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何江在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也許你會覺得他的口音不能代表中國目前年輕人的英語水準。不過我覺得更多的中國口音出現在國際頂尖學府的舞台上是件好事。


分享一篇何江的專訪:

MCB STUDENT TO GIVE HARVARD COMMENCEMENT SPEECH

傳送門:http://helloseed.io/articles/#/articles/5747ddbef172d07604c2a841是他所在的學院發的報道,比較客觀,值得一讀!


不敢說評價,剛看了何江7分鐘的完整視頻,以及斯皮爾伯格20分鐘時演講,只說說個人感受:

一、零的突破,可喜可賀!首位陸生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了,這也是媒體最看重的價值和宣傳點。這好像我國當年第一次以常任理事國身份出現在UN、第一次得奧運金牌、第一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當然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次,此處暫且不黑)

二、勇氣可嘉,太不容易啦!看過關於何江童鞋的報道,普通農村子弟,靠知識改變命運,一步步努力走到哈佛走上今天畢業典禮的講台,背後的努力和勇氣值得敬佩。

他這次能最終上台演講的原因及背後,主要有三點讓人印象深刻:

1,他的英文是從自己在哈佛讀研二就開始主動爭取給哈佛本科生輔導和上課鍛鍊出來的,一個農村孩子不像今天幼兒園就能上雙語有外教的城裡孩子,至少我認為別只顧挑剔他的口語發音,而忽視了他一直沒有停止過的努力;

2,他敢於報名去申請演講,除了勇氣,還是自己在哈佛的導師的鼓勵。甚至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父母始終堅守的「唯有讀書高」的樸素認識及竭盡全力支持他讀書的家庭教育;之二是從小學到本科再到國外一路走來老師導師朋友們的鼓勵(這裡不得不贊一贊米國教育中的鼓勵文化,不打壓人的積極性與獨立思考);之三是他自己努力,想在哈佛畢業典禮演講,必須經過層層選拔申請面試複試再審核等,沒有精心準備和個人努力是做不到的。

3,搜索引擎告訴我,這些年來在哈佛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從中國女生任哈佛學生會會長,到華人院長、華裔教授等等,這說明中國力量越來越不可忽視。

三、真心希望他下次能輕鬆幽默,舉重若輕。因為歪果仁是很講求幽默和笑點的,我將何的發言與斯皮爾伯格作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幽默感。何江在演講前一分鐘還有些笑點,到了後幾分鐘加上想表達的內容道理太多語速微微有點快(僅個人觀點),顯得演講全程笑點較少、略微緊張。

有朋友一定會說:這又有什麼關係?但我覺得既然是演講還是得考慮到吸引力和有趣。僅僅是善意的希望何童鞋如果再有類似場合的發言,演講時間再短兩分鐘(沉穩控制,5分鐘為宜)、語速慢點(口音標準不標準到是其次)、充滿幽默感(簡單說「以夷之梗以治夷」)、多表達感謝(既要說宏觀說理想,更要接地氣說感恩),那麼就完美+10086了!

四、如果視角再高點,這次零的突破一般的演講,有點意味著中國在米國面前展示自己的微縮版(中國以G2身份自居):第一次總是欣喜激動略帶遺憾的,不過只要學會更自信,好好總結並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進一步完善,第二次肯定會比第一次更舒服、效果會更好。

我們要告訴米國,不要怕所謂的中國威脅,我們現在逐漸牛起來了只是你們心裡還有一絲不願接受和承認罷了。

中國人精神上崛起的基礎還是在於增加「三個自信」。大膽去做,輕鬆愉快去做,多來幾個何江去做,多用幾個米國人民的梗去做。類似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事情,做的人多了,咱們也能談笑風生、舉重若輕。

補上一段關於何江的報道和他說的一句話:「

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何江曾經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現在鄉村逐漸流行讀書無用論,認為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這樣的觀點讓我覺得挺無奈的。」何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後,特地用簡訊方式再次補充自己的觀點,「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長經歷,能給那些還在路上的農村學生一點鼓勵,讓他們看到堅持的希望。」

八卦啰嗦:1,這不是他第一次見大場面,相信已比上次更努力更好了;2,何江的弟弟今年也從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即將到上海工作;3,目測何是單身,學霸女汪們,上!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了「第一位在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何江的演講」。 這位學霸來自一個很落後的小村,爸媽是養豬的。他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哈佛。隨著他的演講視頻在網上的瘋傳,他也鼓舞了中國的萬千學子,成為了我們中國人心中的驕傲!

