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谷一在《叮咯嚨咚嗆》中批尚雯婕不用中文唱歌?

如何評價李谷一在《叮咯嚨咚嗆》中批《夜之繆斯》這首歌曲中尚雯婕沒用中文而用法文演唱?


多年前有一次父親坐火車出差,突然列車長(多年的好友)興高采烈地過來找他,說李谷一也坐這趟車,讓他們安排卧鋪飲食,終於可以近距離看看這位他們那個年代的「大明星」了。然後車長就帶父親一起去卧鋪拜訪。

剛寒暄了兩句,李谷一老師突然問「你多大了」,車長楞了一下回答說四十齣頭。

李老師手指車長,扭頭用很高傲的語氣對同行的人說:「小屁孩,聽我的歌長大的。」

絕對原話。

當時把那個列車長氣壞了,再沒多說別的話,安排好以後就離開了。

我對李谷一老師的業務能力沒有任何意見,這麼大一把年紀狀態這麼好,相當了不起。可是估計她老人家地位太高,周圍的人儘是捧她了,導致現在嚴重地固執己見。

看看她這場節目里怎麼說:

我1985年就去法國開了獨唱音樂會,人家法國很多學者,來聽就是要聽李谷一唱中文歌曲,沒有聽到你法國歌曲,人家很高興,給我熱烈地鼓掌。所以,最本質的就是,我們中國人,就是要唱中國歌。我們到外國唱歌,就要用中國話,讓他們聽懂我們的中國語言。

這話從一些角度看還是有道理的,不能一味迎合西方文化。尚雯婕解釋說,她想先讓西方人有興趣了解這些傳統文化,有些唱段如果不翻譯過來可能外國人比較難理解。

可是看李谷一後面的解釋:

……你如果唱中文,也不需要翻譯,也會受歡迎的。音樂無國界。通過旋律感覺,人家能認識你,能知道你唱的什麼東西。所以你現在的漁鼓道情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也不是原調唱的,我希望你下次唱的時候唱出真真正正原汁原味的漁鼓道情,它的旋律它的歌詞,你用中文唱出來。這是我對你的一個希望。

這就有點不講道理了,什麼才叫「原汁原味」?藝術不就是在不同文化碰撞之中發展的么?

李谷一成名的第一步就是被選入中央樂團唱樣板戲。為什麼能夠被選上?就是因為樣板戲對京劇進行改革,唱腔上要融合西式發聲方法,配樂伴奏上要借鑒交響樂配置,同時在舞美方面借鑒話劇、電影的表現形式,所以想招收一批新人。當時李谷一為了考試成功一直學習西洋唱法,也練習鋼琴伴奏的京劇演繹,最終被選入。1975年她甚至和上海交響樂團遠赴澳洲表演。

她說尚雯婕的「漁鼓道情」不是原汁原味,那她的京劇是原汁原味嗎?

所以,尚雯婕這次的改編雖然我並不喜歡,但覺得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李谷一老師有些太固執了。


沒人答我來答。雖然我已經在微博和微信罵了李谷一兩遍了,不過盡量客觀一點……

客觀地說,李谷一批評得毫無道理。

如果李谷一評價這首歌改編融合得不好、唱得不好聽,我毫無話說,因為我在聽的時候覺得配合得很難受,相信很多觀眾也因此覺得這歌糟糕。但是李谷一不是這麼說的。

她說的是:在中國舞台上就該唱中國歌,唱什麼外文歌?

這就大錯了,如今這樣開放和國際化的時代,中國人在中國舞台上唱外文歌的不要太多,李谷一說出這種話,只能說她已經老古董了。

有人辯解啊,她的意思只是在這個宣揚傳統戲曲的節目上不適合有外語詞,破壞了中華傳統文化。

這也是沒道理的。想想看,戲曲和流行歌的結合例子很多,實際上這個節目里的所有選手都在這麼做,春晚上也有流行歌結合京劇的形式,這實際上更有助於年輕人聆聽傳統曲藝,繼承傳統。如果說流行元素加進傳統戲曲不算毀作品的話,我不明白外語怎麼就毀了。回憶一下,中文歌曲里加了英語詞的有多少?毀壞聽覺體驗了嗎?毀壞中文純潔性了嗎?毀了這首歌曲了嗎?我就想起《唱臉譜》的第一句:「外國人把那京戲,叫做Beijing Opera。」要是按照李谷一之流的觀點,好好的唱國粹京劇臉譜,怎麼第一句就講什麼外國人,還拽洋文,要死要死要死,國將不國。

