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用谷去比喻八不緣起,應該怎麼去理解?
印順導師《中觀今論》有引用到此比喻,且翻譯成白話文了。但還是看不懂。
舉事例以說明八不:如榖,離從前的谷種,並沒有今谷新生,故不生;而谷從無始來,還有現谷可得,故不滅。雖然谷是不生不滅的,以後後非前前,故不常;年年相續有谷,故不斷。由谷生芽、長葉、揚花、結實,即不一;然谷芽、谷葉、谷花、谷實,而非麥芽、麥葉、麥花、麥實,也不可說是完全別異的。谷不自他處而來,亦不從自體而出
,即不來不出。黑體部分 這是什麼邏輯?想不通。
要理解這個嘛,要先理解中觀到底講的是什麼、中觀要幹什麼。
無論中觀也好、唯識也好,目的都在於破除妄執,只不過唯識迂迴一點,中觀則很直接。直接簡單粗暴地分析、分析、分析。不留情面地破破破。所以不那麼好接受。唯識要溫柔一點,一步步慢慢來。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還得先明白一個中觀挺關鍵的點,就是「中觀」所破的是「森羅萬象是真實存在的」,其實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地觀待而成立的「假象」,比如很多老幹部退休以後會失落,因為在「領導」假象里呆了大半輩子了,一下子脫離開這個假象就不適應。但是,其實所謂的「領導」本身就是要與「下屬」相觀待才能一起成立的,就好比「父親」要與「兒子」相觀待成立、「好」與「壞」相觀待成立,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這個「領導」是因緣和合的,今天可以是張三明天可以是李四,只是因緣和合所呈現的短暫幻象。一些萬象,其實都是依靠某一些別的條件才能成立的,根本沒有一個可以獨立於他者而存在的「自性」。比如我們以為自己很自由,很主動,可以控制很多東西,但其實就連此刻打字的我,過後看答案的你,也都只是一些外在因素恰巧碰在一起(佛教叫因緣和合)而恰巧聚合的一個不穩定的短暫現象,稍縱即逝,我們以為堅實、穩固、不變、自主的一切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自己,其實都是沒有自主性的「恰巧」聚合,其中找不到任何一點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因為無法獨立存在,所以不穩固。沙灘上堆起一個城堡是由沙子組成的,這個城堡就是依靠著每一粒沙子才成立的,那麼沙子扯出來,城堡就得倒,由不得城堡控制。而城堡崩塌以後,沙子還是之前的那些沙子,但城堡哪去了?其實本就沒有一個真實的「城堡」存在過。一直都是一堆沙子以各種不同的形態聚合,只是我們對某些時候的沙子安立為「城堡」罷了。
還是啰嗦了一點,請原諒。回到正題。
麥子為什麼不生,其實這裡說的是沒有「自性生」。中觀其實是不破除現象,只破對這個現象而起的「妄想執著」的。就像著力點不在沙子而在「城堡」。
比如佛堂上點了一盞蠟燭,點了三十分鐘,期間火焰搖曳,可是第30分鐘的火焰是忽然出現的嗎?(潛台詞其實是「此刻的火是不需要別的條件的自性生嗎」)並不是,第30分鐘的火焰是第29分鐘的火焰的延續,也就是說,它出現、存在是依靠前面的條件才得以存在的「因緣和合」的,並不是一個可以不依靠任何外在關鍵的獨立存在的「自性生」。又比如,你之所以存在,是你的家族的延續,離開你的父母,就沒有辦法誕生一個你,所以你的「生」也是觀待於諸多條件而才能存在的,不是「自性生」。麥子的例子也是一樣,它依靠的是他之前的麥子的種子,並不是可以不依靠任何條件而存在的「自性生」。(中觀看任何破的對象,如果看不懂,只要在前面加上「自性」兩個字,就好理解得多了)這個是「不生」。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非自性生」。
下一個為什麼不異呢,這破的是另外一方面的妄執。其實也挺還好理解,兒女是依靠你的父母才能出生、存在的,所以父親姓李兒子還姓李,而不會跟隔壁老王姓王。麥子的出現是依靠麥子的種子才出現的,自然不會長成別的什麼。這個叫「不異」。
其實八不中道是要兩兩看的,單獨看會看糊塗。「不異」要跟「不一」相對一起看才看得出意思來。因為您之前應該已經理解了不一,因為凡夫往往會一了解不一馬上就聯想到是「異」,所以馬上就從另一方面再破除這個「異」的妄執。
前面也是一樣,「不生」是要跟「不滅」一起看的,理解了不滅,凡夫往往會馬上聯想到就是「滅」那就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妄執,所以要馬上把這個打掉。
那中觀一隻破,到底立什麼觀點呢?不立。中觀要一直破,破除所有的妄想執著。起來一個就打掉一個。乃至於如果對這個「打掉」也起了執著,就要再打掉這個「打掉」(這個很重要,比如時下很多人張口閉口就是「不執著」,其實就是執著了一個「不執著」了嘛。仔細觀察,這類執著在一些佛理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經常說誰誰誰「著相」了,其實,說這話的人絕大多數都其實是一直強烈地著了「不要著相」這個相而不自知嘛!)
