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住校,我做錯了嗎?

關注知乎很久了,但沒問過問題,也沒回答過問題,這是第一個。

剛剛送了小孩去學校,孩子之前好好的,一下車就哭,我一直耐心勸,最後勸服去了宿舍,我和孩子媽要回家時,他又開始哭了,勸了好久,生管一直催要關燈,最後不得不狠心推進宿舍。

站在樓梯口,偷偷聽他在宿舍里哭鬧著要找爸爸媽媽,我和孩子媽也忍不住跟著哭。

回來路上,我邊流淚邊反省,甚至動了接回孩子的念頭,不停問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於是就來知乎,聽聽大家的意見。

首先介紹一下情況。

我家在東南沿海四線城市,村子位於工業區里,幾年前莫名其妙成了居民,這裡變成了街道,可一切沒什麼變化,還是老樣子。

大家想必都知道,這種城鄉結合部的社會問題很多,我們這邊早幾年也亂,但現在治安好多了。

可很多東西還是遠遠落後於城市,例如教育。

我們小學本來就差,這幾年換了新校長就更加糟糕。

一個小學校長拖家帶口的,很常見,但你們見過丈人丈母娘,舅子夫婦,連襟夫婦什麼的,統統住學校,吃學校的嗎?

因為市裡推行政策,就近接納外來務工子女,所以學校有午托,本來是我們本村人承包,一直做得好好的,後來被他整走了,換他丈人丈母娘來接手。

至於舅子和連襟,食堂打打下手而已。

而過分的是,他們竟然強制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午托,甚至在家長會發出軟性威脅。

至於午托,同樣的錢,伙食差太多了,學生回家後就抱怨,家長去反應,讓居委會去抗議,最近半年稍好。

可是卻鬧出了學校沒錢,被停水停電的事情來,直接讓村民們都寒心了。

或許看到這裡,大家都奇怪,為什麼不幹脆把他調走呢?

據說,他上面有人,而且通過他的關係,跟村幹部一起合夥,以村集體的名義,辦了一家私營的幼兒園(也是相當糟糕,都是一些沒念過幼師的人在教,孩子愛上學就上,不上也無所謂,還不分班,說託兒所更合適),所以調不走。

總之,村裡的孩子一般都是幼兒園就送出去,幼兒園找關係,交擇校費一萬去讀街道公立,小學的話就去隔壁村去念,擇校費兩萬,有條件的都去市裡擇校費更貴。

再說說初中。

我們這邊小學畢業,要麼電腦搖號去市裡的初中,一年兩個名額,但先不說搖到的概率有多大,就說搖號本身有多黑了。

反正今年我們村是一個都沒有,有的村卻一大把。

沒搖到市區中學的,只能到街道中學。

街道中學以前很糟糕,民怨很大,幾乎每周都會出現校外人士進學校打人的事情,至於戀愛、喝酒、吸煙、逃課什麼的,更是家常便飯。

一年前換了校長,據說以前在市區就做的不錯,帶來了一千多萬撥款,一來就說要封大門,說是改到後門去,讓校外人士入校不方便點。

還有就是宿舍管控,只有成績好到一定程度的,學校才允許住宿,其餘的差生,哪怕你家再遠,都請走讀,或者學校旁邊民居。

可就算如此,一兩年了,校風不見絲毫好轉。

我的孩子零九年三月生,從一年前就煩惱小學的事情,因為我實在不願意讓他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怕他學壞,也擔心他像村裡很多年輕人那樣,熬過九年義務教育後就早早出來打工。

當然,村裡也有一些讀得很好的,但真的是少數,更多的是初中畢業,或者再混幾年中專就出來下工廠做事。

我家境一般,但家裡一直很重視教育,我兄弟妹三人受教育程度村裡也是有名的(一個市重點中學高中畢業,一個大學本科,小妹也是中專會計畢業),都是我父母親咬牙撐著讓我們念書的。

所以,我也一直很重視孩子教育,從小就跟他感情很好。

到現在,我家孩子外向開朗,有禮貌,獨立聰慧,我自己是很滿意的,周圍親戚朋友的評價也都很高,也都在主動幫忙聯繫學校。

最後通過親戚的關係,聯繫到了隔壁市的一所相當不錯的名校,全辦下來費用五萬多,而且隔壁市是我們周邊公認的教育強市,要不是關係夠硬,肯定進不去的。

隔壁村的學校好點,贊助費兩萬,隔壁街道今年新辦實驗小學,贊助費三萬,市裡好的學校贊助費都是五萬起,一小二小等名校更是十幾萬。

而且就算我們進去了,初中還得回來本街道考,除非再擇校,可稍微靠譜點的初中動輒十萬起。

隔壁市是老牌城市,教育資源比我們好太多了,初中則是分片區,我們看上的小學對應的三所初中都是相當不錯的名校(有兩所還是省里頂尖名校)。

但二十公里路程,必須的住校,一周一回,而且因為要跟親戚的車,他們家孩子要補習,所以周日晚上就得去,周六中午才能回。

我本來跟孩子說好了的,可今晚一去,還是哭了。

我一路也是抽泣著回來,不停的自責內疚,不知道我是不是做錯了。

我選擇這所學校,並不要求我的孩子讀書考高分,多優秀,我只是希望他能夠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不要像其他孩子那樣,早早的輟學,因為對於我們這種沒錢沒背景的家庭來說,不多讀點書,將來能幹什麼?

我知道,讓我選,我也希望孩子留在身邊,能夠好好照顧他,讀故事給他聽,陪他看動畫片,聽聽他在學校里發生的事,可是…

我真的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孩子的哭聲讓我很難受,徹夜難眠。

我很想知道,在就近照顧孩子,和教育資源之間,我選擇了後者,對?還是錯?


-

一、

既然作了決定,就別去想對錯問題。

你自己的問題,不會有任何一個外人,能比你更上心。

你想了幾十個日夜,傷透腦筋,作了所有的推演盤算。

好不容易才作了重大決定。

千萬別到網上,找一個陌生人,輕信他,隨意聽人給你胡說八道。

比如我,接受你的邀請,看你問題只花了五秒,立刻十指如飛打一堆字。

那叫狗屁。

我說你「對」又如何?娃就書讀好了?你父子二人,就能不受苦了?

我說你「錯」,難道你明天就去把娃接回家來?

