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父親的什麼階段?

我是一個父親,兒子今年7歲要上小學了,因為工作關係我從他5歲開始到外地工作,每三個月回去一次,每次10天左右。其實很不想離開他們母子,就是為了多掙點錢。但是我聽說男孩成長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是非常需要父親這個角色的,我想知道大概是幾歲開始,我要提前準備調轉工作,回去陪兒子成長!盡一個父親的職責!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

我的班裡有一個小男孩,內向話很少,腦筋很靈活。

他的爸爸,自己在隔壁縣市做酒店生意,不是千萬富翁,也能算是個大老闆。這個爸爸,平常很忙很忙,深更半夜回到家裡,幾乎不和兒子打照面。

我問:爸爸陪你嗎?問過你的學習嗎?和你一起出去看過電影嗎?

答:沒有。

我教了這個孩子四年,只見過這個爸爸一面,還是我厚著臉皮打了三通電話邀請來的。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跟他說:你兒子的資質將來是可以讀清華北大的料,可是他不在乎學習不在乎一切,因為你從不過問。你的不在乎,導致他的不在乎。你兒子在我跟前說過「要是我家有一百萬就好了……」,吞回去的半句是「那我就可以不用讀書了」。

我教齡尚淺,但是我知道一個小男孩他想要的快樂是什麼樣子的----能和同學眉飛色舞地聊「爸爸媽媽帶我去哪兒玩了、我爸爸帶我去圖書館了去踢球了去游泳了去放風箏了」。

我覺得,父親,能有意義地陪伴,這就是最重要的。

放下手機、麻將,和孩子一起放風箏,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會很快樂,他能和同學有談資。

我也見過其他孩子的爸爸,有的爸爸真的做得很好很好,他未必有很高的學歷,未必有很體面的工作,但是他能抽時間陪伴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他對自己孩子負責,也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孩子。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問:誰的爸爸可以來學校幫助老師裝煙囪,獎勵小紅花哦(小學那會平方燒煤取暖)。

班級里所有的男孩子都舉手了,我不能舉。

一來:很早不和他聯繫了。

二來: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只和媽媽。

於是到現在張這麼的我依然羨慕有爸爸陪伴的人。

我想我會勵志做一個好爸爸。


謝邀。。。。我是個女的。。。

但是講講親身經歷吧。

我大概九歲左右的時候,基本是看不到我爸的。他那時候工作特別忙,每天我睡覺了他才回家,我上學了他早出門了。

其實,長大以後,並沒有覺得自己缺少父親的陪伴。主要原因,一是我爹偶爾閑暇的時候(也就個一個小時左右)會跟我講講有趣的事,父母聊天也會聊起他們共同的回憶,氣氛很好。慢慢的,該有的三觀基本都正確。

二是,他沒太多時間陪伴我,但是他會給我買很多書。史類佔大多數,建立起我對於人和事的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思想。

三是,給足我尊重。我的隱私從不侵犯,同時告訴我男女的差別,要我保持警惕。(這一條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比方說他在家的時候我不可以穿小褲衩,因為他是男的我是女的。)

四是,選擇權。他不會事事干預,告訴我裨益讓我自己想

以上,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影響力和家庭氛圍的原因。


我覺得女孩和男孩對父親的需要是不同的,我兒子今年五周歲,他潛意識裡很想親近爸爸,但是他爸爸陪他時間很少,一方面心情好了,兒子騎爸爸脖子上拉屎都無所謂,一方面心情不好,毛大的事都會電閃雷鳴,偏偏他爸爸是個很瑣碎的男人,嘮叨嘮叨嘮叨。現在我經常說我兒子是葉公好爹。

但是他長時間跟我泡在一起的結果是,很細心,很暖,有責任感,嘴甜心軟,但是膽小,怕黑,不擅長跟很多人打交道。

而且男女思維方式不同,真怕他最後變娘炮啊。


任何時候~


任何時候

因為我是他爸爸

他是我兒子


3歲開始。


男孩子受父親的影響比較明顯,所以,父親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榜樣的力量,不同的年齡段也要扮演不同的榜樣形象。作為男孩的父親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借鑒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

