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 · 貝南頓(Chester Bennington)離世?

相關問題:如何看待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南頓的離世?

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南頓(Chester Bennington)在家上吊自殺。他的屍體於當地時間周四(7月20日)上午9點之前在家中被發現,年僅41歲。


早上起來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手機上正放著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眼眶一下子紅了,年少的我因為林肯的歌活的肆意和無畏,

到現在連我都還沒被歲月磨平稜角,然而,然而……萬語千言說不出口


前天剛買了7.28演唱會的門票(嚴格來說不是我買的)

本來說one more light已經比以前的LP變了太多並沒有特別的喜歡,但是想想下次再有機會看LP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是決定去看,誰能想到。。。

還看個屁 7.28也許在家哭吧

高中入了LP的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曾經強拉基友在全班面前唱blackout(效果別提了),也用過cc和大麥的合影做頭像,Hunting Party中國行深圳去看了內場,看了鳥巢場的視頻全場星光真是美哭了

what am i talking about...

不知道cc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但是希望他能得到解脫

In the end, there"s no blood, there"s alibi

Filthy mouth, no excuse

Find a new place to hang this noose

String me up from atop these roofs

Knot it tight so I won"t get loose

chez這是你想說的嗎?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著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我的軟弱。嘴裡振振有詞是因為心裡滿是懷疑,深情是因為痛恨自己無情。這世界沒有一件事情是虛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後就會有陰影 這深夜裡一片靜默,是因為你沒有聽見聲音。by馬良


別人去世了也要「如何看待」。。

難道不應該是「如何評價剛去世的Linkin Park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么?

一路坎坷,多災多難。R.I.P


一群變態將小朋友脫光,讓他們圍觀,檢查身體「遊戲」,小孩子說叔叔們稱為「活塞運動」..

這不就是網傳世界十大禁片之首《索多瑪120天》的情節?

「...這些「純潔與和諧」的長官們開啟了荒淫之旅。全副武裝的爪牙們四處搜尋綁架長相俊美的半熟少男少女,對,跟我們在老電影里看到的地主惡霸的家丁四處強搶民女是一樣兒一樣兒的。

長官們從中精挑細選出男女各九人(這個數字很詭異,難道義大利人也是和我們一樣,以九為尊?),標準確實很嚴格,一個女孩僅因為缺了顆牙齒就被剔除了。不幸中選的孩子們被送往一個封閉的城堡,開始了120天的煉獄。"*

我第一時間想到這部電影。權貴們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的生理需求,訓練童男童女奴化,講他們當成狗溜,不允許他們穿衣服,讓他們相奸,同時猥褻男童..甚至還有吃排泄物的環節..

變態? 不可能?這世上存在著這麼一群人,當物質慾望悉數滿足,普通的SEX,成年男女相互尊重前提下的SM也已經乏味,無趣,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愛好」,刺激已經麻木的神經...

對。就是戀童,純潔不諳世事的孩子,加上猥瑣下流的場景,能讓這些見慣美女靚男的人開始新的遊戲之道..玩膩了神經又激發..

他們給孩子們設置很多變態又噁心的小遊戲..和索多瑪120天里那些各種變態,奴役的機關遊戲一樣..

「爺爺」「叔叔」這些人, 年紀肯定不小。彷彿能想像他們油膩,臉上堆滿紅光,肚腩費油,禿頂的醜惡嘴臉..