千萬不可以。

網上的陌生人給你建議,說穿了都是風涼話。

解決不了你的真正實質問題。

二、

我唯二的兩個淺薄的建議。

1、

有時,人生遇上的是「問題」,可以找人商量,討論出答案。

有時,人生遇上的是「困境」,說再多屁話也不頂用,解決不了。

你現在遇上的,就是困境。

困境,只能勇敢面對,別想著能輕易解決。

管它結果好壞,唯有盡心儘力而已。

你一定只能且戰且走。

除了「時間」,誰也不能告訴你「對錯」。

2、

孩子離家在外,得慎密觀察他的變化。

若是感覺不對,立馬解決。

別坐而言,要起而行,這是咱作家長的責任。

寄宿學校也許好,也許不好,仔細觀察。

和老師走近,和孩子的同學認識,建立多方管道獲知孩子的變化。

(我工作太忙作不到,可我兒子的好朋友,我要求媳婦每個都得認識。)

若有不良情況,永遠要有後路。要有第二步棋,而且不能遲疑。

誰叫咱們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國民教育竟成了營利事業?

既然解決不了工作,更換不了生活環境,就勇敢走你找見的那條路。

走不通,了不起換路再走。

我兒子一個小學換了三學校,你這才是第一家。

別怕,怕啥?有啥好怕的?

對這個爛世道,勇敢比你的中指:「去你的,就是不讓我兒子,成為你們的謀利工具。」

我相信你的決定,也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長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


個人選擇問題拿到網路上來問確實無解,題主的描述已經盡量客觀了,但畢竟別人不是你,所以下面講的話可能對解決問題無用,但如果能讓你有一些釋懷,我也算是盡了點兒力。

1.教育資源

學校是資源,家庭也是資源,學校的資源主要體現在軟硬體上,家庭的資源體現在家長的教育能力、家庭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上。從描述看你具備了一定的教育能力,家風尚學,家庭環境總體利於培養孩子好學的品質。現在問題出在學校資源不給力,因此選擇一所相對更優質的學校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

2.孩子

家長所有的教育行為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但如果不考慮孩子的特質,教育行為不見得能達到效果。有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寄宿,有的孩子上大學後才離家,相同的經歷給不同的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原因無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別的孩子上寄宿小學哭個把星期就過去了,你孩子卻有可能周周哭。如果他每次與你們的分別都搞得跟永別似得,那你恐怕得評估下孩子的心理是否做好了離家的準備。

3.對或錯

僅就家庭教育而言,每個措施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不合適。若把問題簡化為對與錯的選擇,就將自己逼到非此即彼的困境,選了一條路走著走著發現不理想才後悔另一條才是對的?哪有這麼簡單。決定應該是綜合考慮過資源、孩子和目標之後做出的最合適選擇,除了A還有B、C選項,分別針對不同的條件,一旦條件發生改變,還有調整的餘地。

4.分離焦慮

當環境改變身邊又沒親人,孩子肯定會害怕,只有嘴上的安慰根本不夠,必須做一些幫孩子快速適應的事:

讓他從家裡帶一個熟悉的東西放在身邊;

和他約定時間,比如入睡前,告訴他在那個時候想你,你也在同一個時間想他;

在他的書包里偷偷塞小紙條,寫上想對他說的話;

接他的時候不忙著離開,讓他帶你在學校里走一走,聽他講自己每天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

去認識睡他旁邊的小朋友,給那個孩子送小禮物;

準備一些花哨的小文具,讓孩子帶到學校去分享給喜歡的朋友;

與每位老師保持聯繫,平時沒事多問候。

不管選了哪條路,相應的就享受不到另一條路上的便利與好處,但還可以彌補。陪伴時間不夠長,就提高陪伴質量;學校教育不好,就注重家庭教育。就醬。


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學校,那就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工作吧。

比如,去孩子讀書的城市打一份工。到哪兒不是活人,對不?

孩子畢竟還太小了,才六歲,正是最需要父母溫情的階段,你為了他將來的生存,卻毀掉他和你們現階段的生存幸福,是否值得,真不好說。

換一份工作,和孩子在一個城市生活,別把那麼小的孩子拋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一周才能見一面,而且周末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那麼短。那樣的確太殘忍了。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北京工作,她也是認為自己和先生工作很忙,所以把6歲的兒子託付給一家寄宿學校,活潑開朗的孩子性格漸漸變得孤僻,慢慢地回到家裡也鬱鬱寡歡,因為對小小的孩子來說,一周都沒什麼盼頭,剛回到家裡不久,就想著自己要被爸爸媽媽送走,那種分離的焦慮讓孩子變得很沒有安全感。

朋友當時和我聊,我說她未免誇大了自己和先生的工作負擔,因為我看到她工作效率並不高,磨磨蹭蹭地每天晚上耗到很晚才回家,這其實是缺乏對應有的責任的承擔導致的散漫。

她的孩子到了二年級時,學習障礙更加突出,老師也覺得沒什麼辦法。這時她又和我訴苦,我不客氣地說:你想讓自己過得輕鬆,就甩擔子,讓小小的孩子自己去承受這份孤獨和痛苦,太自私了。

這一回,她聽了之後沉默了,不再為自己辯解。二年級暑假過後,她下決心為孩子轉學,自己每天騎車送孩子上學,後來又專門請了一位阿姨騎車送孩子上學。但是,孩子的個性還是顯得陰鬱,她十分著急。老師建議她送孩子周末去籃球學校,沒想到孩子很快愛上籃球,並且要求媽媽必須陪著一起玩籃球。就這樣,連續在籃球學校上了兩年課,加上天天都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孩子恢復了活潑開朗的個性。而朋友也在與孩子朝夕相處中得到了心靈的充實和升華,她和愛人抓住一切機會與孩子一起旅遊,珍惜兒子願意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遊的機會。

如今,朋友的兒子已經是高中生了,不再希望媽媽陪著打球,長得高高壯壯的,說話很有幽默感,怎麼也看不出七八歲時居然曾經那樣鬱鬱寡歡過。

我們小區里有好幾個小學開始就住讀的孩子,這些孩子臉上的笑容都不多

我從這位父親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你對教育環境的重視,這一點是有道理的。但是你不該選擇讓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去面對那樣陌生的、缺乏爸爸媽媽溫情的環境。而這並非是毫無辦法的,而是應該採用更為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前面建議的換一個工作,固然可能是變動太大的選擇,但你和你愛人依然可以選擇一周里去看望孩子一次或兩次,而不是讓小小的孩子眼巴巴地盼到周末。另外,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沒必要做什麼補習,你和愛人自己來承擔就可以了,讓孩子周五就能回到家裡,這樣周末孩子可以放心地和你們相處兩個晚上兩個白天,緩解他內心對親情的渴望,周日再返校也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記得有次陪我家閨女學鋼琴,有位媽媽也陪女兒一起來鋼琴中心,我見她女兒非常活潑可愛,便問孩子在哪裡上學,她答在某所重點小學就讀,是住讀生。我不免嘮叨這麼小的孩子住讀的壞處,這位媽媽說,的確覺得孩子住讀會遇到好多問題。她的辦法是,到了周三,風雨無阻,一定去學校看望女兒,給女兒帶去好吃的,和女兒說幾小時的話。她說,好多家長嫌周三去看望孩子太麻煩,所以就攢到周五放學才去接孩子,但她不,她一定要讓女兒覺得中間媽媽會來看望她的,有什麼心裡話都能在周三就說個夠,這樣女兒就覺得住讀的日子有了盼頭,堅持兩天就能看到媽媽,再堅持兩天又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了。周六周日他們全都和女兒在一起。