諮詢更多備孕,親子教育等問題,歡迎各位朋友關注【關山老師】微信公眾號:【guan676】

  1、面對幼兒期的男孩,幫他們完成對母親的依戀

  曾有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母親的愛讓我們迷戀,但母親過度的愛卻會使一個男孩長不大,使他永遠停留在小男孩的狀態。的確,有很多這樣的小男孩,他們不喜歡與別人接觸,整天寸步不離母親,甚至到了上學的年齡,還整天跟在媽媽後面,不肯去幼兒園或學校。

  幼兒期,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務很多,最主要的一點是完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即讓他們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這一時期,爸爸的任務是巨大的,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男孩,鼓勵他與自己溝通。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講,父親的關愛意味著一種特殊的意義。

  2、面對兒童期的男孩,明確規則,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

  一位幽默的父親曾這樣說:「要想與兒子很好地相處,一定要學會摔跤!」 這位父親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男孩喜歡父親與自己打成一片。其實,這也正是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 心理學家表示,男孩在與父親的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與爸爸的打鬧中,爸爸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 規則的。

  3、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大家都說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一所中學裡進行了調查。他發現這些初中的男孩子都是以「群」而居的。一般情況下,愛學習的男孩們總會在一起玩兒,而那些愛打架、調皮的男孩總在一起。 心理學家想深入了解這個現象,便問那些愛學習的男孩: 「你為什麼不喜歡跟他們一起玩?」 「因為我跟他們不是一路人。我們都是有父親的人,他們要麼沒父親,要麼不跟父親生活在一起,所以,他們總會幹壞事。」 孩子們的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人類行為學研究表明,勞改所里80%的「少年犯」都屬於這樣一種情況:他們要麼沒有父親,要麼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要麼就經常得不到父親的關注。由此可見,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講,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時刻束縛著兒子的行為。

  在尊重女性方面,男孩需要父親給他們做出榜樣。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家長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一戰線。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父親的態度一定要真誠。如果父親並不想幫助妻子,而是逢場作戲式,那男孩就會越來越不尊重母親,甚至還會越來越多地向母親的權力發出挑戰。 其實,當男孩進入了青春期,不是母親的力量變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變硬了。這時候,他們需要父親給他們約束的力量,並為他們指引方向,所以,在這一階段,男孩是否會變「壞」,大部分原因取決於父親。

關山老師,一名兒科醫生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關山老師】:【guan676】

孕期、育兒類問題免費諮詢

歡迎加入我們的親子大家庭群


其實父母的陪伴都是很重要,這是前提。

但是從書上《raising boys&>&>說的來看,0--6歲母親的陪伴是基石,鑒於題主的情況,關於母親我就不啰嗦了。6歲開始到14歲,父親的影響力就開始重要起來了,他需要通過父親來學習怎麼樣當個男性,會開始渴望和父親在一起,一起玩,一起運動。但並不是說母親就可以轉身離開了。其實刻意要教些什麼也很為難,所有的影響都是日積月累的,你的陪伴你的分享你和他去散步奔跑打球鍛煉閱讀玩遊戲,這些都是愛的符號。


看到有個妹子答主講她爸爸雖然比較忙但是還是經常給她講故事之類的,覺得好羨慕啊。我也是妹子,我是個反面教材。

根據我的經驗,我覺得經常溝通、經常聯繫對親子關係很重要,如果不能親自陪伴精神陪伴特別重要,只有人在家裡,但是沒有溝通其實沒多大用。

我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住,但實際上我爸並沒有很忙,小學的時候是周末去他那他輔導我學習,初中的時候一起住,他不出門上班但是我很早就出門上學晚上回來也比較晚了,我們之間除了學習沒有別的話題,印象深的就是有次我說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他也正在和我聊,突然他冒了一句你還不去看書,你這次考試多少分?當時覺得特別掃興。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也挺多的,但是溝通真的很重要。

沒什麼教育專業背景,匿個名講講我身邊的事,我身邊很多父母不在身邊的(因為很多都是做路橋建設之類工作的,我自己也在山裡呆了五年,感觸最深的就是家庭分居),所以看到過不同的小朋友讓我覺得溝通和小孩子身邊人的引導很重要。

我一個妹妹是她媽媽帶的,她爸爸外出工作,今年12歲了,但是她不像我對我爸那麼疏遠,性格也比我活潑。平時她爸爸經常給她打電話,然後暑假她媽媽就帶她去爸爸那邊,或者她爸爸有假期了就一家三口在施工駐地附近的城市玩,我在她媽媽的朋友圈看到她爸爸在項目那邊養的鴿子、兔子、狗,寫的是爸爸給女兒養的小動物。

