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買東西越貴越好?

一切生活用品


請看圖片 /微笑臉


其實買貴的更便宜啊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流行mp3,便嚷著讓家裡買一個給自己聽歌。父親讓電子城的人買了個國產的某品牌,那年代國產電子產品的外形你懂的。500塊,用了不到大半年就壞了,花錢送修。又用了不到半年徹底報廢了。初二,花1600買了一個iPod nano......用到我研究生畢業工作還好用,十一年了。只是現在一般都用手機聽歌了。

這是小時候自己最初的一個對於買東西的感悟。後來就開始買什麼都盡量買自己能承受範圍內最好的。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次性買好的比貪小便宜買便宜的其實更省錢!


化妝。

無論我怎麼模仿美妝教程里的上妝方法,我的美寶蓮底妝就是會在塗好後兩個小時內溶成一道道溝壑,睫毛膏和眼線會把下眼眶染成淡黑色,口紅已經在說話的過程中消失了。

但凡上妝必爆一臉痘,我以為是我卸妝不到位的緣故。

工作兩年後下狠心買了Armani的雲霧隔離和粉底。

然後被BB家的小帥哥強行安利了一支眼部打底。

眼線液是kate,平價戰鬥機。

這玩意兒很貴的產品我也試過,用起來的稱手程度跟kate沒啥區別。

然後把口紅換成了ysl和dior。

現在開始向cpb全線進發。

鼻樑再也沒有被眼鏡架卡出兩條深色的淤泥。

臉一整天都是乾淨的,不掉渣。

喝水的時候口紅不再掛杯。

有幾次太累了沒卸妝就睡,起來也沒有長痘。

貴的東西鮮有性價比高的,但有些時候性價比並不是最重要的。


貴決定了一個東西的下限,便宜決定了一個東西的上限。


我爺爺奶奶那一輩是徹徹底底的農民,我爸也是農村出身,我媽是城市姑娘,但那個年代普遍日子過的很樸素。

初中的時候

去商城買一雙30的帆布鞋,三周必壞。

每學期都買新書包,有時候一學期會買兩到三個,不出70元,壞的非常快。

幾個月買一個手錶,也是很便宜但這個確實記不得價格。

小時候並不覺得這些商品怎麼了反而覺得開心,經常換會帶來新鮮感~

直到高中,爸媽為了激勵我努力學習,考好就帶我買有品牌的東西。

人生第一雙耐克鞋,free4.0,一直到現在還是最喜歡這一款。嚇呆了!怎麼有這麼輕便的鞋!透氣!舒服!跑步利器!

後來一考好就去買耐克鞋,有次買了雙800+的鞋,穿了一年幾乎天天穿但就是不壞!到今年第三年了,顏色搭配我已經看不上了,但還是沒有扔,偶爾出門還會穿,就是穿不壞啊我怎麼磨它都不壞我想扔都找不到理由!

高三那年換了新書包,同樣耐克,相同重量的書它的肩帶就是能很好的分解力量讓我雙肩沒那麼痛苦,用到現在三年了,根本不用換,好看又低調。

手錶是前任送的G-shock,自從有了這塊表再也沒管過,不會時間不準、不會斷錶帶、不會摔壞、戴著游泳毫無壓力。分手後想換新的可是一想這麼棒的表閑置了太浪費,一直也沒換。

沒體驗過,就不會知道高科技的力量。知道了之後,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


作為一個怕冷的人,冬天必須穿雪地靴,買過一百多到三百多的,穿一年就扔了,鞋會塌,毛會薄,朋友從日本帶回來UGG,說打完折一千塊,我還鄙視了一下,我買三百的也是真羊毛好嗎

一直到我自己也買了一雙,我靠,真尼瑪暖和,回東北零下三十多度腳還熱烘烘的,幸福感飆升,然後就到處安利,大家看我像看傳銷的一樣

-----

上學時候用的化妝品,都是丁家宜,佳雪,曼秀雷敦,美寶蓮什麼的,幾十塊錢,本身是敏感皮,用完很不舒服,佳雪用完辣眼睛,美寶蓮用了起皮,於是乾脆就不用了。

一直到我買了一瓶蘭蔻的霜,不到五百,粉色瓶的,我靠真尼瑪舒服,水油比例好好,皮膚好像一夜之間就好了。後來也是見人就安利,曾經被我忽悠出去九瓶倩碧黃油,大家都以為我有提成


上了知乎之後………


我的邏輯是:貴价的東西不一定好用,但大多數好用的東西都不便宜。

養成這種意識大概是因為在英國待的這一年。但從物價來說,大多數買得起的比國內要貴,買不起的比國內要便宜。所以就覺得,何不幹脆稍微買貴一點的東西試試看呢?兩件事讓我肯定了自己的這一次嘗試。