再來,李谷一表示:你尚雯婕會法語了不起?老娘在法國開演唱會就只唱中文,法國佬也要乖乖聽著。外國大師如帕瓦羅蒂到中國,也是演唱母語。所以你少拽外語,我不吃這一套。

第一個問題,我就問一句:您老在法國唱中文歌,有幾個法國人記得您啦?你以為別人會讚賞你的「民族大義」,事實是別人估計都懶得去聽。

第二點,也是實質的問題:世界名曲之所以世界流傳人人都愛聽,是因為它好聽啊!!並不在於演唱者有沒有唱母語。一個簡單的例子:史上最成功的奧運主題曲是1988漢城奧運會的《Hand in hand》,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這首歌作為從韓國傳出來的名曲,似乎都沒有完整的韓文版,因為它一開始的填詞就是和美國人合作寫的英文詞。然而它很好聽,它很有名,沒有人覺得這是糟踐了民族文化和尊嚴的作品,相反因為最後加的一句「阿里郎~」,被認為是韓國文化與國際結合的絕妙範例。所謂音樂無國界的意義正是如此,一方面好音樂不需要刻意迎合外國人(所以外語歌里也可以加民族戲曲),另一方面好音樂用了外語也全無不妥(所以民族戲曲也可以借外語歌傳播發揚)。

北京奧運會上,我們的主題曲也是中英雙語演唱的,要按李谷一的思路,這奧運會都開到家門口了,還管他們外國人聽懂聽不懂,還唱什麼英文,也該批判!

尚雯婕在外語方面有特色,不僅曾經幾度作為國宴的演唱嘉賓,還是中法文化交流年的中方形象代言人,也不是泛泛之輩了。她用了一點自己擅長的東西在改編作品裡,改得好不好另說,形式上我覺得毫無問題。李谷一過分拘泥在舊的思路里也罷了,還在舞台之上幾度咄咄逼人,以老前輩的身份倚老賣老叫人下不來台,我以之為恥。

PS: 作為法語專業的孩子,我推薦你們聽一下《夜之繆斯》(La Muse de la nuit)的原曲唄,雖然是法語詞,但是曲調又有一種民族風的感覺,並不是法國風情。第一次在班上聽到的時候,我和外教都被驚艷到了。推薦給大家。


大概你們是沒見過汪涵在節目里跟李谷一抬杠的,哈哈哈哈哈

天天向上20090220期:

還有

想看視頻的戳這裡:天天向上20090220期:男生排隊追求李谷一

直接跳到60分鐘往後就能看到。

天涯也有八卦:李谷一《天天向上》當全國觀眾開罵,汪涵被罵不尊重老藝術家(圖)

樓主是:駭客趙小康

 20090220天天向上 李谷一罵汪涵:

   汪涵被指不尊重李谷一,具體事件是指出的一期《天天向上》,嘉賓是李谷一、王麗達等四位民歌手,在節目中,因為提到李谷一的年齡,以及其他調侃的內容,所以說汪涵不尊重李谷一,而且李谷一臉色還不好,所謂,明顯不高興,故以此抨擊汪涵做節目沒分寸。

    李谷一從節目一開始就覺得汪涵沒有把她放在首位上,而是自己帶了一群主持人在前面說啊、跳啊,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推薦,而後在節目中,又是介紹了一下自己,就重點推薦她年輕的後一輩歌手。因為年輕的後一輩歌手,即年輕又漂亮一些,當然具有可觀賞性一下,所以節目中推出的民歌聯唱的時候,都是年輕的後一輩歌手在唱,而李谷一隻是拿著話筒在手上,鼓起眼睛在望著,等到汪涵向她提問時,終於積聚多時的怨氣開始以一種「陰陽怪氣」的形式發泄了。

    剛開始,汪涵提出問題的時候,李谷一都是用長沙話回答。其中汪提出請李老師用普通話,李就是要用長沙話,其它主持人也提出請用普通話時,李就是置若罔聞,偏要用長沙話。其實李谷一一直呆在北京,普通話就像她的母語一樣,完全是隨口就來的。而且廣電部門有規定,在電視節目上,必須用普通話。李谷一是知道這個規定的。但是她就是不說,你說一句:請說普通話,她就是還要用長沙話說。無論你說多少邊,李谷一就當主持人在放屁。搞得汪涵開始下不了台了。

