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都談一談各自了解的國術?
一直很喜歡國術,不是像小說裡面的那種飛天遁地的,對於各種拳術也有一點粗淺的了解,請教各位關於各種拳術的細節知識,或者相關故事也成
其實就是武藝。武藝是什麼?是古代軍事技術。然後套路的古代稱呼。叫「花法」。這個辭彙,在水滸傳裡面出現過。九紋龍史進一開始學的就是花法。然後戚繼光也說過花法不能用。並且抨擊的非常狠。國術是什麼呢?國術這個詞,是清末出來的。全稱。大清國術。然後京劇就是,大清國劇。還有大清國畫。這個就蜻蜓點水過一下。因為。國畫,正式稱呼應該叫,繪事。
然後,武藝是什麼?
武藝的設計目的是能在冷兵器戰場上生存。能合理的運用武器盾牌鎧甲。所以在裙甲長擺的基礎上。傳統武藝的拳架起腳都不高。再加上兵器的關係。傳統拳的手的架子也不像現代搏擊那麼高。一般持盾手在心口面門前就可以。然後說完目的。說內容。首先一個好兵。冷兵器時代第一要求是什麼?是能勝衣甲,是不輕易的被摔倒。因為冷兵器戰場摔倒了就會被衝來撞去的馬匹步兵踩成肉泥。什麼地面技,沒有的事。什麼躺下裝死。打仗完我會替你用鏟子收屍的。除了不容易倒,還有就是倒下後能馬上快速的站起來。慢了,遲了,就又被某個重騎兵撞飛了。然後就危險了。所以傳統武藝有強身的功效。記住是強身。不是養生。養生是學王八,只要會苟,活的長就是養生。而強身是要筋骨粗壯。能穿上鎧甲戰鬥的體格。所以強身不同養生。說武藝不養生是很正常的。並且那也只是基礎要求。然後就是各種兵器演練。攻擊提高。這個就是架子,喂招,然後上護具對抗。至於為什麼會有套路?時間緊迫,來不及解釋了。趕快上車。
不是,是時間緊迫,來不及傳授武藝了。所以趕快學個套路。攻防喂招技法練法。全部在裡面了。你學好套路自己慢慢磨練去。所以套路是一個緊急傳授的方式。是速成之法。但是套路距離對抗要求的功底,還是很遙遠的。這個就是武藝。武藝包含射藝,騎術,刀槍棍棒。而拳腳也只是順帶。武藝是戰場生存。武藝就是學好文武藝,賣於帝王家的武藝。我原本主要練MMA,後來有一天我爺爺知道了我練武術,就給了介紹我去跟一個熟人學形意拳。
去練了覺得跟印象里的傳武很不同,跟老師三觀也比較合,就練下來了,學的是形意拳和八卦掌。
形意拳正確的打法是「避梢擊根」,不能追手,要追身子,「寧在一絲進」和「追風趕月不留情」也是類似的道理,八卦掌也是同理。
而且我們也不使小關節的「擒拿」,你去扭對方腕子,違反「避梢」的原則,很容易被胖揍,關節技都針對對方肘、肩膀、頸部等大關節。而且從民國起,我師公那輩形意門人很多就是這種打法。
形意拳的「拿」,都是封手技巧,而不是反關節。把對方手扣在對方身上,還要加上全身重量,就是「長身而落(手)」。用手按是按不住的,都是用掌底往斜下方按。如果是往上的話,就是用臂彎別住對方手臂。
「拿」是近身的時候對付短打的技巧,離對方遠的時候就會用各種步法接近對方。和很多現代武術一樣,形意拳認為比較理想的位置是和對方站成「T」字形。
形意拳的「摔」也很獨特,我們這支的應用,大部分都是用身體的一點為桿杠把對方「浮」起來,再摔倒對手。龍形的「扛摔」,狸貓上樹的「提摔」,鷂形穿襠的「鷂子捉雀」,基本都是這種風格,一般不去用扣對方腳之類的小動作。
其他還有「四門」,「三節」等概念,我自己也零零散散的,我一直希望哪天能整理一下,不過拖延症很重。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收藏夾就談武術吧。
許多人喜歡把武術與現代競技體育比,其實二者價值觀不同,真心沒的比。無論是職業武術還是職業運動的從業者都知道,要想成績跟上,營養先要得跟上,運動強度要足夠。藥物能快速緩解疲勞、能減輕傷痛帶來的不適、能使大負荷的運動量成為可能,但會給心肝腎帶來風險;堅持大運動量的訓練、不給身體充裕的時間修復微小的損傷會最大限度挖掘人的運動潛力,但也過早的透支人的健康。這一點大家都清楚,但是傳武和現代職業競技體育卻做出了不同選擇。職業體育把以藥物進步為基石的大運動負荷當成一種技術進步,幾乎把讓運動員能在短期內發揮出最大潛力作為唯一目的,為此不惜讓運動員冒犧牲長期健康的巨大風險。這種透支身體的方式如果出現在傳武中,如果一個傳統武術的教練用理療加藥物儘快消除疲勞感、消除運動損傷帶來的酸痛和不適,把徒弟的訓練量發揮到極限,同行一定會認為他瘋了,會用尖刻的語言嘲諷他要把徒弟練殘廢,笑他的訓練方式是竭澤而漁,笑他會「到老一場空」。