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地區現在到底由哪個國家統治?中國在印巴衝突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沒有被中國實際控制的地方?
首先看看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它處在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國之間的一個地區。
由於歷史原因,克什米爾地區現由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國分別控制,(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從不承認中控克什米爾的存在,只承認印控和巴控克什米爾,也從來不參與關於克什米爾爭議的任何談判)。其中巴宣稱對除中控克什米爾之外的全部區域擁有主權,而印度則宣稱對包括中控克什米爾的整個克什米爾擁有主權。最後上一張中國與印度關於西部邊界問題的爭議圖,目前巴里加斯等零碎地區為印度實際佔有。
坎巨提地區歷史上的歸屬問題就是罕薩地區,唐朝的時候叫做小勃律。本來一直是我國的藩屬國。到了1890年左右,因為英國的侵略,變成了兩屬國,就是同時臣屬於英國和中國,但是實際上是被英國控制。到了上個世紀40年代英國撤離印度,實行印巴分治,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獲得獨立,坎巨提酋長穆罕默德·賈馬爾汗在當年11月3日向巴基斯坦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發去電報,宣布將坎巨提併入巴基斯坦。當時的巴基斯坦由5個省、10個土邦和聯邦首都組成,坎巨提和訥格爾是十個土邦中的兩個。從此,這地方就不屬於中國了。不過這個坎巨提地區是連接中國和巴鐵的必經之地,將來中國經濟走廊的鐵路、油氣管道全部需要經過這裡到達新疆喀什。當然在中華民國「地圖開疆」的時候列入到中國地圖內。如果把坎巨提算作中國領土,那中國肯定是割讓了大面積領土給了巴基斯坦;如果不把坎巨提算作中國領土,那我國是沒有虧什麼領土的,相反,得到了克勒青河谷也就是喀喇崑崙走廊。
1974年,坎巨提發生反對其酋長統治的暴動。9月25日,巴基斯坦總理阿里·布托取消坎巨提的獨立地位,其地被併入巴控克什米爾的北部地區。10月3日,坎巨提末代酋長穆罕默德·賈馬爾汗宣布同意坎巨提加入巴基斯坦並退位(2年後在巴爾提特去世),作為補償,賈馬爾汗的兒子加贊法爾·阿里汗王子被巴基斯坦政府任命為新組建的「北方地區」長官。附:罕薩人根據傳說宣稱自己是亞歷山大大帝軍隊的後裔。 2008年,馬其頓共和國邀請罕薩王子加贊法爾·阿里汗作為「亞歷山大軍隊後裔」前來訪問,馬其頓總理和東正教大主教都前往機場親自迎接,場面相當隆重。其實最讓中國痛心的是印度目前還佔領著藏南地區,也成為山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資源豐富,而且環境條件遠比西藏內陸好太多(處在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充沛,動植物資源豐富),面積有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6個北京,3個台灣那麼大,整個江蘇省才不過10萬多平方公里,韓國國土才9.9萬,目前為印度實際控制,稱阿魯納恰爾邦。目前該地區印度也在不斷加緊建設,遷移民眾到該地區生產生活,僅憑談判很難收回來,唯有一戰,所以中國在林芝地區不斷加緊公路、水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藏南地區周邊的控制力度,為以後做打算。
題記:克什米爾,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地區,是古印度思想交匯和佛教傳播的重要地區,唐代中國稱這個地區為迦濕彌羅。這個充滿著思想、文化、藝術的地方現在留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卻是政治和武裝衝突。本期南亞衚衕邀請德國哥廷根大學現代印度研究中心的小婷和懷民跟大家探討一下克什米爾之殤緣起於何處以及身處其中的人們有何感受。南亞衚衕這一期的文章分兩節,第一節是小婷的克什米爾歷史研究總結,後一節是關於當今克什米爾青年人的現狀。
克什米爾位置——巴控、印控克什米爾克什米爾的傳統手工木雕,圖片來自網路
小婷的歷史研究:克什米爾當地勢力在歷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克什米爾問題產生自1947年開始的印巴分治,但這並不完全是英國或者印度和巴基斯坦高層政治斡旋所能決定的;克什米爾本土勢力在決定地區事務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8) ,印度控制了查謨(Jammu),克什米爾谷(Kashmir Valley)和 拉達克(Ladakh), 巴基斯坦控制了「自由克什米爾」(Azad Kashmir), 蓬奇(Poonch), 吉爾吉特(Gilgit)。之後經歷了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和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
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奠定了當前克什米爾的基本格局。從一般意義上而言,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達成的1975年停火協議,即西姆拉協定(Simla Accord)使得當地領土格局趨於穩定,在印巴雙邊機制內製造地區不穩定的因素趨於平緩。尤其巴基斯坦解體,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建立孟加拉國,被肢解的巴基斯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力跟印度抗衡。
