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物質尚未滿足,卻追尋精神高度的人?
01-08
1、物質從來沒有滿足的時候。2、物質的滿足不會必然帶來快樂。
3、精神是人的本質屬性,與物質相輔相成,共同決定人生的質量。因此合理的邏輯是共同發展、互相促進。
4、精神的高度與動能,會激發財富的創造。5、愛情,主要靠精神與文化。6、現實中,只要精神有高度,人的生活狀態就差不到哪裡去。7、精神追求不能成為逃避社會競爭與世俗生存的借口。反之亦然。
8、推薦《大國工匠》,裡面的人精神多、物質少,但人生體驗極好,社會美譽度很高。是學習榜樣!謝邀。世上總有安貧樂道的人。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先賢原子也曾經說過:「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
有時候你以為的「病」,其實只是「貧」而已;有的貧病交加;有的人病而不貧;有的人貧而不病。卸腰,拋磚引玉。題主之所以覺得人應該在物質滿足之後才追求精神,來源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吧?但馬斯洛的的需求層次並不是指當前的狀態。
比如說,一人從小家庭很富裕,物質已經得到滿足,那麼在他的價值排序里,因為對物質沒有匱乏感,所以就十分追求精神,這種價值排序可能會影響終生。
將來家庭窮困了,物質匱乏也依舊對他產生不了太大的緊張感,不會拚命去彌補。相反,一個從小家庭很窮困,或者雖然家庭富裕但在物質方面被嚴格限制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無限追逐金錢,並十分迷戀對錢財的掌控感。這種人是有理想的人~已經不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可以解釋的了!
問題就在:什麼叫 「 物質尚未滿足 」?有飯吃餓不死,算不算物質滿足?有自行車和有房車,哪個算物質滿足?在我認為,只要吃飽不餓死,走路上班不會遲到,住房子夠睡,就已經屬於物質滿足了。追求再多都屬於精神層面的滿足了。不然怎麼理解在限速60的城市裡買跑車,在三高狀態依然頓頓有酒有肉的?
所以其實在作者的概念中,追求「物質滿足」的人,和追求「精神高度」的人,都屬於追求精神滿足。追求精神的人,一般都會看輕物質。
我就是啊,玩情懷,一直以為自己是混沌中的啟明星,眾人皆醉我獨醒。裝清高啊到後來才發現,情懷管個屁用,到最後該搬磚還是去搬磚了,不為別的,家裡孩子該吃奶了
有錢買不來精神追求,有錢只能買來商品。
我想到了梵高
如果要問怎麼看待,當然是無比的崇敬!!!我並不覺得這兩個要有先後或是因果關係。物質再匱乏也要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這是物質給不了的享受。有些時候精神的力量會超出你想像。
能在物質不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精神滿足,真大神也。也不排除裝逼犯
推薦閱讀:
※精神衰弱但是找不到壓力源怎麼辦?
※爸爸不拿著我和媽媽當人看,我應該怎樣去對待他。?
※同學們的言論和思想很幼稚和不科學,沒有和自己同樣有見識的同齡人,覺得自己好孤獨怎麼辦?
※人為什麼會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