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健身房是如何盈利的?

回答的人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比如不同檔次的健身房每年的開支大概是多少,分別是什麼開支。然後收入多少才能達到收支平衡,為什麼會有人花錢辦卡但是不練。然後健身房的老闆一般是幹什麼的,用會員辦卡融資的錢做什麼投資呢?

比如說我現在去的健身房,年卡費用標註的是1900,但是經常有人講價到1700、1600、1500,如果是三十人次的團購,甚至1300就能辦卡。但是這家健身房貌似雇了好多人,全職的教練兼課程老師就有10人左右,兼職的課程老師估計也有10人左右,加上保潔,收銀,發傳單的小妹……而且貌似介紹會員辦卡的教練會有提成吧?這樣健身房需要多少會員才能回本?


抱歉,之前一直沒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補上。我從健身房目前主要盈利模式、行業現狀和未來的發展三個角度來聊聊。

一、主要盈利模式:

健身房主要的盈利靠什麼?

大部分答曰:健身卡(年卡)+私教,剩下盈利部分有機會再說。

  • 健身卡

題主也是大概算了一筆賬,算上所有的成本,至少要賣出一千張年卡才可以回本(1000*1000=100w),按照一個會員一周兩次的頻率,那這個會所平均每天要服務將近300人次,但似乎這不可能。因此,很大一部分會員僅僅是衝動消費。所以健身房一般都是呼籲顧客買時效很長的卡,這樣他們就因衝動消費付出而付出更高的價格

絕大數健身房都是靠賺這些快錢來支撐的,如果沒有流通的資金,他們很快就會掛掉。所以這就為什麼價格越做越爛,行業越來越差的原因之一。

愛愛

  • 私人教練

一般教練會抽到私教費用的30%-70%,根據會所情況而定。但多數情況下國內教練是沒有什麼私教課可以上的,原因很簡單:你都沒我壯,教什麼呢?身材比較一般的還佔了不少比例。

而我們知道一個人正常訓練的情況下,平均月增肌0.2kg(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已經算不錯的,那對於一個20出頭的人,需要訓練多少年才能練就一副金剛身材呢?

這時,肯定又會有人說教練其實懂不少原理,但不一定有時間去練就金剛身材。而且我不一定想要金剛身材啊~~~~

對此,我只想說一句,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的健身知識至少可以秒殺國內95%的教練,這點總該不會有什麼疑問吧?

所以,小一點的健身房一般都是難以留下教練的。因此小點的GYM都會給教練相對高些的提成,希望減少教練的流通和替換。但是,你們想想,就沖著這個價格的年卡過來的用戶能有多少個給得起私教的呢?請得起私教的用戶,必然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

好一點的會所會盡量沖私教業績,平均佔總營收四成到五成的樣子,比方說我們~而小一點的會所呢,普遍在三成左右。

愛愛

所以健身的營收模式主要是依靠健身卡+私教這種模式去營收,當然還有些水吧、小器材、場地出租、培訓等費用。

二、行業現狀

2.1、誰在賺錢

1)行業培訓

學會壺鈴的50種使用技巧,只需2888,三天全封閉,月賺輕鬆過萬元

學會體適能訓練方法,主要4888。。。。

等等類似的太多太多了,這些培訓更多只是教你怎麼去做,怎麼做,做什麼而已,因為他們這些健身培訓的根本就不懂原理。

我一直覺得老師的作用是業解惑也

他們應該教會學生怎麼去思考,怎麼去設計動作,而不是簡單的動作,這沒有意義

前段時間一直國外呆著,國外大部分健身從業者都會擁有健身資格從業證書,同時大部分人都會有著運動科學等理論基礎課程(本科)。這和國內的不同——多數從業都是半路出家或者初中背景。。。

試問,一個客戶進入gym找到教練後,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那就是服務和解決方案!服務先不說,解決方案可能很多教練都不懂!一般人進入gym多以增肌和減脂(其他再說)為主,那教練也必須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經驗給到他們階段時間、訓練設計、飲食安排,讓用戶有個知道「哦,你準備給我做什麼」。多數健身房也會給到會員一張紙(在體質測試的時候),後來這張紙就很快被扔了。

很多人總是會問教練,我腹部太大了該練什麼動作,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只有擁有一份合格的健身計劃後,才能解決你的問題。需要系統的給出解決方案,而不是問一點說一點。

2)器材商

這個就不用多少,很多人以為健身房很容易賺錢,就不斷開店,然後打價格戰。這樣一來,店開得越多,器材需求必然越廣。許多小店都是十來二十萬能搞掂一切,那器材的水分有多大啊~在我這裡跑步機均價在3W樣子,國產兩千多點就能拿到。對於硬體這塊,國內廠商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我覺得這些器材非常需要在細節方面下功夫,如果有些發力的角度沒做好,由於重量過大很容易造成損傷!