因為若無人指責惡魔,惡魔將更加囂張。

男孩被性侵害的陰影比父母們想像的更加嚴重,從前,未來,現在,都在發生

一個騷擾女童的變態一般到被抓住的時候,平均會騷擾20人,而一個騷擾男童的變態到被抓住的時候,平均會猥褻150人左右。

在中國,猥褻兒童罪的最高刑罰是有期徒刑5年。

台灣26歲女作家林奕含,在自殺前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她幼時曾遭補習班老師性侵,卻被家長,老師忽略甚至嘲笑):

之前多家媒體曾曝光過男童遭性侵的案子,卻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力,法律和性教育課本也沒能跟進,它卻真實的,每時每刻地還在發生:

男童真的絕少遭受性侵害嗎?恐怕並非如此。

2008年,瑞銀慈善基金會(UBS Optimus Foundation)曾對各國侵害兒童狀況進行過一次長達三年的調查,大陸和香港共有30607名未成年人及家長參與了這項調查:

8%的未成年人表示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侵犯,其中男生比例比女生還要高2.7%。研究者稱,學生在學校接受匿名調查時吐露的數據應該是最接近真實的。

而廣東省2013年公布的一項關於廣東省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測的報告顯示男性遭受的性侵害更為嚴重:

無論是高中生、職校生,還是大學生,每100個男生中,就有2—3個有被迫性行為,是女生的2.2—2.3倍。

2012年3至5月,香港護苗基金對17所中學共5055位中四至中五學生的調查顯示,男童遭受性侵害較女童還要高17%。

大家都在緬懷Chester Bennington的逝世,緬懷他的音樂作品曾給自己帶來的感動,但我卻注意到了那一行:

Chester Bennington曾自曝7歲時遭男人性侵,幾次有輕生念頭。

這個噩夢從7歲開始,直到34年後的今天,他都不曾遺忘,為此幾次在生死邊緣掙扎。

「我7歲時,曾被一個老男人從街上誘騙走,虐打...而且性侵了我。"

世界上最強悍的男人,天才拳王泰森,時隔40年,終於在陽光下吐露了這段如跗骨之蛆,始終無法忘記的事情。

  • 我國法律對男痛的性保護,還是一紙空白

強迫未滿14周歲幼女賣淫最高可判無期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組織、強迫賣淫罪的死刑,並取消了該罪關於"情節特別嚴重"的規定,僅規定"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何謂"情節嚴重"沒有作出具體規定,而司法實踐中亟須對"組織、強迫賣淫情節嚴重"予以明確。

白字黑字,寫的是幼女,導致男孩被性侵無法可依。

  • 西潼關縣的關二林反覆問記者:「你說,我能告他強姦嗎?」

2010年11月,他10歲的兒子輝輝在失蹤一晚後,出現在初冬的麥田裡,屍體僵硬,面部痛苦地扭曲,且唯有上身裹著一件單薄的校服,據屍檢法醫稱,輝輝死前可能遭遇過男性的性侵害。4天後,陝西省潼關縣公安局抓到了犯罪嫌疑人徐潼洛,其也承認了性侵事實。

而對此案,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均表態:

「不可能起訴他強姦,更不可能判他強姦罪。」因為刑法上並沒有將男男強姦認定為強姦罪。受害者家屬至今還在等待公安局的起訴意見書。

輝輝是個特例,因為所有受到侵害的孩子中就他意外死了。而遭遇同性性侵害,輝輝並非個例。周軍提到了近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的一起強姦案:42歲的男保安,「強姦」了一名18歲的男同事。法院最後只能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有期徒刑1年。

而性學研究學者李銀河,則贊成對刑法中的強姦罪規定進行修改。

她說:「刑法規定的強姦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婦女發生性關係的行為。而實際上男性也應該是強姦罪的受害者,不能認為只有女的才可以成為受害者,同性之間的性侵害,女性對男性實施的性侵害,和男性對女性實施的性侵害都應該算構成強姦罪,不能有區別。」她認為,之所以我國刑法上存在對男性遭遇性侵害的法律空白,與同性戀在中國的弱勢地位或者得不到法律認可有很大關係。

關於男同被性侵的話題,05年法國電影《誘惑肌膚》曾探討過,兩個少年在幼時被性侵,從此人生被改變,Brain因痛苦選擇性忘卻了這一事實,卻始終被噩夢糾纏;而Neil則墮落在了出賣自己肉體的道路上:

難忘的童年,遺失的記憶,不堪回首的往事,刻骨銘心的真愛。Neil和Brian兩個8歲的小男孩,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來到了教練的家裡。層層種種的誘惑後,男孩的童貞就如夜風一般逝去。

在Brian的腦海里這段經歷成為了一片空白,只有零星的畫面和不斷的噩夢伴隨著他。

漸漸長大後,Brian一直苦苦的試圖尋找回那段失去的記憶空白,甚至把它聯想到與外星人有關。

而Neil卻走上了出賣自己肉體的道路上,繼而搬去紐約嘗試著各種瘋狂,奇特甚至危險的經歷。

歷經輾轉,十年之後兩個少年再次相遇,這次將會是他們人生的重新開始?...

  • 刑法對男童的「另類歧視」也在變相「激勵」性侵男童者

  對於性侵女童的相關犯罪,雖然有人認為相關處罰仍失之於寬,但與被性侵男童相比,女童已經足夠「幸運」,畢竟性侵女童者面臨著較為完整的刑罰體系:以猥褻方式性侵不滿14周歲女童的,以猥褻兒童罪論處,以猥褻方式性侵14周歲以上的女性,可以強制猥褻婦女罪處罰;姦淫幼女的,以強姦罪從重處罰,以10年為施害人的量刑下限,最高可判處死刑。

  相比之下,男童就沒有這麼「幸運」,現行刑法在操作層面形成了對男童的「另類歧視」,讓男童的性權利根本無法得到有效保護。這種歧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於我國現行刑法中強姦罪受害主體只認女性、不認男性,對男童實施的性侵犯罪,不管是猥褻還是情節更為嚴重的姦淫,都只能以猥褻兒童罪進行處罰。

猥褻兒童罪最高的刑期只有5年,這與姦淫幼女最高可判死刑相比,震懾力明顯不足。

另一方面,按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規定,18歲以下的任何人都屬於兒童。而我國猥褻兒童罪所指受害者的年齡上限為14周歲,對性侵害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男性,我國目前並沒有相關的法律進行救濟。

  • 同性戀孩子,真的有問題嗎?

小武(化名)年僅13歲,卻因網路交友不慎,拋下父母,跟一名同性戀者「私奔」了,還發生了同性性關係。

  他是一名初中生,剛處於發育期,2012年2月,他在「百度貼吧」中的分論壇發布交友信息。很快,一個名叫「張某天」的男網友主動聯繫他。在網路上,兩個人相談甚歡。

  一個周六下午,「張某天」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並主動邀請小武一起出來玩。想到自己也沒事做,小武就同意了。後來,兩個人到一家酒吧喝酒,直到凌晨3點多。

  小武擔心自己醉酒被父母責罵,不敢回家。看到小武的猶豫不決,「張某天」提議「你到我家過夜吧」。

  當晚,「張某天」利用小武的懵懂無知,在住所對他實施猥褻行為,發生同性性關係。發生關係後,「張某天」表示兩人已確立戀人關係,以小武「男友」自居。

  此後,「張某天」連續幾天帶著小武「花天酒地」,醒了就到同性戀酒吧喝酒,醉了就睡在自己家中。

中國父母對性教育的漠視大的驚人,身為90後,我並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任何性教育的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是在網路上和生理課本里含含糊糊了解的。

中國青年(18—24歲)有48%的人發生過性關係;中國人的首次性行為中,只有49%的人選用了安全套。

另外,在廣州首次舉行的「與中學生家長商榷孩子的性、戀、生活觀」的專題講座中,有官員提出的「家長將『安全套』放進12—15歲孩子的書包里」這一觀點,我想更多的出發點應該是在預防青少年的早孕上面。

據「女童保護」統計,在2015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240起,佔70.59%。熟人又包括教師、鄰居、親戚等,其中教師性侵71起,鄰居性侵33起,家庭成員(例如父親、哥哥、繼父等)性侵29起。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15年三年間,全國各地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共968起,受害兒童超過1790人。2015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日均達0.95起,幾乎每天就有1起兒童性侵事件發生。今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這還是被曝光的,置於陽關之後,那些不可見人的陰暗角落,這個數字不是幾百倍甚字上千倍?