所以,我想對題主說,你對學校選擇本來已經把孩子和自己推向了一個極端,如果連周末孩子和你們相處的時間還要剝奪,就是極端+極端,這樣,既傷害了孩子,又傷害了自己。

我的建議是:既然為孩子上學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那麼就告訴自己:要想方設法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多打一份工,多付出一些跑路的時間,以便能夠在一周里和孩子多一些相處的時間,這會讓你們一家的生活,都有更多的幸福。

千萬不要只是在深夜裡流淚,而是要有行動啊!


我孩子小學開始住校,所以,我有些發言權吧。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選擇是一定對或錯。住校好不好,要分幾個方面來看:看孩子自己、看家長、看學校。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2006年,我孩子要上小學了,本來準備在家門口的小學上,但是水平一般。聽朋友說本地有家小學水平不錯,只是要住校,而且學費比較高,大約1學期7-8000。現在已經漲到1萬多了。。

我上門考察了一下,交了100元報名費,參加考試。結果考上了,通知交費上學。

於是,家裡人開會討論。

我是外地人,父母沒有住在一起;老婆是本地人,所以參加家庭會議的是岳父母、小姨子、我、老婆和孩子。結果是,我希望他去;其他人反對。但是,我們選擇讓孩子發言。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關於孩子的事,會去問孩子的意見。除了幼兒園外,小學、中學、出國的事,最後都是他自己決定的(下面會提到)。在他決定前,我們把上寄宿學校的好處、壞處,一條一條列出來,跟他說。

最後,他選擇去住校,並且同意了我們的前提條件:去了不許哭。

從此,他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每周日下午,我們送他到學校,周五下午接回家。到了高年級後,中間我們會接他回家一到兩次。

從開學的那一天起,他就沒有哭,也沒有鬧,很快適應了這種環境。幾年後,有一次他說,他有點真的很想媽媽,但是想到不能哭,就躺在在床上悄悄流了眼淚,但只有這一次。

和我兒子一起上學的這撥孩子,差不多300個,絕大多數都能適應。因此,不要怕你孩子不適應。

有沒有一直不適應的?

有!

他在幼兒園的一位女同學,哭了一學期,最終被建議轉學回家。

其次,家長要足夠關心。

在這所學校里,我見過最奇葩的家長。他跟班主任談,希望孩子周末也不要回家,最好能夠放在學校,如果不行,希望班主任能帶他回家。這樣的父母,實在是不負責任,孩子對他來說,不過是負擔而己。

大多數家長都能抽空經常去看孩子。平時在校期間,晚上是不可以回家的,但是允許家長去看孩子,所以周二、周三的晚上,教室外面都有許多家長,等孩子上完晚自習,跟TA說說話,抱抱TA,或者帶些好吃東西給TA吃。

孩子上寄宿制時,我已經辭職自己做事了。那幾年,我所有的業務夥伴都知道一點:周末不要給我打電話,打了也不會接的,因為我要陪兒子。天大的事也不行。朋友聚會、同學聚會,也請安排在其他時間。

每個周末,我們都會陪著他,陪他寫作業(其實很少),帶他出去玩。所以,我們的感情並沒有因此而變淡。

但是,老婆一直覺得對他有所虧欠。只是,他回到身邊上了三年初中後,現在又離開了,這回離得更好,直接去國外上高中了。

老婆常常說:唉,這個兒子養不家。

第三,看學校。

孩子要不要上寄宿學校,除了孩子自己的獨立能力以及家長的關心外,還有一點,這個學校好不好。

除了一般認為的教學質量外,還需要看學校的老師,特別是生活老師(宿管老師)好不好。

兒子上的寄宿小學是本地最好的中學辦的民辦附屬小學,教學質量在本地算是最好的那一撥,而且教學壓力較小。與其他小學不同,這所小學不希望孩子中學考到本地名校,更希望留在他們學校(因為中學又可以收高額學費的)。基本上,教學質量上乘,課業壓力小,孩子的生活有規律,體育、業餘活動時間長,因為收費高,孩子的伙食也好,能做到三餐二點,生活上根本不用擔心。

需要擔心的是老師們是不是有愛心和責任心。

這,基本上又兩方面:一、老師是不是負責任。這點沒問題,孩子才去的那幾天,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後,老師都會發簡訊給家長,孩子有不適應的,老師也會及時跟家長溝通。二、老師有沒有愛心,這個肯定不一定有,但是你可以創造一些愛心出來,怎麼做,你應該能夠明白吧。

另外,也要對老師有合理的監督。曾經有位老師,因為不負責任,被我們家長聯合趕走了。

結果如何?

既然是過來人,孩子後來的情況如何呢?

1、孩子的自理能力強。孩子住校後的才回來的那個周末,早上他還是像在學校一樣,6點半就起床了,然後自己疊好被子,自己找了本書看。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這點,我覺得很重要。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的多,特別是跟上一輩住一起,平時指望老人帶的,溺愛的比較多。如果能夠住校,這些問題都沒有了。

2、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強。這點我們原先看不出來,到了初中後,跟其他不住校的孩子比,強了很多。什麼時候該學,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該學什麼,他都自己安排的井井有條。

3、孩子小學畢業後,面臨中學的選擇。本地的兩所最好的學校,他都可以上(他自己爭取的結果,不是我找人托關係)。這次,我們家裡再次開會,把每所學校的優劣寫在紙上,一項一項分析,最終他做了選擇。初中三年後,今年中考了,他以比較高的分,獲得了一個政府獎學金計劃,去國外上學去了。

他的未來,我不知道好壞。

但是,這一切是他自己的選擇和努力的結果。他的付出,獲得了回報。


提主,我曾經和同事一起參觀過我們這裡一所比較著名的學校,升學率很高,寄宿制,從小學一直到高中。

參觀到食堂的時候,有兩排桌椅,明顯比其他的要矮一截,我們很奇怪,校方介紹:那是寄宿的小學生的飯桌。當時,我們一行人,大概十來個,有男有女,年紀從20出頭到快要退休,臉上都露出了一種不約而同的不忍。

六七歲的孩子離開父母求學,年紀畢竟太小,學業也許有所成,但成長的快樂或者艱辛無人傾訴。

或者,可以有一個方案,你們兩口子中,有一個人可以到孩子所在學校的城市,找一個工作,租一個小房子,能給孩子做做飯,陪陪他?哪怕學習上不能指導他,但是生活上可以關心他,心理上,是孩子堅強的靠山。

也許,你會覺得對收入有影響,但是,孩子的事情不能耽誤,過了幾年,如果孩子和你們無話可說,會不會覺得是人生的遺憾?