3)預售團隊

這幫人一般都是一個頭頭帶隊,然後跑到新會所去做預售抽成,一般都是干一票換個地兒。把他們排在第三,因為一個城市的健身房應該是越做越窄的,因此前景有限。同時,那些高水平的老闆總能搞掂這幫人吧!

4)教練團隊

和預售團隊類似,不過他們存在的形式我覺得對於健身行業是個健康的信號。因為有一部分健身教練他們確實有一定的水平,這樣子他們可以和館內的一些教練形成一定的競爭,造成壓力,從而促進會所的業績。當然了,也有些比較爛的人總想撈油水。

2.2健身行業的現況

1)價格戰

國內健身行業發展了將近20年,爆發的年份在於03年非典那段時期,基本上開店的都能迅速賺錢。後來泡沫刺破了,市場回歸正常後,一堆運營不健康的會所相繼倒閉。現在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這塊蛋糕巨大無比,卻又不知道該怎麼進入這個遊戲。於是大的小的投資都會參與進來,後來發現情況不對,至少還要保證生存吧,那怎麼辦——降價,打價格戰,先解決目前的問題。

ok,小會所價格戰打起後,客戶肯定會想在這裡是搬鐵,在那裡也是搬鐵,倒不如省點錢更好。於是退卡,入會。結果一段時間後小會所人太多,器材太差,心想算了,以後不去健身了。

有些運營著的商業店,一個月的運營成本將近100W元,結果被附近的小店打價格戰,打劫走一部分用戶後,於是就入不敷出了。本身他們的利潤率不高,用戶又被流失了,怎麼辦?於是跟著小店打價格戰,後來呢?大家只能都做爛了。

2)預售團隊

許多健身房剛開業都是靠著一波預售撐起來的——一開始以較低的價格拉來一批素質相對不高的用戶,試問這怎能長久呢?同時,這也給了那幫素質一般的預售團隊提供了天然的溫床——撈一筆,再換個新會所,把爛攤子留給老闆。

一個健康的公司應該要考慮清楚銷售和服務兩個部門之間的關係——過度榨取明天的資源可能會導致會所的配套跟不上等等。難道要等牌子做爛了,重新「裝修」,再來預售?

3)教練水平

前面也說了增肌對教練來說非常重要,不同於減脂。對於健美人士,一般都是10個月增肌,2個月減脂(大致是這個比例,但會被其他因素影響著)。所以在練成金剛身材確實不容易。而現在許多年輕教練根本沒有辦法練就這樣的身材,原因很簡單,懶,水平差。

同時,現在流行著許多類似體適能的課程,於是一部分教練又跑去參加培訓,然後自己就跑出來開工作室。沒過多久又有一批工作室會暫時對一些小健身房造成衝擊,隨後開始敵對,看看誰的資金過硬能撐下去。

其實,優質的培訓是有意義的,但過度的培育總是空虛的。教練要做的首先把自己的形象打造出來,其次要幫助會員系統、迅速地解決問題。這兩者解決了,教練的水平必然不會差到哪裡去。記住,多數人來健身的人並不是來享受運動帶來的激情,而是需要解決某些問題的

4)健身服務

愛愛

什麼是健身服務呢?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健身服務就是教練、器械、浴室之類的,其實這種想法比較狹義。傳統健身行業需要改變也必須從這裡開始改革。而我和我的團隊正準備從這裡開始重新出發(不能講太多,見諒)。

大家可以思考下,4S店和外邊汽車維修店到底在什麼地方有差異。

總結:

大家先看看我之前說的一句話:

那為什麼不去便宜點的地方搬鐵呢?(想想)我的回答,健身房本質一項服務行業,服務性質才是決定你價格因素,受到大家認可了自然而然就賺錢了唄。


說一下我師傅的健身房吧。

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奧林匹克中心的籃球館租了二層的一面,不到1000平方米,租金水電相當之便宜。所以租金不是問題。