開口對最親密的孩子談性,有那麼難嗎?

我們有沒有了解過:

我們的對自己」性「的認同是什麼,如果孩子是同性戀,是否應該給予更加針對的性教育呢?(同性戀是正常的,如何與同性交往,如何面對別人的看法,認同自己)

從3歲,孩子發展自我意識,能正常說話開始,就要告訴他如何保護自己,女孩男孩都一樣;

不要以為陌生人/朋友/親戚/熟人就掉以輕心,輕易讓他們接觸孩子的裸體或者隱私部位,或者覺得孩子小,不會有自我意識,或者沒人會打幼童的主意:

對於LGBTQ人群的接受情況是:35.3%的「60後」及之前無法接受孩子是任一性少數群體,然而「90後」卻僅有8.9%的人不能接受孩子是任一性少數。

90後們對LGBT群體越來越寬容,那麼他們是否能接受自己孩子是GAY,LES,或者跨性別者呢?對於這些特殊的孩子,又應該怎麼教育?

我們目前性教育告訴孩子們: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要隨便給人觸碰。但是有沒有告訴他們,「性」對他們來說是什麼?

男童對性侵害的無知,板子需要打在父母和老師身上。實際上,中國的父母和老師在這方面一直做得不夠好。

2014年,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會「女童保護」項目一項針對1346名男生、2136名女生所做的調查顯示,

僅有20.0%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性教育」,48.3%孩子不知道何為性教育,31.7%的孩子選擇「似懂非懂」;教師中有49.7%從沒有對學生開展過性教育;對孩子沒有進行過性教育的家長則高達51.4%。

  針對男童的預防性侵害教育更是缺乏,由於性侵男童案件曝光較少,不少家長和學校一廂情願地以為性侵男童是小概率事件。甚至曾有媒體報道,在一些幼兒園和小學中,為避免尷尬,老師會刻意避開男童,只對女童進行防性侵教育。

家長和學校的忽視無疑讓男童更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使得性侵男童犯罪更加隱蔽,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只會讓對男童處於更為危險的境地。

被性侵害過的孩子,能重新站在陽光下,不受異樣的眼光對待嗎?

查斯特 · 貝南頓幾次透露想要輕生的念頭,我不知道他是否曾經尋求過專業的心理醫生和性教育機構的幫助,也不知道他身邊的人是否正式過他心理的問題,用《誘惑肌膚》里的一句台詞:

「你不了解他,正常人長心臟的地方,他那兒卻是一個無底的黑洞。」

性侵害給受害人造成的心理影響難以估計,許多被性侵的患者都走在抑鬱,甚至自殺的路上,幼年時期被性侵的人往往更嚴重。

【請不要把受害者的經歷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八卦,也不要用同情可憐,灌輸她/他「你一輩子都被毀了好可惜」這樣的觀念,而是作為同等的安慰她/他。】

【身體受到的傷害,永遠會過去,別人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而是幫助你,被侵害不是你選擇的,你沒有錯,你也和正常人一樣,兇手將會受到懲罰。】

我知道,這一定有過去,現在曾經受到性侵害的女生/男生,請一定不要羞於指責,勇敢地將實施侵害的惡魔暴露在陽光下,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建議盡量收集證據,諮詢專業機構的意見,尋求幫助)。