英國的天氣特別乾燥,讓我一個油皮活生生被風吹成了干皮,到春天的時候竟然還過敏起來了。之前的護膚品一上臉就生疼,包括所謂適合敏感肌的雅漾理膚泉之類的。在醫院掛的號已經排到了一個月之後了,只好自己找各種辦法來嘗試拯救自己了。朋友給推薦了FAB,說是評價La mer,可以試試看。買回來一上臉還是疼的很。索性一狠心,在官網定了一瓶La mer。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皮膚過敏差不多癥狀就消除了。那時候的感受是,根本不存在什麼平價替代品啊,貴還是有貴的道理的。

另一件事是關於洗髮水,當時用了卡詩的魚子醬洗護,洗完頭髮自然風乾,看書的時候摸到自己頭髮,簡直內心驚呼了一句,天哪,這是誰的頭髮!這麼順滑!手感這麼好!這是我此前嘗試過無數日系洗髮水從來沒有過的感受。

對於這些日常護理用品,可能有些人會陷入一些誤區。一是,年級輕輕就用這麼貴的東西,以後年級大了怎麼辦。(放心,永遠有更貴的)個人認為,二十幾歲的時候儘力去維持肌膚的年輕狀態,比起三十歲了試圖回復到二十幾歲的狀態,要容易的多。二是關於價格,這個強烈推薦大家海淘。拿卡詩的洗髮水舉例,在英國買下來,一支洗髮水大概一百人民幣出頭,然而國內的超市跟天貓都是400+的價格,這個差價真心有點大。同樣的衣服鞋子包包之類的,國外很多電商折扣都很大,比起國內買/買a貨,性價比都要高很多。

貴的東西永遠有貴的道理的。拋開品牌、文化這類商業價值而言,貴的東西在實用性上一般來說是要強的,主要體現在科技和原材料這兩方面。真皮的質感總要勝過pu,真絲的衣服總要比聚酯纖維要舒服。iPhone的科技含量跟vivo是不在一個重量級的,十塊錢的面膜似乎也達不到一百塊的面膜的功效。但是價格的上升對於只想的影響是具有邊際效應的,十塊錢能買到功效為10的產品,但一百塊可能只能買到功效為30的東西。只是看你願不願意用10倍的價格換取3倍的功效了。

但真的貴价的東西不一定就都是好的。一方面,你要原諒每個品牌總會有一些抽風的時候,價格跟品牌並不是質量的保障,購物的時候還需要帶上自己的腦子。另一方面,任何東西對於個體都是存在差異性的,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網上大家的功課測評千千萬,都只能代表別人的意見,有參考價值,但終究需要自己去體驗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符不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政治書上都告訴我們,不要盲從消費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實很翻一翻衣櫃,很多淘寶買回來的便宜的衣服,似乎一次也沒有穿出門去過,累積下來也能買幾件大牌的衣服了。家裡很多積灰的東西,似乎也就是當時圖便宜,或是為了湊折扣買的,到頭來還是浪費的多。那些保持著高利用率的東西,好像是當時買的時候心疼,一咬牙抱回家的。且不說質量如何,能用多久,買到的時候那種積攢著的慾望實現所帶來的滿足感,以及使用的時候給生活帶了的便捷和幸福感,我想這就是物質能夠給人帶來的最大的精神享受了。


一直以來,我都是被商品經濟荼毒得很深的人,從小就覺得東西貴的會比較好。但實際上,我小時候家境一般,沒有接觸過什麼特別好的東西。直到工作以後,開始自己打點生活,對於「東西越貴越好」就有更深的執念了。

好壞,源於對比。因為便宜貨用多了,用貴的東西就更有感覺。作為普通姑娘,我比較喜歡的東西就是護膚品、家居用品、服飾鞋帽之類。其中,讓我覺得差距最大的,是護膚品和家居用品。

說說護膚品吧。以前我一直都是混油皮,總覺得用什麼都很黏膩,各種搓泥,長期都不敢用防晒。其實皮膚曬多了,反而容易長痘。而長痘後繼續曬,其實更刺激皮膚,更容易色素沉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後來,把心一橫,買了一瓶香家的隔離霜,從此邁入深坑,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夏天用它也黏,但皮膚不會覺得透不過氣,出汗了也不會發癢。而且有一定潤色效果,即使沒有底妝,看起來膚色也比以前均勻很多。重點是,經過1年時間,第二年的夏天感覺皮膚明顯好轉,不像以前夏天曬得那麼粗糙和膚色不均勻了。也是這瓶子防晒隔離,讓我真正感到那些雜誌上說防晒多麼重要是真的,不是為了賺錢就吹牛皮。

面霜、乳液這些平價跟貴价多數是無法比的。經常有達人介紹,這款是某款殿堂級產品的平價替代品,但我一般買了替代品之後都覺得效果差強人意,然後只能買殿堂級……

家居用品也是一個天坑,一入坑,難自拔。因為家居用品更注重的是耐用和人性化,也就是說材質要好,設計要好,那多數情況下,肯定是貴价的比便宜的要好(達芬奇傢具那是一個特例,存心要騙人的沒什麼好說)。比如說,燜燒杯,自從用了膳魔師,都不會用其他品牌,我覺得還是他們家的燜燒杯最好用了。晚上加些紅糖、紅豆和開水,第二天早上可以得一壺紅豆湯!

