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聽的中國傳統童謠值得推薦?

童謠應該是經常能在腦海索繞、帶給我們美好童年回憶的東西,可不幸得很,我能想起來的『童謠』是——生產隊里養了一群小鴨子……社會主義好……小呀嗎小二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總之都是這類紅色教育歌。後來聽到Céline Dion唱的那首Une Chanson Douce後完全崩潰,才意識到,自己缺少那段童謠陪伴的時光,想現在多了解一些。謝謝

如果能提供網上的下載地址就更完美了,不過沒有也沒關係


其實還是能想起來不少的

比如,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股嘎股嘎,真呀真多啊,數不清到底多少鴨,數不清到底多少鴨

比如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 ,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樹阿上兩隻黃鸝鳥,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哪 ,現在上來幹什麼, 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這首我很熟哦)

中國早期還從國外引進過一些童謠,比如來自法國民謠的《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據說這首歌其實有很強的政治象徵意義

還有來自英國民謠的《倫敦大橋》,這個歌詞版本太多我就不列了……

其他能想到的還有《抓泥鰍》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我小時有我奶奶最喜歡給我唱的是《小老鼠上燈台》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媽沒有在,骨碌骨碌滾下來。


何德蘭/Isaac Headland,孺子歌圖(下載地址: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 by Various),Fleming H. Revell Company,Westwood,New Jersey,1900

Baron Guido Vitale, Pekinese Rhymes,Pei-T and Press,Peking,1896


1、 小老鼠,爬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2、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隻,讓我數一數:一二三四五……

3、 在我心中,老師對我最凶,總是把我留到七八點鐘;回到家中,老爸對我最凶,總是把我打得鼻青臉腫。

如果說有什麼比小時候做過的壞事更坑爹的話,我想一定是那些猥瑣的童謠了,比如那首著名的《炸學校》之歌,後來還被調皮的大兒童改編成了暴力漫畫。「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 我去炸學校,誰也不知道,一拉線兒我就跑,轟隆一聲學校炸飛了!」是不是很有畫面感?本來一出天真爛漫的清新校園童謠,愣是被咱們給改成了重口味Cult搖滾短片。

要說改編童謠,也得按調皮程度分幾個級別。

第一級,最基礎的,改編課本上的古詩,最好是那種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比如這個:「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大狗熊,誰也跑不了。」沒心沒肺的感覺,最適合上課背書的時候隨口念出來。

第二級是改編各種歌詞,最好是爛大街的流行歌曲,電視劇主題曲什麼的。小時候紅極一時的《包青天》主題曲,新鴛鴦蝴蝶夢改成這樣:「昨日黃河發大水,沖斷展昭兩條腿,展昭沒有腿,怎麼飛——王朝馬漢不在家,張龍趙虎要自殺,包公背著包袱要回家。」依然是惡趣味,依然是童言無忌,升級的是居然有自己瞎編的情節了。而根據惡俗過火的《大花轎》改的童言無忌版,也是相當的格調低下:「太陽出來我爬電杆,爬上電杆我去偷線,碰到了一根高壓線,把我送到了閻王殿。我給閻王點根煙,閻王見我怪可憐,把我送回到人世間,回到人世間又去偷線。我嘴裡頭吃的是大大泡泡糖,我心裡頭想的是日本花姑娘」——很令人好奇的,小小年紀就未卜先知開始喜歡日本花姑娘了呢。

第三級就是根據平時玩的東西,臨場發揮,把熟悉的人物和道具加進去,最後出來的效果因人而異。愛看漫畫的會這個:「廬山升龍霸,你媽打你爸;天馬流星拳,你媽練猴拳。」小時候的童謠就是各種犯忌諱的肆無忌憚,提到父母或者家人都是最輕的,嚴重的是下面這種:「天馬流星拳,廁所最安全。廬山升龍霸,廁所要爆炸。星雲鎖鏈,廁所拉麵。」就純粹是屎尿屁的惡趣味了。你要是回憶起小時候看著漫畫,背著這些臭氣熏天的童謠,還不得羞愧死。

