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節一到家,第一個想吃的美食是什麼?

風塵僕僕到了老家,就是為了那一口家鄉味!


有那麼四樣是每次回老家一定要吃的。

-------------------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很愛吃我家附近的一家麻辣燙,從我記事開始那家店就一直在那裡了,在我們家的那個小地方,那大概就是第一家麻辣燙店了。

而據我所知,麻辣燙這種食物並不是安徽人發明的,也不曾流行於這個區域,也不知道開店的老闆是哪學來的本事,就這麼落地生根下來。

店裡的客人總是絡繹不絕的,早年間店裡的蔬菜都是幾毛,鴨血、鳳爪、鴨胗這些帶肉的大概五毛,吃個撐死也不到十塊,不過即便這樣,迫於家裡的寒酸也是難得才能吃上一次,非得是考了個一百分或者幫家裡做了一天的家務,我媽才能帶著我溜達過去,買上三塊多的一碗。

那鴨血和鳳爪滷製的真是一流,鴨血嫩又入味,血腥氣也去掉了,鳳爪鹵前炸起了酥皮,味道都滲進去,咬上一口連皮帶肉全都嘬下來,再細細的吐掉骨頭,一氣呵成,過癮極了!其它的香菇、豆腐乾、粉絲、豆芽什麼的都是配角,每每店裡人坐滿了,需要打包回家的時候,我都盯著我媽手裡那個塑料袋裡的鴨血狂流口水,路都不帶看的。

生意大了難免會有些傳聞,有說店主在湯里加罌粟殼的,又有段時間店裡裝修,被別人說是吃死人的,但吃貨的腳步是擋不住的,照吃不誤。

後來店裡的裝修變了又變,選菜的牌子變成了可以自己夾的冰櫃,沒有名字的店面也掛上了老闆的姓氏,甚至多了免費的wifi,味道也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準,即便開了眼界見了世面,每次回來還是不忘吃上一碗,看到這樣自己喜歡的蒼蠅館子能與時俱進的生存下來,還是很開心的。

---------------------

四樣之二是一碗蛋炒飯。

不是什麼華麗的黃金炒飯,也不是加滿了各種料的揚州炒飯,就是一碗很樸實的蛋炒飯。

做這碗炒飯的店早年間開在我小學附近的一個劇場對面,那時候還只是個路邊小攤,夫妻經營,只有兩樣拿手絕活:蛋炒飯和肉糕湯。

蛋炒飯想要好吃是很簡單的,飯要隔夜的,這樣不會太水,油要用豬油,這樣炒的時候會吸進飯里,吃起來才能香而不膩,不要因為寡淡加太多鹽,而是要配上可口的鹹菜,一口鹹菜一口飯,搭配起來那叫一個開胃啊!

肉糕湯要拿搭配好肥瘦比例的豬肉,細細的剁碎,做成肉糕或者叫肉餅,再煮成湯,肉的鮮香都激發在湯里,湯好喝,肉糕又鮮又嫩,吃蛋炒飯嘴裡發乾的時候嘴裡喝上一口,再合適不過了!

去了魔都之後,發現這裡也有很多的路邊炒飯,吃了幾次後發現那樣的炒飯,不用隔夜飯,不用豬油,又加醬油又加洋蔥又加青菜,最後還死命的倒鹽和味精,這樣的炒飯一口下去各種味道躥在一起,口感濕噠噠的還帶著油膩,怎麼能好吃呢?

後來劇場拆遷了改建成了商品房,這個攤頭楞是憑這兩樣攢足了錢,順勢變成了店面,十幾年的吃下來,深感這家店其實也沒有做到什麼了不起的事,只是做對了每一件該做的事,所以每次回家也是一定要去光顧的。

-------------------

四樣之三是燒烤

燒烤這東西,在我們家那邊和麻辣燙一樣也是舶來品,原先都是沒有影子的,從某一年開始,突然就大街小巷的冒出來了,這家燒烤的店主早年也是個攤頭,開在我們家很繁華的一個三岔路口,夜裡出來擺攤,坐著下班的小青年以及晚自習結束後學生們的生意。

而我從小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對於路邊的炸物烤物向來是據而遠之的,直到有一天下課同學帶我來吃之前,我都是比較抗拒的。

那天面對各種肉串的我挑花了眼,最後選了個烤全翅,一邊盯著老闆翻來覆去的手法,一邊發獃想著白天學校里的事,想的出神雞翅烤好了的時候我就順手接了過來,一口下去,腦子裡所有的影像一掃而空,全是感嘆號!!!

皮是經受了很多火候的,外層已經很脆了,沾滿了孜然和辣椒面的香氣,但是又恰好的停止,沒有一絲烤過了的焦苦,咬到裡面是雞翅肉該有的嫩滑,味道滲入的恰到好處,沒有半熟不熟的血腥氣,一切都恰到好處,真是完美的烤雞翅。

但很奇怪的是,那天晚上我並沒有感嘆這家店的神奇,而是以為街頭的燒烤都應該這麼好吃,于是之後有段時間看到這樣的攤頭我就不知死活的上去點幾串,結果都是令人失望的,才漸漸明白這是家難能可貴的店,至少它有認真對待燒烤這種粗糙的美食的態度。

後來許是應了我的猜測,這個攤頭生意繼續紅火了下去,過了幾年就開成了店鋪,又過了幾年租下了對面的房子改成了招待食客們的地方,也是我每次回家必去一吃的美食。

-----------------------

四樣之四是砂鍋

這家砂鍋開在上面提到的麻辣燙的旁邊,但沒有那麼老的資歷,具體哪一年開的我也忘了,等到第一次去吃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名聲。