這是因為,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很珍視健康長壽,習武之人如果為一時的技高一籌而犧牲健康不但拿不到獎牌和廣告贊助,而且幾乎一定會被眾人鄙視。科技進步給了今人比古人還要豐富的選擇,傳武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怎能感受不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多種可能?有些事情不是不能為,是價值觀不同而不屑為罷了。可能會有人不服。請大家不妨想想不久前的奧運會,某國運動員那麼多人以健康需要為由服用興奮劑,比例是不是比辦公室里的白領還高?而如果你練的是傳武,哪怕你比常人多用幾片普通的止痛片,看看別人會怎麼評價你。故,我理解的傳武是:以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為基石,堅持練養結合傳統的,集健身、搏擊、啟智、增強個人修養為一體的開放體系。如果說傳武也是體育運動,那麼,一時的『』或最高、或最快、或最強『』不是傳武人的目標,將高度、強度、速度加起來並在一生的時間裡積分,努力拿到這個最高分值,這才接近傳武人的追求。
對於業餘愛好者,武術的目的也一樣,只是主業擠佔了一部分分值而已。國術種類太多,包涵面也太廣。用途也截然不同。
用復仇者聯盟來比喻。有鋼鐵俠(鎧甲格鬥),有綠巨人(內外葯練大力硬功),有美隊(綜合武器使用特種兵技術),有雷神(專用重武器及打法使用),有黑寡婦(化妝易容暗殺小暗器使用加跑酷),有鷹眼(遠程暗器),有紅女巫(不科學的一大堆),有黑豹,有蟻人……這些國術里都有,還有很多很多。
有博,有大,有精,有深。有大雜燴,有專用,有對人,有對軍,有對城,有對界……珍惜現在的多樣性吧。武術本來是質樸的技藝。
人類在勞動、打獵、戰爭中總結整理的人體使用方法。
由於各種歷史和人為的因素,在對抗的技藝傳承中形成了一些鮮明的特徵,成為區分拳種的依據。
這些動作和技術,有的簡潔高效,有的通用性好,有的在特定情況下有出奇制勝的效果,有的適合某一類人群……總之,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對抗的優勢,乃至克敵制勝。
在探求對身體的使用過程中,習武者逐漸認識到身心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最後逐步達成了身心合一的共識,努力調控身心,實現性(精神)命(體魄)雙修。
這是知己的過程,由外向內。
當身心合一,自身的感知系統,能夠客觀準確的捕捉外界的變化,進而採取正確合理的應對反應。
這就是「知覺運動」,由內而外的過程。
有了知己知彼,才能進退有度,才能愛身惜命,才不會作死。
武術本來是一個用於對抗性的工具,能夠認識自己、識別規避風險。當去掉了對抗性的檢驗,就成了體操和舞蹈,真的遇到風險和意外,當事者恐怕不會反思自己練的「舞術」反而怪「武術」沒用了。至於葉公好龍者以小說和影視中的武術為意淫對象,其「武術」認知能力甚至還不如「舞術」愛好者。
這個浮躁的社會,古代的傳承一鱗半爪胡亂拼湊,現代的訓練一知半解淺嘗輒止,練武者「知己」的功夫下得不夠,又沒有「知彼」的能力,勝負憑運氣,提高憑感覺,「階及神明」就是奢望了。
最後用戚繼光的拳經寄語收尾吧,希望踏實的習武者越來越多,劣幣驅逐良幣的勢頭早日得到遏制……但願吧。
「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古雲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少林內勁一指禪馬步樁功,六歲開始站,堅持至今,每天都堅持站一小時,每次站完收功,都是汗流浹背而不氣喘,頭腦異常清晰,感覺眼睛明亮,胸口和其他部位時不時有氣團感。走路時膝關節異常有力,有紮根的感覺。因為堅持站樁,上學的時候,課堂上我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思想很少開小差,不容易犯困,學習成績很好。