第四級是順口溜,看見什麼說什麼,有時候純是毫無意義的押韻,但因為容易流傳,也特別令人難忘。記得有個常用的貧嘴謠,打牌或者下棋時候經常說:「愛跟不跟,板藍根;愛理不理,狗不理。」既跟自己的遊戲搭上了關係,又達到了捕風捉影或者說指桑罵槐的效果,可謂一舉多得。至於貶損別人時唱的「臭美臭美真臭美,鷹鉤鼻子蛤蟆嘴,老鼠眼睛豬耳朵,看你臭美不臭美」,雖然也是一種為了押韻的堆砌辭彙,但因為有著形象的描寫和比喻,相對來說,還顯得更有創意一些。

第五級是疊字歌,整體上意思有連貫,字面上詞語有重疊,讀起來朗朗上口,看起來陣勢唬人。比如這個「起起起不來,來來來上學,學學學文化,畫畫畫圖畫,圖圖圖書館,管管管不著,著著著大火,火火火車頭,頭頭大奔兒頭。奔兒頭不碗窩窩眼兒,給他大碗他不要,給他小碗他嫌臊,給他尿盆他才要!」前面還挺文明的在順字往下接,接著接著就成了罵街似的糟踐人——小時候的坑爹童謠都這風格,不損人好像就不叫兒歌了。

第六級是大長段的貫口,整個背下來能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每個人的版本肯定會有些出入,因為孩子的創造力總是不同凡響,誰也不想跟別人一模一樣。我記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個彷彿連續劇似的「金娃娃之歌」:「我有一個金娃娃 ,金胳膊金腿金腳丫。有一天,我到河邊去刷牙,丟了我的金娃娃。我哭我哭,我哇哇地哭。 第二天,我到河邊去洗臉,看見了我的金娃娃。我笑我笑,我哈哈地笑。 第三天,周扒皮進了我家,偷了我的雞,搶了我的鴨,最後給我個大耳瓜。第四天紅軍叔叔來到我家,還了我的雞,還了我的鴨,最後還給我朵大紅花。紅花沒接住,摔了大馬趴。馬趴沒摔好,得了吧唧病,請了吧唧醫生來看病。打了吧唧針,吃了吧唧葯,躺在吧唧床上不許動!」仔細想想當時的情景,好像整個背下來一段完整的大長篇,會特別有成就感。估計金娃娃在中國的流傳度,大概相當於歐美國家的「兔子歌」——就是大兔子二兔子他們家破事那個悲慘童謠。

當然,還有很多好玩的童謠,根本無法歸類,也許它們唯一的共通之處,就是同樣的沒心沒肺,由里到外透著一股坑爹的頑劣勁兒。

跟同學吵架了,不想直接罵人,就用各年級的不祥之歌罵:「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兒;二年級的小水碗,一捅一個眼兒。 三年級的吃飽了飯,四年級的餓死了算,五年級的發了火,六年級的全滾蛋」。這種尤其適合一群小孩吵架,大家年級各不相同,中間損別人的話,自然可以根據唱歌人自己的年級隨便改。

有一些傳統的童謠,則可能是從爺爺輩傳下來的經典曲目,很多已經無法考證具體的意義和出處了——因為,現在看來,它們都只是作為童謠存在了。比如《要媳婦》和《水牛》,基本上經常出現在需要表現兒童生活的影視劇里。「小小子兒坐門墩,哭著喊著要媳婦。要媳婦幹嗎啊?點燈說話兒,吹燈做伴兒,早晨起來梳小辮兒。」一般這段,會出現在劇中的男孩哭鬧,奶奶抱著哄時候哼哼;而「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兒。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肉。你不吃,給狗吃,狗不吃,還是給你吃!」一般是配上清脆的童聲,到犄角那一句截掉,用來表現小孩的純真無邪。