「阿里·布托向英迪拉·甘地承諾,他將很快承認孟加拉國,以便使戰俘得到遣返;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爭取徹底解決克什米爾爭端,並將儘力不破壞它。這就是所謂的西姆拉會議的秘密條款,但遭到巴基斯坦官方的否認。」——習罡華,《南亞頑疾:克什米爾衝突之謎(1947-1974)》
1975年阿里·布托和英迪拉·甘地簽署西姆拉條約。圖片來自網路
但是1989-1990年期間,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河谷地帶爆發了大規模的民族主義叛變,要求脫離印度的統治尋求獨立自治。印控克什米爾的民族主義勢力支派繁多。其中由巴基斯坦支持的反印度武裝分子跟印度駐軍衝突不斷,這使得1989年之後該地區的本土的武裝分子和民族主義勢力作為印巴之外的第三支力量引起了廣泛的國際關注。 武裝分子主要盤踞在河谷地帶(Kashmir Valley)。
在此之前,印控克什米爾有自己的合法政府國民議會, 其他的政治力量被約束在一個有效的機制之內,所以當時沒有「武裝分子」這個概念。一直到1987年大選之後,當地政權被架空,軍事武裝力量抬頭,開始取代傀儡政權並發揮實際影響力。 所以1989年印控克什米爾大叛亂成為本土民族主義力量開始的起點。
叛亂本身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萌芽、發酵、醞釀和爆發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本土勢力在整個局勢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印巴雙邊衝突並不能完全解釋這個地區政權的持續動蕩。 印控克什米爾加入印度聯邦之後並沒有完全併入印度聯邦,而是保持了高度自治。
在此之後的將近40年的時間該州的政權更替更多體現的是印度國大黨和本土國民議會之間的權力較量。權力的天平在國大黨和國民議會之間反覆傾斜,但一直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這種局勢與國民議會的政治強人Sheikh Abdullah(阿卜杜拉·本·納賽爾·本·哈利法·阿勒薩尼)有著直接的關係,他的去世以及印度國大黨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和削弱地方權力, 使得Sheikh Abdullah的繼承者Farooq Abdullah與國大黨(Congress Party)達成妥協,最終權力的天平完全倒向印度,最後造成了克什米爾的民族叛變。
所以民族叛變以及此後印度軍方和當地武裝分子持續不斷的武裝衝突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印巴衝突的雙邊衝突,而是本土的民族主義勢力自身的政治訴求與印度民族主義中央集權之間不可調和矛盾的產物。這是一個關於本土民族主義的歷史學問題。
謝赫 阿卜杜拉和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我團微信公號地球觀察團ID:diqiuguanchatuan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1 查謨,克什米爾山谷,拉達克等地區,由印度控制,稱為印控克什米爾,印度方面稱查謨-克什米爾邦;2 喀喇昆崙山區等地,由巴基斯坦控制,稱巴控克什米爾,巴基斯坦稱為 北部地區;3 阿克塞欽及喀喇崑崙走廊,由中國控制,稱中控克什米爾,中國方面不承認爭議,將其劃入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4 錫亞琴冰川及其他狹小土地,印巴膠著。按照國際視角,阿克塞欽也是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也是爭議地區。我國政府出於自身立場從來不承認阿克塞欽存在爭議。
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各控制一部分巴基斯坦,印度聲索整個克什米爾中國控制部分是62年打下來的,與印巴控制區都有接壤,中國與巴基斯坦經過談判劃界,巴基斯坦承認中國控制區,但印度不承認中巴劃界結果。巴基斯坦與印度有糾紛,印度與中巴都有糾紛。中國在該區域已經搞定了。
以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為界,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大清帝國地圖》中新疆部分為證,所謂阿克賽欽地區一直是中國領土。至於拉達克,那時似乎已經被印度侵佔。這也許就是中印62年爭端時,我國未實際佔領該地一可能性原因吧。故土,拉達克。
真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拉達克也佔了。
例如有巴控克什米爾,也有印控克什米爾,但是中控克什米爾?不存在的,只是我國的阿克賽欽剛好和克什米爾接壤,而已。
中印巴各控制一部分(當然中國才不會說自己控制的那部分叫克什米爾那明明是和田地區哼)。印巴戰爭的話,巴鐵好基友就是我們幫來的,不然現在印度北邊那一大塊地還是不是巴基斯坦都不一定。
------------------------------------------------
補充:中控部分還有阿里地區
狹義的克什米爾沒有中國的份,廣義的有中控克什米爾
推薦閱讀:
※假如你是台灣地區的新任無黨派領導人,台灣島的位置可以任意移動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你會如何選擇?
※阿富汗東北部有一條狹長的陸地直通向中國,這是什麼地方?
※臨安發生 4.2 級地震。然而臨安不在地震帶上,為何會發生地震?
※地震時山頂植被覆蓋率由多變少,地震後不久植被又突然恢復。這現象是否為什麼災害發生前的徵兆?
※地理好的人適合做什麼職業?