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45歲以後,外企的人都到去哪裡了呢?》這篇文章?

在優米上看到一篇文章《45歲以後,外企的人都到去哪裡了呢?》http://www.umiwi.com/article/6551 確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是,那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道路。一個即將步入外企的畢業生對此感到非常迷茫。靜聽大家的看法。


今天我又一次看到的朋友圈有人轉發這種文章,標題和問題不盡相同

人在外企,45歲以後漂向哪裡? : 經理人分享

其中的觀點實在是誤人子弟,讓我不吐不快。於是我來知乎搜到了這個問題,並主動添加我的回答。

1. 說外企工作崗位沒保障,職業危機感強,想著國企的穩定安逸,是么?

企業的目的是什麼?是為社會提供就業么?是為員工提供勞動保障么?當然不是。企業的目的就是最赤裸裸的那個「利潤」。企業如果不能為獲取利潤,為股東提供收益,那麼也就沒有存續的必要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國企、私企、外企沒什麼不同。只不過私企和外企是隨時貫徹這個思路,而國企則因為所有人不明確而搞不清楚。

在私企和外企混不下去是你無法為公司創造和你收入相匹配的價值,或者公司戰略轉型。

在國企嘛,風險是系統性累積的。你想查查下崗的具體數字么?

2. 說外企學不到知識,是么?

說外企在中國沒研發?我呵呵

說外企在中國沒技術?我呵呵呵

說銷售和市場能力不是知識?我呵呵呵呵呵

外企裡面確實大多沒有師傅帶,需要靠自己。但是好企業中大多有良好的培訓體系,有完整的知識管理系統,有完善的文檔存檔,用好這些還怕學不到知識么?學不到知識的難道不是么?

3. 說外企透明天花板,是么?

國籍決定論,身份決定論是謬論。比對一下,外企進入中國才多少年,一般外企高管在公司供職年限多長,就很容易想通現在高層領導中中國人偏少當然是正常的。你看看GE中國的段小纓,施耐德電氣中國的朱海,這些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現在都是進入500強的全球董事會的。

* 外企是最接近現代企業管理觀點的,更偏向於有能力的就上,沒能力就下;在沒有爹可拼的情況下,外企是有能力的屌絲們的首選

* 私企則多多少少受東方文化的影響,親戚、裙帶關係等更多些,但是關鍵崗位一定要有能力;如果能力超群,並且擅長左右逢源,私企絕對是快速成長和爆發的好平台

* 國企,尤其是大型國企,會更多的像政府一點,到了一定職位之後,政治能力比業務能力更加重要。派系屬性變得非常敏感。副局以下憑能力,局級以上憑爹地。有爹拼,或者沒追求,就國企混著吧

所以沒升職的人還是從自身找原因。Sorry 我自己能力不夠,我的天花板是我的能力,不是因為我供職於外企。

最後吐槽幾句

1. 不能想著國企的舒服,又要外企的光鮮,那不是做xx還立牌坊么。。

2. 職位和能力是正相關的,想躺著干升職的,還是找個好爹去混體制內。

3. 能力是靠自己努力的,資歷不是能力。工作能力不是紫霞功,不練也自己漲的。


圍城。

你是什麼樣/的人呢?你是喜歡外企的開放的氛圍還是國企勾心鬥角的環境(一般性而言)?要知道,如果你覺得不喜歡當下的環境,那麼你在這裡的工作是非常不開心,沒有效率的。而如果你知道自己最喜歡的環境的話,那麼你就自然會有答案。

外企的最大誘惑是薪水,曾經是,現在依然是。你的薪水不能只通過這一年的工作考核來上升,而是通過跳槽。20W覺得不夠,那就選擇去另一家外企。這裡想說的是:想要錢,那麼就跳槽。

