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心為戒,有具體的方法嗎?

心在哪裡,怎麼攝,如果說覺知自己的念頭,可我覺知不了自己的念頭,好像我沒有念頭,心裡什麼也沒有,該怎麼做?


所謂攝心,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專註認真地去完成。

我說我爸散亂,他說那怎麼改,

我說,你可以試試拿著遙控器看電視,一個半小時不換台。

對於他這種看見廣告就換台,一百多個電視台一個個巡視過去的。這就是方法。

有個朋友說自己不平靜,問我怎麼辦,

我說,你買三斤黃豆,準備兩個盒子。每天晚上一顆一顆數過去。不許做別的。

對於平時無法控制情緒的,專註於做一件事數數,每天有2個小時只專註於一件事。這就是方法。

馬祖道一禪師成道後還鄉傳法,大家都笑說,這不是馬簸箕的兒子么。

馬祖說,成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大家還當他是個凡夫,而從位置他儼然已是一位大德。

唯有他的嫂子信他,說你教我怎麼修。馬祖說,你吊起來一個雞蛋,每天聽雞蛋,聽一個時辰。

兩年後,馬祖的嫂子開悟了……

佛法的修行,終歸不離定慧等持。

無論是奢摩他,還是三摩缽提,亦或是禪那,終歸都是從定下來入手。

不換台,數數,聽雞蛋。

甚至於安那般那,持咒,念佛,參話頭,行般舟……

只要專註於做一件事並且時刻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就是攝心……


攝心為戒。你看法藏菩薩在他積功累德過程當中特別談到這個:

首先要「深樂寂滅」,深切地好樂那個寂滅的境界。寂滅就是向內心走,不是向外面五欲六塵去馳騁的;

在這樣深樂寂滅、深潛不露當中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當你內心向深潛的時候,當然對外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不會去對待,不會去追求。當我們內心跟六塵不產生對待的時候,當然中間就不會有那些分別、執著、貪戀、作意在裡面;你的心攝住了,這就是持戒。

難吶!我們沒有資格談攝心為戒,連心在那裡都不知道,什麼是你的心?用什麼手段攝?怎麼攝?


攝心為戒,是《楞嚴經》中修行三無漏學的第一項,要依《楞嚴經》所說的去修行,不能斷章取義。否則你這一問,很多人就會亂答一氣了。

佛在《楞嚴經》中說的很清楚:「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從此往下,用四種清凈明誨來講如何攝心持戒的修行方法。

1.斷淫心清凈明誨

2.斷殺心清凈明晦

3.斷偷心清凈明誨

4.斷妄語清凈明誨

你可以詳細的參學一下《楞嚴經》中的四種清凈明誨,如佛所說,持戒修行就行了。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這是針對悟後起修四種清凈明誨的。就是說《楞嚴經》講到此處時,與會四眾,都已經心開意解,都已開悟,佛才開始講四種清凈明誨的。這個你修行時應當注意。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 馬兵 車兵 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誰告訴你攝心為戒了。怎麼攝,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嗎。根本不是。

戒是實實在在的行持,先從行持做起,再逐漸戒意、戒心,才能慢慢做的到。

身口意三業中,最難的是攝意(攝心)。

你先從心做起,做的到嗎。


說實話我水平還只是一般,僅僅是說說自己的看法,如有誤導見諒。

首先,你不可能沒有念頭,相對來說覺知念頭算是比較微細的,意思是你可能比較容易覺知你的身體,感受。 關於「心在哪裡」這個問題說實話太深了,一般人很難回答你。

還有就是我不知道你大概到什麼程度,所以還是推薦你看看一些比較好的書,相對比較基礎的兩本

《佛陀的啟示》化普樂·羅睺羅 Walpola Rahula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達摩難陀長老

如果看過也可以當是複習,沒看過可以看看。然後推薦你看看一個叫泰國禪修之窗的博客,還有知乎一個叫滅苦實戰手冊的專欄。裡面有關於實修方面的內容。平時最好可以布施和持戒。哪怕是每天捐一元也好,量方面看個人情況而定,建議是每天都布施和持戒。當然也不能勉強,輕鬆自在點比較好,持續下來就很好了。

對了還有一個是想問,你為什麼要覺知念頭?


轉一個

。。。。。。。。

明基大和尚致答謝辭時轉述了凈慧長老與本煥長老的一段因緣。慧老稱本老為中興四祖的祖師。在2012年春節凈慧長老向本老拜年後所記日記中,本煥長老是這樣開示的:要隨時隨地用功夫,不要讓功夫間斷,妄想就會越來越少,我現在每天雜用心時很少,常在功夫中,我以四祖的念佛攝心,守一不移。醒時、睡時都能如此,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在禪定功夫上下力氣,維護宗門命脈。他發願帶領四祖寺僧眾為學習、效仿本煥老和尚而努力不懈。

。。。。。。。


會吃喝拉撒嗎?吃喝拉撒就是覺知。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信佛的人會有所謂在家的居士?
認為大乘非佛說的人,我想請教下面幾個問題,請正面回答?
以解脫為目的而言,有必要學習阿毗達摩嗎?
釋迦摩尼佛是否是大乘佛教里最弱的一個佛陀?
如何證明菩薩與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華藏世界存在?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大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