好像答主有能力既花錢送孩子上好學校又能讓孩子在身邊, 不經你們提點想不起來這茬?

----

寄宿學校沒關係的, 如果你家孩子招人喜歡, 過的會非常舒服. 如果不招人喜歡, 你應該教教他怎麼能招人喜歡, 也算是成長的非常快.

好環境很重要. 我們小學是一個軍區醫院家屬區, 醫科大學家屬區, 建築大學家屬區還有金屬研究所家屬區四片加一起的片分區. 我的小學同學, 熟的, 一個wustl, 一個berkley, 一個東京大學, 一個boston u(boston馬拉松遇害者之一...), 還有個南洋理工.

這些能在小學有什麼用嗎? 能.

1. 班級大家家風都比較正的話, 主流攀比會以學習為主.

2. 有的孩子會去學書法, 有的孩子上古文課, 有的孩子會去學英語, 有的孩子找地方學奧數, 重要的是, 這些孩子還會問班上其他學習好的孩子的家長要不要一起送去, 而且就算不問你,你永遠也不會不知道讓孩子課外學什麼了. 不要講什麼孩子要開心, 全球無論哪裡都是下層階級的孩子窮開心, 中產或上層必定送孩子課外.

3. 一個跟風就能優秀的環境, 想不優秀很難.

關於要爸媽的, 只要早學會為人處世, 很快就會很開心不每天都惦記你們噠.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衡量而已。

那所小學是否優秀到足以讓孩子放棄掉父母的教育?

或者說附近的小學和寄宿小學差距有多大?

不要忽視環境的力量,也不要忽視父母的力量。

女友高中住校的,最後哭著跑了,因為15歲的年齡在遇到挫折和困苦時仍需要父母的安慰

那麼6歲時呢?

然而一個糟糕的學習環境將毀掉孩子的一生(小學還好點,初中高中尤其明顯)

如果真的要我提出什麼建議……

不換工作的話,就讓孩子晚幾年再住校吧,至少心智會更成熟些

當然,最主要還是題主衡量,住宿學校和附近的學校有多大差距


先說說我自己,經驗相關:幼兒園起,除了小學一年一期和高三,均為寄宿。幼兒園寄宿離父親工作的地方比較近,小學寄宿離家10km,中學離家11km。中部二線城市,學校和家均位於城區內,交通大約為公交車1小時的車程。與題主的情況必然不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多少有參考的意義,還請斟酌。

首先說學校教育資源和質量的問題。 答主至今記得小學一年一期的那個學校,學校小,離家才不到五百米,但是相應的,教育資源也可以說就是剛剛達標(要求的,還是不少;但是沒有要求的,基本不多一個)。然而之後去的寄宿學校不知道是本來寄宿學校的特徵還是怎麼回事,學校面積大,學生多,校內設施齊全而豐富,師資力量也偏好,這些優勢其實是我不說你也知道的,但是這應該是比你想像的還要重要的點。讓你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見到更多的東西,以便走入中學大學社會不會有那麼多"怎麼大家都知道我卻沒見過「而來的自卑感。

至於師資,我就不贅述了。

其次是,距離遠近奔波對學生的影響。在這裡先說每周上學放學的奔波的物理上的勞累。因為答主我並不是和題主家庭所面臨的情況一模一樣,所以僅作參考。

一周兩次的10km來回,我們學校當年是有校車在周五周日來回市內(乃至臨近市)各個站點送人接人,遍布得算是比較不錯的,因為題主家邊上有兩個站點。校車的話因為為了接送學生需要繞路和等人,所以用時可能是超過一個小時的。不過車上除了司機還會配一名老師,來管理確定學生不是被」親戚一個叔叔「之流給領走。我在小學時候坐校車並沒有感受到明顯的無聊和其他消極情緒,可能也得益於隨行老師和答主本身的性格。

在學校內因遠離父母,孩子的情緒方面。答主不能完全確定是不是因為答主性格還是因為學校太好玩了還是因為同學很友好,但是一年級(一年級只寄宿了一個學期)之後並沒有多麼想家想父母的情況出現。包括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插班進我們班的學生,一開始幾周都多少會有些這樣的問題,但是也很快就融入班集體打成一片。

印象最深的是我一年級有一次周三的時候想家了,全班同學都來安慰我(典型)。有一個男生說:」你看今天是周三,過一天就是周四,再過一天就是周五了,就可以回家了,多好。「我想想也是啊。然後不久就停止哭泣玩去了。同樣的事情在每個剛入學的人身上都會發生,但是班集體能夠及時給出溫暖,讓孩子因為感受到同學的溫暖而稍稍忘記對家和父母的思念。甚至在高年級之後我還有時會覺得在學校里和同學們玩耍比在家更加有趣。這個和班上本身學生的素質有關(孩子們有沒有群體作惡老師又不管)也和題主孩子性格有關(玩不玩得開,性格如何)。

但是,這裡需要補充一下,如果孩子性格過於不合群,或者本身有特別髒亂差的習慣,和走讀學校一樣,是很容易受到同學們的集體排斥和欺負的,這個東西老師管都管不來。但因為是在寄宿學校,排斥和欺負是全天候的,對於孩子來說會比走讀學校更難熬。我在讀小學的時候也出現過這樣的學生,答主很抱歉但是當時也欺負了他。在這個方面如果孩子有一定問題,還請家長三思。