這個地方周圍被至少4所高校包圍,每年流動人群巨大,而且年輕人精力旺盛。所以不怕沒有會員。

館裡的工作人員,除了師傅的外甥算正式編製之外,剩下都是師傅的徒弟們有空了就過來幫忙照看。每天上課的教練有很多是周圍學校體育專業的學生兼職。所以員工工資很少。

除了辦卡收入之外,師傅同時也是盈奧科技的本地代理,所以賣補劑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目前盈利狀況不錯,具體數字就不說了。起碼不至於干一年就跑路。

歸結起來,有幾點可供參考:1.找高校分布密集的地方。2.在規模和租金之間找一個平衡點。3.依託健身房做一些跟健身相關的產業。

當然,這樣的方式,每年盈利過不了百萬,想賺快錢沒可能,細水長流吧。


現在的健身行業,健身市場就是一團爛泥,當然,只是這個國家各行業巨大投機性發展的一個側面,一個寫照,知道健身行業里最火的人才是什麼嗎?銷售團隊,更火的是什麼嗎?預售團隊,無論這個行業本質上是教育業(它本質確實應該是體育教育業務)還是服務業(提供健康服務),無論是這個行業內培訓說的多天花亂墜, 目前大多數從業者,都把它做成了零售業。 賣什麼? 賣那不值幾塊錢的塑料片子。

上個月在我鄰近的一家健身會所關門跑路了, 我所知的是,它欠了房租36萬(含物業)這是半年的債務,由此可知,它的房租是5萬+ ,加上操課教練工資,管理和財會,保潔,這些人員支出 和水電供暖,月支出不會低於8萬,年支出約合 百萬,想想,一千五的年卡,需要賣多少張才能持平? 答案是近700張,而千張才微有盈利,當然,足夠好的銷售團隊可以賣出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但 這是第一年,等到那些銷售活動,花招,都使盡了呢?它需要的不是一年賣出上千張,而是年年如此,而一個健身房能覆蓋的範圍是有限的,所以,可供開發的市場也是有限的,而如果服務不好,留不住老會員,這個市場幾年內就會開發殆盡,因為如果你今年辦了卡,去了三天就扔在一旁,明年你還會再辦嗎? 而目前的狀況是,幾乎所有的健身項目對多數人都缺乏足夠吸引力。


很多人認為會員辦了卡不去,老闆就賺了,No.

我開過餐廳,有時候客人點的東西並不多,卻沒有吃完,員工沒有感覺,收了倒掉就完了,但是我心裡是很難受的。我感到1我的餐廳不被認可,2這位顧客不會再來了是一個損失,3他身邊的朋友也不會來了,潛在顧客也會流失。顧客點了餐不吃,我多賺了嗎?沒有。顧客的錢已經付了,我們的各項成本也支出了,吃剩的也只能扔掉,所以我們更多的只有損失,沒有多賺。

說回健身房,在不飽和的情況下,健身房多收一個會員的邊際成本是極低的,會員辦了卡,來,或者不來,來多來少,健身房的各項成本是沒有多大變化的,健身房的主要成本是人力和房租,受人數影響(洗浴)水電只是零頭而已。

而會員辦了卡不來,明年的續卡幾率是很低的,所以,健身房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會員來鍛煉的頻率,養成運動習慣,把續卡率做高一點,不然光靠開發新顧客不行的,輻射範圍內的市場只有那麼大。

健身房是靠死卡賺錢嗎,對,也不對。

餐廳賣了10000元,有1000元的菜被顧客丟棄,月底結算剛好有1000元盈利,所以餐廳就是靠顧客點了不吃賺錢的嗎,是,也不是。

點了不吃的錢,賺,點了吃了的錢,也賺。

辦卡鍛煉的會員的錢賺,辦卡不鍛煉的會員的錢,也賺,

健身房靠什麼賺錢?每一分錢收入都彙集在一起,扣除各項支出,餘下就是利潤。


隨著全民健身養生意識的加強,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隨處可見。在居民區集中的周圍逛一逛,就可以看到很多家。行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陷入經營困境的健身房也不少,也是眼見著家附近的健身房不斷倒閉又不斷翻新。

很多人認為,健身房的盈利模式是指望80%從來不去的會員們貢獻收入的,剩下那20%每天去跑步機上跑個不停的傢伙,才是健身房最不歡迎的用戶。但他們會損失未來能從這80%人身上獲得的健身消費。所以這種說法顯然不是很全面。