    而後,在節目中更是明顯的,李谷一故意調刺,說你汪涵會策,我比你還會策一些,今天要你曉得什麼是策。策:在長沙話裡面說的就是會調侃的意思。到後來,汪涵看李谷一這麼不配合,問什麼問題,不但不好好回答,配合節目,反而是故意為難。汪涵開始有點壓不住火了。這時的李谷一競還得意的說:你這個小化生子,今天要你曉得點厲害。化生子在長沙話的意思是在母親肚子里懷了50年還不願意出生的怪胎。在長沙說的就是不孝子孫,是二流子之類的意思。一般是老人對不上進的兒女罵人時候說的話。汪涵終於忍不住了。說:李老師,李娭毑,節目再這樣就做不下去了。我這裡只有祝你長生不老了。

娛樂八卦這種事情刷刷新聞看個開心就好,非較真去弄個誰對誰錯有啥意義。

差不多有半個世紀的代溝,也不知道知乎er整天都操些啥心。。。


人老了都一樣,當年被批判為靡靡之音的李谷一也變成了當年被迫自己的那伙人……


本來不太了解李谷一的,但本著老一輩的藝術家大多是有情懷,有底線的,多少保留著一些尊重。

看了幾次她參加的綜藝節目後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傲慢,固執,自大,倚老賣老,濃濃的小地方國企幹部作風。

後來再有她參加的節目我都直接換台了。


有兩句話,說的就是這種人!

第一句:老而不死為賊!

第二句:倚老賣老!

這個節目的三觀本來就不太正,尤其是三個加一塊200歲的人來做點評,我就呵呵了。

說句不中聽的話,李谷一有點裝逼裝大發了。


多年以後,李谷一老師坐在評委席上,準會想起當年社科院禮堂內,領導批判靡靡之音《鄉戀》和「李麗君」的那個遙遠的上午。


漁鼓道情的部分,尚雯婕是用地地道道的中文唱的。「不用中文」、「改成法語」這兩句話,根本是偽命題。

尚雯婕只是選擇了一首世界音樂舊作來配合節目組的要求----做!融!合!而恰好這首歌是法語歌。 融合後的作品漁鼓道情部分還是原來的曲調,百分百地地道道中文!

某些聲稱尚雯婕唱漁鼓道情「不用中文」、「改成法語」的人,你到底是沒看過節目,還是陰險?!


對於淪落到保護層面的東西,多一個人喜歡都是好事了。如果原汁原味的唱,才是真的沒有做什麼貢獻。另外年輕人對於傳統的理解,文化是一方面,更是因為它酷。為什麼年輕人京劇學的人不少,很大程度因為很多流行歌加了這樣的元素就變得不一樣了,最成功的就是北京一夜。尚雯婕說的翻譯,就是把所謂的土翻譯成酷,有了這種酷,才能談傳承。

對於李谷一的行為(在這裡已經不想稱之老師),我只能說令人髮指,倚老賣老的不輕。

她有幾個觀點很矛盾,第一,在乎語言在乎的要死,不在乎音樂風格。她說語言是西方的就是崇洋媚外,那請問嘻哈為什麼可以做結合,難道嘻哈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如果把滑板鞋和傳統文化做結合就沒關係?搞不懂。

第二,說自己80幾年去國外唱中文歌和別人來唱西洋音樂。這個和文化的傳承就沒有關係。這就好比麥當娜開中國演唱會當然隨便唱,但是麥當娜的合聲,吉他手想來中國演出,那就得迎合中國的團隊了。漁鼓道情這門藝術就是和聲這個類別的,而民歌,歌劇就是麥當娜類別的。至於李谷一得到的掌聲,他可以問問聽過義大利歌劇的人,有多少理解講的是什麼。這就是尚雯婕所說的翻譯。一個東西可能受歡迎,但是原因只是因為他高雅,而不是觀眾真的懂。當輔佐以其他材料的時候,像語言,佛經,地方樂器,編曲等等,是否能夠幫助別人懂一點呢。李谷一自然不會考慮這一點,她只要鮮花和掌聲。