家長方面,和學校的聯繫。這個答主可能了解的就不那麼多了,但是這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項。山高皇帝遠,家和學校隔得太遠的話,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惡劣的事情如果學校想瞞著,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也正如其他答主所說的,和老師多聯繫(不要總是那種工作上往來的聯繫,要是那種抱著交朋友的心態的更好),老師的話建議選擇管生活起居的老師或者班裡面雖然不是班主任但是是副班主任級別的(數英)、能夠有些觀察力的老師為佳。再一個是多了解下孩子的朋友和朋友的家長,畢竟孩子出門寄宿靠的就是朋友。

回家的時間的話我還是建議你能夠努力使其延長一下。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孩子在周五下午放學到周六中午的這個期間,借住他人家裡孩子多少會有些不便。而且因為沒有一同的一群同學,孩子的情緒方面可能還遠不如在學校的時候。並且與父母的見面還是非常必要的事,一周一天多一點的話,個人認為還是太少。

孩子性格習慣的養成方面。對不起我又要開始誇寄宿了,這一點上如果家長沒有充分的」我比老師做得好「的自信的話,其實感覺孩子在學校裡面收到老師(和同學)的管教(約束)遠比收到父母的強。老師畢竟是受過專業教育的,在對孩子的培養方面是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的。而這個原則有可能和父母的不太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師吐槽:

家長慣出來的毛病讓老師來解決,解決不了又說老師無能。

而孩子如果是寄宿的話,很多習慣方面的養成更加看老師(性格的話個人認為還是天生影響更大)其實個人認為是對孩子更好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小學時候如果周二周三的時候生小病(感冒發燒之流),回去醫務室尋求醫生幫助。如果是走讀學生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說」不舒服「於是不想上學了。因為每天反正都是要回家的,於是當天就回家或者第二天就不來上學的情況很多。但是在寄宿學校,孩子能做的頂多就是回寢室休息,但是寢室里沒人啊,總睡這也不是辦法,也沒有電腦玩也沒有手機玩。所以我們狀態不是特別差的時候,就一般會呆在教室,一來有同學一起總是好的,二來還可以稍微聽點課。於是整個小學階段下來就很少出現」孩子小病了於是不(想)去上學「的現象,在孩子心裏面(我心裡也是)也對於」上課準時「、」(如果不是那麼不舒服)不隨便請病假「 非常遵守。包括直到現在我都認為上課(班)準時是僅次於」約會準時「的存在。

等等等

總而言之,在一個教學資源不錯的寄宿學校,只要你的孩子性格不是特別不合群的話,個人認為是比在一般的走讀學校來得好得多的。至於上下學的時間,個人還是建議題主能夠多做安排盡量讓孩子一放學就往家裡跑和父母見面。

以上是我的回答,其餘的再補充吧。有其他關心的點還可以私信我,我盡量在回答裡面補上。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別讓孩子住校!!!別讓孩子住校!!!別讓孩子住校!!!

重要的事情,強調三遍!!!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千萬不能讓孩子在大學之前住校,高中都不可以!!!

我從小學四年級住校,那年十歲!沒辦法,當時家周邊沒有任何像樣的學校,我父母為了我的學業,就把我送出去了。小學的時候,小不點一個,個子沒發育,加之食堂飯菜那老逼樣兒,吃的不好,十幾個人睡在一個宿舍,有時候就被發育好的孩子欺負了,不過也交了幾個朋友,但是隨著人生際遇不同,早就不聯繫了。

初中是我過的最開心的時光,有四五個學習、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還有喜歡的同桌,那時候家裡有了積蓄,物價低,食堂還不錯,學校里有哥罩著也沒人敢欺負。

高中就去了縣城,離家比較遠,兩個星期回一次家,呆兩天然後回學校,高中的時光,很快,很充實,但是想一想很心酸啊,吃的不好,根本不講究膳食搭配、營養均衡,高三的時候壓力大,還精神衰弱過。

讀書的時候,身體不好,每次回家,不是感冒就是上火發燒,都被我爸媽帶著去老醫生那裡看病抓藥,各種小藥片兒把我餵養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初二,冬天下大雪,自己不知道怎麼就感冒發燒了,晚上說胡話,一個人裹在被子里縮成一團,第二天早上起不來,老師趕緊打電話給我爸媽,我爸媽租了一輛車,從家裡冒著大雪趕到學校然後把我送到診所里打針,高燒39度多。給我媽嚇的。

之後,大學住了四年,研究生住了兩年,工作了,在外面一個人住一輩子。。。

我突然覺得,從我小學四年級十歲那年住校開始,我這輩子,住在家裡的日子,就只有周末以及冬夏。工作之後,更是只剩下短短的春節假。家對我的感覺,怎麼說呢,是心裡的寄託,是渴望的天堂,是縹緲的、可望不可即的廣寒宮。

在外面的日子,我媽只有通過給我買衣服的時候,才能清晰地感覺到我的成長,更多的時候,是機械的上學、放假、上學、放假。一年又一年,熬成了我的印記,也熬成了我與父母、與家鄉的印記。

幸運的是,我發育沒有受到影響,現在個頭、身材與臉,還算湊合,哈哈。

在外面,與小時候的發小、親戚長久不在一起,感情真的變得有些淡了。秦少游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挺扯淡的,感情都是長久相處才能產生的,與朋友、與親戚甚至與父母。我一個住校,有的想法、困難,學會了自己消化、自己與自己分享,除了學習,與父母交流的太少太少。

我現在這個操蛋的性格、內向的性格,都是這麼多年磨礪出來的,我跟我爸媽我妹妹關係不能說冷淡吧,但是看著自己的同學與網友秀與家人的溫暖互動,我就覺得怎麼會這麼矯情、心裡卻酸溜溜。這麼多年,跟我爸媽交流極少,除了買電腦、手機這些必需品央求過他們,其餘的時候,電話里的對話都是:今天吃的什麼,天氣怎麼樣,忙什麼,有沒有錢了,考試怎麼樣。

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家裡清貧,我恨我父母,我甚至把他們的形象固化在某一醜陋的時刻,我想見他們,卻也不想見到他們。我們之間的那種穿越時空的、神化的關係紐帶,開始漸漸松垮、模糊。

很長一段時間,我會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建立一座無堅不摧的精神堡壘,我會認為自己是神的孩子,我會同我的神對話,聽從他的指引。我早早的認識到,我會走出去,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會去哪兒,也沒有體會到長大後的世界竟如此殘酷。