而幼兒園裡小朋友們集體玩的時候,合唱的童謠則有點無趣,雖然也是押韻,也是順口,可是卻少了一份野性的創造力。女孩們喜歡玩《木頭人》:「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說話,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於是一群小孩都像機器人似的默不作聲,直到某個年齡小或者忍不住的孩子,撲哧一笑被抓住現行。人多的時候,會被老師帶著玩《撈魚》:「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一個小尾(YI)巴尾巴——魚」,最後被抓住的小尾巴魚,則要唱歌或者表演什麼。其實大家在意的是誰被抓住,至於嘴裡念的什麼,真的只是單純的節奏號子。

還有一種男女通吃的小遊戲,隨便找塊空地都能玩,幾個小孩分工,有人嘴裡念念有詞,有人手下開始畫畫。嘴裡念的是:「一個丁老頭,送我兩彈球。我說三天還,他說四天還。去你媽個蛋。買了三根蔥,花了三毛三。買了一塊肉,花了六毛六。買了一塊搓衣板,花了九毛九。」最後在大家的哄堂大笑中,地板上畫著一個哭喪著臉的小老頭。

在低俗童謠中,已知最惡俗且最著名的當屬「臭屁之歌」:「XX的屁,感天震地,來到義大利,義大利的國王正在看戲,聞到這個屁,非常滿意。誰放的響,當校長;誰放的臭,當教授;誰放的不響也不臭,說明誰的思想最落後。派了兩個兵,去追這個屁,屁在天上飛,人在地上追。」後來改良版被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用在《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開場,幾十個人齊聲朗誦這個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惡俗童謠,那場面帶著說不清的滑稽與震撼。


打打恰,吃碗瓜,吃不了,挑落尿罐Ong金瓜,金瓜大,摘去買,買的幾多錢,買的兩分錢。

----我們這邊的白話童謠

落大水,水浸街....我們這邊有很多的白話童謠的,很好聽,但是都不記得了,

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小雞做飛機;

你拍二,我拍二....

這些算不算?應該算是遊戲吧


很多啊,動畫片主題曲藍精靈,一休,黑貓警長啥的可以算么?還有西遊記,小龍人。。。

兩隻老虎,種太陽,春天在哪裡,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這些不算什麼紅色教育歌吧,其實挺多的

-----

讓我們盪起雙槳 算兒歌么


作為殘殺人,來補充一首殘殺流傳最廣的童謠

長沙童謠:月亮粑粑

月亮粑粑,肚(音:逗)里坐個嗲嗲,

嗲嗲出來買菜,肚(音:逗)里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繡花,綉雜糍粑,

糍粑跌得井裡,變雜嘎麻(意:蛤蟆),

嘎麻伸腳,變雜喜鵲,

喜鵲上樹,變雜斑柱(意:斑鳩)

斑柱咕咕咕, 和尚呷(意:吃)豆腐,

豆腐一蒲渣,和尚呷粑粑,

粑粑一蒲殼, 和尚呷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望噠天,

天上四雜字, 和尚犯噠事,

事又犯得惡(音:o),抓噠和尚剁腦殼。

這個民謠基本上是長沙人小時候都聽過。一般是老人家哄小孩睡覺用的。


楊沛宜唱的所有兒歌

簡直天籟童音!


客家童謠《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郎。

騎白馬,過蓮塘。

蓮塘外,種韭菜。

韭菜花,結親家。

親家門口一口塘,生的鯉嫲八尺長,

鯉嫲肚裡做學堂,做得學堂四四方。

我最喜歡的一首童謠,每次讀的時候都會想像

這樣一幅畫面:

皎潔的月亮下,

噠噠的馬蹄打破了蓮塘的安靜,

原來是個騎白馬的秀才郎。

水塘里開滿了蓮花。

有個姑娘支開窗戶害羞地張望。

公子與嬌娘成了親,辦起了學堂。

與其說是童謠,不如說是田園詩般的夢。

給人以特別寧靜的感覺。


芥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

黃花麥果韌結結,關得大門自要吃,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三春戴芥花,桃李羞繁華。

