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光緒皇帝的是康有為,梁啟超。戊戌變法把清朝政治推向了四分五裂,把國家推向了萬劫不復。真是誤國,誤民。誤盡天下蒼生的害群之馬。」這種說法正確嗎?
「其實害光緒皇帝的是我,都是因為我沒有早出生一百年,搞戊戌變法使大清富強,真是誤國誤民、誤盡蒼生的害群之馬。」
===============胡說八道分割線===============
1898年,李鴻章輸的褲衩都沒有了,孫大炮還在搞恐怖活動,河北有一幫刁民在練拳。大清朝這棟房子簡直是刮陣風就要倒了,幾萬萬老百姓還懵然不知地睡大覺,慈禧還在準備過生日。
這時候幾個書生出來說,這麼著不成,我們要變法求存,維新圖強。搞了幾天沒搞成,死的死逃的逃。然後後面不知道什麼人就說,都怪這幫人亂搞,惑亂我光緒大皇帝心智,不然我大清朝必能抓住機遇,自動變強,一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了。大家說是這麼回事兒不?做事後諸葛亮太容易,若將史實掰開揉碎細細研究,興許可以說康、梁有諸多應對失當之處,但要說「戊戌變法把清朝政治推向了四分五裂,把國家推向了萬劫不復」則實在太過。至少,變法還給我們留下了京師大學堂不是么?若是沒有京師大學堂,又哪來的圖書管理員,又哪來的此後種種呢?
我難得想在答案里吐槽問題,但是看多了類似的問題,實在忍不了!歷史真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開派對的時候穿得像個妓女,上庭時穿得像個烈女。討論歷史問題,能只關注史實,少談解讀和推論嗎?
康有為就算誤國誤主好歹能夠全其始終大節不虧,哪像梁啟超舊是龍髯六品臣,後躋馬廠元勛列。政變以後康梁流亡海外,用捏造的衣帶詔騙錢不算,還到處鼓吹勤王,這都是你們要謀生要混口飯吃也不為過,但是每當兩宮有和解跡象的時候,您梁任公先生就要在報上發明光緒新的秘史,說皇上如何如何信任康有為,痛恨西太后,給已經在軟禁中的皇帝上眼藥,以此配合革命黨,這點破事日後居然被作為梁啟超的功績,公然寫在《梁啟超與清季革命》里作為梁啟超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何其無恥?
用好人壞人的二分法看歷史是幼稚的。
每個人只能對自己的一小部分事負責。
中國到了那種時候,政治分裂是必然。把國家興亡完全推卸在兩個並無實權的個體身上,未免也太瞧得起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了。此外,康有為我不熟,但梁任公的文章我是看了又看,他這麼熱情豪灑有擔當的人要是也能當選為害群之馬,那我可真想不出什麼無公害的歷史人物了。
題主的問題邏輯混亂,所以我分開來講。提問題也是一門學問,經常遇到這種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你的問題我至少可以回答四個點。我簡略的講兩點。
一,前半個問題:以我看到的文本看,康是純粹的保皇黨,梁是堅定的立憲派(後期改變),所以暗害光緒是不可能的。立憲派是自下而上的表達訴求,在體制內缺乏支持,正是在公車上書之後,皇帝公開表示了支持,這才讓立憲派抬頭見日。立憲派如果要實踐政治主張,只能尋求獲得皇帝的支持才能進行,所以立憲派怎麼可能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去殺害光緒呢?殺害光緒的生理生命就是剝奪立憲派的政治生命,立憲派豈非在自殺?