然而當億萬中國網民在為之振奮的時候,細心的觀眾可能發現了視頻里一個小問題:這個讓我們隔著電腦屏幕都感受到了煽動力的演講,在現場的哈佛學子卻不那麼買賬。

作為演講教練,我不得不說:何江同學的這個演講還有提升的空間。

為什麼說「還有提升的空間」呢?,因為他直接的聽眾並不是在中國的網民,而是:在場的哈佛大學生。

當然他們也應該在聽吧。不過,視頻里倒是看見幾位玩手機的,很多人帶著呆板的表情。一大半因為帶了墨鏡,也不知是否睡著了。

我相信,如果何江能更遵守演講的黃金原則,他們會聽的更有意思,更有感觸,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位中國學生傳遞的核心思想 (Key message)。

這原則是什麼呢?

發音語言並不是問題。雖然有點口音,節奏不是那麼順,但是很清楚。

用詞也不是大問題。雖然可以用更多的比喻,更出彩的表達方式,但至少很簡單,容易懂。

你是不是猜「幽默」是個問題? 這也不是。 雖然有些笑點觀眾沒有get到,但並不關鍵。

何江的演講導致聽眾走神的關鍵點,也是很簡單的一點,就是:他沒問自己:「我講的內容他們感興趣么?」— 很簡單,但卻是演講者最容易忽略的基礎問題。

作為專業教練,我在指導別人演講的時候,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導他去思考,「聽眾是誰?他們所知道的所熟悉的是什麼?他們想要得到什麼?他們對於你的核心思想會有哪方面的共鳴?

我們看何江會怎麼回應這幾個問題:聽眾大部分是美國人。有一小部分是外國人,但沒幾個是中國人。 他們熟悉的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自己的 backyard (後院)。他們也許也是想要改變世界,然而對他們有共鳴的並不是中國小村,並不是何江他老家鄰居養的豬。離他們太遠,他們也不熟悉。

所以他這麼講,真的能有強的共鳴么?

何江講的兩個實際案例都是自己的故事。 在這個情況下他的用法其實有很大的提高餘地。 對演講有研究的讀者會問:「做演講不就是要講自己的故事么?」 嗯,是得分享,但也分有技巧和自嗨的分享呀。 不然為啥我經常聽不進去我兒子滔滔不覺講的故事呢?

咱們先簡單分析一下,然後我再給出相應的建議。

Steve Jobs, Ellen De Generes, Sheryl Sandberg, 他們都做過畢業典禮演講。他們也一直用自己的故事。 我相信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都想要聽。為什麼? 很簡單嘛! 因為他們是名人! 聽眾對他們的吃喝拉撒睡都感興趣。

相信很多電腦前的觀眾,在看這個視頻之前也完全沒有聽說個這個名字吧?更何況是在場的萬千哈佛嬌子—他們會認識這位同學嗎?他們會想要去八卦他么? 他上台的時候聽眾會很流口水的期待,「哇,快!跟我分享你的生活經歷吧!」 (也許中國學生會想要聽)

如果他們對何江不感興趣,那「自己的故事」就不是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想像何江剛走上台,台下的大學生都在想什麼?「快點,外面那麼熱,接下來還有很多演講,我還等著 Steven Spielberg呢!」(其實,如果你認為聽眾都有這個想法,你就不會給一個很無聊的開場白了)

結果何江第一句話是,」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當我上初中的時候)...」

不難想像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Who Cares?(誰管你哦?)」

但如果是Steve Jobs 講這句話,反應就不一樣了,是吧? 因為你對他有好奇心。

所以我們來分析:這些畢業生對什麼感興趣?比如課堂(尤其是大家都熟悉的名師教的課),美國社會問題,自己的大夢想。 能不能第一句話從這幾點切入呢?

可以這麼開頭:

「Here is a case study that Dean Smith would have given, and you are to decide, whether this story is about child abuse or the opportunity for you to change the world.(這裡有一個Dean Smith會做的一類案例研究,你可以自己判斷:這是一個關於虐童的故事,還是一個你可以改變世界的機會。)」

這一句話馬上提到四個關鍵信息是能讓聽眾產生共鳴的:

  1. 案例研究 (哈佛大學生都做過)
  2. Dean Smith (我自編的一個有名老師),
  3. 虐童 (美國人很重視的一個社會問題),
  4. 你可以改變世界的機會 (馬上以聽眾為目標)。

(而且,說了兩次 『you』--這一點很重要哦!一下子就把自嗨轉成 「和聽眾有關係」)

產生共鳴之後,聽眾開始在想:

「這是什麼有意思的故事? Case study? 我最喜歡案例分析了! 而且還是我可以改變世界的案例? 我想聽...」

這時候再說自己的那一段故事,儘快引出核心道理。 我說儘快,因為我還是覺得他的開頭故事可以再精簡一些。 把寶貴時間留給 「更重要的信息」。

難道何江還漏了什麼重要的信息么?

