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電影的詩意體現在哪些地方?
只說台詞。剛看了【重慶森林】,恰巧給電影截了兩張圖片、很具代表性的關於你所說的詩意。我不知道昆丁是為何喜歡這部電影,但我完完全全是因為他的台詞。或許是作為一枚文案的職業病,對文字有特殊的感情吧。看看王家衛是怎麼用文字詮釋他的畫面吧…太專業的答不上來,以後慢慢給出大家滿意的好答案。
第一張:他的電影當中有讓人不太懂的台詞、極具特色的畫面以及蒙太奇式的剪輯。這都停留在審美階段,沒有進入思維過程,與其說這些是文字和圖像,不如說他們都是他精心構築的符號。這些符號不斷反覆出現、猶如一詠三嘆。因此令人感到詩意。
膚淺的說兩個字:剪輯
我發現這個問題還真是很難說的很具體,一般大家都在強調情緒渲染,如樓上所說。feel領先於敘事。
台詞(直指人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那些消失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 他會走回早已消失的歲月。黎耀輝,不如我們由頭來過吧。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具體
-
以細節立象,以文字共鳴。個人理解,立象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里的花與葉,詩意是花葉後每個讀者被喚醒的那個世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意的文字是一把鉤子,配上一副視覺上熟悉的場景,喚醒觀眾一連串的回憶。
文藝,是這種複雜情緒激蕩後回歸平實的一個細節,不再需要任何具體的事件、故事,就能喚起相似的情感,那種經歷過後才有的悸動。詩人,是有能力發現這樣的細節,用這樣的細節描述那種難以言說的情感的人。
所謂見微知著,是只需髮絲的些許搖曳,光影的折角變幻,眼角的皺褶深淺,就能讓人對愛情,悲喜,遺憾這些無法定義的情感產生共鳴。
中國人的詩詞之韻,在平淡中見真意。韻文自詩經始,樂府、詩、詞、曲、賦,無不是試圖以象達意,以意言情。「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隨意撿拾,不勝枚舉。印象最深的,春光乍泄,黎耀輝在天台修補房頂,何寶榮耳鬢廝磨一番後起身看向樓下,這時王家衛給了三三兩兩的人群一個長達幾秒鐘的鏡頭,感覺十分詩意!
不過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我一直想不明白,有懂得的朋友還請給我講講。
晚上坐著巴士,聽著耳機,居然覺得和電影里的畫面好像
說說我的理解。
詩是什麼?情,意。
把所見,所想,所感,表達出來。
一個字,內心。
王家衛非常看重情緒的表達。像情緒這種東西,在敘事電影里通常都是不被重視的,因為要強調故事性,而過分刻畫情緒會拖慢節奏,減弱張力。
但是王家衛偏不。
他就是要花幾分鐘時間去拍黎耀輝船上抑鬱,黎耀輝踢完足球曬太陽,黎耀輝一個人悲壯地開車,一臉倔強的去看瀑布。最後黎耀輝去遼寧街吃麻油豬肝,那麼長一段市井戲,專程去台北,只是因為黎耀輝想念小張,就要不遠萬里去看他生活過的地方。雖然,他做的這些事,誰都不知道。
這些表現黎耀輝的什麼?
有情。
再看花樣年華,這塊幕布。
反覆出現,表示強調。
強調什麼?
強調男女主角的情感。從最開始的被撩動,到最後抑制不住的洶湧,全靠這塊幕布來暗示。
就是很典型的以物喻情的詩歌寫作手法,視覺化了。
王家衛在古代,肯定是個詩人。
台詞,必須是台詞啊~
重慶森林裡633失戀後的自言自語,並不煽情,卻又極度煽情。他的所有故事都只關注,主角如何從無到有實現一個目標。比如《阿飛正傳》里,阿飛要過新生活,要不顧一切去過新生活。新的生活需要新的阿飛,阿飛要從過去的變成未來的。這改變的過程本就很詩意,也是詩歌所喜歡的。你很難講明白你什麼時候從愛吃零食的死胖妞變成克制自己節食的排骨精,那也是相當長時間的醞釀,然後忽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發現自己做到了。而王家衛就很喜歡拍其中的過程,有相當多的心理感受。
每個場景,都給不同人不同的故事
推薦閱讀:
※該怎麼理解王家衛的電影?
※《一代宗師》中的搭手什麼意思?
※如果把張國榮從《阿飛正傳》換成一個沒有名氣演技好的演員電影會怎麼樣?
※如果王家衛去拍《鄉村愛情》,會是什麼樣的故事?
※如果王家衛去拍亮劍會是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