事實上傳統的健身房整個商業邏輯是,我舉個栗子吧。

假如,一個老闆如果想開一家健身房,首先早期需要有足夠的地方,然後開始採購健身器材,然後定位人群定位運營模式,同時在裝修場地的時候就開始售賣年卡。主要原因在於開一家中大型健身房,前期投入會比較多,所以對於健身房比較穩妥的方式是通過預售年卡的方式,先把成本儘可能快速回收,對於大型的健身房,甚至可能動用專業的預售團隊幫忙營銷收卡。在健身房還未裝修好之前就回收部分成本,所以我們會看到健身房在早期預售是會已低價預售幾年的卡,有的甚至終身卡。隨著預售的用戶數據的增加,逐步增加售賣價格,達到一個平衡的點。

再舉個例子,我常去家附近的健身房H+,裝修環境和教學風格和一般健身房還不太一樣,更偏向於歐美那種定製型。因此人群定位也別具一格。所以現在吸引了不少講求質感的人來鍛煉。聽說最近還要增開一家H+大型健身房。我估摸著,第一家運營良好,所以有更多資金可以投入新場地租用,再擴大人流吸引用戶購買預售卡。比如第一個月2000元1年,第二個月3000一年等等。等採購的器材回來組裝試運營後,基本上第一期的預售卡收入就可以抵充部分(或全部)成本,然後就是整個教練的聘請和運營,所以需要不少會籍保持整個運營成本和後續收入,所以會有持續的售卡行為。

然而健身中除了一小撮人會堅持每周很多次的健身外,大部分用戶可能一個月難得去一次。由於這一的現象,健身房每次都是超額發很多的年卡,用戶是否來並不那麼關鍵,但,如何能保證第二年的續卡率就變成了一個核心的指標了。

在健身房有一種現象非常普遍,很多人一進健身房就霸佔著跑步機,只做簡單的跑步,根本不會使用器械,現在大家都明白,這樣單一枯燥的鍛煉方法是得不到預期效果的,對於辦了年卡的同學也很不划算,真正懂健身的同學當然可以自行鍛煉的,但是大部分的用戶是無法這樣完成。這時候,私教服務便是大部分人的「最佳」選擇了,你像我選的這家H+健身房就定位在必須私教模式。現在有無數的小白健身者願意花錢去請好的教練教自己如何健身,比起自己花大量時間研究動作和食譜,這當然是用時最短且最有效的方法了,唯一的難點在於不知道哪裡有這些教練,一個優秀的健身教練在中國,基本就是稀缺商品。但在H+我看見很多自身要求極高、訓練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私教,在H+鍛煉的這大半年內,從小白到做四組杠鈴蹲跳都不帶猶豫的。哈哈~其實一個好的老師(也就是教練)能夠幫你避免很多問題。根據你的實際身體情況,實行專業定製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啦,健身房的盈利點不止以上這些,他們也會和相關產業進行捆綁,譬如美容、各式營養品補劑、飲食類、各種運動裝備等。


簡單的說,主要靠那些辦了卡不練的人養活健身房和那些經常練的人。(這部分已經足夠了)

補充一點,健身房本來就是一種融資,沒有聽過有去一次交一次錢的,他們會用會員辦卡預支的錢去做其他事情掙錢。


突然間想到關於健身的文案應該這麼寫 「在這裡,你能找到另一半,還能甩掉另一半」。


謝邀不答 吐下槽而已

高票答案有對有錯真真假假

健身房屬於傳統行業 技術壁壘極低 每個店都有每個店的做法 (所以我不會把我的套路講出來)

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不一樣

學生市場跟成年人市場做法不一樣

健身房本質上也是商業行為 不是做慈善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老闆會一邊降低價格 一邊提升服務體驗

賺不賺錢?

還是那句話,開健身房的有上市的,有卷錢跑路的。

好生意也得看誰在做。

至少目前為止,健身房是個很好的項目。不能發大財,賺到第一桶金是足夠了。

知乎上有很多健身大V,有做私人工作室的,有做公眾號的,有做智能硬體健身的。

拿了很多融資,但是如果不賣掉股份變現的話,每個月的收入其實很一般呢。

如果有興趣合夥做健身房,可以私信交流。


我媳婦是健身教練,二線省會城市,他們那分為兩個團隊,一是銷售,主要是賣卡的,二是私人教練,主要是為持卡會員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前幾年,由於健身房比較少,賺錢相對容易些,但隨著近幾年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大量健身房湧入進來,導致競爭壓力巨大,拿她們的俱樂部來說,全國擁有幾十家門店,她們店作為其中的一家,銷售和私教每個月的任務都在50萬以上,而且把任務分解到每天,甚至每個人身上,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每天晚上還都要發總結,總結每天的任務完成情況,打不動就罰款,當然任務完成之後也會返還,但每天的神經都是緊繃著的,從來沒在11點前睡過,賺錢不易,作為家屬,我也只能呵呵了,不過裡面教練的身材和水平倒還不錯,如果做得好,每月收入過萬應該不成問題。