他希望通過演講鼓舞台下這些哈佛嬌子們用自己的所學,幫助更不幸的人,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然而,他舉的例子能最好地達到這個目的么?

他用老家養的豬牛做例子。從禽獸流感,說到用簡單的科學知識給動物做隔離。 邏輯上當然說得過去。我相信何江對這個問題非常有熱情。 但有幾位在場的哈佛畢業去過中國的小村?如果沒有又怎麼會對那個痛點有感覺?就更難會對那些村民有共情了。 因為距離太遠了。

還不如舉一些在他們後院發生的案例。 比如

If you』re from Pennsylvania, do you know there is a village that still…. (如果你來自賓夕法尼亞,你知不知道那裡還有一個村莊依然……)

If you』re from New York, do you know that some families in Harlem still… (如果你來自紐約,你知不知道那裡黑人區的有些家庭依然……)

If you』re from California, do you know that in the town of … (如果你來自加利福尼亞,你知不知道在XX鎮……)

If you』re from India ,do you also know that in the province of… (如果你來自印度,你是不是也知道在XX省……)

我覺得這應該是更能鼓舞聽眾的例子。 因為對聽眾來說更親切。 並且這樣描述不但用了上口的排比句,而且也加了好幾個 「you (你)」。 這也是一個連結觀眾的屢試不爽的招數:用「You」而不是「I」。

最後,我還是很為何江同學感到驕傲,也很欣賞他在台上的鎮定自若,和在演講中傳達出來的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感。

也真心地希望這個有為的青年,將來能夠做出更多更好的演講,從而為聽眾、甚至世界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畢竟這種優秀人才有著更多機會去通過演講影響他人。而這,也是演講的魅力—通過表達你的心聲,對聽眾產生積極的作用。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演講者需要記住的是:你的夢想固然很重要,但是比你的夢想更重要的是:讓你的聽眾想到他們的夢想,並鼓舞他們去為之勇往直前。


聽了他的演講感受到了什麼叫一個有為青年的情懷,他對故鄉的堅定的愛,他對社會的責任感,他的使命感。身處哈佛,身處醫療條件和本行業就業環境比中國都理想很多的國度,他仍然不忘自己是湖南鄉村出來的孩子。看到微博上很多評論說不讓他回來了國內給不了那麼好的環境云云,但是你們做不到不代表他也要妥協逃跑,我們社會還是更需要有責任感的願意去嘗試改變現狀,影響社會的青年人


想回答這個問題很久了。可能有點歪樓(最近答題怎麼老歪樓),不談英語,談演講內容。

演講讓我感觸最深的地方是:何江作為科學家的情懷。"成長的經歷提醒我,作為一名科學家,積極地將我們所會的知識傳遞給那些急需這些知識的人是多麼地重要。因為利用那些我們已經擁有的科技知識,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幫助我的家鄉,還有千千萬萬類似的村莊,讓他們生活的世界變成一個我們現代社會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地方,而這樣一件事,是我們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夠做的,也都能夠做到的。"

科學傳播不是幾個人能完成的,需要各行各業的人共同努力。何江知道自己作為一名科學家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也清楚地底下的聽眾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共服務領域的人,有公共衛生領域的人,有科研的,有商界的,有政治方面的人等,他們在未來會在各行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演講的核心在於將傳播科學的使命感帶給每一個聽眾,讓他們去為這個目標共同奮鬥。

對於這種情懷,我們似乎更經常認為它假大空,諸如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類事業的進步發展等。我們現在更信奉做好自己,也經常是只"做好自己"。而一味追求做好自己,缺少對自我的承擔,對自己職業的承擔,對國家.民族.人類的承擔,可能你已經在不知不覺落入精緻的利己主義中。

錢理群教授眼中"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的"絕對",是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指什麼呢?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配合.表演,很懂的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錢理群教授當年提出批評的對象是很大一部分北大的學生,數年過去了,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並沒有在大學中消失。如果你認可的話,大學生和哈佛優秀畢業生何江並沒有很大的差距,二者都接受了較為系統的教育,都具備擁有開闊眼界的條件。從我自己出發,現在的大學生大多眼界太低.格局太小,甚至有時顯得雞賊,常常聽到的人生規劃是:找一份好的工作,生老病死。做事也似乎只考慮短小利益,過多倚重成績,為保研爭得頭破血流...