另外一個弟弟也是媽媽帶的,畢竟是路橋這種路修到哪裡人就去哪兒的工作,一家人都覺得他和他爸爸的關係被他媽媽影響了,大概是獨自帶他比較幸苦吧,多多少少會有怨言,然後夫妻之間也是聚少離多,媽媽挑爸爸的刺或者抱怨之類的讓這個弟弟對爸爸的一些做法和行為抱怨,所以如果做父親的如果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不善於表達溝通,母親是個很重要的橋樑!因為孩子對父親的很多印象是來源於母親。

像路橋、礦業、石油、電站這種工作,很多都是家庭分離,夫妻分離的,甚至一家三口三個地方都有。然後就要好好溝通,爸爸媽媽不能陪在你身邊是為什麼?你能不能像男子漢一樣/大姐姐一樣接受這件事?爸爸媽媽知道你一定能做的很好。然後經常打電話,不要總是問考了多少分,作業做了沒,問下學校里發生的事、生活上的事、該鼓勵的就鼓勵,該講道理就講道理,承諾的獎勵回家的時候一定要兌現,還可以帶小朋友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這就是爸爸/媽媽和其他叔叔們修的路/橋/電站!他們會因為有這樣的父母感到驕傲的!

回到答主的問題,小孩子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父母陪伴的,我初中的時候都還羨慕同齡的孩子和父母關係融洽,但是等我不再期待我爸能變成和別人家爸爸一樣的時候,我爸再對我說「你還是很不錯的」我反而覺得很難受,說不上是覺得假還是肉麻,總之就是不舒服。如果能讓小孩子覺得我的爸爸和別人家的爸爸沒什麼區別只是上班的地方有點遠,這樣的心態保持到答主回到小朋友身邊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像我這種,我覺得我爸和別人的爸爸不太一樣,我不能跟爸爸撒嬌,也不能開玩笑,除了學習不能說別的話題,他說的東西我覺得過時,我說的東西他不願意聽,如果形成這種認知了再想拉近親子關係就比較難了,所以我說我是個反面教材。


三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我和媽媽,所以我沒有一丁點關於他的記憶,而且也沒有「爸爸」這個概念。

大概是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吧,一天傍晚吃過晚飯和媽媽去散步,突然看到了前邊的一家三口也在散步,孩子騎在爸爸的肩上,孩子笑得很開心。大概是小孩子之間固有的那種攀比心理吧,我問媽媽為什麼我不能像他那樣,可能媽媽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叫我不要再問,所以我也就只是哦了一聲不再說話。

可是啊,十多年過去後,我依然可以記得那個夏天的傍晚,孩子騎在爸爸的肩上,他的媽媽在旁邊微笑著,黃色的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一直到路邊的牆上,而我,望著他們的影子看了好久好久。


成長期間一直都需要,每個階段各有側重點。

父親要注意將這種孩子對父親的依賴與需要逐漸轉變為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幫助男孩子成長為獨立的男子漢是父親的責任。

幼年時候,兒子最需要父親的是親近與陪伴。這樣孩子才能潛移默化的學會如何熟悉「成年男性」這個群體。這個階段爸爸、叔叔和爺爺是兒子最先接觸的成年男性群體。孩子與父輩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以後與成年男性群體建立關係的態度和方式。如果孩子與父輩關係是親密熟悉的,以後遇到別的成年男性時才會知道怎樣處理關係。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父親爺爺都感到陌生,那麼他遇到家人以外的其他男性可能更會感到害怕或不知所措。成年男性與女性相比,往往更嚴肅寡言,不要讓孩子在與男性建立關係出現挫折時轉向母親等女性的溫柔懷抱,迴避建立正確的男性關係。

幼年時候,父親還有保護者角色,在男孩幼年期間遇到危險、突發事件的時候,挺身而出的是父親還是母親?幼年時的記憶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孩子長大以後處理危機與困難時的態度與方式。如果幼年時母親總處於一個強大的保護角色,孩子長大以後,內心充當自己「保護者角色「的」人格」有可能也會在潛意識裡依然是一個女性人格並以相應的方式來化解困難和危機。如果幼年時孩子見到過父親是如何以一個正面積極的男性形象保護自己,並鼓勵自己去對抗困難,那麼他也會培養出男性的保護者角色人格,像父親一樣去保護自己與弱者,而非一個遭受欺凌懦弱的男性人格遇到危險時由女性人格來保護。