3月3,螞蟻上灶山。

——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故鄉的野菜》

周作人

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釣於斯游於斯的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裡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現在住在北京,於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鄉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單市場買菜回來,說起有薺菜在那裡賣著,我便想起浙東的事來。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說,就是城裡只要有後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採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隻「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遊戲的工作。

那時小孩們唱道:「薺萊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後來馬蘭頭有鄉人拿來進城售賣了,但薺菜還是一種野菜,須得自家去采。關於薺菜向來頗有風雅的傳說,不過這似乎以吳地為主。《西湖遊覽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齊菜花。諺云:三春戴養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錄》上亦說,「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號眼亮花。」但浙東人卻不很理會這些事情,只是挑來做菜或炒年糕吃罷了。

黃花麥果通稱鼠麴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采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小孩們有歌讚美之云:

黃花麥果韌結結,

關得大門自要吃,

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家--大約是保存古風的人家--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作餅狀,做成小顆如指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曰繭果,不知是什麼意思,或因蠶上山時設祭,也用這種食品,故有是稱,亦未可知。自從十二三歲時外出不參與外祖家掃墓以後,不復見過繭果,近來住在北京,也不再見黃花麥果的影子了。日本稱作「御形」,與齊菜同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來做點心用,狀如艾餃,名曰「草餅」,春分前後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

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滴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著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為小孩所喜,間有白色的花,相傳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日本《俳句大辭典》云:「此草與蒲公英同是習見的東西,從幼年時代便已熟識。在女人裡邊,不曾採過紫雲英的人,恐未必有罷。」中國古來沒有花環,但紫雲英的花球卻是小孩常玩的東西,這一層我還替那些小人們欣幸的。浙東掃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隨了樂音去看「上墳船里的姣姣」;沒有錢的人家雖沒有鼓吹,但是船頭上篷窗下總露出些紫雲英和杜鵑的花束,這也就是上墳船的確實的證據了。


《蛤蟆謠》

蛤蟆蛤蟆叫喳喳,青草池塘是你家,月夜齊聲叫呱呱,不叫爸爸叫媽媽。


卓依婷的http://music.douban.com/

1 農家的小女孩

  2 蘭花草

  3 打魚的兒郎

  4 憶童年

  5 捉泥歌

  6 妹妹你真美

  7 外婆的澎湖灣

  8 讀書郎

  9 雨中即景

  10 校園中的喜悅

  11 夏之旅

  12 賣湯圓

  13 鄉間的小路

  14 橄欖樹

  15 生日快樂

  16 孤兒樂園

  17 小草

  18 踏著夕陽歸去

  19 童年

  20 三月里的小雨

  21 踏浪

  22 俏姑娘

  23 蝸牛與黃鸝鳥

  24 懷念媽媽

  25 明天會更好

  26 青青河邊草


山腰上的家,倫敦德里的小調等


捉泥鰍,魯冰花,小螺號,青青河邊草,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小草,紅蜻蜓,讓我們盪起雙槳,媽媽的吻,夏之旅,明天會更好


客家童謠,如: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p5QHytnl7Q/?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求兒歌 北京地區: 一個小兔坐小碗兒,喝了一碗茶,打了一個碗,人家要他賠小碗,他向人家擠小眼......,求完整的。


《賣湯圓》

為外教展示元宵節時,找到《賣湯圓》。那幾天,因為做視頻加字幕啥的,聽了千百遍,沒有一點嫌棄…… 之後經常在歌單循環的時候聽到,每次聽都有種奇妙的和諧與喜氣,打雞血作用杠杠的


推薦閱讀:

童謠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傳播力?甚至是些沒有節操的灰色童謠,在沒有網路的時候都能傳遍全國,而且都大差不差?
童謠中為什麼是「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之前那些呢?

TAG:文化 | 歌曲 | 傳統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 | 童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