謝邀,其實中觀的內容比我回答得廣得多得多,寫得亂糟糟,各位將就看吧。只解釋黑體字離從前的谷種,並沒有今谷得生,故不生。這是沒有問題的。解釋:離開以前的谷種,會有新谷生起嗎?不會吧。那就是不生。如果離開以前的谷種,生起新的谷種,那才叫生。現在是不離開以前的舊谷,而新生起新谷,新谷是舊谷而來,是延續,不是生。不是生那就是不生。首先我們得知道八不是講緣起法而行於中道,所以叫八不中道。通過。不。來破斥兩邊而行於中道。
瀉藥!還沒看過中論,僅就你引的文來說幾句!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指出!
離從前的谷種,並沒有今谷新生,故不生。
1.沒有新生的谷,因為都是以前的舊種所生。(因為舊種所生,所以也是舊谷。)
2.新谷不生,因為沒有新生的谷。(今所生起的也是舊谷。)
比如2002年時候可以說離開從前的功能手機生產方法,並沒有新的手機產生。所以說新手機沒有出現。(不生)雖然三星諾基亞都在出新手機,但因為還是功能手機,所以可以說新手機沒有生。
然後直到智能手機出現時才能說,有新手機生。
但是我們的煩惱不同,從無時來,就是一樣的。比如貪婪,嫉妒,喜悅等等都沒有變化。雖然我們和古人貪婪的對象不同,嫉妒的對象不同。但貪婪嫉妒是相同的。所以煩惱也是沒有新生的。可以說不生。不生,從不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可能會容易理解一些。不一不異,用樹種與樹的比喻可能會容易理解:先破種子與樹是一樣的認識——種子和樹的大小、外形、作用都不一樣,所以是不一。再破不異的認識——在種子成長為樹的過程中,種子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為樹(補充:種子又每時每刻都不是樹)。真實含義:樹種和樹只是從一種現象變化為另一種現象,其間沒有什麼真實的東西。則看待樹種長成大樹,既不為之欣喜,也不阻撓樹種的成長甚至拔掉樹種。因緣而生,是世間因緣,因為世間因緣不一定生,所以楞嚴經更說:非因緣,非和合,非自然性。緣起,多數指十二緣起。
謝邀!
學下面的吧,速證寂靜:
-----------------------------------
時有貧窮老母。來到佛所 以頭面著地 為佛作禮 白佛言。
願欲有所問。佛言。
善哉善哉當問。老母言。
人生老病死。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色痛癢思想行識。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眼耳鼻舌身心。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地水火風空。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佛言。
人生老病死。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色痛想行識。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眼耳鼻舌身心。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地水火風空。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佛言。
諸法亦如是。譬如兩木相鑽出火。火還燒木 木盡火便滅。佛問老母言。
是火本從何所來。滅去至何所。老母報佛言。
因緣合會便得火。因緣離散火即滅。
佛言。
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諸法亦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眼見好色即是意。意即是色。是二者俱空。無所有成。滅亦如是。諸法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人持桴捶鼓 鼓便有聲。是鼓聲亦空。當來聲亦空。過去聲亦空。
是聲亦不從木革桴人手出。合會諸物乃成鼓聲。聲 從空 盡空。諸所有萬物一切亦如是。我人壽命亦如是。本際皆凈無所有。從無所有因作法。法亦無所有。譬如雲起陰冥便雨。雨亦不從龍身出。亦不從龍心出。皆龍因緣所作乃致是雨。
諸法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譬如畫師先治板素。卻後調和眾彩便在所作。是畫亦不從板素彩出。隨其意所為悉成。
生死亦如是。各各異類 地獄禽獸餓鬼天上世間亦爾。有解是慧者不著 著便有。
老母聞佛言。大歡喜即自說言。蒙天中天恩 得法眼。雖身老羸 今得安隱。龍樹菩薩的八不中道偈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正是在說明法界實相心第八識的諸多的體性。阿賴耶識如來藏無始來就已經存在,已經自在,所以稱為無始時來界,是無始以來就有的體性、功能、種子還有界性,因此成立阿賴耶識心體不生的真義;因為不生所以不滅,沒有生滅現象,不生不滅,真義就成立而無可推翻。