童年時期,當孩子開始產生自我性別認同時,父親和母親是孩子第一位導師。對於男孩,父親更應以身作則。父親的角色失職有可能導致孩子性別認同出現偏差。如果父親沒有展現出優秀的男性形象品質,或沒有對孩子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做出應有的甄別,會讓孩子在具體且直觀的方式認同男性原型的優秀品質時出現障礙。

父親是男孩的第一位教練,幫助男孩尋找到他喜愛的運動是父親的責任,體育運動對一個男孩建立自己的男性品質(堅韌、拼搏、求勝、團隊合作)、促進青春期身體發育增強體魄具有重要意義。這項責任也通常難以由母親等女性家長來勝任。在體育運動中,父親與孩子也能培養夥伴關係。


家長會。


我是個女孩。

依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覺得從5歲開始,應該就需要父親的陪伴了。因為我5歲上的一年級,那時候父母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送到小姨身邊讀書,我現在的感受,父母的陪伴應該比優良的環境更重要一些。

因此我建議你調整一下工作,多陪在孩子身邊。小學一年級應該是他要開始懂事的時候了,及時幫助和糾正他的人生道路。

錢永遠沒有感情來的重要。

我父母也在我上二年級時就將我接了回去。


0-6歲,母親給孩子安全感(0-3歲如果可以母親最好可以咱家裡全心全意陪伴著孩子。我知道在目前中國挺難。我自己也沒有做到。)

6-14歲,父親帶孩子看世界。也就是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格局。(這個時間,父親的榜樣的力量和陪伴對孩子真的特別特別的重要)


我覺得除了陪伴之外,更多是鼓勵吧,這和母親的鼓勵不同,男孩子對父親的鼓勵認可度會更加高,畢竟每個男孩心目中的偶像也是父親啊。


不小心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一些事罷了。我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他也長年在外掙錢,從我記事開始就是這樣,大多數時候都是只有過年回家。

父親對我的影響是點狀的,但是很深刻。相比,我更多和母親在一起生活,那些片狀的潛移默化讓我感激也頭疼。

一路上,恰恰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最需要父親,一不小心,就到了父親慢慢需要我的年紀。

前一段時間,寫過一篇關於父親的文字,紀念我想起他,又並不表示有什麼結論。

————

想必今夜是最後一晚睡屋頂,天氣預報今晚可能下雨。至少明天之後會降溫,不會有那麼熱烈的夏夢去摧枯拉朽。

天空很沉,感覺自己已經上班三十年了。想起那句「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便更覺遙遙無期。

幾年前,父親看見我貪玩,屢教不改。在我房間門口對我說「恐怕,你這輩子就這樣了。」當時我聽的很清楚,卻依然不放手自己的遊戲。認真打完一局之後,緩緩走出去,一點沒有生氣,雖然比父親對我的更失望。

這樣的話,別人說一次比自己罵自己千百遍還帖的緊,何況是少言寡語的父親。每每回想起來,像是個見過幾次面沒有打過招呼的鄰居,在電梯里一個噴嚏把口水濺到自己脖子上,想生氣也顯得尷尬,想擦去也稍顯魯莽。也許可以放個屁來報復,可是想必沒人會那樣做,也沒人有那樣恰巧的屁。

父親在房檐下乘涼,使勁兒抽一口煙,閉上眼,也屏住呼吸,不讓一絲煙氣從皮膚里滲出來。到了蛐蛐兒的聲音停下,他才鬆口,我便遞上一杯茶。他說「嗯,放著。」我就自己喝上一口,才放到他腳下。

「恐怕,你這輩子就這樣了。」我如是對父親說。

之後我倆便一起煮了西紅柿雞蛋面做夜宵。和小時候一樣,他開一瓶啤酒,我也喝一口。

遠處的黑夜裡閃著電光,時不時警人一下。像某些瑕疵,在外人面前能掩飾就掩飾,哪怕只是唬弄,只要不再造成更大的挫敗,沒人管別處的雨。

————

貌似不該把這個陌生的地方當做表達方式


要這麼回答,要說的就多了去了。

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身為父親能給孩子不一樣的安全感和支持,無論孩子多大年紀和身處何位。

