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閱讀習慣的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人偶爾也會看書,遇到自己喜歡的書就買下來,抽時間看,但是無奈養不成閱讀的習慣,閱讀總是會斷斷續續,養成閱讀習慣的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某不知名院校文學專業搬磚工一枚,在此作答。

先說一下沒有閱讀習慣的體驗吧:

在進入中文系之前,我是沒有閱讀習慣的。我雖然知道讀書重要,但是態度和行為卻懶散的很,也很少思考,只知道刷題背書,屬於很無趣的那種人。這也就是所謂的「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典型。

最直接的體驗就是寫作文言之無味,每次找素材想得腦子疼,考場上屢屢有製造垃圾之感。高三分析考卷,我們學校會給兩批範文,一批是班級里的,一批是區里的。讀下來的感覺,前者讓我見識到了很多新鮮的素材,比如說阿蘭德波頓、茨威格之類的(求別揍,現在還沒看完愛情筆記……);後者則讓我認識到原來幾則論語也能將作文搞定得這麼溜,真可謂是現代版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呀(此處特指FDFZ……)。

然而,每次除瞭望洋興嘆,並無什麼卵用……因為當我意識到閱讀對應試的重要性的時候,我發現七本歷史書和天書一樣的數學卷子擺在桌子上,二對一的結果就是我只好對不起語文了……

最後高考115,上海卷。當然不算好,但也好歹比二模高了20分好嗎(逃。

然後是養成了閱讀習慣之後的體驗:

首先是現在的閱讀節奏是這樣的:

  • 古代文學:花的力氣比較少,文學史提到的,老師上課重點講的要著重看。詩歌的話背誦,散文的話熟讀。一周兩篇左右的樣子。嗯,最近發現初中沒有背完整過的桃花源記可以背完整了呢(逃。
  • 二十世紀文學:還是老師劃範圍為主要,因為還要讀論文,整個兒加在一起就很可觀了。差不多一個作家三四篇論文加上三四部作品,兩周時間搞定吧,帶做筆記和聽課。如果加上做思考題,那要三個禮拜了(看看曹禺先生。
  • 外國文學:因為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所以讀起來沒有什麼顧忌,一周一本《遠大前程》厚度的作品吧,帶摘抄和點評。老實說時間有點緊,加上看教材的話要一周半,畢竟要時間消化。《簡愛》和《呼嘯山莊》我記得三天就看完了。這裡就可以看出閱讀速度和翻譯的文體風格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啊……
  • 古代漢語:抄論語。每周背一則,二十幾句或者段落的那種。古文真的是很不常看(檢討。
  • 文學理論:ZERO。我覺得是老師選書的問題啊,韋勒克的文學理論那個翻譯的真的好難念下去……

從中可以看出我理論看得少,這其實不太好,是需要改進的。

其次是感受:

  1. 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以前閱讀真的是很功利,基本上是不讀無用書,自然也不會有樂趣。現在的話,自從親自動手大致疏通一則論語後,真的會收穫精神上的快感哦。
  2. 腦子累。因為在班級里我的閱讀速度是遠遠超過大多數同學的,所以在怒讀了六個禮拜之後我現在完全屬於思維疲軟狀態,不想動。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分配閱讀計劃。
  3. 上課效率up。有老師上課會讓人複述小說內容的,而我每次總能回憶得比別人多(逃。這麼說一遍之後印象會更深刻。還有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更加有針對性,不再是糊裡糊塗的過一遍教材或者論文了,效率更高了。
  4. 更宅了。畢竟保持這麼一種節奏我真的需要泡圖書館或者宅在教室里拿著kindle隨時看,宿舍真的少待(……同時對話能力略有下降,讀書畢竟不是件熱鬧的事情,一千個人眼裡,同一本書的金貴之處恐怕也是不同的,所以也少有交流,但是會做筆記、摘抄、寫點評,然而這又要花很多時間,你懂的……
  5. 視力下降。這也是沒辦法避免。

想到再補充。


1答主現現役高三,每天利用睡前的時間讀40分鐘的書(第三節晚自習9:50下課)。 當然現在是因為形式所限,以前每天花在讀書上的時間更多一些。 要說帶來改變的話,大概是在網路上越來越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現實即學校生活里越難找到合得來的人(笑)。我們語文老師規定每個星期都要做練筆和摘抄,我們同學一般都是拿著《青年文摘》,《課堂內外》或者作文事例集錦這種東西做摘抄,我則是寫自己讀書的感想和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但是,很苦惱的是,總會被人說裝逼啊(無奈,而且我很討厭這個詞←_←),逼的現在我都開。

始在練筆開頭加:「你們快讓開,我要裝逼了」這種話來調侃自己了,不然估計會更加被同學討厭呢。

當然也有好處,閱讀開闊了我的知識面和對世界的看法(這個說法好羞恥……),而且最開心的是,它讓我認識了許多優秀有趣的人,這種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難遇到的。

