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要離相離見還要離心那個心是妄想心,最後還是要留下心對嗎,那個心就是佛嗎就是開悟嗎?
回答這種題的風險特別大。
有一種外道禪,叫觀察義禪。就是根據隻言片語的描述,尋找各種蛛絲馬跡,然後推演真如的境界。一切知見都是推演來的。說通俗了,就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而恰恰那個所謂的真心,那個空性,是六根六塵緣不到的。這是常識,更是鐵律。
就像紅色是色塵,現在一個瞎子來了,你怎麼可能通過描述讓他知道什麼是紅色呢?
佛法亦然,壓根就不在六根六塵里的東西,你怎麼可能通過六根六塵讓他明白呢?!
提問者本身就帶著濃厚的觀察義禪的色彩。看似是提問,實則是「套話」,套大家對開悟的境界的理解的描述,自己去推演,然後把自己往那個境界上靠。
舉報我也要說!
這種提問方式本身就存在問題。
看起來一本正經地回答這個問題則是更大的問題。
一來提問者不知道自己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死路,二來這些慈悲的答題者們都在邪路上推了他一把!
沒有禪定,壓根就不可能離。
沒有智慧,更不知道離什麼,以及離到哪裡去。
所以,歸根結底。繞回到老命題,
先明白學佛要學什麼,再明白怎麼學,然後求個明師,求個法門,一門深入努力下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得先知道你要找誰吧?!
我以前特喜歡用思維想法解決疑問,其實就是用思維想法解決思維想法。永遠在思維想法。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看了智行師兄的回答,高瞻遠矚心思細密,令謹小慎微的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該不該將別人往邪路上推?
隨喜題主發心,末學儘可能地簡潔淺談自己的愚見: 後面那個心應該是指佛性,佛性不生不滅,眾生皆有之。因此不是"留下來"而是通過修行"顯發"出來。離相離想,意即放下一切妄念。發起菩提心,通過修行保持住斷妄歸真這種狀態,隨著功夫不斷深入,因果成熟,妄盡還原,佛性自然顯現出來。即常聽說--明心見性。至於開悟後的境界還請搜索歷代高僧大德老祖師們對開悟的開示方為正道。南無阿彌陀佛!老實說要論這個我真不在行,謝謝邀請了,我的淺見只好做為拋磚引玉吧,聊且妄談一下。離相離見離心是對凡人說的,大約就是凡夫感官體驗的層面上的東西吧,譬如離相,我們看電影的時候,銀幕上的畫面情節相當豐富,可以讓人覺得身臨其境,但如果跳出來看,電源一關,相就沒了。見到的只是投影幕,音響設備和投影機這些東西,那麼離見呢?就是看到這些設備的時候,能夠穿越其表象看到內在的原理,技術,設計,正因為這個見才有相的再生和重演的可能,心呢?就是這個電影節目,當然也是妄想心,換啥片就播啥片,不變的才是真的,那麼我們可以假設那個大boss腦里的套路是這一切的來源,能變出一切我們看到的節目,設備,我們在欣賞現象的精彩的同時,還要知道它的來龍去脈,不迷不執,最後從相而領悟諸法實相,從心出發而證得真心佛性。地藏菩薩本願經里的覺林菩薩偈就是大概這個意思吧。透過現象找規律,透過規律找規則,透過規則見法則,透過法則見大道。不斷突破自我認識的局限性,就是追本溯源,找到真心的正道。
不是,請祥參《金剛經》: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圓覺經云:遠離諸幻,離遠離幻,離無所離。以幻照幻,幻滅照滅。
如兩木相因,木盡火熄,灰飛煙滅。
意思是:五蘊皆空,為心之幻化並非實有。遠離這些幻境,然後遠離 遠離幻境的念,最終離至無所離處。幻滅照滅。
並非一定能開悟,若善根成熟,修此三摩缽帝,即能一念相應開悟。發明心地。
阿彌陀佛。
謝邀,這方面回答的太多了,我只能跟您說:為什麼娑婆世界是修行的好地方。
因為這裡外因特別多。開悟的狀態是需要外因打破進入的。不是自己能主動打破的。這對於初學者來說不重要,也是無法思量的,對實修作用不是很大,到一定程度才有用,只是算一個知識面吧。應該是什麼也不留吧,得到般若應該是離一切相,你所說的那個心還是有相的,還要多修行才可以
謝邀。不過沒看懂你說的。《金剛經》有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不管留下的是什麼,留下就有相,有相就是虛妄。
您好,謝邀。
末學試說一下。離相與離見在佛陀教育中屬於大學課程,去妄存真是博士班課程。
末學是初學,學前班水平,只知道這些。開悟是懂了的意思。
比如老師說要想做科學家,現在就要從基礎知識開始學起,然後逐步提高,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最後學有所成,才會成為科學家。這個道理不難理解。理解了就叫開悟了。懂了之後不等於就是科學家了。懂了之後就要按照道理去做,讀學前班學禮貌、初識數等等,然後適齡報名讀小學,持之以恆,循序漸進,最後才可能成為科學家。
學佛也是如此。
開悟了,就是明白道理了。但是要成佛,就要悟後起修。學做人、學規矩,而後修學小乘(離相、離見),最後修學大乘(離心),直至成佛。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推薦閱讀:
※真實的大唐玄奘取經,是如何克服旅途中的困難的?
※玄奘大師的有與慧能大師的無是一致的,本質都是在表達空性?
※如何看待玄奘大師《玄奘西域記》中的瑞祥及感應?
※玄奘在曲女城法會上的種種牛,有無旁證?
※摩西、耶穌還有莫聖,誰可稱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