當然了,立憲派內部魚龍混雜,以一個懷疑論者的角度看,不能排除康梁二人進入體制內部進行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顛覆滿清政權的可能性。從康梁二人改革時失當的表現看,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他們的行為缺乏一個改革者必須的耐心。不過——我要強調的是,這可能性極小極小,只在臆測中。從康梁兩人的表現,特別是康後來的表現看,康是忠於君主制的,當時的清王朝是唯一的君主制載體,所以他不可能去毀滅清王朝。二,後半個問題:戊戌變法不是導致滿清王朝崩潰覆滅的原因。滿清王朝覆滅有很多原因疊加在一起,非常複雜,戊戌變法失敗是其覆滅的原因之一。戊戌變法的政策大多沒有持續下去,其對政權的影響幾乎為零,所以戊戌變法不足以成為滿清滅亡的理由。趙XX的改革也沒成功,我朝現在不也還好好的。當然,其被扼殺對體制內外的輿論心理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客觀上對革命黨的宣傳起了很大作用。不過這種心理上的打擊還不足以毀滅一個王朝,消滅一個王朝,還需要很多稻草。到戊戌年,清國該輸的、還有國際戰略意義的對外戰爭都已輸完了,試問要朝什麼方向才能把那個國家再推向「萬劫不復」、把此國此民再誤他一誤?至於政治「四分五裂」什麼的,即便先不追問四分五裂的定義而稀里糊塗承認下來,以當時的政治看,難道倒是鐵板一塊的好嗎?行了我看明白了,這題是借古諷今談維穩的。
廢科舉後好多年,有幾個前朝遺民聚在一塊吃太史蛇羹,主人是前清進士江霞公,客人是江的同年譚延闓,作陪的是年紀還輕,只來得及考個秀才的汪精衛。飲酣,座中一人喟然長嘆:「如果科舉不廢,誰還來革命!」說這話的是誰呢?前清舉人胡漢民先生。
虎狼之葯並不適合重病人康是害群之馬,與慈禧作對,與榮祿等滿人權貴作對,與李、張等漢族大臣作對,到頭來一意孤行,錯過了甲午後的改制良機。百年之後回頭看,若袁世凱早生十年,形勢當有轉機。
戊戌變法深度分析 推薦閱讀我的這篇博客
《再說戊戌變法》 2008年 陝西人民出版社
我自己去年寫論文的時候讀過,如果樓主想了解一些當時的歷史可以看看吧,不是很厚任何歷史事件都是諸多因緣和合的結果,歸咎於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頗。光緒可不無辜,康有為這個人又自命清高,變法的技術操作人情世故上處理得太粗糙,還且變法時還有六君子、翁同龢..etc 不要只記住康梁二人1、對比一下,1894年孫中山童鞋在美國創立中興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也就是說西方只要看到你是和清政府不和拍的,統統接受。2、 「保皇會」一看名詞就知道是保護皇帝的,此時光緒皇帝確實被軟禁在瀛台,但是為什麼會被軟禁呢?還不是全賴你康有為,1898年戊戌變法前期,慈禧就和光 緒說,康有為這個人是個小人(他和孫中山是老鄉),要除掉,光緒想啊:這個小角色,殺了顯得沒風度,於是一道聖旨讓他出京。康有為呢,曲解聖意,說自己一
個四品小官,皇帝專門下聖旨,肯定是要護駕。於是拉了一幫文人去找袁世凱說要幹掉慈禧,方法是先把慈禧騙到頤和園然後下手。結果是事情敗露,歷史證明不是 袁世凱告密(一個大黑鍋),慈禧這麼一個大政治家原本已經還政給光緒,看到變法就像幫幫光緒,讓他折騰去吧,沒想到光緒要殺自己!那沒辦法只能那什麼了。
於是出現了戊戌六君子被幹掉,康有為、梁啟超跑路,光緒被架空,這次事件只有一個受益者:康先生。光緒對暗殺事件全不知情。
3、「保皇會」和「中興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籌錢。籌勞苦大眾的錢給他們自己花,兩個牛人啊。怎麼個籌法?給股份,比如某美國洗衣華工給出100美元,給你20股,等革命成功後有錢了給你全部奉還。去到美國的大多是中國南方人、可憐人,大家都看過「華英雄」中國人不是修鐵路就是洗衣刷盤子,而且那個時期正是美國加拿大排華。所以確實可以收到一點錢,給點錢總算是有盼頭是吧,最有有沒有盼頭呢?