當然,我並不是說做好自己不重要,我只是認為,我們該做好自己一個更好的內核,有更多的擔當,而不是一味地就讓自己過得更好.更舒適,因為那樣活太短太窄。


在我看來一個微博博友的評價非常中肯,也很到位,那就是:何江是一個精緻的個人主義者。通篇演講讓人似曾相識,好吧,去看下全世界的政客們或者國內的一些名人,官員,磚家,類似的演講內容數不勝數,而且明顯的有觀點-重合。全篇為普遍的宣言呼籲性內容,沒有任何實質的見解,方法論。如果單純按照學術見解來看算作抄襲,按照演講內容看,百年來無數前輩沒有的機會卻被他浪費用來講了一篇四平八穩站在道德制高點和政治正確的,但是卻是毫無核心開創或者見解意義的文章,用自己貧困的經歷作為開篇,不但抬高自己又得到同情,那麼沽名釣譽的個人主義色彩昭然若揭

湖南省寧鄉縣,全國百強縣,90年就已經有大量著名企業,劉少奇故鄉,現在gdp名列前茅,最遠端距離長沙市中心90公里,寧鄉縣市中心距離長沙不足35公里

1961年劉少奇就進行過深入調研和支持,走訪大量村屯(公社)

他出生於1988年,寧鄉縣,壩塘鎮,距離寧鄉不足十公里,距離長沙市中心不足40公里

筆者想當然以為,當年湖南作為重工業基地,1988年長沙市周邊不通電幾乎不可能。

文筆略遜,邏輯一般,看官莫怪

添加一些內容,引用於北京市科協

至於看起來令人驚悚的火療,筆者倒是找到了一篇株洲民間專家撰寫的相關文章,在此也引用一下:「蜘蛛丹為民間俗稱,系因接觸蜘蛛的排泄物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常因晒衣時,蜘蛛從衣服上爬行時留下排泄物,穿衣時接觸皮膚而發病。……讓患者暴露患處,視病灶大小選取少許干藥棉,拉成菲薄棉絲狀,輕輕放在皮疹上,然後點燃棉花燒完即可,遇有遺漏處隔日再治。」

我們不難從文中發現,這種流行於湖南地區的火療方法,並沒有「學霸」描述得那樣暴力,而且不是用來治療蜘蛛咬傷的。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蜘蛛的糞便沒有引起皮炎的強悍威力,所謂蜘蛛丹,其實是病毒引起的帶狀皰疹。使用乾燥棉絲實施火療與艾絨燒灼之類的順勢療法的原理相同,至於對皰疹是否真的有效,只有天知道。無論如何,這種傳統火療與何「學霸」的生動描述還是大相徑庭。

繼續添加,關於寧鄉縣發展情況

最早的衛生巾生產廠:1984年,縣造紙廠與美國瑪維斯公司合資經營,引進生產婦女衛生巾先進技術和設備,所產生衛生巾達到國家部頒標準,年產100萬片。

最早的公私轉制:1987年9月7日,縣釀酒廠率先向社會招標競選廠長。年底,全縣有95家工商企業分別招聘、選聘、任聘廠長(經理),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

第一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劉少奇同志故居」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早的人工降雨:1988年7月28日,直田、流沙河等地因受旱進行人工降雨。

最大的汽車站:1990年1月24日,新建寧鄉汽車站投入使用。

最早的程式控制電話:1990年12月9日,縣2000門程式控制電話開通,進入全國自動電話網。

最大的農貿市場:1993年1月8日,湖南省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沙河市場建成開業,有交易大廳4個,固定門面330個,固定攤位530個,露天交易場4300平方米。開市剪綵之日,人山人海,319國道堵車一天,這是我親身經歷的。

最早的移動通訊:1993年7月8日,縣郵電局行動電話開通。寧鄉第一部「大哥大」不曉得是那個的?


只有我第一次看時把"何"字給忽略了么…


小時候皮膚上沾了蜘蛛絲沒有及時清理會經常使用這個方法,處理得嫻熟的話,燃燒其實很快,一天就無大礙,所以預判是加工過的故事。何的言論描述的是他小時候的狀況,目前至少10年過去了,中國發生了太大的變化了,所以支持他觀點的生活體驗早過時了。而且何的言論直接無視了衛生局的職能,事實上回想一下艾滋,非典,禽流感,肺結核等的疾控工作,我黨的疾病宣傳工作做得還是令人滿意的。其實他沒有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可能又多了一個技術人員。


我覺得,中國有千千萬萬的科研人員,正在為我們的祖國和人民付出者,他們才是無名的英雄


前陣子看到有新聞說他要回寧鄉開公司,他在哈佛演講完後,他在寧鄉已經是家喻戶曉,尤其是母校--寧鄉一中,對何江學長的宣傳很大,所以我不得不懷疑,這是否和他即將開的公司有關。


80後中標準的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推薦閱讀:

英語口語很純正是什麼體驗?
「value」讀「va-lyou」還是「val-you」?
求解釋"go on psyche in fold"?
想進外企,半年時間能學好英語口語嗎?六級450,口語不行,想學個半年 行不
有那些好的英文美文值得背下來,默寫出來?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 | 英語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