各種傳統武術套路:少林大洪拳,少林連環拳,少林五形八法拳,醉拳,螳螂拳小套,八極新架,小伏虎拳,武鬆脫銬拳,猴拳,峨眉功力拳,通背拳,十路彈腿,戳腳武趟子,戳腳文趟子,查拳等等,當時白天上學,練拳時間安排在早上兩小時晚上兩小時,除了上學就是練拳,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度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很少看電視。大部分的套路招式華而不實,只能表演表演。練了很多年,除了一招一式越來越熟練,動作越來越漂亮,我並沒有什麼實戰能力。可以說這個時期我習武是走了彎路的。進武術學校學散打後這些套路全部拋棄不練了。
初中三年練的散打,教練是少林塔溝武校畢業的,肘膝很厲害,腿功也不錯,有一次他示範側踹,我給他扶腳靶,結果被他一腳踹飛,大腦一片空白,五臟六腑被震得一陣劇痛,躺地上好幾分鐘才站起來。散打招法,招招實用,沒有花架子,直拳,擺拳,鉤拳,抽掌,頂肘,挑肘,砸肘,掃肘,正踹腿,側踹腿,正彈腿,側彈腿,轉身掃踢,正頂膝,側頂膝,鉤踢,截踢,每個動作每天都練幾千次,每天教練都用棍子給我們糾正動作,只要看見我們哪個動作細節不對,一棍子就打下去,足足兩年的時間動作定型後才不用棍子糾正了。這個教練帶了我們三年,感情深厚,後來回河南結婚了,他走的時候我們都哭了,送到車站我們還捨不得分別。不久後我也初中畢業走向社會,從此江湖路遠,再難相見。
參加工作後自己能賺錢了,社會上的各種拳館也越來越多,學拳也不用必須到學校里了。這麼多年我又去學了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梁挺詠春拳,因為有從小打下的基礎,學起來也挺快的。
接觸了這麼多武術,對中國武術界也有了很深的理解,這麼大的中國,武林高手比比皆是,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都有,如果自己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就上當受騙,錢花了不少,流血流汗,到頭來只能練個一般水平。甚至練壞了身體,一身傷病。中國傳統武術有兩種,一為傳統性的,從歷史上流傳到現在。一為流行性的,就像流行歌曲,有的流行一陣就過去了,有的還在流行。
如果想分辨這麼多武術的真與假,好與壞,我認為還是有辦法的。
首先,習武第一個基本功就是建立肌肉記憶,開始練習某個技術動作時,要放鬆地慢速仔細模仿教練或師傅的動作進行練習,體會動作勁力傳遞,姿勢配合與整體動作的細微處,盡量消除因無關肌群錯誤緊張帶來的多餘動作。這個階段必須有教練或師傅給你糾正錯誤動作,以免你形成錯誤的動作肌肉記憶,那就不好改了。要反覆練習,每個動作都堅持練習幾萬次幾十萬次,要耐心地花費大量的練習時間精雕細刻,以求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經過長期艱苦的肌肉記憶練習,讓自己的身體及手腳遇到各種情形,都能自動反應。這個階段最考驗教練的耐心與人品。如果教練或師傅對你沒耐心,糾正動作不仔細,那你可以讓他滾了。這種教練基本是騙學費混吃等死之輩。
第二步:動作肌肉記憶達到本能反應程度後,就可以進行組合動作的極限動作速度練習,把注意力放在極限速度上,要快到極點,快到人體所能達到的極限。
第三步:通過杠鈴,啞鈴,跑步,跳繩,自重………等方法進行高強度的力量訓練。沒有力量就成了花拳繡腿。在知乎上看到某大V說過,有的時候不用真的去打一場,只要看看雙方的訓練強度進行比較就能知道打起來誰贏面大了。我非常認可這種觀點。
通過這三個步驟,基本上能分辨出各派武術的真與假,好與壞了。用最快的速度最狠的力量去破壞人體要害部位,這就是我對武術的理解。不管你是散打,泰拳,空手道,還是少林,武當,形意,八卦…………@sense謝邀。 @sense
不提國術這個名詞吧,就說傳武內家拳吧。
我的老師很多,有四位老師很值得一提。他們的傳承是這樣的,其中兩位是富家出身,師父請到家裡來教的;一位是家傳;一位是際遇好,自己本身有天賦,有悟性,又下苦功練,師父真把他當傳人培養。這四位老師,展現給我看的傳武,有很多共性,同時也使我所看到的傳武,與太多人看到的不一樣。
首先,內家拳有神奇的效果,但是沒有神奇的異能。這些神奇的效果都是搭建在扎紮實實的基本身體素質+熟練的技巧的基礎上的。你下功夫練了,就都能掌握。