阿賴耶識本體自性清凈,但是所生的七轉識在一切凡夫階段中,卻是含藏有無明染污種子,隨著眾生造作善惡業報,而有世世的五陰出生然後死亡。造作惡業多的人,他阿賴耶識所含藏的惡業染污種子便多,便下墮三惡道;反之,造作善業多的人,阿賴耶識所含藏的惡業染污種子比較少,善業的種子就比較多,他就會出生在三善道中。因為阿賴耶識含藏這樣種子的變異性,所以說阿賴耶識「不常」;也因為種子有這個變異的體性,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行菩薩道的時候,可以將染污的種子轉變成清凈的種子,而功不唐捐,最後才能夠完全清凈,來成就佛地的功德。如果阿賴耶識沒有這個種子有變異的體性的話,我們所有的修行就沒意義。因此說阿賴耶識有不常的真義就成立,而且祂的道理也是無可推翻的。然而阿賴耶識心體即使到了佛地時也不消滅,只有清凈祂原來所含藏的染污種子;雖然到佛地的時候,第八識改名為佛地真如無垢識;然而第八無垢識心體的真如法性,仍然跟阿賴耶識時的心體,體性是完全一樣的,不曾改變,不曾變異過。所以 佛說:「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凈種性;於凡夫位恆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由於這樣的論述,阿賴耶識如來藏「不斷」的真實義就成立了,而且祂的道理也是無可推翻的。
又阿賴耶識能夠出生一切法,七轉識也是祂所出生,假設說單以七轉識這個前七識這一個方面、這一個部分來說,七轉識都是性空,沒有自性,因為七轉識都是有辦法可以滅除的;阿賴耶識則是有祂自性的體性,出生了七轉識,七轉識被滅了以後,阿賴耶識卻還是繼續存在,而無法滅壞。所以,所生的七轉識與能生的阿賴耶識「非一」。另一方面來看,七轉識雖然是阿賴耶識所出生的法,但是七轉識其實是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種種法性功能中的一小部分,歸根結蒂,還是要歸結於第八識中,還是依附於第八識所有,所以七轉識與阿賴耶識其實是不異,畢竟是阿賴耶識整體性的一部分。因此依於這樣的義理而說,七轉識與阿賴耶識是為「不異」。
最後來說阿賴耶識不受生死、本來自在,因此 佛說祂常在,說祂不是被出生的法,由於這樣子來成立阿賴耶識「不來」的真實義,並且是無可推翻的。
然而阿賴耶識,雖然有出生七轉識等一切法的生住異滅現象,但是阿賴耶識心體始終是無有變異的,始終是涅槃寂靜的,就是祂「不出」的真義,這個就是祂不出的真義。
因此,龍樹菩薩所說四句八不中道的這個偈的義理,是完全符合 世尊所說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所賴以為根本的第八阿賴耶識的真實義。
另外說阿賴耶識如來藏非有非無。意思是指第八識祂的體性沒有三界內物質的形色,或者是意識所行境界的體性,從來是離於三界有,也沒有任何的顯色與形色,所以說祂是「非有」;但是第八識自身是本來自性清凈而涅槃,也常時地顯示出種種無漏有為法上面的功德,而且是從無始以來就已經法爾如是的存在,是真實存在,佛說「法住法位」,就是在宣示這個義理,所以說祂是「非無」。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具有這樣非有非無的中道體性,才能夠符合中論的實義。宗通與說通:第41集-第45集 第41集 離二邊通之二
南無佛法僧
只是一種文字遊戲,原理上仍然是緣起性空而已
「離從前的谷種,並沒有今谷新生,故不生;」
其實就是唯識宗的依他起性顯生無性的說法,因為事物的存在是有先決條件的,所以事物並沒有真實存在過,比如沒有乾柴的前提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烈火(依他起性),所以烈火只是假有,並不能獨立存在,即生無性(所生的烈火沒有自性)「然谷芽、谷葉、谷花、谷實,而非麥芽、麥葉、麥花、麥實,也不可說是完全別異的。」
這就是自性和共性的關係,說白了就是事物之間的異同角度「亦不從自體而出 」就是指沒有自體我覺得就比如一個人,從小長大,變老,死去,轉生。從小長大到變老,還是不是那個人?是。但是那個人還和以前一樣嗎?不一樣。轉世之後呢?一般人覺得不是那個人,也不一樣。但是實際上都是一個人,不同的存在形態,所以不常不斷,也是常也是斷;當然這個人也就無形無相。執著了一般就不對,不執著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謝邀。
這個比喻我也不是很理解啊。這個比喻是青目菩薩注釋裡面用的。你所引用更簡化了,就更加難理解了。
畢竟這個八不中道是整部中論的總綱,一個不生,就花了《觀因緣品》餘下的14頌。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龍樹菩薩就是為了成立:一切法無自性畢竟空。
==============
複次萬物無生。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劫初谷不生。何以故。離劫初谷。今谷不可得。若離劫初谷有今谷者。則應有生。而實不爾。是故不生。《中論.青目釋》
青木菩薩的論證邏輯大致是這樣子的,(當然,他是從世俗道理來講的):
大前提:若有自性的生,則離劫初谷可有今谷;小前提:離劫初谷今谷不可得;結論:故無自性的生。推薦閱讀:
※能不舍自力去凈土嗎?
※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試問何心可無所住?何心無所住竟還能生其心?
※西方三聖向信徒索取米糠豆麥乳酪做護摩火供,是不是非常low的表現?
※特別喜歡一個人但是不能在一起從而產生痛苦是不是也是一種業?
※現在有哪些適合我這個根基很差的人的修學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