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手演奏時用鼓刷「刷」軍鼓產生「沙沙」聲,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在模仿唱機出來的「沙沙」聲嗎?
「鼓刷」的開始是誰開始使用,很難查明,但,最早被公認是鼓刷大師的,是 Dave Tough (1907-1948)。
一般來說,爵士鼓的演奏中,常見的擊鼓「工具」就是三種,鼓棒、鼓刷,還有鼓束,後二者,都有降底音量,同時,製造「細而綿密」的延續聲的目的。
在爵士鼓手的演奏中,「細而綿密」的延續聲,是一個基本要求。
甚至我們可以說,鼓演奏時的聆聽悅耳與否,「殘響式的音效」是重點之一,為了體現這種音效,不僅是使用「鼓刷」而已,其實,所有的鼓組部件上,都有追求這種音效的部件在。
比如踩鑔( high hat ),一般技巧中的開合音,就是為了製造「殘響」,也為了製造「細而綿密」的延續音效。
像 sonor 一類的鼓廠,甚至會出特型的踩鑔,上面打了小洞,洞裏吊著小銅管,就為了一點,讓鑔的聲音持續不斷,愈久愈好。
又比如軍鼓(snare drum),我們不但在它的結構上,可以看到綁在下層鼓皮的「沙帶」,(為了製造「細而綿密」的持續音),軍鼓的鼓皮,甚至會有一塗塗料,增加磨擦性,可以讓鼓棒作出「沙沙音」,當然,製造這種沙沙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刷。
連鼓組中的金屬鑔件,都有所謂的splash,內地叫水鑔,望名思義,也就是為了「延續音」。
更好的例子,鼓法技巧中的連擊(double stroke roll ),根本就是為了製造「細而綿密」的持續音而產生。
總之,我們可以說,問題中所謂的「沙沙聲」,不是特例,而是鼓技的一個基本要求。它用鼓刷、用鼓棒,用鼓束,都能體現,只是體現出來的音樂質感大不相同,如此而已。
ps:
給果大的說明:
最早,軍鼓是在戰場上使用,是前填槍火時代,列隊前進的部隊,需要有一致性的指令要求,所以,軍鼓成了「拿破崙」「南北戰爭」「獨立戰爭」時代,最重要的軍隊表徵。
長擊的鼓聲(也就是上面說的一通「沙沙聲」),是攻擊的前兆。
鼓聲漸強,漸慢,從沙沙聲,變成一顆顆明確的節奏,鼓聲清晰明確了,大家開始踩著步伐前進。
槍火迎面而來,共同赴死。
鼓的本質,就是死神的呼喚呀!
早年有鼓手為了取得比鼓槌敲擊的聲音輕弱一些的音色,使用了蒼蠅拍之類平面形的東西拍打鼓面。到了二三〇年代,專門用來敲鼓的刷子陸續出現,但「fly killer」這類名稱還是會看到,可見其緣起。
鼓刷從作用上跟鼓槌並無本質區別,只是追求稀散、「小聲」點的音色而已,槌怎麼打,刷也可以怎麼打。但是因為刷這種特殊的結構,可以在刮擦方面有更多的發揮,因此出現了一些槌打不出的特殊技法,到 YouTube 上可以搜到很多 brush 的技巧,這裡也可以看看:http://www.brushbeat.org/Tips--and--Tricks.php上面兩位已經解釋的差不多了,從我的個人聽覺感受上,這種沙沙聲可以增加氛圍感,讓人身心舒緩下來,換句話說,jazz裡面的鼓已經不僅僅是打擊節奏樂器了,而是可以製造音效、更加配合音樂進行的樂器
許多人忽視了,鼓作為一種節奏型樂器外,音色也是重要的一環。
在最經典的爵士樂三重奏裡面,鋼琴、貝斯、鼓,鼓承擔的功能更多。當然,其實爵士鼓手的技術,就算是在節奏處理上也是甩出其他普通股手幾條街的……一種讓鼓產生更為柔和音色的方式
這種連續的音色非常有表現力!!~~
嗯,有兩位答主說對了。
鼓刷是一百多年前誕生的,不是為了追求某種音色和模仿什麼聲音的:
1 .早期套鼓音量太大,樂器擴聲設備又沒發明,鼓音量蓋過了樂隊其它樂器,鼓刷是鼓手能找到的降低音量的鼓棒替代品。
2.鼓刷就是當時生活中常見的蒼蠅拍。當時還沒有塑料,蒼蠅拍就是一堆鐵絲拴成的扁刷子,不是網眼塑料片。
3.今天還在用是因為傳統,它已經從單純輕敲,發展成為掃、彈、敲相結合的音色和演奏技術,大多數用在爵士樂中。
樓主您好,這個問題就要追溯到一些歷史淵源了,具體來說,是在1912年,蒼蠅拍誕生了!那麼蒼蠅拍和鼓刷有什麼半毛錢關係嗎?這個時期呢,鼓的聲音實在太大了,大到蓋過了其他樂器的聲音。因為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沒有什麼外擴音響或者吉他擴音器,也沒有拾取樂器的麥克風.可是鼓的尺寸和如今差不多大,特別是貝斯鼓的尺寸比現在常用的還要大一點。所以鼓手開始想辦法能不能讓聲音小一點,於是在蒼蠅拍上得到了靈感,因此,鼓刷最初是被當作"靜音鼓槌"來使用的,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發現鼓刷更多的可能性,它可以模仿跳舞或者砂紙的聲音,從而慢慢形成了一種藝術形式。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我覺得聽著有一種衣服被撩動的感覺
Noise Pad
推薦閱讀:
※鼓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鼓手怎樣系統的練習,一步步成為優秀的職業鼓手?
※Yoshiki 的鼓實際屬於什麼水平?
※架子鼓考級是考rockschool 迷笛還是國音?都有什麼不同?
※一個樂隊的靈魂是鼓手還是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