就拿人們常加以詬病的「搭手飛人」來說,存在么?存在。這也是一門能力+技巧的東西。好比摔跤,能摔倒人,能摔漂亮了是很自然的事。柔道總結摔人要三步「崩、作、掛」,三步做到位,對方必倒。搭手飛人也是類似的東西,前提條件做到了,對方必然出去。當然,反之也成立,就是條件不滿足,對方就出不去。一個道理的事,所以我們下功夫練,不是練異能,是因為苦練後,能提高成功率。所以說,有神奇的效果,沒有神奇的異能。
傳內家拳的種種神奇的傳說,基本都是構建在內家拳比較獨特的技術和技巧上的。因為內家拳想到了可以這麼去使用身體,可以這麼去操作,有了有別於別家別派的獨特的技術,所以才形成了那種效果。當然,這也是建立在足夠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的。這二者一起構成了內家拳的神奇。
覺得神奇,而且口口聲聲只把神奇掛在嘴邊的,只有兩個原因:1. 不明其中原理。2. 自己不打算去練的。
其次,內家拳有完備的訓練目標、訓練方法以及由此構成的訓練體系。
翻譯過來說就是,要想出功夫,我們要先練哪裡,再練哪裡,最後練哪裡。哪些地方是重點鍛煉目標,哪些地方是次級鍛煉目標。傳武一清二楚。對於這些地方,用什麼功法去練,先怎麼練,再怎麼練,傳武也非常明白。該練成啥樣,怎麼樣算及格,什麼程度算優秀,都有說法和標準。
並且有由此構成的完備的訓練體系。
值得一說的是,我這四位老師分屬三個拳種,四個流派。但是在這個體系方面,趨同性非常高。重點練哪些地方,要求都差不多。功法也是道理相同,手段類似。區別就在於不同的拳種主體技術有差異,根據技術要求不同,對這些要鍛煉到的地方要求的標準程度有區別。如此而已。
再者,內家拳有獨特的格鬥理論和技術。
內家拳之所以稱為內家拳,必然是有它獨特之處的。是因為它的確實有別於別家的技術技巧、思想理論才能成形的。絕非先人一時興起,隨口胡說。
不知道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不能發揮出來,這個該我們自己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找借口、找理由。明明是練跆拳道,可是腿功不好,發揮不出該有的技術,於是指著拳擊說這個就叫跆拳道,反正能打就行了。貌似這不是正確的態度。
內家拳的應用技術和訓練方法手段是一個完整的圓,互為目的和支持:因為要用什麼技術,所以要練什麼功法,獲得什麼能力;反之,練了什麼的東西,只有通過什麼技術才能獲得真正的發揮。它們是這樣的一種關係。
兩者有一方不清楚,才會出現練用脫節,練時一套,用時用另一套東西的現象。
最後,內家拳是有完備的功法體系的。
以形意拳舉例,只會盤拳架子,不算練功;只會站樁,也不算功法體系。
手眼身步,腰肩膀胯,手肘足膝都有相應的功法;靜功、動功,都要具備;主幹功法、輔助功法,基本功法,強化功法,層次都要分明。如此才能構成一個功法體系。才是完整的內家拳訓練內容。
所以,只會每天劈拳一千下,崩拳兩千下這樣,確實值得別人佩服你肯下功夫,但是並不值得你驕傲。
所以綜上,我了解的內家拳,就是一個你需要下多大功夫去堅持練的東西。練就有,不練就沒有的東西。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碼標價放在那裡的東西。就是如此。
感謝這四位老師。
謝邀
首先,國術這是民國時期搞出來的詞,1927年,國民政法委員張之江發起,馮玉祥、于右任、蔡元培等人呼籲,與南京創立了國術研究館,稱「國術館組設,原本救國之熱誠,以期強種強國,而循至於民眾均國術化」。1928年更名為南京中央國術館,首次出現「國術」二字,後台灣沿用之。
而絕大部分中國武術流派都要早於民國。所以我更願意稱呼中國武術。這裡我就要說下,中國武術不等於拳術。同樣即便是民國時期稱之為國術的,也不等同於拳術。拳術在整個中國武術的體系中,更多的是作為兵器技術的基礎,以及不適合使用兵器時候的應急技能。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武術流派只鑽研徒手技擊而沒有兵器技擊的技術的。
每一種流派代表著不同的技擊理念,中國武術並非只有能上戰場的才算武術,戰場上更多需要戰陣來取得勝利,個人技術頂不過嚴明的紀律。戰場技術也並不適合民間防身、防盜匪等小規模作戰。長槍大刀你在日常中不可能隨身攜帶,扛把3、5米長的戰場長矛你去吃飯門都進不去。而哪怕現在,打架鬥毆最多的地方也無非是餐館、酒吧之類的地方。那麼更適合在狹小環境格鬥的技術,你不能說這就不算中國武術了吧?
