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制單位都是什麼來歷?

比如華氏溫度是當地最低氣溫時凍住的化學試劑和人發燒的溫度,英寸是大麥粒的長度,英尺是男人腳的長度,其他單位的來歷呢?


書記好,我來試圖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世界上大多數傳統計量單位都和生活脫離不了關係,很多都是用身邊常見的可靠的東西像小麥粒,手指等,作為單位。比如我在布拉格市政廳看到過一個叫做「布拉格手肘」的長度計量單位原型,就是一支木手。

英制單位的概況

我們日常所說的英制單位主要有兩個分支。一個是Imperial Units(英制單位),另一個是US Customary Units(USCU,美製單位,或稱米國慣用單位)。兩者非常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他們都源自中世紀英國。美國在1776年獨立之後計量系統也脫離了英國,開始獨自演化。英國則在1824年對英制單位進行了標準化,在近幾十年又轉變成了公制。美國曾經在艾森豪威爾總統時期試圖把單位從英制(美製)改為公制,但沒有成功。現在的美國可以說是兩套制度並存,各有分工,英制單位主要用於生活,比如汽車的儀錶盤,口語交流等。而在課堂上和研究院里,公制單位是主流。當然,現代的英制單位實際上就是披了皮的公制單位,因為他們的定義方法都是和公制掛鉤,比如一英寸的官方定義就是2.54厘米。

以下提及的單位來歷可以被認為是美製和英制共同的起源。許多單位的定義在歷史中被數次更改,這裡主要從單位的詞語的語義上分析他們的起源。

長度單位

因為中世紀英制單位錯綜複雜,這裡主要介紹1824年被英國政府統一規定的英制單位的來源。

英尺foot:英尺的來源是羅馬帝國的計量單位,其本意就是一隻腳的長度。羅馬帝國的標準尺長度為大約296毫米。在羅馬帝國撤離不列顛後,不列顛的居民繼續在使用英尺作為單位,但英尺的長度隨時間有所變化。直到14世紀,英尺的長度被維持在今天的305 mm左右。

英寸inch:英語里的inch來源於拉丁語的uncia,意為十二分之一。即為一英尺的十二分之一。在許多別的語言里,英寸和手指兩個詞語總是十分近似,即英寸這個單位最初可能來源於手指的寬度。英國中世紀時還有,英寸還被定義為「三大麥粒」寬,大麥粒也是一個單位。

碼yard:yard起源於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們的稅收計量單位。找不到明確起源

英里mile:英里的概念源自羅馬帝國。一羅馬里等於一千羅馬步。羅馬步(Roman Pace)有兩種定義方式,一種相當於人走一步的距離,大約0.75米;另一種則是人走兩步的距離,即腳印中兩個相鄰左腳的距離,大約為1.5米,一千步就是1500米。現代英里大約是1609.35米。

里格(league):一里格在1824年被定義為三英里,最初為一個人在一小時內可以行走的距離

耕地相關

桿(rod):是一根用來趕耕牛的木棒的寬度,一鏈(Chain)等於4桿

浪(furlong):是兩頭牛可以不停歇耕地的長度,詞源來自furrow,意為耕種後長條的土地

英畝(acre):是一人一牛一天可以耕地的面積

Oxgang:在播種季節可以被一頭牛所耕種的面積。大約為15英畝

Vigrate:在播種季節可以被兩頭牛所耕種的面積。大約為30英畝。普通農戶家有兩頭牛的很多

Carucate:在播種季節可以被八頭牛所耕種的面積。大約為120英畝

身體相關

剩下的很多被淘汰了的單位都是與身體相關的,在圖標里很明顯。比如finger,hand,palm,nail,等

重量單位

格令(grain):就是指一粒穀物的重量,一般為最低的重量單位,英制格令為64.8毫克

打蘭(Dram):原意應為一硬幣的重量,大約為28格令。詞源為希臘語

盎司(ounce):同樣來自拉丁語的uncia,意為十二分之一。原為羅馬磅的十二分之一。在英制單位里是英磅的十六分之一。

磅(pound):源自羅馬單位libra。英制單位下一磅為0.45千克

英石(stone):顯而易見,詞源來自於石頭。一石為14磅

英擔(Hundred Weight):從字面上理解為大約一百個計量單位重,在英制單位下為8石,也就是112磅。推測原意為一百磅

英制噸(ton):源自拉丁語tunna,本意為一桶酒

斯勒格(slug):物理重量單位。一斯勒格的物體受到一磅的力,會獲得1英尺/秒的加速度。

體積單位

品脫(pint):來自法語Pinte,意為「刻畫」。應該是杯子里被刻畫上的用來計量體積多少的標示。

夸脫(quart):顯而易見,其的詞源來自拉丁語,意為四分之一。用來表示一加侖的四分之一

加侖(gallon):來自古法語gellet,碗的意思,是一種液體的計量單位。


詳詢英文維基(試了下沒有被牆),各單位詞條的origin或history都詳細介紹了它們的來歷,英文苦手的答主就不翻譯了。


卡路里cal(美製單位?)貌似是把單位質量的水從零度燒開所需要的熱量

所以和焦耳的換算就是乘上水的比熱容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古生物領域研究成果那麼多,而普通人知道的卻很少?
人類現在掌握的最快的移動速度?
「過不了雙盲實驗就一定是騙人的」這種說法對不對?
如何反駁對「科學的闢謠」的懷疑?
空氣中有沒有氣態鐵原子?

TAG:科普 | 度量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