拿個人來舉例子。

孩子上學校讀書之前需要一個完美的家庭來培養完整的人格,離不開父親,注意「完整」這個詞。

小學不懂事和小朋友打架,打架本是小事,帶來影響的是父母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打架父親最有發言權,父親很重要。

中學小孩就有了不成熟的三觀,當父親的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母親的素質也很重要。

大學求學在外,物質重要但從小累積的認知更重要,《弟子規》從小就被要求的大了以後已經不用刻意記住,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有些父親以身作則到一半半途而廢,對兒女造成的影響就是當兒女的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就是我現在。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是扶養你的父母。

但你的命運不是獨立的,是和他們連在一起的。

道行不夠深不知我還不知道如何取捨。

父親對我的影響一直存在,我小時候他酷愛看金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是枕邊讀物,二十五史一本本整齊羅列,母親常常因為這麼多書而吵架,撕書,燒書。

以前我每看一本書都問問爹看沒看過,沒看過我才會美美的看,不然總覺得比不上老爹。

所以我說母親的素質也很重要。

為人處世我一直視父親為榜樣,想將來成為父親一樣。

生我之前忌煙忌酒,生我之後變本加厲。小學時期家境殷實,做生意賠本之後每況日下。

關於錢的事,都是小事,可是給人帶來感覺上的落差實在可怕,我覺得有些父親的內心還不夠堅定。

當父親我認為一定要有責任感,陪你渡過難日子的女人,混的不如你好的朋友和親人,還有拿你為榜樣的子女,這些人在什麼時候該怎麼對待要意外發生前就未雨綢繆,免得突然來襲做出錯誤的選擇。

父親對子女的影響一直都在,我做子女的很羨慕家庭美滿的人,無論他多大年紀。看見有這樣的我就懷念當時的日子,三人手牽手,我在中間走,累了騎在老爹脖子上,還拿鬍渣扎我,懷念,無時無刻不。也很羨慕無論多大年紀都可以和父親討論一些自己的經歷然後父親轉過來微微一笑告訴你他當時是怎麼做的,讓你少走彎路,這也是知識的一種傳承。

我現在知識的傳承就來自爺爺留下的書直接給了我,我時隔四十年再拿起這些書,感受時光分開的段落和親情交融的氣息,怎麼對我沒有影響。

我的父親我沒有辦法坦然面對,因為他做了從小教我不能做而他又大錯特錯的事情。

如果年紀輕的時候沒有了家庭,那對這個孩子的影響一生都在。

我不怪父親,因為如我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是命運糾纏在一起,命運不值一提。

還有,爺爺對父親做的如果到了我身上,我可能都做不到父親那個程度。我又在這裡矯情什麼呢。


給家產的階段,你只要在高生活壓力下解決他的困難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一定是的!


永遠陪伴


我認為不管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不管你是爸爸還是媽媽,從出生起每一個你陪伴在他身邊的時刻都很重要。不要說剛出生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兩三歲之前的事基本長大了都記不住,我不信。

兩三個月起,他就對於一直陪伴在身邊的你的聲音特別敏感,慢慢的開始你的懷抱好像比別人的懷抱更舒適,然後是你在身邊讓他感覺更安心,再然後應該是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努力用他能聽懂和接受的方式回答他,他有小心思也更願意和你說,進幼兒園會因為沒有你一直哭。。。(目前只經歷到有個七個月大的寶寶,更多的以後我不知道了)

這些信任這些安全感,是不是,你等到孩子幾歲以後突然回歸,告訴他,爸爸回來了,就能瞬間彌補回來的?如果不是,要彌補多久?能全部補回來么?我不知道,所以我不嘗試。

這些長久的過程中哪個時期更重要,我認為是無法衡量的。

並且我認為長久陪伴在孩子旁邊照顧他,相比在外賺錢給他提供更好的經濟支持而言,會對孩子更有責任感,並且你越能體會家庭的幸福感以及維繫家庭的不易,對於婚姻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有益的。

題主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提前準備調崗回去,不如現在就開始準備吧。

完。


推薦閱讀:

讓三歲的小孩上來直接看英文動畫片有沒有問題?
「喪偶式教育」、「保姆式教育」在如今的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嗎?
四歲的兒子想要當古生物學家,去研究恐龍化石,作為一個家長我該如何幫他實現夢想?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小學教育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