再說下套路。很多人覺得套路就是花架子。實際上武術套路就是前輩把所有能用上的動作集合起來方便記憶和練習,如果練過套路的人就會發現很多套路里同一招可能會重複出現數次,只是接的是不同的招式。這其實是在說明不同情況下的應對。這一招打出後,在碰到對方格擋的時候應該接什麼招式,對方躲閃的時候接什麼招式,攻擊失利對方反擊的時候接什麼招式等等,這些都被放在了套路里。如果有師父指導,那麼師父會在套路練的成為條件反射的時候開始講解具體用法,並且給弟子喂招來幫助弟子把握出招時機。但是如果師父出現意外沒法這樣慢慢教弟子的時候。只要套路還在,弟子自己慢慢琢磨也能夠琢磨出每個動作的用法。所有套路的動作都是活下來的前輩們總結出來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把他們所有碰到的情況以及如何應對都放進了套路里。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派武術都會有很多種套路。因為套路不宜太長不然不好記憶,所以需要多練幾套套路才能學全。
打個比方,我們看武術表演套路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打打躺地上,然後再起身這樣的動作。看起來沒什麼用對吧?誰還會打打還躺地上去?但實際上這是模擬被擊倒或者意外摔倒時,如何躲避攻擊、如何起身。確實這不是常規招數,常規招數有那麼幾招就夠了,但是這種倒地起身的動作碰到你意外摔倒的情況下就能用到。別覺得不可能出現,過去野地里打鬥,一腳踩空或者被石頭絆一下摔倒的情況多了去了。我在野地里打對抗一開始也沒少摔跤。這種招式可能你一輩子都用不上,因為現在能對抗的機會很少了,但是一旦在實戰中出現這種情況,你沒練習過起身和如何摔倒躲避攻擊,你可能就死了。
所以只要動作套路還在,想恢復實戰其實很容易。因為實際上,應該如何攻擊防禦的動作,套路已經教給你了,你只需要研究怎麼用出來就可以了。很多人覺得我實戰中用那麼一兩招就夠用了,其他蹦來跳去的用不到,都是為了好看的。這種認知只是出於對中國武術的不了解。舉個栗子吧,拳擊中的組合拳,其實也是一種簡單的套路。套路實際上就是組合起來的招式而已。
最後再說下,沒有最厲害的技術,只有最厲害的人。在格鬥中,並不是你練什麼高級技術就能打得贏的。現在大量連KO是什麼意思都不懂,UFC和MMA是什麼關係也不了解的外行人,都紛紛站出來對揮汗如雨數年不曾間斷練習的中國武術練習者振振有詞:「你說你能打,那你怎麼不去打UFC?你能打你去拿個冠軍回來啊!」而真的去打UFC比賽的中國打MMA職業比賽的先驅者張鐵泉,當年只能自費出國打UFC賽事的時候,回合間隙休息的時候連個遞水的人都沒有,一個人孤零零的蹲在籠子一角,眼巴巴的看著對面日本選手被簇擁著坐著,教練團喂水的喂水,擦汗的擦汗。這種寒酸簡直讓人流淚的待遇,不就是因為缺乏國內搏擊觀眾的支持。於是真去打UFC的選手缺乏關注,比如現在真去打UFC的選手李景亮的打比賽出場費的身價還不如國內商業賽事武林風包裝出來的「中國武術」選手「武僧一龍」。
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 中文意思是終極格鬥冠軍賽,是目前世界上最頂級和規模最龐大的職業MMA(綜合格鬥)賽事。而綜合格鬥作為一項對抗性搏擊運動,它的規則是相對比較開放的。這也是為什麼武術黑們都拿UFC來攻訐傳統武術。在這種比較開放的規則中,中國武術受到的限制較小,確實可以發揮出更多自身的攻擊特色。而打一項比賽真的只是規則開放就可以了嗎?當我們看到張鐵泉的冷遇的時候,就可以明白,雙方訓練資源差距很大的情況下,想在比賽中拿下好的成績其實是非常難的。當你的對手有陪練來進行模擬對抗練習培養良好的攻擊和躲閃的意識,有專業教練在一邊幫助制訂訓練計劃,甚至訓練完有按摩師專門進行按摩來幫助肌肉恢復,飲食都有專業營養師來進行合理配比的時候。你什麼都沒有,回合間隙休息的時候連口水都沒得喝,只有自己一腔熱情是很難打贏對手的。那些天天跳出來指責「你能打你怎麼不去打UFC」的人們,顯然真完整看過UFC比賽的都沒有幾個。對他們來說,UFC只是能用來攻訐中國武術的一個辭彙而已。他們根本不會去支持真的去打UFC的中國選手。