但是我體諒他們的苦衷,如果我不去住校,我現在就是一枚種地或者去工地的少年郎。

我以後再也回不去我的小地方了,我對它的感情,也永遠停留在小時候上樹、打鳥、偷蘋果的日子。


孩子太小了。。。

首先你沒有做錯,貧賤百事哀,受限制條件做出的決定無所謂對錯,因為窮本來就是錯的,做出任何選擇都要犧牲其他利益。要麼選擇更好的教育資源,但孩子沒有父母的支持,過早的獨自面對世界的惡意。要麼呆在父母身邊,但接受糟糕的教育。唯一「對」的做法是買彩票中五千萬,到最好的城市買房子定居接受最好的教育你啥也不用干就伺候孩子,但是這tm可能嗎。所以怎麼選都是錯的,不必糾結,選擇了一頭,就要有付出代價的覺悟,然後儘可能的轉移風險、用其他方法彌補代價。

我中學也離家出去讀書 我媽天天晚上哭一宿

後來他們每周五晚上坐長途車十個小時來看我 拉著我滿上海玩 周日晚上再坐十個小時回去 周一上班

我爸哥們一直照應我 有事沒事把我接到他們家去

老師很關心我 同學也對我很好

但我還是經常心裡很不好受

1先給孩子買個手機,每天打兩個電話吧

2有當地的親戚照應最好

3聯絡當地在該城市上學的孩子的家長們 互相照應 人多力量大 至少不受欺負 我聞之東南個別鄉鎮民風彪悍 城裡人未必敢惹

4有條件就儘可能跑過去陪孩子 二十公里而已 車票錢別心疼 尼瑪擇校費都那麼貴了 不差這點

5你孩子那麼懂事,你要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去讀書,為什麼不得不離開父母,你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如何為人處世,反正能教的就都教,因為以後機會越來越不多,中學可能更遠,大學在北上廣,現在反而可能是你離孩子最近的時候。如果不得不提前面對社會,那就讓孩子先自己成長起來。

6最後,你自己得擔事兒,你和孩子兩頭一起哭,他媽的有個卵用。你要作孩子的盾,你有多堅強,孩子就有多強大。


什麼條件做什麼事情,千萬別逼死自己。

一個寬容、有擔當、善良、董事的孩子,超過100個大學學歷

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兒,讓孩子去做,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的唯一希望


一定要多打電話勤關心。

能去陪讀一年最好。


看的挺難過的,感覺孩子有你這樣的家長,真的很幸運。

我的閱歷不足以幫助到您,只想提醒一點,最近在知乎上看到過很多很多關於校園暴力的事件,我沒有經歷過,但是看到他們的經歷依然覺得十分壓抑,而在這些事件里,讓人最難過的就是家人的二次傷害。所以建議一定要跟孩子溝通好,讓他明白,不管學習怎麼樣,如果他在學校被任何人欺負了,只要告訴你,你都堅決相信他所說的一切並且是他堅實的後盾。雖然不在他身邊,但是只要他有事情你都一定會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去他身邊保護他。

祝好。


從小學就開始住宿的人給樓主一點意見。樓主這麼小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孩子心裡多少會有點難過,甚至會產生猜測,比如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啦,為什麼要把我送走之類,(我小時候就有這種想法,笑)這個時候題主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多一點關愛,多一點關愛,多一點關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讓你的孩子覺得你們不是想甩包袱才把他送到寄宿學校的,要多多關心他,不是好的學校就全部都是好學生好老師的,希望樓主能經常去學校了解了解孩子在班上和同學相處的怎麼樣,以及學校老師的人品怎麼樣,了解孩子所處的環境!我以我自身的經歷(小學,初中,高中都在全市(省會城市)top3以內的學校就讀)告誡樓主,不是所有好學校的老師就一定好!同學就一定友善的!好像跑偏了=_=


答案已經很多了,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但我真心覺得高票的兩個答案都是雞湯,大道理,猛一看覺得厲害仔細想想啥都沒說。

經驗相關:幼兒園整托,小學四年級開始住宿(每周末回家)到初中畢業,然後獨自出國。

簡短的回答是:因人而異……(被打)

詳細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分幾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方面來寫吧:

【孩子哭就表示真的很痛苦么?】

——其實不一定。我幼兒園所有小朋友去學校也哭,如果你不哭會顯得很不合群(我知道很奇怪……),所以有的時候我沒怎麼傷心也會擠眼淚出來= =||

孩子還小,如果身邊的同學都是住宿,TA會覺得這是生活常態,然後每周一哭也是生活常態,並不一定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傷心。

當然,這和孩子自己也有關。有的孩子比較戀家,哭得聲嘶力竭是真傷心;也有天性獨立不哭的;也有表面看上去很淡定其實內心很痛苦半夜躲被子里哭的……

我認為比較合適的處理方法是不要表現得太內疚。很多孩子雖然有些難過,但也只是難過而已,如果父母表現得簡直天塌下來一樣,他們會反而覺得自己很委屈,然後更加難過和自怨自艾……當然父母過於冷淡也不行。總的來講盡量別表現得欠了TA好多那樣。

【寄宿對孩子的傷害在哪裡?】

很多家長都覺得寄宿就是單純地不好,因為離開了家。其實不是這樣的。(一會兒我會談談寄宿的優點。)

寄宿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在於兩點:老師的欺負和社交困難。

其它答案也有提到,寄宿最陰影的是老師逼著把東西吃完。我小學最痛苦的也是這點……盛飯的時候不允許少要,然後又不允許倒掉,簡直不科學。

幼兒園的時候不讓上廁所結果尿褲子(不是我……)然後罰一下午站之類的也是很不人道。

可惜據我所知大部分寄宿學校都是這樣的= =

我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是為孩子撐腰,講道理:如果孩子真的有很大困難(類似每次吃飯都撐得要吐還吃不完,甚至吐過),去跟老師說,這樣會撐壞。這種不是原則性問題的規矩不遵守也罷。還有就是不要老師一告狀就覺得是孩子的錯然後狂罵TA。(當然溺愛也不行,不過不溺愛其實很容易……)

我小學時有一次上課實在想上廁所,就從後門溜出去上了,然後被老師抓到請家長。我媽了解完情況後第一句話就是「那孩子那麼小,想上廁所不讓去,憋壞了怎麼辦?」

回家後還囑咐我,盡量課間去,但是如果上課想上也一定要去,千萬別把自己憋著。

讓孩子知道父母是講理的就行了。

至於社交困難,有的小孩會遇到,有的不會,和走讀寄宿沒什麼關係。不過寄宿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後影響會更大(因為和同齡人相處的時候更多)。

這個就只能靠談心啊,建立母子信任啊等等方式進行了。何況這樣是少數,說不定題主的孩子會變萬人迷呢:)

【寄宿的優缺點】

優點其實很好猜的,寄宿的孩子與同齡人的社交能力比較強。這一點從父母的角度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孩子在父母在場或不在場時交流方式不同。