大概就這麼多……(說了這麼多完全沒有重點←_←)另外祝福答主也能早日養成閱讀的習慣_(:з」∠)_。

這是今年買的幾本書(《蘇菲的世界》小學就看了,請無視),另外還有幾個星期前剛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極簡歐洲史》和《月亮與六便士》沒拍進去。(作為一名高三狗我也是蠻拼的)


本周是深入閱讀的忠實擁躉。書分成兩種,一種是不需要深入閱讀的時效性較強的書,這種我翻翻前言就差不多了;另一種是值得花時間仔細閱讀的書。比如深入讀名人傳記,會讓你提前過不同的人生,大量地減少人生中的障礙,尤其是提早的自我認識;深入地讀歷史、專業領域的書會讓你在短時間內成為某個領域非常有發言能力的人,比如我讀了《法律之門》才知道了法律的真實面目,甚至在和很多法律博士辯論法理問題時也不會處於下風;深入地讀一些經典,比如《孫子兵法》到現在還是床頭書,讀過不下100遍,也看過其他名人點評過的版本,像曹操點評的,覺得真是一生受用,有點像無意間碰到本武功秘籍一樣。

如果閱讀完再能做做讀書筆記和寫寫總結和思考性的東西,理解會更深。比如下面相當於我讀完宮本武藏《五輪書》寫的讀後感哈

制勝心理學(宮本武藏的啟示)

如果說《孫子兵法》和《戰爭論》分別闡述了戰爭策略選擇和決策制定方法的話,宮本武藏的《五輪書》則是完美地指明了一對一作戰時的制勝心理學。相對於前兩本著作,《五輪書》對於個人具有更大的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在各種體育比賽雙方比分的相持中、在商戰談判桌前互不相讓的角力中、在面試、考試等里試圖控制緊張情緒的掙扎中,《五輪書》都是最值得推薦的心理學教材。但是因為《五輪書》裡面的道理都是宮本武藏基於和其他武士無數次地對決經歷而寫成的,對於普通讀者難免會顯得晦澀,所以本人特在此做個個人化總結基礎上的原文引用,以便於大家理解和吸收。

首先我認為《五輪書》比較準確的闡述了「武士道」的精髓——「克敵制勝的決心」,也就是無論遇到一個敵人還是多個敵人、無論比試對象是在自己預期之內還是超出計劃,心中除了「克敵制勝」之外,不應有任何雜念。在這一點上來看,日本後來武士動不動刨腹自殺的行為無疑錯解了「武士道」的真諦。類比到生活中,就是當困難程度超出預期之時,心中應排除對計劃不足的懊悔、對失敗的恐懼、對能力不足的顧慮等全部因素,而是立足當下去發掘取勝的機會和可能性。

具體內容大致可以總結為三點:

平常心:心如止水、不動如山

「你的心無論在尋常事物里,或是在刀光劍影中,應該毫無二致,應該同樣坦蕩率直,既非緊如即發之箭,也不容許自己有絲毫鬆懈」

「用以擊敗一個對手的心法,與擊敗千萬個對手的心法並無不同」

專註力:考慮取勝、心無旁顧

「太刀一旦上手,心中就必須有殺敵制勝的決心」

「你心中想的不是自己所用的體勢,而是只想著接下來就要出招斬敵」,「要知道任何時候都是斬敵制勝的時機」

「把每個時間點都視為關鍵時刻,永不鬆懈」

節奏感:調動對手、不被調動

「制勝關鍵在於清楚各個對手的不同節奏,運用對方想像不到的節奏」

「依據時間和場所知道節奏,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打擊敵人」

「阻斷對方的節奏,看穿對方的薄弱點,如此便能夠擊潰敵人而獲勝」

「利用對方節奏轉換的剎那,立刻出擊以獲得勝利」

"你必須掌握敵人崩潰的節奏,毫不放鬆的增強攻勢"

個人補充:

1. 宮本武藏思想的基礎是禪宗,更基礎其實就是佛教

可以參看本站另一篇微文讀《故道白雲》。這種思想在日本的諸多電影、電視劇、動漫中都有體現。個人印象中美國的《星球大戰》尤達師父向盧克傳授絕地武士心法時也有兩句提及

「做或者不做,不要試」 —— 專註力

「用意念移動一枚硬幣和移動一艘戰艦沒什麼區別」 —— 平常心

2. 宮本武藏優勢心理還源於其出色的身體素質

這點千萬不能忽視。身體的強健有利於精神的硬朗,沒有出色的身體素質,一來根本沒法鍛造出色的心理承受力,而是萎靡不振;二來宮本武藏也難以百戰不殆

3. 關於宮本武藏的傳記讀物,強烈推薦日本作家「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蔵》 —— 劍與禪


閱讀能夠維持思考,體驗就是,會用腦子想事做事了。


不空虛是最大特點


我有每天閱讀的習慣,每天會讀書1小時,有的時候太忙了,那天沒有看書心裡會很不踏實,甚至會不想上班,想把書看了,在去工作,對生活的影響就是,每天會思考的更多,對未來的發展會很有信心,每天讀書會提高人的自信心,對自己會非常的了解,每天讀書生活會很充實,其實從學校進入社會之後,也有好幾年也沒有看書,接著發現自己越來越圓滑,世故,越來越覺得自己內心不一樣了,看著自己的眼神,覺得自己變化太大了,後來意識到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去買了初中時代的文具盒,把自己的房間裝扮的像一個中學生的房間一樣,也告訴了自己,要做一名終身學習者,漸漸的把作息時間等等,都調整類似中學生那樣,覺得這樣很充實。