現代搏擊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稱體重比賽。當然稱體重是保證公平對抗的重要規則,這保證雙方的身體條件大致對等。所以現代搏擊運動員碰到的對手基本都是與自己差不多的,規則保證下,地面環境也都是跟自己訓練時一致,這也保證了技術動作的精確性。但是傳統武術最初就是為了自保,可能碰到比自己高壯很多的對手,也可能碰到比自己矮小不少的對手,可能碰到胖子,也可能碰到瘦子,甚至碰到複數敵人,反而不可能碰到都是跟自己體重差不多八塊腹肌的對手。而且戰鬥環境可能是山林,也可能是草原,可能在街上,也可能在屋內。這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想要說標準動作是不可能的,很多時候因為身體體型不一樣,需要細節的打法就不可能相同,這種情況下,也只能是讓弟子把原則性的東西教了,多訓練然後自己去領悟最合適自己的東西。我覺得去應付各種複雜多變的情況,才是中國武術魅力所在
教我形意的師父道家某派正經弟子,平時沒什麼不一樣的,一樣會生病,也就是頻率低一些。教我站樁從來沒有任何的神異東西,就是很簡單的需要很明了的道理,說點什麼牛B的回頭就接一句我胡說八道的啊你別當真。但是收穫真的很多,目前站樁沒別的體會,真的舒坦。打人如掛畫什麼的不是什麼神奇東西,不沉下心來去做,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玩兒了幾天說假的,這種人多的是,東西是好東西,沒上身,架子再好頂屁用,好好練,不到程度,說了你也不懂!(基本原話啊)想學就找,找到就練,對待這東西沒點敬畏珍惜的心,練不出東西。想打人外家,散打,鞭桿,短棍多了去了,學內家,別天天抱著探索科學的心去練,啥都不會呢,瞎想啥啊。經常被訓,讓你站就站,別天天瞎想,這東西不是琢磨出來的,是練出來的。哎,也是挺苦逼的哈。。。。。。
養生的話,五禽戲八段錦是很好的東西做的動作要勻速,動作要慢,以及「極限」地伸展。配合呼吸,用肚子呼吸,也是要到極限的深呼吸。以及努力做到「舉輕若重」。大概就是這些了
國術就是國學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現在接觸到的武術,是經歷清代的各種宗教造反發展起來的,和修仙,養生沒有半點關係。武術是經過歷代人不斷改進的,這個改進主要體現在技術體系和訓練體系上,民國是個裡程碑,因為夠亂且武術的用途發生了本質變化。如果一個人說它練的拳民國就完善了,一百多年沒改進,純粹瞎扯淡,拳術一定是個開放的體系。
武術分四類:
戰場拳
擂台拳
表演拳
養生拳
要是玩,可以兼顧,其實練法、要領……差距很大,甚至相反——比如擂台拳和戰場拳(包括部分街斗),前者不許打一些部位,後者恰恰是照著招呼,你上去抱摔,對方先把你氣管(眼珠、陰囊)扣出來了;養生拳和表演拳……(略)
如果想出成績從小練,練到一定境界,碰上不同類的,那就跟傻子一樣,也就基本功和體能能用上,所有高級點的技巧全沒用。
比如戰場拳高手去拍電影,擂台拳高手去站樁治慢性病,表演拳高手去挑戰街斗或者全副武裝特戰……
李連杰和托尼賈等等都為拍片做過打人漂亮不傷隊友的專門訓練。
要評價各國武術,請分類談:
表演拳,從小龍開始,中國功夫應該算第一吧,現在泰拳才有點開始。
養生拳,不算第一也並列吧。
戰場拳,不知道。
擂台拳,我們現在不行,因為沒有市場,研究投入不夠。
按照如下順序理解:
1,拳就是為了技擊而生的,追求其他目的有其他途徑。2,技擊需要能量,所以天下技擊術追求的目標只有一個,即強大的技擊能量。3,就人體這個東西而言,只有二種生成能量的方式,一種是用肌肉緊張生成能量,一種是內家拳在肌肉不緊張的松沉狀態用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生成能量。4,對於以上二種能量生成方式來說,以肌肉緊張發力的外家拳除了各派技擊技巧不同以外,各種拳術沒有本質區別 。內家拳也一樣,太極八卦形意除了技擊方式不同以外,沒有本質區別。5,肌肉緊張發力由於人體每塊肌肉排列順序不同,所以不能同時向同一方向發出極致能量,為了改進肌肉緊張發力的弊端才會出現內家拳 。內家拳將周身整體視為一塊巨大的肌肉,以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生成技擊能量,能夠發出比肌肉緊張更加強大的能量 。6,所以,所有拳術之能夠區分為內外二家,並且所有外家拳本質是一樣的,所有內家拳的本質也是一樣的---------即各種拳術雖然面目繁多,但沒有本質區別,只有一種習練方式-------即外家拳習練肌肉緊張,內家拳習練以心行氣。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特殊的拳術或習練方法。7,結論:天下拳術以追求技擊能量為目標,都沒有本質區別。8,目前傳統武術謬傳久了,已經發展成為脫離現實的虛擬勁力遊戲了,所以就喪失了以追求巨大的技擊能量為目標的體系,並且這種體系導致了人們只以外形動作區分拳術的低級思維,在這種低級思維下看不到各種拳術之間的聯繫,感覺各種拳術眼花繚亂,各有各的功夫和練法,沒有共同之處。9,什麼時候傳統武術能夠認識到這點,以追求巨大的技擊能量為唯一目的,就是大家明白了傳統武術之時,就是傳統武術振興之時!肌肉緊張發力大家都會,我不多說了。想了解內家拳以心行氣的發力方式及習練方法,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 。...
抄傢伙打人的技術和空手打人的技術
和鍛煉自身, 讓身體更適合抄傢伙打人和空手打人.
武術最樸素最核心的就是技擊,而且不會打很久,所以你看擊劍、摔跤等競技運動每個回合一兩個來回就結束了,因為真來的話對方已經受重傷了。你要練氣,內功什麼的都基本要求和功夫比較高才能明白和做到真正含義的,一開始就想這些,舍本取末不說還效率低。
武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勤奮,所以任何一個動作要做得正確到位才容易出功夫。但是就是這個階段讓多少人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因為太枯燥了,可能一個或者幾個晚上就是在練一兩個動作,或者套路的一個小節,而且平時沒事都要練,但是非常重要,用我師兄的話說:你架都散了,打個屁?一推就倒。
放鬆是最難的,多少武術都在強調放鬆,因為很重要,不會放鬆還沒打就把自己累死了。自己很難明白,所以練武一定要明白人指點才行。
練武不要隨便去裝逼、去侮辱別人,給武館抹黑,所以要「習武先習德」。
中國名目繁雜的各種傳統武術或是國術,就好像蓋房子一樣,一層一層地往上壘,修葺,雕琢,雕樑畫棟者有之,粉牆黛瓦者有之。人一看不由得感嘆工匠的巧妙用心,於是賦詩題詞,樹碑立傳,總以為這房子可以流傳千古。
然而也有人知道,這地基已經快垮了。
練形意。
有時間會站站渾元樁,一次半個小時。
站後,試力時,可以感覺到雙手之間的相互引力和斥力。輕輕揮動是,指縫間彷彿在穿過水流。或者,是手在水中滑動。站樁時,不時可以感到似乎有空氣在托住住兩肘。而且,發現,腳趾扣地後,一個大的拱形在體內形成,從腳底起,拱形合併的重心似乎在胸腰之間,感覺很整。身子微微晃動時,有一點點在水中的感覺。
眼睛不那麼乾澀了。
不會點穴,不會發外氣,就會輪錘。體會到輪錘的感覺。
從不比武,不做無意義對抗性活動。
各位高手們看了不要見笑,就當我是在寫小說,隨便說說吧。