因為若無人指責惡魔,惡魔將更加囂張。

[1]文中幾段報道整合來自於:新京報,東南快報,澎湃網,環球時報,女童保護基金會。


上初中的時候,在玩萌芽論壇,那時候流行這個。某一天晚上,我偷摸著打開電腦刷帖子,有人推薦了涅槃還是其他什麼一個樂隊,並附上了視頻。我打開視頻,沒想到,那個鏈接竟然是lp的somewhere i belong.這尼瑪跟我以前聽的周杰倫不一樣啊!卧槽,怎麼這麼帶勁兒!我接著看了他們的其他mv,自此,我就喜歡上了lp,喜歡上了chester。甚至中二的給自己取了chester的英文名。想打一個跟cc一樣的唇環,想跟他有一樣的紋身,他們換了圓形的logo我便在手掌畫了一個,不停的描黑,裝作自己有一個紋身。那個時候mp3剛剛流行,我從舅媽那得到了一個128m的愛國者,裡面放滿了lp的歌,沒日沒夜的聽。我那時還生活在深山裡的小鎮上,同學間聽英文歌的都很少,我覺得我牛逼極了!lp打開了我對歐美音樂以及文化的一扇門,讓一個打出生就沒離開過山裡的小姑娘感受到外面的世界。RAR跟RIR兩場音樂節現場更是不知道刷過多少遍。當時的cc聲音特別好!嚎一個小時不費勁。留著莫西乾的頭,身上也沒那麼多紋身,手臂上的火焰比任何時候都要眩目。後來,我聽avril,聽sum41,聽coldplay,聽lb,simpleplan。再後來lp沉寂了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cc也組了個樂隊,就發過一次碟也沒動靜了(此處可以笑哭一下)。再再後來,lp復出,大家褒貶不一,有人說商業化太嚴重,有人說沒有以前的感覺,cc也不是每一首都聲嘶力竭。但我還是請我媽去武漢出差的時候給我帶回來新專輯,其實更像是一張盜版。有一個學長出國讀書,回來送給我了一張m2m,感動的不要不要的。捨不得聽,也只是打開看了下歌本就收了起來。高中的時候他們第一次來中國開演唱會,我卻因為沒有經濟獨立,無法說服我媽為我買單而失去了見他們的機會。同學前幾年去香港看他們演唱會,回來給我講現場的情況,還送了我他們的手環,羨慕地我好久沒理他,其實是嫉妒啦!現在,我知道很多樂隊,聽很多歌,lp的歌在手機里隱藏在上千首歌單里,換過手機,清空過數據,可是總有他們的位置。失落的時候聽,迷茫的時候聽,對生活失望的時候聽。今年新專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我甚至覺得他們轉型了那麼多次,這次真的不錯。今天是我另一個喜歡的組合出道20年的紀念日,我沒想到早上刷微博看到cc自殺的消息。他小時候發生過不好的事,他酗酒嗑藥,瘦地讓人羨慕又心疼。真的希望他能得到平靜,得到解脫。雖然你告訴我不要放棄,為什麼你要放棄。坐在來公司的班車上,不敢哭出聲,怕他們知道原由嘲笑我。剛到辦公室坐在位子上,用紙巾蒙著臉哭了十分鐘,然後寫出這樣一篇不知所云的東西。cc,謝謝你的陪伴,謝謝你出現過。雖然你不認識我,但我們也曾看過同一片天空。

剛跟一個內心情緒比較平靜的非linkin粉絲說了這件事,她對於我哭這個事不能理解。甚至羨慕我感情豐富。但其實,那時的我年紀也小,真的是陪伴了我的成長。我不奢求別人的贊同,懂的人自然會懂。

我不知道這件事會不會把cc推向神壇,但是他在我心裡已經是一個永恆的標誌了。某種意義上他的確很不負責,可是他該有多絕望才會連死都不怕,這對他是一種解脫。

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去過他的現場,看他單薄的身體里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上次聽Linkin Park還是在十幾年前,撕裂的聲音,讓一些同學很喜歡,但是我停了一次後感覺沒有辦法興奮起來,回憶那個聲音裡面有太多的憤怒、太多的撕裂性的成分。可能有事事情是我們終生需要去擺脫的,Chester的經歷讀起來也蠻讓人心痛的。充滿了虐待拋棄背叛。