跳槽是要資本的。你在外企純醬油的生活,很有可能被趕出去。一般而言,外企的技術(通過同學和朋友得知)要比國企好些,畢竟國企的很多人力都用在發展關係上了。所以趁著年輕,你應該多學習技術。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你有國企門路,你大可以在外企混個幾年後跑回國企,還能吹噓一下自己在外企學到的東西。如果你沒有門路,那麼你回到國企的唯一法寶就是外企的技術。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人,你真的就是一張白紙。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技術,管理等套路,多多學習每日工作背後的東西,不要只拿到表面膚淺的東西的。而此時註定去外企的你,還是安心考慮自己今後在這個公司的發展方向為好。(十)幾年後,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能力,讓國企覺得你過來並不是養老的,那麼你就會有機會。

說到外企本身,外企太繁雜了,你必須選擇知名,牛逼的外企才可以。外企並不是光環,但知名外企才是光環。若現在的外企並不知名,那麼就先好好工作2年,而後考慮跳槽。如果外企很好呢?假如你是IT人員,如果這家外企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或者谷歌中國,你還會問這個問題嗎?你必然不會。因為你知道微軟和谷歌給你罩上光環,全身鍍金。看看開復兄弟吧,谷歌,微軟,蘋果,就這些足以讓其有職場號召力。所以,外企的確不能一輩子,但是你必須選擇好。

如果你工作到了45歲,不論你忠於一家外企,還是跳槽過數家外企,後面的日子呢?以上各位答案描述的情況是存在的,也是必然的。世界永遠是年輕人的。鏈接里的文章對此描述也是我們值得考慮的。怎麼辦?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什麼不未雨綢繆?在這20多年間,如果你擔心金錢不夠,那麼每次加薪或者跳槽的時候,請提出你的金錢要求。如果擔心45歲時沒什麼技術,那麼在這20多年間多多沉澱技術。如果外企沒有什麼東西可沉澱呢?那你還呆在這裡作甚,跳槽。如果45歲之後,既沒有錢也沒有技術呢?只能說這外企瞎了眼啊。

如果45歲了,有錢有技術,但是去不了國企呢?創業吧。

或者你移民吧,去澳大利亞養老啥的。

如果....

如果....

哪有那麼多如果?

------------------------

為啥說圍城呢?

國企的人,除非經濟可以只想安穩一生,否則在當今大城市裡不得不從鐵飯碗里爬出來,因為娶媳婦,買房,孩子上學,照顧父母都需要錢。還有另外一種不喜歡那種環境的人。

都是圍城啦。

看你當下需要是什麼。


外企前幾年來說起薪高,無疑對年輕人是一大誘惑,只是每年調工資5%-10%的節奏在你三十歲之後幾乎就等於停滯了,30歲前年薪拿10萬-20萬覺得沒壓力,甚至還處於領先水平,可是大多數三十五歲後的外企人士工資都會停留在20萬左右,此時上有老下有下的人,20萬可真不夠用了,況且下面的年輕人也成長起來,雖然很多人性化的外企不會主動裁員,但是和年輕人干同樣的職位拿同樣的薪水多少有些不舒服,或者精力不足。所以很多都自謀生路去了。


在天涯社區有一個幾年前的老帖子,也談及類似問題:

人在外企,45歲以後漂向哪裡?


我們CEO七十多歲在您眼裡不知道是不是失敗品?孫子都上大學了,他們還滿世界飛給人打工夠慘了不是?


現在想這個問題有點想早了吧。不出意外的話三年後你可能就已經不在這家公司了。畢業後進一家公司並干到45歲的話,除非是體制內,不然在這個時代不太可能了


推薦閱讀:

哪些工作與圖形學相關?
沒上大學,25歲後忽然對知識異常渴求怎麼辦?
同一時期進來的同事得到老闆賞識而自己被邊緣化的原因?
你贊同「入對行、跟對人」的觀點嗎?你認為年輕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什麼?
你有哪些因為跳槽而後悔的經歷?為什麼會後悔?

TAG:職業規劃 | 外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