至於現在是什麼境界,有位太極老師傅看了,說,我現在最多有點整勁和剛勁而已。我深以為然。
也練了點拳擊,對其他格鬥技法稍微知道一點。包括西斯特瑪。
有空再接著談。
瀉藥第一,要說飛天遁地,道家有佛家有,武術呢,和佛道還是有關係的,這些東西你們信就信不信就不信,反正有這麼多人信,不差多幾個少幾個。第二,武術就是武術,可以養生可以鍛煉可以格鬥,被稱為國術的時代呢是戰爭年代那個時候雖然已經是熱兵器時代,武術作為格鬥的作用還是很大,一個是國家兵荒馬亂普通人習武自保,另一方面戰場上也要用。現在呢,和平年代武術殺敵自保的功效小了,國家提倡的是鍛煉身體,我們新中國建立後年應該是取消了擂台格鬥。散打是八十年代前後開始了。但是即使有了散打,武術的主要目的還是健身,別說傳統武術競技套路就算散打也是為了健身,不是為了打人。這點道理很容易明白吧。第三,不管是說國術還是武術還是拳,技擊能力始終是個副產品,不是先人創拳的主要目的。第四,個人的武技並不一定是直接從爭戰中衍生,爭戰產生的是兵法和軍事。武術更可能源自民間,源自早先的墨家、道家、陰陽家乃至儒家而非兵家。因為就僅存的文獻而言遊俠、刺客死士那些在江湖上或者戰場之外施展武技的人多半更和這些家有關。
我來講幾個吧
我家跟當代八極拳掌門吳連枝是同宗,我爺爺跟吳連枝同輩,小的時候跟上一代八極拳掌門吳秀峰學過武,他給我講了一些吳秀峰的故事。因為當年我爺爺年紀小,如今老人家都80多了,隔了這麼多年記憶也許不準確。總共給我講了3件事。我就當故事講,你就當故事聽。至於真偽我不敢保證。
1
吳秀峰早年求學去過山東,在山東時跟一人在廟裡比武,廟裡有塊大石碑。當時吳秀峰還沒到後來的境界,兩人比武時約定背靠石碑互打三拳,吳秀峰三拳打完此人紋絲不動,換他出拳時吳秀峰看出不對抽身閃開,這人一拳直接將石碑打斷。吳秀峰翻過廟牆調頭就跑。2
第二個故事也是跟求學有關。吳秀峰的父親,八極拳第五代掌門吳會清先生曾告訴他去山東一座山上尋找一位老和尚拜師學藝(山名老人記不起來了)。吳秀峰到了當地就豎起旗號開始擺攤賣藝,因為當地賣藝不豎旗,他這麼做就有挑釁的意思,為的就是引出老和尚。當時他表演完後,有人扔錢在地上,他就去撿,一個老人就坐在了場地中間的板凳上,他卻根本不知道。老人看他撿錢就說你不要撿了,吳秀峰說這是憑本事掙的,父老鄉親打賞的茶水錢。老人說你能把我拉起來你就撿,拉不起來,這錢你就不許撿,吳秀峰答應了。老人用騎馬蹲襠式讓吳秀峰拉他,吳秀峰連拉幾次老人紋絲不動。吳秀峰知道這位老人就是他要找的老和尚,於是趕緊跪地連磕三個響頭拜師。老和尚答應收他為徒,帶他進山。走出村子後老和尚對他說,我現在領你進山,你抓住我的胳膊,閉上眼睛,不許睜眼看。進山之後見到其他和尚,老和尚吩咐其中一個,去東山把你大師兄喊來。大師兄來了之後老和尚就告訴吳秀峰,從今天起,他就是你大師兄,你就跟著他練拳,吳秀峰就跟隨大師兄在東山練了三個月。三個月後吳秀峰給大師兄磕頭,說自己拳已練成,該出山了,大師兄就讓他去見師傅,師傅說你練了三個月,拳已經練成了,是該走了。吳秀峰謝師之後出山,贏得了一個蓋山東的外號。3
第三件事是吳秀峰藝成之後的事。吳秀峰除了八極拳外,還有一手使槍的絕活。他的槍法叫金雞亂點頭,舞起來槍尖不離胸口。有天村裡來了個鋸盆匠,用扁擔挑著工具,實際就是來找吳秀峰比武。吳秀峰使槍,匠人使扁擔,兩人對打半天,匠人把扁擔一收,說你也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我們就算平手吧。吳秀峰說你低頭看看自己胸口,匠人低頭一看,他穿的馬褂胸口,被吳秀峰用長槍點的全是破洞,他自己毫無知覺。後來他拜吳秀峰為師,白天挑著扁擔鋸鍋,晚上習武。最後上一張家譜的照片推薦閱讀:
※什麼武術流派比較適合於面對持刀暴徒?
※民國的國術究竟有多厲害?
※輕功有可能這樣練成嗎?
※過去江湖上,師父的師父和師父的父親分別應該稱什麼?
※和尚不吃葷菜是不是沒法長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