必介意。


不同意樓上有些觀點。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是我一目十行的時候會迅速地、碎片地默讀。有時候我覺察不到腦海里有這些聲音,但是留意一下就能感知到。


只有在內心浮躁的時候,才會需要默念,甚至輕聲發音。而現在好像浮躁的比較多,即使是圖書館靜謐的環境也靜不下心。這所謂的浮躁於當今社會,最明顯的表現便是『求快求多求有用而不求甚解 』的心理。對此,默讀便很重要了。

所以,即便是快速閱讀,我覺得也應該保留默讀,或者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脫離默讀,而不是為了更快的速度刻意訓練。

一般情況下,閱讀應該是享受的,便不會有默念,也許是無意識的在心內過了一遍,但是自己並沒有這種刻意的感覺,但同樣收穫一份真意,甚至理解更多一些。


不知各位知友會不會默念,我是會的,特別是一段感興趣的內容。至於速度,的確不是很快,但比真的讀出來快得多,畢竟發音要用氣,一般來說機械運動比思維肯定慢。


曾經為了能看更多的書而學習了很多快速閱讀的技巧 可以說在提高速度方面的確提高了很多 但是在提高速度之後我才知道我失去了什麼。。。不可刻意而為之 值得讀的書需要慢慢讀慢慢品味 這才是閱讀的出發點 而不是拿一本書上來就要以最快的速度看完 這樣本來有趣的閱讀會成為一個枯燥無味負擔。慢慢來 就像一棵小樹成長的方式 專註於過程會比專註於目標收穫更多些 會更快樂些


速讀 我初中的暑假去上了所謂的速讀課 就是要求不默讀的 看到就知道意思才能提升閱讀速度 但是讀喜歡的文章的時候我還是會慢慢讀的(默讀)


物理學家費曼做過一個小實驗:

不出聲報數從1:60。如果你在腦中是用聲音報數,那一般情況下你看文字也是有聲音。

如果你的腦中顯示1:60的畫面,那說明你看文字時直接將文字映射成「感受」。

我對辦公室的人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實驗下來,10個人中只有兩人是有聲音的。我屬於其中之一。

首先說說的這樣的副作用:

1.疲勞。

大腦無時無刻不在讀東西,很快就會疲勞。我一般看文字看一個小時就要休息一下。

2.速度慢。

根本做不到一目十行的效果。

但欣慰的是也有好處:

1.容易獨處。

試想一下腦中總有個聲音在說話,有時還會有兩個聲音說話。

2.思考能力強。

自我導向到想要思考的東西上去,就有兩個聲音在相互辯論了。

目前來看,想擺脫這種情況比較難。我曾無數次嘗試看東西的時候不要有聲音。但臣妾做不到啊。o(╥﹏╥)o


推薦閱讀:

如何速讀?
快速閱讀該怎麼自學?
如何提高GRE閱讀?
什麼書籍適合成為讀書會主題?

TAG:閱讀 | 心理學 | 快速閱讀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