在家裡長大的孩子比較容易被認為「懂事」,因為經常和長輩在一起,知道怎麼說話做事會討長輩歡心。然而這種孩子和同齡人的關係處理就比較差一些(當然這只是泛泛而言,有很多孩子是雖然走讀但是一大幫發小成天一起玩,這和寄宿差不多意思。)

一群小孩每天24小時關在一起,肯定會出現什麼拉幫結派啊互相孤立啊這種事。其實這都是正常的,這是孩子在學習社交技巧(比如說了別人壞話就要做好被聽到的準備這種道理,光聽道理是沒用的……都是這時候學到的)。寄宿學校管得相對嚴一些,風險較低,是學習這類技巧的好地方。這比關在家裡或拴在身邊要好上一萬倍。

(其它答案里有人直接就說「這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其實不是的……小學是孩子最需要同齡人的時候=L=)

另一個優點就是比較獨立,不過這個也因人而異……不少走讀的孩子自己放學回家甚至買東西做飯啥的也可以很獨立=L= (哦……寄宿有個問題就是基本學不會做飯這項技能=-=)

其實這個獨立主要是心理上的獨立,也就是遇到突發事件不會忽然抓瞎,比較容易冷靜處理。真正的生活技能(做飯打掃洗衣服)其實鍛煉的不一定有走讀的多。

很多人覺得缺點是會和父母不親,其實不是的

我和父母的關係就非常親,基本上什麼話都可以說。而且由於青春期時離父母比較遠,衝突不太大,反而沒有留下什麼傷痕。

孩子和父母親不親,和雙方性格關係更大,父母不會教的話關在家裡衝突更大,還不如放出去呢。

比較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孩子對父母的需求降低,因為估計父母跟不上TA的話題,何況朋友那麼多也不是非要跟父母聊。另外一點就是父母的改造可能性降低。……不過我覺得這兩點都是教育優勢,只是一些父母會心裡失落吧。

還有就是遇到事可能不太懂得怎麼求助父母,過高或過低地估測父母的能力,不過這一點溝通就能解決。

總的來講,我覺得寄宿並沒有那麼可怕。很多可怕的事都並不是單純「寄宿了」引起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更何況,題主的情況如果不寄宿,可能會更糟。

如果真的有人覺得把孩子自己關在家裡一整天(或者和老人一起一整天——其實和自己差不多,因為老人一般要睡很長的午覺)比寄宿還糟糕,那我只能說……

……你自己把自己關在卧室,不帶任何電子用品或書,呆兩天試試?

——————

看了看其它一些答案,忍不住補充一點。

有的家長還真是自戀啊……覺得孩子離開家長就毀了什麼的,我也是醉了……

首先……題主是要工作的,把孩子留在身邊怎麼留,帶著上班嗎?不上學了?去學校陪讀然後坐孩子邊上,羞恥play?

其次……工作難免有累的時候,有煩心的時候,題主也不是幼教專業的(目測答主們大部分也不是),怎麼能保證孩子放學回來之後每天可以給予最完美的教育?睡前故事拯救世界?

最後……寄宿出問題的很多都是父母自己的問題,只不過這些父母的孩子恰巧寄宿了而已。他們的孩子要是走讀了也要出問題的,說不定問題還會更多。


看到這麼多答案,不知道題主看不看得到我的回答,希望能看到吧,因為我以前和答主孩子情況差不多,而且感觸也挺深的。

小學在縣城念書,因為縣城的初中也是很差,但主要還是因為我小時候特別嚮往去別的地方念書,所以就去了市裡念書,一個月回家一次,縣城離市區三小時車程。

先說說出來讀書的好處吧。其實最直接的就是成績會更好。和留在縣城念書的小學同學比,大多數小學同學都沒有和我一樣考上市重點高中,小學同班同學只有一兩個能和我同高中。上高中以後,縣城戶口的孩子里(也就是初中在縣城讀的孩子),也只有一兩個能和我一樣高考考到全省前3000。所以初中教育環境其實很重要,很多小學時候很好的孩子上了初中都變墮落了,和我一起玩的三個女孩小學成績都是不錯,留在縣城念書,幾乎天天被小混混騷擾,兩個高考完復讀了只上二本,另一個沒復讀上了三本。如果她們讀書的環境和我一樣,住宿,封閉式管理,師資力量全市前三,那她們也不會成績變那麼差。

出來念書,說什麼幫助孩子獨立什麼的都是假的,上高中也是寄宿,從縣城初中(走讀)出來的孩子和我們初中就寄宿的孩子沒有生活能力的差距,和朋友朝夕和平相處的能力也很好。

但是我覺得初中三年對形成孩子的三觀是非常重要的三年,這三年孩子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很容易在成長中出現心理的缺陷。

我小學是縣城孩子,剛上初中的時候,和市裡的孩子差距很大——穿得土,說話土,不懂任何牌子。因為這個說實話被嘲笑了整個初中生涯,開始打扮自己也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被他們罵不務正業,心裡一直很難受。成績下滑的時候,父母很難溝通,只知道怪我不努力,老師也沒有顧上過對我心理疏導,我那時候不愛交朋友,因為也沒有人想和我做朋友,老師也從不關注我,家長也沒有和我推心置腹的交流。。。初中三年真的是我最難受的三年,我想過無數次,如果我留在縣裡念書,一定不會這麼不快樂。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想起什麼再補充吧,希望對答主有幫助。


不要陪讀,不要陪讀,不要陪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在寄宿學校工作,又是一年開學日,又是一年哭泣時,並不是說孩子哭,而是家長哭,捨不得孩子, 孩子在學校半天時間就玩開了,家長倒是每次來每次哭。 我的建議是,不要當著孩子面表露這種情緒,給孩子灌輸積極的思想。反對有答案說孩子會性格孤僻的說法,雖說寄宿學校,但主要的思想還是來自家長,受家長影響極大,走讀也不是沒有性格孤僻的。 孩子在學校也一定要家庭環境好,我們班性格不太好的,全是離婚的。不是說不能離婚,但接觸孩子多了才知道,離婚對孩子真真的是毀滅性的傷害。 題主描述的周邊環境下,把孩子送寄宿學校是正確的,我們縣城和題主類似,二三年級的轉學生,就會有了明顯的差距,成績會稍落後,更重要的是會有很多社會習慣,比如會有打架,炫耀等等。寄宿學校全都是同齡的人,接觸的大人也就是老師了,環境會比走讀的好一些。 最最重要的,和老師搞好關係,老師也是人,也會有遠近親疏,四十多個人,幾個老師,所以和老師搞好關係很重要。孩子放假多和孩子聊天,聊天,聊天。聽聽看看老師怎麼樣,碰到惡劣老師,果斷換班,轉學。但也要慎重考慮,換學校不要超過兩次。 發兩張開學照片