童年經歷

Chester Bennington的一生飽受性和身體虐待以及父母離異導致的被拋棄感受,吸毒酗酒和音樂變成了他的救贖 方法。

Chester Bennington的媽媽是護士,爸爸是一個專門負責性虐待兒童案例的警探,而且一個人輪兩班,非常忙碌。媽媽的護士工作想來可能也比較忙碌,因為兩人都沒有發現Chester Bennington的變化。Bennington的父母在他11歲的時候離婚,爸爸獲得了他的撫養權。父母離婚後他開始濫用毒品,包括吸食大麻、鴉片類製劑、酒精、可卡因和甲基安非他命和致幻劑等。 但是最終戒毒,在後來的公開場合也一直譴責對你,但是愛一次Linkin Park的巡演中開始了嚴重的酗酒。 2011宣布戒酒成功,他說「自己不想繼續像過去那樣生活。」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掙扎,想要去改變。

童年性虐待

Bennington在一次訪談中揭露了自己在他還只有七歲的時候曾經被一個年長的朋友性侵。他當時很害怕去告訴別人,因為害怕別人會認為他是同性戀或者是在撒謊。這種性侵持續到 Bennington13歲的時候。在自己家裡面被性侵對他影響極大,以至於在當時想要去殺掉對方然後逃離這個家。一個孩子面對長達6年的性侵,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給他任何保護,甚至擔心是自己不好才遭此厄運。內心的孤獨、恐懼、憤怒、自責和內疚,我們價值無法想像。為了安撫自己情緒, Bennington開始轉向藝術。後來他想父親揭發了那個侵犯他的人,但是當他知道對方也是一個童年性虐待的受害者之後他最終選擇了不再追究對方責任。我相信這部分經歷為他以後的酗酒、吸毒甚至最後的自殺埋下了伏筆。而也為他的音樂追求和風格奠定了基調。

17歲以後 Bennington和媽媽一起居住,但是不就就因為吸毒問題被發現而被媽媽禁止離家。他在高中的時候被別人欺凌。他描述當時的情境時說: "我因為瘦弱而且看起來不合群,而在學校被到處被欺凌,他們對待我就像是對待一個破抹布做的玩偶一樣。" 我們可以看到不但在家裡面,而且在學校也是毫無歸屬感和價值感,充滿了恐懼和憤怒。而在這樣的環境之中 Bennington本人並沒有變得反社會,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但是從他去原諒性侵他的人那件事情上來看,沒有成為反社會者就一點也不會感覺奇怪了。這些表現我們可以猜測他的攻擊並不是向外的,更多的是向內攻擊自己,由此產生了很多軀體化的問題,或者是在歌曲中去宣洩和表達。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Bennington一直疾病纏身,在2003年夏天他開始出現嚴重的腹痛和胃腸道問題而不得不停止在布拉格的工作回美國手術。2011年再一次生病而不得不取消剩餘的巡演。也許是因為生活不規律,也許是轉向自身的攻擊。而自殺在精神分析的解讀裡面是攻擊專項自身的一個結果。

音樂風格

雖然不懂音樂,但是曾經聽過他的歌曲,Linkin Park的大部分歌曲都需要他的嘶吼。有時他會戴上黑色有角架的EMO眼鏡,外表看起來矮矮瘦瘦的。他會頻繁地變換髮型和頭髮的顏色,這一點很有趣。

而專輯名稱裡面有很多Underground 和Collision, Ashes,這些歌曲不單單是現實的嘶吼,而是發自心底的嘶吼。內心也是充滿了矛盾的。

從他的經歷和音樂等方面我們卡伊看到一些跡象,就是他一直在和自己的內心的傷痛作鬥爭,一直在朝向更好的方向努力,但是似乎最終對自己或者世界失去了信心,被內心的黑暗所淹沒。

他在專輯《Numb》裡面的歌詞也許表明了他的內心:

I may end up failing too.