我作為一個年輕人不希望看見一個個文化遺產毀掉,是否有媒介,是否願意有人做一些努力我們無法知道會有多少,但像李谷一這種對於別人的努力加以侮辱的行為,對誰都沒好處。

至少讓我覺得漁鼓道情有點酷的人是尚雯婕,不是李谷一。


補充一些,關於「翻譯」一詞,尚雯婕的原意絕不是語言上的翻譯,她也沒有做這個工作,她唱的歌是自己創作並且參考了雨果的作品。她所說的翻譯是文化的翻譯,講文化內容翻譯成讓外國人理解的方式,這裡就會涉及一些改變和個人的理解。它的作用正如當古詩被翻譯成白話文,甚至外文,的確它損失了一部分內涵,甚至是準確性,但學生或者外國人一定靠這些翻譯的幫助去走進文言文和古詩,毋庸置疑。這是不是有助於傳承呢,這就關乎對「傳承」的理解。

「傳承」本身是一個傳授過程,我很喜歡您從節目定位的角度思考,但是注意,如果這個節目的意義是請流行歌手學會傳統音樂形式,那我覺得這節目就沒有意義,因為不可能學會,如果短短几天就可以被人學會,這個音樂形式和內涵會不會太淺顯了。而尚雯婕有沒有做這方面努力呢?有。她唱了選段,玩了樂器,當然我不覺得這是文化傳承類節目的意義。這是節目,意義是把文化傳播給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增加傳承的可能。有興趣的人會去搜索,甚至去學習,最終達到您所理解的傳承。節目的終點是廣大的觀眾,不是那些歌手,歌手只是傳播的媒介和通道,對於喜歡流行音樂的人來說,也許只有尚雯婕,蘇醒這種傳播才可能引發之後的傳承。回到上一個例子,學古詩的人可以通過白話文去了解古詩,不是只學白話文;觀眾可以通過尚雯婕的音樂了解漁鼓道情,不代表要和尚雯婕學漁鼓道情。


其實我覺得用法語是為了怕外國人聽不懂這種說法,根本就不是人家本意,分明是被李谷一那麼噴又不好當場和她吵架,沒別的說了,拿這個當台階,誰知道李谷一根本不下


支持李谷一老師,麻煩順道把這位也批下:

伏爾泰,你改編了我泱泱中華的《趙氏孤兒》,竟然不用漢語,該當何罪?


什麼事都能扯到民族扯到中國,煩不煩


這件事兒過去一年了還在「餘韻繞樑」,甚至被改編成了高三作文題:

最近,在一檔文化傳承類綜藝節目上,一位女歌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漁鼓道情」傳承人一同演唱經典名段,她用自己寫的法語歌詞演唱,遭評委老師質疑。她解釋說法語歌詞里有她自己的理解,且在場有外國人聽;而評委老師強調對於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人,就應該用中文唱。(2017屆高三第一次14校聯考作文)

至少三年內,可能都不斷會有師生來搜這個問題,從我們的討論中汲取靈感。不過奉勸一句,看知乎討論對寫作文沒太大幫助。

本問題下的立場幾乎一邊倒,幾乎變成李谷一黑歷史的八卦貼。滿屏都是勇者變惡龍,人品不佳,歷史不幹凈。

別鬧了!

這是一檔綜藝。參與綜藝的選手和評委本質上都是演員,大家都在扮演一個角色而已。我綜藝幾乎不看,只看看上海地區的少數選秀節目。無論哪個台做的節目,無論請誰,總會設置三四個評委,其中一個負責輸出專業意見,一個負責搞笑,一個負責毒舌或者負責聖母。為啥不全都請最專業的?因為太專業的沒有賣點、沒有炒作點啊。你看李谷一毒舌幾句,大傢伙兒不就討論開了嗎。李谷一併沒有隻批評尚雯婕,在第一期節目里她就直言胡孝斌搭檔譬陰老腔傳承人張建民的表演「並沒有真正把華陰老腔融入進去」,讓胡彥斌很尷尬。在第六期節目里,她同樣質疑了歌手蘇醒與泗州戲融合不夠。

李谷一在節目里的任務就是扮演毒舌評委,別老抓著歷史和人品,關鍵得討論她批評地對不對呢。

我們來看看其他專業人士怎麼說的:

10月30日,廖昌永稱,如果作品是全新創作的,那麼根據法文、英文甚至是火星文,完全可以。若是傳統的東西,最好還是用本身的語言來唱,因為它是符合內在藝術規律的。

泉州南音傳承人、廈門大學南音研究中心主任蔡雅藝提到,該事件需要一分為二看待。尚雯婕是一名當代流行文化歌手,這樣的群體不需要背負部分傳統文化的限制。流行歌手和非遺繼承人的定位不同,他們可以勇往直前,吸取戲曲的養分滋養他們的新創作。「我們同時還要鼓勵這類年輕人大膽嘗試。」她表示。