睡不著答題。

經驗相關:幼稚園全托(周六下午被接,周日晚回幼稚園)過一年,初一住宿一年(周五放學周日回),高中三年住宿。可以提供小孩的視角給您參考。

幼稚園全托時期(4歲):

每周印象最深刻就是被母親送去上學,心中的酸楚現在都還記得……難受是必須的,而且在這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內,這種難受並沒有隨著時間消散。幼兒園的生活就像坐牢,被逼著吃吃不完的飯,嘔吐會被罵;沒有生日蛋糕放在幼兒園「分享」就會被說自私,而且每次別人過生日老師總會把我的事提一遍(然而我的確只是想要跟母親獨自相處而已)。

這些事其實現在想來老師做的也不算過分吧。但在幼小的我心裡,簡直可以算得上冷漠和虐待。沒有被特別地關注和照料是自然,卻讓我非常,非常失落。半夜起來哭,唯有這是能感受到生活老師的一點照料,只對我一個人的照料。晚上一般和小朋友一起看動畫片盯著屏幕發獃心裡想著什麼時候媽媽可以回來接我回家吃烤鴨。

我現在都很喜歡吃烤鴨啊。

母親至今對我這一段經歷仍然很愧疚,她問我恨不恨她,當然不恨啊。因為我只是被託了一年。如果從那時開始都被全托,我想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恨。也許到時連恨都不知道是什麼吧,只有冷淡。

孩子年齡太小的時候,我覺得的確應該讓他感受到一些偏愛,沒有什麼龐大的理由,只是因為這樣會很幸福。

在他小的時候,多聽聽他講學校的事,教他怎樣好好讀書好好做人,帶他四處去玩耍,給他報一些培訓班培養一些愛好,製造全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也是教育的一個部分。我想這些是學校給予不了的。這些事情也只適合在他還粘著你的時候做,等他大了,學會反鎖房門了,大概機會就沒有了。

初中時期:住宿一年 剩下兩年因為祖父病危故留家(我學校就在家門口……很近),初三祖父過世。

第一年住宿,大家都是大孩子,可還是有很多女生少數男生哭。80%的孩子有念家情緒。

答主思家情緒輕,完全沒想家,父母也不來看望我。

這個年紀了,有了一點自己的判斷,答主認為是有獨立出去住宿的條件,對家庭的依賴也可以大大削弱了。

高中住宿三年。

答主不想家,這個毫無懸念。

身邊初中不住宿的同學也沒有想家了,也許還有偷偷哭的吧,但答主反正是不知道的。

所以答主的經歷能給的建議是,在六年級左右再轉入好的小學,這個時候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不然他可能首先心態不會很健全,還有就是不快樂。

只要能在壞的學校保持一個好的成績,小學轉校的話,這種好狀態應該可以保持下去。而且題主完全自己可以幫他拔高,參加奧數這類的。

答主本來小學也不好,後來有幸轉學,上了一個成績好但人品渣的學校,還好我之前的學校比較純樸奠定了我一個比較淳樸的性格基礎,至於成績,一開始的確有點磕磕絆絆(年紀前三變成年紀前五)後來就又回到年紀前三了。不用擔心。

但答主到現在也想不明白,其實題主為什麼不幹脆去隔壁市發展呢……即可以照顧孩子,又可以換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我就90後,我出生在一個小縣城,我6歲那年,我們省的省會城市有個國際學校來我們那裡招生,宣傳的報紙很誘人,但是都是真實的,起碼在剛剛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那樣子的學校,辦學條件,教學設備,配套教師,都是一級棒!而且是國際性的!

我姑姑帶我去廣場玩,正好碰上這個學校招生,六歲的我拿了一張宣傳報紙,回家指著這個學校,告訴我爺爺,我要去那讀書!沒錯!是住校!

後來7歲該上學前班的時候,我上了一年需要交1萬4的國際學校。我是一家人開車送我去的學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當時送完我,把我安頓好,他們走的時候,我一個人蹲在那,扭過頭,沒看一眼他們走的車。

後來我一直上到了小學畢業,都是住校。七年。這段時間,我哭過,但次數是一隻手就可以數出來的。因為一星期接一次,最多兩星期。我知道他們會來接我,也不是不要我,我每天在那裡開開心心的上學,有小夥伴玩,並且這條路是6歲的我自己選的。

我至今都很慶幸,當年小小的自己,可以做那個決定。那七年,讓我有了太多我長大所不能培養的優秀品質。比如很多小的方面:睡前刷牙洗臉洗襪子,睡前把拖了的衣服自己疊好擺放好,自己疊被子,自己套被套,洗衣服,遞東西給別人要雙手,吃飯不掉飯在桌子上,學會說謝謝。大一點的:獨立,堅強,不服輸,不放棄,樂觀。

現在或許你的兒子會怨你,會哭鬧,但總有一天你會完全離開他,現在慢慢放手,讓他學會堅強,何嘗不好呢?

------註:我家裡也是普通家庭,他們只是想給我更好的教育,我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 ?  ̄?)


我覺得是不是大人太捨不得孩子的情緒表露太多,特別是爸爸,既然是費心擇校了就該跟孩子高高興興的說:這是個好學校,會交到不錯的朋友,學到很多的知識,等你回來分享喲,看好你呦,打賭你一個人睡會忘記蓋被子穿反鞋子呦打賭你會不會上課只舉手回答問題一次呦balalaa做正面導向

而不是說我好捨不得你呦之類的,就算是捨不得也要放在心裡。

我娃也09年的,今早小學第一天,背著書包頭也沒回的走了,三年前也是頭也不回的跟第一次見面的幼兒園老師走了,我們心裡很複雜,外婆捨不得站著看了好久,可孩子總要離開的,讓他知道前面是值得探尋的,讓他充滿期待的往前走,父母在他的背後支持他,就夠了。

第一次接娃,希望你別哭,笑著說:來,讓爸爸看你變得有多棒了!


推薦閱讀:

勇敢與魯莽有什麼區別?
同樣是破口大罵,真性情和耍流氓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選擇一個正確的導師?
如何看待今年清華大量院系推研中,博士名額普遍增加,碩士推研名額大幅縮水的情況?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不是非常必要?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小學教育 | 子女 | 父母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