But I know

You were just like me with someone disappointed in you

還有那首《In the end 》

And even though I tried,

我曾掙扎過。

It all fell apart

但一切徒勞。

What it meant to me will

對我來說。

Eventually be a

這段記憶。

Memory of a time when I

我只能掩埋在深處。

I tried so hard

我曾努力掙扎。

And got so far

走到至今。

But in the end

最終才發現。

It doesn"t even matter

一切都徒勞。

I had to fall

不受我的控制。

To lose it all

失去了所有。

But in the end

最終才明白。

It doesn"t even matter

一切都無用。


說真的看到這條消息我先是笑了:這肯定是假的,人家剛出了新專輯呢。然後我看到好多媒體都在報道這個事。為什麼……我現在真的很想哭,在無數次絕望之中給我希望的人居然自殺了……我自稱他們的粉絲可是還沒來得及去看他們的演唱會……Why is everything so heavy?查斯特一路走好。


高二暑假補課時,第一次聽到了【New Divide】,身體隨著狂躁的鼓點癲狂難控,在那個講義和試卷喧囂,方寸課桌上一片兵荒馬亂的時候,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爽。

從此入了坑。

In the end、Numb、Leave Out All The Rest、Crawling、Some Where I Belong、Breaking The Habbit……

整個暑假,幾乎陷入痴迷,連周杰倫都不聽了,MP4里下滿了林肯公園所有的歌,並瘋狂地向身邊的朋友安利,過程中也會有朋友一臉鄙夷地看著我說,現在才聽林肯啊?我現在都聽JAY-Z了。

我知道JAY,但後面加了個Z我就不知道是誰了。雖然喜歡聽歌,但從高二開始才大規模地聽英文,霉霉,艾薇兒,devotion,Tamas wells,肖恩沃德等等。

但是只有林肯公團,初識卻如故人歸,唯一後悔沒有早點聽到的只有他們。

晚自習課間,會和兄弟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一邊把【Breaking The Habbit】的音量放到最大,一邊隨著鼓點對頂屁股。

每天晚上睡覺前,熄燈躺坐在床上,在一片黑暗中帶上耳機,聽【Crawling in my skin,These wounds they will not heal,Fear is how I fall,Confusing what is real……】

那個時候智能手機還沒出現,還沒辦法一邊看歌詞一邊跟唱,有朋友有心地到網上把幾乎所有的歌的歌詞列印下來,滿滿十幾張A4紙。

林肯公園,陪我走過了最後一段高中時光。

當時的我自然不會想到,四年之後,在南京,我會去聽他們的演唱會。

當時已經畢業,在地鐵站看到了他們演唱會的海報,【獵捕行動】。

在貼吧幾經輾轉,終於淘到了兩張別人因事去不成而轉讓的票。

0219740009553073%0E563BC7BEAB4F17A02124D66827859E (二維碼自動識別)