談到古老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廖昌永認為:「我們要想把作品推向世界,不應以任性改編中國傳統文化為代價。」

蔡雅藝表示,文化不是媚俗的,必須有自己的精神和格調,必須要尊重悠久傳承的藝術的精神和本質。不是為了對方聽懂,我們才去做什麼。

(新民晚報數字報-弘揚傳統文化能用外語嗎)

廖昌永說地很清楚,尚雯婕的做法看似在推向世界,其實是「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蔡雅藝則說得比較委婉,尚雯婕是流行歌手,沒有傳承的義務,愛怎麼折騰都行。潛台詞是,你不能把折騰說成「傳承」。

-------------------------------------------------------------------------------------------------

所謂傳承,意為「傳接繼承」,既要儘可能完全地「繼承」前代的文化遺產,又要儘力將這份遺產完全地「傳接」給下一代。

尚雯婕用法語演唱非遺的理由是「歌詞里有她自己的理解」和「在場有外國人聽」,提煉其理由即「創新」和「傳播」。李谷一強調必須用中文唱中國非遺的本質是提倡原生態地傳承。由此本題的核心話題即探討「傳承文化應該保持原生態還是應該注重創新和傳播」。在傳承、創新和傳播的關係中,「傳承」應該居於核心位置。「傳承」既是底線也是最高目標。但是傳承絕不可能一成不變,事實上我們現存的所有文化遺產都是幾百幾千年不斷創新的結果。

傳承需要創新,但創新並不都有利於傳承。創新的對象可以是內容,也可以是形式。或者說,有些文化的內容能創新,形式不能創新;有些文化的形式能創新,內容不能創新。例如一首古詩,當我把文言翻譯成白話時,我雖然傳下了詩的內容,但因為語言形式的變化,讀者並沒有覺得傳承到了古詩,傳到的其實已經是一首新的詩了。如果再把這首白話詩翻譯成法語,中國人讀了不會覺得這是一首中國詩,法國人讀了也不會覺得這是一首中國詩,那就等於又創造了一首新的詩。這說明詩歌是以形式為核心的。語言上的創新雖然傳承了內容,但因為形式變了,就是不利於傳承的創新。再例如四大名著,我把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動畫、遊戲,只要內容不變,觀眾依然會覺得自己在傳承文化。如果我把裡面人物的性別全部顛倒,把人物關係和性格進行改寫,比如甄子丹、姜文的電影《關雲長》將曹操塑造成忍辱負重的忠臣,將漢獻帝塑造成城府很深的「陰謀家」,就不再是傳承文化。可見小說是以內容為核心的。《關雲長》本質上是一部同人,不會有人把同人作品視為傳承文化的。具體到戲曲等藝術上,即使旋律一樣,語言的變化也會導致整個作品文化歸屬感的變化。例如普契尼歌劇《圖蘭朵》里化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旋律,「邁克學搖滾」翻唱了張學友的《吻別》,這兩個作品如今聽來幾乎感覺不出中國文化的味道。但是當代創作的不少京劇新戲卻廣受好評。可見戲曲可以改變內容,但不能改變形式。尚雯婕一方面自己寫歌詞,一方面用法語演唱,等於將《漁鼓道情》的內容和形式都變了,成為一首有中國戲曲元素的法語歌。大家可以去看看視頻,看完後捫心自問有沒有感覺到傳承。

再來看傳播。傳承需要廣泛傳播,但傳播並不都有利於傳承。女歌手以現場有外國人為理由改變戲曲的語言是站不住腳的。第一,大部分文化遺產都面臨失傳的危機,《漁鼓道情》亦如此。大部分中國人此前從不知道這種藝術,那麼要傳播也應該先讓國人多了解、多喜歡它,而不是優先考慮外國人。第二,如果中國人在法國看歌劇,法國的歌劇院會因為有中國觀眾而用中文演唱嗎?第三,我們平時看好萊塢電影、韓劇、日漫的時候會傾向於聽原音還是中文配音呢?上文已經證明,戲曲藝術是以形式為核心的,語言的改變會導致文化歸屬感的改變。無論中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會從女歌手的法語戲曲中傳承到中國文化。其實說到底,用外語改編中國文化以期廣泛傳播的做法暴露出了我們的某些藝人缺乏文化自信。如果在台下的不是法國人而是辛巴威人,我們會用英語來演唱以向辛巴威人傳播嗎?在網路上很紅的《甩蔥歌》讓人一聽就想到日本二次元文化,誰還會記得這首歌其實是百年前的芬蘭民歌?