去過兩種健身房,第一種是一兆韋德,好像是A類的吧,吳尊館。在復旦財大中間一條文藝的大學路上,會所不大(和黃浦的城市會所比),設備一直保養的不錯,也經常會更新換代,有游泳,蒸桑拿之類。來健身的主要是附近辦公的白領(不多,因為創智坊規模不算大)+復旦財大學生,其中又以留學生居多,感覺賺錢主要靠私教,白領和留學生也都能負擔得起。我現在買的拳課450一節,常規的400(視教練等級上下浮動100)。教練說其中他們只能拿150一節課,那麼剩下的300就都被健身房抽頭了。而練完簽字的本子我粗粗估計一般一天一張半紙,一張上面有20個人左右。300*25=7500。其他成本就不是很了解了。但據我的教練說租金非常便宜,水電也是(因為他也曾經想自己開健身studio,所以比較了解)。第二種是個人開的健身工作室,就是微博上很紅的rosejay開的。我現在也在那裡練,有一對一的課和團體課。但個人開就要自己找廠商談租設備,借房子。但房子租金應該不貴。一年20w應該可以搞定,因為是借在商住兩用公寓里的。個人更喜歡後面那種studio。


健身作為預支消費,最重要的是信譽。樓上講的情況現在仍有發生實在是讓我和小夥伴很震驚。下面我試著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 開支的問題:簡單的劃分有場地租金/水電費/員工工資/設備損耗維修/其他投資。要想達到平衡,必然是會員卡收費=開支。這就要靠經營策略來吸引更多人來辦會員卡增加收入,其次當然還有營養補劑和飲料等收入。
  2. 為什麼有人辦卡但不去鍛煉?一個字:懶。兩個字:惰性。
  3. 健身房老闆幹什麼的?這個……應該不用回答了吧,他不是做公益的。

另外,一個大約2000平方米的健身房,註冊會員如果低於500人,實際效果就是感覺這個健身房人真是不多的啊,根據你所在的城市工資水平,你就可以推算出健身房到底賺不賺錢了


剛辦了一張威爾士的雙店2年卡 4088

主要收入來源 年卡費 私教費 營養補劑銷售

私教每節課 360-600不等

營養補給差不多比外面貴1-200

基本健身會一直給你推銷私教 營養補劑

與他們私教聊天 他們銷售旺季的時候一個月提成收入加上課3萬元妥妥的


難道讓會員享受健身的時間從而達到良性循環這種不適用於中國嗎?


健身房老闆實際是在賭你不會堅持很久……


健身房最大的開支是房租,其次是人員開支,再其次是能源費。一家健身房能夠容納多少人主要看場地大小,場地最大承載量就是你會員最大到訪量。會員到訪率一般在20%左右,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的更少。教練分兩張,一種是專職教練,另一種是兼職教練,他們的工資一般都不高,主要靠售卡和授課提成掙錢。作為老闆只要算清招收會員量和人力成本,其餘都是你賺的。


你不知道好多人只在辦年費和續費的時候才出現么


賺的就是辦了卡以後不去的人的錢。。。


最近有一些按次收費的新品牌冒出來,深圳有檬運動,杭州有樂刻


特別喜歡上述回答,讓我思路煥然一新!


我覺得以上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贏利點,健身房使用的都是註冊會員制度,辦卡之初就需要繳付年費,試想一下,每人動輒上千的年費,在給顧客提供服務之前就能回收相當的資金。就算拿這筆錢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每個月也都有可觀的收益,況且還有很多風險更大、回報更大的投資途徑。


推薦閱讀:

國外的高速公路為什麼不收費?他們的投資和回報是如何運作?另外,中國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屬於什麼水平?
試客小兵、錢咖這類下軟體掙錢的應用到底是什麼模式?公司靠什麼盈利?
如何有效的讓潛在顧客買單?
高利貸是如何賺錢的?
如何評價 Airbnb 估值超過希爾頓集團市值?

TAG:盈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