在社會上工作了五六年之後,明顯的覺得自己的思維緩慢了很多,這五六年幾乎沒有看過書(想想有點恐怖),當我開始意識到要繼續學習的時候,並且開始學習了之後,明顯的感覺自己變化的很大,據了解國外的很多人,在走出學校之後也會繼續學習,很多人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在自己身邊卻很少看到有這樣的人,如果你堅持每天讀書的話,基本上不出兩三年,你在工作上就會大大超過你身邊的同事,生活的也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


1.早上起來,什麼話都不想說,泡杯熱茶,打開檯燈讀個三個小時。

2.變得很喜歡用鉛筆和多次貼

3.學會很多幽默吐槽

4.總會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

5.絕對地解悶

6.辯論時候絕對輕鬆引用

7.變得很喜歡寫作文,寫日記,寫筆記


愛讀書的人容易孤僻,在哪裡端著書看於是沒人接近你,你也不想搭理人。時間久了你不讀書的時候發現也沒人玩了,而讀書又是非常私人事情,愛好感悟不同很難找到知心人。

讀書的人一般愛看電影聽音樂

讀書是消遣

別人花時間學習賺錢娛樂

你花時間消遣

於是會變得很懶


無論走到哪裡,一有空閑眼睛就忍不住尋找有文字的地方看,哪怕是電梯里的「乘坐須知」。

看見書店和書攤就挪不動腳,書比衣服更有誘惑自己掏錢的能力。

玩手機逛社交網站的時候,別人喜歡挑圖片小視頻看,我卻在看微信公眾號里推送的長篇大論。覺得文字比圖片更有吸引力。

讀書投入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或淚流滿面,一度忘了自己身在何方。

幻想自己未來的家時,首先想要的是一個典雅的書房。哪怕將來工作後租了房子,必定缺不了一個大大的書架,放滿了積攢多年也捨不得扔的好書。

讀書筆記一本又一本,時常重溫喜歡的書里精彩的段落。甚至看電視劇時遇到喜歡的語句也會點暫停記錄下來。摘抄背誦古詩詞,拍了夕陽的餘暉,會配一句「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送好友靠枕作生日禮物,會在上面綉一句「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讀書源於興趣和慾望,而不是任務。想讀的書很多,覺得書永遠都讀不完。

一旦一頭扎進浩瀚的書海,就會發現這裡的世界是那麼深不可測,卻又那麼精彩紛呈。於是愈發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然後到了現實中,面對一些事情,會比別人更平靜。開始思考,開始摒棄,開始疑問,開始相信。然而卻更加沉默了。


1.書包重了好多

2.小段空閑時間再也不用思考要去哪【一般都在看書,還書或者借書】

3.越來越不喜歡對一些人和事發表相對絕對的觀點

4.世界還有好多未知


每天都在看書,翻幾頁也是好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不論是傳統文學還是現代文學,或者是嚴肅文學還是其他。

[img=1123094128]

在我心目中,他是大師。路遙把人性的一切都畫了出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

[img=1122776112]

「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有謊言要揭露」。這本書,可以讓你對自由有更多一層認識。

中國作家,別人也是這麼評價的「天才作家」王小波,鄙人只接觸過他的幾篇散文,可是我還是的得說,他現在是我很喜歡,很喜歡的中國作家之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還有其他,在我心裡擊起萬丈狂瀾。

大師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冉阿讓,敲鐘人卡西莫多,我們可以觸摸得到他們的美,心靈的美。

《小王子》是我覺得最好的短篇小說看上去是兒童讀物,可我覺得作者的初衷是給成人看的。

…………

……最後總結吧,這句話是這一兩年來,看書,看枝椏,李銀河(她的《生命哲學》也不錯,其中一句的「看書,能給你自由」)

自己領悟吧

時光靜好


想買kindle。

一旦萌生了這個想法,結果是必然會入手的。


向來怎麼方便怎麼來,很小開始讀電子書了,拿出手機要麼看書,要麼寫點東西。現在用多看,筆記、書籤什麼的也很方便。nook2不常用,和牛仔衣很搭,方便攜帶。隨便看點什麼都好,只要帶在身上。讀書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固定情景的活動。像我一樣的懶人,還是快點轉戰電子書吧。


推薦閱讀:

已2年多的無性婚姻,如果你是會怎麼辦?。
日入一千萬是種什麼體驗?
如何評論梁冬這個人?
不想搞革命,不想打仗,不想從政,不想建立國家,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有必要學習《毛澤東思想》嗎?
如何評價黃子韜的解約想回國發展行為?

TAG:閱讀 | 生活 | 習慣 | 體驗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