4、我們來舉個栗子:洪興大家都知道吧,古惑仔裡面演的很風光,不過大家要知道哦,他們敢對抗的最多是港署的一個局長,總沒見干過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咱們的領導人就干過哦),所以總的來說還是個小小影響的社團、底下社團。前身就是韋小寶裡面的那個天地會,孫中山就說了:你們表示要反清復明嗎?現在機會了來了,你給錢我來革命。結果辛亥革命真的成功了,洪興的老大屁顛屁顛的來到上海找孫文,連個回美國的船票都沒要到。關於這個裡面的故事下次遇到孫咱們再聊5、如果說孫中山騙錢還做了點正事,康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江湖術士,貼一個牛逼的花錢記錄給大家瞅瞅:這個鐘鳴鼎食之家賓主成群,平均每四天要吃一擔(160斤)白大米。康家僕役每天採購日用品、副食品多用汽車運輸,每月單伙食費就要花費400銀圓。男婦 僱員每人月薪平均十二銀圓。康有為還給女兒們每人每月發零用錢五銀圓,兒子們每人每月兩銀圓。此外,康有為還收藏了許多古董文物,據說藏有宋元明清名畫三四百件,六朝唐宋碑帖二百餘種,宋元明版古籍五千餘冊,另有各國古器圖書不少。康有為認為當時一般中國人對外國文化缺乏認識,是因為國內缺少可作中外文化 對比的感性資料,所以遇到古器物和藝術品時,只要覺得可藉以開國人眼界的,雖是次等或笨重的物品,也要買來。再加上應酬費,康家每月總開支不下1000銀 圓。康有為55歲以後在上海生活的那些年,每年花費不下1.2萬銀圓,摺合今日人民幣50萬-60萬元。請問康有什麼政績?滿洲國的國師然也~嘿嘿6、今天扯太多,下次遇到康有為再慢慢罵,還有那個梁啟超也是個無底線的文人。此文的其它信息或者說提意見的同學,求關注微信公眾帳號:lishi111
不對.康梁所做的事件在當時看來是正確的.至於後來導致的結果是沒有人可以預知的.直正誤國的是清政府自己,爛泥扶不上牆還能有什麼辦法!
我來個答非所問吧:滿清的滅亡,在戊戌年菜市口掄起屠刀的瞬間,就已經註定了。
看書覺得康南海這個人有點好大名而一搏的感覺,像個賭徒……
不,社會需要進步,國家需要改革,清朝當時已經腐敗無能到了骨子裡了,清朝需要圖強就要變革,在者當時中國內有外患,改革就勢在必行了。梁等人應該是英雄,為了國家拋頭顱 灑熱血,為更多中國人的覺醒,最後犧牲了自己。
地主階級固有的局限性,只是換了張皮,全世界都一副德性
不改革等死,亂改革找死
雷好歹梁白蓮也當過保皇黨,雖然中途爬牆了,不過清粉也不用恨得這麼真情實感吧
清四分五裂後,中國確實九死一生。但是這些磨難也造就了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很期待,這個民族完成融合後會怎樣……
反正不論是戊戌變法或者清廷所謂的政治改革,最後都沒有實現,說說誰耽誤了誰迫害了誰都可以。文人思想單純,政客目的明確。兩者都在一起,文人傻逼肯定死得快,政客和土匪一塊決鬥,就得看天意了。(晚晴中國歷史不是這樣嗎
推薦閱讀:
※上海自由貿易區能帶來哪些商機?
※新加坡明明是個華人社會,其總理為何還發表親日言論?
※為什麼說「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紅色警戒》里為什麼沒有中國?
※如何看待昨天英國工黨影子內閣外相歐亨利式發言(從工黨內部意識形態分歧角度考慮,請不要無視標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