林肯公園在中國的人氣自然無法跟周杰倫相比,偌大的奧體中心,並沒有滿座。

但是暮色四合,燈光驟亮,鼓點一起,整場陷入癲狂。

那天晚上後來下起雨,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澆不滅四年的瘋狂。

那個晚上我自然也沒有想到,兩年之後的今早,林肯公園的主唱,查斯特,自殺了。

吃早飯的時候,一個朋友和百度新聞,同時向我推送了這條消息。

我這才打開微博,看到了熱搜第一。

網上的各種解讀已經隨風而生,童年曾被性侵,好友自殺也刺激了他,等等等等。

我甚至都能想到,肯定會有人把他童年被性侵和前段時間台灣作家林奕含因相似經歷而自殺聯繫起來,把重點轉移到另外一件事上。

當然,我並沒有說這有問題。

但我只想單純地寫寫他。

以前做新媒體的時候有一個選題,是關於大學生自殺。

自殺這兩個字,一向很敏感,政治正確的說法是,一個人無論怎麼樣都不應該選擇自殺,這是一件對自己不負責,對家人不負責的事情。

然而當時的老闆說,她在上大學的時候也曾有過一段時間患上了陰鬱症,她有時會走到天台的邊緣想,墊一墊腳尖,就墊一墊腳尖,也許一切都不一樣了。

是,對於一個有自殺想法的人來說,死亡沒那麼複雜,真的只是墊一墊腳尖的事情。

也許我們有沒有資格去大義凜然地對自殺的人說,你看這個人,多沒有責任感,自己死了解脫了,他的家人呢?他的朋友呢?這是懦夫的選擇!

但是拋開一個人的經歷去評價他的做法,可能欠妥。

人生的路那麼多,死亡也是其中一條,死亡只是其中一條。

我們只能希望想走這條路的人不要走。

大學時的手機鈴聲都是你的【New Divide】。

有一次做活動策劃,還盜用了你的肖像

真的很遺憾你選擇了這條路,軟體里的編碼都成了你的絕唱。

公園之中,再無林肯。

再見啦。


「我們生來並無惡意,只是生活塞給我了一把槍,我上了膛,瞄準自己。」


剛剛看到,看標題以為媒體又要搞個大新聞,後來發現是真的,這種心情,就像之前看到喬任梁自殺我還在想他們粉絲得多震驚打擊多大啊,結果現在風水輪流轉,我特么也感受了一回:)想到之後再也沒有林肯公園了突然有點不知所措

前段時間還在嫌棄新磚越來越流行了,一點不搖滾了,結果這他媽人都沒了你想嫌棄都再也沒有機會了


nobody can save me


遺憾

lk算是我的搖滾啟蒙老師,當年還上初中的時候我們音樂老師上課給我們放了lk的歌,然後整個班上的同學大家都開始聽lk,還去學校邊上的cd店去訂打口碟,我記得我當時只買到一張,然後就在家裡沒事的時候聽,運動會休息的時候大家就坐自帶的小凳子上面聽mp3版的

再後來自己開始好好搞學習去了,lk也感覺不再是那麼才氣縱橫的樣子了

上次聽到lk的消息就是變形金剛的主題曲他們唱,聽過的第一反應是沒有脫離出以前的影子

再來就是昨天了,真心遺憾,特別是我小時候覺得這位是最酷的,那火焰臂是我最初最想紋的花式


我欠你們一張演唱會門票

RIP Chester.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當我大限將至,忘掉我的過錯。


06年說要來中國,我約了朋友一起買了880的票,然後因故沒來,被退票。

15年來中國,終於可以過審開演唱會,出於對LP下滑的厭惡,沒買票。

如今主唱掛了,沒票買……


為什麼要問這種問題?

一個人連離世都要想好怎麼被人看待嗎?看待什麼?看待怎麼自殺嗎?難道還要這件事發生一天就得看出這件事的社會影響嗎?

不管是從情感還是道德上,我覺得都不該用「看待」這個詞來對待一個死者去世這一件事。

或許更應該改為如何評價查斯特·貝南頓這個人的生前,而不是他的死後。

就像這個問題

如何評價查斯特 · 貝南頓(Chester Bennington)的成就?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2723569?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一夜無眠,我始終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我很想痛痛快快的哭出來,但是欲哭無淚。LinkinPark是多少人的青春啊,我從初中開始就聽他們的歌,三年前還在深圳看他們的演唱會,我說不出那句一路走好,我還不能接受


當初中國巡演的時候,李建 王思聰都有去觀看

本來如果你還在,歡迎你再來,可是再也不能來了

謝謝你 貝南頓

天堂有了林肯公園不會寂寞,但世上再無林肯公園


滿腦袋都是那兩句歌詞:

The sun goes down

I feel the light betray me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Linkin Park的新專輯《One More Light》?

TAG:音樂 | 搖滾樂 | 流行音樂 | 林肯公園LinkinPark | 搖滾樂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