那次我本是打算去吃麻辣燙的,後來被同行的朋友順勢拉進了這家店裡,心裡不太痛快,畢竟那家麻辣燙當時在我心裡的地位已經很高了,何必放棄初衷來吃一家我並不了解的店面呢?簡直做好了把它批得一文不值的準備。

隨意點了個牛肉砂鍋,挑了個角落坐下,等著店員用鐵夾夾著滾燙的鍋沿端上來,一口下去,怨氣全消!用心配好的湯,帶著五香料的香氣,但不沖人,又有牛肉的鮮味,不輸那家麻辣燙的鴨血,最棒的是牛肉,不是那種一般砂鍋店裡看到的一塊一塊不太入味,只是丟進去煮一煮的俗物,而是有用心挑選了部位滷製好的牛肉,泛著油光,紋理清晰,難得的好吃。

少見的,吃完鍋里的料之後,我端起來連湯水都一飲而盡,大呼過癮,很久沒有遇到那麼好的蒼蠅館子了,之後默默的將它加入了每年的必去的名單里。


每天都在老家……倒是很想吃各位老家的好吃的_(:3」∠)_ (?′ `?)



我有膽囊炎,只想吃藥。。。。


媽媽做的就行~


老媽包的韭菜蝦仁餡餃子


謝邀。

自家做的蛋餃,酒釀小圓子加一點糖桂花,本幫紅燒肉加滷蛋,剛炸出來的熏魚。

雖然天天在老家還是想吃。


熱乾麵


老媽炒的大盤雞和老爸做的拉條拌面。


西域春 酸奶 +神內 胡蘿蔔汁~


我只記得有一年我死黨說來車站接我,我唯一的要求是請帶一份酸蘿蔔。哈哈哈哈哈哈!

圖片 大概是這樣的


鮮肉燒麥(或者冬筍香菇等等)

還有阿能面,回頭上圖吧


大襄樊牛雜麵!大早上再冷我都起得來,一定要吃到!可惜一般過年那幾天人家不做生意,吃不了幾頓 ╥﹏╥


每次回東北,基本上三寶:擼串、餃子、東北菜。

但是我比較特別,我喜歡我家鄉的外來菜品:魚香肉絲(不屬於我家鄉菜);鈀羊肉;肉燒麥...


火鍋,爸爸做的紅燒肉糖醋排骨辣椒炒腰花燉的雞湯包的餃子!


我媽做菜手藝真心一般,而且除了鹽醋醬油胡椒粉,絕對不放其他任何調料,以至於我每年回家對吃的都毫無期待

外面賣的好吃的路邊攤一律不許吃,認為太臟,以至於出生於一個歷史文(xiao)化(chi)名城的我,竟然沒去過大多數遊客都去過的吃貨勝地。。。

以上,感覺要生無可戀了


酸菜火鍋

我爸煎的魚

我姥包的餃子

還有好多外面吃不到的家鄉菜

樓上說的烤串我也想吃……


媽媽鹵的雞爪子~


自然是胡辣湯啊


回家要吃的東西

炸饃片。

初中時代經典回憶啊

梅菜扣肉。

沒想到會成為春節的保留節目

蒸饅頭。

最喜歡吃姥姥蒸的饅頭 特別是春夏之交的野菜花捲

茄子夾肉。

母親覺得做起來很麻煩 但是總是會為我做的一道菜,做好要給姥姥送去一份

蒸麵條。

小學時代最奢侈的吃的,麵條里星星點點的肉絲小條,還有從豆角脫落的豆子

玉米年糕。

今年沒吃的上,過年前準備起來,就可以任性的吃了

麻花。

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做麻花

餃子。

怎麼能少了餃子,韭菜雞蛋餡兒

蒸菜。

迷糊菜 槐花 最後澆上的那一卦蔥花辣椒油 絕了

菜卷心。

那時候爸爸愛吃,也總做,現在幾年沒吃過了

辣椒炒絲瓜。

揪著饅頭蘸著湯汁,放到嘴裡,整個味覺神經都滿足了

辣椒雞蛋粉絲湯。

前些年總做,好辣那口,現在也沒吃過了

西紅柿雞蛋湯。

一定要是姥姥做的 絕了

醬瓜。

一定是我二姨做的,摻著青紅椒和大蒜,就是那生薑也忒有味道

麥仁粥。

一定是過了五月,收完麥子,那麼悶熱淌汗的午後,乘上一碗剩下的麥仁湯,賽一切

燜藕。

好吃的都是冬天做,夏天都吃什麼啊

鹹蛋。

五姨做的挺好吃,每次去他家裡,好像都會帶回來一些

涼皮。

還是省大爺的最好吃,沒有之一

豆醬。

在二姨家待的時候,看他發黃豆,菌落毛絨絨的樣子,像極了剛孵出的小雞,關鍵是還好吃啊,耗那麼一碗醬,能香兩天

涼餃子。

那時候在姥姥家住,半晌玩得累了回家,碰巧能在廚房找到剩餃子,肯定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吃不停

蒸梨。

一定是我曾外祖母留給我吃的,可是他老人家已經走了

煮泡麵。

回家的第一頓飯,要麼餃子,要麼麵條,很大部分是泡麵

糖葫蘆。

自從我三姨夫買糖葫蘆,我就開始對這個沒多大想法了,不過看到還是要吃

蒸雞蛋。

切的碎末的辣椒,拌在雞蛋裡邊蒸,吃起來怎麼就那麼美呢?

涼拌菜。

一定要吃我妗做的,一手的廚藝,不開餐館真是浪費咯

糖撒西紅柿。

那時候媽總給我做著吃,我現在得空就給妹妹做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總說著對故鄉的懷念和對父母的虧欠,卻還要背井離鄉離開父母呢?
為什麼很多人說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
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故鄉在哪兒?
你夢裡的故鄉是什麼樣子?

TAG:美食 | 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