真正有利於傳承的創新和傳播要先區分藝術的精髓到底是內容還是形式,再融入更具時代性和世界性的元素。例如《梁祝》原本是二胡曲,但是用小提琴來演奏也很好,聽眾還是覺得這是中國樂曲。台灣漫畫家蔡志忠用漫畫來講述諸子百家,既保留了思想精髓,又通俗易懂。

-------------------------------------------------------------------------------------------------

以上是我輔導作文的思路。

我當然知道尚雯婕其實是在做「融合」而不是在做「傳承」,但是《叮咯嚨咚嗆》這檔節目畢竟是以「文化傳承類綜藝」自居的,那麼「融合」也應該以「傳承」為最高目標。尚雯婕,包括胡彥斌、蘇醒等,顯然只做到了「融合」,卻離「傳承」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果他們參加的是歌唱類選秀節目,那麼這種程度的融合是很亮的,但是在文化傳承類節目里,則是不合格的。

當然,這個鍋首先是節目組的,其次是歌手的,決不是李谷一的。


她九十年代來我們這演出,本安排的假唱,結果現場主辦方不知道是故意還是搞錯放的是伴奏,她被迫唱了,連拍子都跟不上,聲音慘不忍聽。有趣的是,她一點也不害羞。跟現在一樣,她!沒!變!


嚴重不同意李谷一的說法,不管尚雯婕唱的好不好,但至少有膽量做出改變,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好樣的。李谷一這不只是關於中國人是否應該唱中國歌的問題了,有點倚老賣老了,看她說話那語氣,85年就去法國表演什麼什麼的,有種高傲的瞧不起人的感覺。估計也是這些年被歌唱家歌唱家這麼捧的雲里霧裡的了。


小時候經常和老媽看CCAV3的節目,而我媽特別愛歌手之間相互比較:

女歌手比較:殷秀梅和李谷一。

節目里只要有李谷一的獨唱,我媽就換台。她說:

一看李谷一長的這樣就煩人,唱的比殷秀梅差遠了。

男歌手比較:閻維文和郁鈞劍。

同樣我媽喜歡前者威猛雄壯的聲音,不喜歡後者舉手投足眼神面相都跟女人似得郁鈞劍。

從面相上看,你覺得李谷一像個善茬嗎?


我唱歌好

我年齡比你大

我會創新

我年齡比你大

我比你年輕

小屁孩,你是聽我歌長大的!


支持尚雯婕。上了年紀的人總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凡是與我相同的都是對的好的,但凡與我不一樣的都是錯的壞的。但是請注意,這只是你個人的觀點。李谷一老師可以說我不喜歡你的改法唱法,但是她要求別人以後都不要這樣唱就不對了。歌手唱歌是為了觀眾,唱文化遺產為了中國人甚至世界唱的,不是為了你一個人唱。不可能你喜歡什麼樣的人家就都唱成什麼樣。有一丁點不和你心意就是別人大錯特錯甚至到了愛過高度。


老藝術家中抱殘守缺,固執己見的不是一個兩個,比起六小齡童,李谷一這些都不算事

一些傳統藝術日漸式微,跟一部分老藝術家的這種作風是分不開的


Sarah Connor (singer)

德國女歌手,主要作品為流行樂和搖滾樂,早期成名作包括From Sarah with Love等,維基百科列舉了她的各種獎項三四十項,是國際樂壇最成功的流行樂女歌手之一。

然而她的歌曲大多是英文的。

Rie fu

舩越里恵,也以Rie fu這一名字為世人所知,日本女歌手,比較著名的歌曲包括Life is like a boat等,其歌曲因常以日英雙文創作而聞名。

為什麼在中國,用非中文寫首歌,會惹來這麼多討論?想要用哪種語言演唱,是每位歌手創作的自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歌詞「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硃砂」?
請評價現在的古風音樂,如董貞,少司命等?
心然為什麼要封麥?
把詩經改寫成現代古風歌詞會是什麼樣的?
洛天依的聲音真的好聽么?她是怎麼火起來的?

TAG:中國文化 | 流行音樂 | 古風音樂 | 尚雯婕歌手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