最後,說一下貓砂盆,雖然雪屋比一般貓砂盆貴得多,但的確好啊!看上去,高大上。用起來,貓腳不容易沾砂到地面上,而且便便的臭氣不會亂竄。

我也知道,品牌產品光是廣告等等曝光渠道,都耗費了高昂的費用,這個也算進了售價裡面。但如果一個產品,只是廣告賣得好,實際很次,估計不會長期生存的。根據自己的消費水平,選擇可接受範圍內,比較貴的產品,還是值得的。至少,這次購物,你判斷正確的幾率會高。比如說,買個好點的冰箱,用10年,買個次貨用5年壞了。那10年,你得買2次。不用重複購買某些品類的商品,就不用經常判斷,減少判斷的次數,也減少出錯的次數嘛~哈哈哈啊哈。


我媽媽作為一個文藝女青年不喜歡化妝和灑香水,唯一的一瓶還是不知道誰從哪兒帶回來的越南產的法國香水,味道有點刺鼻,我也分不出前調後調,媽媽也從來不噴。直到我回國給她帶了一瓶GUCCI Glorious Mandarin,其實是比較便宜的香水,就50ML的一小瓶,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Hermes的橘彩星光之類的比較清新的香水,整個人都顯得年輕了很多,雖然本來也不老啦


我不覺得東西是越貴越好,只能說在一定價格範圍內貴的東西質量比較好,但是如果貴得離譜,超出本身價值太多,有太多品牌或者其他附加價值的話,價錢與質量不成正比,所以我的觀點是東西不是越貴越好


基本上,買貴的其實是個次優的選擇。就是在當你進入一個陌生消費領域,沒有充分的時間做功課的時候,走的捷徑。也就是說假設好的東西一定賣的更貴,所以直接找個貴的買了總不會太錯。

但如果你想買到最適合自己的東西,那其實還是要做做功課才好。或者找到懂行的朋友來走捷徑。須知即便預算上沒有限制,也有不少貴的東西沒好到點子上,還有些同樣貴的若干選擇其實只有一個或幾個最適合自己,更有些東西是二流貨色賣一流價格,以營銷取勝。這些都是潛在的坑,只用價格貴篩選不出去的。

更別提,有些貴价爛貨買回來,不僅用不爽,還要被行家恥笑。比如你去買瑪莎拉蒂的車,江詩丹頓的表,cheytec的狙擊步槍,bose的音響,哈蘇的某些相機,旬的菜刀,諸如此類。當然,這些所謂的爛,是跟同級別定價的競品中的好貨相比。

所以目前我一般的做法是要買一個不熟悉的新類別東西,先去網上搜最貴的幾個備選,然後在這幾個裡面做功課選一個或幾個買回來用。這樣就比較不容易錯過真正對的了。


當發現自己買的便宜貨並不好用

的時候


高中喜歡聽歌, 先買一個清華紫光, mp4 . 用了半個月。然後用著一點也不爽,按按鈕按得手疼,卡,半個月壞了,修一下好幾十,再用幾天,放棄了,愛不起來,一直壞。

然後買了個台電, MP3. 8個g. 支持flac, 結果用了半年,開不了機,自己研究,外殼都卸了, 直接用面板聽, 主要是窮的阿, 畢竟一個快兩百了, 然後受不了了,報廢。

後來 快要體育考試了,每天要去操場跑步, 一咬牙,380的多買了個 iPod ,就是那種最小的, 而且只有兩個g, 沒顯示屏, 然後……

真好用啊!!!耐操, 樓上掉下來沒事, 又好看!! 雖然那麼小,但是電池充一次特別耐用, 跑步用特別方便, 有一次在衣服里用洗衣機洗了,加洗衣液阿! 轉了兩個十五分鐘! 拿出來,曬了曬,一點事都沒用! 音質也不錯,現在都大學畢業了, 拿出來充下電,用iTunes激活一下, 一點事也沒! 然後 現在任何電子產品都是水果的, 沒辦法,踏實。


貴的東西 除了貴 就沒有缺點啦


16G的iPhone和64G的iPhone。。。


在老公送我一隻LAMY之後


上班穿制服,下班可換可不換。工資買衣服一個月幾千沒了,一年下來發現其實沒怎麼穿,還不如攢著買家裡要用的大件。

小時候爺爺單位分的房子是聯排兩層的小樓,大了父母住的是單位分的房子110平,到我的房子因為可能工作調動買的房子套內才不到九十。看了本地同事的140平雙生活陽台的房子和另外一個6m層高80平戶型房子,一個有大的生活陽台養狗和放跑步機,一個有亮瞎來客的吊燈,看看自己家,嗯,再過十年我要換房子。


自己掌控零用錢,開始購物的時候……


所有退而求其次的消費,都是浪費。


推薦閱讀: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真的喜歡古典樂還是裝逼?
外地人眼中的陽江是怎麼樣的?
你有哪些難忘的兒童節經歷?
你認為哪一個數字最美麗動人,為什麼?
在超市結賬前喝飲料會不會被鄙視?

TAG:生活 | 奢侈品 | 心理 | 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